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课外选文(二):
终生报国不言悔
①作为第一代攻击型核潜艇和战略导弹核潜艇总设计师,黄旭华仿佛将“惊涛骇浪”的功勋“深潜”在了人生的大海之中。
②执行任务前,黄旭华于1957年回过一次老家。此后30年,他的家人都不知道他在做什么,再见母亲时,母亲已是93岁高龄。
③核潜艇技术复杂,配套系统和设备成千上万。黄旭华不断调整、修改、完善,让艇内100多千米长的电缆、管道各就其位,为缩短建造工期打下坚实基础。
④用最“土”的办法来解决最尖端的技术问题,是黄旭华和他的团队攻坚克难的法宝。核潜艇设计需要计算数据,初期只能依靠算盘计算。他们常常为了一个数据而日夜不停地计算。除了用算盘计算数据,他们还采取用秤称重的方法:要求所有上艇设备都要过秤,安装中的边角料也要一一过秤。几年的建造过程,天天如此,使核潜艇下水后的数值和设计值几乎吻合。正是凭着这样的精神,黄旭华和团队于1970年研制出我国第一艘核潜艇,其各项性能均超过美国1954年的第一艘核潜艇。建造周期之短,在世界核潜艇发展史上是罕见的。
【补充资料】共和国勋章,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荣誉勋章,授予在建设和保卫国家中作出巨大贡献、建立卓越功勋的杰出人士。国家主席习近平2019年9月17日签署主席令,授予于敏、黄旭华、屠呦呦等人“共和国勋章”。
(1)、第1自然段中,对“惊涛骇浪”一词在文中的含义理解正确的是( )(多选)A、形容海浪汹涌的可怕情景。 B、指功勋与黄旭华从事的核潜艇事业有关。 C、指黄旭华所获得的功勋级别高,分量重。 D、比喻尖锐激烈的斗争。(2)、抓住关键句可以提高阅读速度。请用横线画出第4自然段的关键句。(3)、第4自然段中,“最‘土’的办法”指的是 , 体现出了黄旭华的精神。(4)、请你结合文章内容和补充材料,为黄旭华先生写一段授予共和国勋章的颁奖词。 -
2、课外选文
大地的耳朵
①小时候,讨厌冬菇,嫌它丑。黑黑的一朵,像巫婆身上诡谲(guǐ jué)的袍子,每每在饭桌上见到它,筷子总绕道而逃。弟弟受我影响,也把冬菇当敌人。
②妈妈的拿手好菜是冬菇焖鸡,我一见便皱眉,觉得大好的鸡肉被那可憎的冬菇白白糟蹋了,感觉就好似香喷喷的一锅白粥,无端掉入了黑漆漆的老鼠屎。
③聪明的妈妈,察觉了我和弟弟的异状。有一回,她刻意用筷子夹起一朵冬菇,微笑着问:“你们看,这像什么?”我闷声闷气地应道:“黑色的鬼。”弟弟鹦鹉学舌,也说:“像鬼,黑色的鬼。”妈妈好脾气地说:“冬菇不是鬼啦,它是大地的耳朵。”嘿,大地的耳朵?这个新鲜的比喻霎时把我和弟弟的好奇心全撩起来了,我俩齐齐竖起耳朵来听。
④妈妈饶有兴味地说道:“人间每天都有许多有趣的事情发生,大地好奇,便把长长的耳朵伸出地面来听。”经妈妈这么一形容,那朵圆圆的冬菇落在眼里,果然像一只铆足全劲儿来偷听的耳朵。妈妈继续说道:“大地的耳朵,听觉敏锐,你们吃了它,同样可以拥有耳听千里的能力!”耳听千里?呜哇,太棒了呀!我和弟弟的筷子,都不约而同地伸向盘子里那一只只“大地的耳朵”……
⑤没料到,这一吃,便上瘾了。品质好的冬菇,硕大肥厚,一触及嘴唇,便有一种绵密温厚的感觉。在与鸡肉长时间焖煮的过程中,它吸尽了肉的精华,吃起来像是一块嫩滑的黑色油膏,但又绝对没有脂肪的那种油腻感,这种绚烂的风采是独树一帜的。
⑥我盲目地相信冬菇有助听觉,吃着吃着,果然养成了“耳听八面”的能力。然而,有时,不小心听到了一些谣言,听到了一些令人义愤填膺的负面消息,听到了一些叫人恶心的言谈,我便衷心希望,自己不曾吃过那么多的冬菇。
⑦小小的一道冬菇焖鸡,盛满了童年的快乐回忆和温馨的伦常亲情。每回闻到那一股熟悉的味道,母亲慈祥的笑容,便清晰浮现。我们在无数无数半真半假的故事中成长,我们在一则一则美丽的谎言里接受了许许多多原本为我们所抗拒的东西,那样的一个成长过程,幸福而美好。全心全意地相信冬菇是“大地的耳朵”的那些岁月,更是人生的无尘岁月,澄净明洁。
⑧一日,我也刻意用筷子夹起一朵冬菇,微笑着问:“看,这像什么?”我的孩子缺乏想象力,老老实实地应道:“像冬菇。”我说:“不是啦,它是大地的耳朵。”这时,三双黑黑的眸子专注地盯着我看,晶晶的亮光,为饭桌上的那盘冬菇镀上了一层美丽的釉彩。
(1)、“诡谲的袍子”“黑漆漆的老鼠屎”“黑色的鬼”在文中形容的是。(2)、在妈妈的描述中,作者对冬菇的态度发生了变化,请你概括补充。儿时:讨厌→→→矛盾
长大后:延伸母爱、传递美好
(3)、下面关于文章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多选)A、本文题目新奇有趣,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也是贯穿全文的线索。 B、本文开头写“我”讨厌蘑菇是为了突出我儿时的调皮与幼稚。 C、第6自然段中,作者说“我便衷心希望,自己不曾吃过那么多的冬菇”是因为作者发现吃冬菇无助于听觉,也不能养成了“耳听八面”的能力。 D、第7自然段中,“那些岁月,更是人生的无尘岁月”一句中,“无尘”写出了童年生活的纯洁美好。(4)、本文通过对吃冬菇这件事的回忆,表达了“我”怎样的思想感情?( )(多选)A、从小到大对冬菇的厌恶之情。 B、对聪明善良的母亲的钦佩、感激、赞美。 C、对温馨的伦常亲情的怀念。 D、对快乐、纯洁、美好的童年生活的留恋。(5)、有人认为文章第8自然段是多余的,你赞同这种说法吗?结合文章谈谈你的理由。(6)、文中说“我们在无数无数半真半假的故事中成长,我们在一则一则美丽的谎言里接受了许许多多原本为我们所抗拒的东西,那样的一个成长过程,幸福而美好。”在你的成长过程中,是否有过因美丽的谎言而改变态度的经历?试着简单写一写。 -
3、课内文段:
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红日初升,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泻汪洋。潜龙腾渊,鳞爪飞扬。乳虎啸谷,百兽震惶。鹰隼试翼,风尘吸张。奇花初胎,矞矞皇皇。干将发硎,有作其芒。天戴其苍,地履其黄。纵有千古,横有八荒。前途似海,来日方长。
——节选《少年中国说(节选)》
(1)、选文分别用红日、河流、、、鹰隼、、来赞美少年中国,它们象征着少年中国的光辉前程,表达了作者对少年中国的。(2)、对于“少年中国”和“中国少年”的关系,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少年中国和中国少年是指同一事物不成熟的状态。 B、中国少年承担着使祖国繁荣昌盛的重任,少年强才能中国强。 C、只有中国强大了,才能为中国少年的成长提供强有力的保障,中国强所以少年强。 D、少年中国和中国少年是相辅相成的关系。(3)、“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梦,新时代少年应该怎么做?至少写两点。 -
4、为构建和谐关爱的邻里关系,罗湖区开展“邻好!罗湖”社区邻里节主题活动。广大市民可在活动期间观看精彩的文艺表演,体验吹糖人、刺绣、投壶等趣味活动。在活动开始前,主办方邀请你为这项活动制定“活动公约”,请在横线处补充恰当内容。
“邻好!罗湖”活动公约
为营造文明、和谐的环境,展示社区和美、社区和谐的美丽罗湖形象,请市民遵守以下公约:
一、爱护公共设施,不损坏公物。
二、
三、
-
5、名言诗句积累与运用。(1)、诗歌承载着丰富的情感。“王师北定中原日,”表达诗人陆游对国家统一的期盼;“ , ”表达诗人虞世南高洁清远的品行志趣;“ , ”表达少女们在乞巧节追求幸福的美好心愿。(2)、韶华如驶,我们要时刻提醒自己惜时勤学。陶渊明警示我们“盛年不重来,。 , 岁月不待人”;岳飞告诉我们“莫等闲, , ”;葛洪提醒我们“不饱食以终日,”。
-
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A、微风轻拂柳丝,暖阳洒落满城,整座城市沐浴在一片温和闲适的氛围中。
屋内的暖气如同春日阳光般温和 , 让人忘却了窗外的寒冷。
B、小朋友们以全新的姿态迎接新学期的到来。公园里的花儿姿态各异,尽情地展示着它那绚丽多彩的衣裳。
C、家乡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都让他感到无比的骄傲。中国运动员在巴黎奥运会的出色表现,让全国人民感到骄傲和自豪。
D、等时机成熟了,我们就立即行动。他年龄不大,但做起事来却显得格外成熟。
-
7、 词语也是有情感色彩的,对人或事物表示表扬、喜爱等感情的词语,我们将其称为“褒义词”; 表示贬斥、厌恶、鄙视等感情的词语,称为“贬义词”。下列词语中情感色彩相同的一项是 ( )。A、举世闻名 兴高采烈 呕心沥血 B、臭名远扬 足智多谋 德高望重 C、得意忘形 齐心协力 口是心非 D、处心积虑 才华横溢 诡计多端
-
8、 读句子,选择正确的读音或字形。(1)、小明总是改不掉丢三落(là luò)四的坏习惯,心情非常失落(là luò).(2)、我们(慕幕)名前往赏桂佳地满觉陇,这里没有一处不(浸侵)在桂花香里。(3)、女王戴着皇冠(guàn guān)为世界冠(guàn guān)军颁奖。
-
9、 拼一拼,写一写。(1)、 姐姐要远行上大学了,妈妈细心地fēn fù她要带上足够的衣物和必需品,又再三dīng zhǔ她在外要时刻保持警惕,注意安全。(2)、 在古典诗词创作中,shī yùn的和谐与节奏的xié tiáo是至关重要的,它能够使诗歌读起来朗朗上口,更能够将诗人的情感和意境完美地融合在一起。(3)、 她虽然有些dǎn qiè , 但最终还是勇敢地站了出来,用自己的行动诠释 了fèng xiàn的真谛。(4)、 当我在yóu lǎn这座 jīn bì huī huáng的gōng diàn 时,不禁被其hóng dà的规模和精致的建筑所震撼。(5)、 在政府的努力下,越来越多的外来务工人员得到了妥善的ān zhì , 他们 在城市里ān jū lè yè , 为城市发展发光发热。
-
10、民间传说,只要在墙上贴上( )的肖像,大鬼小鬼就不敢前来。A、韩愈 B、钟馗 C、卢杞 D、康熙
-
11、( )下令修筑长城的。A、秦始皇 B、唐太宗 C、乾隆 D、汉武帝
-
12、魔法师为了确保阿拉丁去取神灯的宝库里的安全,送给阿拉丁( )。A、一枚胸针 B、一枚戒指 C、一块宝石 D、一盏油灯
-
13、刘三姐与白鹤乡青年对歌,他们日夜不停地对歌,一直对唱了( ),还是歌声不断。A、三天三夜 B、五天五夜 C、七天七夜 D、十天十夜
-
14、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故君子必( )A、修其身 B、正其心 C、诚其意 D、致其知
-
15、同学们,我们已经进入了飞速发展的21世纪,再过二十年,会是什么样呢?二十年后的天空、大海、森林,二十年后的城市、乡村、学校,或者二十年后的你、家人朋友是怎样的?请以“二十年后的”为题目,先把题目补充完整,写一篇400字左右的文章,要写出真情实感。
注意:书写要工整;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
-
16、阅读课外短文,回答下面的问题。
青年时期的毛泽东
毛泽东同志从青年时期就热爱学习。他顽强刻苦的学习精神远远超过了一般人。
毛泽东同志酷爱学习,他充分利用一切机会学习。在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学习的时候,他每天很早就起床,冷水浴后就到自修室去,对着窗前熹微的晨光高声朗读。等天大亮了,同学们都来了,他才回到自己的座位上。
一天六节课,他每天都抓紧课余时间把必须完成的作业做好,然后就到阅览室去看书或看报。晚上,学校规定的两个小时自习时间,他总是阅读从图书馆借来的书籍,边读边做笔记,从不浪费一分一秒。星期天,他除了爬山游泳,就是去听学术讲座,有时还到一些他敬仰的老师家里去请教问题,从不白白度过。
毛泽东同志____抓紧时间读书,____读得特别认真。凡是他自己的书,遇到重要的、精辟的地方,他都要加圈加点,有时还在书页的空白处写上自己的看法。在一本有十万字的书上,他就用工整的小楷写了一万两千多字的批语和提纲。许多地方他都用笔加上圈点、单线、双线、三角等符号,标明书中的重点内容,可见他读书的态度是多么认真,对书理解得多么深透。
毛泽东就是这样孜孜不倦地学习,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终于走上了革命的道路。
(1)、在文中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关联词。(2)、用横线画出文中的过渡句。(3)、短文从哪两个方面表现了毛泽东同志孜孜不倦的学习精神?①
②
(4)、文中的“从不浪费一分一秒”可用一个成语替换,这个成语是。(5)、毛泽东的学习精神对你有什么启示? -
17、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只要你留心观察,便不难发现,学校里有许多同学戴上了眼镜。某学校针对学生近视这一现象做了一份调查报告,请你根据调查搜集到的相关数据,完成下面的练习。
年级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近视率
12%
18%
21%
33%
43%
46%
(1)、上表中,近视率最低的是年级,最高的是年级。(2)、请你写一则有关爱眼护眼的公益广告词。 -
18、阅读课内文段,回答下面的问题。
过了几年,秦王约赵王在渑池会见。赵王和大臣们商议说:“去吧,怕有危险;不去吧,又显得太胆怯。”蔺相如认为对秦王不能示弱,还是去的好,赵王才决定动身,让蔺相如随行。大将军廉颇带着军队送他们到边界上,作好了抵御秦兵的准备。
赵王到渑池与秦王会见。秦王要赵王鼓瑟。赵王不好推辞,鼓了一段。秦王就叫人记录下来,说在渑池会上,赵王为秦王鼓瑟。
蔺相如看秦王这样侮辱赵王,生气极了。他走到秦王面前,说:“请您为赵王击缶。”秦王拒绝了。蔺相如再次要求,秦王还是拒绝。蔺相如说:“您现在离我只有五步远。您不答应,我就跟您拼了!”秦王被逼得没法,只好敲了一下缶。蔺相如也叫人记录下来,说在渑池会上,秦王为赵王击缶。
(1)、给以上文段加一个小标题:《》(2)、出自课文《》,“将”是指 , “相”是指。(3)、选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表现出人物的什么特点?选出正确说法。①赵王和大臣们:
A.进退两难 B.考虑周全
②蔺相如:
A.逞能 B.勇敢、果断
(4)、蔺相如是怎样逼秦王击缶的?用横线画出相关句子。(5)、选文中对蔺相如进行了、、描写,我从中体会到蔺相如是一个的人。 -
19、语言综合运用。
最近课外你读了什么民间故事?里面哪个人物吸引了你?你被他的什么而吸引了?(不少于30字)
-
20、按要求改写句子。(1)、桂花开时很香。(改成夸张句)(2)、小白蛇对海力布说:“您是我的救命恩人,我要报答您。”(改为转述句)(3)、秦王没有办法,只得客客气气地把蔺相如送回赵国。(改为双重否定句)(4)、根据“水分”的不同意思写句子。
A.物体内含有的水:
B.比喻不切实,虚夸的成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