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跑步是许多人喜爱的一种健身方式,需要调动全身配合运动。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跑步运动由骨、关节和骨骼肌共同完成 B、通常引起骨骼肌收缩的刺激来自神经传来的兴奋 C、跑步动作的完成仅需要一块骨骼肌的参与 D、跑步动作的完成需要消耗能盘
-
2、5月18日是全国助残日,多家机构开展公益服务为听障群体提供专业支持。长时间接触商强度噪音会损伤听觉感受器中的毛细胞,导致不可逆的听力下降,听觉感受器位于图中( )A、① B、② C、③ D、④
-
3、地球上现存的生物来自共同祖先,是长期进化的结果。关于生命起源与进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A、生物的多样性和适应性是自然选择作用的结果 B、达尔文创立了以自然选择学说为核心的生物进化理论 C、化石是生物进化的直接证据,表明现代类人猿与人类都是由森林古猿进化而来的 D、脊椎动物的主要进化历程为: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
-
4、某同学参加体检,其尿检单上的部分数据与正常值对比如表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指标
红细胞
蛋白质
葡萄糖
尿素
尿酸
无机盐
某同学
+
25
1.0
20.0
0.5
9.0
正常值
-
0
0
20.0
0.5
11.0
注:“十”表示有红细胞,“—”表示无红细胞。
A、该检验结果异常的指标是红细胞、蛋白质 B、肾小球的滤过作用一定出现了问题 C、胰岛素可以调节血液中葡萄糖的含量 D、健康人的肾小管能重吸收部分无机盐 -
5、5月初,某公园的金丝桃花绽放,吸引了众多市民前来观赏。金丝桃花的结构如图所示,传粉后,将发育成果实的结构是( )A、④ B、③ C、② D、①
-
6、“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动物使大自然充满生机。下列关于动物在生物圈中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A、能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B、以植物为食不利于植物生长 C、能帮助植物传粉、传播种子 D、能够维持自然界的生态平衡
-
7、某男子出海寻鲸拍下令人感动一幕,鲸妈妈一直在幼崽旁边伴游,并不停托举幼崽出水面帮鲸宝宝换气。鲸鱼屑于( )A、鱼类 B、两栖类 C、爬行类 D、哺乳类
-
8、间充质干细胞(MSC)是干细胞家族的重要成员,可在体外培养成多种细胞(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①过程为细胞分裂 B、②过程为细胞分化 C、①②过程细胞核内的遗传物质发生了改变 D、①②过程产生的新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相同
-
9、同学们在课外实践活动中用桑叶饲养家蚕,关于家蚕和桑树,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桑树和家蚕都由细胞构成 B、桑树的叶属于生殖器官 C、它们具有的结构层次完全相同 D、构成它们的细胞中都有叶绿体
-
10、显微镜是人类探索微观世界不可缺少的工具。如图甲是显微镜的结构示意图,图乙和丙分别是康康用光学显微镜观察不同生物材料时看到的视野。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转动图甲的①使镜筒缓慢下降时,眼睛应注视②避免压坏镜头或标本 B、若将图乙的细胞③移到视野中央,应向右上方移动玻片 C、观察图乙叶片的结构时,叶片中细胞③内无叶绿体 D、观察小鱼尾鳍血液流动,④的血液流速比⑤慢
-
11、蛇年春晚,十几个身着红色大花袄的机器人会变换队形、舞动身体,还会多角度转手绢。但这些机器人并不是生物,以下不能作为判断依据的是( )A、机器人没有新陈代谢 B、机器人不能繁殖后代 C、机器人能够灵活运动 D、机器人并非细胞构成
-
12、阅读科普短文,回答问题。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发的呼吸道传染病,主要通过飞沫和接触两种途径快速传播。流感病毒一旦进入人体呼吸道,便会攻击呼吸道上皮细胞。它们在这些细胞中疯狂复制,产生大量新病毒并冲破已感染细胞,向更多健康细胞发起进攻,引起病情加重。与此同时,人体的免疫系统会识别并清除被感染的细胞,最终发动特异性免疫,识别并中和游离的病毒,一般5-7天人体可以完全清除病毒。
为快速打赢这场病毒与人体的“攻防战”,科研人员研发了“奥司他书”和“玛巴洛沙书”两种高效抗病毒药物。其中奥司他韦如同“封锁员”,能阻止病毒从被感染的细胞中释放,让它们困在原地无法扩散。在发病48小时内服用该药,持续五天可发挥最佳效果。而玛巴洛沙韦更像“拆弹专家”,能阻断病毒的复制过程,让病毒失去增殖能力,早期单次服药就能显著缩短病程。值得注意的是,这两种药物都属于处方药,都需凭医生开具的处方购买和遵医嘱服用,不能自行盲目用药。
药物虽能缓解症状,但无法替代人体免疫系统的核心防御功能,更不能替代疫苗的防护作用。由于流感病毒变异性强,不断产生新毒株,导致往年接种的疫苗防护效果大打折扣。因此建议人们每年接种针对当年流行毒株的新疫苗,同时养成勤洗手、不用脏手触碰眼鼻口的健康习惯,以及在流感高发季节佩戴口罩、减少聚集等,这些做法依然是预防流感的重要措施。在这场永不停息的战争中,健康意识与科学防护是人类最坚固的盾牌。
(1)、流感病毒(有/没有)细胞结构,主要通过等方式在人与人之间传播。从传染病的角度来看,流感病毒是引发人患流感的。(2)、人体感染流感病毒后,免疫系统最终会发起特异性免疫,产生特异性(抗体/抗原)来中和病毒,最终清除体内病毒。(3)、为缓解病症,临床上常用的抗流感病毒药物主要包括奥司他韦和玛巴洛沙韦。下列关于这两种药物的叙述,正确的是(多选)。a. 奥司他韦阻止病毒从已感染细胞中释放
b. 玛巴洛沙韦可以阻断病毒在细胞内复制
c. 两种药物均在流感发病早期使用效果较好
d. 两种药物可以自行购买,不需要医生处方
e. 服用两种药物可以完全替代接种流感疫苗
(4)、流感病毒容易发生 , 可能会产生新的病毒毒株,因此建议每年接种针对当年流行毒株的新疫苗。在流感高发季节,除了及时接种疫苗,使用抗病毒药物进行治疗,还可以通过等措施减少感染流感的风险。 -
13、桑蚕文化是我国农业文明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科研人员对家蚕有着深入的研究。(1)、 桑是雌雄异株的植物,其叶可养蚕,果可食用。图1为桑的雌花序及放大的雌花,其中结构①为 , 经过传粉和过程后可发育成桑的果实,即桑椹(图2)。(2)、 桑叶是饲养家蚕的常用饲料。家蚕的生长发育过程要经历四个时期,在期会不吃不动,被茧包裹,结茧率的高低影响着蚕丝产量。(3)、 科研人员尝试用其他植物叶部分代替桑叶来饲喂家蚕,并统计了结茧率(如表)。根据实验结果可知用进行饲喂优势明显。
食物配比
结茧率
50%莴苣叶+50%桑叶
76%
50%甘蓝叶+50%桑叶
72%
全桑叶
97%
(4)、 在上述实验中,还发现家蚕对于其他2种植物的叶进食量较少。进一步研究得知,家蚕Ⅲ号染色体上的A基因与其味觉形成有关,使其对苦味十分敏感,进而拒食有苦味的叶片,呈现寡食性;若该基因发生改变,寡食性家蚕就会出现广食性,这说明。(5)、 家蚕的寡食性和广食性是一对相对性状,科研人员利用纯种寡食性蚕和纯种广食性蚕进行杂交实验,结果如图3,据此判断寡食性是性性状。(6)、 自然界中,苦味往往代表着毒性,苦味越重毒性越大;而绝大多数野生蚕都是具有A基因的寡食性蚕,请你从进化的角度推测其原因是。 -
14、乐乐参加了学校组织的“制作可维持较长时间的生态瓶”跨学科实践活动,以下为乐乐进行生态瓶制作及观察的记录单。(1)、 生态瓶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小型生态系统,其中每种生物各司其职。瓶中的金鱼藻可为其他生物提供生存必需的和能量;多种生物间构成的捕食关系如图1,请写出其中最长的食物链;泥沙中含有的细菌和真菌等微生物可分解动物的排泄物,它们属于生态系统中的者。(2)、 实践过程中,同学们共同制作了评价量规,如下表。
评价维度 评价等级 A B C 科学性 生物组成 成分齐全 缺少一种成分 缺少两种成分或更多 光照条件 散射光 直射光 没有光照 稳定性 水质及生物存活情况 14 天时水质清澈,生物均存活 14 天时水质浑浊,有生物死亡 <14 天,水质特别浑浊,生物全部死亡 ① 据表中信息,该生态瓶科学性中“生物组成”这一维度的评价等级为 , 依据是。
② 据表中信息,该生态瓶“稳定性”这一维度的评价等级为B,生态系统濒临崩溃,说明该生态瓶的自我调节能力是的。
(3)、 为延长生态瓶维持的时间,请你从生态瓶的空间大小、生物配比及其他非生物因素中任选一个角度,帮助乐乐提出合理的改进措施:。 -
15、水熊虫是一种可以在水中自由漫步的微小生物。我国科研人员研发了可搭载药物的仿水熊虫微纳机器人,能够在血管中高速运动并进行药物的精准递送。(1)、 为实现微纳机器人在血液中既能“跑得快”又能“停得住”,科研人员做了以下设计(图1)。
① 微纳机器人外部的刺突状结构模拟了水熊虫的 , 有利于其在血液中高效运动;同时由磁场调控技术实现长时间准确驻停。
② 用红细胞膜包裹微纳机器人,避免了其被人体血液中的细胞识别为“异物”,引发排异反应。
(2)、 科研人员选择兔作为实验动物,通过医用导管将搭载药物的微纳机器人注入兔的颈静脉,连接医学成像系统来观察其工作情况(图2)。① 选择从颈静脉注射是因为其管径较大,血流速度相对于颈动脉较 , 可为微纳机器人工作提供有利条件。
② 颈静脉中的血液会经上腔静脉流入心脏的;据图2可知,在本实验中,微纳机器人需要(顺着/逆着)血流方向,将药物精准送达患处,这样可(增加/减少)药物在全身血液循环中的扩散。
(3)、 该技术还处在试验阶段,若真正应用于临床治疗,还需考虑的问题有。 -
16、 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选用沉水植物细叶蜈蚣草( Egeria najas)对“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展开了探究实验。(1)、 在3个盛有50mL清水的烧杯中分别放入10片大小且健壮的细叶蜈蚣草叶片,记为A、B、C三组。将三组实验按图2的方式摆放,每组实验装置与光源的距离不同,使得每组间不同。(2)、 实验开始时,每组叶片均沉在水底。随后在叶子周围陆续观察到许多细小的气泡,这是细叶蜈蚣草在光合作用中产生的(气体)。随着这种气体逐渐增多,叶片出现上浮现象,实验结果如表1,由此说明。
组别
A组
B组
C组
时间
10分钟
10分钟
10分钟
上浮叶片数量
8片
6片
3片
(3)、 为了探究影响光合作用的其他因素,向水中大量吹气后(图3),放入叶片重复上述实验。观察实验结果发现,各组叶片上浮的速度和数量均有所提升,请分析其原因是。(4)、 除上述2个影响因素外,你认为也可能影响光合作用强度。 -
17、下列食品制作过程中没有应用发酵技术的是( )A、酸奶 B、绿豆汤 C、腐乳 D、米酒
-
18、参观自然博物馆后,同学们对生物进化的知识有了更多了解。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化石是生物进化的唯一证据 B、生物进化的趋势都是由陆生到水生 C、生物进化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D、生物进化不受环境因素影响
-
19、下列关于正常男性染色体的叙述错误的是( )A、体细胞中有1对性染色体 B、体细胞中Y染色体一定来自父亲 C、精子中一定不含X染色体 D、精子染色体数目为体细胞的一半
-
20、下列关于人的生殖和发育叙述正确的是( )A、人的个体发育起点是卵细胞 B、精子与卵细胞在子宫中结合 C、胚胎在女性卵巢中生长发育 D、胎儿所需营养经胎盘从母体获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