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各题。

    (甲)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节选自《鱼我所欲也》)

    (乙)荀巨伯远看友人疾,值胡贼攻郡。友人语巨伯曰:“吾今死矣,子可去。”巨伯曰:“远来相视子令吾去败义以求生,岂荀巨伯所行邪?”贼既至,谓巨伯曰:“大军至,一郡尽空,汝何男子,而敢独止?“巨伯曰:“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宁以我身代友人命。”贼相谓曰:“我辈无义之人,而入有义之国。”遂班军而还,一郡并获全。

    (节选自《世说新语》)

    【注释】①值:恰逢,赶上。②郡:古代的行政区划,这里指城。

    (1)、下列句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①故不为苟也                       ②无异乎 B、患有所不辟也                    ②余道为学之难以告之 C、巨伯曰                              ②太守 D、①贼至                                 ②加冠
    (2)、下列句中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①所欲有甚生者                    ②有亭翼然临泉上者 B、①不忍委                              ②居庙堂 C、①宁我身代友人命                 ②衾拥覆 D、入有义之国                       ②杂然前陈者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2)遂班军而还,一郡并获全。

    (4)、请结合甲文,简要分析乙文中的荀巨伯的“义”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5)、今天的你是如何理解“舍生取义”的?
  • 2、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实验学校开展“强国有我·青春有为”主题实践活动,请你参与。
    (1)、【任务一】宣青春之志

    结合下面材料,为本次活动拟写一条宣传标语。(紧扣主题,不超过20字)

    青年之字典,无“困难”之字,青年之口头,无“障碍”之语;惟知跃进,惟知雄飞,惟知本其自由之精神,奇僻之思想,锐敏之直觉,活泼之生命,以创造环境,征服历史。

    ——李大钊

    (2)、【任务二】扬青春之光

    小语为本次活动创作了一首诗歌《奋斗是青春的模样》,请帮她把诗歌补写完整。

    奋斗是青春的模样

    心中有光,

    一路向阳,

    青春的脚下自有力量。

    我们用奋斗的姿态,

    在青春的日记里,

    留下最出彩的自己。

    我喜欢钻进泳池,

    让蓝蓝的池水,

    涤荡起我奋勇向前的梦想。

    我喜欢

  • 3、下列对诗歌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无题

    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A、首句的“别”字,不是说当下正在话别,而是指既成的被迫分离。 B、“春蚕到死丝方尽”中的“丝”字与“思”谐音,其意是说自己对于对方的思念。 C、“云鬓改”是诗人拟写对方因痛苦的折磨而夜晚辗转不眠,以至于鬓发斑白,容颜憔悴。 D、尾联连用典故寄托宽慰和希望:两人虽别,却近在咫尺,传递消息的机会多得很。
  • 4、下列各项括号内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沃壤,雷锋精神依然具有跨越时空的无限魅力。(该句没有语病) B、“射者中,弈者胜”,“射”指投壶,宴饮时的一种游戏,与“六艺”中的“射”含义相同。(该句文化常识表述正确) C、学习不能只局限于书本,随时随地学习,才是提升自我的不二法门。(该句成语使用正确) D、片面的强调读书,而不关心政治,或者片面的强调政治,而不努力读书,都是极端错误的。(这句话是单句)
  • 5、九年级开展“君子自强不息”主题学习时搜集了以下诗句,选出偏离主题的一项。(     )
    A、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郑燮《竹石》) B、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论语·卫灵公》) C、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无题》) D、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老子《道德经》)
  • 6、根据提示,用古诗文填空。

    诗意的文字,失意的人生。“(1) , 到乡翻似烂柯人”是刘禹锡在《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借用典故,为物是人非而伤感; “(2) , 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是苏轼在《水调歌头》中对“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的感慨;“有弟皆分散,(3)”是杜甫在《月夜忆舍弟》中,为兄弟分散,人各东西的椎心泣血。但“千古文人家国梦”,失意的苦闷又怎会压垮文人的傲骨?韩愈虽被降职远调,但报国之心弥坚,仍对侄孙韩湘说出“(4) , 肯将衰朽惜残年”的心声;范仲淹遭贬谪时,仍立志以万家忧乐为先,在《岳阳楼记》中留下“(5)”的警言;李白在“赐金放还”,前路艰难时,仍发出“(6)”的呐喊。

  • 7、阅读下列语段,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出正确汉字。

    读经典诗歌,做少年君子。诗歌是诗人情感的抒发,是诗人慨叹生活的言。读诗犹如与温文尔雅、彬有礼的雅士谈心,与胸襟开阔、心底坦荡的君子交流。所以我们需要心无旁wù地去揣摩诗歌语言运用和情感掌控的秘jué , 于诗歌中感受诗人的歌颂,呐喊,忧戚,然,让诗歌rú养心灵,陶冶情操,丰富头脑,润泽生命。

  • 8、题目:

    有人说,“走着走着,我们就长大了。”是的,成长就是一个不断前行的过程,有前行,自然就有怀念。在我们的心灵深处,总有一个地方,会珍藏着我们的秘密,镌刻着我们的足迹,生长着我们的信念,承载着我们的悲欢离合……

    请以《怀念          的日子》为题,写一篇文章。   

    写作要求:

    (1)请先将题目补充完整,然后写作。

    (2)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诗歌除外)

    (3)说真话,抒真情,忌抄袭。

    (4)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

    (5)书写规范,卷面整洁,不少于600字。

  • 9、根据要求答题。
    (1)、下面是丰子恺先生为《朝花夕拾》画的三幅插图。根据画意和文字提示,任选两幅写出相关文章的篇名。

    选择 , 篇名分别是《》和《》。

    (2)、有人说,《朝花夕拾》包含了作者“温馨的回忆与理性的批判”。根据与图片相关的文章,分别写出一处能够表现作者“温馨的回忆”和“理性的批判”的内容。
    (3)、梳理鲁迅的求学之路。

    篇 目

    求学历程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就读于三味书屋。

    先就读于江南水师学堂,后因为不满其“乌烟瘴气”,该读矿务铁路学堂。

    先入东京弘文学院学习日语,后入(地名)医学专门学校习医,“看电影事件”和“匿名性事件”激发了鲁迅的民族自尊心和拯救民族的斗争精神。因而做出人生重大抉择“”。

  • 10、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走着走着天就亮了

    刘庆明

    ①我小时候有一次跟着母亲走亲戚,由于生产队里的生产任务紧,母亲对我说,明天凌晨三点起床,赶回家晒谷子,不能睡得太沉啊。

    ②坐在一边的亲戚说,这么早,带着孩子走夜路,我们不放心啊。

    ③母亲说,都是熟路,怕什么。亲戚只好依我母亲。凌晨三点钟,母亲把我摇醒。亲戚送我们到路口。母亲向他们挥挥手,说,你们回去睡吧,不要紧,两个小时就到了。

    ④我知道,天转晴,母亲要赶回去晒生产队里的谷子。我跟在母亲后头,在黑暗里走着。脚下是一高一低的麻石路。三点多,虽是凌晨,但天幕上没有星星。母亲说,黎明前的夜是最黑的,你怕不怕?我那时七岁多,有母亲在身边,还怕什么。我摇摇头,说,不怕,有你呢。走了一段路,我看看天,还是黑黑的,心里想,天怎么还不亮呢?我问母亲,母亲说,会亮的。

    ⑤又走了一段路,我觉得天还是黑黑的。黑夜肆意着,仿佛一个宽大而又深邃的黑洞,又似如来佛的手掌,我怎么也走不出那黑色的天幕。我心里有些不耐烦,又问母亲,天怎么还不亮呢?母亲说,快了,你不要老记着天怎么还没亮,只管走,走着走着,天就会亮起来。母亲怕我走得不耐烦,心里老想着走路的事,便给我讲故事。母亲讲的故事,都是我平时听她讲过多次的老故事,耳朵都听得起了茧。可在黑夜里,我只能认真听着。就这样,母亲的故事分散了我期盼天亮的注意力。我们就这样走着走着,不知不觉天亮起来,我最先看到东方出现鱼肚白。我指着那东方的鱼肚白高兴地对母亲说,看,天快亮了。母亲抬起头看了看,说,真的,天快亮了。

    ⑥很快,那东方的鱼肚白越来越明亮,直至完全白起来。母亲高兴地说,你看,我们只管走着走着,天就亮了。接着母亲又说:“以后你不管做什么事情,别老惦记着怎么还没做好呀,怎么还没完成呀。就像现在走路一样,只管走着,只要认真做下去,我们就会不知不觉把事情做好、完成好,心里一点也不觉得慢,不觉得累。要是我不给你讲故事,你老惦记着怎么天还没亮、还没到家,就会越走越觉得脚下的路途遥远,越走越觉得天总不会亮似的,无形中给自己增添心理负担。你上学读书也一样,不要老想着读书好累,只有认认真真地读着,认认真真地做作业,才会觉得读书并不难,越读越觉得有味,这样成绩自然会提高起来。”

    ⑦后来我长大了,时时想起母亲“走着走着天就亮了”这句富有哲理的话,它让我不管遇到什么困难,首先不想困难难到什么程度,只管认认真真去克服、去战胜,不抱怨困难太大,一心想着如何解决困难。我相信,心中坚信“走着走着天就亮了”的道理,只要走着,离家的距离就会越来越近。同样,任何事情,只要我们埋下头,认真去做,离成功就不遥远。

    ⑧“走着走着天就亮了”,成了我在人生路上一直向前的精神力量。

    (1)、阅读文章,理清文脉,在下列横线上依次填写相关的情节。

    母亲带“我”辞亲戚→母亲给“我”讲道理

    (2)、赏析下面的句子。

    黑夜肆意着,仿佛一个宽大而又深邃的黑洞,又似如来佛的手掌,我怎么也走不出那黑色的天幕。

    (3)、结合选文内容,简要分析母亲的形象。
    (4)、本文的标题“走着走着天就亮了”有怎样的含意?请联系全文做简要分析。
  • 11、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小题。

    【甲】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乙】

    有盗夜入其室,止于梁上。阴见乃起自整拂呼命子孙 , 正色训之曰:“夫人不可不自勉。不善之人未必本恶,习以性成,遂至于此。梁上君子者是矣!”盗大惊,自投于地,稽顙归罪。寔徐譬之曰:“视君状貌,不似恶人,宜深克己反善。然此当由贫困。”令遗绢二匹。自是一县无复盗窃。

    --《后汉书·陈寔传》(节选)

    [注释]①寔:陈寔,即陈太丘。②以: 因为。③稽顙: qǐ sǎng,即五体投地。④譬:教导。⑤宜: 应该。⑥遗:赠送

    (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相委而

    (2)入门不

    (3)遂于此

    (4)太丘

    (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
    A、乃起自/整拂呼/命子孙 B、乃起/自整拂/呼命子孙 C、乃起自/整拂呼命/子孙 D、乃起/自整拂呼命/子孙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1)待君久不至,已去。

    (2)有盗夜入其室,止于梁上。

    (4)、请简要说说甲文中的陈元方和乙文中的陈太丘这父子俩的聪慧分表现在哪些方面。
  • 12、阅读下面的古诗词,完成下面小题。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题目中的“次”指停宿,即停宿在北固山下这个地方。 B、首联运用对偶的修辞手法,写出了诗人山水兼程、旅途奔波的辛劳。 C、颔联中“潮平”,两岸才显得宽阔;“风正”,帆才有悬空的态势。 D、“归雁洛阳边”意即诗人想学北归的大雁,回到故乡洛阳。
    (2)、默写时,你的同桌经常把颈联中的“生”写成“升”,请你结合对这句诗的理解,帮他记忆正确的写法。
  • 13、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学校将开展以“少年正是读书时”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下列任务。
    (1)、【调查现状】学校让同学进行了一项关于读书现状的调查,下面是调查报告,请根据表格内容写出结论。

    学段调查项目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每天可供自由阅读的时间

    1.5小时

    1.2小时

    0.5小时

    经典书籍在阅读中所占比重

    27.8%

    35.8%

    45.6%

    (2)、【分享感悟】下面是某同学的一段读书感悟,其中有一处语病和一处标点符号使用错误,请找出来并提出修改意见。

    ①莎士比亚曾说过:“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②食物哺育着我们的身体,而书籍滋养着我们的灵魂。③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似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似鸟儿没有翅膀。④成长路上,书携着我去欢笑,去感动,去思考,让我有学识、有远见。⑤是书,丰富了我的知识,开阔了我的眼界,增强了我的素养。⑥书就是我最好的朋友,感谢有书相伴。

    语病:第句,修改意见:

    标点:第句,修改意见:

    (3)、【好书推荐】班级要举办“好书推荐”活动,请你为主持人写一段开场白。要求: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不少于80字。
  • 14、古诗文名句默写。

    (1)我寄愁心与明月,。(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2) , 百草丰茂。 , 洪波涌起。 (曹操《观沧海》)

    (3)子曰:“三军可夺帅也,。”(《论语》十二章)

    (4)《天净沙·秋思》中表明游子漂泊在外的思乡之情,直接道出天涯游子之悲的句子是:

    (5)“咏絮之才”源自东晋才女谢道韫,其叔父谢安问大雪像什么的时候,她回答“”,因此而得名。

  • 15、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朱自清,字佩弦,散文家、诗人。著有诗文集《踪迹》,散文集《背影》《欧游杂记》《你我》。 B、“君与家君期日中”的“家君”是对自己父亲的谦称。 C、《观沧海》的作者曹操,字舍予,是东汉末年的政治家。 D、《散步》的作者是莫怀戚,本文是一篇散文,记叙了一家人到郊外散步这件小事。
  • 16、下列句中加点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A、提着花篮的姑娘们,打扮得花枝招展 , 个个都显得那么俊俏。 B、下雪了,孩子们呼朋引伴 , 在外面打起了打雪仗,玩得不亦乐乎。 C、那种清冷是柔和的,没有北风那样咄咄逼人 , 很是让人舒心 D、他对自己已取得的那些成就总是津津有味 , 逢人便要诉说一番。
  • 17、阅读下面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美景贮蓄着无穷的力量,能给人无尽的美的享受。美景可以是朗润的春山、绿茵茵的小草;可以是温晴的济南的冬天,有山有水,全在蓝天下暖和安适地睡着,让人看着便觉得有了着落;可以是热烈而又粗 guǎng(   ) 的夏雨,可以是使人静mì(   )、使人怀想的秋雨。文人墨客对美景的选择取决于内心,欣赏美景而心生感慨,于是写下至美篇章,经久传唱。

    (1)、文段中加点的词语,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
    A、zhù xù        zháo luò B、zhù xù        zhuó luò C、chù xù        zháo luò D、chǔ xù        zhuó luò
    (2)、根据文段中的拼音,书写正确的一组词语是(     )
    A、粗犷       静谧 B、粗矿       静密 C、粗扩       静谧 D、粗犷       静密
  • 18、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写作。

    生活中,我们总会听到这样的声音:“等一等吧”“不着急嘛”“回头再说呗”……但现实又告诉我们,想要做成一件事,往往需要我们拥有非常果断的执行力,毫不犹豫,马上就办。

    请以“说干就干”为话题,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可以讲述故事,可以发表看法,还可以抒发情感。

    要求:①内容健康积极;②表达真情实感;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不要套写、抄袭;⑤不少于600字;⑥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

  • 19、结合整本书阅读,完成下面小题。
    (1)、《艾青诗选》中诗人艾青常常借助“土地”“太阳”“暴风雨”“黎明”等丰富的意象来表达情感,请任选两种意象并写出分别象征什么。
    (2)、人们常说:“小人物也可以有大精神。”请结合《艾青诗选》中大堰河这一人物及相关内容,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 20、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赤火

    ①盛夏,亮白刺眼的烈日炙烤着大地。一排排工程机械昂首列阵,向着起伏的砾石路深处挺进。阵阵轰鸣中、漫天黄沙下,江卫民在施工机械之间来回穿梭奔忙。

    ②“北方入冬早,要在荒山间开出一条满足人员装备出行的平整路面,必须开足马力加油干!”江卫民眼神坚毅地望向不远处拔地而起的营盘。

    ③就在几天前,江卫民还忙碌在祖国边陲,随队参加突击检验任务。长期沉浸在一线,使得这名老兵深刻明白战场制胜的需求,需要以何种标准建设眼前的演训场。

    ④“转弯夹角过小,建议去除多余山体。”“承压指数不足,需要重新夯实路基……”回到办公室,江卫民立即着手撰写报告。直到最后一个句号圆满画上,这位话语不多的工程师,才悄悄去了医院。

    ⑤清晨,一辆猛士车载着江卫民来到营区。面对众人关切的问候,江卫民面带笑意地表示只是感冒而已,并说:“幸好没错过饭点,吃完饭我们正好开个推进协调会!”

    ⑥“我们通过一次次摔打锤炼完成战力升级突破。新的任务背景下,我们更要发扬传统,保持斗志,听令影从,闻令而动……”江卫民口中的“传统”,正是该旅半个多世纪以来积淀形成的赤诚基因。

    ⑦“每一个热火朝天的施工现场,都能看到鲜红的党旗高高飘扬。”提起旅队的创业故事,江卫民依然激动不已。如今,史册翻到了崭新的一页。红色,始终是其中不变的底色。红色根基在官兵心中越扎越牢,赤诚之火燃得愈来愈旺。

    ⑧天光渐明,一轮挑灯夜战的施工会战结束,二级军士长李先立和衣而卧,沉沉睡去。再次睁开双眼时,他是被指导员轻轻拍醒的。

    ⑨原来,早已办理驻地随军手续的李先立,已经有一个多月没有回家,而且还经常错过妻子打来的电话。妻子放心不下李先立,于是就拨通了连队指导员的电话。

    ⑩“工作上的事要保密,我想等忙完这阵子再回去……”听着李先立的解释,指导员不禁湿了眼眶。

    ⑪“上不告父母,下不告妻儿”是规矩,也是传承。

    ⑫20世纪80年代,该旅受命执行某重要任务。战士张晓军临行前,悄悄写下遗书放在床板下面:“爸妈,如果出什么意外,我想告诉你们,我守卫的是‘国宝’,守好它就是保护国家的尊严!”遗书被发现后,不少战友纷纷“效仿”。从张晓军到李先立,一茬茬官兵接续传承以苦为乐、牺牲奉献、忠诚使命的光荣传统。

    ⑬“战士责任重呀嘿,军事要过硬……”那一晚,指导员组织全连官兵唱起点名前的一支歌。直白的歌词与有力的节拍,如同催人奋进的鼓点,擂响在每一位官兵心头。

    ⑭年底,天气格外冷。

    ⑮伴随着最后一件装备顺利落地,这场千里转进全新作战地域的大考已经完成答卷。但是在方明轮看来,这场考试远未结束。“早在来之前,我们虽然做足了准备,重新修订各类作战方案,但一天没将陌生战域研透悟透,就不算扎下深根。”方明轮如是说道。

    ⑯是夜,装备入库。经过将近5个小时的讨论,一摞全新作战行动预案新鲜出炉。此刻,压在方明轮心头的一块大石方才缓缓落地。

    ⑰一夜无梦。

    ⑱清晨,办公楼前鲜艳的五星红旗迎风招展,粗壮的旗杆像巨人的手臂高擎,坚实的汉白玉底座如同导弹基座一样稳稳嵌入大地,队列中一张张年轻面孔迎着曙光,开始了新一天的训练。他们用赤诚为自己标定,将自己命名为“赤火”。“赤火”官兵坚信——底色越擦越亮,强军路上必能战胜各种困难,成为战场制胜的尖兵。

    (选自2024年3月6日《解放军报》,有删改)

    (1)、请简要概括文中江卫民的形象。
    (2)、请从修辞的角度分析文中画波浪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3)、第⑪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文本内容分析。
    (4)、“赤火”官兵从盛夏到寒冬一直坚守在祖国边陲,秉持着赤诚传统完成了一项项艰巨的任务。这种“赤诚传统”是什么?作为新时代青年的你,从中获得了什么启示?
上一页 254 255 256 257 258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