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江苏省南京市玄武区2018届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
- 江苏省泰兴市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
- 江苏省宝应县泰山初级中学、安宜初中2018届九年级上学期语文12月联考试卷
- 江苏省苏州市2017届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专题练习
- 江苏省2017届中考语文古诗词赏析 抒怀言志类 专项训练
- 江苏省2017届中考语文古诗词赏析 怀乡思人类 专项训练
- 江苏省盐城市阜宁县2017届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
- 江苏省泰州市靖江实验学校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12月阶段测试试卷
- 江苏省南京市竹山中学2017-2018学年九年级上学期语文12月调研测试卷
- 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实验、邗江实验初级中学2018届九年级上学期语文12月月考试卷
-
1、下面是某编辑收到的读者留言。请按照语言简明的原则,根据提示修改其中三处。
小编,您好!①我读了题为《城市记忆——发现手工艺人》的文章,读了这篇文章后发现有错别字。②“手工腊烛店”的“蜡”字写错了,应该是虫字旁,而不是月字旁,③在古代,蜡烛通常由动物油脂制作,所以“蜡烛”的“蜡”是虫字旁。④而月字旁的“腊”指冬天腌制后风干或熏干的食品,比如“腊肉”的“腊”。⑤每到过年时家家户户都要制作或购买腊肉,我家里人就特别喜欢吃。⑥贵编辑部发表的文章向来严谨,词严义密、辞采细密、谨慎周至,⑦建议您及时修改!
(1)、第句有语议重复的现象,删去。(2)、第句偏离中心,删除全句。(3)、第句有堆砌词语的现象,删去。 -
2、诗歌鉴赏
山村
(宋)戴复古雨过山村六月凉,田田流水稻花香。
松边一石平如榻,坐听风蝉□夕阳
(1)、下列诗歌所体现的季节与本诗最为相近的一项是( )A、《约客》 B、《观沧海》 C、《游山西村》 D、《春夜洛城闻笛》(2)、三位同学在讨论末句空缺处怎么填。根据你对诗歌的理解,补充下面的对话。小明:我认为填“看”字很好,你想呀,诗人坐在松边那块平坦如榻的石头上,在微风中看着眼前的夕阳徐徐落下,此时蝉鸣阵阵,诗人感受着傍晚时分的美好。
小强:我认为填“送”字才妙,你想啊,诗人坐在松边那块平坦如榻的石头上;。
小乐:我认为填“”字也妙,你想啊,诗人坐在松边那块平坦如榻的石头上;。
-
3、默写(1)、当窗理 , 对镜帖花黄。--北朝民歌《木兰诗》(2)、念天地之悠悠,独而涕下。--陈子昂《登幽州台歌》(3)、可怜 , 不问苍生问鬼神。--李商隐《贾生》(4)、但我知道路径无尽头,恐怕我难以再回返。 --弗罗斯特《未选择的路》(5)、《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其五)》中,诗人以形象灵动的笔法告诉人们放眼长远,不断克服困难的诗句是: , 。
-
4、语段阅读
贵州的春天姗姗来迟,和煦的春风唤醒了田间的“黄金甲”,省内油菜花相继开放,这使得贵州成为了家喻户xiǎo①____的赏花胜地,金黄夹杂着翠绿,微风徐来,泛起浩浩荡荡的“浪花”,满眼灿烂,油菜花如宝石般被镶qiàn②____在水村山郭中:一派春意盎然的美丽景象,将贵州“绣”成一幅幅迷人的美丽画卷。
màn bù③____其中,处处为景,步步生情,悠然自在,金黄的油菜花将大地衬得生动明朗。阳光下,田野旁,人们凝望着那片灿烂的金黄,那是对生活美好的向往。
(1)、根据语境和拼音,请用楷体字写出横线处的词语。(2)、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姗姗来迟 B、浩浩荡荡 C、悠然 D、凝望 -
5、清晨的雨露,落日的余晖,怒放的花朵,葱郁的草木……这大自然中的一切,都可以是我们心灵的导师。袁鹰书写的象征中国人民的革命气节和革命精神的井冈翠竹给了我们力量,宗璞笔下的紫藤萝花引领她走出了生活的困境……你的成长经历,又跟什么有关呢?
阅读上面的内容,以《▲ , 使我成长》为题,写一篇500—600字的作文。
写作要求及提示:
⑴根据文段内容,自选景物,拟定题目。
⑵内容充分反映该景物对你“成长”的影响。
⑶感情真挚,有一定的思想情感。
⑷内容健康,文体明确。
⑸详略得当,重点突出。
⑹勿抄袭、套作,勿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等信息。
-
6、为了更好地丰富中学生校园文化的多样性,增强中学生组织创作能力和审美的交流,激发中学生对摄影的兴趣,增强观察事物、宣传事物的能力,构建和谐的校园生活,展现青春的活力,贵州某中学开展以“醉美校园”为主题的摄影大赛活动。下面是这次活动中的一些问题,请你参与解决。(1)、宣传部为此次活动拟写了一副对联,下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A、用独特的视角 发现身边美好 B、把这光影交织 让那梦想成真 C、镜头捕捉瞬间 比赛见证精彩 D、探索无限视角 照片诉说故事(2)、校团委给校长拟写了一份邀请函,请他参加此次活动,其中有两处语言文字运用不当,请找出并修改。
邀请函
①敬爱的校长:
②您好!为培养同学们欣赏美、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增强同学们爱校、誉校的情感,③校团委将于本周五(4月18日)14:00在学校报告厅举行“醉美校园”摄影大赛活动,届时请您莅临并虚心指导。
④校团委
2025年4月15日
(3)、大赛结束后,“小记者协会”成员小贵对获奖同学进行采访,请你帮小贵把下面的采访提纲补充完整。采访提纲
采访对象
获奖同学
采访目的
展现获奖同学的个人成就,号召全体同学向他们学习。
采访方式
面对面访谈
采访问题及预设回答
问题一:恭喜你获得了这个奖项!你对这个奖项有什么想说的?
回答:⑴
问题二:⑵
回答:我要感谢我的家人、老师和同学们的支持和鼓励。我会继续努力,不辜负他们的期望。
-
7、诗歌鉴赏
立冬前一日霜对菊有感
[宋]钱时
昨夜清霜冷絮裯,纷纷红叶满阶头。
园林尽扫西风去,惟有黄花不负秋。
寒 菊
[宋]郑思肖①
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未穷。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注】①郑思肖是南宋末年的爱国诗人,南宋灭亡以后,便一直隐居在苏州一个庙里,终身不仕,连坐着、躺着都朝着南方,表示不忘宋朝,这首诗是作者在南宋灭亡以后所写。
(1)、上面两首诗都写到了菊花的一个特点,这一特点是( )A、独立耐寒 B、颜色素雅 C、香气清新 D、盛开热烈(2)、两首诗均为咏物诗,两位诗人分别运用反衬和托物言志的手法来表现菊花的品质,请结合诗歌试做赏析。 -
8、古代诗文阅读
竹似贤,何哉?竹本①固,固以树德,君子见其本,则思善建不拔者。竹性直,直以立身;君子见其性,则思中立不倚者。竹心空,空以体②道;君子见其心,则思应用虚受③者。竹节贞,贞以立志;君子见其节,则思砥砺名行,夷险一致者。夫如是,故君子人多树之,为庭实④焉。
(选自白居易《养竹记》,有删改)
【注】 ①本:草木的根、干。②体:领悟。③虚受:虚心接受。④实:充实,充满。
(1)、作者以竹喻贤人,下列不属于贤人的品质的一项是( )A、淡泊 B、正直 C、坚定 D、坚贞(2)、本文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什么作用?(3)、下列加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一致的一项是( )A、竹似贤白雪纷纷何所似(《咏雪》)
B、固以树德意将遂入以攻其后也(蒲松齡《狼》)
C、贞以立志非淡泊无以明志(诸葛亮《谈子书》)
D、故君子人多树之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周敦颐《爱莲说》)
-
9、阅读理解
边关的树
张 佳
①那天,彭文磊发来消息,“六号点”种的树居然发芽了。图片里,几株枯枝立在土黄色的山谷中,其中一株露出几颗嫩芽。此刻,中国的大部分地方已经入夏,暑意渐浓。
②彭文磊是新疆阿克苏温宿边境管理大队的一名戍边民警,他说的“六号点”是夏特古道边境警务站,位于夏特古道深处、中天山木扎尔特冰川脚下。4月初,我去那里采访,“80后”彭文磊带着几名来自安徽、山东、云南等地的“90后”民警们守在警务站。
③那时,山外草木萌发,春意盎然,山中却依然萧瑟,看不到丁点儿绿色。民警们尚未换掉冬衣。一年中大部分时间,这儿都是荒芜苍凉。每年直到5月,冰雪才消融结束,9月,严冬又如期而至。
④这群年轻人给我讲述了他们的戍边生活。除此之外,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树。为了能让戍边环境有些绿意,民警们每年都会在警务站种树。不过由于持续低温,加上土层下都是沙砾,种下的树没有一棵能撑过冬天。即便这样,大家仍然坚持种树。这次,他们又从山下运来土,种下了十八棵树苗。
⑤在警务站门口,我看到两排像柴火一样的树苗,在寒风中瑟瑟地挺立。在这荒凉的古道深处,这些树能成活吗?见我疑惑,彭文磊他们笑着对我说:“只要种下去,就会有希望。”
⑥在新疆边境,戍边人对于种树几乎有着一种“执念”。2022年初,我去喀什边境管理支队卡拉苏边境警务站采访。警务站位于海拔七千五百多米的慕士塔格峰脚下。那里高寒缺氧,水的盐碱度超过正常值的十多倍,生命力顽强的高原红柳也无法在这里生存。一年四季,民警们只能看到两种颜色:慕士塔格峰的雪白和戈壁的土黄。即便在这样的环境下,种树的尝试也从未停止。
⑦每年开春,民警孙中川和战友们都会挖开坚硬的盐碱戈壁,铺上从山下拉来的土壤和羊粪,试着在上面栽树、撒草种。2021年,种下的十几棵树好不容易有两棵发了芽,但很快就枯萎了,草种则一颗都没有发芽。他们总结经验,准备再次尝试。
⑧恶劣的环境不但让植物无法生存,也给戍边民警们的身体带来伤害。警务站的每个人都嘴唇乌紫,皮肤皴裂,头发脱落,看上去比同龄人要苍老很多。不过即使这样也没有人退缩,大家的想法是:边境总要有人来守,不管树能不能成活,他们都会在这里扎下根,坚持下去。
⑨为了种树,戍边民警们想了很多办法。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大同乡位于帕米尔高原深处,离县城还有一百五十千米山路,几乎与世隔绝。多年来,大同边境派出所的民警与一千七百多名塔吉克族乡亲,共同守护着一方平安。
⑩2023年,上级为派出所建起一座玻璃阳光暖房。从此,民警们总会利用休假的机会带回家乡的特色植物,种在阳光暖房里。今年4月,民警李光禧辗转五千多千米,从家乡广西背回三棵砂糖橘树、三棵菠萝蜜树和两棵荔枝树。回到派出所已是凌晨两点多,他顾不上劳累,跟战友们连夜把树种在阳光暖房里。大家还计划等种植成功后,把这些树推荐给乡亲们种。他们还将种植技术传授给当地牧民,牧民们吃上了自己种的新鲜蔬菜。
⑪我不禁想起初到边境工作时,听到的一则关于高原戍边的故事。早年间,一名高原戍边人在山上连续执勤数月,不知山下已经换了季节,下山后,抱着路边枝繁叶茂的杨树久久不愿松手。我初听时并不在意,直到自己实地走过边境,才理解了戍边人对树的情感。对于守卫在边关的民警来说,树是一种信念的寄托,更是一种精神的象征。
⑫从夏特古道边境警务站离开的那天,朔风骤起,山谷中尘沙弥漫。彭文磊和战友们在门口跟我们告别,恰好与那些树站成一排。车开出老远,还能看到他们站在风沙中朝我们挥手。
⑬在他们背后,警务站的铁栅栏上,挂着民警们制作的横幅,上面写着:____。
(选自2024年6月8日《人民日报》,有删改)
(1)、文章记录了有关戍边民警种树的哪些事情?请分条概括。①在“六号点”警务站种树;
②;
③ 。
(2)、小语认为文章一开头就写彭文磊发来消息,这样的安排很巧妙,请你帮他选出下列不属于这样安排的作用的一项是( )A、开门见山,直接入题,点出“边关的树”正在生根发芽。 B、设置悬念,起笔突兀,吸引读者,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C、引出下文,由彭文磊发来的消息引出戍边民警种树的事。 D、营造氛围,描写“六号点”种的树发芽营造全文喜悦的氛围。(3)、请任选角度,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那时,山外草木蔓发,春意盎然,山中却依然萧瑟,看不到丁点儿绿色。
(4)、下列最适合放入文中画线处的一项是( )A、奋斗在最年轻的时光,扎根在最偏远的边疆B.祖国需要我们,边疆需要我们,我们义不容辞C.在危险的边防线上,我们是最坚强的守卫者D.千辛万苦里砥砺前行,用一生守护国家安宁 -
10、现代文阅读
梅花不急
许冬林
①出门回家,我路过一棵正开花的蜡梅。梅叶几乎凋尽,只余一树的蜡梅花冷冷淡淡、漫不经心地开在嶙峋的枝干上。迎着那冷香,我走近折了一枝。回家后,插进淡绿色的细颈瓷瓶里。一下午,梅枝在书房里,幽幽地吐着香,像是低声吟唱,又带着点儿叙事长诗的味道,婉转、朴素。
②冬天,在这不紧不烈的梅花香里,才算是真正地开场了。
③记得我少年时,外婆家的后院有一棵舅舅栽种的蜡梅树。大舅他爱养花,蔷薇、大丽菊、美人蕉、君子兰……实在是太多。那时的我一去外婆家,就爱去那些花草边转悠。但对蜡梅,我心里哂笑大舅的审美。蜡梅树看起来实在是貌不惊人,完全不像能演绎一段传奇的角色。
④外婆家的后院,春天里,桃花、杏花闹哄哄地开着,气场盛气逼人。我那时常常仰面在树下,等花瓣落到我脸上来。而蜡梅树呢,只是在长叶子,叶子俗常得很,惹不起人的兴致。夏天,篱笆旁的木槿枝上眨巴眨巴地开起紫红色的花来。蜡梅呢,叶子倒是和木槿的叶子长得一样厚,可依旧是冷清模样,片花不着。秋天,桂树终于开花了,桂花的香充盈得整个村子都清甜起来,很有些五谷丰登的意味。我闻着空气里满溢的桂香,心想:蜡梅啊,你怎么办呢!就这样什么都不交代吗?
⑤蜡梅树依旧缄默着,静静地立在后院,人家长叶子,它也长叶子;人家落叶子,它也落叶子。它如何知道,一个小女孩已经在逼视它,逼视它生长的意义,怀疑它存在的价值。
⑥可是,蜡梅不急。它依旧安然走着自己的时令。
⑦不记得是在哪一阵冷风里,我忽然闻到了花香。好奇地寻到后院,惊喜地看见落光叶子的蜡梅树上,有几朵黄色的花打开,一朵、两朵、三朵,像是各开各的,又像是呼应着开,更多的是花蕾,____。梅花初绽芳华了!
⑧我站在蜡梅树下,闻着冷香,觉得这香味沉实,若能把花香拿到秤盘上称称,梅花的香一定比桃花、杏花的香重得多。
⑨实在,梅花担得起这传说!初听平淡,细思感怀。
⑩有些人的人生,其实就是一段梅花的传说。
⑪它在成长的过程中,一定遭遇过漠视、遭到过嘲笑、遭受过排挤。就像我对待外婆家后院的那棵蜡梅,我无视过它的存在,哂笑它不会开花,我甚至建议舅舅砍掉它,好让芍药、海棠们喧哗地开。
⑫但是,梅花没有抱怨,它依旧静静地生长,笃定地伸展枝干。它只有一个信念:我要生长,生长,生长——长高,长粗,长得根脉深深扎进宽广的土地,长得枝叶可以涨满一座院子……
⑬直到长得所有的花都开过了,长得所有的叶都凋尽了,它才长舒一口气,开了。顶风冒雪,寂静盛开,一朵花一盏雪、一树花一树雪,即使开得肝胆欲裂,也是寂静盛开。
⑭苦难太深长了,所以,当最后一展芳华独自绽放的那一刻,它是静穆的。它已经习惯低调,已经懂得从容,已经能稳稳地沉住气。最后,当天地将一年的光阴交给它来压轴收梢时,它已无意哗众取宠,无意显摆炫耀。
⑮楼下的梅花,依旧在漫不经心地盛开,漫不经心地零落。进出小区,我常常会路过它,我默然走过,觉得自己心上也开着一枝冷梅。它也没有委屈,没有抱怨……只有不急。
(选自《大众日报》,有删改)
(1)、下面是小贵阅读本文后整理的信息,其中整理有误的一项是( )蜡梅树给
“我”的印象或生长变化
A.貌不惊人
依旧缄默
C.初绽芳香
一展芳华
“我”的情感变化
哂笑、轻视
B.忽略、漠视
好奇、惊喜
D.理解、赞美
(2)、第④段为什么用大量笔墨描写桃花、杏花、木槿花和桂花?请结合文章内容具体分析。(3)、结合上下文推测,下列最适合放入画线处的一项是( )A、一粒粒的,像小拳头。 B、一粒粒的,满满都是。 C、一朵朵的,像小水珠。 D、一朵朵的,争先恐后。(4)、作者说“梅花不急”,梅花的“不急”主要体现在哪些地方?请简要分析。 -
11、整本书阅读(1)、文学名著中有不少女性人物的形象,下面文段中的“她”指的是( )
她在偶然的相遇里认识了保尔,曾把《牛虻》这部小说介绍给保尔读,这部书启发了他的思想。但由于阶级出身的关系,她没有和当时许多的青年一样去参加保卫苏维埃政权的伟大斗争。
A、《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的尼娜 B、《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的达雅 C、《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的冬妮亚D.《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的丽达(2)、班级文学组将创编以“名著中的精神”为主题的专刊。请参考下面示例,从备选名著中任选一部,完成专刊扉页的设计。(不少于50字)《朝花夕拾》:鲁迅先生在仙台求学期间,因“匿名信事件”和“看电影事件”受到侮辱和歧视,决定弃医从文。鲁迅先生爱国爱民,以国家与民族利益为先的精神品质值得钦佩,我愿以先生为榜样,不负韶华,勇毅前行。
备选名著:《西游记》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
12、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阴阳割昏晓”中的“阴阳”指山的南北两面,古人以山北水南为阴,山南水北为阳。 B、杜甫,字子美,自称少陵野老,是唐代现实主义诗人,被后世尊称为“诗圣”。 C、普希金,俄国诗人,其代表诗作有《自由颂》《致恰达耶夫》《致大海》等。 D、陆游,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北宋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
-
13、根据所给信息默写相应内容。(1)、 , 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己亥杂诗》(其五)](2)、 , 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3)、不畏浮云遮望眼,。(王安石《登飞来峰》)(4)、山重水复疑无路,。(陆游《游山西村》)(5)、 , 夜泊秦淮近酒家。(杜牧《泊秦淮》)(6)、荡胸生曾云,。(杜甫《望岳》)(7)、陆游在《游山西村》中描写山西村的风俗之美的诗句是:
, 。
(8)、壮志未酬的陈子昂在《登幽州台歌》中用“ , ”两句诗道尽了宇宙邈远、个人渺小的孤寂与惆怅。 -
14、语段阅读
当淅淅沥沥的春雨过后,家家房前屋后的槐花便竞相绽放,整个村子
lǒnɡ①____罩在浓郁的槐香之中,那香味犹如仙露琼jiānɡ②____般醉人。春天的花事热闹非凡。矜持的杏花露出羞答答的一抹红晕,灼灼的桃花在枝头忍俊不禁地笑,雪白的梨花紧随桃花的脚步而来……继而,遍野金灿灿的油菜花开始引得蜜蜂流连忘返,火红的杜鹃花与米白的十里香让幽寂了一冬的山岭热闹起来。各类花朵纷纷绽放,姹紫嫣红,将整个春天装点得绚丽多彩。
在那悬崖绝壁之下,郁郁苍苍的翠竹挺拔而立,重重dié dié③____的竹叶在风中摇曳。那坚韧的姿态,仿佛在诉说着生命的顽强。即使面对狂风暴雨的摇撼 , 它们依然坚守,为春天增添了一抹别样的生机。
(1)、请根据上面文段的语境和拼音,用楷体字写出横线处的字词。(2)、上面文段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淅淅沥沥 B、忍俊不禁C.郁郁苍苍D.摇撼 -
15、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总会遇到形形色色的人,有的人令你尊敬,有的人令你佩服,有的令人你感动,有的人令你叹息……请以“他,令我▲”为题,写一篇600—700字的记叙文。
写作提示及要求:
⑴将题目补充完整。
⑵明确对象是“她/他/它”
⑶详略得当,写清他/她/它令你产生某种情感的具体过程;
⑷有逻辑地表达自己的感悟、思考和收获等;
⑸文章符合生活常理,表达真情实感,内容健康,文题明确;
⑹勿抄袭、套作,勿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等信息。
-
16、学习语文,可以在课堂上,也可以在课堂外生活中。七(1)准备开展以“我的语文生活”为主题的实践活动,请你参与。(1)、仿照示例,设计活动名称。
示例:活动一:广告创意魔法
活动二:对联里的乾坤
活动三:
活动四:
(2)、在“播雅天池”旁的亭子里,有一副年代久远的对联,但部分字迹模糊。请根据对联的特点,从下面备选词语中选择合适的填入①②处。备选词语:绘就、藏着、写满、吟哦
上联:池映天光,波间①千秋画
下联:山含树色,风里②万古诗
-
17、小李要写一篇关于《论语》的读后感,下面这段文字有两处表达不妥之处,请找出来并修改。
①《论语》是一部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儒家经典著作。②它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自南宋以后,被尊为“四书”之一。③书中包含了许多富有哲理的名言警句,比如“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句话强调了学习与思考结合的重要性。④随着学习《论语》,让我们能汲取古人的智慧,提升自己的品德修养。⑤《论语》的语言简洁而深刻,至今仍然闪烁着思想的光芒。⑥阅读它,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传播并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
错误1:第句,修改意见:
错误2:第句,修改意见:
-
18、同学们准备在校园书刊推送一期关于文学阅读的内容,小语同学负责整理相关资料,但资料顺序混乱,请你帮忙将下列句子进行排序,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就像翻开老舍的《骆驼祥子》,跟随祥子三起三落的买车经历,我们便能真切了解旧中国底层人民在贫困与压迫中挣扎的悲惨生活。
②阅读文学作品是一种极具价值且有益的学习方式,对我们的成长和认知有着积极的作用。
③它不仅能让我们积累丰富的词汇,提升语言表达,还能增强阅读理解能力,深入剖析文章内涵。
④进一步来说,文学作品中的哲理和情感体验会如春雨般滋养心灵,使精神得到充实和升华。
⑤尤为关键的是,广泛阅读不同题材的作品能拓宽视野,加深对社会和人性的认识,让我们以更成熟理性的视角看待一切。
A、②③④⑤① B、②①③④⑤ C、①②③④⑤ D、③②①④⑤ -
19、古代诗歌阅读
听邻家吹笙
[唐]郎士元
凤吹①声如隔彩霞,不知墙外是谁家。
重门深锁无寻处,疑有碧桃②千树花。
【注释】①凤吹:指笙声,传说仙人王子乔好吹笙作凤鸣。②碧桃:神话中西王母的仙桃,此喻指笙曲之美。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首句“凤吹声如隔彩霞”以“彩霞”比喻笙声的华丽绚烂,暗含对仙乐的神往。 B、“不知墙外是谁家”表现了诗人在听了笙乐之后,对奏乐者的身份产生了好奇。 C、“重门深锁无寻处”既写邻家庭院幽闭,又暗示诗人对知已难觅的怅惘之情。 D、全诗通过“闻声—寻声—幻声”的层层转折,营造出虚实交织的缥缈意境。(2)、诗中“疑有碧桃千树花”的“疑”字历来为人称道,请结合全诗分析其妙处。 -
20、文言文阅读
师旷论学
晋平公①问于师旷②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暮,何不炳烛③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④乎?”平公曰:“善哉!
【注释】①晋平公:春秋时期晋国国君。②师旷:春秋时晋国的乐师。他双目失明,对音乐有极深的造诣。③炳烛:点燃蜡烛。④昧行:在黑暗中行走。
(1)、下列对本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师旷以“日出之阳”“日中之光”“炳烛之明”作比,主要是为了说明不同阶段学习效果的差异性。 B、“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通过反问,强调学习对人生方向的指引作用。 C、晋平公从质疑“暮年求学”到感叹“善哉”,侧面体现师旷劝说的说服力。 D、全文通过君臣问答,揭示“学无止境”的哲理,与《孙权劝学》中“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有异曲同工之处。(2)、师旷以“炳烛之明”劝学,其根本目的是什么?请从文中找出原句,并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3)、下列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一致的一项是( )A、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 庆历中有布衣毕昇,又为活板 《活版》 B、盲臣安敢戏其君乎 安能辨我是雄雌 《木兰诗》 C、臣闻之 , 少而好学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爱莲说》 D、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 学而不思则罔 《<论语>十二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