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乙】
勾践之困会稽也,喟然①叹曰:“吾终于此乎!”种②曰:“汤系③夏台,文王囚羑④里,晋重耳奔⑤翟,齐小白奔莒,其卒⑥王霸。由是观之,何遽⑦不为福乎?”吴既赦越,越王勾践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曰:“女忘会稽之耻邪?”身自耕作,夫人自织,食不加肉,衣不重采,折节⑧下贤人厚遇宾客振⑨贫吊死与百姓同其劳。终灭吴。
(选自《史记•越王勾践世家》)
【丙】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选自《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注】①喟然:叹气的样子。②种:文种,越王勾践的谋臣。③系:拘囚,关押。④羑(yǒu):古地名。在今河南省汤阴县一带。⑤奔:逃跑;流亡。⑥卒:最终。⑦何遽:表示反问,怎么就。⑧折节:委屈自己,降低身份。⑨振:同“赈”,救济。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1)行拂乱其所为 拂:
(2)人恒过 恒:
(3)由是观之 是:
(4)女忘会稽之耻邪? 女:
(2)、对乙文中画线语句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折节下贤/人厚遇宾客/振贫吊死与百姓/同其劳。 B、折节下贤人/厚遇宾客/振贫吊死/与百姓同其劳。 C、折节下贤/人厚遇宾客振贫/吊死与百姓/同其劳。 D、折节下贤人/厚遇宾客振贫吊死/与百姓/同其劳。(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文以古代先贤的经历证明:只有出身贫贱,才能做出不平凡的事业。 B、甲文画线句用排比写出天降大任需要磨练,体现孟子文章的雄辩特征。 C、乙文谋臣文种以文王、重耳、小白经历困境终成霸业的事例宽慰勾践。 D、乙文勾践怕消磨志气,让自己坐卧都能看到苦胆,吃饭前也要尝苦胆。(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2)食不加肉,衣不重采。
(5)、举一个事例证明“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的观点。(答题字数不少于15字) -
2、钱塘湖春行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采桑子
轻舟短棹西湖好,绿水逶迤。芳草长堤,隐隐笙歌处处随。
无风水面琉璃滑,不觉船移。微动涟漪,惊起沙禽掠岸飞。
(1)、下列对两首诗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争”运用拟人修辞手法,表现春天的生机与活力。 B、“无风水面琉璃滑”运用比喻,形容水面平静澄碧。 C、《采桑子》从视觉和触觉两方面展现西湖清丽恬静。 D、两首诗词写春景都运用动静结合、情景交融的手法。(2)、用以上两首诗词制作手抄报,标题用“游春之乐”还是“赏春之美”?请选择并结合诗句说明理由。 -
3、根据提示,将下面古诗文语句补充完整。
“一切景语皆情语”。陶渊明《饮酒(其五)》以“① , 飞鸟相与还”抒发悠闲自得之情;杜甫《春望》“② , ③”以“花”“鸟”抒发忧国伤时之情;晏殊《浣溪沙》“④ , ⑤”以“花”“燕”表达繁华易尽的惆怅与旧识重来的欣喜;陶弘景《答谢中书书》“晓雾将歇,⑥; ⑦ ,沉鳞竞跃”,以猿的啼唤、鸟的鸣啭和鱼的欢腾来表达对江南山水的赞美。
-
4、名胜古迹、民间技艺等彰显出独特的人文价值,班级开展“身边的文化遗产”综合性学习活动。(1)、阅读小唐写的介绍石拱桥的材料,回答后面的问题。

几千年来,勤劳智慧的中国人修建了数以万计巧妙绝lún( )的石拱桥,它们雄kuà( )在山水之间,便利交通,装点河山,成为中华文明的标志之一。
单(shàn)桥位于河北省沧州市西献县城南6公里滹沱河旧道上。据记载 , 这是一座始建于明崇祯二年的五孔石拱桥,造型优美,长如玉带,远望恰似一条彩虹横贯两岸。
单桥桥面用青石铺砌 , 桥身长69米,宽9.6米。单桥按地形水势设计,南高北低,共有五孔,中间一孔可行船。南三拱稍宽略高,在拱与拱之间增添4个小腹拱,南北桥头高差1.785米,呈现南北不对称形态。这样的设计减轻了石桥自重,提高了泄水能力。单桥创下世界最长的不对称石拱桥的纪录。
两侧桥栏由64根望柱和68块石栏组成,望柱上雕刻着狮、猴、神兽,形态各异,_______。石栏上刻绘火狮、云龙、飞凤、麒麟等精致的薄雕,这些雕刻也是研究我国古代艺术的宝贵资料。
(1)根据拼音写汉字。
①巧妙绝lún ②雄kuà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①记载 ②铺砌
(3)下列填入文段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自出心裁 B.独一无二 C.惟妙惟肖 D.连绵不断
(2)、请从小唐写的材料中指出两种说明方法。(3)、小唐搜集到一副“咏桥”的对联,但将下联几个词的顺序抄错了,请调整,用正楷写在方格内。上联:桥连街巷,步履轻盈,走进古城千载梦。
下联:水映云天,欸乃桨声,明月摇来一船诗。
(4)、下面是小唐写的活动总结语中的几句话,请选出句子的正确语气( )①今天,我们走近石拱桥,见证不同时代的古桥艺术。
②这样的学习活动是不是让我们对石拱桥有了更多喜爱?
③拱桥不愧是诗人口中的“飞虹”!
④让我们走出课本,去了解更多精彩!
A、①疑问②劝说③感叹④陈述 B、①陈述②疑问③感叹④劝说 C、①疑问②陈述③劝说④感叹 D、①陈述②劝说③感叹④疑问 -
5、写作
奋斗,是青春最亮丽的底色:行动,是青年最有效的磨砺。有责任有担当,青春才会闪光。青春的字典里,无“困难”二字;青年的口号中,无“阻碍”一词。青年当以奋斗之姿激扬青春,不负时代,不负韶华。风华正茂的你,将会怎样抒写你美好的青春呢?
请以“这样的青春才闪耀”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立意自定,角度自选,文体不限,诗歌除外;②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③600字左右;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
-
6、一树楝花开
①“门前桃李都飞尽,又见春光到楝花。”走在乡村,一树树的楝花,安静地伫立在农家院前。淡紫碎花,悠悠飘落,岁月静好,让人流连。
②记忆深处那段美好时光,也与楝花有关。幼时,外婆家门前也有一棵苦楝树。苦楝树太高,长出的花太小,我不大喜欢它。但这棵树长得好,外婆说,这树好种,因为苦,不招虫,鸟也不吃它的花和果。它秀丽玲珑的叶片,如剪纸般青翠均匀。那质地致密的树干树枝,总是清清爽爽,远看如同一把撑开的绿伞。
③暮春时节,楝花纷纷扬扬地开了。我还没上学,有着辽阔无垠的自由和快乐。楝花盛开时,我和表妹每天在树下玩,抓子儿、跳飞机、翻花绳……只有外公外婆总在忙活。外公是个木匠,他总在琢磨着那一根根木头。外婆呢,洗衣服、砍柴等,一刻也不闲着。我们玩累了,就央求外婆讲故事,还要她用簕古编个蜻蜓。外婆说,她会编一个新娘。
④“新娘美吗?”我们睁大了眼睛。
⑤“美呀!发型上插着花。”
⑥恰逢,微风拂过,淡紫色的小花朵儿飘下来,落到外婆花白的头发上,温柔淡雅,煞是好看。表妹大呼:“噢!我知道了,是像外婆这样漂亮的新娘!”此话一出,外公逗乐般应道:“你外婆年轻时,美得赛过花儿呐!”外婆笑得前俯后仰,两颊泛起了红晕。随后说起,这棵楝花是外公外婆结婚之初,建房子时种下的,它见证了外公外婆白手起家、携手并肩的几十年。“这棵树年年都开花,年年都开得好。”外婆高兴地说。
⑦我抬头,才发现楝花也有别样的美。细碎的花朵儿,聚集一齐开放时,纷繁而热烈,静谧又震撼,满树紫白相间,密密匝匝,美得如诗如画。
⑧秋天,苦楝树结籽了。一头簇簇的苦楝籽,由青变黄,像一个个金铃,成串成串地挂在树枝上,在秋阳的映照下熠熠闪亮,分外耀眼。地上的苦楝籽,不计其数。我把苦楝籽带到学校,卖给同学们,一毛钱五粒。男孩子玩弹弓。又圆又硬苦楝籽是最好的“子弹”。女孩子呢,我对她们说:“这个苦楝种子,能种出一棵美丽的花树来。”没想到这“生意”不错,我赚了整整五块钱!
⑨外婆知道后,把我叫到跟前。她端坐着,两手放在藤椅上,神色严肃。然后问道:“你拿苦楝籽去卖钱了,是不是?”我不曾见过外婆这样,便一句话也不敢说,只是低着头。良久,外婆才说:“树虽然是我们种的。但大家都能欣赏。要是不懂分享,那还算什么美?”
⑩又一季的楝花开过后,我要去上学了。那时乡村学校,课室凳子要由学生自带。外公买来苦楝木材,又锯又刨,给我打了一张崭新的凳子。这张凳子高矮适中,表面光滑,还自带淡淡的清香。外公说苦楝木轻,做凳子好拿不费动,正适合我。又语重心长地说:“苦楝,苦练,求学不怕苦练,才能成大器。”我听了,心中又欢喜,又备受鼓舞。上二年级后,学校购买了全新桌椅,我的“苦楝凳子”便闲置了。但我一直记得外公说的“苦练”,读书向来都很刻苦。
⑪小学毕业后,我和表妹都离开了家乡。彼时外公已去世,外婆一人守着老屋,陪伴地的只有庭院前那棵苦楝树。每逢放假,我就回去看她,地都是满脸欣慰的笑容,常对我说起“你小时候……”在外婆的回忆与叙述中,美好记忆便一幕幕铺展开来。我却未察觉,外婆已垂垂老矣。最后一次告别外婆时,楝花开得正盛,她一只手挟着树干,一只手向我挥别。我回头望,外婆与楝树伫立着,地的笑容一如灿烂绽放的楝花,我永远也忘不了。
⑫后来,老屋拆了,因乡村新规划,那棵苦楝树也砍掉了。从别后,忆相逢。纵然岁月老去,而记忆常新,那一树楝花,年年开在我心中。
(1)、选文围绕“楝花”,叙述了外公外婆的哪几件事?请完成表格。
(2)、请赏析下面语言。①外婆笑得前俯后仰,两颊泛起了红晕。(请从人物描写角度赏析)
②一簇簇的苦楝籽,由青变黄,像一个个金铃,成串成串地撞在树枝上,在秋阳的映照下熠熠闪亮,分外耀眼。(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
(3)、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对最后画线句:“纵然岁月老去,而记忆常新,那一树楝花,年年开在我心中”的理解。(4)、本文和朱德的《回忆我的母亲》都是回忆性散文,请分析两篇在情感内容和写法上的不同。 -
7、博物馆是一座城市的文化地标,“为一座馆,赴一座城”成为越来越多人的情结。走进博物馆,感受别样风情,下面是各小组的成果汇报资料。
【材料一:调查报告览】
走进博物馆的人群分布 人们为什么走进博物馆

【材料二:“博物馆热”升温】
①2024年春节文旅市场再度升温,各地“人从众”频现,特别是假期不打弹的博物馆,成了民众过年打卡的新时尚。
②本报北京2月21日电记者从国家文物局获悉:“博物馆热”持续升温,2024年春节假期2月10日至17日,全国博物馆共接待观众7358.01万人次,同比增长98.6%(2023年接待观众3704.86万人次)。
③为了迎接农历甲辰龙年,各大博物馆纷纷推出与“龙”有关的主题展览。2月6日,中国国家博物馆精心撷选200余件(套)馆藏文物推出的“龙肇新元——甲辰龙年新春文化展”开展。据介绍,此次展览鳞萃自新石器时代至20世纪初的珍贵文物,涵盖青铜器、玉器、瓷器、金银器、漆器和绘画等多种形式。另外,2021年从三星堆遗址八号祭祀坑出土的龙形铜饰,在四川省博物院联合省内多家博物馆推出的“龙行中华——2024年春节贺岁特展”上首次亮相与公众见面,成为民众竞相打卡参观的热点。
④博物馆何以如此空前“火热”?这背后固然有假期巨大“流量”的加持,但也离不开近年来社会公众日益高涨的文化消费需求。在旅游过程中,人们不再满足走马观花看风景,更希望来一场润泽心灵的深度体验。为回应这股来之不易的热情,各地博物馆的展陈纷纷“上新”,推出更精彩的展览展示,提供更优质的公共服务。
⑤博物馆是保护和传承人类文明的重要殿堂,是连接过去、现在和未来的桥梁。我们期待着,在游客与博物馆的“双向奔赴”中,助推“博物馆热”持久升温。
【材料三:集章打卡面面观】
逛展集章把文物“带回家”
①前段时间,记者走访了北京多家博物馆,发现博物馆里活跃着这样一群人:手里拿着厚厚的本子或一叠明信片,一进展厅就开始寻找“打卡点”,忙活着盖各式各样的印章。从中可以发现,一股“集章热”正在兴起,“集章”也成了观众“解锁”博物馆文化、对话历史的新方式。北京古代建筑博物馆推出了传统五谷图案印章,吸引了不少到先农坛耤田参与农耕文化活动的学生。“稻子、黍子、谷子、大豆、高粱……这些都是我在耤回里认识的农作物。”四年级学生王拓主动当起小讲解员,“收集这些印章,可以把我学到的知识带回家。”
“集章攻略”让兴趣跑偏
②有人借着“打卡”学到了知识,也有人是为了“集章”而跑到博物馆凑热闹的。走进北京自然博物馆,孙先生和8岁的女儿买了一套48元的集章专用明信片,按照明信片上标注的提示,他们依次走到古哺乳厅,植物厅、恐龙公园等展厅内的“打卡点”,将明信片放入指定的盖章机器下,扳动拉杆,就可获得印有熊猫、红腹锦鸡、水鹿等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图案的印章。孙先生父女俩一路小跑寻找“打卡点”,短短半小时内就完成了“集章任务”。孙先生却感到“不太值”。“本想周末带孩子来博物馆深度游玩,多学习一些自然科学知识,但孩子只惦记着盖章,根本没顾上看展。”他说,“希望博物馆在设计这些好看的印章的同时也能增加和展览的互动性,别让孩子的兴趣跑偏了。”
时尚还需增添文化厚度
③如何更好地利用“集章打卡”这一形式,发挥博物馆的社会教育功能?中国国家博物馆一研究馆员认为,博物馆要通过活动设计让观众参观到更多展品内容,而不是仅仅停留在“盖章”这一形式上。活动背后需要一系列细节设计的支撑。他举例,集章打卡可以增加问答环节,让观众从展览中寻找关键元素和答案,以此吸引并促使观众停下脚步,将目光聚焦于展品本身,激发观众的观展兴趣。
(1)、春节期间各地博物馆热度空前,以下关于博物馆的相关表述不正确的是( )A、2024年春节假期2月10日至17日,全国博物馆接待观众人次同比增长近一倍。 B、为迎接龙年,中国国家博物馆和四川省博物院等都推出了与“龙”有关的主题展览。 C、博物馆火热的原因包括假期流量加持以及社会公众日益高涨的文化消费需求。 D、集章打卡活动让所有观众都能更好地学习到知识,充分发挥了博物馆的社会教育功能。(2)、请认真观察材料一的图表,说说你得出的结论。(3)、在活动讨论环节,同学们围绕“博物馆·集章打卡是否有益”展开了讨论。请你阅读材料三,说说你的观点。(4)、市博物馆想要吸引周边城市人们来旅游打卡,请根据以上三则材料,为馆长提出相关建议。 -
8、【甲】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乙】
己卯上元① , 予在儋州② , 有老书生数人来过,曰:“良月嘉夜,先生能一出乎?”予欣然从之。步城西入僧舍历小巷 , 民夷③杂糅,屠沽④纷然。归舍已三鼓矣。舍中掩关熟睡,已再鼾矣。放杖而笑,孰为得失?过⑤问先生何笑,盖自笑也。然亦笑韩退之⑥钓鱼无得,更欲远去,不知走海者未必得大鱼也。
(苏轼《书上元夜游》)五期
【注】①上元:农历正月十五。②儋州:苏轼被贬之地,现属海南。③民:指汉族。夷:指当地少数民族。④屠沽:泛指市井中做生意的人。⑤过:苏轼的小儿子。⑥韩退之:即韩愈。
(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书上元夜游》中的“书”与《答谢中书书》《与朱元思书》中的“书”都是古代书信的简称。 B、乙文中“予欣然从之”的“从”与“从流飘荡”的“从”都是跟、随的意思。 C、乙文中“屠沽纷然”中的“然”意为“……的样子”,与后文“然亦笑韩退之钓鱼无得”中“然”字意思不同。 D、古代用打更鼓来报夜间时刻,三鼓表示三更。(2)、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文中的“遂”“亦”“但”三字,将苏轼和张怀民的知音关系展现得淋漓尽致。 B、甲文通过描写水中竹柏倒影的清新唯美之景,抒发了作者遭受贬谪的悲凉之感。 C、乙文仅用寥寥数语就将人们带回了千年前海南岛的那个上元节之夜,韵味无穷。 D、两篇选文的语言平淡自然,在文章结构上都是先叙事,再抒情议论,整体层次分明。(3)、给下面句子划分节奏步 城 西 入 僧 舍 历 小 巷
(4)、翻译句子然亦笑韩退之钓鱼无得,更欲远去,不知走海者未必得大鱼也。
(5)、吕叔湘曾评价苏轼的文章:“或直打所怀,或因事见理,处处有一东坡,其为人,其哲学,皆豁然呈现。”请结合两篇选文的结尾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
9、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小题
残年
宋·陆游
残年光景易駸駸,屏迹江村不厌深。
新麦熟时蚕上簇,晚莺啼处柳成阴。
短檠已负观书眼,孤剑空怀许国心。
惟有云山差可乐,杖藜谁与伴幽寻?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全诗来看,诗人刻画了一位拄着拐杖、故作轻松乐观、感慨时光流逝的老者形象。 B、这首诗中诗人驰骋疆场、杀敌报国的志向无法实现,于是借江村云山之景来抒发心中的无奈和苦闷。 C、诗人隐居江村而不厌其深,既是对现实生活的失望,更是对江村美景的热爱。 D、尾联下句中,诗人寻幽却无人做伴,表达了诗人既无知音,也无圣主赏识的无奈。(2)、本诗的题目是《残年》,诗人是从哪些方面表现“残”的?请结合诗歌内容做简要分析。 -
10、经典古诗文具有穿越时空的强大生命力和艺术感召力,其优美意境能让人保持内心的平和与超脱,其深邃思想又能促使人们修身正己。板报编写组拟专设一个“传承古诗文·青春”栏目,请你填上合适的古诗文名句。
诗者,融情于景,吟咏性情也。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中“乱花渐欲迷人眼,①”描写春花绽放,春草吐绿;崔颢的《黄鹤楼》中“晴川历历汉阳树,②”,诗人远眺汉阳,绿草如茵;杜甫的《春望》中“③ , 恨别鸟惊心。”引发了诗人的忧国和思亲之情。李清照的《渔家傲》中“天接云涛连晓雾,④。”展现了一幅辽阔、壮美的海天一色图卷,形成一种浑茫无际的境界。《庭中有奇树》的“庭中有奇树,⑤”让人们目睹了富有生机的春日之景;《渡荆门送别》中“月下飞天镜,⑥”描写了江上静态美景,借云之起落来表现江上云霞多变的景象;欧阳修在《采桑子》中描绘了“⑦ , 绿水逶迤”的西湖美丽春景;《雁门太守行》中“角声满天秋色里,⑧。”把激战中的边塞风光写得很壮美。
-
11、中国共产党建党一百多年,革命文化饱含丰富的革命精神和厚重的历史文化内涵。为更地学习共产党百年奋斗光辉历程,学校举行“读名著,学奋斗党史”活动。请阅读《红星照耀中国》后完成以下任务。
任务一:海报设计
任务二:精神感悟
材料:
少年先锋队队员在红军里当传令兵、伙夫、号兵、侦探、无线电收发员、桃水夫、宣传员、演员、马夫、看护、秘书,甚至教员!我有一次看见一个这样的少年在一幅大地图跟前向一班新兵讲解世界地理。红一军团的剧社里两个少年先锋队队员,是我生平所看见的最优雅的舞童……
他们永远是愉快的,乐观的,他们不管行军的倦怠,一碰到人就向他问候:“好呀!”他们有坚忍、苦干、活泼的精神,有热烈的求知欲,你一看见他们就会感觉到中国不是没有希望的,会感觉到任何民族最有希望的都是少年人。如果这一类孩子都能被解放,受教育,使他们觉醒过来,使他们有机会参加建造新世界的工程,那么从这里的少年先锋队就可以看出中国的未来。
任务三:以史鉴今
(1)、现邀你作为活动设计师,请在“毛泽东、贺龙、周恩来、徐特立、彭德怀、朱德”候选人中任选一位,设计一张提名宣传海报,为他们应援打CALL!宣传海报应包含以下主要信息:人物名称、提名奖项名称(如“最佳组织奖”——徐海东)、提名理由。人物名称
提名奖项名称
理由
(2)、结合材料说说为什么“任何民族最有希望的都是少年人”。(3)、作为一种特殊的历史文化资源,红色经典并没有随着时代的发展而成为被封存的历史,可以说,红色经典既是历史的,也是当下的。请以“红色经典”为主题,从“历史”与“当下”的关系角度,简要谈谈你的理解。 -
12、各个行业的工作者们为我们树立对事执著追求、无私奉献的好榜样。展板组同学把下面这四位奉献者的资料制作成了展板。请你从展板资料中找出其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焦裕禄以“亲民爱民、艰苦奋斗、科学求实、无私奉献”的精神为广大干部树立了榜样。他的一生,是为人民利益鞠躬尽瘁的一生。 B、朱彦夫在担任西里镇张家泉村村支书的25年时间里,为了村民的富裕,殚精竭虑、呕心沥血,千方百计发展农业。最终扭转了家乡贫困落后的面貌。 C、李振华从青丝到白发,从青春到老年,一心向教,矢志不渝 , 为沂源县的教育奉献了一生,以实际行动诠释了何为教育家精神。 D、李振声谨小慎微 , 潜心研究、成为中国小麦远缘杂交育种奠基人,有“当代后稷”和“中国小麦远缘杂交之父”之称。
-
13、巴黎奥运会,中国新一代青年他们以勇气、毅力和对卓越的不懈追求,在许多项目中接连收获惊喜,不断创造历史,取得一个个新突破。游泳界的新秀潘展乐以惊人速度、锐不可当的气势创造了神话,让人铭记;18岁的小将邓雅文横空出世,以xián( )熟的技术收获了宝贵的金牌,在首次参加奥运的历程中书写了传奇的篇章。历经40年的奋斗和等待,中国花样游泳队终于在巴黎迎来绽放时刻。……他们不仅为国家赢得了荣誉,更彰显了中国人民的精神风貌。巴黎奥运会虽已落下帷幕,但奥运精神激励着无数国人在各自的岗位上努力奋斗拼搏,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1)、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锐不可当 xián熟
(2)、上文中加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加以修改。修改意见:
(3)、以下是赞美体育运动员的上联,请补写一句下联使内容连贯。上联:好健儿奋写体坛新史
下联:
-
14、看到风雨中的荷叶,冰心读懂母亲无私的爱;看到繁茂的紫藤萝,宗璞读懂生命的本质:看到挺拔的白杨树,茅盾读懂中华民族顽强不屈的精神。生活中的一株花草、一粒沙石、一处美景,抑或天籁妙音、民俗风情……都会不经意间触动我们的心灵,让我们感受美好,领悟真谛,礼赞精神。
请以“读懂______”为题,自选感悟角度,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记述读懂某事物的经历,描绘你看到的事物。②表达真实感受,不得抄袭和套作。③除诗歌、戏剧外,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姓名、校名等信息。
-
15、下面是《红星照耀中国》中描述彭德怀的一段文字,请结合情节说说他是一个怎样的人。
“我住在彭德怀设在预旺堡的司令部的院子里,因此我在前线常常看到他。附带说一句,司令部——当时指挥三万多军队——不过是一间简单的屋子,内设一张桌子和一条板凳,两只铁制的文件箱,红军自绘的地图,一台野战电话,一条毛巾,一只脸盆,和铺了他的毯子的炕。他同部下一样,只有两套制服,他们都不佩军衔领章。他有一件个人衣服,孩子气地感到很得意,那是在长征途上击下敌机后用缴获的降落伞做的背心。”
-
16、《昆虫记》是(1)国昆虫学家(2)花了足足三十年时间写就的十卷本(3)(题材)。《昆虫记》堪称科学与文学完美结合的典范,无愧于“(4)”之美誉。
-
17、阅读《烟花惊艳》一文,完成下面小题。
烟花惊艳
肖复兴
①我家住的小区里,有家小理发店。十四年来,它很朴素,也很有底气地存在着,犹如一株小草,自有风姿,并不理会花的鲜艳和树的参天。
②想说的是今年大年三十的事情。虽然事情已经过去了快一年,但印象很深。一般我不会挤在年三十晚上去理发,那时候,不是人多,就是他着急要打烊,赶火车回家。但那几天因为有事情耽搁了,我一直到了大年三十的晚上,才去那里理发。店里只剩下老板一人,他正弯腰要拔掉所有的电插销,关好水门和煤气的开关,准备关门走人了。见我进门,他抬起身子,热情地和我打过招呼,把拔掉的电插销重新插上,拿过围裙,习惯性地掸了掸理发椅,让我坐下。我有些抱歉地问他会不会耽误乘火车的时间。他说没关系,你又不染不烫的,理你的头发不费多少时间的。
③就在他刚给我围上围裙的时候,店门被推开了,进来一位女同志,急急地问:还能做个头吗?我和老板都看了看她,三十多岁的样子,穿着件墨绿色的呢子大衣,挺时尚的。我想,居然还有比我来得更晚的。老板对她说:行,你先坐,等会儿!那女人边脱大衣边说,我一路路过好多家理发店都关门了,看见你家还亮着灯,真是谢天谢地。
④等她坐下来,我替老板隐隐地担忧了。因为老板问她的头发怎么做,她说不仅要剪短,要拉直,而且关键是还要焗油,这样一来,没有一个多小时,是完不了活儿的。等她说完这番话时,老板脸上显出一丝犹豫,刚刚拿起理发剪的手也抖动了一下。
⑤显然,她也看出来了老板这一瞬间的表情,急忙解释,带有几分夸张,也带有几分求情的意思说:求您了,待会儿,我得跟我男朋友一起去见他妈,是我第一次到他家,而且还是去过年。虽说丑媳妇早晚得见公婆,但你看我这一头乱鸡窝似的头发,跟聊斋里的女鬼似的,别再吓着我婆婆!
⑥老板和我都被她逗笑了。老板对她说:行啦,别因为你的头发过不好年,再把对象给吹了。
⑦我知道,老板的时间紧张,便赶紧向老板学习,愿意成人之美,让出了座位。那女人感谢,开始从老板转移到我的身上。我忙说:“还是谢谢老板吧。”那女人哈哈一笑:“你们都是活雷锋!”
⑧我想别给老板添乱了,人家还得赶火车回家过年呢,便想趁老板忙着的时候,侧身走人。谁知悄悄拿起外套刚走到门口,老板头也没回却一声把我喝住:别走啊!别忘了正月不剃头!虽然对正月不剃头这种明星说法并不认同,但我还是感动地坐了下来。
⑨老板麻利儿地做完她的头发,让她焕然一新。老板招呼我坐上理发椅时,我对他说,不行就算了,火车可不等人。老板却胸有成竹地说,没问题,你比她简单多了,一支烟的工夫就得!
⑩果然,一支烟的工夫,发理完了。我没有让他洗头和吹风,帮他拔掉电插销,关好水门和煤气的开关,拿好他的行李,一起匆匆走出店门的时候,看见那位女人正站在门前没几步远的一辆汽车旁边,挥着手招呼着老板。我和老板走了过去,她对老板说:上车,我送你上火车站。看老板有些意外,她笑着说,走吧,候着您呢。老板不好意思地说,别耽误了你的事。女人还是笑着说,这时候不堵车,一支烟的工夫就到。
⑪汽车欢快地开走了。小区里,已经有人心急地放起了烟花,绽放在大年夜的夜空,就像突然炸开在我的头顶,挺惊艳的。
(原文有改动)
(1)、简要分析文章开头为什么说这家理发店很朴素,也很有底气的存在着。(2)、请从描写手法的角度,赏析文章第④段中画线的句子。老板脸上显出一丝犹豫,刚刚拿起理发剪的手也抖动了一下。
(3)、请分析标题“烟花惊艳”的含义。(4)、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文章最后一段的作用。 -
18、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王质字子野。尝摄①江陵府事,或诉民约婚后期,民言贫无赀②以办,故违约。质问其费几何,出私钱予之。吏捕盗人衣者,盗叩头曰:“平生不为过,迫饥寒而至于此。”质命取衣衣之,遣去。范仲淹贬饶州;治朋党方急,质独载酒往饯。或以诮③质,质曰:“范公贤者,得为之党,幸矣。”世以此益贤之。
(节选自《宋史列传·卷二十八》有删改)
【注释】①摄:代理。②赀:同“资”,财货。③诮:责备。
(1)、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含义。(1)出私钱予之 予:
(2)质独载酒往饯 往:
(2)、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范公贤者,得为之党,幸矣。
(3)、王质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请结合选文内容具体分析。 -
19、请将下面诗文语句补充完整。
(1)无可奈何花落去,。(晏殊《浣溪沙》)。
(2)山随平野尽,。(李白《渡荆门送别》)
(3) , 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
(4)黄鹤一去不复返,。(崔颢《黄鹤楼》)
(5)杜甫在《春望》中,面对时局的危殆,心情沉痛,表现出感时伤怀之情的诗句是: , 。
-
20、阅读《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文,回答小题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孟子》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事,百里夷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百里奚举于市 市:集市 B、困于心衡于虑 衡:衡量 C、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征:征验、表现 D、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敌:匹敌、相当(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A、必先苦其心志 B、饿其体肤 C、所以动心忍性 D、然后知生于优患而死于安乐也(3)、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篇列举六位先贤的事例,意在论述发现人才、培养人才的重要性。 B、作者从个人和国家两个不同角度论证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道理。 C、文章列举事例和阐述道理相结合,逐层推论,结构紧凑,论证缜密。 D、本文笔带锋芒,语言犀利,气势磅礴,对今天的写作仍具借鉴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