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阅读下面的文言故事,完成下面小题。

    管宁割席

    ①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管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捉而掷去之。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如故,歆废书出看。宁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

    【注释】①管宁:三国时期著名隐士。②华歆:三国时期名士、重臣。③同席:同坐一席。古人在地上铺席,席地而坐。④轩冕:古时大夫以上官员的车乘和冕服。

    (1)、“管挥锄与瓦石不异”中的“异”与下列词语意思最接近的是(     )
    A、优异 B、变异 C、差异 D、惊异
    (2)、下列加点字与“有乘轩冕过门者”中“过”字的意思最相近的是(     )
    A、过而不改,是谓矣。(选自《论语》) B、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选自《铁杵成针》) C、至今思项羽,不肯江东。(选自《夏日绝句》) D、君子之也,如日月之食焉。(选自《论语》)
    (3)、结合上下文推测,与文中画“______”句子意思一致的选项是(     )
    A、华歆拾起金片而后又扔了它。 B、华歆捉住管宁而后又推了他。 C、华歆手持锄头而后挥了出去。 D、华歆拾起瓦石而后扔了出去。
    (4)、你愿意与文中的谁成为好朋友,为什么?
  • 2、古诗可以写景,亦可寄情,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题目。

    【甲】

    东早春

    唐   杨巨源

    诗家清景在新春,绿柳才黄半未匀。

    若待上林花似锦,出门俱是看花人

    【乙】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其一)

    唐   韩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注释】①城:指唐代京城长安。②诗家:诗人的统称,并不仅指作者自己。③看花人:此处双关进士及第者。唐时举进士及第者有在长安城中看花的风俗。

    (1)、下列对两首诗中早春景色的描写手法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甲诗“绿柳才黄半未匀”通过柳芽嫩黄的细节,突出早春的清新与未完全舒展的生机。 B、乙诗“草色遥看近却无”以远近视角的对比,表现早春草色依稀、朦胧微妙的特点。 C、甲诗侧重动态描写,如“绿柳才黄”暗示柳芽生长的过程;乙诗侧重静态描写,如“烟柳满皇都”展现暮春的繁盛。 D、两首诗均通过细腻的观察,捕捉早春特有的景物特征,语言清新自然。
    (2)、下列诗句中和甲、乙两首诗的内容、情感一致的一项是(     )
    A、亭皋木叶下,陇首秋云飞。(柳恽《捣衣诗》) B、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王维《过香积寺》) C、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D、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春烟。(王维《田园乐七首·其六》)
  • 3、学好古诗词,让我们的语言更有书香气息。试着用学习过的古诗词来进行表达。

    春雨轻柔,滋润万物,我们可以用杜甫的“(1) , (2)”来形容;夏花灿烂,荷叶与荷花交相辉映,尽显生命的热烈与奔放,我们会想起杨万里的“接天莲叶无穷碧,(3)”;秋雨静谧,王维的“(4) , 天气晚来秋”让山林褪去喧嚣,空气里弥漫着秋的宁静与深邃;冬日寒梅傲立,暗香幽远,我们可以用王安石的“(5) , (6)”表达赞美。

  • 4、汤姆的“海盗”之旅像一面镜子——照出孩子对自由的渴望,也照出冲动背后的代价。请结合汤姆的故事想一想:当他渴望“逃离”时,有没有更好的选择?

    当我渴望自由时,我不选择离家出走,而是

  • 5、分享过程中,同学们围绕《汤姆·索亚历险记》中的人物开展了圆桌辩论会,请你从反方的角度联系生活实际进行反驳,做到有理有据。

    汤姆当“海盗”离家出走是勇敢,还是不负责任?

    这是追求自由的表现,体现了他的勇气。汤姆不愿意被姨妈束缚,敢于打破规则,向往“海盗式”冒险生活。

    这是独立生存能力的体现。汤姆在荒岛生活、钓鱼、搭建帐篷,证明他能独立解决问题。

    我选择反驳正方辩的看法,理由是:


  • 6、下列名著妙语中,没有使用夸张手法的是(     )
    A、其他附属的房屋也很小,耕地窄得几乎连马都无法在上面打滚。——《骑鹅旅行记》 B、有两三小时工夫,强烈的欲望使我激动得心跳加剧,热血沸腾,好像得了热病一样。——《鲁滨逊漂流记》 C、毛毛虫和爱丽丝彼此沉默地注视了好一会。最后,毛毛虫从嘴里拿出了水烟管,用慢吞吞的、瞌睡似的声调同她说起了话。——《爱丽丝漫游奇境》 D、可是,当他看到这个新来的小客人时,他的心灵立即幸福得火光冲天了。——《汤姆·索亚历险记》
  • 7、请分别为下列名著选择合适的阅读推荐语。

    名著

    《汤姆·索亚历险记》

    《骑鹅旅行记》

    《鲁滨逊漂流记》

    推荐语

    (1)

    (2)

    (3)

    A.在奇幻旅程中学会爱与责任。

    B.绝境不是终点,而是强者的起点。

    C.在恶作剧与义气中笑泪成长。

  • 8、根据语境和拼音,在括号中写出相应的字词。

    语文课本中的经典课文,为我们的青春生活打开了一片新天地。从中,我们接受了chóng高精神的洗礼,白求恩纯cuì的思想、海伦·凯勒顽强的意志、陈毅取yì成仁的精神等都令人折服。让我们带着这份精神的滋养,怀揣着对知识的热忱,用不xiè的努力,书写属于自己的精彩篇章。

  • 9、在括号里填入合适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

    红军战士以不怕牺牲的革命精神,(     )雪山草地,(     )道道天险,(     )百万敌军,一次次从困境中(     ),在绝境中(     ),创造了以弱胜强,以少胜多的伟大奇迹。

    A、攻克          征服          击退          奋起          重生 B、征服          攻克          击退          奋起          重生 C、征服          击退          攻克          重生          奋起 D、攻克          击退          征服          奋起          重生
  • 10、下列加点字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A、弈秋,通国之弈者也/与人为 B、立根在破岩中/绿遍山白满川 C、终日不成章,泣零如雨/初闻泪满衣裳 D、烈火焚烧若等闲/等闲识得东风面
  • 11、成语是汉语词汇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这种街头表演在现代城市里早已司空见惯 , 人们不再感到新奇。 B、在这次谈判中,面对对方提出的无理要求,他斩钉截铁地拒绝。 C、他只偶然迟到一次,老板却见微知著 , 认定他工作态度不端正。 D、这家餐厅别出心裁地推出“诗词美食”套餐,吸引了众多顾客。
  • 12、小语在梳理写字表过程中,尝试探究其中的识写规律。下面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大部分月字旁的字与身体器官或时间周期有关,如“脉、肿、脏”就与身体器官有关。 B、口字旁的字多与嘴(嘴部动作)、声音有关,如“咽、啃”就与嘴部动作有关。 C、大部分草字头的字与花草植物有关,但“藏、蒸”这两个字就与花草植物没有关系。 D、竖心旁的字多与情感、情绪有关,如“惧、惶”;心字底的字多与思考、意念有关,如“恶”。
  • 13、下面词语中加点字读音和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迹(hén)       画(kuàng)       面面相       金辉煌 B、样(mú)       旋(zhuǎn)       天海角       然而止 C、辱(wū)       抵(yù)       忑不安       目结舌 D、恨(zèng)       灭(jiān)       面面到       风尘
  • 14、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本来我可以放弃,却咬牙坚持了下来;本来我可以沉默,却勇敢地发出自己的声音;本来我可以争取,却因犹豫而错过;本来我可以面对,却……”

    每个人或多或少都会有类似的经历,也许,这就是我们成长过程中的烦恼和喜悦。请以“本来我可以________”为题作文。

    要求:①将题目补充完整,立意自定,文体不限;②不少于600字;③文中不要出现真实姓名及校名。

  • 15、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①我在实验室的泥盆里,养了好几只狼蛛。从它们那里,我看到狼蛛猎食时的详细情形。这些做了我的俘虏的狼蛛的确很健壮。它们的身体藏在洞里,脑袋探出洞口,玻璃般的眼睛向四周张望,腿缩在一起,作着准备跳跃的姿势,它就这样在阳光下静静地守候着,一两个小时,不知不觉就过去了。

    ②如果它看到一只可作猎物的昆虫在旁边经过,它就会像箭一般地跳出来,狠狠地用它的毒牙打在猎物的头部,然后露出满意又快乐的神情,那些倒霉的蝗虫、蜻蜓和其它许多昆虫还没有明白过来是怎么回事,就做了它的盘中美餐。它拖着猎物很快地回到洞里,也许它觉得在自己家里用餐比较舒适吧。它的技巧以及敏捷的身手令人叹为观止。

    ③如果猎物离它不太远,它纵身一跃就可以扑到,很少有失手的时候。但如果猎物在很远的地方,它就会放弃,决不会特意跑出来穷追不舍。看来它不是一个贪得无厌的家伙,不会落得一个“鸟为食亡”的下场。从这一点可以看出狼蛛是很有耐性,也很有理性的。因为在洞里没有任何帮助它猎食的设备,它必须始终傻傻地守候着。如果是没有恒心和耐心的虫子,一定不会这样持之以恒,肯定没多久就退回到洞里去睡大觉了。可狼蛛不是这种昆虫。它确信,猎物今天不来,明天一定会来;明天不来,将来也总有一天会来。在这块土地上,蝗虫、蜻蜓之类多得很,并且它们又总是那么不谨慎,总有机会刚好跳到狼蛛近旁。所以狼蛛只需等待时候一到,它就立刻窜上去捉住猎物,将其杀死。或是当场吃掉,或者拖回去以后吃。

    ④虽然狼蛛很多时候都是“等而无获”,但它的确不大会受到饥饿的威胁,因为它有一个能节制的胃。它可以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不吃东西而不感到饥饿。比如我那实验室里的狼蛛,有时候我会连续一个星期忘了喂食,但它们看上去照样气色很好。在饿了很长一段时间后,它们并不见得憔悴,只是变得极其贪婪,就像狼一样。

    ⑤在狼蛛还年幼的时候,它还没有一个藏身的洞,不能躲在洞里“守洞待虫”,不过它有另外一种觅食的方法。那时它也有一个灰色的身体,像别的大狼蛛一样就是没有黑绒腰裙——那个要到结婚年龄时才能拥有。它在草丛里徘徊着,这是真正的打猎。当小狼蛛看到一种它想吃的猎物,就冲过去蛮横地把它赶出巢,然后紧迫不舍,那亡命者正预备起飞逃走,可是往往来不及了——小狼蛛已经扑上去把它逮住了。

    ⑥我喜欢欣赏我那实验室里的小狼蛛捕捉苍蝇时那种敏捷的动作。苍蝇虽然常常歇在两寸高的草上,可是只要狼蛛猛然一跃,就能把它捉住,猫捉老鼠都没有那么敏捷

    ⑦但是这只是狼蛛小时候的故事,因为它们身体比较轻巧,行动不受任何限制 , 可以随心所欲。以后它们要带着卵跑,不能任意地东跳西窜了。所以它就先替自己挖个洞,整天在洞口守候着,这便是成年蜘蛛的猎食方式。

    (节选自《昆虫记》)

    (1)、指出文中⑤⑥段划线句子各使用了什么说明方法,并说明其作用。
    (2)、第⑦段中“不受任何限制”中的“任何”能否去掉,为什么?
    (3)、结合选文,说说狼蛛“就像狼一样”的特点有哪些?
    (4)、《昆虫记》只是一本写“虫子”的书,却先后被翻译成50多种文字影响着全世界的读者,被誉为“”。它既是一部严谨的科学著作,也是公认的文学经典,作者也由此获得了“”、“昆虫荷马”、“昆虫世界的维吉尔”等桂冠。
  • 16、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各题。

    夏老师的情义

    ①我仍记得新班主任夏老师第一次进教室的时候,满教室飞翔的纸飞机与笑闹声都停了下来,整个教室刹那间变得鸦雀无声。他静静地立在教室的前门口,以一种“我就知道你们会很吃惊”的表情在微笑。

    ②他是个中年男子,大眼睛,高鼻梁,气质甚是明朗。只是,他没有左小腿,拄着单拐,拐杖在左膝位置有个横向的支托,让他截肢后的左腿能安安稳稳放在上面。

    ③他进门了,脚步声是“笃——咯,笃——咯”。他一开口就把大家逗乐了:“别的班主任都能像侦察兵一样悄悄潜伏,看自己班上的孩子是不是乖。我是不行的,五十米之外,你们就会知道那是我,我的脚步声会很隆重……”大家笑了起来,夏老师的幽默和坦诚,一下子打消了我们的忐忑心理。

    ④作为班主任,在带我们的3年里,夏老师向我们展示了无数技能:作诗、谱曲、弹吉他,甚至踢足球。

    ⑤放学后,班里的男生抽签分为两个小队,在球场上踢对抗赛,夏老师做裁判。他当然不可能飞快地跑来跑去,还要拄着拐杖避让孩子们的冲撞,在双方一连串眼花缭乱的过人动作中,判定谁犯规,这本事依旧了得。两边的男孩都调皮,不时起哄高喊:“裁判开球,夏老师,来一个!”夏老师不扭捏,也不推辞,夹紧左腋下的拐杖,找到重心,右脚猛射足球,而就在那一瞬间,他再往前跳开一小步,稳稳落地。欢呼声雷动,场上和场下都喝彩,就仿佛双方都赢了比赛。

    ⑥学校组织秋游,别班的老师在耳提面命“要注意安全,要仔细观察,想着回去如何写作文”,夏老师却带着我们野炊。从辨明风向、堆石砌灶开始,教我们如何一步步在野外烤肉串和煮饺子。同学们带来了饺子馅和饺子皮,老师带来了两个巨大的竹匾。他将拐杖横过来,席地而坐,包了全班一半的饺子。他包的饺子一个个胖鼓鼓、神气活现地站着,而我们学着包的饺子,都扁塌塌地卧着。夏老师一锅又一锅地下饺子,先给那些拾柴火、拎泉水的孩子盛上。他最后吃饺子的时候,我们包的那些塌扁饺子,都在锅里化成了面片汤。夏老师也毫无怨言,吃得很香:“我第一次包饺子,水平与你们差不多。谁的手艺不是从无到有的?”

    ⑦我们的学校位于南京明城墙的脚下,每年暑假一过,操场上的草都长得有半人高。于是,开学后的第一次劳动就是在操场上拔草。夏老师拄着拐杖与我们一起拔。就在大家喘着粗气,叫嚷着又被草丛里的蚊子叮咬,胡乱拭去额头上的汗水时,忽听夏老师喊了一声:“看,晚霞!休息一刻钟,我们吹吹风,抬头欣赏下西边的太阳。”我们顺着他的指引看去,在操场尽头,下坠的夕阳已经颤悠悠地被明城墙托住了,城墙上的瓦松与芦苇被金橙色的光影镀亮,而在西边的天空上,玫瑰色、金橙色与深紫色的晚霞,像狭长的河流一样铺陈着。这一刻钟里,西边的晚霞瞬息万变,像光影变幻的魔术。夏老师拄着拐杖,淡淡地说:“很多年以后,你们会忘了大部分从学校里学得的知识,可是,你们会记得今天,记得手上磨出的血泡,记得拔出来的草被晒干的香味,记得咱们一起看晚霞的这一刻。我们都要记得生活中不仅有苦恼,有磨砺,也有幸福的奖赏。千万别错过了这些奖赏。

    ⑧夏老师坦白地告诉我们他当年找工作的坎坷。这名多才多艺却缺失了半条腿的师范大学毕业生,令许多学校的领导左右为难。最后,是我们学校的老校长一锤定音。老校长说:“录用他,不是为了同情他,而是他值得这份尊敬。青春期的孩子有很多意想不到的苦恼——长得胖,长得瘦,长得矮,脸上有痘痘,变声比人家慢,学习成绩不稳定……可是,如果他们每天可以看到小夏老师这样乐观而有情有义地活着,视挫折和嘲弄如无物,能笔直地依照自己的目标成长,这比讲多少大道理都管用!”

    ⑨夏老师满怀感激地追忆这一切,他记得老校长千方百计省出经费,在他入职前将教学楼通往宿舍楼的碎石小径,铺成平整的青砖路,并给他定制了一副特制的单拐。

    ⑩夏老师带着我们学习,踢球,野炊,欣赏歌剧一样辉煌的晚霞……他说:“我只是将老校长给我的信任和爱传给你们,希望你们长大后,也能把这份信任和爱传给自己的孩子。”

    (作者:明前茶 摘自《品读》有删改)

    (1)、通读全文,根据已有提示,按照文章顺序,依次概括文章写了夏老师与同学们相处的几件事。

    (1)夏老师拄着双拐进教室,面对学生,他幽默坦诚。

    (2)

    (3)夏老师组织学生秋游,他教给我们生活技能。

    (4)

    (5)夏老师追忆往事,让我们明白情义。

    (2)、请从人物描写方法的角度,赏析第⑤段画线句。

    夏老师不扭捏,也不推辞,夹紧左腋下的拐杖,找到重心,右脚猛射足球,而就在那一瞬间,他再往前跳开一小步,稳稳落地。

    (3)、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对第⑦段画线句“我们都要记得生活中不仅有苦恼,有磨砺,也有幸福的奖赏。千万别错过了这些奖赏。”的理解。
    (4)、通读全文,你读出了夏老师的哪些情义?
  • 17、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各题

    【甲】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乙】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丙】《书》曰:“满招损,谦得益。”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故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节选自欧阳修《五代史伶官传序》)

    【注】①《书》:指《尚书》。②逸豫:安逸舒适。③其:指后唐庄宗李存勖。李存勖灭梁以后,骄傲自满,宠信乐工、宦官。④举:全、所有。⑤伶人:宫廷里供统治者娱乐表演的人物。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亲戚之   畔:          (2)于声   发:          (3)其衰也   及:

    (2)、请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3)、【丙】文中的后唐庄宗李存勖“身死国灭”,探究其根源,如果用【甲】文中的词语回答就是“”,用【乙】文中的句子回答就是“
    (4)、【甲】【乙】【丙】中有不少历代传诵的名言警句,请从中选择一句作为你的座右铭,并说出理由。
  • 18、饮酒(其五)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

    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1)、下列对诗句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而无车马喧”的意思是没有那些人来人往的喧嚣,没有世俗的困扰。 B、“心远地自偏”的意思是只要居所偏僻安静,心就会远离喧闹的尘世。 C、“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写出了心与自然的会意与亲近,达到了一种物我合一的境界。 D、“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写出了诗人面对良辰美景神往而又迷惘的情形。
    (2)、前人在评论这首诗时说“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中的“见”字用得非常精妙,换成“望”字就没有这种效果,请你说说为什么?
  • 19、阅读下面的文字,在横线上填写相应的句子。

    诵读经典,我们赏奇“景”。这里有王维《使至塞上》中“ , 长河落日圆”的雄奇大漠风光。诵读经典,我们赏奇“志”。这里有陶渊明《饮酒》(其五)中“采菊东篱下,”的闲情逸致。诵读经典,我们赏奇“理”,孟子告诉我们,大丈夫当“ , 贫贱不能移,”;杜牧《赤壁》中的“”告诉我们历史上英雄的成功也离不开机遇。

  • 20、八年级(1)班举行了“我们的互联网时代”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问题。

    阅读途径

    百分比

    阅读类型

    百分比

    网上下载或在线阅读

    68%

    历史军事

    17.4%

    图书馆借阅

    12.1%

    经典名著

    18%

    自己购买

    17.7%

    科幻作品

    12.5%

    在书店阅览

    2.2%

    网络小说

    52.1%

    (1)、上面是初中生阅读情况调查统计表,请你写出两点结论。
    (2)、你喜欢读哪个类型的书,说说喜欢它的原因。
上一页 163 164 165 166 167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