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意思。

    熟:A.食物烧煮到可吃的程度;B.程度深;C.植物的果实或种子长成。

    (1)、小珍珠鸟在我肩上睡得好啊!
    (2)、秋天,果实成了。 
    (3)、米饭蒸了,香喷喷的。
  • 2、下列词语补充完整,再根据语境选词填空。

    神气    蹦    不动    美中

    看到小偷在偷东西,老王地记录下了小偷的信息,悄悄地报了警。

  • 3、你根据字典释义和语境填一填。

    待:dài ①等,等候;②对待,招待; ③将, 要。dāi 停留,逗留,迟延。

    大家好,我是短剧《逃出大英博物馆》的主人——中华缠枝纹薄胎玉壶。2017年,我来到大英博物馆。在这里我认识了很多来自家乡的朋友,他们在这里已经【读 , 意思是】了好久好久。我们经常在夜深人静时互相诉说思乡之情,我们相信【读 , 意思是】到时机成熟,流落在外的文物终会风风光光、堂堂正正回家。

  • 4、选出每组加点字读音错误的一项,填在括号里。
    (1)、
    A、延(màn) B、(mù) C、鸟(chú) D、伴(péi)
    (2)、
    A、受(xiǎng) B、(liǎn) C、嘴(zā) D、着(pā)
  • 5、小练笔。

    如果下面这些人一起走搭石,又会发生什么事呢?请你选择其中的一组人物进行描写。(提示:紧扣动作进行描写)

    ①提着行李的李奶奶,背着箩筐的王伯伯。

    ②推着自行车的小姑娘,扛着锄头的大哥哥。

  • 6、先浏览题目,再快速默读短文,记下所用的时间,完成练习。

    我们村东头有一口古井。古井里的水清凉可口,大半个村子的人都到这儿取水。古井像一位温情的母亲,用醇美的乳汁哺育着平原的儿女。

    我家距古井十几米远,每天,从晨光熹微到暮色降临,到古井边取水的人,从我家门前络绎不绝地闪过,桶儿、筲(shāo)儿发出的吱扭吱扭、叮叮当当的响声,像一支支快乐的乡间小曲,不时传进我的耳朵。我家门前的路面总是湿漉漉的,像刚下过春雨。

    东邻有一对年过六旬的相依为命的夫妻。男的是名老党员,抗战时期腿负过伤,走路一瘸一拐;女的又矮又瘦,身子单薄得简直一阵风就能把她吹倒。老两口只有一女,在外地教书。乡亲们知道这两位老人用水难,今儿这个帮着挑一担,明儿那个帮着挑一担。老人院里那口大水缸长年不空,总是满缸的水。老两口多次表示,要给帮着挑水的人一些报酬,可是谁也不肯接受。“那口井为人们付出了多少? 可它从没跟人们要过报酬。”乡亲们总是这样劝说两位老人。

    故乡的井啊,不仅为乡亲们提供着生命的泉水,还陶冶着乡亲们的品格,使他们懂得了应该怎样做人。村里的人都清楚,那口井只占了巴掌大的一块地方,可是,它对人们的生活发挥着难以估量的作用。它对人们无所求,却无私地向人们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1)、阅读这篇短文,我用了大约分钟。
    (2)、为了快速读完这篇短文,我用到的阅读方法有(    )。(多选)
    A、阅读的时候不分心,集中注意力。 B、采用默读的方式,不出声,不回读。 C、读到“络绎不绝”这个词时,我查词典明白意思后继续往下读。
    (3)、作者把古井比作 , “醇美的乳汁”指 , 赞美了古井无私奉献的品质。
    (4)、画波浪线的句子中,“巴掌大”写出了 , 通过对比赞美了古井
  • 7、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内文段,完成练习。

    搭石(节选)

    家乡有一句“紧走搭石慢过桥”的俗语。搭石,原本就是天然石块,踩上去难免会活动,走得快才容易保持平衡。人们走搭石不能抢路,也不能突然止步。如果前面的人突然停住,后边的人没处落脚,就会掉进水里。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嗒嗒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经常到山里的人,大概都见过这样的情景:如果有两个人面对面同时走到溪边,总会在第一块搭石前止步,招手示意,让对方先走;等对方过了河,两人再说上几句家常话,才相背而行。假如遇上老人来走搭石,年轻人总要俯下身子背老人过去,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

    一排排搭石,任人走,任人踏,它们联结着故乡的小路,也联结着乡亲们美好的情感。

    (1)、读第一自然段时,读到“如果前面的人突然停住,后边的人没处落脚,就会掉进水里”一句,我理解了的原因,从而也懂得了俗语“紧走搭石慢过桥”蕴含的走搭石的要领——
    (2)、借助关键词句梳理选段内容,补全下面思维导图。

    (3)、下面对画横线句子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一排排搭石,是故乡的小路与乡亲们纯洁美好心灵之间的联结纽带。 B、这句话借物喻人,表达出了作者对故乡淳朴民风的向往。 C、这段话是课文的点睛之笔,它赞颂了乡亲们相亲相爱、友好互助的美好品德。 D、一排排搭石任人踩踏,无怨无悔,这正是乡亲们无私奉献精神的写照。
    (4)、如果下面这些人也来走搭石,又会发生什么事呢?请你选择其中的一组人物进行描写。(提示:紧扣动作进行描写)

    第一组人物:提着行李的奶奶,背着箩筐的伯伯。

    第二组人物:推着自行车的小姑娘,扛着锄头的大哥哥。

  • 8、按课文内容填空。
    (1)、《搭石》描写了作者家乡的人们的情景,体现出家乡人们之间美好的情感,赞扬了乡亲们的精神和的美德。
    (2)、家乡有一句“搭石过桥”的俗语。这句话告诉人们在走搭石的时候速度要 , 在通过桥的时候速度要
  • 9、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嗒嗒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仿写比喻句)
    (2)、照例子,写句子。

    一排排搭石,任人走,任人踏,它们联结着故乡的小路,也联结着乡亲们美好的情感。

    ①风筝飞上了高高的天空,带去了 , 也带去了

    ②一张小小的邮票,联结着 , 也联结着

    (3)、经过老人的调整,使河中的搭石变得十分平稳。(用修改符号修改病句)
  • 10、“一排排搭石,任人走,任人踏,它们联结着故乡的小路,也联结着乡亲们美好的情感。”对这句话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作者借搭石颂扬了无私奉献、一心为他人着想的美好品质。 B、一排排搭石,静静地躺在溪水里,任人踩踏,就像一条小路,可有可无。 C、一排排搭石是乡亲们相亲相爱、友好互助的情感纽带。
  • 11、按要求选择相应的句子填空。(填序号)
    《搭石》中表现画面美的句子是
    《搭石》中表现声音美的句子是
    《搭石》中表现心灵美的句子是
    A.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嗒嗒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
    B.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C.假如遇上老人来走搭石,年轻人总要俯下身子背老人过去,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
  • 12、及时概括语句的意思能帮我们提高阅读速度。概括下面语句的意思,最恰当的一项是(    )。

    上了点儿年岁的人,无论怎样急着赶路,只要发现哪块搭石不平稳,一定会放下带的东西,找来合适的石头搭上,再在上边踏上几个来回,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

    A、上了点儿年岁的人急着赶路。 B、上了点儿年岁的人发现搭石不稳。 C、上了点儿年岁的人主动调整搭石。 D、上了点儿年岁的人在搭石上来回踩踏。
  • 13、对下列词语理解不正确的是(    )。
    A、谴责:责备、严正申斥。 B、懒惰:不爱劳动和工作;不勤快。 C、默契:配合得适当,文中指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配合得很默契。 D、人影绰绰:形容人影多,姿态美。
  • 14、下列词语与“脱鞋挽裤”结构不同的是(    )。
    A、摩拳擦掌 B、挤眉弄眼 C、张牙舞爪 D、鞋弓袜浅
  • 15、四字词语补充词语,并完成练习。
    (1)、把下面的四字词语补充完整。

    有序    漾漾    绰绰    当然

    (2)、用画横线的词语造句:
    (3)、选词填空:凯凯平时乐于助人,关心同学,被选为班长是
    (4)、叠词可以增加语言的韵律美。请根据括号里的提示,用叠词补全下面的内容。

    北方的气候四季分明,春天鲜花(数量多),夏天树木(茂盛),秋天落叶(多而杂乱),冬天白雪(洁白),每一个季节都是一幅美丽的画。

  • 16、阅读语段,完成练习。

    ◎xùn qī____易发生山体滑坡、崩塌、泥石流及shān hóng____(    )等自然灾害,jiǎ rú____有 fǎng yǒu ____外出等安排,请提前做好xié tiáo____。

    ◎发生危险时,要bǎo chí____冷静,思考、权héng____再做出决策;彼此 xiāng gé____不要太远,不要轻易涉水过河,避免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

    ◎我们要认真学习有关防灾抗灾的知识,莫lǎn duò____,也不要有侥幸心理,要把所学知识和实际情况(    )起来,防止意外不要发生。

    (1)、看拼音,写词语。
    (2)、“间”是多音字,读jiān时,一般用来表示方位、空间概念;读jiàn时,通常表示空隙、距离。因此,它在“中间”中应读作 , 在“亲密无间”中应读作
    (3)、“挽”的意思有:①拉;②扭转,挽回;③向上卷;④牵引(车辆);⑤哀悼死者。小贴士中“挽”的意思是 , “挽起裤脚”中“挽”的意思是 , “手挽着手”中“挽”的意思是。(填序号)
    (4)、下列填在括号里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
    A、暴发 连接 B、爆发 联结 C、暴发 联结 D、爆发 连接
    (5)、画波浪线句子有语病,请写出修改后的句子:
  • 17、小练笔。

    虽然红军长征胜利已经80多年了,但红军的精神却被一代代人继承和发扬起来,请你来谈一谈,我们小学生应该怎样发扬红军精神?

  • 18、语文实践。
    (1)、畅畅准备了几幅关于“长征”的对联,请你将其补充完整。

    上联:光耀史册                        下联:越五岭攀乌蒙志壮千山

    上联:红军       下联:翻雪山战士越过万难

    (2)、假如现在有一个时空机,可以将你写的信带给长征时期的红军战士,你想对他们说什么? (提示:可从“红军战士身上有着怎样的长征精神”和“你在日常生活中如何践行长征精神”两个方面来表述。)
  • 19、现代文阅读理解。

    挥手之间

    方 纪

    ①一辆延安人都熟悉的带篷子的中型汽车正转过山嘴,朝飞机场驶来。 立刻,人群像平静的水面上卷过一阵风,成一个整体地朝前涌去。接着,又停下来;正当汽车站住,车门打开的时候,机场上响起一阵雷鸣般的掌声。

    ②毛主席走下车来。和平日不同,穿一套半新的蓝布制服,头戴深灰色的盔式帽。整个装束,完全是像出门做客一样。这立刻引起了人们一种深切的不安和离别的情绪,眼泪不由得涌了出来。如今,毛主席穿上做客的衣服,要离我们远去了,他不顾个人安危,为国家为民族,亲自去重庆谈判。

    ③霎时间,人们心里像海上波涛般起伏汹涌。 千百双眼睛,热切地投向毛主席身边。毛主席在汽车边站定,目光平视,望着全体送行的人,目光扫过每一个人的脸,好像所有在场的人他都看到了。他眼睛里露出一种亲切的、坚定的微笑,向人们点了点头。

    ④站在前面的中央的同志们迎上前去。毛主席伸出他那宽大的手掌,和大家一一握手道别。毛主席的脸色是严肃的,从容的,眼睛里充满了无限的关切和鼓舞之情。 然后,他又停下来,望着所有送行的人,举起右手,用力一挥,便朝停在前面的飞机一直走去。

    ⑤机场上人群静静地立着,千百双眼睛跟随着毛主席高大的身形移动,望着毛主席一步一步走近了飞机,一步一步踏上了飞机的梯子。

    ⑥这一会儿的时间好长啊! 人们屏住了呼吸,一动不动地望着毛主席的一举手、一投足,直到他停住脚步,回转身来,又向着送行的人群。

    ⑦人群又一次像疾风卷过水面,向着飞机涌了过去。毛主席站在飞机舱口,取下头上的帽子,注视着送行的人们,像是安慰,像是鼓励。人们不知道怎样表达自己的心情,只是拼命地一齐挥手,像是机场上蓦地刮来一阵狂风,千百条手臂挥舞着,从下面、从远处,伸向毛主席。

    ⑧毛主席也举起手,举起他那顶深灰色的盔式帽,但是举得很慢很慢,像是在举起一件十分沉重的东西。 一点一点地,一点一点地,举起来,举起来;等到举过了头顶,忽然用力一挥,便停止在空中,一动不动了。

    ⑨飞机的发动机响了,螺旋桨转动起来。随着这声音,人们的心猛烈地跳动,人们的眼睛一刻也不离开这架就要起飞的飞机,任凭螺旋桨卷起了盖地的尘沙,遮住了人们的眼睛。这架飞机该有多大的重量啊! 它载负着解放区人民的心,载负着全中国人民的希望,载负着我们国家的命运!

    ⑩飞机转了弯,奔上跑道,升到空中,然后向南飞去。人们还是仰着头,目光越过宝塔山上的塔顶,望着南方的天空,久久不肯离去。

    (1)、结合短文内容,用简洁的语句概括毛主席登机前的几个场面,完成思维导图。

    来到机场→→准备登机→

    (2)、第⑦⑧自然段运用的方法描写了群众与毛主席互相挥别的场面,请用横线画出“面”的描写 , 用波浪线画出“点”的描写。这样写的好处是
    (3)、短文多处描写了前来送别毛主席的人民群众,请用横线画出一句,并从修辞手法的角度分析这句话的表达效果。
    (4)、下列对短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②自然段描写了毛主席的着装,更加突出了人们对即将去重庆谈判的毛主席的无限担忧。 B、第⑤自然段中两个“一步一步”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写出了人民群众深情凝视毛主席走向飞机的场景。 C、第⑧自然段抓住毛主席的动作,写出了毛主席年事已高,挥手十分不易。 D、第⑨自然段中三个“载负”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毛主席此次谈判的重要性。
    (5)、1945年8月,抗日战争刚结束,国民党政府迫于国内外反对内战,一致和平的舆论压力,三次电邀毛主席去重庆和谈国事。为了避免内战,争取和平,毛主席选择以身犯险,前往重庆进行和平谈判。面对毛主席这样的选择,再结合短文内容,你想对毛主席说些什么? 请用几句话简要概述。
  • 20、阅读毛主席长征时期的另一首诗词,完成练习。

    忆秦娥·娄山关

    西风烈 , 长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马蹄声碎 , 喇叭声咽。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注】 ①烈:猛烈,强劲。②长空:辽阔的天空。③碎:细碎。④咽(yè):声音因阻塞而低沉。⑤漫道:莫道,不要说。⑥迈步:跨步。⑦从头越:重新跨越。

    (1)、 这首词的上阕写了风声、等四种声音,营造出一种的气氛。读着读着,我不禁想象出这样一幅画面:
    (2)、 反复诵读“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我深深地感受到了红军战士精神。
    (3)、“苍山如海,残阳如血”是说青山起伏,宛如;夕阳鲜红,艳若。我也能运用这样的方法描写景物,比如残月如、绿草如等。
    (4)、诵读全词,我感受到这首词的感情基调是(     )。
    A、喜悦 B、豪迈 C、悲凉 D、哀怨
上一页 696 697 698 699 700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