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从《人类起源的演化过程》中可知,人是从( )进化而来的。A、猿 B、猩猩 C、猴子 D、兔子
-
2、下列关于《十万个为什么》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是英国作家。 B、这是一本科普读物。 C、书中提出了整整十万个问题。 D、书中介绍了介绍关于地球的知识
-
3、炊烟袅袅的乡村、波涛汹涌的大海、书声琅琅的校园、惊险刺激的游乐场……每个人在成长中都有属于自己的乐园。你最喜欢的乐园是哪儿?它是什么样子的?你最喜欢在那里干什么?请以“▲是我的乐园”为题,向大家介绍一下吧!
要求:①把题目补充完整;②句子通顺,书写工整,不少于400字。
-
4、课外阅读
牧鹅散记
①我的故乡有一句土话——“呆头鹅”,意思就是笨鹅,人们常用来形容人笨,说人家笨得像鹅。但是根据我的观察,鹅似乎并不笨。
②初夏孵鹅季节,为了观察每只母鹅的情况,我们用紫药水在鹅头上写上号码,每个窝也用粉笔编上相应号数。有趣的是,并排三大间孵房,总共一百二十多个窝,大多数母鹅都认得自己的窝,能自动对号入座。
③母鹅到了繁殖季节,对蛋特别有兴趣。我们定时喂食,给每只母鹅准备了一只小白碗。喂食以后,如果不及时把碗收走,一眨眼工夫,碗就不见了——母鹅把它弄到肚子底下,当蛋孵上了。
④每一个窝里,我们一般放十六个蛋。每天“放风”的时候,我们查一遍窝,有时会发现一件怪事:有的窝,多了一个蛋,有的窝,又少一个蛋。幸亏每个窝都立有“鹅事档案”,每个蛋上也都有编号,一查就知道哪个窝的母鹅作了案。
⑤原来,鹅群里也有马大哈和机灵鬼。偷蛋的是机灵鬼,被偷的准是马大哈。马大哈孵蛋不那么经心,老有一两个蛋露在身子外边。马大哈旁边碰上机灵鬼,就可能发生偷蛋的事。机灵鬼看见蛋就眼红 , 它先伸过头去跟马大哈闹着玩儿,碰碰头,碰碰露在外边的蛋,看对方不介意,它就“动手”了:用长长的脖子和嘴,小心地、慢慢地拨动露在外面的那个蛋。它先把蛋钩出邻居的窝外,然后拨到隔墙一端一个只有七八厘米宽的共用的平台上,再从平台钩到自己窝里。这个过程差不多得花半个小时,而且从来没有发现哪个蛋被碰破。
⑥鹅并不笨,甚至可以说很聪明。也许是它们单足静立、侧耳倾听的习惯性动作,让人们觉得鹅总是呆头呆脑的吧?
(1)、根据意思在文中找到三字俗语。①指粗心大意的人。
②指聪明灵活的人。
(2)、联系上下文理解加点的词语。第①段中“呆头鹅”,常被人们用来形容;
第⑤段中“机灵鬼看见蛋就眼红”中“眼红”的意思是。
(3)、为什么说鹅并不笨?文中主要写了两方面的原因,请你补充完整。原因一:
原因二:
(4)、读第⑤段,理一理“机灵鬼”偷蛋的顺序,把内容补充完整。钩出邻居窝外→→
(5)、作者把鹅称作“马大哈”“机灵鬼”,你从中体会到作者的什么感情? -
5、现代诗歌
西湖秋泛(其二)
刘大白
厚敦敦的软玻璃里,
倒映着碧澄澄的一片晴空。
一叠叠的浮云,
一羽羽的飞鸟,
一弯弯的远山,
都在晴空倒映中。
湖岸的,
叶叶垂杨叶叶枫,
湖面的,
叶叶扁舟叶叶篷,
掩映着一叶叶的斜阳,
摇曳着一叶叶的西风。
————(选自《秋之泪》
(1)、诗歌描写了(季节)的景色。(2)、读诗歌第1小节,完成下列小题。① “软玻璃”指。
② “软玻璃”中倒映着什么?请用“○”在诗歌中圈出来。
③画线句子运用了的修辞手法,这样写的好处是 。
(3)、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想象诗歌第2小节中描绘了怎样的画面,写一写。 -
6、口语交际。
同学们要去参观“绿色农场”,岳涵预约的参观时间是明天早上8:00,同时还有些参观须知需要转达给同学们。请你帮他转述。
“绿色农场”参观须知
1、自带遮阳帽、饮用水,不能带零食。
2、不能进入刚浇过水、施过肥的农田。
3、参观过程中不能随意采摘。
-
7、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1)、它要是高兴,能比谁都温柔可亲:用身子蹭你的腿,把脖子伸出来让你给它抓痒。(仿照冒号的用法,写一写)
小明简直是位“小书虫”:
(2)、读例句,照样子写一写。例:飞翔的海鸥,金色的沙滩,白色的浪花,构成了迷人的海滨景观。
-
8、按照课文内容填空。
同学们,春天到了,学校组织了一次“寻找诗中春意”的户外活动。请根据以下情景,填写对应的诗句,完成你的“诗意记录卡”吧!
你漫步在乡间小路上,看到蜻蜓和蝴蝶在篱笆边飞舞,周围一片宁静。此情此景,让你想起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中的诗句: “ , 。”菜花田边,几个小伙伴正在追赶黄蝶,可蝴蝶突然飞入花丛不见了。你脱口吟出杨万里的句子: “ , 。”(《宿新市徐公店》)这时,天忽然下起了雨,你跑到屋檐下避雨,看到一位妈妈搂着孩子轻声安慰。这让你想起冰心笔下母爱的温暖:“心中的风雨来了,。” 不一会儿,雨停了,你发现整个世界仿佛被绿色浸染。艾青的诗句在你脑海中浮现:“ , ……。”(《绿》)老师建议大家赤脚踩一踩湿润的泥土,感受春天的气息。你立刻联想到戴望舒的句子:“到小径中去走走吧,:赤着脚,携着手, , 涉过溪流。”(《在天晴了的时候》)花丛中,几只蜜蜂忙碌地采蜜。你感叹道:“采得百花成蜜后,?”(罗隐《蜂》)
-
9、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觅食(mì) 炫耀(xiàn) 恶心(ě) B、油脂(zhǐ) 奢侈(chǐ) 枝折花落 (zhé) C、应和(hé) 侮辱(wǔ) 效率(lǜ) D、 赤脚(chì) 迟钝(dùn) 屏息凝视(bǐng)
-
10、先把下列四字词语补充完整,再按要求填空。(1)、
高林
车马
火煌
袅袅
山水
相闻
(2)、这座的小村庄风景如画,傍晚, , 轻飘若雾,如梦如幻。(3)、早晨,穿行在城市的大街小巷,两边 , 街道上 , 好一派繁华的景象! -
11、读语段,根据拼音写词语。
当你走进我的家乡,孩子们在wú yōu wú lǜ地玩耍,几只qīng tíng 在空中飞舞,成群的gē zi出来觅食,偶尔还有一两只兔子动作mǐn jié地从你眼前窜过。月明的夜里,虫鸣蛙叫仿佛一首优美hé xié的cuī mián qǔ , màn bù其中,欣赏着空中的点点fán xīng , 相信会带给你心灵的wèi jiè。
-
12、书写展示,请将这句话完整、美观地抄下来。
毛茸茸的枝头,雪绣的花边潇洒,串串花穗齐绽,洁白的流苏如画。
-
13、听材料。(1)、长征七号运载火箭是为满足中国空间站工程发射货运飞船而研制的新一代小型运载火箭。(2)、给茫茫太空中的空间站“送货”的货运飞船则被称之为“太空快递”。(3)、天舟七号货运飞船是世界现役货物运输能力最大、货运效率最高、在轨支持能力最全的货运飞船。
-
14、“达人”指的是在某方面非常精通的人,是某方面的高手。作文写得好是“作文达人”,饭做得好是“厨艺达人”,钢琴弹得好是“钢琴达人”,书读得好是“阅读达人”……想一想:你自己或身边的同学是哪方面的高手?是什么“达人”?请动笔写一写吧。
要求:①题目自拟。②事例具体,突出“达人”是某方面高手的特点。③书写规范、端正、整洁。④不少于500字。
-
15、阅读下面的非连续性文本,完成练习。
【材料一】随着《端午奇妙游》的播出,在《唐宫夜宴》《元宵奇妙夜》《清明时节奇妙游》之后,河南卫视再次凭借着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深耕细作而“出圈”。“娱乐至上,流量为王”的时代,当很多人、很多平台都在追求流量、推崇娱乐明星之时,河南卫视如一股清流般席卷海内外,重新燃起我们对传统文化的思考和自信。河南卫视的《端午奇妙游》虽然没有明星大咖,也没有什么华丽的舞台,大部分都是实地取景,但是节目背后却有着无尽的文化资源和节目组所有人员对中原文化、中华文化的热爱和钻研。正如《人民日报》评论所说“以古人之规矩,开自己之生面”,守住初心,持续出新,才有不断“出圈”的精品,才有坚定的文化自信。
【材料二】非物质文化遗产属于中国上下五千年文化中璀璨的瑰宝,只有加大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才能最大程度地确保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完整性,因此,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传承优秀中国传统文化至关重要。《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管理暂行办法》是国家出台的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收集、保护、传承的法律法规,在2006年10 月25日文化部部务会议审议通过,于2006年12 月1日起施行。
【材料三】非遗传承在表达方式和传播方式上也要与时俱进。例如光明网充分调动多种优质资源,线上线下结合,通过“致非遗,敬匠心”“青春遇见戏”等直播活动,让网友近距离地了解非遗技艺,了解非遗传承人,并把传承人培育成“网红”,全方位、立体式地呈现出非遗项目蕴含的文化内涵与精神价值,引起了网民对传统文化的兴趣,把非遗“激活”了。
(1)、根据材料提供的信息,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①河南卫视通过借鉴其他卫视的《唐宫夜宴》《元宵奇妙夜》《清明时节奇妙游》栏目,推出自己的《端午奇妙游》而获得众多赞誉。
②只有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深耕细作,守住初心,持续出新,才能“出圈”。
③我国有专门的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法律法规。
④我们的传统文化是古人智慧的传承,在表达方式和传播方式上应“以古人之规矩”。
⑤《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管理暂行办法》是国家出台的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收集、保护、传承的法律法规,在2016年10月25 日文化部部务会议审议通过,于2006年12月1日起施行。
⑥非物质文化遗产属于中国上下五千年文化中璀璨的瑰宝,只有加大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才能最大程度地确保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完整性。
(2)、《端午奇妙游》之所以会获得众多赞誉,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 , 二是。(3)、读了这三则材料,你认为作者主要想表达一种怎样的观点?( )A、我们要认真学习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法律法规。 B、要想“出圈”,一定要千方百计地吸引人们的眼球。 C、保护和利用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创新中华传统文化,坚定文化自信,才能建设文化强国。(4)、结合上面三则材料和自己的生活经历,简要说一说我们应该如何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至少说出两点) -
16、课文内容回顾。(1)、《北京的春节》一文的作者是 , 他用充满“”的朴实语言,为我们展开了一幅老北京的 , 展示了节日的和。(2)、《十六年前的回忆》一文写革命先驱先生离开作者(女儿)已经16年了,但女儿对父亲牺牲前后的事情仍记忆犹新,于是就按照父亲、、被审时、的顺序写下了这篇回忆录,表达了女儿对父亲的。文中的父亲在孩子面前是一位的父亲,在敌人面前是一位的共产主义战士。
-
17、 日积月累。(1)、传统节日是中国悠久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盈盈一水间,”是源自七夕的浪漫;“ , 不知秋思落谁家”是独属中秋的思念;“春城无处不飞花,”则描摹了寒食节的风光与习俗。(2)、当与对方交谈获益良多时,我们可以用“ , 胜读十年书”来表达感激之情;当同桌懈怠学习时,我们可以用“ , 一字值千金”来提醒;我们不能仅凭一面之缘就断定别人的人品,而要在长期的相处中去了解别人,正所谓“ , 日久见人心”。(3)、爸爸一大早来到公园,看到前面长长的队伍,感叹道:“ , 更有早行人。”
-
18、习作园地;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1)、《北京的春节》这篇课文是按时间顺序写的。(2)、“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中的“去”是“离开”的意思。(3)、《十六年前的回忆》这篇课文采用了首尾呼应的写法。(4)、《石灰吟》和《竹石》这两首诗都采用了托物言志的写法。
-
19、语言实践。
同学们围绕本学期“快乐读书吧”推荐的三本世界名著组织了读书分享活动。你想在同学面前即兴发言,请选择其中你最喜欢的一本名著,从主要内容、人物、故事情节等方面任选一至两个角度进行交流,把你的阅读收获写下来吧。
-
20、按要求写句子。(1)、过了二十三,大家就更忙了,春节眨眼就到了啊。(用相同的修辞手法写句子)(2)、我们有缺点。我们不怕别人批评指出。(用关联词将两句话合成一句)(3)、为了不滑下来,他用两只手狠狠地抓住雄鹅的羽毛。(改成双重否定句)(4)、通过老师的引导,使我对问题有了更深刻的认识。(用修改符号修改病句)(5)、这段时光不好挨。我踏着一块块方砖跳,跳房子,等母亲回来。(运用“通过具体事例表达感情”的方法,补充下面的句子)
比赛快开始了,爸爸还没来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