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文言文阅读,完成各题

    【甲】

    承天寺

    泉州承天寺,异迹甚多。寺中有九十九井,相传一僧畜异志,欲掘百井以为兆,后功亏其一而止。井上筑石塔数处,凡苍蝇飞集塔上无论多少头皆向下无有小异者。山门口有梅花石,石光而平,中隐梅影一枝。每年梅树开花时,影上亦有花;生叶时,影上有叶;遇结子时,影上有子;若花叶与子俱落之时,则影上惟存枯枝而已。寺中又有魁星石,近视无物、远望如一幅淡墨魁星图。至天将雨时,石上绽出水珠,亦俨然结一魁星形也。

    ([清]梁章钜《归田琐记》节选)

    【乙】

    记承天寺夜游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注】①承天寺:在今湖北黄冈南。②畜:同“蓄”。

    (1)、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1)若花叶与子落之时   俱:

    (2)月色入     户:

    (3)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但:

    (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凡苍蝇飞集塔上/无论多少/头皆向下/无有小异者 B、凡苍蝇飞集/塔上无论多少头/皆向下/无有小异者 C、凡苍蝇飞集/塔上无论多少/头皆向下/无有小异者 D、凡苍蝇飞集塔上/无论多少头/皆向下/无有小异者
    (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近视无物,远望如一幅淡墨魁星图。

    (2)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4)、标题是文章的眼睛。从标题可看出两文写作内容的不同,结合原文内容简要说说不同之处。
  • 2、天地大美,江山如画,请跟随诗佛、诗仙、诗王到祖国的大江南北走走看看,用慧眼赏美景,用慧心品美诗!

    使至塞上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侯骑,都护在燕然。

    渡荆门送别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钱塘湖春行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1)、天地之美,美在(诗人)“”(诗句)的(对美的描述、评价性词语)中。
    (2)、诗句当中的每一处美景后都立着一个行走的生命,让我们到诗歌中寻觅诗人的生命轨迹,触摸一颗颗穿越千古的不老诗心:请任选一首诗,从诗中(含题目、诗文)选择一个字概括诗人此行目的,并结合诗句简单阐述你的理解。
  • 3、用古诗文原句完善下面这段话。

    华夏神州,风光奇秀。“山川之美,①。高峰入云,②”(陶弘景《答谢中书书》),山川胜景,美如画卷;“③ , ④”(崔颢《黄鹤楼》)晴日里的原野草木茂盛,而到了傍晚,村落深邃宁静;“⑤ , ⑥”(王绩《野望》)山间都披上了落日霞光,不禁让人感叹“自康乐以来,⑦”。时代东风吹拂,人生旅途充满期待。我辈青年应学古人“⑧ , ⑨”(曹操《龟虽寿》)树立远大志向,开拓进取,一起奔赴未来。

  • 4、综合性学习。

    人无信不立。诚信就像砝码,放上它能够稳定人生的天平,使之不再摇摆不定。诚信就像是高山之水,能够在浮动的社会里,洗尽铅华,留下真诚。班级将要开展“人无信不立”的主题活动,请完成下面的任务。

    (1)请你结合活动把本次活动标语补充完整。

    , 以见利忘义为耻。       

    (2)请为本次活动再设计两个活动形式。

    活动一:名人故事说诚信

    活动二:                 

    活动三:          

    (3)在广告业高度发达的今天,一些商家一味追求经济效益,夸大产品效应,甚至用虚假广告坑害消费者。请你以消费者的名义,写几句话规劝那些发布虚假广告的商家。

  • 5、下列有关新闻的说法有错误的一项是(     )
    A、消息的结构有五个部分,即标题、导语、主体、背景和结语。其中,标题、导语、主体是最主要的三个部分。 B、消息的最大特点是时效性强和真实客观。消息必须报道新近发生的事件,要用事实说话。 C、导语是用简要的文字,集中呈现最重要、最新鲜或最有特点的新闻事实,提示消息的要旨,吸引读者进一步阅读文章。 D、消息和新闻特写均要报道新闻事件的全过程,区别在于,新闻特写还要截取新闻事件中最具价值、最生动感人、最富有特征点片段和部分予以放大,从而鲜明再现典型人物、事件或场景。
  • 6、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青春不是年华,而是心境;青春不是桃面、丹唇、细腰,而是深沉的意志、huī宏的想象、热的感情;青春是生命的深泉在拥动。

    青春气贯长虹,勇锐盖过弱,进取压倒苟安。如此锐气,二十后生有之,六旬老翁有之。年岁有加,并非垂老;理想丢弃,方堕墓年。

    人的心中皆有一根天线,你只要从天上人间接受美好、希望、欢乐、勇气和力量的信号,就会青春永zhù、风华长存。

    (1)、给加点的字注音。     ①热     ②
    (2)、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①huī宏       ②青春永zhù
    (3)、改正文段中的错别字。①“”改为“”②“”改为“
  • 7、微写作。

    有人评价:“《朝花夕拾》一方面以儿童的视角追忆往昔,一方面又以成人的眼光审视过去。”请从《朝花夕拾》中任选一篇,结合文章内容写下你对这句话的理解。(150字左右)

  • 8、阅读甲乙丙三段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

    两只右手靠拢在一起,表示“朋友”的意思。

    “同志为友。从二又。相交友也”。

    (选自《说文解字》)

    [乙]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选自《论语》十二章)

    [丙]

    少时常与鲍叔牙游,鲍叔知其贤。管仲贫困,常欺鲍叔,鲍叔终善遇之,不以为言。已而鲍叔事齐公子小白,管仲事公子纠。及小白立为桓公公子纠死管仲囚焉。鲍叔遂进管仲。管仲既用,任政于齐。齐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

    (选自《史记•管晏列传》)

    [注]①进:荐进,推举。②匡:纠正,扶正。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①不亦乎             说:               ②吾日三吾身     省:

    ②管仲公子纠       事:             ④管仲之也        谋:

    (2)、下列对丙文中画波浪线句子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及小白立为/桓公公子纠死/管仲囚焉 B、及小白立为桓公/公子纠死管仲/囚焉 C、及小白立为桓公/公子纠死/管仲囚焉 D、及小白立为/桓公公子纠死管仲/囚焉
    (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②少时常与鲍叔牙游,鲍叔知其贤。

    (4)、请结合甲乙丙三段文言文,谈谈在交友上你获得哪些启发?
  • 9、夜上受降城闻笛

    (唐·李益)

    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1)、对《夜上受降城闻笛》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这是一首抒写戍边将士思乡的诗作。 B、“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描写出了边塞雪夜的独特景色。 C、沙漠并非雪原,诗人偏说它“似雪”;月光并非秋霜,诗人偏说它“如霜”诗人如此运笔,是为了借这寒气袭人的景物来渲染心境的愁惨凄凉。 D、“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正面写情,“一夜”和“尽望”又道出征人望乡之情的深重和急切。
    (2)、发挥合理的想象和联想,描绘一二句所展现的画面。
  • 10、古诗文名句默写。

    古诗文是祖国的文化瑰宝,意蕴丰富。与曹操领略“水何澹澹,①”(《观沧海》)的宏伟气象;随李白欣赏“峨眉山月半轮秋,②”(《峨眉山月歌》)月映清江的秋景;战乱纷飞,联想到故园秋菊绽放,感受岑参“③ , 应傍战场开”(《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的悲伤;畅想行舟江上,同王湾领悟“海日生残夜,④”(《次北固山下》)所蕴含的时序变迁、新旧交替的哲理。古文中更有许多充满辩证思维的名句:如《论语》十二章中“⑤ , ⑥”来阐述“学”与“思”之间相互依存的关系。

  • 11、阅读下面文章,按要求完成下面小题。

    秋天的黄昏

    丁立梅

    ①城里是没有黄昏的。街道的灯,早早亮起来,生生把黄昏给吞了。

    ②乡下的黄昏,却是辽阔的、博大的。它在旷野上坐着;它在人家的房屋顶上坐着;它在鸟的翅膀上坐着;它在人的肩上坐着;它在树上、花上、草上坐着,直到夜来叩门。而一年四季中,又数秋天的黄昏,最为安详与丰满。

    ③选一处河堤,坐下吧。河堤上,是大片欲黄未黄的草。它们是有眼睛的。它们的眼睛,是麦秸色的,散发出可亲的光。它们淹在一片夕照的金粉里,相依相偎,相互安抚。这是草的暮年,慈祥得如老人一样。你把手伸过去,它们摩挲着你的掌心,一下,一下,轻轻地。像多年前,亲爱的老祖母。你疲惫奔波的心,突然止息。

    ④从河堤往下看,能看到大片的田野。这个时候,庄稼收割了,繁华落尽,田野陷入令人不可思议的沉寂中。你很想知道田野在想什么,得到与失去,热闹与寥落,这巨大的落差,该如何均衡?田野不说话,它安静在它的安静里。岁月枯荣,此消彼长,焉有得?焉有失?不远处,种子们正整装待发,新的一轮蓬勃,将在土地上重新衍生。

    ⑤还有晚开的棉花呢。星星点点的白,点缀在褐色的棉枝上,这是秋天最后的花朵。捡拾棉花的手,不用那么急了。女人抬头看看天,低头看看花,这会儿,她终于可以做到从容不迫。稻谷都进了仓,农活不那么紧了。她细细捡拾棉花,一朵一朵的白,落入她手里。黄昏下,她的剪影,就像一幅画。

    ⑥你的眼睛,久久落在那些白上面,你想起童年,想起棉袄、棉鞋和棉被。大朵大朵的白,摊在屋门前的篾席上晒。你在里面打滚儿,你是驾着白云朵的鸟。玩着玩着,会睡着了,睡出一身汗来———棉花太暖和了啊。

    ⑦最开心的事是,冬夜的灯下,母亲把积下的棉花搬出来,在灯下捻去里面的籽儿。你也跟在后面捻,知道有新棉鞋新棉袄可穿,心先温暖起来。那时,你的世界就那么大,那时,一个世界的幸福,都可以被棉花填得满满的。人生因简单因单纯,更容易得到快乐。你有些惆怅,因为,现在的你,离简单离单纯,越来越远了。

    ⑧竟然还见到老黄牛。不多见了啊。人和牛,都老了。他们在河堤上,慢慢走。身上披着黄昏的影子。人的嘴里哼着“呦喝”“呦喝”———歌声单调,却闪闪发光。牛低着头,不知是在倾听,还是在沉思。你想,到底牛是人的伙伴,还是人是牛的伙伴?———相依为命,应该是尘世间最不可或缺的一种情感吧。

    ⑨鸟叫声在村庄那边,密密稠稠,是归巢前互道晚安呢。村庄在田野尽头,一排排,被黄昏镀上一层绚丽的橙色,像披了锦。炊烟升起来了,你家的,我家的,在空中热烈相拥,久久缠绵。还是村庄好,总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不设防。

    ⑩突然听得有母亲的声音在叫:“小雨,快回家吃晚饭啦———”你忍不住笑,原来不管哪个年代,都有贪玩的孩子。

    ⑪周遭的色彩,渐渐变浓变深。身下的土地,渐渐凉了,你也该走了。再贪恋地望一眼这秋天的夕阳,它一圈一圈小下去,小下去,像一只红透的西红柿,可以摘下来,炒了吃。

    (选自《语文周报》读写版2013年第35期)

    (1)、本文写景以什么为序?请找出表明顺序的词或短语。
    (2)、文章第⑥—⑦段有什么作用?
    (3)、文章第②段作者认为“而一年四季中,又数秋天的黄昏,最为安详与丰满”。这是为什么?请根据文章内容分点表述。
  • 12、为了帮助七年级的新同学更快融入班集体,我校七年级各班陆续开展了“有朋自远方来”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完成以下任务。

    我们每个人对友情都有自己的感悟,仿照下面画线的句子,再续写两个句子,使之构成一组排比句。

    友情,像一朵鲜花,芬芳了我的心灵。愿这份美好的友情陪伴你们走过三年美好的初中时光。

  • 13、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鲁迅先生的一篇回忆性散文,选自散文集《朝花夕拾》,他的代表作还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诗集《野草》和杂文集《坟》等。 B、《世说新语》是南朝宋临川王刘义庆组织编写的志人小说集,主要记载汉末至东晋士大夫的言谈逸事。《咏雪》与《陈太丘与友期行》分别选自《言语》篇和《方正》篇,这两篇文章的题目是编者加的。 C、《论语》是一部语录体著作,记录的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宋代把它与《大学》《中庸》《孟子》合称为“四书”。 D、“星汉”指银河;“东风”指春风;“君子”指有才德的人;“菡萏”指荷花;“儿女”是古今异义词,在古代专指儿子和女儿。
  • 14、读了曹操的《龟虽寿》,有同学写了一幅字,请欣赏这一书法作品,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是楷书,方正典雅,字形规整。 B、是隶书,蚕头燕尾,简洁明快。 C、是行书,简约流畅,展现书者胸襟。 D、是草书,笔走龙蛇,洒脱不羁。
  • 15、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       )

    《朱子家训》中说:“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                                        

    ①现在有的家长却不让孩子做家务或参加其他劳动,习惯大包大揽,目的是让孩子多点时间读书学习。

    ②可见,古人讲究从细节培养生活自理的劳动习惯,从而保持身体和精神的基本健康。

    ③我们必须谨记:尽管人类文明有了长足的发展,但劳动仍然是我们“学以成人”的基础性活动。

    ④家长这样的做法,并不一定能帮助孩子提升学业成绩,反而可能会让孩子在人格发展上出现不足,难以形成良好的意志品质和责任意识。

    A、③②①④ B、②①③④ C、②①④③ D、③①②④
  • 16、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为了搞好班级工作,我们要虚心接受并广泛征求同学们的意见。 B、老舍笔下,冬天的济南,是一个温暖的季节。 C、为了防止交通事故再次发生,我校加大了交通安全知识宣传力度。 D、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过重的学业负担,是能否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
  • 17、在那遥远而人迹罕至的山谷之中,隐藏着一处被时光温柔zhù蓄的秘密花园。春日晨曦初照,花园花枝招展 , 宛如大自然最精致的化妆作品,竞相展示着它们独有的娇艳与妩媚,却又不失和谐,不显得咄咄逼人

    日头渐高,山谷外的世界开始人声鼎沸 , 而这里却依然保持着一份难能可贵的静mì。我独自徘在这片被山石环绕的花园小径上,心中思绪万千,如同夜里的梦境,翻来覆去 , 难以入眠。

    偶尔,一阵微风拂过,带来阵阵花香,我仿佛能听到花儿们的匿笑,它们似乎在诉说着不为人知的秘密。我停下脚步,闭上眼睛,让这份宁静与美好深深烙印在心底。

    此刻,在大自然的垂爱中,我仿佛找到了生活的落,不再为外界的纷扰所困。在这片幽静的天地间,我学会了倾听内心的声音,学会了在喧嚣之外寻找属于自己的安宁。而这一切美好,让我的心灵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滋养与升华。

    (1)、依次给下面这段文字中加点字注音和根据拼音写汉字,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伫     秘     huái   zhuó B、贮     谧     huái     zhuó C、贮     秘     huí     zhuó D、伫     谧     huái     zháo
    (2)、上面文字中划横线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花枝招展 B、咄咄逼人 C、人声鼎沸 D、翻来覆去
    (3)、下列表述错误的是(       )
    A、“在这片幽静的天地间,我学会了倾听内心的声音”,句中的“幽静”“倾听”“声音”分别是形容词、动词、名词。 B、“我仿佛能听到花儿们的匿笑,它们似乎在诉说着不为人知的秘密”,句中用到了拟物的修辞手法。 C、“而这一切美好,让我的心灵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滋养与升华”,句中的“升华”是一个多义词。 D、“在大自然的垂爱中”,句中“垂爱”是敬辞。
  • 18、文题

    在成长的道路上,总有一种声音温暖着我们,激励着我们。那是大自然的流水潺潺、鸟语嘤嘤,让我们心生美好;那是生活中的殷殷叮咛、谆谆教诲,让我们成长进步;那是经典中的警醒诤言、时代呼声,让我们沉静深思……

    请以“成长路上的声音”为题目,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将作文题目写在答题卡上,作文内容积极向上,不少于500字,不要出现所在的校名或者师生姓名。

  • 19、阅读下面从名著中摘录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甲]

    行者丢下扇子道:“不停当!不停当!被那所哄了!”三藏只道:“怎生是好!”……八戒道:“只拣无火处走便罢。”三藏道:“那方无火?”八戒道:“东方南方北方俱无火。”

    [乙]

    我所看的那些阴间的图画,都是家藏的老书,并非我所专有。我所收得的最先的画图本子,是一位长辈的赠品:《二十四孝图》。这虽然不过薄薄的一本书,但是下图上说,鬼少人多,又为我一人所独有,使我高兴极了。那里面的故事,似乎是谁都知道的:便是不识字的人,例如阿长,也只要一看图画便能够滔滔地讲出这一段的事迹。但是,我于高兴之余,接着就是扫兴,因为我请人讲完了二十四个故事之后,才知道“孝”有如此之难,对于先前痴心妄想,想做孝子的计划,完全绝望了。

    (1)、[甲]段对话选自《西游记》中这一故事情节,八戒说“东方南方北方俱无火”潜台词是 , 从中可以看出八戒的心理。
    (2)、[乙]文段中“我”得到《二十四孝图》既高兴又扫兴的原因分别是什么?
  • 20、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叛逆,在那一刻戛然而止

    ①有许多天,他的心都无法平静,眼前老是晃动着母亲酷暑下的身影。

    ②他高一时喜欢上了隔壁班的一个女生。从那时起,一向邋遢的他开始注重形象,每天早上第一件事就是洗头。洗好,拿吹风机吹成型,再背起书包,骑上山地车,绕好远的路去接女孩上学。晨风中,他洁净蓬松的头发飘出好闻的薄荷香味,坐在后座的女生和他叽叽喳喳说着话,他感觉自己潇洒极了。

    ③母亲对他的反常行为渐渐有了察觉,唠叨他每天收拾头发,过分讲究,不如坐下来好好学习。他冷哼几声,依旧我行我素。脾气暴躁的母亲被他充耳不闻的态度激怒了,抓起毛巾就要打他。他自然不是小孩子,轻轻一扯,把毛巾拉过,吐出一句气人的话,然后悠哉游哉地坐在桌前,哼唱周杰伦的《双截棍》。

    ④母亲没有多少文化,说话大嗓门,对他的教育大多是瞪起眼睛唠叨。他觉着和她一点共同语言也没有,她说什么,他偏偏喜欢反其道而行,他认为这样的青春才吸引个性。

    ⑤母亲在市绿化队当临时工,每天工作地点都不固定,中午常常无法回家吃饭。每天早上她拎着装满水的大玻璃瓶出门,晚上才能到家。回来后,她从不说她这一天都忙些啥。第一件事就是追在他身后问一天的学习情况。每一次总被他以学业忙为借口,把她一连的问题给堵了回去。

    ⑥那年夏天格外热,有几天气温甚至接近四十度,行道树下小草打着卷,失了鲜绿的颜色,连往日聒噪的蝉也噤了声。炽热的阳光晃得人睁不开眼睛,室外如流火的烤炉,滚滚热浪迎面扑来,熏烤得人只想赶快逃离。但他才不怕这些辛苦,依旧是接送女孩上学。

    ⑦有天中午放学后,像往常一样,他一边擦汗一边卖力地蹬着车子,想早点甩下这让人炙息的闷热。

    ⑧正行走间,前方绿荫道下一排躺在人行道上的中年妇人吸引了他的目光。那些妇人把破旧的工作服铺在地上,席地而卧,静静地休憩。她们身后整整齐齐地地摆放着自行车,剪绿篱用的长剪和盛水的大号玻璃瓶。看到这些工具,他明白,这些妇人应该是和母亲一样,也是园林工人。这样一想,他又多望了几眼。忽然,他的心像针扎似的痛起来,那睡在边上的不正是母亲吗?暑热把她的脸颊熏得又黑又红,仿佛还在滴着汗珠。她静静地蜷缩在那里,好像一枚无怨无悔的落叶。

    ⑨母亲从来没有对他说过她的艰辛,他也从没问过一句。如果不是亲眼看到,他真的难以置信,母亲每天的午休竟是这样度过的!此刻,劳累了一上午的她,在闷热的室外稍作休息,等待下午上工的时光,想必下午还有许多绿化上的活计在等着她。

    ⑩这些年,母亲都是这样走过来的吧——把苦和累深深地掩藏起来,留给孩子的是生活的平稳和幸福。而作为儿子的他,又何曾了解和体谅过她?

    ⑪有许多天,他的心都无法平静,眼前老是晃动着母亲酷暑下的身影。从那以后,再跟母亲说话,声音变得温柔了许多,尤其当他端上为母亲做的饭菜,更是让她惊喜不已……如今,年少时的爱情早已像蒲公英的花朵,不知被风吹向了哪里,而那个夏天与母亲的相遇却一直深印在他的脑海里。

    ⑫那是他成长开始的第一步。

    ⑬他的青春叛逆就在那一刻戛然而止

    (1)、阅读选文②-⑤段,概括表现“他”“叛逆”的情节。
    (2)、第⑥段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
    (3)、结合语境,赏析下面句子和加点词语的妙处。

    (1)她静静地蜷缩在那里,好像一枚无怨无悔的落叶。

    (2)他的青春叛逆就在那一刻戛然而止

    (4)、文中的母亲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上一页 163 164 165 166 167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