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我能选出正确的读音。
伶俐(líng lín)
松散(sǎn sàn)
恼火(nǎo lǎo)
蚂蚱(mǎ mà)
花骨朵儿(gū gǔ)
-
2、我能读准拼音,写好词语。
yuān yāng
qiān xū
wǔ dǎo
zī shì
ǒu ěr
xīn shǎng
nuò ruò
fǎng fú
xiāng tí bìng lùn
-
3、顺德区某小学六(1)班开展“少年有志,国家有望”主题活动,邀请你参加。
材料一:说文解“志”
《说文解字》中,“志”字是一个形声字,从心,之声(或士声),本义指内心始终存有的意愿、决心或目标。它引申为志气、意志,也可用作姓氏,有时解释为记载、记录。在文化中,“志”代表着人的追求、理想和信仰,强调立志的重要性,与“德”、“行”等概念紧密相连。
材料二:诗词之志
1.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曹操《龟虽寿》
2.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王勃《滕王阁序》
3.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岳飞《满江红》
材料三:鸿鹄之志
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① , 辍②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 “苟富贵,无相忘。”佣者笑而应曰: “若③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太息④曰: “嗟乎⑤!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注释】①佣耕:被雇佣去给人耕地。②辍:停止。③若:你。④太息:长叹。⑤嗟乎:相当于感叹词“唉”。
(1)、结合材料一,给下列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A.标记、象征 B.意志、决心 C.记载、记录 D.意愿、心愿⑴矢志不渝
⑵众志成城
⑶永志不忘
⑷志得意满
(2)、材料二中列举了古人谈立志的诗词,像这类的诗词还有李白的“长风破浪会有时,”;杜甫的“ , 一览众山小”。当然,还有像材料二中那样含有“志”的诗词,如的“ , 。”(3)、结合材料三,解释下面句子的意思。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4)、读了以上四则材料,你对“少年立志”有了怎样的认识,请在毕业晚会上发表一段演讲,题目自拟。要求:必须关联材料,观点明确,语句通顺,不少于150字。
-
4、童年是纯真的、难忘的。童年时,我们每天都在编织着美丽的故事。在童年生活中,有许多难以忘怀的新发现,这些点点滴滴看起来微不足道,却饱含着我们的快乐、梦想和追求,记录着我们的成长。请你以“发现”为话题,写一篇作文,不少于500字。
-
5、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森林为什么是“水库”
①农谚说: “山上多栽树,等于修水库,雨多它能吞,雨少它能吐。”可见,森林涵养水源的功能很早就被人们重视和利用了。实际上,森林的这一功能不仅指拦蓄降水、调节径流、拦洪补枯,还体现于森林各结构层次在产水、净水等方面的具体效应之中。因此,森林是另一种意义上的“水库”。
②森林通过林冠层、林下灌草层、枯枝落叶层、林地土壤层来拦截、吸收、蓄积降水,从而改变降水的分配形式,使其具有涵养水源的生态服务功能。
③首先,林冠层就像一把大伞,能够对垂直降雨进行再分配。一部分降水被林冠截留,直接蒸发到大气中;一部分顺着枝叶、树干流到林地,形成树干径流。据统计,我国主要森林生态系统的林冠截留率平均值为 11%~34%.
④接着,林下灌木与草本也能截留降水,截留量与其覆盖度成正比。树叶等森林枯落物也有拦截雨水的作用,能提高林地土壤的渗透能力。
⑤最后, “主角”林地土壤登场,它是森林涵养水源的主体。林地土壤多孔疏松,透水性强,能蓄积雨水;也能削减洪峰流量,推迟洪峰到来时间;还能增加枯水期流量,推迟枯水期到来时间,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⑥森林“水库”不仅能够自上而下调蓄水源,还能提高水分生产力。
⑦林地土壤蒸发总量大于无林地土壤蒸发总量,增加的水分参与森林水分小循环,促进了降水的形成。森林植被的增加还影响到各种降水形态,比如霜、露、雾及雾凇等水平降水,雨、雪等垂直降水。
⑧人们常说,“青山常在,绿水长流”。事实证明,树总是同水联系在一起,森林是不少水系的发源地。例如,塞罕坝的森林每年为滦河与辽河下游地区蓄积降水、净化水质大约
1.37亿立方米。大量研究表明,增加森林植被可以涵养水源,是治理水土流失、助力防风固沙的有效举措,更是解决我国水资源问题的重要途径。
⑨如此看来,森林真的是另一种意义上的“水库”。
(1)、第⑧段画线句子用了和的说明方法,其作用是。(2)、读段落,回答问题。【文段】那么,这座森林“水库”是如何自上而下调蓄水源的呢?
⑴下面的文段是从文中抽取出来的,应该放回处。
A.第①段和第②段之间
B.第②段和第③段之间
C.第⑤段和第⑥段之间
D.第⑦段和第⑧段之间
⑵该段在文中的作用是。(3)、下面的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林冠层能够对垂直降雨进行再分配。 B、林下灌木与草本能截留降水,截留量与其覆盖度成正比。 C、林地土壤能削减洪峰流量,推迟洪峰到来时间。 D、森林植被的增加能影响到霜、露、雾、雨、雪及雾凇等水平降水形态。(4)、根据文章说明的内容,下图中的A和B处分别是和。 -
6、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____
①国强永远都会记得7岁那年奶奶下葬时他流下的泪水,像是两条河从他心底通过眼睛,流过腮边,然后钻进脖领里的那种冰冷。那一天,奶奶的骨灰盒被放进了一个土坑,一锹锹的土呼呼地扬起来覆在上面,他知道再也没有疼他的奶奶了。
②母亲和国强随着亲戚们从坟地里往回走,她把国强的手攥得紧紧的:你上二年级了,要学会不哭了。最好的想念是放在心里,泪水不是给别人看的。国强似懂非懂地点头。一点头,泪水又流出来了。
③国强永远会记得 15岁那年暑假,他和父亲一起在工地上干活,胳膊被机器划开一道血口子时,自己惊恐地哭泣。那年夏天,学校要求学生在暑假勤工俭学,他便和父亲商量着到工地上帮着做一些活。看着长到自己鼻梁处的儿子,父亲答应了他的请求。劳动到第三天时,国强不小心滑倒了,胳膊顺着进料口划了下来,一道十几厘米长的伤口顿时渗出血来。国强看着滴滴答答流进水泥里的血,吓坏了。他感觉自己会因为失血过多而死掉,泪水不争气地流下来。
④国强任由父亲给自己做简易的包扎,阳光照在他微闭的眼睛上,他感觉模糊的双眼前是一片血红。父亲给他止住血后,心疼地对他说,所有的人都要经历伤痛,疼也不哭,就长成真正的男人了。
⑤国强永远忘不了自己当兵入伍那天,在暗夜中沁出眼角的泪水一直流到嘴里时,那种咸咸的滋味。读到大三时,国强意识到如果再不参军,恐怕机会会越来越少。他喜欢军营里那种钢铁力量汇聚到一起澎湃着的感觉,他梦想汗水在训练场上浸透青春的那种疲惫,他更羡慕在国庆阅兵队伍中闪过的那一张张刚毅的脸。
⑥然而,让国强万万没有想到的是他未能如愿。那年,学校的参军指标太少,哪怕他体检政审都没问题,他还是与梦想失之交臂。大四的这一年对于他来讲,有些煎熬,他在做着所有入伍准备,而且更加关注部队上发生的事。那一年,他在新闻中看到有战士牺牲在了抗洪一线;那一年,他听说又有一艘航母下海奔向了一片蔚蓝。他更加为自己没有入伍而觉得遗憾。
⑦当在秋季接到入伍通知书时,早已经发誓不再哭的国强躲在黑夜中,藏在被子里,再也没忍住泪水。他努力地安慰自己,这不是哭,这是兴奋。这种兴奋随着血液沸腾着。
⑧国强入伍后被选进了三军仪仗队,而且入伍一年后,他又被选出来参加一次盛会的护旗任务。一双双皮靴在迎接盛会的时光里磨损着,一件件军衬衣被汗水浸渍着,一声声口号在胸膛中响亮着,一寸寸目光在风里雨里坚定着。盛会终于开幕了。
⑨国强的任务是在主会场站礼宾哨。他站立的位置对于偌大的体育场来讲算是一个偏僻的角落,他笔直得像是一棵白杨。他的眼前是摇晃着的各国国旗,是来自世界各地的运动员。国强听着现场的音乐,心潮起伏着,他努力地不去想这个美轮美奂的会场里最美的画面。他按照训练的要求,脸颊微微地上扬,坚定中透着自豪。背对着舞台,面对观众,此时的他就是东方的面孔。
⑩国强听到了迎国旗的指令。通过现场的音效,他听到国旗班的战友铿锵的正步行进的声音。那整齐的脚步每向前踢一下,他都感觉胸膛胀成了一面巨大的鼓,在有节奏的咚咚地响着,他的呼吸不畅起来,他感觉快要窒息了。
⑪国歌奏响了,那熟悉的旋律,那豪迈的声音,那神圣的乐曲,猛地让整个会场安静下来了。渐渐地,国强好像听不到国歌在奏,只有温热的泪水划过脸颊的声音。他的眼前是一整片一整片的红,这种红是无比熟悉的红,是无比热爱的红;这种红是无比渴望的红,又是无比温暖的红。
⑫一滴泪滑过国强的脸颊。
(1)、请根据文章内容,完成下面的表格。情节
时间
原因
国强的心情
第一次落泪
7岁那年
伤心、不舍
第二次落泪
15岁那年
担心自己失血过多而死
第三次落泪
当兵入伍那天
兴奋、激动
第四次落泪
盛会当天
在全世界观众面前展示自己
(2)、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3)、请为本文选择一个最恰当的题目,并说明理由。
A.《男儿有泪》
B.《国强的参军梦》
C.《从此流汗不流泪》我选(填序号),理由是。
(4)、文章以第三人称的视角讲述国强的成长经历,这样写有什么好处?(5)、结合上下文,说说你对第⑪段画线句子的理解。【句子】他的眼前是一整片一整片的红,这种红是无比熟悉的红,是无比热爱的红;这种红是无比渴望的红,又是无比温暖的红。
-
7、古诗词默写。(1)、 , 脉脉不得语。 (《迢迢牵牛星》)(2)、少壮不努力,! (汉乐府《长歌行》)(3)、 何当金络脑,。 (李贺《马诗》)(4)、千磨万击还坚劲,。 (郑燮《竹石》)(5)、 , 客舍青青柳色新。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6)、应怜屐齿印苍苔,。 (叶绍翁《游园不值》)(7)、才始送春归,。 (王观《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8)、 , 唤取归来同住。 (黄庭坚《清平乐》)
-
8、快乐读书吧。(1)、小说《骑鹅旅行记》是一部极富教育意义的优秀儿童读物,请根据下面的内容,绘制一幅人物成长轨迹图。
被变成小人 恢复原形 逐渐成长 遇到各种动物 得罪小精灵 骑鹅旅行
说明:可以是环形图、思维导图、树状图、鱼骨图等形式,简要绘制即可。
(2)、结合小说《骑鹅旅行记》的内容,请你谈谈尼尔斯在旅行过程中的成长变化。 -
9、词句段运用。
顺德区某小学六⑴班开展了“做有志少年”主题活动,邀请你参加。
(1)、下面是奇奇在活动中准备的演讲稿,请选择恰当的成语将空格部分补充完整。笔走龙蛇 天籁之音 画龙点睛 不以为然 赴汤蹈火 走马观花
做有志少年,就要以①的决心,②的智慧,拒绝③的浮躁,以④的才情书写青春篇章。
(2)、强强所在的班级拟邀请顺德区某上市公司的王董事长来做“少年当立凌云志”主题报告,请你帮他完成活动策划书。“做有志少年”活动策划书
活动目的:①
时间地点:2025年6月25日,六 (1) 班课
活动流程:向嘉宾敬献红领巾,鲜花 ②③ 合影留念,记录精彩瞬间
(3)、学校电视台主持人到各班进行“少年当立凌云志”主题采访,请你作即兴发言,说说你的志向和缘由。要求:讲缘由时需要分点陈述,用上“一是……;二是……;三是……”等词语,不少于50字。 -
10、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1)、思援弓缴而射之 缴:(2)、粉骨碎身浑不怕 浑:
-
11、把下面词语补充完整。
焉知福
头丧气
五四海
自愧如
-
12、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通xiāo
恐jù
挑tī
惊huáng
苦xíng
旗páo
领yù
花ruǐ
-
13、轻松写作。(任选一个情境)(1)、情境一:如果你乘坐时光机来到了一千年以后,你会做些什么?那时的世界会是什么样的?那时会有哪些新的科学技术?你会有哪些奇特经历?写下来。450字左右。(2)、情境二:进入21世纪以来,人类科技发展日新月异,也许在不远的将来,Al机器人等高科技产品将会普遍进入人类生活,成为我们的家庭成员、导师、同学或是伙伴。请设想一下。当人类和机器人一起生活时,会发生怎样不同寻常的故事呢?自拟题目,写一篇习作。450字左右。
-
14、认真阅读下列选文,然后完成下列题。
不被大风吹倒
莫言
亲爱的年轻朋友:
①几天前,你们在我的公众号留言,如果人生中遇到艰难时刻,该怎么办?这确实是一个必须面对的重要问题,谁都不敢保证自己一生中不会遇到苦难,甚至是艰难时刻,我无法告诉你一个适合所有人的标准答案,但可以与你们分享两个小故事,当我遇到艰难时刻时,给我带来知识与力量的一本书和一个人.
②一本书,是《新华字典》
③我人生中遇到的第一个艰难时刻是童年辍学。当时,与我同龄的孩子都在学校里,他们在一起学习,玩耍,而我孤零零的一个人放牛,割草,十分孤独。幸好在这个时候,我得到了一本《新华字典》。我当然也希望能阅读很多的经典作品,但当时的农村书很少,谁家有本书都视若珍宝,轻易不外借,只有这本《新华字典》是属于我的。我认识的大部分汉字,实际上都不是在学校里学的,而是在辍学之后,通过阅读这本《新华字典》学的,总之,在当年那种孤独穷困的环境里,就是这本工具书陪着我度过了艰难时刻,也为我以后能拿起笔来写小说奠定了础。
④一个人,是我爷爷。
⑤小的时候,我跟着爷爷去荒草甸子里割草。归程时天气诡异,一根飞速旋转着的黑色圆柱向我们逼过来,并且伴随着沉闷如雷鸣的呼隆声。我惊问爷爷:“那是什么?”爷爷淡淡地说:“风,使劲拉车吧,孩子。”风越来越大,我们车上的草被刮扬到天上去,我被风刮倒在地,双手死死地抓住了两丛根系很深的牛筋草,才没有被风刮走。我看到爷爷双手攥着车把,脊背绷得像一张弓,他的双腿在颤抖,小褂子被风撕破,只剩下两个袖子挂在肩上。爷爷与大风对抗着,车子未能前进,但也没有后退半步。大风过去了,爷爷还保持着这个姿势,仿佛一尊雕塑。许久之后,他才慢慢地直起腰,他的手指蜷曲着,都伸不开了,爷爷与狂风对峙的模样,永远印刻在我的脑海里。
⑥那么,我们是胜利者还是失败者?风来时,爷爷没有躲避。尽管风把我们车上的草刮得只剩下一棵。我们的车还在,我们就像钉在大坝上一样,没有前进,但是也没有倒退。我觉得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我们胜利了。
⑦我的故事是老生常谈,不一定能让你们感兴趣。但因为这是我的亲身经历,所以还是讲给你们听。但愿能给你们带来一些启发。
⑧古人云:“道阻且长,行则将至。”年轻朋友们,当我们遇到艰难时刻,不要灰心,不要沮丧,只要努力总是会有收获,希望,总是在失望、甚至是绝望时产生的,并召唤着我们重整旗鼓,奋勇前进。
⑨一个人可以被生活打败,但是不能被它打倒。
2022年5月4日
(1)、阅读短文,梳理文章内容,将下面的表格补充完整。艰难时刻
应对办法
最终结果
“我”童年辍学,一个人放牛。割草。
。
“我”度过了艰难时刻,也为以后写小说奠定了基础。
。
爷爷双手攥着车把,弓着身子与狂风对抗,“我”死死抓住牛筋草.
。
(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短文第①段点明了“我”写下这篇文章的缘由。 B、“一根飞速旋转着的黑色圆柱向我们逼过来,并且伴随着沉闷如雷鸣的呼隆声。”这句话把狂风比喻成“黑色圆柱”,表现出风猛烈迅疾的特点。 C、风来时,“我”和爷爷没有躲避,打败了狂风,所以我们是胜利者。 D、短文通过两则小故事告诉我们:人生不可能一帆风顺,失败和挫折并不可怕,只要奋勇前进,就能度过艰难时刻。(3)、联系上下文,按要求回答问题。①第③段中反复出现了三个表示“孤独”的词语“孤零零”“孤独”“孤独穷困”,这样写的作用是。
②第⑤段画横线的句子语言富有表现力,请加以赏析。。
(4)、短文标题为“不被大风吹倒”,但文中的“我”却“被风刮倒在地”,你认为是否矛盾?为什么? -
15、认真阅读下列材料,然后完成下列题。
材料一:世界读书日全称“世界图书与版权日”,又称“世界图书日”,最初的创意来自于国际出版商协会。199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4月23日为“世界读书日”, 同时这一天也是西班牙著名作家塞万提斯和英国著名作家莎士比亚辞世纪念日。
材料二:第三届全民阅读大会以“共建书香社会,共享现代文明”为主题, 旨在交流推广全民阅读工作经验, 引导人民群众参与到阅读中来,进一步涵育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社会风尚,推动提升社会现代文明程度。此次活动邀请了多名重磅嘉宾,他们将围绕阅读、文化热点,分别带来“毛泽东的读书生活”“西南联大校史中的红色故事”“从鱼到人的生命进化之旅”“答案在书里”“读书培植家国情怀”“阅读的方法”六个主题。
(1)、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4月23日为 , 第三届全民阅读大会主题是:。(2)、本届全民阅读大会为我们提供了六个主题。你最想去参加哪个主题?请说明理由。 -
16、认真阅读下列选段,然后完成下列题。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节选)
在科学史上,这样的事例还有很多,这说明科学并不神秘,真理并不遥远,只要你见微知著,善于发问并不断探索,那么,当你解决了若干个问题之后,就有可能发现真理,当然,见微知著、善于发问并不断探索的能力,不是凭空产生的。正像数学家华罗庚说过的,科学的灵感,绝不是坐等可以等来的。如果说科学领域的发现有什么偶然的机遇的话,那么这种“偶然的机遇”只会给那些善于独立思考的人,给那些具有锲而不舍精神的人。
(1)、这篇课文的写法是通过具体事实说明一个观点,其中具体事例有三个:波义耳制成石蕊试纸、和 , 作者的观点是。(2)、课文中的三位研究者都经历了一系列的把“”拉直变成“”的过程,这个过程可以描述为(请选填序号):“””。①反复实验 ②举一反三 ③得出结论 ④观察发现 ⑤产生疑问 ⑥坐等灵感
(3)、多选题“全神贯注、专心致志”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科学精神,如果要说明这一观点,可以选取下列哪些事例? ( )
A、钱学森宁死也要回国,为新中国的航天事业立下了不朽的功勋。 B、李四光和女儿玩捉迷藏,他因为观察一块石头,而忘了去寻找藏起来的女儿。 C、诺贝尔不顾亲友们的反对,决定用自己的全部财产设立诺贝尔奖奖金。 D、牛顿一心想着搞实验,有一次,竟把手表当鸡蛋放到锅里去煮。 -
17、根据课文内容填空。(1)、孔子。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2)、苟利于民,;苟周于事,。(《淮南子》)(3)、爸爸勉励我在生活中要做到“苟日新, , ”;老师鼓励我在学习上要做到“青, , ”。(4)、科技小组同学的实践探索停滞不前了,为了鼓励他们进行创新,科技老师引用《周易》中的语句对他们说:“ , , 。”
-
18、看拼音,写词语。
一些观察mǐn ruì的孩子,对周围的一切会充满好奇,即使是sī kōng jiàn guàn的场景,也能引起他们的深思ǒu rán的发现,他们会有许多yí wèn并会查找wén xiàn , 看似dān diàowú liáo的过程,他们却乐在其中。
-
19、下列学习的方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遇到不懂的问题要勤问勤查,这样可以学到很多新的知识。 B、完成习作后再读一遍,并用修改符号修改不通顺的地方,让习作更好。 C、坚持每天读课外书,只要是与课本无关的什么都可以,这样可以扩大知识面。
-
20、下列句子中,观点和理由的关系最为紧密的一项是( )A、“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但是若从反面想一想,每个人都有自尊心,都渴望被人尊重、理解,那么顺耳的忠言岂不更利于行吗? B、学习知识要一点一滴地积累。就像细小的石子,虽不显眼,却能铺出千里路。 C、但凡有卓越成就的人,都与思考结有不解之缘。司马迁忍受酷刑,为的是完成《史记》的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