-
1、阅读《艾青诗选》,填写阅读记录单。
阅读方法
诗句呈现
阅读记录
把握中心意象
今天/太阳的炫目的光芒/把我们从绝望的眨眼里刺醒了……我们/笑得像太阳!
(《向太阳》)
(1)这首诗中心意象是
①“ , ”象征②。
体会诗歌情感
我爱这悲哀的国土/古老的国土/——这国土/养育了为我所爱的/世界上最艰苦/与最古老的民族。
(《北方》)
(2)这首诗抒发了对感情。
联系创作背景
一棵树,一棵树/彼此孤离地兀立着/风与空气/告诉着它们的距离/但是在泥土的覆盖下/它们的根伸长着/在看不见的深处/它们把根须纠缠在一起。
【注】本诗写于抗日战争最艰苦的阶段。(《树》)
(3)联系当时创作背景,可知这首诗表达的主旨是。
-
2、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种下万亩林,为大地披绿
①贾道尔吉今年62岁了,从林场退休后又被返聘回来工作。眼前是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大片的沙地柏、樟子松为大地披上了绿色,密密麻麻的沙柳和杨柴将沙土牢牢固定住,微风吹来,拂面的是清凉和舒爽。看着这片无比熟悉的土地,贾道尔吉脸上满是欣慰的笑容,43年前刚到这里工作时的场景又浮现在眼前……
②1980年,19岁的贾道尔吉被分配到当时的霍洛林场工作。“当时住的是土坯房,窗户是纸糊的。一到春秋两季,晚上风声大得吓人,早上起来,屋里到处都是厚厚的尘土。”
③每到植树季节,贾道尔吉和其他林场工人们早上天不亮就出门,肩上扛着100多斤重的树苗走一个小时到达栽种区域,身上带着玉米饼和炒米,中午就找个背风的地方吃口饭,吃完接着干。一直干到天黑。
④贾道尔吉是伊金霍洛旗人,“我们都吃过风沙的苦。严重的时候,一夜之间沙子堆得比房子都高,没法住了就只能搬家。”提到风沙之患,贾道尔吉记忆犹新,“栽树时我心里就在想,要一直栽,不要停,把这片地都种上树,黄沙就不会再有了。”
⑤然而,栽树是个运气活。彼时的霍洛林场,降水少,风沙大,沙丘的形状和位置一天一个样,沙柳的成活率普遍不高。“转过年来,把枯死的沙柳挖掉,重新栽上新的树苗。”春秋栽树,夏季管护,每年栽几百亩,这样的日子,贾道尔吉坚持了十几年。
⑥20世纪90年代初,哈拉沙作业区的沙柳等固沙植物基本实现全覆盖,贾道尔吉也迎来了新的身份——护林员。“随着风沙的减轻,当地原生沙地柏面积也扩大了。”野生沙地柏能卖钱,那时候偷采的人不少。”刚当上护林员,贾道尔吉就迎来一个不小的难题,“被割过的沙地柏基本上都活不成了。”
⑦没有视频监控,没有交通工具,为了守护这片来之不易的绿色,他坚持徒步巡查。“每天走十几公里,要把作业区每一个角落的情况都看一遍。”贾道尔吉说,林场白天地表温度最高能达到60摄氏度,而且行走艰难,每走一段就得倒一倒鞋里的沙子。“苦是苦了点,但是看到自己栽下的树,就想把它们守护好。”白天辛苦,晚上危险。“偷采沙地柏的人一般晚上来。”为了守护林场,贾道尔吉经常晚上也坚持巡查。林场的夜,漆黑而寒冷,有时还会遇到蛇。“我就横下一条心,不管发生什么,我都要钉在这沙梁上。”几十年来,贾道尔吉已记不清自己阻止了多少次偷采的行为。“这些树就像我的孩子一样,谁都不能伤害它们。”
⑧随着生态环境修复,林场的草也多了起来,附近的村民经常会把羊赶到林场,又对植被造成了破坏。坚持巡查的同时,贾道尔吉还去附近村民家里一家一户地劝说:“好不容易种起来的树和草,咱们得保护好。”放羊的人少了,作业区的工作环境好了,贾道尔吉和妻子也生了娃。“我有两个女儿,从小就在林场长大。”每天两个女儿跟着爸爸一起巡护、浇水、种树。后来搬到城区住,贾道尔吉还是经常带她们来林场,“希望女儿也像我一样,把这片绿色守护好。”
⑨伫立在林场的观景台上,向四周遥望,贾道尔吉看到的是满眼的绿色。“我相信,以前那种黄沙滚滚、沙进人退的情形,再也不会发生了”。
⑩坚守40多年,贾道尔吉的一生,从青丝到白发,见证黄沙漫天到绿树成荫。7万亩的林场,他熟悉每一寸土地,热爱每一棵树。粗略计算,他一生先后栽下了100多万棵树苗,走过了近10万公里护林路。是什么力量让他一直坚守?只因他受过黄沙的苦,不愿让子孙后代再经历;只因他曾种下万亩林,不愿让这片青绿再次被黄沙淹没。
(1)、选文第①段加横线的句子属于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2)、概括选文第③~⑦段的主要内容。(3)、选文第⑧段写贾道尔吉两个女儿的表现有什么目的?(4)、选文的记叙顺序是什么?有什么作用?(5)、本文多次引用贾道尔吉的话,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6)、说说选文以《种下万亩林,为大地披绿》为标题有什么作用? -
3、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也说颜值
①过去,我们夸奖一个人长相英俊、风度潇洒,喜欢用“一表人才”。现在,网友们又发明了一个热词:颜值。在价值多元化的今天,我们应该如何正确看待“颜值”呢?
②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相貌从未被大家忘记,“貌比潘安”的赞誉流传至今。但潘安被称赞并不单单因为他的相貌,他的德行、他的才华、他对妻子的专情才是他被后人记住的关键所在。所以,颜值高固然是优势,但仅有高颜值是远远不够的。
③颜值高,让人易于在社会生活中占得先机。在人类的进化史中,真的难以彻底剔除人性中的“爱美”基因。放眼当今世界,相貌甚至被当成了一种商品或一个消费符号。在职场、社交场以及婚恋场上,颇值高的人都比颜值低的人更加如鱼得水;而那些颜值不高的人,却不太容易在第一时间得到别人的垂青。于是,很多人吐槽说:对这个看脸的世界失望了!
④如果仔细研究人类发展史,颜值不高的人,对这个世界大可不必失望。就长远发展来说,一个人更重要的是拥有德行和才华。
⑤貌因德而美。外表是皮囊,德行才是核心,若非如此,再好的相貌也没有价值。汪精卫长相英俊,气度不凡,可谓“颜值高”,但这样一位相貌出众的热血青年后来却做了汉奸,至今仍遭到中国人的唾弃。德不配颜,徒有“颜值”之虚名,其“高颜值”反倒成了一个笑话。
⑥才补颜不足。颜值低是一种“先天不足”,才华却是弥补这种“不足”的营养剂。英国人戈登在他的著述中对晚清大臣曾国藩有如此描述:个子中等,身材肥胖,脸上皱纹密布,脸色阴沉,目光迟钝;穿着陈旧,衣服打皱,上面还有斑斑的油迹。可以看出,曾国藩的外貌并不“漂亮”,可谓“颜值不高”,但他却在大风大浪中凭借过人才华,成就一番事业,名留青史,令人敬仰。
⑦古语云“腹有诗书气自华”,现在也有流行语“欣赏一个人,始于颜值,敬于才华,终于人品”。无论是一个人如何风华绝代,最后沉淀下来值得称道的只有两样——德行和才华,然后才可能说,这个人还有“颜值”。
(有删改)
(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第2段采用了举例论证,用潘安的事例论证了人仅有高颜值是远远不够的。 B、文章第5段写汪精卫是为了从反面论证“高颜值”是一个笑话。 C、颜值不高的人在职场、社交场以及婚恋场上无法得到别人的垂青。 D、一个人最重要的是拥有德行和才华,颜值无用。(2)、根据文章内容,完成下面的填空。
(3)、第6自然段引用英国人戈登朱著述中的文字后,原稿还引用了如下资料,但作者修改文章时将其删除,请分析删除理由。曾国藩自己也说:“余性鲁钝,他人目下二三行,余或疾读不能终一行。”
(4)、如果要给这篇文章换一个更生动并更能体现作者意图的标题,下面哪一个选项最为恰当?请作出判断并结合文章内容简述理由。A.有“值”不在“颜”高
B.德才兼备,无“颜”何妨
C.“颜”外之意
-
4、阅读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醉翁亭记
欧阳修
①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②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幕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幕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③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④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1)、下列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望之蔚然而深秀者 佳木秀而繁阴, B、环滁皆山也 四面竹树环合 C、日出而林菲开 连月不开。 D、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能同其乐(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①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②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3)、题下列对选文内容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文中①②③段开头分别用“若夫”“至于”“已而”来标示语意的转换,场景的转移。 B、第②段描写的山间朝暮的阴晴变化和四季景色的迥然不同,突出流连山水的无穷乐趣。 C、第③段以“太守醉也”照应文题,呼应了上文“饮少辄醉”,极言太守醉是因不胜酒力。 D、第④段以“禽鸟之乐”“游人之乐“”烘托“太守之乐”从而突出了文章的主旨。(4)、阅读以下链接材料《醉翁亭记》与链接材料分别表现了欧阳修及王都中怎样的思想性格特点?两者有何共同特点?【链接材料】
饶州路大饥,米价翔踊,总管王都中以官仓中之米,定其价为三等,以为须粜以下等价,民乃可得食。未报辄于下等减价十之二,使民就粜,行省怒其专擅。
注:路:元代行政区划单位,翔踊:物价飞涨。王都中:字元俞,元代官员,至两任行省参知政事,粜:卖出粮食。
-
5、阅读《行路难(其一)》,完成下面小题。
行路难(其一)
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1)、这首诗的诗眼为“行路难”。请仿照示例,找出表现“难”的两句诗,谈谈困境中李白的形象。示例:我从“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中,读出了一个内心苦闷的李白。因为面对美味佳肴,李白竟然食不下咽,可见诗人心中充满着怀才不遇、人生失意的苦闷。
我从“ , ”的诗句中,读出了一个。因为。
(2)、这首诗以浪漫的笔法书写了诗人的人生感慨和精神追求,对此你是怎样理解的? -
6、命运的变化无法预知,我们常常面对不同的挑战和困境。遭遇“①;二十三年弃置身”的挫折时,我们要懂得“② , 月有阴晴圆缺,③”的人生哲理。况且,生命里即使知音难觅,也应该有“④ , 独往湖心亭看雪”的超然。其实命运不光会带来困难,还会带来机遇。如果有范仲淹“⑤ , ⑥ ,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的胸怀,就永远不会被命运打倒。
-
7、下面是河北文旅发布的“灯火里的河北,别样的美”宣传稿件。
①光影交织的街区,令人 甲 (眼花缭乱/目不暇接);韵味悠长的古镇,让人流连忘返;自然淳朴的乡村,让心灵得到栖息……“灯火里的河北”活力迸发。
②河头老街,千米运河被78个巨型“唐”字灯柱点亮,灯柱的倒影似一幅五彩斑斓的画卷。龙泉古镇推陈出新,打造充满故事性的现代旅游体验项目,让游客耳目一新。
③广袤星空下的乡村(kuàng yě),点亮了山水田园间的灯火。
④暮色弥漫,大洼村灯火通明,整个村子梦幻、朦胧。游客______可以在民宿露台上煮茶品茗,抬头(níng wàng),与满天星斗对话,低头倾听,陪夏虫呢喃,______可以对月小酌,浅唱低吟,远离尘嚣,沉醉自然, 乙 (探寻/探索)有本土味道的“诗和远方”。
⑤______,灯火里的河北,别样的美。
(1)、阅读上面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1)根据文段中的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①(kuàng yě) ②(níng wàng)
(2)为文段中加点字注音。
①栖息 ②露台
(3)“嚣”字是会意字,按部首查字法,可查部。它的义项有:①喧哗;②嚣张,强悍;③夸耀;④轻浮,轻薄。“尘嚣”中该字的解释应为:(填序号)。
(4)在括号内选择符合语境的词语,填在下面横线上。
甲: 乙:
(2)、九年级同学围绕这期宣传稿,策划了语言文字的探究活动,请你完成任务。(1)小语想在第④段横线处填写恰当关联词语,使句子变为并列关系的复句,下面最恰当的一项是
A.既 又 B.不仅 还 C.不是 就是 D.虽然 但是
(2)小文想要用对联的形式补写文段结尾。请根据文段内容,补充下联。
上联:古韵与现代交融 下联:
-
8、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作文。
生活中的事并不会总朝着我们期望的方向发展。倘若强求结果,往往会让自己深陷苦恼之中。不强求并非不作为,而是竭尽全力地努力,然后保持一颗平常心看待结果。如果尽力去争取了,即使没有成功,也会拥有坚韧的铠甲,不再轻易惧怕未来的风雨。尽力了,就是生活的强者。
同学们,你曾经尽力做过哪些事?你又是如何尽力完成这些事的?即使没有成功,你有了怎样的“铠甲”?请选取其中一件,以《这一次,我尽力了》作为文章题目,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腹有诗书气自华,一笔好字闯天下,相信同学们能够注意到内容、语言、结构、书写等方面,写出文质兼美的好文章。文中请回避与你相关的人名、校名、地名。不少于600字。
-
9、下面是各小组分享的内容,请你帮忙补充完整。
A组:读《二十四孝图》,鲁迅认为“老莱娱亲”“郭巨埋儿”等孝道故事的观念是扭曲的,甚至是残忍的,因此进行了批判。我们读出了一个正直善良的鲁迅。
B组:读《无常》一文,鲁迅讲述了一个受到民众喜爱的“鬼而人,理而情”的无常形象,指出“公正的裁判是在阴间”,以讽刺当时社会上的“”之流。我们读出了一个爱憎分明的鲁迅。
C组:读《阿长与〈山海经〉》,鲁迅回忆了保姆长妈妈的一些往事以及给他买来了渴慕已久的《山海经》,表达了鲁迅对长妈妈的怀念与感激之情。我们读出了一个的鲁迅。
D组:读《狗·猫·鼠》,鲁迅。我们读出了一个的鲁迅。
-
10、七年级文学社团想把《朝花夕拾》的相关内容排成话剧,请你根据下面小语提供的材料并结合名著内容完成下面任务。
【语段一】
照例还有一个同乡会,吊烈士,骂满洲;此后便有人主张打电报到北京,痛斥满政府的无人道。会众即刻分成两派:一派要发电,一派不要发。我是主张发电的,但当我说出之后,即有一种钝滞的声音跟着起来:“杀的杀掉了,死的死掉了,还发什么屁电报呢。”
这是一个高大身材,长头发,眼球白多黑少的人,看人总像在渺视。他蹲在席子上,我发言大抵就反对;我早觉得奇怪,注意着他的了,到这时才打听别人:说这话的是谁呢,有那么冷?认识的人告诉我说:他叫A,是徐伯荪的学生。
【语段二】
第二次行礼时,先生便和蔼地在一旁答礼。B是一个高而瘦的老人,须发都花白了,还戴着大眼镜。我对他很恭敬,因为我早听到,他是本城中极方正,质朴,博学的人。
不知从那里听来的,东方朔也很渊博,他认识一种虫,名曰“怪哉”,冤气所化,用酒一浇,就消释了。我很想详细地知道这故事,但阿长是不知道的,因为她毕竟不渊博。现在得到机会了,可以问先生。
“先生,‘怪哉’这虫,是怎么一回事?……”我上了生书,将要退下来的时候,赶忙问。
“不知道!”他似乎很不高兴,脸上还有怒色了。
【语段三】
一回是我已经十多岁了,和几个孩子比赛打旋子,看谁旋得多。C就从旁计着数,说道,“好,八十二个了!再旋一个,八十三!好,八十四!……”但正在旋着的阿祥,忽然跌倒了,阿祥的婶母也恰恰走进来。C便接着说道,“你看,不是跌了么?不听我的话。我叫你不要旋,不要旋……。”
(1)、你知道A、B、C指的是谁吗?(2)、小语从A、B、C三位人物中选择了一位来扮演,他领到的服装是“旧马褂、破布鞋”,你觉得他扮演的是谁?在鲁迅心中他是怎样的人? -
11、《朝花夕拾》是鲁迅的个人成长史。纵观全书,鲁迅有三次离别一次回归:离家、离乡、离国、回国,每一次辗转都是他人生中重要的里程碑。请你把表格补充完整。
别之路
别之因
别之情
别之文
从家到书塾
家里人将我送进书塾
告别(3)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1)
冲破封建束缚,为追求新知识
对S城的失望
《琐记》
从中国到日本
(2)
学医救民的坚定
《父亲的病》
从日本回祖国
讲义事件、看电影事件
弃医救国的决绝
(4)
-
12、在那颗星子下
舒婷
①母校的门口是一条笔直的柏油马路,两旁凤凰木夹荫。夏天,海风捋下许多花瓣,让人不忍一步步踩下。我的中学时代就是笼在这一片红殷殷的花雨梦中。
②我哭过、恼过,在学校的合唱队领唱过,在恶作剧之后笑得喘不过气来。等我进入中年回想这种种,却有一件小事,像一只小铃 , 轻轻然而分外清晰地在记忆中摇响。
③初一年级,我们有那么多学科,只要把功课表上所有的课程加起来就够吓人的,有11门课。当然,包括体育和周会。仅那个崩开线的大书包,就把我们勒得跟登山运动员那样善于负重。我私下又加了10门课:看电影、读小说、钓鱼、上树……我自己也不知道,究竟是把读书当玩了,还是把玩当作了读书。
④学校规定,除了周末晚上,学生们不许看电影。老师们要以身作则,所以我每次大摇大摆触犯校规,都没有被当场逮住。
⑤英语学期考试前夕,是星期天晚上,我串上另外三个女同学去看当时极轰动的《五朵金花》。我们咂着冰棍儿东张西望,一望望见了我们的英语老师和她的男朋友。他们在找座位。我努力想推测她看见了我们没有,因为她的脸那么红,红得那么好看,她身后的那位男老师(毫无根据地,我认定他也教英语)比我们的班主任辜老师长得还神气。
⑥电影还没散场,我身边的三个座位一个接一个空了。我的三个“同谋犯”或者由于考试的威胁,或者受到良心的谴责,把决心坚持到底的我撂在一片惴惴然的黑暗之中。
⑦在出口处,我和林老师悄悄对望了一眼。我撮起嘴唇,学吹一支电影里的小曲(其实我根本不会吹口哨,多少年苦练终是无用)。在那一瞬间,我觉得她一定觉得歉疚。为了寻找一条理由,她挽起他的手,走入人流中。
⑧第二天我一觉醒来,天已大亮。老外婆舍不得开电灯,守着一盏捻小了的灯打瞌睡,却不忍叫醒我起来早读。我跌足大呼,只好一路长跑,幸好离上课时间还有10分钟。
⑨翻开书,眼前像骑自行车在最拥挤的中山路,脑子立即做出判断,哪儿人多,哪儿有空档可以穿行,自然而然有了选择。我先复习状语、定语、谓语这些最枯燥的难点,然后是背单词。上课铃响了,b-e-a-u-t-i-f-u-l,beautiful,美丽的。“起立!”“坐下。”“赶快,再背一个。”老师讲话都没听见,全班至少有一半人嘴里像我一样咕噜咕噜。
⑩考卷发下来,我发疯似的赶着写,趁刚才从书上复印到脑子的字母还新鲜,把它们像活泼的鸭群全撵到纸上去。这期间,林老师在我身旁走动的次数比往常多,停留的时间似乎格外长,以致我和她,说不准谁先扛不住,就那样背过气去。
⑪成绩发下来,你猜多少分?113分!真的,附加两题,每题10分,我全做出来了。虽然beautiful这个单词还是错了,被狠狠扣了七分,但从此我也把这个叛逃的单词狠狠地揪住了。
⑫那一天,别提走路时我的膝盖抬得有多高。
⑬慢!
⑭过几天是考后评卷,我那林老师先把我一通夸,然后要我到黑板示范,只答一题,我便像根木桩戳在讲台边不动了。她微笑着,惊讶地,仿佛真不明白似的,在50双眼睛前面,把我刚刚得了全班第一名的考卷,重新逐条考过。你猜,重打的分数是多少?47分。
⑮课后,林老师来教室门口等我,递给我成绩单,英语一栏上,仍然是叫人不敢正视的“优”。
⑯她先说:“你的强记能力,连我也自叹不如。以前,我在这一方面也是受我的老师称赞的。”沉默了一会儿,只听见一群相思鸟在教室外的老榕树上幸灾乐祸地鸣叫。她又说:“要是你总是这么糟蹋它,有一天,它也会疲累的。那时,你的脑子里还剩了些什么?”
⑰还是那条林荫道,老师纤细的手沉甸甸地搁在我瘦小的肩上。她送我到公园那个拐弯处,我不禁回头深深望了她一眼。星子正从她的身后川流成为夜空,最后她自己也成为一颗最亮的星星,永远闪烁在我记忆的银河中。哦,我的林老师。
(1)、活动一:与友共读,完成读书笔记。(1)请帮助小吴完成以下情节梳理框架图。
英语考试前夕,“我”撺掇了三位同学一起去看电影→①→第二天考试,“我”临时抱佛脚→②→重考时竟然只得了47分→③→老师对“我”的谆谆教诲令“我”难忘。
(2)小吴认为结尾段划线句中“纤细”和“沉甸甸”看似矛盾却含有深意,请结合句意说说你的理解。
(3)小吴认为标题“在那颗星子下”有两层含义,结合文意说说你的理解。
(2)、活动二:阅读研讨会的同学认为应该把第②段中的加点字“小铃”换成“警铃”。你认为该不该换?请说明理由。等我进入中年回想这种种,却有一件小事,像一只小铃 , 轻轻然而分外清晰地在记忆中摇响。
(3)、活动三:作者深情地回忆了对自己影响极深的林老师,并把她比做闪亮的星星。在你学习的道路上,哪位老师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你把他(她)比做什么?说说你的理由。 -
13、诗文传情,诗文言志,诗文载道。班级举办了“善学精思·汲取精神营养”专题学习活动。
子曰:“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述而》)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雍也》)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
(选自《论语》十二章)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陈太丘与友期行》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1)人不知而不愠 愠:
(2)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乐:
(3)相委而去 委:
(4)元方入门不顾 顾:
(2)、“饭疏食,饮水”,圣人孔子认为吃粗粮,喝冷水,宁愿贫贱也要坚守(1);“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稚子元方力斥父亲的好友没有坚守(2) , 言辞铿锵,彰显品格。(3)、言为心声,行为心使。从文中人物的言行中,可以感受到先贤的高大形象。“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的意思是(1) , 表现了孔子的高尚节操;“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的意思是(2) , 体现的是陈元方年纪虽小但聪慧过人、明白事理。(4)、追随圣贤,区分异同。下列各句中的“而”字用法与其它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A、相委而去 B、温故而知新 C、择其善者而从之 D、思而不学则殆(5)、弘扬传统文化,赓续中华文明。宋初宰相赵普曾有“半部《论语》治天下”的说法,今天我们阅读《论语》仍然获益匪浅。请结合选文中有关学习态度方面的语句,谈谈你获得的启示。 -
14、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岑参
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
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1)、这首诗写到了哪个传统节日?从诗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2)、“遥怜”二字别有韵味,请从艺术表现手法以及表达思想情感这两方面加以解析。 -
15、小语同学对部分诗文进行整理,请你帮忙完成以下的表格。
阅读策略
相关诗句
我的收获
研究标题
(1) , 崔九堂前几度闻。(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2)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 。(曹操《观沧海》)
标题常常点明时间、地点,概括事件,蕴含情感。
抓住意象
(3)?。(王湾《次北固山下》)
(4) ,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古人常借助意象“雁”和“月”来表达思乡怀人之情。
明确手法
(5) , , 古道西风瘦马。(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对比衬托,抒发离人愁思。
学习写法
(6) , 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的卖弄清脆的喉咙,……(《春》)
(7)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 ,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运用修辞、贬词褒用、抓住景物特点等描写景物。
分类梳理
(8)请写出描写春天的连续两句诗句: , 。
(9)关于修身的,三军可夺帅也,。
按照写“春天”“修身做人”等主题分类积累掌握。
-
16、同学们步入初中的大门,开启了崭新的人生旅程,请写一段文字送给自己,激励自己。要求70字以上,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
-
17、小语同学要整理自己的课堂笔记,请根据《中国历史朝代歌》,帮助他按作品创作的先后顺序给下列作品排序( )
①《观沧海》 ②《论语》 ③《天净沙·秋思》 ④《夜上受降城闻笛》
中国历史朝代歌
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
春秋和战国,一统秦两汉。
三分魏蜀吴,两晋前后延。
南北朝并立,隋唐五代传。
宋元明清后,王朝至此完。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③ C、②①④③ D、②①③④ -
18、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论语》是道家经典著作,是记录孔子言行的一部书。与《大学》《中庸》《孟子》合称为“四书”。 B、《世说新语》,宋代刘义庆组织编写的一部志人小说集,主要记载士大夫的言谈、逸事。 C、《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选自鲁迅的散文集《朝花夕拾》。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D、《春》,作者朱自清,字佩弦,散文家、诗人、学者。著有诗文集《欧游杂记》,散文集《背影》《踪迹》等。
-
19、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有没有扎实的阅读基础,是青少年提高写作能力的前提。 B、有人建议,一旦遇到雾霾天气,可采取临时交通管制、错峰上下班、停工停课。 C、为确保学生的人身安全,各地中小学完善和建立了校园安全预防工作机制。 D、生活有多广阔,语文就有多广阔,不仅要在课堂上学语文,还要在生活中学语文。
-
20、下列句子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不,我不去!”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我可活什么劲儿!” B、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 C、那是雨,是使人静谧、使人怀想、使人动情的秋雨啊! D、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