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下面说法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社戏》选自《朝花夕拾》,描写作者幼时一段看社戏的往事,表现对童年美好生活的回忆和留恋的心情。 B、《大雁归来》作者奥尔多·利奥波德(1887-1948),英国著名环境保护主义者,环保先驱人物,“保护野生生物之父”。 C、《桃花源记》原是陶渊明《桃花源》诗的后记,大约作于南朝宋武帝永初二年(421),其时作者57岁,隐居农村已十余年。 D、《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是初唐四杰之一的王勃的作品,气象阔达,志趣高远,表现真正的友谊不受时间的限制和空间的阻隔。
  • 2、下面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3月14日上午9:00,资中县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开幕。肩负全县人民,来自全县各条战线的县人大代表汇聚苌弘大剧院大礼堂。 B、根据大会议程,县人民政府县长王冬作《政府工作报告》。报告共分为两个部分:一是2024年工作回顾,二是2025年主要工作。 C、2024年,县政府全年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大约4.6%左右;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口径增长8.5%…… D、全县各级各部门全面落实县委十七届十次全会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认真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推动治蜀兴川资中实践再上新台阶。
  • 3、下面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踪迹       致密       周而复始       海枯石烂 B、维幕       劫难       人情世故       草长鹰飞 C、弥漫       损石       目空一切       叹为观止 D、追溯       领域       天衣无缝       嘎然而止
  • 4、下面加点字注音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
    A、(mèi)       连(qiáo)       鸟(tún)目       摩肩接(chǒng) B、(suì)       (piān)然       金属(yī)       络(yì)不绝 C、(guī)裂       (hàn)旋       环颈(zhì)       恹(yān)欲睡 D、(xiān)默       (jī)绊       半蹼(yù)       坦荡如(dǐ)
  • 5、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在人生起起伏伏时,想到曾遇到过世界上最美好的人,心中燃起的星光会指引你前进的方向……

    请结合材料启示写一篇文章。要求自拟题目,自定立意,选定文体,不少于500字。注意不出现真实地名(校名)、人名。

  • 6、根据提示,默写出古诗文名句。

    (1)夕阳西下,。(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2) , 铁马冰河入梦来。(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3)晴空一鹤排云上,。(刘禹锡《秋词》(其一))

    (4) , 思君不见下渝州。(李白《峨眉山月歌》)

    (5)《<论语>十二章》中,阐述学习和思考辩证关系的句子是:

  • 7、读下面的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从军行(其一)

    唐·李白

    从军玉门道,逐虏金微山。

    笛奏梅花曲,刀开明月环。

    鼓声鸣海上,兵气拥云间。

    愿斩单于首,长驱静铁关。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逐虏”一句用窦宪击破匈奴的典故来说明战士们也取得了驱逐胡虏战斗的胜利。 B、“刀开”句回忆自己参加的激烈的战斗场面,战士们挥舞的大刀之刀环好像明月一样圆。 C、第五、六句描写震撼人心的鼓声在大漠深处鸣起,战士们的英勇豪气直冲云霄。 D、本诗运用了比喻等手法,读来清丽潇洒,比较典型地体现了李白诗歌的早期风格。
    (2)、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诗描写出大唐将士开赴战场、杀敌报国的豪迈情怀和英雄气概,诗风沉郁顿挫。 B、颔联既说军旅艰辛,又着力描写前方将士吹起梅花曲、高举明月环,想象奇特,意象唯美。 C、尾联“愿斩”间接抒情:“长驱”“单于”分别照应首联“逐”“虏”二字,结构严谨。 D、诗人盼望大唐军队能驱逐敌军,保住边疆,体现出诗人对战争胜利的渴望。
  • 8、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诫子书

    诸葛亮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乙】

    谕儿书

    吴汝纶

    忍让为居家美德。不闻孟子之言,三自反乎?若必以相争为胜乃是大愚不灵自寻烦恼。人生在世,安得与我同心者相与共处乎?凡遇不易处之境,皆能掌学问识见。孟子“生于忧患”“存乎疾疾”,皆至言也。

    (选自清代吴汝纶《谕儿书》)

    ①掌:同“长”,增长。②痰(chèn)疾:疾病,比喻忧患。

    (1)、下列关于文中画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若必以相争/为胜乃是大愚/不灵自寻烦恼 B、若必以相争为胜/乃是大愚/不灵自寻烦恼 C、若必以相争/为胜乃是大愚不灵/自寻烦恼 D、若必以相争为胜/乃是大愚不灵/自寻烦恼
    (2)、下列关于加点文言词语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非宁静无以远             致:达到 B、与日去             意:意志 C、三自乎             反:返回 D、安得与我同心者相与共处乎       想与:一起
    (3)、把文中的文言句子翻译成白话文。

    (1)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2)凡遇不易处之境,皆能掌学问识见。

  • 9、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背起旷野的男人

    闫佳

    ①我曾经分享过很多家庭温暖小故事,那些故事里刻意忽略了爸爸的存在。并不是因为他不值得说,只是他那自私又自我的女儿曾经很嫌弃他。

    ②小学时,嫌弃他赚不来钱,别人家都是砖房、楼房,而我们家是土坯房,同学从门口过的时候,我都要假装看不见;别人接送都是摩托车,而他是自行车,好面子的我怎么也不愿意坐上他的后座——即便那个后座承载着未上学前的各种欢乐。

    ③初中时,嫌弃他没文化,大字都不识几个,而且喜欢吹牛,穿着邋遢。

    ④高中时,嫌弃他是个残疾人,坐在轮椅上的他仿佛让我也“矮”了半截。那个骑着电动车两小时就能逛完的小县城里,随处可见的就是同学,我害怕别人问我:“是你爸吗?”

    ⑤长大后,我懂得越多,对他的鄙视也越发猛烈——觉得他肤浅、大男子主义以及自私自利。和他说话,我越发带着一种优越感——我很少和他讲话,因为讲话便意味着争吵,我奉行“有理说理,要有逻辑”,而爸爸吵架全凭吼,仿佛声音越大就越有理。

    ⑥我可以孝顺,可以帮他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爱他,是因为他是父亲,但是不会敬他。我知道自己这样很讨厌,但请原谅青春、敏感、要面子的少女。

    ⑦爸爸经常念叨:“年轻人不要信命,要信自己。”别人说这话,我肯定觉得是心灵鸡汤,唯有我爸说这话,我深信不疑。我想,这也许是他的责任感使然,毕竟他还有妻儿等着他。

    ⑧爸爸从12岁起担起了养活弟弟妹妹的责任。对于这一责任,他对我说:“唯一后悔的就是让你四姑丢了命。你四姑很聪明,跟你一样,要是好好地长大了,说不定我还能供她上大学呢。”

    ⑨记忆中第一次看到硬汉一般的父亲有泪,就是因为四姑。他眼里噙着泪告诉我,那年四姑才13岁,不幸得了疟疾,他背着四姑跑了八九公里赶到大夫家的时候,四姑已经没了气息。彼时,他不过才20岁出头。妈妈说:“你爸一直是一个很有责任感的人,想给你们最好的教育,砸锅卖行铁送你们上大学,你不能不敬他。”

    ⑩爸爸曾经做过无数种工作,因为没有文化,几乎都是苦力。我记忆中,有两年的时光,他在家附近的石场装石头,一车20元,他一天要装五六车,一直是石场装车最多的人。他总是拼了命地卖力流汗,别人都问他:“你为什么这么拼?能不能给人留点活路?”他回答说:“我家3个小孩呢,不拼怎么行?”后来,他考了爆破证,一个同乡带他去了外地。他曾骄傲地告诉我,爆破员不是谁都能做,得胆大心细,但他从没告诉我爆破员的工作那么危险,一不小心就会被炸破的石头压到身上。

    ⑪第二年,他便出事了。那时我才上初二,只知道爸爸受伤了,妈妈去照看,甚至抱怨说,妈妈走了就没人给我做饭了。

    ⑫在我受不了一点挫折要死要活的时候,爸爸只是平静地告诉我:“你这么不惜命,是因为你没有死过,你在死亡边缘徘徊一次,你就只想好好活着。”他总是平静地告诉我他所经历的一切:他们将近10个人被压在了矿井下,他能闻到鲜血的味道。在他被送去医院的时候,意识模糊,梦见了从他记事起村里所有去世的人,那些人在向他招手。他还梦见了爷爷,那个一辈子也没有和他说过几句好话的人对他说:“滚回去!”

    ⑬我没有继承爸爸的勇敢,我怕黑,我害怕死人。但爸爸不同,他身上总是有一种无畏的勇敢,他的字典里仿佛从来都没有“怕”字。

    ⑭后来,他一年总是要住几次院。有一次,我去医院看他,同病房的奶奶说:“你爸是我见过的最乐观、最乐于助人的残疾人。”原来,康复科的病人大多腿脚不便,爸爸竟一个人帮五六个病房里腿脚不便的人买饭!

    ⑮去年,爸爸突发奇想,想买个残疾人专用的电动车。在他的百般哀求下,妈妈给他买了车,他可开心了,计划每周带妈妈去一个旅游景点。偏僻的小县城,大家把面子看得比命还重要。妈妈说,好多和爸爸情况一样、年龄相仿的人,都觉得年纪不大却出了“这种事”非常丢人,不愿意出门,还会迁怒于家人,但爸爸不嫌丢人,每天还乐呵呵的。

    ⑯除了疼得受不了的时候,他几乎都是乐呵呵的,一直在努力把平淡乏味的生活经营得多姿多彩。他像一株有着蓬勃生机的向日葵,总是给予他人热爱生活的动力。他总是感叹:“这个社会真好,要是我也出生在这个时代该有多好。”

    ⑰他向我们奉献着他的所有,而我只不过是站在他的肩膀上看到了这个世界的一小部分,我没有资格揣着优越感对他不尊敬。

    ⑱昨天,我忽然发现爸爸有了白发,在感叹时光残忍的同时,我更揪心于自己多年来对他的疏远和不敬。我想,每个人大概都会因为时代、观念以及经历不同而对自己的父亲有过些许的不满,但是请记住,你的父亲曾经也是潇洒的少年,他们之所以成为父亲,是因为他们用大部分的自我担起了我们的人生。

    (摘自《意林》,有删减)

    (1)、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一段写作者曾经嫌弃父亲,运用了欲扬先抑的手法,为下文写对父亲的爱作铺垫。 B、“你这么不惜命,是因为你没有死过,你在死亡边缘徘徊一次,你就只想好好活着。”父亲通过讲述被压矿井的故事,鼓励“我”要珍爱生命,坚强地面对生活中的苦难。 C、爸爸突发奇想,想买个残疾人专用的电动车,是因为他嫌弃丢人,把面子看得比命还重要。 D、最后一段,作者终于明白是父亲背起了我们的人生。为自己对父亲的疏远和不敬,他心怀愧疚,也表达了对父亲深深的爱。
    (2)、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

    他像一株有着蓬勃生机的向日葵,总是给予他人热爱生活的动力。

    (3)、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作者对待父亲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4)、结合文章具体事例,说说文中“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
  • 10、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把爱国之心化为报国之行

    ①青年是国家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最重要的是要把爱国之心化为报国之情。如何勇担历史使命、书写无愧于时代的青春华章,尤需培养爱国之情、砥砺强国之志、实践报国之行。

    ②爱国是人世间最深层、最持久的情感,是一代代青年的立身之本、成才之基。回望历史,我国文人志士自古以来多有投笔从戎的家国情怀。近代以来,肇端于国难深重危殆之际,开办于“五四”救亡大潮之中,南开大学的百余年历史浓缩了中华民族的精神与气节,见证了爱国精神的传承与流淌。从国家危难之际许多南开学子主动奔赴沙场,用鲜血和生命诠释了爱国、奉献的精神内涵,到新时代携笔从戎、立志报国,矢志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贡献力量,正是因为始终秉持炽热的爱国情怀,一代代青年学子才能与祖国共奋进,书写绚烂、无悔的青春篇章。

    ③于个人而言,胸怀大我、至诚报国,才能书写大写的人生;于国家而言,擦亮爱国的共同底色,才能凝聚人心、汇聚力量。“未惜头颅新故国,甘将热血沃中华”,这是革命先烈赵一曼的宁死不屈、大义凛然;“我是中国人,当然忠于中国人民”,这是钱学森冲破重重险阻回到祖国展现的家国情怀和赤胆忠心;“天眼’如果有一点瑕疵,我们对不起国家”,这是南仁东燃尽生命践行的铿锵誓言。时代不同,爱国方式不同,但爱国的追求和内涵始终如一,那就是以国家民族命运为己任,树立为祖国为人民永久奋斗、赤诚奉献的坚定理想,始终把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作为努力志向。

    ④你是中国人吗?你爱中国吗?你愿意中国好吗?——1935年,在中华民族危急存亡之际,著名教育家张伯苓在南开大学开学典礼上提出振聋发聩的“爱国三问”,振奋了师生爱国斗志。这三问,在风雨飘摇的旧中国,种下自强图存的新希望;这三问,揭示了作为中国人的本分,道出了我们何以能在列强入侵时不屈不挠、在一穷二白中奋起直追、在改革发展中砥砺奋进的关键所在;这三问,更是发人深省的洪钟大吕,激励着我们在新时代新征程上踔厉奋发,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贡献青春力量。“这三个问题是历史之问,更是时代之问、未来之问,我们要一代一代问下去、答下去”。

    ⑤今天,我们所处的时代是一个千帆竞发、百舸争流的时代。如何实现国家发展和个人成长的同频共振,最关键就是要把爱国之心化为报国之行,以实际行动回答好“爱国三问”。新时代波澜壮阔的征程中,广大青年在脱贫攻坚战场摸爬滚打,在科技攻关岗位奋力攀登,在抢险救灾前线冲锋陷阵,在奥运竞技赛场奋勇争先……“清澈的爱,只为中国”,成为当代中国青年发自内心的最强音。实践表明,爱国不能停留在口号上,而是要把自己的理想同祖国的前途、把自己的人生同民族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始终扎根人民、奉献国家。

    ⑥与新时代同向同行、共同前进,生逢盛世、肩负重任,当代中国青年要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党和国家事业,在党和人民最需要的时刻冲得出来、顶得上去,用青春的智慧和汗水打拼出一个更加美好的中国。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减)

    (1)、下面对文章所表达的中心内容理解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A、爱国是人世间最深层、最持久的情感,是一代代青年的立身之本、成才之基。 B、青年是国家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最重要的是要把爱国之心化为报国之情。 C、以国家民族命运为己任,树立为祖国为人民永久奋斗、赤诚奉献的坚定理想,始终把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作为努力志向。 D、实践表明,爱国不能停留在口号上,而是要把自己的理想同祖国的前途、把自己的人生同民族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
    (2)、下面关于文章的理解和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第②段讲述了在不同时期南开学子与祖国共奋进,书写绚烂、无悔的青春篇章,因为他们始终秉持炽热的爱国情怀。 B、文章第③段借名言讲故事,具体讲述了爱国方式不同,但爱国的追求和内涵始终如一。 C、文章第④段主要讲“爱国三问”,为后文用实际行动回答好“爱国三问”作铺垫。 D、文章第⑤段诠释了要实现国家发展和个人成长的同频共振,最关键就是要把报国之行化为爱国之心。
    (3)、下面的古诗句可以作为支撑文章中心内容依据的一项是(     )
    A、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戴叔伦《塞上曲》) B、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长歌行》) C、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曹植《赠白马王彪》) D、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孔子《论语》)
  • 11、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各题。

    材料一:

    ①剪接体被称为细胞内的“剪辑大师”。它的主要职责是在DNA转录过程中精细地编辑遗传信息,从而使单个基因能够编码不同版本的蛋白质。据估计,大约90%的人类基因需要经历剪接体的加工。如果在剪接过程中出现问题,可能导致多种疾病的发生。

    ②研究揭示了剪接体内部各组成部分的独特调控功能,发现剪接体的核心蛋白不是被动而是主动参与决策,确定遗传信息如何被处理,进而影响到蛋白质的多样性。例如,有的剪接体负责识别要删除的RNA片段,有的则确保在正确的位置进行切割,还有一些则起到保护作用,防止其他组件提前行动干扰未完成的工作。

    ③研究还显示,剪接体是一个高度互联的系统,对任何一个组件的干扰都可能引起广泛的影响。

    ④科学家认为,癌细胞对于这种高度互联的剪接网络的依赖可能是其致命弱点。通过干预剪接过程,有可能将癌细胞置于无法适应的状态,导致其自我毁灭。这一发现为未来的癌症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

    (选自《科技日报》,有删减)

    材料二:

    ①“基因剪刀”被誉为生命科学领域的革命性技术。这一基因编辑技术可以断开DNA链条,对其进行改动,然后重新连接,就像人们写作时编辑文字那样。由于对DNA链条有剪断操作,因此这一技术被形象地称为“基因剪刀”。

    ②其次,研究团队鉴定了117个新型抗菌肽,并通过生物合成和实验验证发现其中10个具有显著抗菌活性及广谱抗菌效果,为抗生素耐药性难题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

    ③基于此成果,华大目前已联合香港理工大学,成立香港理工大学—华大·全球深海资源基因组学和合成生物学联合研究中心,实施进一步研发和产业化。

    (选自《光明日报》,有删减)

    材料三:

    ①据介绍,GOMC的构建过程中,科研人员对目前已公开的近240Tb海洋微生物宏基因组数据进行了重分析。GOMC拥有超4.31万个海洋微生物基因组和24.58亿个基因序列,其中有2万余个微生物是潜在新发现物种,近1万个微生物是在独特生境中首次发现。

    ②GOMC的研究过程中,科研人员挖掘出1个具有潜在应用价值的新型Cas9编辑系统(OmlCas9),将助力中国在基因编辑工具使用上具有更多独立性和选择;发现10个具有显著抗菌活性及广谱抗菌效果的新型抗菌肽,该成果的应用或将为抗生素耐药性难题提供新解决方案;发掘3个深海来源的高活性新型嗜盐PET塑料降解酶,或将助力实现PET塑料的绿色低碳可持续利用。

    ③据悉,GOMC是中国(山东)自贸试验区青岛片区与华大生命科学研究院所属青岛华大基因研究院共同开展的“千种海洋生物基因测序项目”重要组成部分。“千种海洋生物基因测序项目”主要内容为海洋生物的基因样本采集、高深度基因组测序等。

    (选自中国新闻网,有删减)

    (1)、下面关于材料一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剪接体主要职责是在DNA转录过程中精细地编辑遗传信息,从而使单个基因能够编码不同版本的蛋白质。如果在剪接过程中出现问题,就会导致多种疾病的发生。 B、研究揭示了剪接体内部各组成部分的独特调控功能,发现剪接体的核心蛋白不是主动而是被动参与决策,确定遗传信息如何被处理,进而影响到蛋白质的多样性。 C、研究还显示,剪接体是一个高度互联的系统,对任何一个组件的干扰都可能引起广泛的影响。 D、通过干预剪接过程,一定能将癌细胞置于无法适应的状态,导致其自我毁灭。
    (2)、下面关于材料二和材料三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基因编辑技术可以断开DNA链条,对其进行改动,然后重新连接,就像人们写作时编辑文字那样。 B、研究团队鉴定了:117个新型抗菌肽,并通过生物合成和实验验证发现其中10个具有显著抗菌活性及广谱抗菌效果,为抗生素耐药性难题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 C、GOMC的构建过程中,有2万余个微生物是潜在新发现物种,1万个以上的微生物是在独特生境中首次发现。 D、发掘3个深海来源的高活性新型嗜盐PET塑料降解酶,或将助力实现PET塑料的绿色低碳可持续利用。
    (3)、下面关于2024年中国的科技成就,跟材料属于相同领域的一项是(     )
    A、基因编辑技术取得了新的突破,中国科学家成功实现了对多种遗传性疾病的基因治疗,为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 B、中国空间站正式投入使用,标志着中国在太空探索领域迈出了坚实的一步。同时,中国的火星探测器“天问二号”成功着陆火星,开启了对火星的深入研究。 C、中国科学家成功研制出新一代量子计算机“悟空”,它的计算能力超越了现有最强大的超级计算机,为解决复杂的科学问题提供了新的可能。 D、“蛟龙”号深海探测器在马里亚纳海沟成功下潜至11000米,刷新了人类深海探测的新纪录,为深海资源的开发和科学研究提供了宝贵的数据。
  • 12、专题学习活动。

    进入中学,学习生活翻开了新的一页,与人交往,结为朋友,需要真诚与爱心,要懂得交友之道,也要有交友原则。下面是同学们找到的故事或典故,请完成相关任务。

    ①高山流水       ②刘柳情谊       ③望梅止渴

    ④程门立雪       ⑤琴瑟和鸣       ⑥管鲍之交

    (1)、上面的故事或典故中与“交友”无关的是:________(填序号)
    (2)、请你从中任选一个和“交友”相关的典故,说说你从中理解的交友之道。
  • 13、活动·探究

    人与动物都是大自然的成员,共存于地球家园。亲近动物,丰富生命体验。请你仿照示例,观察身边的动物,兼顾其特点,再举出两个相关的例子。

    示例:变色龙属于善用色彩语言的动物,通过无声的变色语言达到保护自己的目的。

  • 14、下列选段中的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①2024年8月,第二届长江社区文化节(中国·宜宾)启动仪式在宜宾合江门地标广场。②与此同时,周边文化街区的社区嘉年华活动也在火热进行,市民充分体验传统文化魅力,度过难忘的七夕佳节。③文化是一座城市、一方水土的底蕴,凝聚了力量、滋养了生活、增进了共识。④据悉,这届宜宾长江社区文化节,全市327个社区全面发动、线下参与群众大约300万人次左右。

    A、 B、 C、 D、
  • 15、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课堂上,老师幽默的语言常常让学生忍俊不禁 B、父亲敢于坚持真理,坚持实事求是,很少随声附和 , 很少讲违心的话。 C、抖音中的一些视频有着骇人听闻的标题、移花接木的内容,让人真假难辨。 D、秋日里的菊花正在争奇斗艳,时而像一位害羞的小姑娘,时而像一位亭亭玉立的小伙子。
  • 16、下列词语书写和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niàng)       粗(guǎng)       意(qiè)       拈轻怕重 B、弄(shì)       静(mì)       职(xùn)       鸦鹊无声 C、职(chèn)       蓄(chǔ)       伏(quán)       翻来复去 D、(xiáng)       默(jiān)       防(tí)       杞人忧天
  • 17、我们每天都会接触到不少物品,比如毛巾、炒锅、电视机、手机、电车等。选取你最熟悉的一种生活物品作为写作对象,以“我的生活少不了它”为题,写一篇说明文。

    要求:(1)请把题目写到答题卡指定的位置。(2)注意按照一定的顺序来说明事物,恰当运用各种说明方法,也可适当运用文学手法,增强说明的效果。(3)不抄袭,不套作,不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不少于600字。

  • 18、经典名著也是文化遗产之一,小明有几个名著知识点需要你帮忙补充归纳。

       

    经典名著知识点归纳表

    名著

    作者

    内容(或主题等)

    《①

    埃德加·斯诺

       红军在井冈山运动时期采取的四个口号是:敌进我退;②;③;敌退我追。

    《昆虫记》

         在作者笔下,杨柳天牛像个“吝啬鬼”,身披一件似乎“缺了布料”的短身燕尾礼服;⑤“为它的后代做出无私的奉献,为儿女操碎了心”;而被毒蜘蛛咬伤的⑥会“愉快地进食,如果我们喂食动作慢了,它甚至会像婴儿般哭闹”。

  • 19、八年级三班开展“我们的互联网时代”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加。
    (1)、【文明上网你宣传】请你为本次活动拟写一条宣传标语。
    (2)、【网络漫画你来说】简要说明下边漫画的内容和主旨。

  • 20、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①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②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 , 曾益其所不能。

    ③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④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第①段列举了历史上六个历经磨难而成就大业的贤君名臣,这是事实论据。 B、第③段从个人和国家两方面,对上文的观点进一步加以阐述。 C、“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个结论对于个人成才与国家大治都适用。 D、本文对中心论点的论证,更多是从“死于安乐”的角度展开的。
    (2)、下列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于市   一反三     足轻重 B、人恒   目不忘     悔自新 C、衡于     不足为     深思熟 D、征于     声俱厉     眉飞
    (3)、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所以动心忍性。(2)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4)、2010年中国西部发生两次地震,最高震级7.1级,同样的事情在2008年上演过,真可谓“多难兴邦”,这与本文表达的什么观点相类似?
    (5)、孟子的文章以雄辩著称,请从文中举一个例子(从句式和气势等方面)加以说明。
上一页 542 543 544 545 546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