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2017-2018学年苏教版生物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十章第一节血液和血型 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苏教版生物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十章第五节人体能量的供给 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苏教版生物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十章第四节人体内的气体交换 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苏教版生物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十章第三节人体和外界环境的气体交换 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苏教版生物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十章第二节人体内的血液循环 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苏教版生物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十一章第一节人体泌尿系统的组成 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苏教版生物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十一章第二节人体废物的排出 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苏教版生物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十三章第一节关注生物圈——环境在恶化 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苏教版生物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十三章第二节保护生物圈——从自身做起 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苏教版生物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十二章第一节人体的激素调节 同步练习
-
1、白纹伊蚊俗称“花蚊子”,是一种常见的昆虫,其生活习性是昼出夜伏,喜欢在白天叮咬人。研究人员发现白纹伊蚊对某些杀虫剂具有抗药性。研究发现白纹伊蚊对杀虫剂1、2抗药性结果如图所示。请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白纹伊蚊具有很强的能力,能产生大量后代。(2)、未使用杀虫剂1之前,这些后代中就有抗药性强的个体,也有抗药性弱的个体。白纹伊蚊个体的抗药性出现差异,由此可知生物的变异是(“定向的”或“不定向的”)。(3)、当喷施杀虫剂1时,抗药性弱的白纹伊蚊逐渐被淘汰,抗药性强的个体生存下来并遗传给后代,药物在决定白纹伊蚊个体的生存或淘汰过程中起到了作用,从而使白纹伊蚊群体中抗药性个体的比例越来越多。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生物的进化又是(“定向的”或“不定向的”)。(4)、分析曲线可知,使用杀虫剂Ⅰ后的第六年,害虫适应了具有杀虫剂的环境,这种适应的形成是的结果。当第七年使用杀虫剂Ⅱ时,害虫由于不适应改变了的环境而大量死亡,经过再次积累,新的(填“有利”或“不利”)变异重新适应环境。(5)、图中可以看出,开始使用杀虫剂1的1~3年效果较好,后来随着年限延长,杀虫剂1的效果越来越(填“强”或“弱”)。(6)、在灭蚊剂普遍使用的地区,人们发现杀虫剂灭蚊效果变差。如图①~④表示一段时间内蚊的数量变化,[?]→喷洒灭蚊剂→[?]一段时间后→[?]→喷洒灭蚊剂→[?],下列排序最合理的是 (单选)。
A、②①③④ B、②④③① C、②③④① D、②④①③(7)、对付白纹伊蚊,除使用杀虫剂外,还可以“以鸟治虫”、“以菌治虫”、“以虫治虫”等,你认为这种方法的优点是。(列出一条即可)。 -
2、科技自立自强是国家强盛之基、安全之要。我国不断提升科技创新,发展新技术。
资料一:“天宫课堂”第三课在中国空间站正式开讲。拟南芥和水稻这两种植物是此次太空授课的主角。它们经历了120天的空间培育生长,完成了从种子到种子的发育全过程。
资料二:针对沙漠蝗虫席卷非洲之角和西南亚各国灾情,中国科学院科研团队利用卫星遥感及相关数据,对沙漠蝗虫灾情开展动态监测预警,为中国防控蝗灾入侵提供依据。
资料三:2023年1月,据央视新闻报道,我国首次采用体细胞克隆技术对现存群体中的百吨优良个体进行种质复原保存,并用于良种奶牛高效繁育。该技术在新领域的应用,避免了引进活牛的生物安全风险,极大地挽救了濒临淘汰的优质种质资源。
(1)、根据资料一,拟南芥和水稻在太空中的培育属于(填“有性”或“无性”)生殖。(2)、太空诱变获得的水稻种子经过选择,培育出高产、口感好及营养丰富的新品种,这种育种方式为育种。这种变异属于(填“可遗传”或“不可遗传”)变异。(3)、资料二中,沙漠蝗虫对粮食作物危害严重,专业技术人员采取物理、化学和生物等方法开展统防统治。在蝗灾中,对农作物危害最大的是其发育过程的 时期。专家利用无人机设备喷洒生物药剂,以及引入天敌如鸡鸭、鸟类、蛙类等结合来消灭沙漠蝗虫的方法都属于。(4)、下图为沙漠蝗虫种群密度变化示意图。其中A 点到C点选择喷洒药剂,CL点到E点则利用天敌防治。根据曲线对比两种治虫方法,哪种方法更优呢?。(填“喷洒药剂”或“天敌防治”)
(5)、根据资料三,图是克隆小奶牛的技术路线图,请根据图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重组细胞在生殖过程中类似于(填细胞名称)。将重组细胞植入牛3的子宫里进行发育,几个月后,牛3分娩产下小奶牛,若牛1雄性,牛2为雌性,则小奶牛的性别为。该过程说明遗传物质存在于细胞的(填细胞结构)中。若自然状态下,有性生殖产下的小奶牛为雌性的概率是 %。

-
3、传染病是人类健康的大敌,人类与传染病进行了长期不懈的斗争。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东晋时期《肘后备急方》提到:可将麻风病患者送入深山进行隔离,防止更多人感染麻风,这相当于传染病预防措施中的。(2)、北宋时期,我国人民最早采用接种人痘的方法预防天花。1796年,詹钠发明了牛痘接种法来代替人痘接种法,这两种方法都属于(填“特异性”或“非特异性”)免疫。从免疫的角度分析,接种的牛痘病毒属于(填“抗原”或“抗体”)。(3)、19世纪,巴斯德和科赫等科学家陆续发现细菌、真菌、病毒、寄生虫等是引起传染病的“罪魁祸首”,它们统称为。(4)、2020年春节期间,一场由新冠病毒引起的传染病突然爆发,国家即刻采取了强有力的措施进行疫情防控,如:①出行坚持佩戴口罩;②勤洗手,注意个人卫生;③均衡饮食、适量运动、作息规律,以增强自身体质和免疫力;④对患者进行隔离治疗;⑤建议健康人群注射新冠疫苗等。上述预防措施中,属于切断传播途径的是(填数字);属于保护易感人群的做法有(填数字)。(5)、我国成功研制出新冠病毒疫苗。疫苗接种后24小时内不能洗澡,这是因为注射针孔的部位(皮肤)有损伤,病菌容易突破人体免疫的第道防线,造成感染。疫情期间,居家人员使用图甲试剂盒自行抗原检测该病毒,抗原试剂盒利用的原理主要是抗原与能发生特异性结合。若某人抗原检测的结果如图中乙所示,请判定他的检测结果是。(填“阴性”或“阳性”或“无效”)
(6)、广东省从2022年起为初一年级14周岁以下女生免费接种HPV疫苗(可预防宫颈癌),该疫苗(填“能”或“不能”)预防由 HIV 病毒引起的艾滋病。 -
4、下列有关染色体、DNA和基因三者之间的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A、染色体主要由DNA和蛋白质构成 B、每条染色体上有许多个DNA分子 C、一个DNA分子上有一个基因 D、基因是DNA上的任意片段
-
5、“义乌小鲵”目前仅见于浙江省少数地区,属中国稀有两栖动物之一,已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特种红色名录。关于“义乌小鲵”的叙述正确的是( )A、义乌小鲵的皮肤干燥 B、受精方式为体内受精 C、其发育方式是变态发育 D、幼体成体都用肺呼吸
-
6、下图是蚊子发育过程示意图,这样的发育类型属于( )
A、完全变态 B、不完全变态 C、变异 D、无性繁殖 -
7、要想让同一棵树上结出黄桃、蟠桃、油桃几个品种的桃子,最好采用的方法是( )A、嫁接 B、压条 C、扦插 D、组织培养
-
8、习近平总书记在云南考察时,肯定了云南咖啡在中国咖啡产业中的重要地位:“云南咖啡还是代表着中国的,现在国外也是受欢迎的。”目前,云南小粒咖啡的种植正面临根粉蚧(一种害虫)的威胁。为开展精准防控,省农业科学院探究了环境因素对根粉蚧分布的影响,实验步骤如下:
第一步:选取多株生长状况相近且已感染根粉蚧的小粒咖啡植株,准备不同湿度的土壤(模拟旱季和雨季的土壤湿度)。
第二步:将咖啡植株平均分成两组,分别种植在模拟雨季和旱季的土壤中,标记为A组和B组,其他生长条件相同且适宜。
第三步:栽培一段时间后,分别统计A组和B组咖啡植株根部不同深度(0~10、11~20、21~30厘米)根粉蚧的虫口数量。
结果如下图:

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中设置A组和B组不同湿度条件的目的是。(2)、为避免其他因素影响实验结果,该团队采取的措施是(答出1点即可)。(3)、在雨季,根粉蚧陆续爬行至地表,主要原因是。(4)、化学药剂灌根是见效最快的防控措施。5月是旱季,由图可知,药剂灌注在厘米范围内,对根粉蚧的防控最精准,依据是。 -
9、为探究水分在植物体内的运输和散失,兴趣小组的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同学们设计了图一所示的实验装置,并将装置放在阳光下,4小时后观察到的现象是组塑料袋内产生的水珠最多,由Ⅰ、Ⅲ对照可得出的结论是。(2)、为了深入探究叶片结构,同学们制作了叶片的临时切片,制作时应沿图二中虚线迅速切割叶片,选取最薄的一片进行观察。(3)、同学们在显微镜下观察叶片的结构,并绘制了如图三所示的结构示意图,具有输导组织的是[ ]; 图四中(填序号)为导管。 -
10、番茄果实内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和番茄红素,营养价值高是常见的食用蔬菜。图1为番茄叶片的三大生理作用示意图,图2为番茄24小时内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强度的变化曲线图。请据图回答:
(1)、根据图2中曲线变化,判断出曲线甲对应图1中的(填字母)过程。(2)、夏季晴朗的白天,小军同学在6时和18时各摘取两片大小、形状均相似的叶片,进行脱色、漂洗后滴加碘液,发现时所取叶片蓝色更深。(3)、图2中的CG段(不包括C、G两点),光合作用强度(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呼吸作用强度。DE段下降的原因是植物为避免蒸腾作用过强,保护性关闭了部分气孔,造成叶片吸收的减少。(4)、番茄采摘后,为了延长番茄保存时间,应适当降低图1中(填字母)过程,减少有机物的消耗。 -
11、生物与环境保持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并形成了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图一是某草原生态系统部分生物之间的关系图;图二表示该生态系统中四种生物所含能量的多少。请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草原生态系统中,影响草生活和分布的光、温度、水、鼠、兔等因素统称为。(2)、图一中共有条食物链,鹰和蛇之间的关系是 , 要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还需要补充的生物成分是。(3)、若图二中的四种生物构成一条食物链,则乙对应的是图一中的。 -
12、下列关于碳中和和碳达峰的说法,正确的是( )A、碳达峰是指二氧化碳排放量为零 B、碳中和需要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措施实现 C、碳循环仅依赖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D、大量使用化石燃料有助于实现碳达峰
-
13、为实现乡村振兴,促进农民增收,增加作物产量是一条重要途径。下列建议能使大棚作物增产的是( )A、适量增施有机肥 B、减少水分供应 C、高密度种植 D、减少光照时间
-
14、选择正确的实验试剂是保证实验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以下不恰当的是( )A、用酒精对天竺葵叶片进行脱色处理 B、用碘液检测玉米胚乳是否含有淀粉 C、用澄清石灰水检测种子呼吸消耗氧气 D、用生理盐水维持口腔上皮细胞正常形态
-
15、在“解剖和观察花的结构”的实验过程中,操作不规范的是( )A、用手依次摘下花的各部分结构 B、观察的顺序是从外到内 C、用镊子夹开花药,在放大镜下观察花粉 D、用刀片纵剖子房,用放大镜观察内部结构
-
16、某校兴趣小组在实验田里播种了菠菜种子,一段时间后,收获了许多菠菜从光合作用的角度分析,菠菜增加的重量主要来自( )A、土壤中的无机盐 B、土壤中的无机盐和水 C、土壤中的有机物 D、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和土壤中的水
-
17、在植物园里,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们正在进行植物蒸腾作用相关的观察与探究。他们对各种植物的蒸腾现象充满好奇,并通过查阅资料和请教老师,了解了许多关于蒸腾作用的知识。下列关于蒸腾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A、移栽树苗时剪去部分枝叶,是为了减弱蒸腾作用 B、蒸腾作用强时,植物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速度会变慢 C、蒸腾作用散失水分的同时,能够降低叶片表面的温度 D、植物通过蒸腾作用散失大量水分,提高了大气湿度
-
18、垂柳是常德市重要的绿化树种,能吸收二氧化硫等有害气体,具有抗大气污染的能力。其果实成熟后会裂开,露出带有白色绒毛的种子,即柳絮。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划线部分体现了“生物影响环境” B、垂柳生活所需要的水分是通过筛管向上运输的 C、垂柳的茎能逐年加粗生长是形成层细胞分裂的结果 D、“无心插柳柳成荫”,说明垂柳可扦插繁殖
-
19、在玉米开花季节,如果遇到阴雨连绵的天气,玉米易出现果穗缺粒现象。导致此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缺少阳光照射 B、土壤营养不足 C、土壤中水过多 D、传粉受阻影响受精
-
20、初一五班的同学们在劳动实践中栽培玉米时发现,玉米生长需要多种无机盐,如果缺少某种无机盐,植株会出现相应症状。下列相关描述正确的是( )A、缺氮时,玉米的茎秆软弱,容易倒伏 B、玉米生长需要量最多的是含氮的、含磷的和含硼的无机盐 C、含钾的无机盐促进植物开花结果 D、含氮的无机盐能促进玉米茎、叶生长,使枝叶繁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