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实用性阅读

    材料一:神话故事分为三种类型:创世神话用来解释天地是如何形成的,人类万物是如何 产生的,如《女娲造人》:自然神话是对自然界各种现象的解释,如《精卫填海》;英雄 神话表达了人类反抗自然的愿望,把本部落里的一些有才能的人加以夸大想象,塑造出具 有超人力量的英雄形象,如神农、黄帝、尧、舜、禹、后羿等。《山海经》是中国古籍中 记述神话故事较多的一本书,《夸父逐日》《精卫填海》《共工怒触不周山》《后羿射日 》等都出自它。

    材料二:神话故事一般充满大胆奇特的幻想;神话中的人物形象,大多具有超人的力量; 神话多表现对具善美的颂扬,对假恶丑的鞭笞,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阅读以上材料,完成下面的题目。

    (1)、 神话包括三种。《》是中国 古籍中记叙神话故事较多的一本书。
    (2)、 结合材料,说说神话故事有什么特点。
  • 2、 阅读《小王子》和《中国古代神话》,完成下列问题。
    (1)、 小王子是一个神秘可爱的孩子,他给我们留下了太多印象,请你简析小王子的形象。 
    (2)、 读了《中国古代神话》,你最喜欢神话中的哪个人物,为什么?
  • 3、 根据句意,填写恰当的诗句。
    (1)、 白居易在《暮江吟》一诗中,用“。 “两句抒发了对日暮时分江边美景的喜爱之情。
    (2)、 苏轼的《题西林壁》中,与“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这句话有异曲同工的诗句是:  ,  
    (3)、 在王维的《鹿柴》一诗中,通过描写傍晚时分夕阳的光,突出环境幽暗的两句是 , 。
  • 4、 把下列诗句的上下句连接起来。

    云母屏风烛影深,

    一道残阳铺水中,

    梅须逊雪三分白,

    横看成岭侧成峰,

    半江瑟瑟半江红。

    长河渐落晓星沉。

    远近高低各不同。

    雪却输梅一段香。

  • 5、 下列句子与原句不相符的选项是(   )
    A、好问则裕,自用则小。——《尚书》 B、博学之,审问之,明辨之,慎思之,笃行之。——《礼记》 C、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精卫填海》 D、还似今朝歌酒席,白头翁入少年场。——《重阳席上赋白菊》
  • 6、 把下面句子中的词语补充完整。
    (1)、 蟋蟀从来不肯遇而安,会慎重地选择住宅。
    (2)、 在阅读课上,同学们静心看书,课室里鸦无声。
    (3)、 国庆假期,全国各个景点人声沸。
    (4)、 科学家在屋子里横七八地拉了许多绳子。
  • 7、 语言综合运用。

    眼睛是心灵的天窗,它很脆弱,容易受到伤害。近年来中小学生的近视人数在持续上升,请你写三条关于如何保护眼睛的建议。

  • 8、 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 我估计他这道题肯定做错了。(请用修改符号在原句上修改)
    (2)、 蟋蟀的住宅是一座伟大的工程。(改为反问句)
    (3)、 请从“呼风唤雨”和“人山人海”中任选一个词语写一个句子。
  • 9、 选词填空,填序号即可。
    (1)、A.果然    B.竟然

    ①这样宏伟的建筑只用十个月就完成了。

    ②爬山虎像老师说的那样,因为它的脚没有触着墙,不几天就枯萎了。

    (2)、A.敏锐    B.敏捷

    ①他有着的洞察力,总能在复杂的情况下迅速发现问题的关键所在。

    ②猎豹以其的身手在草原上追捕猎物,令人惊叹。

  • 10、 给下列带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1)、 听着这欢快的小(qū qū)使人心旷神怡。
    (2)、 雨后的小山村,笼罩着一层蒙蒙的薄 (bó báo).
    (3)、 那个充满活力的 (shāo shào)年很 (shāo shào)生病。
  • 11、 读句子,看拼音,写汉字。

    袁隆平曾看到过很多人挨饿的bēi cān情景,于是下定决心, 一定要yán jiù出高产的粮食作物,让人们填饱肚子。长大后,他不 分寒暑地在庄稼地里做科学实验,经常工作到 jīng pí lì jié。终于,他带领团队培育出了新型杂交水稻改善了粮食生产条件, 解决了粮食短缺问题。

  • 12、 抄写下面的字。
    震 僵 丈 霎 劈 稻 叠 兽 卧 卵
  • 13、法布尔的耐心、叶圣陶的细心使他们笔下的动物和植物是那样鲜活、有生气。相信你也是个生活中的有心人,写一写你喜欢并认真观察过的动物或植物吧!注意抓住这种动植物的特点,按照一定的顺序来进行描述。题目自拟。
  • 14、短文阅读。

    “虫国杀手”——螳螂

    ①静静地待在草丛中,将两条前腿合起来举在胸前,仿佛正在虔诚地祈祷——这就是我们通常看到的螳螂的形象。然而,它却是不折不扣的“职业杀手”。当其他虫进入它的攻击范围,它先前那“虔诚”的形象便立刻消失得无影无踪,硕大的眼中闪出咄咄逼人的凶光,死死地盯住移动的猎物不放。一旦时机成熟,两把大刀似的前腿便箭一般弹射出去,重重地扣在猎物身上,猎物来得及做的不过是抽搐几下或挣扎一阵。接下来,会用它那并不十分起眼的“小嘴”,一点一点地把猎物肢解、吞噬,直到只剩下一些对螳螂来说实在没有什么价值的器官,比如一节触须,一段跗肢,或是一小片翅膀。有时螳螂还要吃它的同类,听说,即便是狼,也不吃它们的同类。

    ②螳螂凶残,但又美丽,形态千奇百怪。在温带地区,螳螂种类相对较少,但在热带地区,螳螂的种类就丰富多了,而且个个都是高超的伪装大师,无论植物的花、叶、枝、树皮······都是它们模仿的对象。有了伪装,螳螂只需静伏不动,不管天敌还是猎物都很难发现它们。

    ③螳螂几乎遍布世界各地。在我国,已知的螳螂种类有100多种,全世界大约有2000种螳螂,它们虽然大小不一,形态各异,但是个个都是地地道道的“虫国杀手”。

    (1)、短文中提到的“职业杀手”指的是 , 它凶残又
    (2)、根据短文第①自然段的内容,把螳螂猎食的过程写在下面的括号横线中。

    死死盯住猎物→→重重扣住猎物→

    (3)、第①自然段画横线的句子,让你联想到了下面哪句话?(   )(填序号)
    A、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B、虎毒不食子。 C、量小非君子,无毒不丈夫。
    (4)、下面是几位同学读完短文提出的问题,根据提示思考并填空。(填序号)

    A.什么是“跗肢”?

    B.“虔诚地祈祷”是什么意思?为什么文中可以用来形容螳螂?

    C.文中称螳螂为“职业杀手”“虫国杀手”,并且分别用了不折不扣、地地道道等词来形容,那么螳螂有没有克星,又会有怎样独特的本领呢?

    问题不影响对短文内容的理解;问题有助于了解螳螂的形态,可联系上下文或生活经验做出解答;问题由短文联想开去,更让我们更全面地了解螳螂。

  • 15、语文实践。做完作业的小东在看电视,妈妈让他离电视远点,可他说,离近了才好看。
    (1)、请你劝说小东,让他听妈妈的话。
    (2)、该怎样保护视力?提出两点保护视力的建议。
  • 16、小华用照片记录下了自己的观察,与同学分享。

    ①秋江落日②山雾缭绕

    (1)、看到“秋江落日”图,小文想到了白居易的两句诗:“一道 , 半江半江。”
    (2)、看到“山雾缭绕”图上那连绵的山,小宇想到了苏轼《题西林壁》中的名句:“成岭成峰,各不同。”小宇说,记得有一次和爸爸去庐山玩,漫步在山道上,小宇只看到沟沟壑壑,而不见山的全貌,爸爸说:“这就是‘不识真面目,只身在’啊!”
  • 17、“隧道顺着地势弯弯曲曲,最多九寸深,一指宽,这便是蟋蟀的住宅”一句中“最多”一词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填序号)
    A、朗读时,可加重语气朗读“最多”一词。 B、蟋蟀的住宅有的深,有的浅,最多九寸深。 C、蟋蟀的住宅都是九寸深。
  • 18、对下列句子所运用的修辞手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填序号)

    ①这些细丝很像蜗牛的触角。

    ②蟋蟀有特别好的工具吗?没有。

    ③当四周很安静的时候,蟋蟀就在这平台上弹琴。

    A、比喻  设问  拟人 B、拟人  比喻  设问 C、比喻  拟人  设问
  • 19、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蟋蟀钻到土底下干活。(扩句,至少两处)
    (2)、不仔细观察,怎么能发现爬山虎的脚的秘密呢?(去掉问号,意思不变)
    (3)、雪花比梅花洁白些。梅花比雪花要香得多。(用“虽然······但是······”将两句话合并为一句话)
  • 20、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填序号)
    A、我喜欢蒲公英,尤其喜欢她随遇而安的恬淡。 B、这片绿绿的爬山虎,绿得那么鲜艳,特别引人注意 C、不管是谁说的,我们都要查个山穷水尽
上一页 141 142 143 144 145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