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阅读·感悟

    杨氏之子

    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 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徐孺子赏月

    徐孺子年九岁,尝月下戏。人语之曰: “若令月中无物,当极明邪?” 徐曰: “不然。譬(pì)如人眼中有瞳子,无此必不明。”

    【注释】①徐孺子:即徐稚(字孺子),东汉名士。②尝:曾经。③若令:如果让。④邪: 通“耶”,句末疑问词。⑤然:这样。⑥瞳子:瞳孔。

    (1)、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意思。

    聪惠
    A.很,非常
    B.甚至

    ②孔君平其父

    A. 旨意
    B. 拜访

    ③孔指以儿曰

    A.示意
    B. 给……看

    ④尝月下

    A.戏弄
    B. 玩耍

    A. 比如
    B.不如

    (2)、下面加点字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一样的一项是(   )
    A、人语 B、杨氏 C、诸儿竞走取 D、
    (3)、下列句子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
    A、孔君平/诣/其父 B、儿/应声答/曰 C、此/是君/家果 D、无/此必不/明
    (4)、杨氏之子和徐孺子都非常聪明。他们的聪明分别体现在哪里?请结合文 章具体内容简要说明。

    杨氏之子:

    徐孺子:

  • 2、 语文与生活。

    阅读经典,能在生活中试着运用。班级要推选班长,你觉得《西游记》中, 按照师徒四人的性格、品质,谁比较适合当班长?请写下你的选择,并结合书 中内容简要说明理由。

  • 3、 根据情境填空。
    (1)、劳动创造幸福。劳动是紧张繁忙的,“昼出耘田夜绩麻,” “乡村四月闲人少,”。劳动孕育了古老的文明, 古埃及的就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2)、精神铸就伟大。 “ , 不破楼兰终不还” 是战士们 誓死为国的坚定决心; “剑外忽传收蓟北,”是流落 在外游子的悲喜交加;“ , 何须马革裹尸还”是一代伟 人博大的家国情怀。
    (3)、思考启迪智慧。 《自相矛盾》中说“ , 不可 同世而立”启迪我们做事要前后相应,不要自相矛盾;“ ,  ”告诉我们如果经常做不道德、不正义的事情,最终必然 会自取灭亡的道理。
  • 4、按要求答题。
    (1)、读下面的句子,体会人物的内心,再选择一种情景,照样子写一写。

    例:从见到这封电报起,毛主席整整一天没说一句话,只是一支接着一支 地吸着烟。
    欢呼雀跃  坚定地前行  垂头丧气

    (2)、下面的句子分别写出了景物的动、静之美,请选择一个情景,照样子写 一写。

    ①这榆树在园子的西北角上,来了风,榆树先呼叫,来了雨,榆树先冒烟。

    ②在那明净的夜晚,湖面水平如镜,连星星的倒影也不会有丝毫的颤动。
    坐在车上看风景   旭日东升   乡村的夜晚

    (3)、用修改符号修改病句。

    读了“军魂”这篇课文,使我深受震撼。

  • 5、判断题。
    (1)、要写好一个人物,必须选用典型事例,周围人的反应是用不着写的。
    (2)、“三万里河东入海”和“烟花三月下扬州”中的“三”都是虚指。 
    (3)、“我的爷爷今年70岁,虽已是古稀之年 , 但身体、精神都很好。”这个句子加点词语使用是恰当的。
    (4)、朗读《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这首诗,应该用缓慢低沉的语调。
    (5)、我们在讲笑话时,首先自己要哈哈大笑。
  • 6、 下列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牧场之国》中四次强调“这就是真正的荷兰”,只是为了加深读者对荷 兰牧场的印象。 B、《祖父的园子》将情感蕴含在景与事中,表达了“我”对童年园子中生活 的深深怀念。 C、《手指》一文中的中指让我联想到了生活中那些默默奉献、任劳任怨的人。 D、《两茎灯草》通过写严监生临死时仍惦记节省灯油这件事,表现了他对生 的渴望。
  • 7、 下列句子中运用的修辞手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
    A、清澈的泉水毫不张扬,不声不响地流着。 B、看见鲜花如此努力,树木也不甘落后。 C、远远望去,长江像一位婀娜多姿的少女。 D、在微风中,柳树摆动着那迷人的身姿。
  • 8、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周瑜疑惑起来,说: “到了第三天,看他怎么办!” B、荷兰,是水之国;花之国;也是牧场之国。 C、曹操随手在花园的门上写了一个“活”字。 D、他已经像个成人了——一个脸上身上都带出天真淘气的样子的大人。
  • 9、 五月初五,阆中举行了龙舟赛,并且圆满收官,下列描述本次比赛的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当的是(   )
    A、当运动员们迈着铿锵有力的步伐出场时,我情不自禁地为他们鼓掌。 B、岸边的观众看到选手们奋力划桨,他们也跃跃欲试呢! C、奶奶兴致勃勃地向在外地的姑姑谈起她观龙舟赛的见闻。 D、当冠军队上台领奖时,观众都不动声色地为他们欢呼。
  • 10、 阳阳在“汉字真有趣”的探究中发现像“森”“众”等这类字的字形和意思密 切相关,由此,可推断“淼”的意思是(   )
    A、形容水大的样子 B、奔腾 C、急走,跑 D、看不见边
  • 11、 下列加点字的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
    A、吾盾之    B、弗能    C、其矛曰   荣 D、有杨梅   水
  • 12、 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斩新 脚腕子 一真见血 B、承认 露陷儿 胸有成竹 C、荣幸 明晃晃 风平浪静 D、族拥 下意识 一声不坑
  • 13、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字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澄澈(chéng)书(kǎi)神机妙(miào) B、(jiān)精(zàn)然起敬 (sù) C、(jiáo)参(méng)养处优(zūn) D、(shì)及 (āi)龇牙嘴(liè)
  • 14、请认真听老师读两遍短文,完成小题。
    (1)、下列表述与短文内容相符合的一项是(   )
    A、《新华字典》是中国第一部现代汉语词典,曾获得两项吉尼斯世界纪录。 B、第20版新华字典可查询汉字的读音、字义,不能借助App收听读音、观看 笔顺。 C、“猪肉定律”表明了《新华字典》与猪肉一样,很难改变哪个中国人的命运。 D、白岩松用幽默风趣的语言道出了《新华字典》对中国人的深远意义。
    (2)、下列是五(1)班同学为《新华字典》设计的几条广告语,不恰当的是(   )
    A、从牙牙学语到笔下生花, 《新华字典》是陪你看世界的“汉字引路人”。 B、吃猪肉有什么意义?不如买一本《新华字典》。 C、每个汉字的根, 《新华字典》都帮你扎进中华文明的土壤。 D、探索文字奥秘,解读中华文化密码——《新华字典》,你身边的文字导师。
  • 15、同学们,在你的成长过程中,一定有许多人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比如让你敬佩的人,让你喜欢的人……请选择一个人写下来,选取表现人物特点的典型事例,运 用描写人物的方法,反映人物的内心活动,内容具体,能表达真情实感。

    要求:①题目自拟,字数不少于400字;②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学校、班级和 姓名。

  • 16、小军被先烈们浴血奋战、不怕牺牲的精神深深鼓舞,他梦想当一名军人,保家卫国。 这次,他来到红军长征博物馆,听长征的故事,立爱国之志。

    一顶军帽

    ① 红军长征路过村子时,村里的老人告诉阿柴,红军是给老百姓打天下的队伍。于是,他整天跟在战士们身后,看着红军带领乡亲们打土豪、分粮食,与乡亲们一起推磨、 割草……他看到红军战士头上缀着红五星的八角军帽,越看心里越痒痒。一天,阿柴找 到指导员,说:“报告指导员,我要参加红军!”看他一脸倔强的神情,指导员同意了。

    ② 部队走得急,军装来不及发。阿柴对指导员说:“那军帽呢?头上没有军帽,算什 么红军呀!”指导员摸着他的头,说:“别急,以后一定发给你!”阿柴只能一边行军,一边 惦记着那顶神气的军帽。

    ③ 就这样,他跟着部队进了雪山。巍峨壮丽的雪山寒气逼人,泛出刺眼的白光。宣 传队的战士们在队伍中穿梭着,每当走过阿柴身边,他们总是会说:“坚持就是胜利!”听 了宣传队战士的话,阿柴觉得翻过雪山并不困难。

    ④ 进入雪山后没多久,阿柴的鞋子就破得没法穿了。他的双脚很快就被冰雪冻得 麻木了,双腿也慢慢被冻僵。它们开始不听他的指挥,每一步都像灌了铅一样。“扑通” 一声,阿柴倒在了地上。他想要站起来,但是怎么努力都没有用。

    ⑤ 指导员从后面赶过来,大口地喘着粗气,脸冻得发青,看不出一丝血色。他急切 地把阿柴无法动弹的双腿捂在怀里。阿柴摇摇头,目光暗淡地说:“指导员,这路太难走 了,我实在走不动了。”指导员没说话,在干粮袋里摸索了一阵 , 掏出一小块煮熟的牛皮,用冻得发抖的手哆嗦着递给阿柴。阿柴没有去接,他知道这是指导员舍不得吃节省下 来的口粮。更何况指导员在战斗中受过伤,现在还没恢复呢!指导员硬把牛皮塞到阿 柴手里,说:“快吃,一切行动听指挥。”阿柴颤抖着接过了牛皮。牛皮下肚,阿柴感到身 体暖和了一些。指导员把阿柴扶起来说:“站起来!你可以的。”阿柴慢慢地站了起来,但这时,他发现指导员的脚像是被冻在地上一样,迈不开半步。阿柴拼命帮指导员搓着 双脚,又搬着指导员的脚一步一步地往前挪。指导员终于缓过劲来,又能勉强迈开步 子了。

    ⑥ 指导员拍拍阿柴的肩膀说:“我要跟你打个赌。我们来比一比谁先翻过雪山,你 肯定比不过我。”阿柴说:“那可不一定,我行军速度可快了!”“要是你比我先翻过雪山,我的军帽送给你!”指导员认真地说。阿柴的眼睛亮了,二话不说,拉起木棍,迈开大步 在齐膝深的大雪中走了起来。虽然又冷又饿,可一想到自己梦寐以求的军帽,他就觉得 浑身充满了力量!

    ⑦ 指导员看着阿柴,心里想,年轻人是希望,是未来,他们一定要到达胜利的终点。 指导员叫住了阿柴,不紧不慢地说:“阿柴,我看你还不一定能赢得我这顶军帽呢。”阿柴 不服气地说:“指导员,我一定比你快!”对军帽的渴望让阿柴全神贯注,尽管走得吃力,但是迈出的每一步都强而有力。

    ⑧ 指导员渐渐落在后面,他停下了步子,再次叫住阿柴。他庄重地把自己的军帽摘 下来,戴到阿柴头上 , 又正了正,端详了一会儿,满意地说:“阿柴,你赢了。”阿柴拒绝道: “我可不需要你让我,我要靠自己的真本事来赢。”“哈哈,你已经赢啦!比赛到此结束,你看你比我往前多走了一大段呢。”指导员又拍拍阿柴的肩膀,微笑着说,“快走吧,不要 误了下山的时间。”

    ⑨ 阿柴虽然觉得指导员说的话有点怪怪的,但是掩不住戴上军帽的满心欢喜。他 乐呵呵地摸了摸军帽说:“那,那我就戴着吧。”阿柴感觉自己戴上军帽,是一名真正的红 军战士了。

    ⑩ 过了一会儿,阿柴意识到指导员没有跟上来,他回头看去,发现指导员一动不动 地坐在雪地里。他赶紧跑过去,喊着:“指导员!指导员!”谁知,指导员就这么突然倒了 下去,脸上还留着刚才的笑容。阿柴一下子跪倒在指导员身边,大颗大颗的泪珠滴落在 指导员那冰冷的脸上。

    苍茫雪山,堆琼积玉,雄伟壮丽,刺眼的白光越发犀利。阿柴的眼神却越发坚定,特别是阿柴军帽上那颗红色五角星,在弥漫的风雪中显得尤为耀眼……

    (选文有删改)

    阅读文章并完成下列题目。

    (1)、根据短文内容,完成下列思维导图。

    (2)、第⑧段中画波浪线的语句是①、②描写,从这处描写中,我能体会到指导员当时在想③  , 从中我能看出他是一个④的人。
    (3)、文中两处画横线的语句都描写了雪山,对其作用描述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一处描写表现出雪山的巍峨壮丽与辽阔。 B、第二处描写表现出雪山上堆琼积玉的美丽。 C、两处描写表现出雪山的美景掩盖了危险。 D、两处描写表现雪山上的阳光格外的刺眼。
    (4)、苍茫的雪山是如此的寒气逼人,请你发挥想象,仿照例句,写一写雪山的冷。

    例:太阳光芒四射,亮得使人睁不开眼睛,亮得蚯蚓不敢钻出地面来,蝙蝠不敢从 黑暗的地方飞出来。

    (5)、文章为什么以“一顶军帽”为题?请你谈谈对它的理解。
  • 17、小勤学完第七单元后,就对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尤其是秦始皇 陵兵马俑,快跟他一起去看看吧。

    【资料一】

    当我的脚步从俑坑边沿轻轻走过,我似乎看到了那些滚滚的车轮,势不可当,迎面 冲来……

    浩大!雄浑!壮美!强悍!走近兵马俑,这四个词语立即映入了我的脑海,并打上 了深深的烙印。这真是气势恢宏、势不可当的军队啊。眼前的一幕,不由得不让人瞠目 咂舌,为之惊叹,为之震撼!让人目为之 , 神为之摇,思想感情的潮水为之汹涌澎    ……

    走在安静又长长的兵马坑里,密密麻麻、挨挨挤挤,站满了兵马俑。它们惟妙惟肖,真人真马般大小。每一个都是英武逼人却又个性鲜明,特别是他们的眼睛灼灼有神,直 摄心魄。健壮匀称的高大身躯,饱满光洁的额头,棱角厚实的双唇,干练利落的姿态,以 及战袍上的每一条褶皱,眉宇间的每一种表情,都是那样鲜活动人,毫无雷同之感,你甚 至能感觉到他们的呼吸声。他们哪里是冷冰冰的雕塑,分明是一群有血有肉要出征鏖 战的士兵。

    (选文有删改)

    【资料二】

    一、 二、三号坑的名称是按照发现时间的先后顺序命名。1979年10月 1日以兵马 俑一号坑遗址为基础建成秦始皇陵兵马俑博物馆对公众开放。1989年9 月27 日三号 坑对外开放,1994年10月14日二号坑遗址对外展出。3座俑坑中近8000件陶俑、陶马 象征着当年保卫秦始皇帝陵园的卫戍部队。

    一号坑的平面呈长方形,东西长 230米,南北宽 62米,总面积为 14260平方米,在 3座俑坑中规模最大,比两个足球场的面积还要大一些。

    一号坑左右两侧各有一个兵马俑坑,现称二号坑和三号坑。三号坑位于一号坑西 端北侧,与二号坑东西相对。三号坑为指挥部将领们在这里谋划作战方案。俑坑面积 520平方米,平面呈“凹”字形,分为南区、北区、中区3个单元。

    二号坑在一号坑北侧。与秦俑一号坑相比,二号坑的特点是兵种多、组成复杂。二 号坑的平面呈曲尺形,依据不同兵种设计了4个独立方阵:战车方阵、骑兵阵、弩兵阵和 车、步、骑混合方阵。总的来说,二号坑的军阵是一个集当时各兵种联合编组的集团军。

    这批陶俑的出土让世界震惊,震惊于俑群的恢宏气势以及他们背后所包含的方方 面面的信息,尤其在军事方面。军队在作战或驻守中的队列形式,被称作军阵。秦兵马 俑的排列方式就是秦军的军阵。一号坑军阵有前锋、有后卫,可战、可守,与兵法的布阵 原则相吻合,可以说是一部立体的秦代兵书。考古工作者仅仅在一号坑前面已发掘区 域,就清理出青铜兵器4万余件,其中3万多件是青铜箭镞。它们都是当年的实战兵 器,可分为长兵器、短兵器和远射程兵器。

    阅读文章完成下列各题。

    (1)、【资料一】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对兵马俑进行了描写,其表达效果是
    (2)、阅读【资料二】,下面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兵马俑背后包含着秦代军事、艺术、医学等方面的信息。 B、一、二、三号坑对外展出的时间叙述具体。 C、一号坑军阵是各兵种联合编组的军阵。
    (3)、阅读【资料二】,对照平面图,正确填写A、B、C三处位置的名称。

    A.B.  C. 

    ① 一号坑

    ② 二号坑

    ③ 三号坑

    (4)、结合两则材料,说说【资料一】中画横线的部分作者震惊的原因是什么。
  • 18、展馆中展示了《史记》,请你帮助小潍完成下列题目。

    其后赵,赵急,请救于齐。齐威王以田忌为将,孙子为师。田忌欲引兵之②赵,孙子曰:“君不若引兵疾走大梁其街路,冲其方虚,彼必释赵而自救。”田忌从 之,魏果去邯郸,与齐战于桂陵,大破梁军。

    (选文有改动)

    注释:①后:后来。②之:到。③大梁:魏的国都,在今河南开封市。

    (1)、读一读,以下停顿划分正确的是(   )
    A、魏果/去/邯郸,与齐战/于桂陵,大破/梁军。 B、魏果/去/邯郸,与齐/战于桂陵,大/破梁军。 C、魏/果去/邯郸,与齐/战/于桂陵,大破/梁军。 D、魏/果去/邯郸,与齐/战/于桂陵,大/破梁军。
    (2)、请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① 其后魏

    其街路

    (3)、田忌和孙膑的作战方法分别是什么?(请用原文语句作答)

     

    (4)、小潍用漫画说明了孙膑的办法,请你将他要表达的意思写下来。

    (5)、历史上用谋略取胜的故事还有
  • 19、诗人贺知章86岁写下了“少小离家老大回”的经典诗篇,请你仿照例句,发挥想象写 一写贺知章回到家乡时的情景。

    例:这个体操运动员在高低杠上的动作真灵巧,就像猴子在树林中攀缘、穿行。

  • 20、以下关于文人雅士加点的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李清照在豆蔻年华写下了一首《如梦令》,名动京城。 B、曹植在30岁而立之年,写下了千古名篇《洛神赋》。 C、骆宾王年逾期颐 , 写下了《咏鹅》,并因此诗被誉为“神童”。 D、白居易花甲之年写下《耳顺吟寄敦诗梦得》,被称为白居易的六十岁歌。
上一页 426 427 428 429 430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