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果】
    (1)、天积气
    (2)、未 , 寻病终
  • 2、【广】
    (1)、非学无以广
    (2)、居天下之广
    (3)、请广于君
  • 3、【观】
    (1)、予夫巴陵胜状
    (2)、可远而不可亵玩焉
    (3)、此则岳阳楼之大
    (4)、余因得遍群书
  • 4、【顾】
    (1)、元方入门不
    (2)、野有麦场
    (3)、三臣于草庐之中
  • 5、【固】
    (1)、子非鱼也
    (2)、国不以山溪之险
    (3)、汝心之 , 固不可彻
    (4)、我非子,不知子矣
    (5)、其将可袭而虏也
  • 6、【故】
    (1)、既克,公问其
    (2)、自号曰醉翁也/彼竭我盈,克之
    (3)、温而知新
    (4)、而两狼之并驱如
    (5)、广数言欲亡
  • 7、【更】
    (1)、士别三日,即刮目相待
    (2)、湖中焉得有此人
    (3)、是日定矣
  • 8、【负】
    (1)、势竞上
    (2)、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
  • 9、【服】
    (1)、众为确论
    (2)、寤寐思
    (3)、朝衣冠
  • 10、【奉】
    (1)、命于危难之间
    (2)、不知口体之不若人也
    (3)、妻妾之
  • 11、【方】
    (1)、欲行
    (2)、今齐地千里
    (3)、有朋自远
  • 12、【度】
    (1)、关山若飞
    (2)、已失期
    (3)、崔九堂前几
  • 13、【动】
    (1)、所以心忍性
    (2)、风雨不安如山
    (3)、天子为
    (4)、佁然不
    (5)、晨起征铎
  • 14、【诚】
    (1)、帝感其
    (2)、此危急存亡之秋也
    (3)、今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
  • 15、古诗文理解性默写。《朝天子·咏喇叭》王砻
    (1)、《朝天子·咏喇叭》中形象地写出了宦官欺压百姓,把百姓搜刮得倾家荡产的句子是“”。
    (2)、《朝天子·咏喇叭》中,借咏喇叭讽刺宦官狐假虎威、为害军民的句子是“”。
  • 16、古诗文理解性默写。《山坡羊·骊山怀古》张养浩
    (1)、张养浩的《山坡羊·骊山怀古》中再现骊山和阿房宫旧址荒凉景象的句子是“”。
    (2)、《山坡羊·骊山怀古》中表明作者对历史兴亡的大彻大悟,对王朝争权夺位的否定(表现诗人感时伤怀的情绪,慨叹历史更迭的无情和必然)的句子是“”。
  • 17、古诗文理解性默写。《别云间》夏完淳
    (1)、夏完淳《别云间》中表现诗人至死不渝的战斗精神的诗句是“”。
    (2)、夏完淳的《别云间》中,抒发诗人壮志难酬的悲愤情感的诗句是“”。
  • 18、古诗文理解性默写。《南安军》文天祥
    (1)、文天祥《南安军》中表示了誓不投降的决心的诗句是“”。
    (2)、文天祥《南安军》中运用对比手法,突出诗人对恢复祖国江山的信念和对元人的蔑视的诗句是“”。
  • 19、古诗文理解性默写。《山坡羊·潼关怀古》张养浩
    (1)、张养浩在《山坡羊·潼关怀古》这首曲中,对在离乱中遭受苦难的人民深表同情并点明该曲主旨的句子是“”。
    (2)、张养浩的《山坡羊·潼关怀古》中揭示出历史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任何强大的统治者也避免不了最终的灭亡的句子是“”。
    (3)、张养浩的《山坡羊·潼关怀古》中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写出了潼关地势险要的句子是“”。
  • 20、古诗文理解性默写。《过零丁洋》文天祥
    (1)、文天祥《过零丁洋》中表明作者以死明志的决心且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的是“”。
    (2)、文天祥在《过零丁洋》一诗中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国势危急和个人命运坎坷的诗句是“”。
    (3)、文天祥在《过零丁洋》中巧借地名,写出了形势险恶和境况孤苦的句子是“”。
上一页 164 165 166 167 168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