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小明用同一台显微镜观察同一标本四次,其中物镜与玻片标本距离最远的是(  )
    A、 B、 C、 D、
  • 2、“蟾酥”,是一种重要的中药材,它可以治疗心力衰竭、口腔炎、咽喉炎、咽喉肿痛、皮肤癌等。每年春末夏初是蟾蜍的产卵季节。雌雄蟾蜍抱对产卵,一般小蝌蚪经过2个月后开始变态为幼蟾。蟾衣是蟾酥浆液的表皮包衣。科研人员通过观察发现,蟾蜍在盛夏暴热的夜晚可蜕衣一次,且边蜕边吃,蜕完吃尽,极难采获,故而难于应用于临床。各地先后开展人工养殖蟾蜍取得成功,养蟾取酥,养蟾取衣已变成现实。请回答下列问题。

    (1)、癌症通常也叫恶性肿瘤,是由癌细胞大量引起的不受有机体控制的畸形分化形成。
    (2)、蟾蜍从幼体发育为成体的过程属于发育,生殖方式为(选填“卵生”或“胎生”)。
    (3)、蟾蜍的性别决定属于XY型,那么雄蟾蜍产生的精子所含性染色体为
    (4)、华蟾素注射液是从蟾衣中提炼而成的中药制剂,是我国经典抗肿瘤药物。研究人员为探寻华蟾素注射液抗肝癌HepG-2细胞的作用机理,进行了一系列实验。

    ①用不同浓度的华蟾素注射液分别处理肝癌HepG-2细胞12h、24h和48h,测定华蟾素注射液对HepG-2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如题图甲。

    ②TopoⅡ酶(促进细胞分裂的酶)在肿瘤细胞中含量明显高于正常细胞。华蟾素注射液处理HepG-2细胞48h后,采用生物技术检测TopoⅡ基因(控制合成TopoⅡ酶)的表达情况(图示亮色区域表示),如题图乙。

    由图甲可知,华蟾素能有效地(选填“抑制”或“促进”)肝癌HepG-2细胞增殖,且与呈正相关。由图乙可知,华蟾素注射液在基因水平上影响肝癌HepG-2细胞的机理是

  • 3、请阅读资料,回答问题。

    湖南省农科院“植物内生微生物资源挖掘与利用”团队历经6年,建造了我国最大、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植物内生微生物资源库,并基于此开展了产业化研究。该团队从全国的6000余份样品中,分离、培养、筛选、保藏了30000余份各类内生微生物资源。

    团队利用该库资源开发了可以获得大量具有土壤改良、养分吸收、生防和作物品质改善功能的微生物,例如桑树肠杆菌可以显著提升辣椒中的辣椒素含量。

    基于筛选出的微生物(主要有下图所示的三大类),通过建设简易水泥发酵池,加入秸秆、烂果蔬等,添加菌剂母液后覆膜,可实现菌剂的现场复配发酵和使用。该技术可减少设施蔬菜每亩250元以上的用工成本,降低35%以上的化肥和农药使用量。

    (1)、该团队筛选、培养图B类生物时,要提供 , 水和
    (2)、桑树肠杆菌的结构与图中生物(选填字母)类似,与辣椒相比,在细胞结构上最主要的区别是该菌。与生物A相比,两者在结构上的主要区别是
    (3)、除了团队的应用,古时候人们也已经利用微生物服务于生产生活。如在我国唐朝,长安城的裁缝常把长有“绿毛”的糨糊涂在被剪刀划破的手指上,防止伤口发炎,“绿毛”可能是图中生物(选填字母),它产生的可防止伤口发炎。但是这些“绿毛”对生物A引起的疾病没有效果,原因是
    (4)、菌剂母液内的生物属于生态系统中的 , 能够分解秸秆、烂果蔬等。请列举一条该技术的优点:
  • 4、某校开展了《美丽中国蚕》的生物实践活动。请回答下列问题。
    (1)、孵化蚕卵:活动中同学们对家蚕卵孵化率进行了探究,如表为家蚕卵孵化实验的记录。

    组别

    蚕卵数(粒)

    100

    100

    100

    培养温度(℃)

    16

    20

    30

    孵化出幼虫所需时间(天)

    10

    9

    8

    孵化率

    90%

    98%

    68%

    同学们探究的是对蚕卵孵化的影响。由表可知,此实验中家蚕卵孵化的最佳温度为。每组控制蚕卵数100粒,不是1粒,目的是

    (2)、幼虫生长:下图中,左图为测量到的幼虫发育过程中不同时期的体长,请根据测量结果在右图中绘制幼虫的体长变化曲线。

    (3)、吐丝结茧:家蚕吐丝时处于发育过程的阶段,延长这一阶段,可以提高蚕丝产量。
    (4)、羽化成蛾:蚕蛾与幼虫的形态结构差异很大,家蚕的这种发育方式为发育。发育过程中蜕皮蜕去的是
    (5)、我国蚕学家将某基因导入蚕卵,得到的蚕茧更大,实现了提质增量。这是利用了技术。请再举一例我国对该技术的应用:
  • 5、自2024年10月起,深圳仙湖植物园举办了"仙踪秘境秋海棠奇幻之旅"的展览,吸引了许多市民前来参观秋海棠这一美丽又神奇的植物。阅读材料完成题。
    (1)、下图是秋海棠的叶芽的纵切结构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①发育成叶 B、③发育成芽 C、②是胚轴 D、叶芽发育成枝条
    (2)、秋海棠的叶能生芽,从而长成新的植株,这说明它所具有的特征是(  )
    A、生物都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 B、生物能生长、发育和繁殖 C、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D、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
    (3)、某同学对秋海棠的叶片结构很感兴趣,于是他制成了临时装片放在显微镜下观察,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①由一层细胞构成 B、②排列紧密,有保护作用 C、③能够输送营养物质 D、⑤是气体交换的"窗口"
    (4)、同学们使用显微镜(如图)观察秋海棠的过程中,遇到了一些问题,下列对应解决办法不正确的是(  )

    A、物像不清——调节③ B、物像偏左——向左移动临时装片 C、物像太小——转动⑥换高倍镜 D、视野较暗——调节④反光镜或底光源
    (5)、某同学在观察了秋海棠的细胞结构后,选择家中常见的材料制作了一个植物细胞模型,如题30图所示。图中的大枣代表的结构是(  )

    A、细胞膜 B、细胞核 C、细胞质 D、无法确定
  • 6、我国是全球遭受外来入侵物种危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福寿螺、鳄雀鳝、红火蚁等外来物种严重破坏我国的生态环境,危害农林牧渔业,威胁人的生命健康。请完成小题。
    (1)、下列关于红火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身体分节,属于环节动物 B、群体内有蚁后、雄蚁、工蚁和兵蚁之分 C、对环境百害而无一利 D、通过语言与同伴沟通交流
    (2)、下列有关福寿螺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属于软体动物 B、体温不恒定 C、体内没有脊柱 D、体表有外骨骼
    (3)、广州管圆线虫寄生在福寿螺体内,它身体呈圆柱形,不分节,有口有肛门,由此判断广州管圆线虫属于(  )
    A、腔肠动物 B、线虫动物 C、扁形动物 D、环节动物
    (4)、下列关于鳄雀鳝(下图)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属于淡水鱼类 B、用鳃呼吸 C、只用鳍就能游泳 D、缺乏天敌可能使其数量增多
    (5)、关于外来物种的入侵,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可能导致生物的多样性丧失 B、可能引发生态灾难 C、可以丰富本地生物的多样性 D、可能危害人类健康
  • 7、苏轼的《食荔枝》“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是对荔枝的盛赞。岭南自古以来盛产荔枝,有三月红、桂味、妃子笑、糯米糍等品种,色如丹霞,味道鲜美。请完成小题。
    (1)、目前已知的荔枝品种超过100个,形成这么多荔枝品种的原因是(  )
    A、荔枝适应不同的环境 B、人工选择的结果 C、栽培条件不同 D、自然选择的结果
    (2)、荔枝每个品种的性状不同主要是因为遗传物质不同,遗传物质主要存在于(  )
    A、细胞壁 B、细胞膜 C、细胞质 D、细胞核
    (3)、荔枝树要结出好吃的荔枝,需要依次经过的生理过程是(  )
    A、开花→受精→传粉 B、开花→传粉→受精 C、传粉→开花→受精 D、传粉→受精→开花
    (4)、为了提高荔枝产量,果农喜欢在果园放养蜜蜂,其意义是(  )
    A、防治害虫 B、促进开花 C、帮助传粉 D、促进果实成熟
    (5)、如题图是荔枝结构图,由雌蕊子房发育来的是(  )

    A、 B、 C、 D、①②③
  • 8、科研人员在水稻培育中心开展了对水稻内控制淀粉积累基因(用A、a表示)功能的相关研究,研究过程如题图所示。下列相关分析错误的是(  )

    A、异常植株的淀粉粒数量多于正常植株 B、淀粉积累正常是显性性状 C、子一代个体的基因组成都为Aa D、子二代淀粉积累正常与异常之比为1:3
  • 9、科学家在中国空间站问天实验舱构建了以斑马鱼为研究对象的小型密闭生态系统。如题图表示该生态系统内生物间的关系示意(①②代表两种气体)。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①表示二氧化碳 B、②表示氧气 C、在一定空间范围内,生物群落+环境=生态系统 D、图中食物链是:藻类、水草→斑马鱼→细菌、真菌
  • 10、当水杉树下的土壤过于紧实或积水过多时,它们会长出呼吸根伸出地面来获取氧气。这体现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是(  )
    A、生物影响环境 B、生物适应环境 C、环境影响生物 D、环境适应生物
  • 11、每年五月的第二个星期日是母亲节。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受精卵的形成在子宫 B、受精卵的形成是个体发育的开始 C、胎儿生活在母体子宫内的羊水中 D、怀孕期间母亲的生命活动负担加重
  • 12、同学们看到自己学校队员参加市诗词大赛获奖时,欢呼雀跃。下列有关看比赛时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视觉形成的部位是视网膜 B、人们鼓掌动作只受运动系统调节 C、听觉形成的部位是耳蜗 D、热议比赛盛况是人类特有的反射
  • 13、某农户选择了一种新型农药进行喷洒。但随着使用次数的增加,药效逐渐减弱。下列选项中哪个能解释这一现象(  )
    A、遗传变异 B、过度繁殖 C、生存竞争 D、自然选择
  • 14、2025年“3·15”晚会曝光了多家黄焖鸡米饭加盟店后厨食品安全的问题:使用存放多天的发酸食材、顾客食用后的剩菜回收再加工售卖、隔夜发黑的牛肉加色素后冒充新鲜牛肉,生产现场触目惊心。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鸡肉中的蛋白质在胃中被消化成氨基酸 B、食材发酸说明食材已经变质 C、发黑牛肉可能含有很多有害微生物 D、保障食品安全刻不容缓
  • 15、如题图是有关生物的生殖和发育的示意图,其中属于无性生殖的是(  )

    A、①④ B、②⑤ C、②③ D、③⑤
  • 16、植物的根既能吸收土壤中的氮、磷等营养物质,又能将其他不需要的物质挡在外面,这主要是哪个结构的功劳(  )
    A、液泡 B、叶绿体 C、细胞壁 D、细胞膜
  • 17、“进化树”可直观地表示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和进化历程。从题图进化树可推测,与①亲缘关系最近的是(  )

    A、 B、 C、 D、
  • 18、“海带炖排骨,玉米炒松仁,蕨菜干炒腊肉”都是我们舌尖上的美食,这些美食中属于藻类的是(  )
    A、海带 B、玉米 C、松仁 D、蕨菜
  • 19、“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中描写影响桃花的非生物因素是(  )
    A、光照 B、水分 C、湿度 D、温度
  • 20、人体各系统通过“物质流、能量流和信息流”相互协调与配合,共同完成复杂的生命活动,使人体成为一个统一的整体。请分析回答:
    (1)、人体生命活动依赖“物质流”。人体需要不断从外界获得营养物质和氧气,通过循环系统运输到全身各处的组织细胞,在细胞内经过复杂的变化过程,产生二氧化碳、尿素等废物。体内的废物由呼吸系统、排出体外。完成上述生理活动的结构中,小肠绒毛、肺泡与功能相适应的共同特点是 , 并且都分布丰富的毛细血管,这些特点有利于增大物质转移的面积,提高物质转移的效率。
    (2)、人体生动活动依赖“能量流”。人体需要的能量来自食物中的有机物,是细胞中的能量转换器,它能将有机物中的释放出来,供细胞各项生命活动利用,其中一部分转化成热能,以维持人体正常的体温。
    (3)、人体生命活动依赖“信息流”。人体各系统在的调节下,通过信息传递相互联系和协调配合,共同完成各项生命活动,以适应机体内外环境的变化。遗传信息控制生物性状。遗传信息通过过程在亲代细胞与新细胞之间传递,通过过程在亲代与子代个体之间传递。
上一页 33 34 35 36 37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