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兴趣小组的同学们在老师的带领下选择了某一地点调查其中的生物,如图所示他们拍照的生物。请回答问题。
    (1)、调查是科学探究的方法之一。调查时,首先要明确调查 和调查  , 制定合理的调查方案,调查过程如实记录,并对调查结果进行  , 有时要用 进行统计。
    (2)、根据照片提供的信息判断,同学们主要是在 (填写淡水/陆地/海洋)地域环境中开展调查的。
    (3)、同学们在调查时,看到了蜻蜓点水的现象,这是蜻蜓在向水中产卵,说明生物具有 的特征。如果想了解睡莲花的形态结构,常用的研究方法是 
    (4)、同学们对调查的生物进行了归类:按照 特点将以上生物划分为动物、植物和其他生物三大类,图中属植物的生物有  , 属于动物的生物有:(填写序号)。
  • 2、在生物学的学习中,你学过哪些科学方法呢?回想学过的科学方法,回答下列问题:
    (1)、2020年疫情爆发,某小区为了掌握居民外出情况,通过网络发放问卷,填报信息,这属于 法。
    (2)、在认识生物,总结生物的特征时,我们用 法去获得证据并认识生命的规律。
    (3)、为研究“蚯蚓对环境的影响”时采用了探究实验法,在实验中除变量外其他条件均相同且适宜,目的是控制 
  • 3、要调查我市“初中生近视情况”,措施正确的是(        )
    A、挑选几个学生 B、随机选一些学生
    C、大体估算一下 D、必须逐个调查
  • 4、5月22日是“国际生物多样性日”,今年我国的主题是“呵护自然,人人有责”。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生物多样性的内涵是指生物种类多样性 B、每一个生物个体都是一个丰富的基因库
    C、分类单位越小,所含生物具有的共同特征越少 D、袁隆平培育的“海水稻”利用了基因的多样性
  • 5、“秋风扫落叶”。下列生命现象与“落叶”的作用不同的是(        )
    A、出汗 B、排尿 C、呼气 D、开花
  • 6、小明发现蚂蚁排成一队向前爬,问妈妈:“是前面蚂蚁留下了信息吗?”此句话属于科学探究步骤中的(        )
    A、提出问题 B、作出假设 C、制订计划 D、得出结论
  • 7、下列哪一现象与“河豚在遇到危险时身体会吸气膨胀成一个球体”现象说明生物具有相同特征(        )
    A、雄蛙鼓气鸣叫 B、植物的向光生长 C、鲸在水中喷水柱 D、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 8、小军在做“探究蚯蚓生活习性”的实验时,把刚从土里挖出来的蚯蚓洗干净后放在干燥的纸盒里,结果第二天做实验时发现蚯蚓全死了。请你分析蚯蚓死亡的原因是(        )
    A、蚯蚓无法呼吸 B、纸盒里缺少空气 C、纸盒里缺少食物 D、纸盒里缺少土壤
  • 9、某学习小组在讨论生物的基本特征时,出现下列四种说法,其中不是生物共同特征的是(        )
    A、生物的生活都需要营养 B、生物都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
    C、生物都能繁殖后代 D、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 10、“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诗中所描述的生物“老树”、“昏鸦”、“瘦马”,它们所共有的特征是(        )
    A、能生长和繁殖 B、都能自由运动 C、都需要从外界获取有机物 D、都能遗传,不会发生变异
  • 11、菜豆作为一种常见的豆类,栽培历史悠久,小华学习菜豆种子的结构后,又进一步研究了子叶在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中的作用,并设计了如下实验。

    ①取菜豆种子100粒,平均分成5组(一~五),浸入水中24 h,让其萌发。

    ②选择其中4组种子,在萌发的不同时间除去子叶。

    ③两周后,收集所有幼苗,烘干,称量干重(主要是有机物的质量),所得结果如下表所示。

    组别

    处理方法

    每株平均干重/g

    不除去子叶

    4.3

    在萌发的第4天除去子叶

    0.7

    在萌发的第7天除去子叶

    1.8

    在萌发的第10天除去子叶

    4.0

    在萌发的第13天除去子叶

    4.3

    (1)、菜豆种子浸种时间不能太长,否则种子会因缺少而死亡。 
    (2)、由表格可知,在种子萌发第天时除去子叶,对幼苗的生长几乎不会造成影响。 
    (3)、图表示在自然状态下,完整的种子萌发过程中质量的变化,其中可表示有机物质量变化的曲线是。 
    (4)、菜农常在黑暗条件下萌发豆芽,出售时因豆芽总质量远大于萌发时所用豆子的总质量而收获经济效益,你认为该现象用图曲线中的(填字母)段来解释最合理。 
  • 12、某小组先后观察了玉米花和玉米粒的结构并绘制了,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①能产生生殖细胞—— , ①中的落到柱头的过程叫作传粉。 
    (2)、图中⑥表示 , 它是新植物体的幼体,由发育而成。 
    (3)、图中玉米粒纵剖最外面是果皮和种皮,所以说一粒玉米是由玉米花的(填序号)发育而来的。把碘液滴在玉米粒的纵切面上,结构③会变 , 说明其中含有丰富的淀粉。根据图中玉米粒的结构,可以判断玉米是(填“双子叶”或“单子叶”)植物。 
    (4)、玉米种子萌发时,最先突破种皮的结构是 , 图中的⑤发育成芽,芽进一步发育为。 
  • 13、西西在探究果实发育过程中体积的变化时,绘制了图中ab两条曲线,分别表示两个黄瓜子房在发育期间体积变化的情况。请据图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在曲线a中,幼果体积增大,是子房迅速发育的结果 B、黄瓜的果实是营养器官,果皮具有保护种子的作用 C、在大棚里种植黄瓜,为避免出现曲线b的状况,可进行人工辅助授粉 D、曲线b增长后开始下降,可能是未受精的子房停止发育,枯萎凋落
  • 14、丝瓜果肉白嫩、口感丝滑沁甜,深受人们喜爱。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丝瓜的花为两性花,既有雄蕊又有雌蕊 B、丝瓜里有多个种子是因为丝瓜花的子房中有多个受精的胚珠 C、丝瓜的果皮是由子房壁发育来的 D、丝瓜开花季节遇连续阴雨天导致传粉不足,可能是由于阴雨天影响了昆虫的活动
  • 15、图是花的结构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①中的花粉落到③上的过程称为传粉 B、精子沿着花粉萌发形成的花粉管到达胚珠 C、依靠风力传粉的植物一般花粉多而轻,没有鲜艳的花冠 D、⑥中的卵细胞受精后形成的受精卵将来发育成种子
  • 16、图是玉米种子在适宜萌发的条件下鲜重的变化,据此判断,下列关于种子萌发过程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第Ⅰ阶段种子质量增加的主要原因是种子萌发大量吸水 B、第Ⅱ阶段种子的质量不发生变化 C、第Ⅲ阶段种子质量增加是因为光合作用有机物的积累 D、第Ⅰ、Ⅱ阶段种子中有机物的质量减少,第Ⅲ阶段种子中有机物的质量增加
  • 17、图是菜豆种子和玉米种子模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菜豆种子的⑥和玉米种子的g都是新植物的幼体 B、在玉米种子的纵切面上滴加碘液,变蓝的部位是b C、菜豆种子中贮存营养物质的结构是② D、图中的④和c都是子叶,但数量不同
  • 18、【主题探究】 为了进一步探究该种植物种子萌发的最适条件,小帆同学将不同含水量的该种植物种子置于25 ℃的条件下进行萌发,实验时保持其他环境条件相同且适宜。记录7天后植物种子的萌发情况,结果如下表所示。

    种子含水量/%

    20

    30

    40

    50

    60

    70

    80

    种子发芽率/%

    8

    16

    33

    56

    73

    86

    81

    请回答下面小题。

    (1)、据表中的数据所得出的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该植物种子萌发的最适温度为25 ℃ B、在环境温度为25 ℃时,该植物种子萌发的最适含水量约为70% C、在环境温度为25 ℃时,该植物种子含水量越大,发芽率越高 D、该实验数据表明,该植物种子的发芽率与氧气浓度无关
    (2)、将颗粒饱满的同种植物的种子分为等量的甲、乙两组,甲组中的种子收获了一段时间,乙组中的种子刚刚收获,两组种子在相同且适宜的环境下分别播种,那么,最可能出现的情况是(  )。
    A、乙先发芽 B、甲先发芽 C、同时发芽 D、都不发芽
  • 19、探究种子萌发的外部条件的实验中,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
    A、挑选的种子要粒大饱满 B、为节约成本,每组实验只用一粒种子即可 C、要注意设置对照实验 D、光照也可以作为探究条件
  • 20、图为豌豆的豆荚和种子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豌豆种子只有一片子叶 B、乙由子房壁发育而来 C、甲中没有胚乳 D、豌豆的子房中有多个胚珠
上一页 4 5 6 7 8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