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2025年中考语文真题试卷
试卷更新日期:2025-08-14 类型:中考真卷
一、基础知识(28分)
-
1. 美术社为毕业纪念册设计封面,请选择你最喜欢的一幅,将主题“韶华筑梦·笃行致远”八个字用正楷或行书正确、工整地书写在田字格内,形成专属于你自己的纪念册封面。
封面一 封面二 封面三2. 在封面设计过程中,有同学认为毕业册主题中的“筑”应改为“铸”,你是否同意他的观点,请根据下图《现代汉语字典》中的释义说明理由。3. 文学社准备用古今诗文作为纪念册序言,请你参与并完成下列任务。韶华筑梦·笃行致远 韶华的底色
是竹简帛书流转的智慧
是唐诗宋词飘飞的思绪
是五千年经典的华章
韶华的锋芒
是“天问”探测的苍穹
是高铁穿越的山海
是科技强国闪耀的光芒
韶华的筋骨
是志士仁人的正气
是shù( )边战士的丹心
是君子坚韧品格的芬芳
韶华的本色
是
是图书馆中耕耘的笔声
是青春记忆最耀眼的勋章(1)、诗中加点字读音正确的一项是( )A、qún B、qióng(2)、给诗中的拼音选择正确的汉字( )A、戍 B、戌(3)、请仿照波浪线部分在横线上仿写一个句子,使诗歌内容完整连贯。4. 请你将序言中的古诗文补充完整。三年的学习生活,是一段且行且歌的旅程。我们聆听诸葛亮“ , 非宁静无以致远”(《诫子书》诸葛亮)的教导,明志笃行;我们铭记孔子“学而不思则罔,”(《<论语>十二章》)的教诲,勤学善思;我们体会杜甫“ , 一览众山小”(《望岳》杜甫)的壮志,自信乐观;我们感受李贺“报君黄金台上意,”(《雁门太守行》李贺)的赤诚,敢于担当。我们懂得“ , ”的道理(请写出连续两句惜时的句子),珍惜时间。
相识犹如昨天,离别却又在即。我们感受王勃“ ,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超越时空的真挚情感,珍惜友谊。我们写下“ , ”的美好祝愿(请写出连续两句表达祝福的句子),致敬我们最火热的青春。
5. 为了磨砺科学品质,涵养科学精神,科技社准备将“科技之光”的学习成果作为纪念册的第一板块,请你参与并完成下列任务。【材料一】建国以来我国科学家精神形成的历程
【材料二】中国航天事业奠基人钱学森大事年表
间
年龄
主要事件
1911年12月11日
生子上海
1939年
28岁
获加州理工学院航空、数学博士学位
1947年
36岁
任加州理工学院教授
1950年
39岁
要求回国,遭美国当局扣留关押,获释后遭软禁5年
1955年
44岁
冲破重重阻碍,带领全家回国
1956年
45岁
出任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第一任所长
1960年
49岁
成功组织我国制造的第一枚近程导弹的飞行实验
1966年
55岁
成功领导了用于近程导弹运载原子弹的“两弹结合”飞行实验
1985年
74岁
因对我国战略导弹技术的贡献,获全国科技进步特等奖
1991年
80岁
被授予“国家杰出贡献科学家”荣誉称号,一级英雄模范奖章
2009年10月31日
98岁
在北京逝世
【材料三】
中国载人航天器命名探究:为感受中国载人航天器命名中的那些宇宙级中式浪漫,以下是同学们利用人工智能工具对“梦天”和“问天”的命名及介绍语的评分比较。
航天器
中国空间站实验舱
图片
命名
梦天
问天
介绍语
在无垠的星海中,一首来自远古的诗篇,带着诗人心中的月宫幻梦,轻盈地悬浮于宇宙之间。每一次实验都是我们对宇宙的诗意告白。
一位伫立于星河之间的智者,书写着人类对未知的追问与渴望,是我们与宇宙对话的窗口。让每一次实验都成为对苍穹的深情叩问。
人工智能工具评分
梦天:8分
该名称化用李贺《梦天》诗句“遥望齐州九点烟”,象征航天事业承载的民族复兴之梦。介绍语兼具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的平衡,强调科学探索的前瞻性与想象力。
问天:9分
该名称源自屈原《天问》,体现中华民族对宇宙的哲学思考,传承“路漫漫其修远兮”的探索精神。介绍语融合古典文学与现代航天的时空对话,暗含“向宇宙发问”的科研精神。
(1)、阅读【材料一】,请写出你从中得出的结论:。(2)、阅读【材料二】,你探究出的科学家精神:。(3)、你同意【材料三】中人工智能工具的评分结果吗?请阐述理由。(4)、为了更准确地了解命名的由来及含义,你还可以通过哪些途径进行深入探究?(5)、通过以上三则材料给你的启示,请写出你的青春宣言,收入你的纪念册。二、阅读(42分)阅读经典,可以陶冶情操。诗文鉴赏社准备将“君子之风”的学习成果作为纪念册的第二板块,请你参与并完成下列任务。
-
6. 君子风骨
【文本一】
卜算子·咏梅
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着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尘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文本二】
爱莲说
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文本三】
尚节亭记(节选)
刘基
夫竹之为物,柔体而虚中,婉婉焉①而不为风雨摧折者,以其有节也。至于涉寒暑,蒙霜雪,而柯不改,叶不易,色苍苍而不变,有似乎临大节而不可夺之君子。
世衰道微,能以节立身者鲜矣。中立②抱材未用,而早以节立志,是诚有大过人者,吾又安得不喜之哉。
注释:①婉婉焉:柔美的样子。②中立;黄中立,人名。
(1)、【辨手法·析字义】篇名
表现手法
描写对象
语句
方法及释义
《卜算子·咏梅》
梅
一任群芳妒
课内迁移法:野芳发而幽香芳:
《爱莲说》
莲
香远益清,
亭亭净植
成语借鉴法:多多益善
益:
《尚节亭记》
而柯不改,
叶不易
查阅词典法:①容易②平和③改变④交换易:
(2)、【赏文本·明内涵】三则文本所描写的对象不同,但都表现了君子的美好品质。结合文本内容,具体分析。(3)、【识其物·探其意】除了三则文本中所描写的对象,还有一些草木也有类似的象征意义,请写出一例并简要分析。
(4)、【悟精神·促成长】请从三则文本中挑选一句你喜欢的句子作为你的座右铭,收入你的纪念册。
座右铭卡片 文句
出处
作为座右铭的理由7. 先生风范【文本一】
在静水中投下知识革命之石的是蔡元培先生。蔡先生1916年出任北京大学校长,是中国文化孕育出来的著名学者。
中国人可以说在不知不觉间都受过老子的影响,蔡先生也不例外,所以先生处事,常常持“水到渠成”的态度。不与人争功,不与事争时,别人性急了,先生常说“慢慢来”。
蔡先生早年写过许多才华横溢,见解精辟的文章,与当时四平八稳,言之无物的科举八股形成强烈的对比。这位才子,二十岁就中了举人,接连成了进士、翰林院编修。他酒量如海,才气磅礴。读书时,伸出纤细的手指迅速翻着书页,似乎是一目十行,但又过目不忘。
蔡先生晚年表现了中国文人的一切优点。他那从眼镜上面望出来的两只眼睛,机警而沉着。先生日常性情温和,如冬日暖阳般可爱,处事接物,恬淡从容。他语调平和,很少疾言厉色,但在气愤时,他的话也会变得非常快捷、严厉、扼要——像法官宣判一样的简单明了,也像绒布下面冒出来的匕首那样尖锐。
他身材矮小,但是行动沉稳。他对自然和艺术的爱好使他的心境平静,思想崇高,趣味雅洁,态度中正平和,生活朴素而谦抑。他虚怀若谷,对于任何意见、批评或建议都欣然接纳。
北大在蔡校长主持之下,开始一连串的重大改革。自古以来,中国的知识领域一直是由文学独霸的,而北京大学在蔡元培先生的引领下,科学与文学开始分庭抗礼,历史、哲学和四书五经也开始根据现代的科学方法来研究,为学问而学问的精神蓬勃一时。
——摘选自《蒋梦麟自传西潮·新潮》(华文出版社),有删改
【文本二】
1931年,梅购琦正式出任清华校长,可谓就任于危难之际。
此后不到十年时间,清华大学便声名鹊起。
梅贻琦治校期间,校务采用分层负责制,讲民主,又法度严明。他在主张学术独立、自由教育的同时,审时度势,极力推行通才教育。他认为在抗战的特殊背景下,大学重心“应在通而不在专”,以满足社会、国家的需要为宗旨。
同时,礼遇教师也是清华得以兴旺的重要因素。梅贻琦曾亲自到火车站接赵元任先生。他和国学研究院四大导师王国维、梁启超、陈寅恪、赵元任一直保持着诚挚的友谊。
语文试题·第5页(共8页)
最有影响的事例是对华罗庚的“三破格”:华罗庚只有初中学历,先做小学教员,后为店员,被梅贻琦破格录入清华大学;又破格从一名系资料员转升为助救,被允许修习大学课程,并被送到英国剑桥大学深造;最后又破格未经讲师、副救授阶段而被聘为教校。
梅贻琦为人重实干,平时不苟言笑,开会很少说话,人称“寡言君子”,但他在报告或讨论时,言语条理分明,在许多人争辩不休时,他常能一言解纠纷。熟悉他的朋友都知道,他虽话少,却极富幽默感和人情味。
1937年,在清华、北大、南开三校奉命迁往昆明成立西南联大期间,他凡事讲究民主,处理问题公正,并和众多教授一样贫寒。
一次,家中来客,夫人韩咏华只能上街摆地摊,卖掉子女幼时所穿的衣服,用换来的钱待客。民间还盛传这样一件趣事:西南联大办了一个教学质量高的附中,昆明市民都想把自己的子女送到这所学校去读书,云南省主席龙云的女儿、梅贻琦的小女儿都报考了这所学校。龙云的女儿没考上。曾给予联大许多支持的龙云,认为梅贻琦太不给面子,就派他的秘书长前去疏通。但秘书长不动,说:“我打听过了,梅校长的女儿也未被录取。”龙云顿时气消。
在战乱频频、校务繁重、生活艰苦的环境下,梅贻琦呕心沥血,管理井井有条,创造出联大“筚路蓝缕·弦歌不辍”的局面。其高风亮节广受赞誉,被称为西南联大的“船长”。
1946年9月,梅贻琦辞别春城,回到北京,继续任清华大学校长。
“生斯长斯,吾爱吾庐”,梅贻琦用这八个字概括了他与清华的不解之缘。由生到死,梅贻琦一生只干好这一件事:奠定了清华的校格,提升了清华的声望。
——摘选自梅玉荣《梅贻琦:一生清华,一世清白》,有删改
(1)、阅读这两篇选文,梳理文章内容,说说在两位校长的主持下,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蓬勃发展的原因分别是什么。(2)、这两篇选文语言或平实自然、或典雅凝练、或生动形象……试找出其中一处,结合相关词句或段落,加以赏析。(3)、梅贻琦说:“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结合两则文本,谈谈你对“大师”的理解。(4)、走近这些伟人,我们既能回顾那些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也能感受到个人和民族命运融为一体的生命荣光。请从革命文学作品《红星照耀中国》、《红岩》《长征》中任意选择一位人物,结合相关情节进行分析。8. 读书可以函养性情,启迪人生。阅读写作社准备将“读书启智”的学习成果作为纪念册的第三个板块,请你参与并完成下列任务。人工智能时代更需要系统性阅读
袁振国
①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特别是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知识、信息呈几何级数增长,获得知识和信息的渠道空前丰富异常便捷,于是有许多人认为传统的纸质阅读已经变得可有可无了。而我认为,人工智能时代不仅需要传统的阅读,而且需要长期系统的阅读,系统性阅读变得越来越重要。所谓系统性阅读,是指有目标地持续性阅读,从而让人保持长期学习和阅读的状态。进入人工智能时代,人际交往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意志能力、审美能力等在某种程度上是保持人文坚守的定力,而系统性阅读正是增强这些能力的强大力量。
②系统性阅读能拓展人生半径。《道德经》说“不出户,知天下”。 A____三国时期诸葛亮在深山小院里提出了高瞻远瞩的“隆中对”,为什么?看看他屋子里堆满的书简就知道答案了。读破万卷书才能下笔如有神。人能亲身经历的事情极其有限,上下五千年,纵横几万里,胸中如有丘壑,全是书装满的。毛泽东主席的雄才大略来自何方?实践斗争的经验固然重要,万卷图书绝对也是智慧的重要来源。一个人的天地有多大,心胸有多广,与他系统性阅读的程度息息相关。阅读的本质是以有限生命体验无限可能的过程。它不仅是信息的输入,更是认知重构、情感共鸣与实践创新的综合活动,是人生“圆规”的半径。
③系统性阅读能培养批判性思维。在信息过载与算法操控的时代,阅读的价值不仅在于“知道什么”,更在于“如何知道”;不仅在于获得一种肯定的答案,更在于知道有多少种不同的看法。在信息爆炸与人工智能并行的时代,系统性阅读的独特价值在于:对抗思维惰性,在算法推荐的信息里保持独立思考的能力,在虚实世界里保持平衡。通过持续的系统性阅读才能在主动对话中拥有独立学习、独立判断、独立决策的能力,通过批判性思维,让每一本书成为思维进阶的阶梯,个体得以在纷繁信息中锚定理性判断。 B____
④系统性阅读能磨炼人的意志。系统性阅读对意志力的磨炼,本质上是将坚持内化为习惯的过程。 C____读过《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定会为保尔·柯察金在冰天雪地的环境里,在饥寒交迫的状态下,发着40度的高烧,咬紧牙关准备战备物资的钢铁精神热血沸腾;读过《基督山伯爵》的人一定会为主人公在四面环海的绝望牢房里不放弃希望,终究为自己被陷害报仇雪耻而增添勇气……系统性阅读本身就是极好的磨炼意志的过程:在即时满足盛行的人工智能时代,系统性阅读的“慢节奏”与“高投入”使其成为抵御浮躁、锻造心智的独特途径。
⑤系统性阅读能提升审美能力。文学作品无疑是最直接的审美对象。 D________鲁迅称赞《史记》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阅读《史记》这样的作品,既是知识理性的获得,也是情感审美的收获。儿童通过从图像、文字到故事内容的系统化阅读,逐步培养了他们对美的感知和创造能力。但这种长期积累并不限于文学,还涉及艺术、历史、科学等多领域知识的融合。系统性阅读能够打破学科界限,促进跨领域的审美联系。例如,结合历史、地理等学科有意识地解读文学作品,或通过系统阅读绘画史引发对艺术作品的兴趣,均可扩展个体的审美领域。审美不仅是知识的获取,更是一种精神滋养。通过系统性阅读,个体能在人工智能时代的喧嚣中寻得宁静,培养对平凡事物的诗意感知,形成正确的生活态度和价值观。
⑥总之,人工智能时代,系统性阅读的本质价值不仅未被削弱,反而因技术冲击更显珍贵。它既是抵御思维浅层化的“锚点”,也是人类区别于机器的核心能力之一。未来的关键并非“是否阅读”,而是“如何阅读”—通过人机协同,将技术赋能与人文坚守相结合,使系统性阅读成为个体在智能社会中保持独立思考、终身成长的基石。
——选自《人民教育》2025年第8期
(1)、请根据本文的论点、论证方法、论据,用自已喜欢的方式,设计一份思维导图。(2)、以下是一则事实论据,放在文中A、B、C、D哪处合适,并说明理由。读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定会为保尔·柯察金在冰天雪地的环境里,在饥寒交迫的状态下,发着40度的高烧,咬紧牙关准备战备物资的钢铁精神热血沸腾。
(3)、选文第②段画横线句子运用的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4)、结合文章内容,联系自身实际,谈谈在人工智能时代你应该如何阅读?将你的感悟写进纪念册里。三、写作(50分)
-
9. 写作可以认识世界、表达自我。纪念册的第四个板块“执笔抒怀”留给即将毕业的你,请你用自己的文字为中学学习生涯划上一个圆满的句号。
从下面两题中任选一题作文。
要求:符合题意,中心明确,情感真实,语言通顺;文体不限,字数不少于600字;不得抄袭,套作;文中不得出现真实姓名、校名、地名等相关信息。
题一:阅读滋养青春生命,勤奋助力青春辉煌,友情润泽青春岁月……请以“把 ▲ 缝进青春的行囊”为题,写一篇文章。
题二,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
——习近平
这句话给你什么启示?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结语】亲爱的同学们,当你看到这段文字的时候,纪念册的制作已经完成。希望这价纪念册能让你感受到传统文化浸润心灵,科技星火点燃双眸,君子品格铸就风骨,青春热血沸腾胸膛的力量。愿你们将个人微光聚为时代骄阳,努力绘就“韶华筑梦·笃行致远”的壮丽图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