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 看拼音,写词语。
shēn duàn
lǎn duò
qīn lüè
dīng zhǔ
-
2、 听读短文,回答问题。(短文读两遍)(1)、根据听到的内容作出判断。
① 花木兰胜利归来后,皇上封她做兵部尚书。
② 花木兰代替哥哥从军。
③ 花木兰从军二十年。
④ 木兰在战场上表现英勇,屡建奇功。
(2)、根据听到的内容填写。(可用自己的话概括)胜利归来,大汗赏赐木兰金银财宝,又封她官,木兰答应了吗?最后她 选择怎么样?
-
3、听读音,写词语。(每个词语读两遍,注意把字写在格中间。
-
4、如果要用文字给一位老师“画漫画”,你会选择谁?他(她)都有哪些突出的特点让你印象深刻?请选择一两件能突出这位老师特点的事情来写一写。题目自拟,不少于400字。
-
5、课外阅读。
天鹅
我在沼泽地里见到了它——美丽的天鹅。
刚看见它时,我惊呆了,甚至怕我的呼吸会惊动它。我凝视着它,惊叹它的美丽——洁白、轻盈。白瓷一般光滑的羽毛,没有一丝杂质,就好像一团浓墨泼上去,也会整个儿滚落下来,沾不上一星半点儿。
它悠悠然浮在水面上,身子一动不动,好像在倾听,又好像在思索······也许任何一种飞禽都无法具有这种个性,它的美是独特的——高傲、纯洁、娴静、深沉。发黑的沼泽地并不能破坏这种美,枯败的芦苇也无法使它的风采略有逊色。不知是它那白云一样的翅膀照亮了这片水,还是黑色的水更衬托出那圣洁的白色。世界上还有如此纯白的东西,我总算亲眼看见了。可是我忽然又不相信,不相信天鹅会同沼泽地连在一起。我猜想它也许是农场畜牧队一只走散的鹅。
但它自己告诉我,它的确是一只天鹅,地地道道的天鹅——它抬起了那细长的脖子,眺望着深远的秋天的田野,它似乎完全没有留意脚下的黑色。
(1)、第1自然段中破折号的作用是( )A、表示意思的转折。 B、表示声音的延长。 C、表示解释说明。 D、表示话题的转换。(2)、读下面的句子,体会作者是如何写出天鹅的独特的美的,并完成填空。①刚看见它时,我惊呆了,甚至怕我的呼吸会惊动它。我凝视着它,惊叹它的美丽——洁白、轻盈。
初见这只美丽的天鹅时,“我”的表现可以用句中的“、、”这几个词语来形容,“我”的这些反应从侧面突出了。
②白瓷一般光滑的羽毛,没有一丝杂质,就好像一团浓墨泼上去,也会整个儿滚落下来,沾不上一星半点儿。
作者把天鹅的羽毛比作 , 接着展开想象,用“就好像一团浓墨泼上去,也会整个儿滚落下来,沾不上一星半点儿”来表现天鹅的羽毛的特点。
③也许任何一种飞禽都无法具有这种个性,它的美是独特的——高傲、纯洁、娴静、深沉。
这句话把天鹅与进行比较,句中用“、、、”这几个词语来概括它的独特的美。
(3)、这篇短文主要写了天鹅的哪几个方面?从中可以体会到作者怎样的情感?(4)、短文第2自然段对天鹅的外形描写十分生动贴切,请你仿照这种写法来写一写你喜欢的某种动物的外形。 -
6、口语交际: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一天中午,成成见同桌状状从食堂打饭回来,便问状状:“你去食堂打饭,打饭的队伍排得长不长?”状状说:“队伍排得倒不长,就是有点儿粗!”
(1)、状状的言外之意是:(2)、如果你们班已经制定了相关的班级公约,但你发现还是有同学在食堂打饭时不排队,你会怎样劝说他们? -
7、根据“细腻”的不同意思写句子。(1)、细致光滑:(2)、(描写、表演等)细致入微:
-
8、根据语境填空。(1)、《落花生》一文告诉我们:人要做 , 不要做 , 而对别人。(2)、这段时间我们学过的民间故事有《》《》,我知道的民间故事还有《》《》。(3)、中国的诗词博大精深,诗词能叙事,林杰说:“家家乞巧望秋月,。”诗词能抒情,林升说:“暖风熏得游人醉,。”诗词能言志,陆游说:“ , 家祭无忘告乃翁。”
-
9、按要求写句子。(1)、桂花真香。(改成夸张句)(2)、海力布勤劳善良。海力布热心助人。(用关联词将这两句话连成一句话)(3)、蔺相如说:“秦王我都不怕,还会怕廉将军吗?”(改为转述句)(4)、圆明园的毁灭是中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改为双重否定句)
-
10、按要求完成练习。(1)、按要求写成语。
千变万化(含数字)、
负荆请罪(来自历史)、
津津有味(AABC式)、
(2)、根据句意用“观”字组词填空。①今天晚上,他和几位同学一起去演出。
②只有留心周围的事物,才能有所发现。
③九月是菊花盛开的季节,正是人们去公园的好时机。
④他做事总是犹豫不决,常常是先 , 再做决定。
-
11、 下列词语搭配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提高认识 价钱便宜 保卫公物 B、反映情况 身体强大 发扬风格 C、改善生活 天空晴朗 安排工作 D、挑拨珍宝 远大理想 观看演出
-
12、 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完壁归赵 理直气壮 攻无不克 B、同心胁力 负荆请罪 一泻汪洋 C、震天动地 金碧辉皇 人影卓卓 D、临危不惧 举世闻名 千古流芳
-
13、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A、白鹭(lù) 抵御(yù) 石榴(liú) 眼睑(liǎn) B、侵略(lüè) 眸子(móu) 牺牲(xī) 罕见(hàn) C、抖擞(sǒu) 箩筐(luó) 垂蔓(màn) 杭州(háng) D、享受(xǎng) 嫌弃(xián) 陪伴(péi) 嗜好(sì)
-
14、 看拼音,写词语。
huà kuàng
ēn huì
dīng zhǔ
bēng tā
qīn lüè
huī huáng
fù jīng
qǐng zuì
zhòng xīng gǒng yuè
-
15、 请以“我的心爱之物”为题,创作文章。想想你的心爱之物是什么,写写它是什么样子的, 你是怎样得到的,为什么会成为你的心爱之物……围绕心爱之物,写出自己的喜爱之情。
⑴卷面整洁,书写工整,写出真情实感;⑵400字左右。
-
16、阅读理解
“我有一个梦想”
① 丽江华坪女子高级中学在华坪县城边的一个小山包上,学校的大门并不阔气,教学楼 的墙面也已有些斑驳。
② 这所其貌不扬的学校,曾是张桂梅遥不可及的梦想。
③ 1996年,张桂梅主动申请从热闹的大理调到偏远的华坪县教书。到这里后,她发现一 个现象。“很多女孩读着读着就不见了。”张桂梅说。她一打听才知道,有的学生去打工了 ,有的小小年纪就嫁人了。
④ 2001年,华坪县儿童福利院(华坪儿童之家)成立,捐款的慈善机构指定要张桂梅当 院长。担任院长后,她逐一了解福利院孩子们的身世,发现不少女孩并非孤儿,而是被父母 遗弃的。
⑤一次家访途中的偶遇,更是让她痛心不已。一个十三四岁的女孩,呆坐在路边,满眼 惆怅地望着远方。张桂梅上前询问,女孩哇的一声就哭了。“我要读书,我不想嫁人。”女 孩一直哭喊着。原来,女孩父母为了3万元彩礼,要她辍学嫁人。张桂梅气冲冲地来到女孩 家,对她的母亲说:“孩子我带走,上学的费用我来出。”可女孩的母亲以死相逼,张桂梅 实在拗不过,只能放弃。
⑥ “后来我再也没找到她,这是我一辈子的遗憾。”张桂梅说。自此之后,一个梦想渐 渐在她心中萌生:办一所免费高中,让大山里的女孩们都能读书。
⑦ 但这个梦想很快遭到身边人的反对。“我是给她泼冷水最多的人。”华坪县教育局原 局长杨文华说,“虽然她让我很感动,但我知道办一所学校有多难。”
⑧ 2004年,张桂梅和杨文华一起出差。一路上,她反复讲述自己的梦想,想说服这位局 长帮忙。“你知道建一间实验室要多少钱吗?”杨文华问。“要两三万元吧。”张桂梅回答 得有些露怯。
⑨ “她太天真了。”杨文华说,张桂梅当时因为带病坚持教书,教学成绩突出,还在华 坪县儿童福利院收养了多名孤儿,先后获得了诸多荣誉,但她只是一名一线老师,没有管理 经验,对建一所学校毫无概念。
⑩ 杨文华不知道,张桂梅当时已连续几年假期到昆明街头募捐。她把自己获得的荣誉证 书复印了一大兜,在街头逢人便拿出来请求捐款。可让她没想到的是,自己放下尊严募捐, 换回的却是白眼,还有人说她是骗子。几年下来,张桂梅几乎要放弃了。直到2007年,她 当选党的十七大代表,她的梦想才出现转机。
⑪张桂梅很少买衣服,每件衣服她都穿到磨得发白、破洞才舍得丢。临去北京前,县里 特意资助她7000 元,让她买一身像样的正装,可她转身就用这笔钱给学生买了电脑,自己 穿着一身旧衣服参会。
⑫那天早晨,她正急匆匆往会场走。忽然,一位女记者把她拉住,悄悄对她说:“摸摸 你的裤子。”张桂梅一摸,穿了多年的牛仔裤上有两个破洞。“当时我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 去。”张桂梅说。大会后,她和这位记者聊了一整晚,把所有办校的苦楚都倒给了她。
⑬不久后,一篇名为《“我有一个梦想”——访云南省丽江市华坪县民族中学教师张桂 梅代表》的报道发表出来,张桂梅办校的梦想马上受到关注。
⑭2008年9月,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关心支持下,全国第一所公办免费女子高中———丽江。 华坪女子高级中学正式开学,首届共招收 100 名女生。
⑮开学那天,张桂梅站在唯一的教学楼前,泪流满面。
(1)、联系上下文,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①遥不可及:
②痛心不已:
(2)、 第7—9自然段不仅写了张桂梅,还写了杨文华,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多选) ( )A、通过对杨文华的语言描写,侧面衬托出张桂梅兴办学校的艰难。 B、杨文华感动于张桂梅的梦想却给她泼冷水,更突出了张桂梅的可敬。 C、反映了张桂梅办校想法的幼稚。 D、把杨文华的“清醒”和张桂梅的天真对比,体现了张桂梅做法的不成熟。(3)、哪些事情催发了张桂梅兴办免费女子高中的梦想?①
②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张桂梅兴办免费女子高中的初衷是:
(4)、选取典型事例,感受人物品质。从张桂梅用县里资助她买正装的7000元为学生买了电脑, 自己却穿旧衣服参会这一典型事例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张桂梅的品质。从 这一典型事例,我们可以 感受她的品质。 -
17、文学阅读
题临安邸
[宋]林升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1)、“直把杭州作汴州”这句诗中,“汴州”是指现在的( )。A、浙江杭州 B、河南开封 C、山西霍州 D、河北沧州(2)、你是怎样理解“暖风熏得游人醉”这句话的? -
18、实用性阅读;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民间的声音
关于“方言还能存活多久”的讨论帖:
楼主:昨天跟5岁的侄子一起吃饭,发现这个土生土长的孩子居然不会讲本地方言。再 看看16岁的儿子,也是在本地土生土长的,比他堂弟好点,至少还会说几句方言,但某些俚 语是一点儿都不懂了。儿子还说,学校里不说方言的同学多的是。现在的孩子都是一口流利 的普通话,甚至还能说流利的英语,但会说地道的方言的孩子却很少见。方言还能在我们的 生活中存活多久呢?
1楼:我女儿在学校讲普通话,在家里也讲普通话,现在很多本地话她连听都听不懂了。
2楼:不知道,也许有一天,方言就无声无息地消失了。但也没什么可惜的,语言失去 交流沟通功能,离消亡也就不远了,这是事物的发展规律。
3楼:城市越来越开放,外来人口越来越多,本地话太土,他们听不懂,还是普通话好。
4楼:方言里有文化,我们老师说我们本地话里保留着好多古音呢,我想有文化的东西 是不会消亡的。
5楼:文物也有文化价值,但是现在不是只能欣赏吗?甲骨文更有文化价值,难道现在 还用甲骨文写字吗?
【材料二】学者的言论
方言里有比普通话丰富得多的生活、情感用语,在动作的细微区分、事物的性状描绘等 方面都更具体。这是方言在一定范围内、一定程度上比普通话更生动幽默、更有趣传神、更 受欢迎的原因。
——钱乃荣(语言专家)
我们的态度是大力推广普通话,同时采取必要的措施积极保护方言。
——程乃珊(作家)。
(1)、 网友们认为很多孩子不会讲本地话的原因有哪些?( )① 孩子们大多贪玩,对本地话关注度不够,了解太少。
② 孩子们上课学习普通话、英语,没有学习方言的机会。
③ 城市越来越开放,外来人口越来越多,大家习惯用普通话交流。
④ 孩子在学校讲普通话,在家里也讲普通话,没有多少时间学习方言。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2)、 对材料二中学者言论理解不正确的是( )A、方言容易拉近人们与这座城市的距离。 B、方言一定比普通话更生动幽默、更受欢迎。 C、大力推广普通话,采取必要措施保护方言。 D、方言里的生活、情感用语比普通话要丰富。(3)、 城市发展日新月异,普通话更能适应人们的需要,那么方言存在的价值是什么?结合 两则材料,用简洁的语言分条概括。 -
19、 根据《中国民间故事》和《秘密花园》,完成下面的题目。(1)、 阅读《中国民间故事》后,请你完成民间故事推荐卡,与同学分享你最喜爱的民间故 事。
《》推荐卡
主要人物是:
我推荐它的理由是:
(2)、 《秘密花园》中书中的花园为什么叫“秘密花园”? -
20、 根据情景补写句子。(1)、 你的同桌小明最近迷上了“网游”,你想劝他趁年少抓紧时间学习,免得将来后悔。 你可以用岳飞的名句劝他:“ , , 空悲切。”(2)、 中国的诗词博大精深,诗能叙事,林杰说:“家家乞巧望秋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