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下列文学作品与作者搭配不恰当的一项是( )A、《威尼斯的小艇》——马克·吐温 B、《红楼梦》——罗贯中 C、《西游记》——吴承恩 D、《跳水》——列夫·托尔斯泰
-
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预计 点缀 阻挡 神机妙算 B、水寨 锻练 骏马 极目远眺 C、船仓 胸膛 衔接 守株待兔 D、欺负 慰问 侵范 半夜三更
-
3、把下面词语补充完整。(1)、补充成语。
出谋 摩 掌 手眼快
笑不 风平 一声不
心胆 有成
(2)、我们通常用“”来形容做事机警,反应快,动作敏捷。(3)、马戏团中表演的高空走钢丝绳节目看得人。(4)、哥哥地说:“你尽管放心,这件事包在我身上。” -
4、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打“√”。
明晃晃(huǎng huàng)踉跄(niàng liàng)
山寨(zài zhài)顷刻(qīng qǐng)
谋划(mú móu)千仞(rěn rèn)
下绊子(bàn pàn)薄弱(bó báo)哗笑(huá huà)
-
5、看拼音写词语。
dù jì
yǐn jiàn
niǔ kòu
fàng sì
cí xiáng
xiōng táng
lǐ mào
pēi tāi
pò zhàn
chuān shāo
-
6、习作
题目:我学会了
要求:①把题目补充完整;②写清楚学习的过程和遇到的困难;③表达出自己的真实感受;④字数不少于350字。
-
7、课外阅读
竹子
竹子是一种常见的植物,但它却有着许多不平凡的特点。
竹子生长迅速,在适宜的条件下,一昼夜能长高1米左右。竹子虽然空心,但韧性极强,可以弯曲而不折断,因此被广泛用于建筑和制作各种器具。
竹子四季常青,象征着坚韧不拔的精神。它虚心有节,被古人誉为“君子”。竹子的根系发达,能够防止水土流失,是保护环境的能手。
更令人惊叹的是,竹子开花极为罕见,有的竹子甚至要生长60年以上才会开花,开花后往往就会枯死。科学家发现,同一片竹林里的竹子几乎同时开花,这种现象至今仍是个谜。
(1)、短文从哪几个方面介绍了竹子的特点?(2)、为什么说竹子“空心”却“韧性极强”?(3)、竹子被古人誉为“君子”的原因是什么?(4)、结合科学课知识,设计一个竹子的创新用途并说明理由? -
8、群文阅读
材料一
《小英雄雨来》(节选)
雨来最喜欢这条紧靠着村边的还乡河。每到夏天,雨来和铁头、三钻儿,还有很多小朋友,好像一群鱼,在河里钻上钻下。
材料二
《王二小的故事》(节选)
王二小是儿童团员,他常常一边在山坡上放牛,一边给八路军放哨。有一天,敌人来“扫荡”,走到山口迷了路。敌人看见王二小在山坡上放牛,就叫他带路。
材料三
《小兵张嘎》(节选)
嘎子从小失去父母,与奶奶相依为命。为了给奶奶报仇,嘎子找到了八路军,当上了一名小侦察员。他机灵勇敢,多次出色完成任务。
(1)、这三篇选文中的主人公有什么共同特点?(2)、从材料一中找出一个比喻句,并说明这样写的好处。(3)、如果你是当时的王二小,面对敌人的威胁,你会怎么做?为什么?(4)、结合三则材料,谈谈你对“小英雄”的理解。 -
9、口语交际:请用一句话劝说不爱护环境的人。
-
10、根据课文内容填空。(1)、花历来是文人墨客喜欢吟咏的对象,毛主席的“俏也不争春, ” 赞美了 (填花的名字)默默奉献的品格,杜甫《江畔独步寻花》的“可爱?”表达了对(填花的名字)的喜爱之情。(2)、我喜欢读诗歌,也非常赞同诗人艾青的话:“诗是人类 , 诗给人类。”(3)、古诗《芙蓉楼送辛渐》中,表达了诗人王昌龄高洁品质的诗句是 ,。(4)、比喻一毛不拔、非常吝啬的人时可以用“”比喻外表非常强大而实际空虚无力的人或集团时可以用“”,比喻带领大家前进的领头人或单位时可以用“”。(5)、《周易》中用“ , 。”来告诫人们要奋发向上,自强不息;《孟子》中用“ , 。” 提醒我们享乐主义的危害。
-
11、默写填空。(1)、梅子金黄杏子肥,。(2)、 , 为谁辛苦为谁甜?(3)、黄师塔前江水东,。(4)、书山有路勤为径,。(5)、生于忧患,。(6)、胜人者有力,。
-
12、按要求写句子。(1)、小红军吃完了那袋青稞面。(改为“被”字句)(2)、花儿在风中点头。(仿写拟人句)(3)、一场突如其来的疾病夺走了她的生命。(缩句)(4)、乐乐认真改正并听取了好朋友的意见,学习有所进步。(修改病句)
-
13、选择合适的关联词语填空。
无论……都…… 不仅……还……
只要……就…… 即使……也……
(1)、有生人进来,鹅厉声叫嚣。(2)、乡下人家什么时候会有一道迷人的风景。(3)、只有一根鸡毛,小猫会耍个没完没了。(4)、纳米技术给人类生活带来深刻变化,可以让人们更加健康。 -
14、给下面句子中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1)、闷:①在屋里待着,不到外面去;②心情不舒畅,心烦;③密闭,不透气。
⑴在不叫的时候,它还会咕噜咕噜地给自己解闷。
⑵“你别总闷在家里呀!出去玩会儿。”妈妈向我说。
⑶今天天气很闷热。(2)、异:①异,特别;②另外的,别的;③惊奇,奇怪④有分别,不相同。
⑴它还会丰富多腔的叫唤,长短不同、粗细各异。
⑵一个人在异地他乡生活,会感到很孤独。
⑶这件事让我感到很惊异。 -
15、把下面词语补充完整
若若现 横七八 无无束 一丝不
变化多 全神注 然有序 局不安
-
16、选择正确的读音,打“√”
倔强(A.jué jiàng B.juè jiàng)勉强(A.miǎn qiǎng B.mián qiáng)
屏息(A.bǐng xī B.píng xī)厌恶(A.yàn wù B.yàn è)
-
17、小小书法家,看谁写的既正确又美观。
wèi jiè
méng lóng
mǐn jié
zhèn dìng
zì ruò
hūn àn
kū long
shū cài
shì bù
kě dāng
-
18、写作题
如果母鸡能在天空飞翔,如果蚂蚁的个头比树还大,如果蜗牛健步如飞,如果......这些动物的生活会有什么变化?又会发生哪些奇异的事情呢?请你选一种动物作为主角,大胆想象,编一个童话故事吧。
要求:①给自己的故事取一个吸引人的题目。②把想象的内容写清楚,写出发生的奇异的事。③书写工整,正确使用标点符号,不少于300字。
-
19、寻物启事
三年级(5)班郝崇明同学6月23日在操场上把钱包弄丢了,里面有一个钥匙,人民币50元,为了找回自己的钱包,请你帮她写一则寻物启事。
-
20、课外阅读
李 良 审 鹅
①汉高祖刘邦平定淮南叛乱后,途经沛县,便在沛宫摆宴,款待乡亲父老。正尽兴,门外忽然传来一阵吵嚷,县令禀报是一乡民喊冤,状告本城店主霸占自己的鹅。
②高祖听说这个县令昏庸(yōnɡ )无能,便想亲眼看看这位县令审案的本领。可县令听罢乡民和店主的供词后,却只听信店主一家之言,将乡民拿下,收入大牢。那乡民毫无惧色,连声高喊冤枉。
③高祖早就看出其中的破绽,他忍着怒气走进大堂,环视一周,微微一笑道:“诸位父老兄弟,你们谁能明断此案?”
④众人谁也不吭声。这时,角落里一个身体瘦弱、双目炯(jiong)炯的人站了出来。“这不是书生李良吗?”大家不免一惊。李良直起身,对高祖说:“我愿一试!将两家唤回,我要审鹅,鹅供为证!”
⑤“审鹅?”众人大吃一惊,交头接耳,议论纷纷。“审鹅!二十只全审——请备二十支笔,二十块帛,要鹅一一招供!”李良平静地说道,连高祖也暗暗吃惊,不禁疑虑重重:天下哪有审鹅一说?
⑥第二天,李良开堂审鹅。高祖上坐,店主和乡民跪在堂下,门外还有不少人在等着看热闹。李良不急不躁,高声吩咐:“将二十只鹅的招供呈来!”
⑦话音刚落,二十个差役一人捧着一块帛,从后堂走上来。( )大家的双眼瞪得像一对对铜铃,目光“唰”地一下落在帛上,仔仔细细地瞧呀瞅呀。可是,帛上除了鹅屎外,别的什么也没有,更没有什么“招供”!
⑧这时,李良站起来,对着布帛看了一会儿,皱起了眉头喝道:“( )店家!如今真相大白,你黑店霸占他人的鹅,二十只鹅已将实情供出,铁证如山,你还有何话说?”店家自知理亏,吓得瘫倒在地,最终点头认罪。
⑨李良见众人还愣在那里,就指着帛微笑着说:“城里人养鹅,鹅吃的是粮食,局的是黄屎;乡下人养鹅,鹅吃的是青草,你们看,这块帛上,不都是青青绿绿的吗?”
⑩众人这才恍然大悟。高祖连声称赞道:“好,好!这才称得上是沛县的青天!”从此,李良便成了沛县县令。他在沛县任职多年,百姓安居乐业。
(1)、文中加点词“交头接耳”的意思是 , 我仿佛看到了的画面。(2)、汉高祖选李良来审鹅的主要原因是( )A、县令昏庸无能 B、想找一个贤明的县令 C、想给多民做主 D、想看看他如何“审鹅”(3)、李良为什么能断定鹅是乡民的?请用“”在文中画出来。(4)、读故事要绘声绘色,请在文中的括号里标注上句子的朗读语气。(5)、新思维逻辑梳理请根据故事内容补全下面的表格,并试着复述故事的主要内容。起因:县令昏庸,乱判冤案。
经过:
结局:店家认罪,李良成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