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各题。
【甲】
诫子书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乙】
《论语》十二章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1)非宁静无以致远 致:
(2)年与时驰 驰:
(3)四十而不惑 惑:
(4)三军可夺帅也 夺:
(2)、翻译下列句子。(1)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2)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3)、【甲】文中,作者概括了做人治学的经验,着重围绕一个“”字加以论述,同时把失败也归结为一个“”字,对比鲜明。(4)、这两篇文章都讲到了一个共同的话题,即“志”,根据你对《诫子书》和《〈论语〉十二章》两篇课文的理解,谈谈你是如何理解“志”与“学”的关系的? -
2、阅读古诗,完成问题。
次北固山下[唐]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夜雨寄北[唐]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1)、下面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两首诗题目中的“次北固山”和“寄北”可以得知两位诗人都漂泊在外。 B、《次北固山下》颔联写出了诗人船上所见的平野开阔、大江直流、波平浪静的景色,表达出诗人愁苦之情,朗读时语调要低沉一些。 C、《夜雨寄北》中“巴山夜雨涨秋池”一句借景抒情,让本就悲伤的诗人更感孤独凄凉。 D、《次北固山下》“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既写景又点明时令,同时蕴含自然理趣,给人乐观、积极、向上的鼓舞力量。(2)、有人评价《夜雨寄北》时说“眼前景反作日后怀想,此意更深”,请结合“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对此进行分析。 -
3、古诗文默写。
(1)水何澹澹,。(曹操《观沧海》)
(2)我寄愁心与明月,。(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3) , 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4)峨眉山月半轮秋,。(李白《峨眉山月歌》)
(5)遥怜故园菊,。(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6) , 一夜征人尽望乡。(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7)唐太宗有一句名言:“以人为鉴,可明得失。”由此可以联想到《<论语>十二章》中孔子的话: , 。
(8)鸟儿将窠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 , 唱出宛转的曲子,与轻风流水应和着。(朱自清《春》)第二部分
-
4、七年级1班准备开展“少年正是读书时”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下面问题。(1)、下面是某学生的读书感言,根据表情达意的需要,你认为画线句中哪一个词语需要重读?为什么?
阅读,是一种感受。走进春天,朱自清笔下清脆的鸟鸣、静谧的乡间,令我们醉心不已;走进夏天,刘湛秋笔下热烈而粗犷的雷雨浇灌灼热的大地……
(2)、下图是一份对200名初中生课外阅读调查后作出的统计表,写出你的结论。阅读内容
人数
百分比
漫画
112
56%
武侠小说
62
31%
文学名著
26
13%
我的结论:
(3)、活动中,同学们都积极交流自己的阅读经验,甲同学说:“我会努力记住书中的关键人物和情节。”乙同学说:“我会拿出一个笔记本做摘录。”你认为谁的读书方法更好,请说明理由。(4)、小明同学在学校论坛里发了下面的帖子,请你在“回复”中劝说他积极地阅读名著。(帖子)我觉得名著都是长篇大论,读起来太费劲,还是看漫画比较轻松。
回复:
-
5、下列关于文学和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古人的年龄有时不用数字表示,而是用其他称谓来代替,如男子三十岁为“而立”,四十岁为“不惑”。 B、我国古代,官职的任免升降都有专用术语,如“左迁”指降低官职。 C、《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与《大学》《中庸》《列子》合称为“四书”。 D、古代称谓有谦称和尊称的区别。如“尊君”是尊称对方的父亲,而“家君”则是指谦称自己的父亲。
-
6、下面画线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A、他的想法与当时学术界流行的观点大相径庭 , 但袁隆平要走自己的路,用事实来回答人们的疑问。 B、全国人民都要有说话的机会,都要有衣穿,有饭吃,有事做,有书读,总之是要各得其所。 C、李老师的演讲生动形象,催人奋发,同学们随声附和 , 都认为受到了一次思想的洗礼。 D、“工匠精神”要求我们,把追求极致的精神和精益求精的态度贯穿于工作的始终。
-
7、下列词语中的音、形、义,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匿笑(ruò) 遛达 不毛之地(草木、庄稼) B、黄晕(yùn) 热忱 拈轻怕重(挑) C、怦怦(pēng) 徘回 咄咄逼人(高大威武) D、称职(chèng) 狭隘 人迹罕至(罕见)
-
8、给加着重号的词语注音,根据注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1)我们总要要学着长大,不能一直在父母的庇护下生活。
(2)孩子们有小的过失也该受到惩戒 , 这样可以避免他犯更大的错误。
(3)国庆大阅兵,中国女兵上演大国方阵,让全世界不对都pèi fú 不已。
(4)那两位老人手拉着手ānxiáng 地漫步在铺满黄叶的小路上。
-
9、作文
从小到大,我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磕绊,但是总有亲人、老师、朋友……的陪伴,他们给与我们呵护和鼓励。在绊与伴中我们逐渐成长,走向远方。
请以“谢谢你,陪我成长”为题目,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
① 集中笔墨写如何陪伴成长,并细致地表达出心理感受;
② 字数不少于500字;
③ 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
-
10、
有一天,素有草原之王之称的狮子,来到了天神面前:“我很感谢您赐给我如此雄壮威武的体格,如此强大无比的力气,让我有足够的能力统治整片草原。”天神听了,微笑着问:“这不是你今天来找我的目的吧!看起来你似乎为了某事而困扰呢!”狮子轻轻吼了一声,说:“天神真是了解我啊!我今天来的确是有事相求。因为尽管我的能力再强,但是每天鸡鸣的时候,我总会被鸡鸣声给吓醒。神啊!祈求您,再赐给我一种力量,让我不再被鸡鸣声吓醒吧!”天神笑道:“你去找大象吧,它会给你一个满意的答复。”狮子兴冲冲地跑到湖边找大象,还没见到大象,就听到大象跺脚听发出的“砰砰”响声。狮子加速跑向大象,看到大象正气呼呼地直跺脚。狮子问大象“你干吗发这么大的脾气?”大象拼命摇晃着大耳朵,吼着“有只讨厌的小蚊子,总是想钻进我的耳朵里,害得我都快痒死了。”狮子离开了大象,心里暗自想着:“原来体型这么巨大的大象,还会怕那么瘦小的蚊子,那我还有什么好抱怨的呢?毕竟鸡鸣也不过一天一次,而蚊子却是无时无刻不在骚扰着大象。这样想来,我可比它幸运多了。”狮子一边走,一边回头看着仍在跺脚的大象,心想:“天神要我来看看大象的情况,就是想告诉我,谁都会遇上麻烦事,而他并无法帮助所有人。既然如此,那我只好自己帮自己了!反正以后只要鸡鸣时,我就当鸡是在提醒我起床,如此一想,鸡鸣声对我还算是有益处呢!”
(1)、文章先写 , 然后写 , 最后写。(2)、请给文章加个合适的题目。(3)、狮子得到“一个满意的答复”了吗?请结合有关文字写出狮子得到的启发。(4)、如果你是狮子,会对大象说些什么,让它不再生气呢?(5)、这篇童话所表达的观点是( )A、在人生的路上,难免有许多的不尽如人意,人生是充满坎坷的。 B、遭逢困境时,不要怨天尤人,老天是公平的,就像它对狮子和大象一样。 C、换个角度看问题,每个困境都有其存在的正面价值,以积极乐观感恩的态度去面对人生困境,相信定能走出逆境,主宰人生。 D、人生路上充满荆棘,遇到挫折时,永远不要寄希望于他人,求人不如求己。 -
11、【甲】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选自《世说新语》)
【乙】
萧遥欣少有神采干局①。为童子时有一小儿左右弹飞鸟未尝不应弦而下。遥欣谓之曰:“凡戏多端,何急弹此?鸟自云中翔,何关人事?”小儿感之,终身不复捉弹。尔时②年十一。士庶③多竞此戏,遥欣一说,旬月播之,远近闻者,不复为之。
(选自《太平广记》)
注:①[干局]才干和气度。②[尔时]那时,彼时。③[士庶]士人和庶民,也泛指百姓。
(1)、解释加点词语。①相委而去 ②下车引之 ③凡戏多端 ④远近闻者
(2)、下列选项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为童子时/有一小儿左右弹飞鸟/未尝不应弦而下 B、为童子/时有一小儿左右弹飞/鸟未尝不应弦而下 C、为童子时/有一小儿左右弹飞鸟未尝/不应弦而下 D、为童子时/有一小儿左右弹飞鸟未尝/不应弦而下(D和C重复了)(3)、请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友人惭,下车引之。 (2)小儿感之,终身不复捉弹。
(4)、甲、乙两文都讲述了古代儿童“方正”的故事,请说说陈元方和萧遥欣的“方正”各体现在什么地方。 -
12、小文很喜欢古代诗词,以下是他积累的两首唐诗,请你阅读,和他一起完成后面小题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唐·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送魏二①
唐·王昌龄
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
忆君遥在潇湘②月,愁听清猿③梦里长。
【注释】①魏二:作者友人。排行第二,名字及生平均不详。②潇湘:泛指今湖南一带。③清猿:即猿,因其啼声凄清,故称。
(1)、上面两首诗都有对声音的描写,请你说说“子规啼”和“清猿声”中分别流露出诗人怎样的心情。(2)、小文课堂善于倾听,课后善于总结,以下是他整理的两首诗的阅读笔记,请你帮忙补充完整。鉴赏锦囊
小文的摘抄
小文的整理与思考
①读诗题,了解内容
《送魏二》
(1)从标题的字,可以看出,这是离别诗,它往往表达诗人与友人分别时的依依惜别之情。
②品意象,感知诗情
(2)《送魏二》中眼前实景(意象):、
一切景语皆情语,两个意象渲染了清秋时节凄凉的氛围,烘托了诗人惜别知音,借酒消愁的悲凉心情。
③析修辞,明确情意
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
(3)“我寄愁心与明月”一句中运用了修辞。
-
13、名著阅读(1)、《朝花夕拾》,作者是 ,原名 。(2)、《朝花夕拾》书名的含义是 。(3)、阅读下列文字,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小明同学阅读《朝花夕拾》,对其中一些篇目很感兴趣,让同学们讨论,请你把表格填充完整。
阅读书籍
态度或情感
理由
篇目①《》
“我”对暴虐者充满憎恨,对弱小者充满②。
“我”对于猫“到处嗥叫”,时而“一副媚态”等特性憎恶极了,当追忆童年时救养的一只可爱的隐鼠遭到摧残的经历又会加深我的恨意。
书目《山海经》
喜爱
给了“我”无穷无尽的好奇和想象,虽然粗拙,但那时却是“我”最心爱的宝书。
篇目③
《 》
看迎神赛会急切兴奋,对封建教育压制和摧残儿童天性的批判。
④
-
14、默写诗文。
(1) , 山岛竦峙。(曹操《观沧海》)
(2)乡书何处达,。(王湾《次北固山下》)
(3)“ ”,刚起头儿,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朱自清《春》)
(4) , 江春入旧年。(王湾《次北固山下》)
(5) , 闻道龙标过五溪。(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6)我寄愁心与明月,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7)《天净沙·秋思》中,以三个意象的简单组合,直接勾勒一幅深秋萧瑟晚景图的句子是:。
(8)《观沧海》中描写草木欣欣向荣的诗句是: , 。
-
15、请将这幅书法作品用楷体正确、美观、规范地书写在下面的田字格里。
-
16、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答题。
亲情是春日中的一场细雨,使孤独寂寞的心田得到滋润;亲情是______①_____;亲情是秋日里的一阵风,使忙碌劳作的人得到片刻休息;亲情是冬日里的一缕阳光,使濒临绝望的人看到一丝希望。一年四季,亲情永随。它___②___是我们赖以生存的支柱,___③___是我们需要一生履行的责任。
(1)、在第①处横线上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文段语意完整连贯。(2)、依次填入第②③处横线上的关联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A、②因为 ③所以 B、②不仅 ③还 C、②既然 ③那么 D、②如果 ③就 -
17、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秋天的怀念》的作者是史铁生,主要作品有散文《我与地坛》《病隙碎笔》。 B、老舍笔下的济南的冬天有一种纯净的、独特的美。那山、那水、那阳光、那雪都给人一种充满温情和想象的美的享受。 C、《咏雪》与《陈太丘与友期行》的编写者是南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是一部志人小说集,以上两则分别出自《言语》篇与《方正》篇。 D、《天净沙·秋思》作者是元代马致远,天净沙是曲牌名, 元曲是继唐诗宋词后兴起的一种艺术形式,由于它是能歌唱的文字,所以就有不同的曲调;每个曲调都有一个名称,叫曲牌,表示不同的谱式,规定着不同的字数、句数、平仄、韵脚。曲牌表示曲调,另有题目。
-
18、下列选项中词语的书写全对的一项是( )A、呼朋引伴 花枝招展 朗润 稀蔬 B、拙拙逼人 淅淅沥沥 肥硕 烂漫 C、面面相觑 翻来复去 习惯 碣石 D、磨磨蹭蹭 各得其所 萧瑟 枯藤
-
19、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宛(wǎn)转 分歧(qí) 黄晕(yùn) 吝啬(sè) B、应和(hè) 静谧(mì) 姊(zí)妹 荫蔽(yīn) C、憔悴(cuì) 攲斜(qī) 澄清(chéng) 脸颊(xiá) D、莅(lì)临 菡萏(dàn) 徘徊(huí) 棱(léng)镜
-
20、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作。
青春路上,我们会经历各种蜕变:也许是一次勇敢的尝试,也许是一场失败的历练,又或许是一次对偏见的突破······
请以“▲ , 让我蜕变”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将题目补充完整(可填:那次比赛/那个标签/那场误会等);②文体自选(诗歌除外);③不少于500字;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姓名和校名。
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