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三峡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
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乙】
与朱元思书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至于夏水襄陵 襄:冲上、漫上 B、乘奔御风 奔:奔跑 C、鸢飞戾天者 戾:至、到达 D、窥谷忘反 反:同“返”,返回(2)、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自三峡七百里中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 B、不以疾也 自康乐以来 C、春冬之时 何陋之有 D、则素湍绿潭 蝉则千转不穷(3)、对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A、层层的悬崖排排的峭壁,把天空和太阳都遮蔽了,如果不是正午和半夜,就看不到太阳和月亮。 B、层层的悬崖排排的障碍,把天空和太阳都遮蔽了,自认为不是正午和半夜,就看不到太阳和月亮。 C、层层的悬崖排排的峭壁,把天空和太阳都遮蔽了,自认为不是正午和半夜,就看不到美好的月亮。 D、层层的悬崖排排的障碍,把天空和太阳都遮蔽了,如果不是正午和半夜,就看不到美好的月亮。 -
2、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消息一般有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六个要素,包括标题、导语、主体、背景和结语五部分结构。 B、《藤野先生》选自《朝花夕拾》,作者鲁迅,原名周树人,我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C、《列夫·托尔斯泰》的作者是茨威格,他是英国著名小说家、传记作家。 D、《三峡》选自《水经注校证》,作者郦道元,字善长,北魏地理学家。
-
3、下列语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想要取得优异的成绩,没有一丝不苟的专注精神是不可能成功的。 B、对于很多农家子弟来说,到城里去奋斗都是靠白手起家的。 C、各种声响交织在一起持续传来,令人眼花缭乱、头晕目眩。 D、老师们任劳任怨地为同学们辛苦付出,从来不计较自己的得失。
-
4、下列语句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国民党广大官兵一致希望和平,不想再打了,听见南京拒绝和平,都很泻气。 B、她站在十米高台的前沿,沉静自若,风度优雅,白云似在她的头顶漂浮。 C、阻拦索安全观察员手持专业工具,一丝不苟地对阻拦索做最后一次检查。 D、每个见过托尔斯泰的人都谈过这种犀利目光,但再好的图片都没法加以反应。
-
5、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溃退(kuì) 国殇(shāng) 素湍(tuān) 殚精竭虑(tān) B、悄然(qiǎo) 翘首(qiáo) 缥碧(piǎo) 惨绝人寰(huán) C、屏息(bǐng) 澎湃(bài) 经纶(lún) 深恶痛疾(wù) D、镌刻(juān) 杀戮(lù) 禁锢(kù) 眼花缭乱(liáo)
-
6、微写作。
有人评价:“《朝花夕拾》一方面以儿童的视角追忆往昔,一方面又以成人的眼光审视过去。”请从《朝花夕拾》中任选一篇,结合文章内容写下你对这句话的理解。(150字左右)
-
7、阅读甲乙丙三段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
两只右手靠拢在一起,表示“朋友”的意思。
“同志为友。从二又。相交友也”。
(选自《说文解字》)
[乙]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选自《论语》十二章)
[丙]
少时常与鲍叔牙游,鲍叔知其贤。管仲贫困,常欺鲍叔,鲍叔终善遇之,不以为言。已而鲍叔事齐公子小白,管仲事公子纠。及小白立为桓公公子纠死管仲囚焉。鲍叔遂进①管仲。管仲既用,任政于齐。齐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②天下,管仲之谋也。
(选自《史记•管晏列传》)
[注]①进:荐进,推举。②匡:纠正,扶正。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①不亦说乎 说: ②吾日三省吾身 省:
②管仲事公子纠 事: ④管仲之谋也 谋:
(2)、下列对丙文中画波浪线句子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及小白立为/桓公公子纠死/管仲囚焉 B、及小白立为桓公/公子纠死管仲/囚焉 C、及小白立为桓公/公子纠死/管仲囚焉 D、及小白立为/桓公公子纠死管仲/囚焉(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②少时常与鲍叔牙游,鲍叔知其贤。
(4)、请结合甲乙丙三段文言文,谈谈在交友上你获得哪些启发? -
8、夜上受降城闻笛
(唐·李益)
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1)、对《夜上受降城闻笛》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是一首抒写戍边将士思乡的诗作。 B、“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描写出了边塞雪夜的独特景色。 C、沙漠并非雪原,诗人偏说它“似雪”;月光并非秋霜,诗人偏说它“如霜”诗人如此运笔,是为了借这寒气袭人的景物来渲染心境的愁惨凄凉。 D、“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正面写情,“一夜”和“尽望”又道出征人望乡之情的深重和急切。(2)、发挥合理的想象和联想,描绘一二句所展现的画面。 -
9、古诗文名句默写。
古诗文是祖国的文化瑰宝,意蕴丰富。与曹操领略“水何澹澹,①”(《观沧海》)的宏伟气象;随李白欣赏“峨眉山月半轮秋,②”(《峨眉山月歌》)月映清江的秋景;战乱纷飞,联想到故园秋菊绽放,感受岑参“③ , 应傍战场开”(《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的悲伤;畅想行舟江上,同王湾领悟“海日生残夜,④”(《次北固山下》)所蕴含的时序变迁、新旧交替的哲理。古文中更有许多充满辩证思维的名句:如《论语》十二章中“⑤ , ⑥”来阐述“学”与“思”之间相互依存的关系。
-
10、阅读下面文章,按要求完成下面小题。
秋天的黄昏
丁立梅
①城里是没有黄昏的。街道的灯,早早亮起来,生生把黄昏给吞了。
②乡下的黄昏,却是辽阔的、博大的。它在旷野上坐着;它在人家的房屋顶上坐着;它在鸟的翅膀上坐着;它在人的肩上坐着;它在树上、花上、草上坐着,直到夜来叩门。而一年四季中,又数秋天的黄昏,最为安详与丰满。
③选一处河堤,坐下吧。河堤上,是大片欲黄未黄的草。它们是有眼睛的。它们的眼睛,是麦秸色的,散发出可亲的光。它们淹在一片夕照的金粉里,相依相偎,相互安抚。这是草的暮年,慈祥得如老人一样。你把手伸过去,它们摩挲着你的掌心,一下,一下,轻轻地。像多年前,亲爱的老祖母。你疲惫奔波的心,突然止息。
④从河堤往下看,能看到大片的田野。这个时候,庄稼收割了,繁华落尽,田野陷入令人不可思议的沉寂中。你很想知道田野在想什么,得到与失去,热闹与寥落,这巨大的落差,该如何均衡?田野不说话,它安静在它的安静里。岁月枯荣,此消彼长,焉有得?焉有失?不远处,种子们正整装待发,新的一轮蓬勃,将在土地上重新衍生。
⑤还有晚开的棉花呢。星星点点的白,点缀在褐色的棉枝上,这是秋天最后的花朵。捡拾棉花的手,不用那么急了。女人抬头看看天,低头看看花,这会儿,她终于可以做到从容不迫。稻谷都进了仓,农活不那么紧了。她细细捡拾棉花,一朵一朵的白,落入她手里。黄昏下,她的剪影,就像一幅画。
⑥你的眼睛,久久落在那些白上面,你想起童年,想起棉袄、棉鞋和棉被。大朵大朵的白,摊在屋门前的篾席上晒。你在里面打滚儿,你是驾着白云朵的鸟。玩着玩着,会睡着了,睡出一身汗来———棉花太暖和了啊。
⑦最开心的事是,冬夜的灯下,母亲把积下的棉花搬出来,在灯下捻去里面的籽儿。你也跟在后面捻,知道有新棉鞋新棉袄可穿,心先温暖起来。那时,你的世界就那么大,那时,一个世界的幸福,都可以被棉花填得满满的。人生因简单因单纯,更容易得到快乐。你有些惆怅,因为,现在的你,离简单离单纯,越来越远了。
⑧竟然还见到老黄牛。不多见了啊。人和牛,都老了。他们在河堤上,慢慢走。身上披着黄昏的影子。人的嘴里哼着“呦喝”“呦喝”———歌声单调,却闪闪发光。牛低着头,不知是在倾听,还是在沉思。你想,到底牛是人的伙伴,还是人是牛的伙伴?———相依为命,应该是尘世间最不可或缺的一种情感吧。
⑨鸟叫声在村庄那边,密密稠稠,是归巢前互道晚安呢。村庄在田野尽头,一排排,被黄昏镀上一层绚丽的橙色,像披了锦。炊烟升起来了,你家的,我家的,在空中热烈相拥,久久缠绵。还是村庄好,总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不设防。
⑩突然听得有母亲的声音在叫:“小雨,快回家吃晚饭啦———”你忍不住笑,原来不管哪个年代,都有贪玩的孩子。
⑪周遭的色彩,渐渐变浓变深。身下的土地,渐渐凉了,你也该走了。再贪恋地望一眼这秋天的夕阳,它一圈一圈小下去,小下去,像一只红透的西红柿,可以摘下来,炒了吃。
(选自《语文周报》读写版2013年第35期)
(1)、本文写景以什么为序?请找出表明顺序的词或短语。(2)、文章第⑥—⑦段有什么作用?(3)、文章第②段作者认为“而一年四季中,又数秋天的黄昏,最为安详与丰满”。这是为什么?请根据文章内容分点表述。 -
11、为了帮助七年级的新同学更快融入班集体,我校七年级各班陆续开展了“有朋自远方来”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完成以下任务。
我们每个人对友情都有自己的感悟,仿照下面画线的句子,再续写两个句子,使之构成一组排比句。
友情,像一朵鲜花,芬芳了我的心灵; , ; , 。愿这份美好的友情陪伴你们走过三年美好的初中时光。
-
12、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鲁迅先生的一篇回忆性散文,选自散文集《朝花夕拾》,他的代表作还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诗集《野草》和杂文集《坟》等。 B、《世说新语》是南朝宋临川王刘义庆组织编写的志人小说集,主要记载汉末至东晋士大夫的言谈逸事。《咏雪》与《陈太丘与友期行》分别选自《言语》篇和《方正》篇,这两篇文章的题目是编者加的。 C、《论语》是一部语录体著作,记录的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宋代把它与《大学》《中庸》《孟子》合称为“四书”。 D、“星汉”指银河;“东风”指春风;“君子”指有才德的人;“菡萏”指荷花;“儿女”是古今异义词,在古代专指儿子和女儿。
-
13、读了曹操的《龟虽寿》,有同学写了一幅字,请欣赏这一书法作品,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是楷书,方正典雅,字形规整。 B、是隶书,蚕头燕尾,简洁明快。 C、是行书,简约流畅,展现书者胸襟。 D、是草书,笔走龙蛇,洒脱不羁。
-
14、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 )
《朱子家训》中说:“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 , , , 。
①现在有的家长却不让孩子做家务或参加其他劳动,习惯大包大揽,目的是让孩子多点时间读书学习。
②可见,古人讲究从细节培养生活自理的劳动习惯,从而保持身体和精神的基本健康。
③我们必须谨记:尽管人类文明有了长足的发展,但劳动仍然是我们“学以成人”的基础性活动。
④家长这样的做法,并不一定能帮助孩子提升学业成绩,反而可能会让孩子在人格发展上出现不足,难以形成良好的意志品质和责任意识。
A、③②①④ B、②①③④ C、②①④③ D、③①②④ -
1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为了搞好班级工作,我们要虚心接受并广泛征求同学们的意见。 B、老舍笔下,冬天的济南,是一个温暖的季节。 C、为了防止交通事故再次发生,我校加大了交通安全知识宣传力度。 D、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过重的学业负担,是能否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
-
16、在那遥远而人迹罕至的山谷之中,隐藏着一处被时光温柔zhù蓄的秘密花园。春日晨曦初照,花园花枝招展 , 宛如大自然最精致的化妆作品,竞相展示着它们独有的娇艳与妩媚,却又不失和谐,不显得咄咄逼人。
日头渐高,山谷外的世界开始人声鼎沸 , 而这里却依然保持着一份难能可贵的静mì。我独自徘徊在这片被山石环绕的花园小径上,心中思绪万千,如同夜里的梦境,翻来覆去 , 难以入眠。
偶尔,一阵微风拂过,带来阵阵花香,我仿佛能听到花儿们的匿笑,它们似乎在诉说着不为人知的秘密。我停下脚步,闭上眼睛,让这份宁静与美好深深烙印在心底。
此刻,在大自然的垂爱中,我仿佛找到了生活的着落,不再为外界的纷扰所困。在这片幽静的天地间,我学会了倾听内心的声音,学会了在喧嚣之外寻找属于自己的安宁。而这一切美好,让我的心灵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滋养与升华。
(1)、依次给下面这段文字中加点字注音和根据拼音写汉字,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伫 秘 huái zhuó B、贮 谧 huái zhuó C、贮 秘 huí zhuó D、伫 谧 huái zháo(2)、上面文字中划横线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花枝招展 B、咄咄逼人 C、人声鼎沸 D、翻来覆去(3)、下列表述错误的是( )A、“在这片幽静的天地间,我学会了倾听内心的声音”,句中的“幽静”“倾听”“声音”分别是形容词、动词、名词。 B、“我仿佛能听到花儿们的匿笑,它们似乎在诉说着不为人知的秘密”,句中用到了拟物的修辞手法。 C、“而这一切美好,让我的心灵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滋养与升华”,句中的“升华”是一个多义词。 D、“在大自然的垂爱中”,句中“垂爱”是敬辞。 -
17、作文
从小到大,我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磕绊,但是总有亲人、老师、朋友……的陪伴,他们给与我们呵护和鼓励。在绊与伴中我们逐渐成长,走向远方。
请以“谢谢你,陪我成长”为题目,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
① 集中笔墨写如何陪伴成长,并细致地表达出心理感受;
② 字数不少于500字;
③ 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
-
18、
有一天,素有草原之王之称的狮子,来到了天神面前:“我很感谢您赐给我如此雄壮威武的体格,如此强大无比的力气,让我有足够的能力统治整片草原。”天神听了,微笑着问:“这不是你今天来找我的目的吧!看起来你似乎为了某事而困扰呢!”狮子轻轻吼了一声,说:“天神真是了解我啊!我今天来的确是有事相求。因为尽管我的能力再强,但是每天鸡鸣的时候,我总会被鸡鸣声给吓醒。神啊!祈求您,再赐给我一种力量,让我不再被鸡鸣声吓醒吧!”天神笑道:“你去找大象吧,它会给你一个满意的答复。”狮子兴冲冲地跑到湖边找大象,还没见到大象,就听到大象跺脚听发出的“砰砰”响声。狮子加速跑向大象,看到大象正气呼呼地直跺脚。狮子问大象“你干吗发这么大的脾气?”大象拼命摇晃着大耳朵,吼着“有只讨厌的小蚊子,总是想钻进我的耳朵里,害得我都快痒死了。”狮子离开了大象,心里暗自想着:“原来体型这么巨大的大象,还会怕那么瘦小的蚊子,那我还有什么好抱怨的呢?毕竟鸡鸣也不过一天一次,而蚊子却是无时无刻不在骚扰着大象。这样想来,我可比它幸运多了。”狮子一边走,一边回头看着仍在跺脚的大象,心想:“天神要我来看看大象的情况,就是想告诉我,谁都会遇上麻烦事,而他并无法帮助所有人。既然如此,那我只好自己帮自己了!反正以后只要鸡鸣时,我就当鸡是在提醒我起床,如此一想,鸡鸣声对我还算是有益处呢!”
(1)、文章先写 , 然后写 , 最后写。(2)、请给文章加个合适的题目。(3)、狮子得到“一个满意的答复”了吗?请结合有关文字写出狮子得到的启发。(4)、如果你是狮子,会对大象说些什么,让它不再生气呢?(5)、这篇童话所表达的观点是( )A、在人生的路上,难免有许多的不尽如人意,人生是充满坎坷的。 B、遭逢困境时,不要怨天尤人,老天是公平的,就像它对狮子和大象一样。 C、换个角度看问题,每个困境都有其存在的正面价值,以积极乐观感恩的态度去面对人生困境,相信定能走出逆境,主宰人生。 D、人生路上充满荆棘,遇到挫折时,永远不要寄希望于他人,求人不如求己。 -
19、【甲】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选自《世说新语》)
【乙】
萧遥欣少有神采干局①。为童子时有一小儿左右弹飞鸟未尝不应弦而下。遥欣谓之曰:“凡戏多端,何急弹此?鸟自云中翔,何关人事?”小儿感之,终身不复捉弹。尔时②年十一。士庶③多竞此戏,遥欣一说,旬月播之,远近闻者,不复为之。
(选自《太平广记》)
注:①[干局]才干和气度。②[尔时]那时,彼时。③[士庶]士人和庶民,也泛指百姓。
(1)、解释加点词语。①相委而去 ②下车引之 ③凡戏多端 ④远近闻者
(2)、下列选项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为童子时/有一小儿左右弹飞鸟/未尝不应弦而下 B、为童子/时有一小儿左右弹飞/鸟未尝不应弦而下 C、为童子时/有一小儿左右弹飞鸟未尝/不应弦而下 D、为童子时/有一小儿左右弹飞鸟未尝/不应弦而下(D和C重复了)(3)、请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友人惭,下车引之。 (2)小儿感之,终身不复捉弹。
(4)、甲、乙两文都讲述了古代儿童“方正”的故事,请说说陈元方和萧遥欣的“方正”各体现在什么地方。 -
20、小文很喜欢古代诗词,以下是他积累的两首唐诗,请你阅读,和他一起完成后面小题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唐·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送魏二①
唐·王昌龄
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
忆君遥在潇湘②月,愁听清猿③梦里长。
【注释】①魏二:作者友人。排行第二,名字及生平均不详。②潇湘:泛指今湖南一带。③清猿:即猿,因其啼声凄清,故称。
(1)、上面两首诗都有对声音的描写,请你说说“子规啼”和“清猿声”中分别流露出诗人怎样的心情。(2)、小文课堂善于倾听,课后善于总结,以下是他整理的两首诗的阅读笔记,请你帮忙补充完整。鉴赏锦囊
小文的摘抄
小文的整理与思考
①读诗题,了解内容
《送魏二》
(1)从标题的字,可以看出,这是离别诗,它往往表达诗人与友人分别时的依依惜别之情。
②品意象,感知诗情
(2)《送魏二》中眼前实景(意象):、
一切景语皆情语,两个意象渲染了清秋时节凄凉的氛围,烘托了诗人惜别知音,借酒消愁的悲凉心情。
③析修辞,明确情意
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
(3)“我寄愁心与明月”一句中运用了修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