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高尚的行为

    早晨,我进教室的时候,老师还没有到。有三四个人正在戏弄红头发的克洛西——就是那个一只胳膊已经残疾、靠母亲卖野菜为生的孩子。他们用尺子捅他;拿粟米壳朝他脸上掷去;学他的样子,把他比画成怪物。

    克洛西一个人坐在凳子边上,脸色煞白,一会儿看看这个,一会儿看看那个,好像正在向他们求饶。那几个人见他这样,越发起劲儿了。克洛西涨红了脸,气得发起抖来。忽然,弗兰蒂跳到凳子上扮起克洛西母亲卖菜的样子来。克洛西的母亲通常就是那个样子到学校来接儿子的,最近她生了病没有来。同学们见了哄堂大笑。克洛西气极了,从桌上抓起墨水瓶,(____)地朝弗兰蒂头上扔过去。弗兰蒂闪在一边,墨水瓶恰好打在正走进教室的老师身上。

    大家吓得不敢出声,赶紧逃回自己的座位。老师气得脸都变了色,走到讲台前,(____)问:“这是谁干的?”没人回答。老师提高了声音,又问:“这是谁干的?”

    这时,卡罗纳同情可怜的克洛西,突然站起来,(____)地说:“是我干的!”老师看了看他,又望了望发呆的同学们,平静地说:“不是你干的!”等了一会儿,他又说:“我不处罚犯错误的人,扔墨水瓶的人站起来吧!”克洛西站起来,(____)地说:“他们打我,欺负我,我气昏了,就……”“坐下。欺负他的人站起来!”老师说。

    那四个人站了起来。“你们!”老师说道,“欺负一个无辜的人,侮辱一个不幸的孩子,欺负一个不能自卫的人,你们应该感到耻辱,太卑鄙了!”说完,老师从讲台上走下来,走到卡罗纳面前,托起他的头来,注视着他的眼睛说:“你的心灵是高尚的!”

    (1)、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哄堂大笑:

    (2)、体会文中人物的心情,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入文中括号里。(填序号)

    ①勇敢    ②战战兢兢    ③厉声    ④狠命

    (3)、细读第二自然段,用横线画出描写克洛西被同学们欺负时的神态的句子。
    (4)、下列选项对短文内容的理解是否正确?对的打“√”,错的打“×”。

    ①弗兰蒂开始侮辱克洛西的母亲时,克洛西才朝他扔墨水瓶。

    ②“克洛西一会儿看看这个,一会儿看看那个,好像正在向他们求饶。”这是个比喻句。

    ③“他们打我,欺负我,我气昏了,就……”这句话表现了克洛西内心极度的痛苦与无奈。

    ④“欺负一个无辜的人,侮辱一个不幸的孩子,欺负一个不能自卫的人,你们应该感到耻辱,太卑鄙了!”这句话表达了卡罗纳对侮辱残疾同学的人的愤慨。

    (5)、老师为什么说卡罗纳的心灵是高尚的?请你联系全文说说自己的理解。
  • 2、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____。

    (1)、把文中空白的部分补充完整。
    (2)、这个故事出自成语《》。
    (3)、文中“因”的意思是 “释”的意思是 
    (4)、如果让你来劝一劝这个农夫,你会怎样说?
  • 3、语文实践园。

    ㅤㅤ学校计划于5月12日上午九点组织全校学生在校礼堂观看话剧表演,请你帮少先队大队部在5月10日发出通知。

  • 4、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人不讲信用是不行的,因为“人而无信,”。
    (2)、每逢佳节,出门在外的我就会想起王维的两句诗 
    (3)、《元日》这首诗的作者是 代的   , 其中元日指  。我还知道中国其它的传统节日,例如农历的 (时间)是   , 习俗是 
    (4)、雅人四好:
    (5)、诗人白居易本以为桃花已经落尽,可是来到大林寺才发现这里的桃花刚刚开放,于是诗人写下了诗句“”。
    (6)、常言道:“ , 水来土掩。”只要我们准备充分,就不怕对手耍花招。
    (7)、学习了《》,我们认识了胆小鬼小沙;学习了《我不能失信》,我们认识了讲诚信、守诺言的 ;学习了  (作者)的《肥皂泡》,我们感受到了童年的美好。法布尔做的实验证明了蜜蜂有  的能力。
  • 5、按要求写句子。
    (1)、人们用刀把文字刻在龟甲和兽骨上。(改写成“被”字句)
    (2)、枣核很聪明。枣核很勤快。(用关联词将两句话合并成一句话)
    (3)、这座坚固、美丽的桥的石栏上雕刻着精美的图案。(缩句)
    (4)、造纸术是我国四大发明。(修改病句)
    (5)、老婆婆说:“我什么都不怕,就怕漏!”(改为转述句)
  • 6、选词填空。
    (1)、适宜   适应

    ①深夜气温过低,开花也不 

    ②长期以来,昙花 了晚上九点左右的温度和湿度。

    (2)、发现   发明

    ①科学家 了许多先进的设备。

    ②只要我们留心观察,就会  , 一天之内,不同的花开放的时间是不同的。

  • 7、补全词语,并按要求填空。
    (1)、补充词语
    翻来去       挤挤    翻山岭     杯弓蛇
     私语    画蛇足      掩耳铃     名中外
    (2)、观察画横线的三个词语的特点,再写出两个这样的词语:、 
    (3)、写出两个同画曲线的词语结构相同的词语: 、
    (4)、上面词语中表示“名声很大”的意思的是
  • 8、辨字组词。

    偶 

    凑 

    掠 

    蓬 

    瓣 

    遇 

    奏 

    惊 

    逢 

    辨 

  • 9、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1)、在我和妈妈(sǎn  sàn) 步的路上只有零零散散(sǎn  sàn) 的几个人。
    (2)、小鹿(zhèng  zhēng) 扎着(zhèng zhēng) 脱出来。
    (3)、爸爸刻了一个(mú   mó) 子用来做(mó  mú ) 型。
  • 10、读拼音,写词语。
    lián peng  kuā  jiǎngwǔ  dǎochèn   shān
    fēn  fāng tòu    mínghuā  zhōngōu  zhōu
  • 11、 每个人都在成长,成长中有淡淡的书香,也有悠扬的乐曲;成长中有亲情友情,也有殷殷的师恩;成长中有快乐相伴,也有痛苦的教训相随……请以“   ▲    伴我成长”为题,完成一篇习作。

    要求:1.将题目补充完整。

    2.注意抓住重点,分清内容的主次,详略得当。

    3.将情感融入到具体的人、事、物中,或借助内心独白直接抒发情感。

    4.文中不要出现真实姓名,字数500字左右。

  • 12、 综合实践
    (1)、李老师说:“同学们,6月21日晚上8点在教室举行毕业联欢晚会,请班委做好筹划,全班同学准时参加。”
    冬冬今天请假了,如果你就是班长,请你把李老师的话转告他,通知冬冬准时来参加活动。
    (2)、请选择一个最适合作为本次活动的主题标语(   )。
    A、经典阅读,书香浸润 B、师恩难忘,友情长久 C、书山有路,学海无涯 D、拥抱春天,绽放梦想
    (3)、请你根据活动流程照样子把活动形式补充完整。

    ⑴回忆往事——

    ⑵欢乐今宵——

    ⑶展望未来——老师寄语、交换毕业赠言

    (4)、你给好朋友的毕业赠言会这样写:
  • 13、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小题。

    【材料一】农历五月初五是端午节,又叫端阳节、重午节,它始于春秋战国时期,迄今已有2500余年历史。从2008年开始,端午节被国家设定为法定节假日,放假一天。

    关于端午节的由来,说法众多,其中最具影响力的说法是为了纪念投汨罗江而死的忠臣屈原。另一种代表性的说法是认为端午节来自古人五月初五避疫驱邪的习俗。农历五月初五被古人视为“恶日”。由于天气日益湿热,又值汛期,因此百虫和细菌繁殖快,疫病易生。在那天,人们除了在门框上挂上艾蒿,喝雄黄酒,还把具有杀菌作用的雄黄、艾草、菖蒲研成粉末,用布包起来戴在胸前,利用它散发出的气味来“避疫驱邪”。直到唐代,人们才逐渐把端午节当作佳节良辰来看待。

    【材料二】描写端午的诗

    端午

    榴花照眼艾蒿香,挂符门帘饮雄黄。

    粽角流苏悬彩穗,平安佑尔过端阳。

    【材料三】德阳市2024年端午民俗文化节活动安排表(有改动)

    活动名称

    活动内容

    活动时间

    活动地点

    香囊迎节

    学做传统香囊及展示评比

    8:30——10:30

    金螺湾公园

    龙舟竞渡

    全天400米直道竞速赛

    9:00——11:30

    旌湖

    屈子庙会

    民俗展示巡演、文化体验

    9:00——21:00

    钟鼓楼至文庙广场

    裹粽大赛

    市民、专业人员分组比赛

    10:00——12:00

    万达广场一楼

    (1)、【材料一】主要向我们介绍了
    (2)、请写出【材料二】诗中写到的三种端午民俗:
    (3)、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⑴端午节那天,为了参加民俗展示巡演,张宁要向老师请假一天。

    ⑵为了参加裹粽大赛,兰兰当天必须在9点左右赶到金螺湾公园。

    (4)、节日来临之际,亲朋好友互发微信祝福已成为一种时尚。请根据提供的材料将下面这条微信补充完整。(填序号)

    洗洗艾叶,将烦恼荡涤; , 将幸福裹牢; , 让疾病远离;赛赛龙舟,让激情燃烧。我亲爱的朋友,端午安康!

    A.做做香囊   B.包包粽子

  • 14、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小题。

    “医神”吴孟超

    他在长达75年的从医生涯中,拯救了16000多名患者的生命,他是中国医学界的传奇人物——“中国肝胆外科之父”吴孟超。他一生最大的心愿就是争分夺秒救治更多的病人。

    1983年春的一天,年过六旬的吴孟超坐门诊,一对夫妇抱着一个4个月大的婴儿来看病。吴孟超触诊后发现她不仅肝脏肿大,脾脏也肿大,还发烧,体温达39℃,初步诊断为肝母细胞瘤。这是一种恶性肿瘤,这么小的患者,长了这么大的肝肿瘤,吴孟超也是第一次见到,他犯了难。

    这种情况没有药物能消除,只能手术切除。可是,4个月的婴儿,怎么能动手术?此时,他的心里产生了巨大的矛盾。

    “先收进病房吧,再想想有什么办法。”吴孟超不是万能的,可是他不能把病人推出去,就只好先收下来。

    当天晚上,吴孟超辗转反侧,难以入眠,总看见那对夫妇的目光,那婴儿的目光……夜深了,妻子发现他还没睡,便问:“今天碰上什么难事了?”

    “来了一个小病人,才4个月大,手术不好做。”

    “什么病?非要动手术吗?”

    “肝母细胞瘤。不动手术,没有药能救那孩子。”

    “4个月,她承受得了手术吗?”

    “我也不知道。我查过,还没发现世界上有这么小的孩子做过这类手术。”

    妻子想说“你还是慎重一点”,但话到口边没说,她知道说也没用。

    吴孟超也知道,动刀,就是有风险的。可是他仍然选择了在风险中果敢而谨慎地为生命开辟道路!

    吴孟超开始做手术前的准备。他查阅了大量国际上治疗肝脏肿瘤的相关资料,又仔细分析了患儿的体质和病情,并和同事们共同制订手术方案。

    手术那天,吴孟超主刀,用了3个小时,为患儿成功切除了一个比婴儿的脑袋还要大,重达600克的肝母细胞瘤。患儿推进了病房,吴孟超又亲自守候,因为这孩子很特殊,术后护理特别重要。在他的精心呵护下,孩子终于转危为安。

    “医生眼里看的是病,心里装的是人。”吴孟超常对身边的医护人员这么说。因为这份爱,吴孟超几十年来坚持只给病人开价格最便宜的药,就连给病人问诊的听诊器都会细心地先用手焐热。

    有一次,病房里收治了一位来自浙江农村的妇女。手术后五六天,吴孟超去查房。他仔细检查完病人,又认真看了她的病历,眉头微微皱了起来,半晌没吭气。那时,在场的人都很紧张,“看样子,‘老爷子’准是又看出什么问题来了。”果然,吴老把值班医生叫到走廊里,劈头便问道:“这个病人为啥要用先锋6号?还是进口的?”

    值班医生答道:“作为常规术后抗感染,现在大家都在用先锋6号,这个病人也就用了。”

    “什么‘大家’‘大家’?”吴孟超一听火了,大声说道:“现在有的医院、有的医生不好好给人治病,光知道给病人开贵重药品,凭此赚钱、提成,完成利润指标。你不要学他们!”

    值班医生有些委屈:“吴老,我没有啊……”“没有就好”,吴老严肃地说,“你知道医疗费用对这样的病人和家庭是多么大的经济负担!没有明显的感染,术后又很稳定,为何不用氨苄青霉素等药物?过去我们常用,而且效果也不错,又便宜。要为病人多考虑考虑才对呀!”

    “病人生病已经非常不幸了,为了治病他们可能已经花光了家里的钱,有的还负债累累。作为医生,一定要设身处地为病人着想,替病人算账。”这是吴孟超对年轻医生说的最多的话。

    这位老兵一生书写着不老的传奇。97岁仍主刀做手术的他曾说:“一个人生命有限,不抓紧一下就过去了,所以我要抓紧时间,分秒必争,为国家、为人民多干点儿事。”

    (1)、请用简洁准确的语言概括本文列举的吴孟超两个事例。
    (2)、阅读第③自然段,联系上下文,想象吴孟超的心理活动,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此时,他的心里产生了巨大的矛盾:
    (3)、读读下列描写吴孟超言行的句子,品一品,照样子写一写。

    言行

    品格

    他查阅了大量国际上治疗肝脏肿瘤的相关资料,又仔细分析了患儿的体质和病情,并和同事们共同制订手术方案。

    科学严谨

    患儿推进了病房,吴孟超又亲自守候,因为这孩子很特殊,术后护理特别重要。

     

    “病人生病已经非常不幸了,为了治病他们可能已经花光了家里的钱,有的还负债累累。作为医生,一定要设身处地为病人着想,替病人算账。”


     

    (4)、文中吴孟超医生对下属发火的原因是:
    (5)、联系前后文,可以看出吴孟超医生所强调的“替病人算账”,不是简单地选择一种便宜的药物,而是还要考虑病人家境、三方面因素后作出
    (6)、2021年5月22日,吴孟超院士永远离开了我们,举国同悲。他永远是我们心中不落的明星。这样的明星还有很多,你心中的“明星”是谁?请简要说明理由。
    (7)、文中哪一句话最打动你,请把它工整地抄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 15、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小题。

    蝙蝠:大自然中“移动的病毒库”(节选)

    杨先碧

    ①2019年年底至2020年年初,全国暴发了大规模新冠肺炎疫情。人们首先怀疑病毒的来源就是蝙蝠,因为此前爆发的SARS(非典)埃博拉、中东呼吸综合症等传染病都源于蝙蝠。那么,为什么每次暴发疫情,人们总是想着让蝙蝠“背锅”呢?

    ②这可能是因为相比其他野生动物,蝙蝠体内的病毒种类最为繁多。目前,科学家在蝙蝠体内发现了173种病毒,其中有61种病毒是可以传染给人类的。虽然蝙蝠体内病毒种类多,被人们戏称为大自然中“移动的病毒库”,但令人惊讶的是,它自己却从不“中招”。

    ③科学家发现,这可能与蝙蝠独特的生理特性有关。蝙蝠白天的体温为36℃,到了夜间却可以达到39℃,昼夜体温差比一般的哺乳动物都大。这种生理特性使得病毒生活在时冷时热的环境中,而难以大量繁殖。

    ④蝙蝠能用高体温来对抗与压制病毒。蝙蝠在飞行时,体温高达40℃。这对人类来说可能是致命的高烧,但对蝙蝠来说却是家常便饭,因为蝙蝠体内的细胞可以抵抗这个热压力,其细胞内的热休克蛋白可促进细胞的耐热性。

    蝙蝠拥有哺乳动物中最强大的免疫系统,就算是非常厉害的细菌、病毒,在绝大部分情况下也奈何不了它们。经科学家研究发现,蝙蝠免疫系统中的“干扰素刺激蛋白”基因序列存在突变,正是这一突变让蝙蝠的免疫系统始终能够有效地遏制病毒在体内泛滥。

    ⑥之所以说是“遏制”,是因为蝙蝠的免疫系统对病毒比较“温和”,它只是压制病毒的繁殖,而不是消灭它。正因如此,蝙蝠的身体反而成了病毒的避难所,蝙蝠也因此成了大自然中“移动的病毒库”。

    ⑦蝙蝠一般都有冬眠的习性。新冠疫情爆发是在2019年12月下旬,此时武汉的大多数蝙蝠都在冬眠;而且蝙蝠携带的新型冠状病毒此前可能已经寄生在其他野生动物身上,然后再传播给人类。如此说来,此次疫情并非蝙蝠直接导致,人们也许真的“委屈”它了。

    ⑧事实上,无论病毒是否源于蝙蝠,人们都不应该完全归罪于蝙蝠,因为不少疫情的“罪魁祸首”是那些贪婪之人。面对传染病疫情,我们要不断反思自己,从灾害中吸取教训,而不要想着把自己的过错都推到野生动物身上。

    ——文章选自《青少年科技博览》2020年05期

    (1)、下列选项中,引号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
    A、它自己却从不“中招” B、“干扰素刺激蛋白”基因序列存在突变 C、人们总是想着让蝙蝠“背锅” D、蝙蝠的免疫系统对病毒比较“温和”
    (2)、写出下面句子使用的两种说明方法。

    蝙蝠白天的体温为36℃,到了夜间却可以达到39℃,昼夜体温差比一般的哺乳动物都大。

    (3)、蝙蝠是大自然中“移动的病毒库”,但自己却不会“中招”的原因的是: 

    (4)、联系上下文,我知道“背锅”一词的意思是 , 作者说蝙蝠是在“背锅”,是因为不少疫情的“罪魁祸首”是
    (5)、在第⑤自然段中画横线的句子中,“在绝大部分情况下”能否删除,为什么?
  • 16、 根据积累填空
    (1)、中华古典诗歌群星璀璨,内涵丰富:诗中有习俗,如韩翃《寒食》中“ , 轻烟散入五侯家”;诗中有节操,如郑燮《竹石》中“千磨万击还坚劲,”。诗中有传说,如《迢迢牵牛星》中“盈盈一水间,”;诗中有美景,如叶绍翁《游园不值》中“春色满园关不住,”。
    (2)、“良药苦口利于病,”“树欲静而风不止,。”这些话语告诫我们要听得进父母的劝告,懂得孝敬父母。
    (3)、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正如《淮南子》中说的“苟利于民,;苟周于事,”。
  • 17、 看拼音写字词

    时间悄悄地nuó移,小学生涯即将结束。我们从幼zhì的孩童,成长为青葱少年了。校园里台jiē上并肩而坐的身影,花pǔ里xī shuài的歌吟,围墙zhuān缝里,黑蚂蚁落荒而逃的场景……那些点点滴滴的回忆,都róu进了我依依不舍的思绪里。

  • 18、下列句子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①妻适市来,曾子欲捕彘杀之。      (彘:猪。)

    ②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

    ③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      (特:不过,只是。)

    ④其母曰:“女还,顾反为女杀彘。”   (女:通“汝”,人称代词,你。)

    ⑤遂烹彘也。

    ⑥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也。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以成教也。”

    A、②④①③⑥⑤ B、①③⑥④⑤② C、①④⑤②③⑥ D、②③①⑥④⑤
  • 19、下列关于阅读方法的阐述错误的一项是(   )。
    A、边读书边思考,写批注或读后感,能更好地理解作品。 B、读书时碰到不懂的问题,只要自己琢磨就行。 C、关注书中人物所做的事情,能更好地把握人物的特点。 D、读文章的时候,分清文章的主次,就能领会作者要表达的主要意思。
  • 20、下列描述错误的一项是(   )。
    A、《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按照提出观点——印证观点——总结观点的思路展开。 B、《那个星期天》课文通过大量的细节描写,细腻而生动地表现了小男孩的心理变化过程。 C、《十六年前的回忆》通过抓住外貌、神态和言行的描写刻画人物形象。 D、《腊八粥》主要写了等粥和喝粥两部分内容,详写了喝粥,详略安排得当。
上一页 265 266 267 268 269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