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作文题目:“_________让我们相遇”

    要求:不得套作抄袭;不得出现真实地名,人名,校名;字数不少于700字。

  • 2、小田设计了文学作品阅读单,请你完成。

    草垛里藏着一望无际的草原

    ①草垛如同干草的房子,但里面不住人,也不住动物。这座草房子没有厅室,没有门,也没有窗户。我在拜兴塔拉乡住的时候,把一扇没人要的旧广摆在牧民额博家的草垛上,远看草垛像一个蒙古包。额博哈哈大笑,说你是一个热爱家的人啊。

    ②那些日子,我没事绕着草垛散步。额博的老婆玉簪花说,狐狸才这样围着草垛转,假如有一只老母鸡在草垛里抱窝的话。

    ③我不在意玉簪花的玩笑,她脸上布满雀斑像一个芝麻烧饼。

    ④额博有三个草垛,它们是牧畜过冬的牧草。现在开春了,三个草垛只剩下一个,额博家的牛羊在六月份青草长出来之前靠它维生。草垛如一只金黄的大刺猬,蓬松着蹲在瓦房前。房前停一辆蓝色的摩托车,洋井上挂着马笼头。我观赏这个草垛,并不因为它是牛羊的口粮,也没想跟牛羊抢这堆口粮。我在惊异——见到草垛我每每惊异,这么多草从地里割下,一绺一绺躺在一起。草从来没想过它们会像粉条似的躺在这里吧?

    ⑤我从草垛上看到一望无际的草原。草原上的草不躺着,它们站立在宽厚的泥土上,头顶飘过白云。早上,曦光从山顶射过来,草尖的露水闪烁光芒,好像手执刀剑。六月末,大地花朵盛开,像从山坡上跑下来,挥动红的、黄的和蓝的头巾。城里人习惯用花盆栽花,花在家具之间孤零零地开。草原上,大片的花像没融化的彩色的雪。花朵恣意盛开,才叫怒放。开花,只是草在一年中几天里所做的事而已。

    ⑥野花夹杂在草里,和草一同嬉戏。花朵如一群小女孩子,甩掉鞋子跑到草叶身后捉迷藏。明明没有风,却看见草叶的袖子摆动。草浪起起伏的节律,让人想到歌王哈扎布唱蒙古长调的气息。歌者把腹中所有的气吐尽,吸气时喉问颤动,气息沿上颚抵达颅顶,进入高音区并轻松地进入假声。这种演唱方法如草浪在风里俯仰,深缓广大,无止息。在哈扎布的演唱中找不到一个接头,找不到停顿或换气口,像透明的风,一直在呼吸却听不到风的呼吸声。

    ⑦风在草里染上了绿色,它去河水里洗濯,绿色沉淀在河底的北草上。水草的大辫子比柳枝还要长,在水里得意地梳自己的辫子散在斑杂的石子间。水草根部藏着鬼鬼祟祟的小鱼,这些泥土色带黑斑的小鱼只有人的指甲那么长,不知会不会长大。草原的深处,暗伏很多几米深的小河,有小鱼小虾。

    ⑧草对于草原,不是衣服,更不是装饰。草是草原上最广大的种族,祖祖辈辈长于此地。白云堆在天上,如一个集市。如果地上没有草,剩下的只有死寂。草把沟壑填满,风里飘过一群群鸟的黑影。小河如同伸出的胳膊,上面站立白云的倒影。草的香味钻进人的衣服里,草的汁液浸泡马蹄。

    ⑨草们如今成了额博的干草垛,它们一根挨一根躺在一起,回忆星光和露水。摸一下,草叶唰唰地响,夏天的草发不出这样的声音。我在心里算计,这些草在草原能占多大面积,十亩?还是五亩?算不出。只好说,它们是很大的一片草。草绿时分,蝴蝶在上面飞,像给草冠插一朵花,过一会儿又插到别的草冠上。草棵下面爬过褐黄的大蚂蚁,举着半只昆虫干枯的翅膀。不远处小河在流淌,几乎没有声音,水面光影婆娑。花朵高傲地仰起头,劲子摇动。月亮升起后,草叶沾满露水,如同下河走了一圈儿。

    ⑩如今它们变成草垛,变成一个伪装的房子,身边放一个油漆剥落的旧门。我像狐狸一样围着草垛转,嗅干草的香味。干草的甜味久远,仿佛可以慢慢酿成酒。

    ——鲍尔吉•原野《鲍尔吉•原野散文》

    【内容梳理】

    【手法探究】

    【文章理解】

    【迁移拓展】

    (1)、请你梳理文章关于“草”内容,并简要说明。
    (2)、请你对A/B句任选其一进行赏析与品读。

    A句 草垛如一只金黄的大刺猬,蓬松着蹲在瓦房前。

    B句 水草的大辫子比柳枝还要长,在水里得意地梳自己的辫子散在斑杂的石子间。

    (3)、请你理解“如果地上没有草,剩下的只有死寂”中的死寂的含义。
    (4)、请你品读最后一段,结合文章,谈谈你对“草”的认识。
    (5)、请你结合生活实际,选择一种动植物,进行描写。
  • 3、请你从以下五部名著选择二部,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对精神的理解和从书中获得启示。

    《艾青诗选》 《西游记》 《简•爱》 《红星照耀中国》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 4、请你从以下三位人物任选一位,设计人物卡片。

    祥子《骆驼祥子》   林冲《水浒传》   匡超人《儒林外史》

  • 5、小宝和小安以深圳地铁13号线发展历程为例开展“地铁探城市”综合性活动。

    【材料一】

    地铁是一种城市轨道交通系统,主要用于城市内部的快速通勤。‌地铁通常在全封闭的线路上运行,中心城区的线路大多设在地下隧道内,而在城市中心以外的线路则可能设在高架桥或地面上。地铁具有路权专有、高密度、高运量的特点,列车通常采用电力牵引,编组较短,适合在城市内部快速通行。‌地铁与其他城市轨道交通方式如轻轨和高铁的主要区别在于其运行环境和设计目的。轻轨通常在城市中心以外的区域运行,而地铁则主要在城市内部运行,服务于通勤需求。高铁则是用于城市间的长途旅行,设计速度较快,通常在250公里每小时以上。地铁的运营模式也与其他交通方式有所不同。地铁主要服务于城市内部乘客,采用“公交化”的通勤模式,票价低廉且无需预约买票,随到随走。相比之下,高铁服务于城市间的长途旅行,票价按里程计算,乘客需要提前购票并按照车次和座位对号入座。

    ——百度百科

    【材料二】

    【材料三】

    2024年12月28日,正式开通南段!深圳地铁13号线一期工程是深圳中部地区南北向骨干线,南起深圳湾口岸站,北至上屋站,线路全长22.4公里,其中南段开通了深圳湾口岸站至高新中站,线路全长6.4公里,共设车站7座‌。该线路采用了GOA4全自动驾驶模式,最高运行速度达100公里每小时,并配备了多项先进智能监测系统和舒适的乘车环境‌深圳地铁13号线的开通对便捷深港交通、深化深港及大湾区互联互通具有重要意义,是江门助力新阶段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又一典范‌。此外,深圳地铁13号线南段的开通还改写了深圳湾口岸无地铁的历史,进一步补充了中心城区的轨道交通网络,缓解了交通压力,并提升了公共交通服务水平。

    ——百度百科

    (1)、聚焦材料一,请你谈谈地铁的优势与特点。
    (2)、聚焦材料二三,围绕“山海连城”和“科技创新”主题,请你为小安来介绍13号线的发展与建设。(不少于80字)
    (3)、聚焦上述材料以及补充材料,联系生活实际,请你谈谈你对深圳地铁的感想。

    【补充材料】

    深圳地铁密度位居全国第一。2024年年底成功开通多条地铁线二期工程和四期工程,地铁的进一步完善推动交通的发展。

  • 6、小深和小圳一起开展“品读山水•感受诗韵”为主题的项目化学习活动。

    【甲】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乙】

    《水经》云:“彭蠡之口有石钟山焉。”郦元以为下临深潭,微风鼓浪,水石相搏,声如洪钟。是说也,人常疑之。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而况石乎!至唐李渤始访其遗踪,得双石于潭上,扣而聆之,南声函胡,北音清越,桴止响腾,余韵徐歇。自以为得之矣。然是说也,余尤疑之。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而此独以钟名,何哉?

    元丰七年六月丁丑,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而长子迈将赴饶之德兴尉,送之至湖口,因得观所谓石钟者。寺僧使小童持斧,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硿硿焉。余固笑而不信也。至暮夜月明,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大石侧立千尺,如猛兽奇鬼,森然欲搏人;而山上栖鹘,闻人声亦惊起,磔磔云霄间;又有若老人咳且笑于山谷中者,或曰此鹳鹤也。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噌吰如钟鼓不绝。舟人大恐。徐而察之,则山下皆石穴罅,不知其浅深,微波入焉,涵澹澎湃而为此也。舟回至两山间,将入港口,有大石当中流,可坐百人,空中而多窍,与风水相吞吐,有窾坎镗鞳之声,与向之噌吰者相应,如乐作焉。因笑谓迈曰:“汝识之乎?噌吰者,周景王之无射也;窾坎镗鞳者,魏庄子之歌钟也。古之人不余欺也!”

    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郦元之所见闻,殆与余同,而言之不详;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故莫能知;而渔工水师虽知而不能言。此世所以不传也。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自以为得其实。余是以记之,盖叹郦元之简,而笑李渤之陋也。

    ——苏轼《石钟山记》

    【丙】

    明月几时有• 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任务一 疏通文意 品读山水】

    【任务二 理解文意 感受诗韵】

    (1)、解释画线字词。

    (1)如积水空明 (2)南声函胡 (3)与余同 (4)何事长向别时圆

    (2)、翻译句子

    (1)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2)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

    (3)、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
    A、苏轼,号东坡居士,宋代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B、甲文中“至”与“礼愈至”中的“至”含义相同。 C、乙文中“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断句正确。 D、丙文中“寒”渲染了寒冷的氛围,烘托了作者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4)、朗诵诗歌,请你为【丙】设计朗读节奏和方式,并说明理由。
    (5)、结合【甲】【乙】【丙】三文,我认为苏轼的人物形象是
    (6)、通读【乙】文谈谈你从中获得的启示。
    (7)、对比阅读【甲】【丙】文,以“月和美景”主题,并联系《岳阳楼记》中的“皓月千里”,谈谈你对月与诗人的认识。
  • 7、古诗文默写。

    (1) , 归雁入胡天。(王维《使至塞上》)

    (2)东方不与周郎便,。(杜牧《赤壁》)

    (3) , 铁马冰河入梦来。(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4)人生自古谁无死?。(文天祥《过零丁洋》)

    (5) , 险躁则不能治性。(诸葛亮《诫子书》)

    (6)周敦颐在《爱莲说》中以“出淤泥而不染,”来表达自己洁身自好的品质。

  • 8、某语文小组开展“探文化,观生态”为综合性活动去深入了解深圳。

    A.深圳不仅是一座具有多元文化的城市,而且是生态建设较好的城市。深圳文化以创新文化为核心。创新成为推动城市发展的bú xiè dòng lì①_______。同时深圳文化具有敢闯敢试,开放包容的特点。深圳人勇于尝试新事物,敢于挑战传统观念,这种闯劲和包容性使得深圳能够吸引来自世界各地的人才与资源。B.此外,深圳孕育了丰富的民间文化和传统文化。深圳生态发展迅速,截至2025年1月初,全市公园总数已突破1300个,数量位居全国之首,公园的建设极大提升城市的生态环境质量。C.同时,深圳市以“山海连城”为引领,积极推进生态综合整治。因此深圳市坚持 保护海洋生态,就是守护蓝色的生命的摇篮;维护森林生态,就是维系地球的绿色屏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总之我们要增强环境保护意识,推动城市xié tiáo ②______化发展。

    (1)、根据拼音写汉字:

    ①bú xiè dòng lì②xié tiáo

    (2)、阅读材料,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A句中“不仅而且”是转折复句关联词 B、B句主干是“深圳孕育丰富民间与传统文化” C、敢闯敢试属于偏正短语,开放包容属于动宾短语 D、C句句子有语病,在“为”后加“生态规划”
    (3)、请你为本次活动仿写句子。
    (4)、文化发展和生态环境是城市发展的名片。假如你是主持人,请你从以下2个卡片选1个,围绕本次综合性活动主题,为同学介绍深圳市的“名片”。

    卡片一:南头古城                                卡片二:深圳湾公园

    (5)、本次综合性活动将在深圳市梧桐山公园实地考察与学习,请你结合本次活动内容以及活动主题,为本次活动填写进行设计形式。
  • 9、请以“掌声响起来”为题,写一件事。

    要求:(1)文体不限;(2)字数在600字以上;(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等个人信息。

  • 10、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一顶军帽

    俞春放

    ①红军长征路过村子时,村里的老人告诉阿柴,红军是给老百姓打天下的队伍。于是,他整天跟在战士们身后,他看到红军战士头上缀着红五星的八角军帽,越看心里越痒痒。一天,阿柴找到指导员,说:“报告指导员,我要参加红军!”看他一脸倔强的神情,指导员同意了。

    ②部队走得急,军装来不及发。阿柴对指导员说:“那军帽呢?头上没有军帽,算什么红军呀!”指导员摸着他的头,说:“别急,以后一定发给你!”阿柴只能一边行军,一边惦记着那顶神气的军帽。

    ③就这样,他跟着部队进了雪山。巍峨壮丽的雪山寒气逼人,泛出刺眼的白光。宣传队的战士们在队伍中穿梭着,每当走过阿柴身边,他们总是会说:“阿柴,雪山并不可怕,我们很快就会翻过去的。”听了宣传队战士的话,阿柴觉得翻过雪山并不困难。

    ④进入雪山后没多久,阿柴的鞋子就破得没法穿了。他的双脚很快就被冰雪冻得麻木了,双腿也慢慢被冻僵。它们开始不听他的指挥,每一步都像灌了铅一样。“扑通”一声,阿柴倒在了地上。他想要站起来,但是怎么努力都没有用。

    ⑤指导员从后面赶过来,大口地喘着粗气。他看到阿柴那黄黄的小脸冻得发青,看不出一丝血色,两只脚由于穿着破草鞋,已经冻得又青又红。他急切地把阿柴无法动弹的双腿焐在怀里。阿柴摇摇头,目光暗淡地说:“指导员,这路太难走了,我实在走不动了。”指导员没说话,在干粮袋里摸索了一阵,掏出一小块煮熟的牛皮,用冻得发抖的手哆嗦着递给阿柴。阿柴没有去接,他知道这是指导员舍不得吃节省下来的口粮。更何况指导员在战斗中受过伤,现在还没恢复呢!指导员硬把牛皮塞到阿柴手里,说:“快吃,一切行动听指挥。”阿柴颤抖着接过了牛皮。牛皮下肚,阿柴感到身体暖和了一些。指导员把阿柴扶起来说:“站起来!你可以的。”阿柴慢慢地站了起来,但这时指导员的脚像是被冻在地上一样,迈不开半步。阿柴拼命帮指导员搓着双脚,又搬着指导员的脚一步一步地往前挪。指导员终于缓过劲来,又能勉强迈开步子了。

    ⑥指导员拍拍阿柴的肩膀说:“我要跟你打个赌。我们来比一比谁先翻过雪山,你肯定比不过我。”阿柴说:“那可不一定,我行军速度可快了!”“要是你比我先翻过雪山,我的军帽送给你!”阿柴的眼睛亮了,拄起木棍,迈开大步在齐膝深的大雪中走了起来。虽然又冷又饿,可一想到自己梦寐以求的军帽,他就觉得浑身充满了力量!

    ⑦指导员看着阿柴,心里想,年轻人是希望,是未来,他们一定要到达胜利的终点。指导员说:“阿柴,我看你还不一定能赢得我这顶军帽呢。”阿柴不服气地说:“指导员,我一定比你快!”对军帽的渴望让阿柴全神贯注,尽管走得吃力,但是每迈出一步都强而有力。

    ⑧指导员渐渐落在后面,他停下脚步,叫住阿柴。他把自己的军帽摘下来,庄重地戴到阿柴头上,又正了正,端详了一会儿,满意地说:“阿柴,你已经赢啦!你快走吧,不要误了下山的时间。”

    ⑨阿柴虽然觉着指导员的话怪怪的,但是掩不住戴上军帽的满心欢喜。他乐呵呵地摸着军帽说:“那,那我就戴着吧。”阿柴感觉自己戴上军帽,是一名真正的红军战士了。

    ⑩过了一会儿,阿柴意识到指导员没有跟上来,他回头看去,发现指导员一动不动地坐在雪地里。他赶紧跑过去,喊着:“指导员!指导员!”谁知,指导员就这么突然倒了下去,脸上还留着刚才的笑容。阿柴一下子跪倒在指导员身边,大颗大颗的泪珠滴落在指导员那冰冷的脸上。

    ⑪苍茫雪山,堆琼积玉,雄伟壮丽,刺眼的白光越发犀利。阿柴的眼神却越发坚定,特别是阿柴军帽上那颗红色五角星,在弥漫的风雪中显得尤为耀眼……

    (选自《十四岁的长征》,有删改)

    (1)、通读全文,梳理文章主要内容及阿柴的内心变化,将表格补充完整。

    主要内容

    阿柴内心

    阿柴参加红军,想要军帽

    兴奋、期待

    红军进入雪山

    阿柴倒在雪地

    想放弃

    重拾信心

    指导员给阿柴戴上军帽

    伤心、坚定

    (2)、第⑤段中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
    (3)、指导员为什么要把自己的军帽摘下来,庄重地戴到阿柴头上?
    (4)、读了本文,同学们针对阿柴能否翻过雪山的问题展开了讨论。请联系全文说说你的观点及理由。
    (5)、从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再到抗美援朝,多少英雄像文中的指导员一样留下了无数的感人故事,请你向大家介绍一位英雄(一个群体)及其感人事迹。
  • 11、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回头

    高资悦

    ①假期回家,妈妈见我在家待得闷了,主动提出陪我去逛街。往日里她也常懒得出门,不知怎么来了兴致。春夏交际的风最是醉人,我俩一前一后地骑着车,下午两点的阳光铺洒在行道树上,照得路面斑斑驳驳,压在行人的脚步里。

    ②我妈骑车总是很快,就如同她走路也是雄赳赳的,一条马路的距离就把我甩开好远。还记得小时候爸爸妈妈常走在前面,我一个人像跟屁虫一样在后面吊儿郎当。有一回,他们带我上丽江古城旅游,我被两边的小玩意吸引,不自觉就落后了许多。望着他们的身影一点点变小,我心生一计,躲到了楼下的柱子旁。潮湿的雨水一点点砸在青砖路的洼地上。我心惊胆战地等着他们回头寻我。他们自然是会回头寻我的。

    ③骑着自行车的我,故意放慢蹬车的速度,像小时候一样等妈妈回头找我。“快点咯。”她回头了。阳光下的视线有点不真实,为她身后层叠连绵的高楼镶上温润的金边。

    ④商场里,三三两两的人路过眼前,外卖员拎着好几袋餐食行色匆匆,推着婴儿车的奶奶坐在沙发上发起呆来,看起来很亲密的一对母女手挽手地站在橱窗前有说有笑。

    “你看她们。你现在都不像以前一样黏我了。”妈妈轻声嗔怪着。我端详起这对母女,女儿一只手缠在妈妈的臂弯里,身子紧紧贴在妈妈身上。她像是在和妈妈说着什么笑话,眉飞色舞,大笑起来,头倒在妈妈的肩膀上。看着眼前这对寻常的母女,我的喉咙里像被塞入了棉花一样,发不出声。我低头看看我的手,空荡荡地垂着。

    ⑥我不好意思地加快了步伐,跟上前去挽住了妈妈的左手。我生疏地将头朝妈妈靠过去,希望能掩饰我的尴尬。妈妈笑着拍了拍我的手,耸了耸肩膀。她假装嫌弃地说:“搞得这么肉麻干什么?”她嘴上说着肉麻,却没有松开我的手。从橱窗的反光里我看到了妈妈脸上藏匿不住的笑容,还有靠在一起的我们。此时此刻,橱窗里的我们好似有些陌生。我不知不觉地长大了,套上冷漠的外套,连最原始的感情也疲于表达。如果不是被妈妈一言道穿,我又怎么会察觉到。妈妈的话如一颗石子坠落寂静的海域,激起千层浪。

    ⑦于是,我一直挽着妈妈的手,逛遍了商场里的每一家店。我将购物袋全部挎在右手上,为了空出的左手能搂紧妈妈,就像是小时候那样亲密无间。

    ⑧脑海里回忆起过往的日子,我背着小小的行囊,从爸爸妈妈旁边的一方小房间走出来,然后迈着越来越大的步子,越走越远。

    ⑨我在不知觉中长大了,也有了自己的想法和认知。我用这些认知建起了一道壁垒,隔开了我和妈妈之间的距离。但我知道,以后只要我像往常那样,喊一声妈妈,她就会回头看向有需求的我。

    (选自《中国青年作家报》,有删改)

    (1)、以时间为序,梳理“我”与父母关于“回头”的那些事。

    (2)、从第⑤段中妈妈说的“你看她们。你现在都不像以前一样黏我了”话中,你读出了妈妈怎样的心理?
    (3)、第⑥段中写道“此时此刻,橱窗里的我们好似有些陌生”,联系上下文,说说我们“有些陌生”的原因有哪些。
    (4)、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下面的语句。

    妈妈的话如一颗石子坠落寂静的海域,激起千层浪。

    (5)、小言认为本文题目“回头”过于简单,请你从含义、作用两个方面来说服他。
  • 12、阅读下面两篇短文,完成各题。

    (甲)

    卖油翁

    欧阳修

    陈康肃公尧咨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乙)

    曹冲称象

    陈寿

    邓哀王冲字仓舒。少聪察岐嶷,生五六岁,智意所及,有若成人之智。时孙权曾致巨象,太祖欲知其斤重,访之群下,咸莫能出其理。冲曰:“置象大船之上,而刻其水痕所至,称物以载之,则校可知矣。”太祖大悦,即施行焉。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康肃忿然          (2)徐以酌油沥之

    (3)少聪察岐嶷          (4)时孙权曾巨象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公亦此自矜                         我日初出远 B、以我酌油知                         置象大船 C、乃取一葫芦于地                  象大船之上 D、此不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孰汝多知乎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

    (2)智意所及,有若成人之智。

    (4)、下列对两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甲文作者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B、乙文节选自《三国志•魏书•邓哀王冲传》,《三国志》就是《三国演义》。 C、甲文揭示了做事熟能生巧的道理,同时告诉我们为人处世一定要谦逊。 D、读乙文中的“太祖大悦”,能感受到曹操为儿子的智慧而自豪。
    (5)、“自古英雄出少年”,从小曹冲处理问题中,你能学到哪些方面?
  • 13、六年级正开展“让小说丰盈少年心灵”活动。
    (1)、小语摘录了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单元主题,请帮判断加点词的词性。

    小说是虚构的故事,但往往又有真实生活的影子。本单元的篇小说,或讲述英雄人物在生死关头的抉择,或赞颂普通人心灵的美好,或讴歌革命烈士的崇高品质,让我们看见了“不一样的人生”,从而获得情感的熏陶和心灵的体验。

         赞颂     崇高   情感

    (2)、小文整理了六年级上册所读小说中的人物及情节,请选出不正确的一项(       )
    A、外祖父——因阿廖沙染错桌布而毒打他(《童年》) B、小伙子——被老汉从队伍中揪出来后不情愿地站到了后面(《桥》) C、桑娜——坐在温暖的火炉边读一本书(《穷人》) D、老班长——悉心照顾着三个病号(《金色的鱼钩》)
    (3)、六年级要将谈歌的《桥》编排成课本剧,让你饰演老汉,你将如何表演这个角色?
  • 14、六年级要开展《童年》读书分享会,请助力小语、小文准备好材料。
    (1)、小语:高尔基的《童年》刻画了许多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比如,勇敢正直的阿廖沙、贪婪恶毒的舅舅们、
    (2)、小文:我搜集了六幅插图,根据原著按时间先后正确排序为(       )

    A、②⑤①⑥④③ B、④⑤①②⑥③ C、⑤②①④③⑥ D、④⑤②①⑥③
  • 15、对下面这首诗歌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送元二使安西

    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A、前两句描写了雨洗古城,春色欲滴,一派清新明朗的景象。 B、后两句不着伤字,只用举杯劝酒来表达内心强烈深沉的惜别之情。 C、全诗情景交融,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所以成为流传千古的名篇。 D、王维与孟浩然并称“王孟”,此诗与孟浩然的《宿建德江》同属于饯别诗。
  • 16、根据提示,用古诗词填空。

    (1)千里莺啼绿映红,。(杜牧《江南春》)

    (2) , 路转溪桥忽见。(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3)。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孟浩然《过故人庄》)

    (4)徜徉古诗文,感悟诗人情。杜甫的“露从今夜白,”(《月夜忆舍弟》),透露出诗人对家乡的无限眷恋;曹植的“ , 视死忽如归”(《白马篇》),表达了诗人强烈的报国情怀;韩愈的“”(《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表现出诗人坚贞的忠君之心。

  • 17、下列词语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碾子          斑点          嚼草根          聚精汇神 B、呻吟          斗篷          灰蒙蒙          汹涌澎湃 C、蟋蟀          浆油          眼睁睁          排山倒海 D、璀灿          抽噎          喷水池          夜以继日
  • 18、下列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
    A、(bó)        蓝(zhàn)       满(zhuì)       奄一息(yǎn) B、急(tān)       放(sì)          界(jìng)       窸窸窣(sū) C、人(zhē)       狼(bèi)        (kuāng)     千一发(jǖn) D、(fèi)       笑(nìng)       威(xié)        然不同(jiǒng)
  • 19、根据要求写作。

    人生,是不断尝试的旅程。

    打破习惯,更新认知,去邂逅不同以往的体验:第一次首发却在终场丢球的篮球赛:晨光里乘竹筏去赏野樱的温馨之旅;醋和小苏打炸出“火山”的家庭实验:去社区教老人用手机查公交的爱心课   

    当你勇敢地拥抱这些人生“新体验”,你将—

    领略更广阔的世界,遇见更丰盈的自己。

    上述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根据材料,写一篇文章。

    【写作提示】你可以展开想象,创作故事;可以叙述经历,表达感悟;可以提炼观点,发表演讲;可以说明事理,进行科普

    【写作要求】标题自拟,文体不限;不少于500字;不得套作、抄袭;不得出现透露考生信息的人名、地名、校名等。

  • 20、阅读

    龙湖

    【明】袁宗道

    龙湖一云龙潭,去麻城三十里。万山瀑流,雷奔而下,与溪中石骨相触。水力不胜石,激而为潭。[甲]潭深十余丈,望之深青,如有龙眠。[]而土之附石者,因而得存,突几一 , 中央峙立。青树红阁,隐见其上,亦奇观也。潭右为李宏甫精舍,佛殿始落成,倚山临水,每一纵目,则光、黄诸山,森然屏列,不知几万重。余本问法而来,初非有意山水,且谓麻城僻邑,当与孱陵、石首伯仲,不意其泉石幽奇至此也,故识。癸已五月五日记。

    (选自《袁宗道集笺校》)

    [注释]①龙湖:在湖北麻城县东北。袁宗道来此求教李费。②麻城:与后文的屏陵、石首均为地名。③夤(yín)缘:攀附向上。④李宏甫:李费,号宏甫,又号“龙湖叟”。精舍:书斋,学舍。⑤佛殿:佛堂,李费书斋建在院内。⑥光、黄:山名。⑦问法:请教学说主张。

    (1)、【读懂大意】解释加点词。

    语句

    方法

    释义

    其上

    联系课内:才美不外见(《马说》)

    .

    森然

    联系课内:斗折蛇行(《小石潭记》)

    .

    查阅词典:shí:A.知道B.知识

    zhì:C.记忆D.记载

    (《古汉语常用字字典》)

    (填字母)、

    (2)、袁宗道对龙湖的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
    (3)、【赏析景物】

    本文写景或突出幽深,或彰显奇绝。从甲、乙画线句中任选一处,进行赏析。

    (4)、【关联探究】

    龙湖对李费有特殊意义。结合本文和以下古诗,推究李费以“龙湖”取号的用意。

    石潭即事(其四)

    【明】李贽

    若为追欢悦世人,空劳皮骨损精神。

    年来寂寞从人谩,祇有疏狂一老身。

    (选自《续焚书注》)

    [注释]①石潭:即龙湖。②从人谩:任凭他人毁谤。

上一页 284 285 286 287 288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