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某中学食堂在做饭菜调查问卷,发现番茄炒鸡蛋深受学生们的喜爱,番茄又称西红柿,酸甜可口,含有丰富的胡萝卜素、维生素,营养价值高。下图为西红柿植物体和人体的结构思维导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番茄和人体的发育是从一个细胞开始的,这个细胞名称是。图中b表示细胞的过程,该过程产生的新细胞中染色体的数目与原细胞相比(选填“减半”“不变”或“加倍”)。(2)、番茄果肉中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其属于图中[②]组织,这些营养物质是叶片进行光合作用合成后,通过图中④结构中的运输到果实中储存起来的。(3)、同学们喜欢吃的番茄在生物体结构层次与人体相比,主要不同之处是没有图中(填字母)结构层次。(4)、“生物体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是重要的生物学观点。下列关于几种组织的结构与功能叙述不正确的是_____。A、保护组织的细胞排列紧密,具有保护、分泌等功能 B、分生组织的细胞小,细胞壁薄,细胞核大,细胞质浓,具有较强分裂能力 C、结缔组织的细胞形态多样,细胞间质多,具有支持、连接、保护等功能 D、肌肉组织主要由肌细胞构成,能产生并传导神经冲动
-
2、我们学习生物学,不仅要学习书本上科学知识,也要学习追求真理和研究生物学的科学方法。实验是科学探究的过要方法,下列实验操作步骤与实验目的对应关系不正确的是( )A、观察酵母菌,在盖玻片的一的滴一滴碘液染色,便于观察酵母菌的细胞核 B、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清水,维持细胞正常形态 C、观察草履虫时,在载玻片的培养液里放几丝棉花纤维,限制草履虫的运动 D、观察鱼的形态和结构,用滴管吸取一些墨汁滴在鱼口的前方,便于观察鱼的呼吸
-
3、生物学家按照不同等级的分类单位对生物进行分类,可以弄清生物之间亲缘关系,更好地研究、保护和利用生物。下列对生物分类叙述不正确的是( )A、种是最基本的分类单位 B、分类单位等级越低,包含生物种类越多 C、生物的共同特征越多,亲缘关系越近 D、生物分类主要依据生物的相似程度
-
4、清洗鱼缸换水后放在温暖有阳光的地方,一段时间后,缸壁和水中就可能出现绿色的细丝或绿膜,这就是藻类。下列关于藻类叙述不正确的是( )A、藻类数量多,形态多种多样,种类有单细胞藻类,也有多细胞藻类 B、藻类结构简单,没有根、茎、叶的分化 C、藻类细胞中没有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 D、可以通过形成孢子等方式进行繁殖
-
5、“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荷花以它的实用性走进了人们的劳动和生活。同时,也凭借它艳丽的色彩,幽雅的风姿深入到人们的精神世界。夏季,公园里的荷花盛开,呈现出一幅“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美丽画卷。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如图所示,甲和乙是两类不同细胞的模式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图甲中的结构①起保护和支持细胞的作用 B、材料诗句中的“碧”和“红”分别与图乙中的③和②有关 C、所有的植物细胞中都含有图乙中③ D、图中甲、乙两类细胞分裂过程完全相同(2)、深秋荷花凋谢,结出莲蓬,内有多个莲子,莲子可供人们食用,拨开莲子,可见两片子叶。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荷花属于双子叶植物,莲子的营养物质主要储存在子叶中 B、荷花植株的结构层次是: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 C、所食用的莲子在生物体结构层次中属于器官 D、莲子的上皮组织起保护作用
-
6、蚂蚁是最常见的昆虫,也是数量最多的昆虫种类,过的是群居生活,它们都有自己的“家”。在天气晴朗的时候,它们常常要走出家门,在地面上寻找食物, 然后合作着把食物送回蚁穴。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某校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们在校园内用手机相机里微距功能拍摄蚂蚁的活动情况。这种研究方法属于( )A、观察法 B、测量法 C、调查法 D、实验法(2)、在校园某角落,某同学发现一群搬运食物的蚂蚁,拿了一根小木棍小心翼翼地拨开搬运食物的蚂蚁,一群蚂蚁惊慌失措的四处逃散。体现生物的特征是( )A、生物生活需要营养 B、生物能进行呼吸 C、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D、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
7、我们的周围有数不清的细菌和真菌,甚至在我们的体表和体内也有许多细菌,有时还会有真菌。洗手能否减少手上的细菌和真菌呢?下面是我们为幼儿园的老师设计的实验,通过实验告诉小朋友们要养成饭前、便后洗手的良好卫生习惯。
培养皿号
A
B
C
实验步骤
①
配制牛肉汁培养基,高温灭菌后待用
②
用无菌棉棒在洗手前的手心取样,然后涂抹到培养基表面
用无菌棉棒在洗手后的手心取样,然后培养基表面涂抹
用无菌棉棒直接在涂抹到培养基表面
②
将A、B、C三组培养皿放入温度适宜的培养箱培养,每天定时观察、记录,直到菌落不再增加
实验结果
许多菌落
少数菌落
?
(1)、猜想C组在此实验中起作用。(2)、步骤②相当于培养细菌、真菌方法步骤中的。(3)、上表中,C组实验结果“?”理论上应该是。(4)、此实验得出的结论是。 -
8、在生物圈中,除了人以外,还有多种多样的绿色植物,形形色色的动物,各种各样的细菌、真菌和病毒。这些生物与人类的生活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对维持生态平衡有重要意义。如图为生物多样性的思维导图,请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植物分类的依据是 , 生物分类的等级由低到高依次为:。(2)、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既有新生物种类产生,也有一些生物种类灭绝,各种生物在进化过程中,形成了各自适应环境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如草鱼生活在水中,用呼吸,其呼吸器官的结构特点是 , 利于与水进行气体交换;家鸽的呼吸作用旺盛,具有与肺相通的 , 可辅助呼吸;又如狼的牙齿有的分化,既提高其摄取食物的能力,又增强了对食物的消化能力。
-
9、微生物在促进生物圈的物质转化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请据图回答:(1)、新冠变异株奥密克戎与图(填字母)属于同种生物,由蛋白质外壳和组成,没有细胞结构。(2)、B的生殖方式是生殖,B与CDE的结构相比,主要区别在于B细胞内没有。(3)、D主要进行生殖,对D进行染色,在显微镜下能看到其细胞中染上颜色的和淀粉粒。(4)、图E中的a是 , 图中的C、E都可以通过a来繁殖后代。图C为青霉的结构示意图,最早的抗生素——青霉素,就是青霉产生的,如果有人感染了新冠肺炎,用青霉素(填“能”或“不能”)杀灭新冠病毒。
-
10、
生物圈中的生物体,大小相差悬殊,外部形态千姿百态,内部结构繁简不一,生活环境也纷繁复杂,但这些生物都有一个共同的基础——细胞。细胞是什么?它又是怎么构成生物体的呢?请同学们依据你所学过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图1是动、植物细胞结构模式图,请据图及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生物学是研究生命现象和________的科学。
(2)环保小组的同学在对轻度污染的水域进行检测时发现,蒲草细胞内某种有毒物质的含量远远低于其周围污水中的含量,是由于图1中[ ]________的作用。
材料二:观察细胞的分裂(图2)和分化(图3),回答问题:
(3)从图2、3中可以看出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的细胞,使其数量增多,在细胞分裂的准备期间,________会进行复制,保证新细胞与原细胞的一致。现代人都“谈癌色变”,癌细胞的特点是________(答一点即可)。
(4)番茄果肉主要由________组织构成,而番茄是由形态结构及功能不同的组织构成的________。
(5)柠檬鸡爪是不少人喜爱的小吃。鸡爪多“筋”,制成切片后用显微镜观察,发现“筋”的细胞间隙大、细胞间质多。“筋”具有连接和支持的作用。由此判断“筋”属于( )
A. 神经组织 B. 肌肉组织 C. 结缔组织 D. 上皮组织 材料三:观察种子的结构模式图(图4),回答问题
(6)大豆种子和玉米种子基本结构的相同点是都有种皮和________,不同点是玉米种子有________而菜豆种子没有。
(7)豆浆中营养物质主要来自图乙中的[ ]________,大豆种子的主要结构是图乙中的[ ]________,是新植物的幼体。
(8)你能区分幼苗时期的韭菜和小麦吗?你可以采取哪些措施来分辨?请写出一种具体的区分方法措施:________。
-
11、动物不仅在科学和技术上给人以启迪,同时也是人类文学创作的源泉。认真观察动物,仔细领略其奥秘,定会受益匪浅。据此回答下列小题。(1)、下列词语中提到的动物不属于节肢动物的是( )A、金蝉脱壳 B、庄周梦蝶 C、乌贼喷墨 D、虾兵蟹将(2)、“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相适应”是重要的生物学观点,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鲫鱼靠尾部、躯干部的摆动以及鳍的协调作用游泳 B、鸟类有发达的胸肌,收缩有力,利于飞行 C、兔的门齿和臼齿发达,与植食性生活相适应 D、蛔虫生殖器官简单,消化器官发达,适于体内寄生生活
-
12、屠呦呦作为首位获得诺贝尔科学奖项的中国人,为世界抗疟事业做出了卓越贡献,她和她的团队因在青蒿(一种草本植物)中发现了抗疟疾“利器”——青蒿素,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据此回答下列小题。(1)、青蒿素是目前世界上消灭疟原虫最有效的药物。下列生物与疟原虫结构最相近的是( )A、兰草 B、变形虫 C、新冠病毒 D、枯叶蝶(2)、下列有关青蒿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青蒿细胞内储存青蒿素的结构是细胞核 B、构成青蒿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细胞 C、在结构层次上,青蒿植株的根和茎都属于组织 D、青蒿叶片的表皮和人的皮肤一样都是由上皮组织构成
-
13、人们常用泡菜坛(图1)腌制泡菜。腌制过程中,由于乳酸菌的发酵作用产生乳酸,使泡菜具有酸性风味;有些杂菌却会导致泡菜亚硝酸盐增加,对人体可能有不利影响。酸性环境有利于抑制杂菌繁殖、分解亚硝酸盐。研究小组对泡菜中乳酸菌和亚硝酸盐进行检测,结果如图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泡菜坛应加水密封,主要目的是形成无光条件 B、前 天亚硝酸盐含量增加导致乳酸菌数量上升 C、发酵第 天乳酸菌较多,此时的泡菜适于食用 D、由图中曲线能发现发酵第 8∼10 天酸性环境较强
-
14、镇海林蛙是我国特有的两栖动物。镇海林蛙曾被认为是日本林蛙,后来我国科学家研究发现,它们在形态特征和染色体组型上均不同于日本林蛙,故将其改订为新物种——镇海林蛙。人类通过对细胞的探索,揭示了许多生命的奥秘。据此回答下列小题。(1)、细胞的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内结构之间的分工合作。小萌学习《细胞的生活》后,绘制了概念图(如图),下列关于细胞的结构与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A、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的能量转换器是叶绿体和线粒体 B、结构②内储存的遗传信息是DNA C、细胞是物质、能量和信息变化的统一 D、燃烧小麦种子剩下的灰烬,其主要成分是储存在细胞质中的有机物(2)、模型是人们对认识对象所作的一种简化的、概括性的描述。如图是小北同学在观察了多肉植物“白牡丹”叶肉细胞后,根据观察结果制作的“白牡丹”叶肉细胞模型。你认为下列关于小北制作的“白牡丹”叶肉细胞模型的结构完整性叙述正确的是( )A、结构没有错误 B、结构有1处错误,缺少细胞壁 C、结构有1处错误,多了叶绿体 D、结构有2处错误,既缺少细胞壁,又多了叶绿体
-
15、庄子云:“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大自然中的花草树木、鸟兽鱼虫,蕴含着无尽的奥秘,等待着我们去发现和探寻。而探寻生物奥秘的历程是从观察开始的。据此回答下列小题。(1)、小明同学用拍照、延迟摄影和文字描述等形式记录了百日草的种子萌发、生长、开花、结果等各阶段的情况,他使用的研究方法主要是( )A、调查法 B、实验法 C、观察法 D、测量法(2)、古诗词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下列古诗词与其对应的生物特征不相符的是( )A、辛勤三十日,母瘦雏渐肥——生物具有遗传的现象 B、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生物能够排出体内的代谢废物 C、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生物具有繁殖后代的现象 D、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3)、“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了解显微镜的相关知识及实验操作可以更好帮助你观察。如图所示,甲为显微镜结构,乙为高倍镜下观察的某种细胞的物像,丙为E(代表细胞)在操作显微镜前后的物像变化,丁为显微镜下某微小生物的运动轨迹,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A、甲:使用显微镜观察玻片标本,转动准焦螺使镜筒下降时,眼睛注视P位置 B、乙:玻片标本内有气泡,原因是植物表皮撕得太厚或放表皮时未展平 C、丙的相应操作:将玻片标本向左下方移动,使物像在视野中央,转动转换器使用高倍镜,调节光圈,调节细准焦螺旋 D、丁:该微小生物实际运动方向为顺时针方向
-
16、分析下列资料,回答问题。
资料一:竹节虫属于昆虫纲,生殖发育过程和蝗虫一样,若虫与成虫的形态和生活方式极为相似。竹节虫的体态像一支枯枝或枯竹,与周围环境融为一体,称为“拟态”。
资料二:通过比较大量化石,研究人员将“黑带竹节虫”确定为竹节虫的祖先;它的前后翅膀有条纹,当翅膀折叠时,看起来像一根带有条纹的“长舌头”,碰巧的是研究人员在“黑带竹节虫”化石附近发现了带条纹的舌头状植物化石及早期鸟类的化石。由此推测:以昆虫为食的鸟类出现,使竹节虫逐渐开始向模仿植物外观的方向发展。
(1)、由资料可知,竹节虫所属的发育类型为(填“完全变态”或“不完全变态”)发育。(2)、研究人员确定“黑带竹节虫”是竹节虫祖先的直接证据是。(3)、各种生物都能巧妙的适应各自的环境,竹节虫的“拟态”的形成是的结果。(4)、在竹节虫的进化过程中,以昆虫为食的鸟类起了选择作用,能生存下来的个体具有(填“有利”或“不利”)变异,这些变异一代代遗传下去,从而进化出了我们今天看到的竹节虫。由此可知,生物进化的方向是(填“定向的”或“不定向的”)。(5)、经过了漫长的进化和演变,生物与环境相互依存,地球生机勃勃。请你举出一个生物适应环境的实例:。 -
17、家蚕起源于中国,是一种专以桑叶为食的寡食性昆虫。与人类的XY型性别决定方式不同,家蚕的性别决定方式为ZW型,雄蚕的性染色体为ZZ,雌蚕的性染色体为ZW。根据资料,回答下列问题:(1)、已知家蚕体细胞中染色体为28对,所产生的卵细胞染色体数目有条。就其性染色体而言,雌性家蚕能产生种卵细胞。(2)、家蚕取食湿桑叶后,会出现发育延缓、体重下降等现象,检测发现家蚕肠道内蛋白酶活性发生了如图1所示变化。据检测结果分析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3)、为获得广食性(可食用多种植物)的家蚕,研究人员利用生物学方法改变家蚕控制寡食性的基因, 并通过图2所示的杂交方案在其后代中选育出更多的广食性家蚕,据实验过程及结果可判断是隐性性状;(4)、若控制家蚕食性的基因用B、b表示,则子二代中,寡食性家蚕的基因组成为 , 广食性个体在子二代中所占比例为。
-
18、近年来,我国积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如实施生物多样性调查监测,完善外来入侵物种名录和管理制度。其中美洲牛蛙、尼罗罗非鱼曾经作为水产类经济动物引入某些地区,成为两大典型入侵动物。美洲牛蛙是杂食性的,可捕食体型小于其口宽的无脊椎动物和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等,以其凶猛的性格和广泛的食物范围,成为蛙类的天敌;而尼罗罗非鱼不耐寒,在我国北方无法过冬,却能在长江以南大量繁殖。它们在适生能力强,食性杂,生长迅速,通过竞争和捕食等行为,也对本地鱼类构成了严重威胁。
结合资料,分析回答:
(1)、美洲牛蛙属于题干画波浪线部分中的类。美洲牛蛙、尼罗罗非鱼的引入对于本地生物多样性会造成一定的影响,此影响的实质是影响的多样性。
(2)、结合资料和相关知识分析,尼罗罗非鱼只能在我国长江以南大量繁殖的原因:。(3)、近年来存在不法分子携带“异宠”(如蜘蛛、鹦鹉等)非法入境的现象。非法入境的“异宠”可能造成的危害有哪些?。 -
19、在探究“花生果实大小的变异”时,某生物兴趣小组分别从甲、乙品种花生袋的上、中、下层分别取10粒花生果实做样品,进行样品果实长轴长度的测量,将测量结果记录在表格中,由此得出探究结果。
甲品种花生
乙品种花生
长轴长度(mm)
11
14
15
18
22
24
26
28
样品个数
2
4
20
4
3
20
5
2
平均值
毫米
24毫米
(1)、该兴趣小组探究“花生果实大小的变异”,所采取的科学方法是。(2)、每个品种各抽选30粒花生种子而不是各1粒花生种子,其目的是。(3)、根据表格数据,可知在本次测量中甲品种花生的长轴长度平均值为:毫米。(4)、从长轴平均值上看,甲、乙两个品种花生的果实大小有明显的差距,引起这种差异的变异属于变异。(5)、从实验结果可知,同一品种花生果实大小也存在一定的差异,请分析其可能的原因:。 -
20、某班同学做“检测硬币上的细菌和真菌”的探究实验,其实验方法步骤如下表,请分析表中信息并回答下列问题:
步骤
具体操作
1
取两套一样的装有牛肉汁培养基的培养皿(已高温灭菌),分别贴上编号为①、②的标签。
2
用无菌棉棒擦取硬币后,把该棉棒在①号培养皿中的培养基上轻轻涂抹,盖好封严,②号培养皿不做处理。
3
把①号、②号两套培养皿放在 环境下培养。
4
每天观察一次,做好记录。
(1)、在实验过程中设置①、②两套培养皿的目的是进行。(2)、方法步骤中用无菌棉棒擦取硬币后,把该棉棒在培养皿中的培养基上轻轻涂抹,相当于“培养细菌、真菌的一般方法”中的哪一步?。(3)、在步骤3中,两套培养皿放在环境下培养。(4)、预测在步骤4中,仅能在号培养皿的培养基上观察到肉眼可见的菌落。(5)、有人认为本实验的可信度不够,你觉得可以怎么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