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蛟龙入海、嫦娥奔月、天问探火……科学家运用科学技术探索着未知的领域。亲爱的同学们,你喜欢探寻未知世界的奥秘吗?如果你有一次去火星探险的机会,你会和谁去?打算带哪些装备?在那里你会有哪些神奇的经历?你会遇到哪些困境与危险?又是怎样解决的?插上想象的翅膀,创编一个神奇的火星探险的故事吧!要求:题目自拟,字数400左右。
-
2、捞铁牛
①宋朝时候,有一回黄河发大水,冲断了河中府城外的一座浮桥。黄河两岸的八只大铁牛是拴住浮桥用的,也被大水冲走了,陷在河底的淤泥里。
②洪水退了,浮桥得重修,可是笨重的铁牛陷在河底,有哪个大力士能把它们一只一只捞起来呢?人们正在议论纷纷 , 一个和尚说:“让我来试试,铁牛是被水冲走的,我还叫水把它们送回来。”
③和尚先请熟悉水性的人潜到水底,摸清了八只铁牛沉在哪儿,然后让人准备了两只很大的木船,船舱里装满泥沙,划到铁牛沉没的地方。船停稳了,他再叫人把两只船并排拴得紧紧的,用结实的木料搭个架子,跨在两只船上。又请熟悉水性的人带了很粗的绳子潜到水底,把绳子的一头牢牢地拴住铁牛,绳子的另一头绑在两只大船之间的架子上。
④准备工作做好了,和尚请水手们一起动手,把船上的泥沙都铲到黄河里去。船里的泥沙慢慢地减少,船身慢慢地向上浮,拴住铁牛的绳子越绷越紧。船靠着水的浮力,把铁牛从淤泥里一点儿一点儿地向上拔。
⑤船上的泥沙铲光了,铁牛也离开了河底。和尚不急着把铁牛捞上船,而是让水手们使劲把船划到岸边,再让许多人一齐用力,把水里的铁牛拖上了岸。
⑥和尚用这样的办法,把八只笨重的铁牛,一只一只地拖了回来。这个和尚叫怀丙,是当时出色的工程学家。
(1)、“议论纷纷”是指 , 人们可能在议论。。(2)、短文第③自然段用了“先、、、又”这些连接词写了“捞铁牛”准备工作的步骤。(3)、怀丙是怎样将铁牛捞上来的?抓住关键词,完成流程图。摸清位置→→并船搭架→→→岸边拖牛
(4)、怀丙是怎样想出巧妙的办法来的呢?他应该经历了这样的思维过程:因为 , 想捞出来非人力所能,所以要想其他办法;既然是在水里,那么可以利用水的将铁牛捞上来;要找大船才行,船越大,装的沙越 , 船就越 , 离铁牛也就越;铲去泥沙,船就会带着浮上来;最后将铁牛顺水拖回来就可以了。(5)、短文在结尾处介绍怀丙,这样写的好处是( )(填序号)A、强调怀丙的姓名。 B、写出怀丙的身份。 C、突出怀丙的形象。 -
3、对比阅读
【文段一】
跳水(节选)
①正在这时候 , 船长从船舱里出来,手里拿着一支枪。他本来是想打海鸥的,看见儿子在桅杆顶端的横木上,就立刻瞄准儿子,喊道:“向海里跳!快!不跳我就开枪了!”孩子心惊胆战,站在横木上摇摇晃晃的,没听明白他爸爸的话。船长又喊:“向海里跳!不然我就开枪了!一!二!”刚喊出“三”,孩子纵身从横木上跳了下来。
②扑通一声,孩子像颗炮弹一样扎进了海里。二十来个勇敢的水手已经跳进了大海:四十秒钟——大家已经觉得时间太长了。等孩子一浮上来,水手们就立刻抓住了他,把他救上了甲板。
【文段二】
鲨鱼(节选)
①我们船上有两个小孩,他们最先跳到水里。他们想到宽阔的海里去游泳、比赛。两个人就像蜥蜴一样,用力往前游,争着游到锚上浮着水桶的那个地方。一个小孩开始赶上了他的伙伴,但接着又落后。这个孩子的爸爸是一个老炮手,正站在甲板上称赞他的儿子。当儿子落在后面时,他就大声喊:“别落后哇!加油!”
②突然甲板上有人叫了一声:“鲨鱼!”我们一看,水里现出一个海怪的背。鲨鱼一直向着孩子们那边游去。“往后!往后!游回来,有鲨鱼!”炮手大声喊着。可是孩子们听不见,还是一个劲儿地往前游。炮手的脸像麻布一样发白,呆呆地瞧着孩子们。水兵们放开小船,跳到里面,用力摇桨,往孩子们那边划。但是鲨鱼已经离孩子们不到二十步了,而那只小船离得远远的。
③孩子们起初没有听见有人叫他们,也没有看见鲨鱼,后来有一个转头看了一眼。我们都听到了一声尖叫,两个孩子立刻分开,各往一方游去。
④这尖叫声好像唤醒了炮手,他急忙离开他站的地方,跑到大炮跟前。他转动了一下炮架的后尾,俯在大炮上瞄准,同时装好引火线。船上的人都吓呆了,愣在那里等待后果。大炮轰的一声,我们看见炮手仰卧在大炮旁边,用手捂着脸。这时候,谁也不知道鲨鱼和小孩们怎么样,那一瞬间烟雾遮住了我们的眼睛。
⑤水面上的烟雾渐渐地散了,开始从各方传来悄悄的声音,接着声音越来越大,最后到处发出震天动地的欢呼。老炮手露出了脸,站了起来,也往海上看。死鲨鱼的黄肚皮随着海浪波动着。
⑥几分钟后,小船追上孩子们,把他们送到轮船上。
(1)、文段一第①自然段中的“这时候”是指( )的时候。A、千钧一发 B、激动万分 C、兴高采烈 D、不由自主(2)、通过语言、神态、动作等描写能深刻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细读文段二第②自然段中画横线的句子,此时老炮手可能在想:。(3)、老炮手为什么开炮救孩子?思考后填写思维导图。(4)、你赞成老炮手的做法吗?为什么?请说出至少两点理由。(5)、船长和老炮手都在紧急关头救下了孩子,能精准概括两个人特点的两个四字词语是( )A、机智果断 临危不乱 B、手足无措 神机妙算 C、机智勇敢 舍己为人 -
4、活见鬼
有赴饮①夜归者,值大雨,持盖②自蔽。见一人立檐下溜,即投伞下同行。久之,不语,疑为鬼也。以足撩之,偶不相值③ , 愈益恐,因奋力挤之桥下而趋。值炊糕者④晨起,亟奔入其门,告以遇鬼。俄顷,复见一人,遍体沾湿,踉跄而至,号呼有鬼,亦投其家。二人相视愕然,不觉大笑。
【注释】①赴饮:去参加宴会。②盖:古时把伞叫盖。③偶不相值:正巧没有碰着。④炊糕者:做糕点的人。
(1)、读下面的句子时,正确的停顿方式是( )A、愈/益恐,因/奋力挤之/桥下而趋。 B、愈/益恐,因/奋力挤之桥下/而趋。 C、愈益/恐,因/奋力挤之/桥下而趋。 D、愈益/恐,因/奋力挤之桥下/而趋。(2)、这篇文言文中的“鬼”指的是( )(多选)A、赴饮夜归者 B、伞下同行者 C、晨起炊糕者(3)、结尾处两人“不觉大笑”,这“笑”中包含两人什么样的情感?(4)、结合本文,谈谈你的认识和体会。 -
5、课文综合回顾。
那位卖盾与矛的楚国人夸赞自己的盾时称:“ , 。”夸赞自己的矛时称:“ , 。”他的话真是。在孙膑的帮助下,田忌最终赢了齐威王,所用的方法是第一场用自己的对齐威王的 , 第二场用自己的对齐威王的 , 第三场用自己的对齐威王的 , 三局两胜。这个故事使我明白了知己知彼、避敌锋芒,才能出奇制胜。《跳水》一文的作者是俄国作家 , 故事发生的起因是水手拿猴子取乐,经过是 , 结果是。
-
6、根据语境填写恰当的年龄称谓。
小光一家计划加入读书俱乐部,需要进入不同年龄段的聊天群。根据年龄,十五岁的姐姐需申请加入“年华”聊天群,二十岁的堂哥需申请加入“岁月”聊天群,三十岁的小姨需申请加入“之家”聊天群,六十岁的爷爷需申请加入“一族”聊天群。
-
7、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1)、孙膑对田忌说:“将军,我有个办法,保证能让您在赛马时获胜。”(改为转述句)(2)、几十年 , 几百年 , 几千年 , 时间一转眼就过去了。成千上万只绿翅膀的苍蝇和八只脚的蜘蛛来了又去了。(读句子,注意加点部分,照样子写写自己类似的体验)(3)、修改下面的语段。(4处错误)
东台鱼汤面,源于清乾隆三十三年,以有大概差不多200年的历史,相传是一位被赶出皇宫的御膳厨师所制。鱼汤面虽然味道鲜美,而且具有较好的养生作用,能够润脾健胃,补虚疗肠。民间常有《吃碗鱼汤面,赛过老寿星》之说。
-
8、把词语补充完整,并完成练习。(1)、把下面的四字词语补充完整。
①胸有 ②摩擦
③兴致 ④风浪
⑤出划 ⑥欲试
⑦哭笑 ⑧心胆
(2)、画波浪线的词语是“AABC”式的词语,这样的词语我还知道:、。(3)、⑦形容的是(尴尬的笑 不严肃的笑),我还能根据提示写出含有“笑”的四字词语。勉强的笑: 高兴的笑:
(4)、选词填空。(填序号)①“天宫课堂”开课了,同学们都地守在电视机前观看直播。
②“天宫课堂”的球形火焰实验、动量守恒实验……点亮了青少年的航天梦想,让不少孩子 , 渴望到太空去探索奥秘。
③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船与火箭成功分离,进入预定轨道。飞行乘组状态良好,对他们来说执行此次任务早已。
-
9、下列对“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理解正确的是( )A、或者说:“如果用您的矛刺您的盾,怎么办?” B、有人问他:“如果用您的矛刺您的盾,结果会怎么样呢?” C、或者说:“如果用您的矛刺您的盾,结果会怎么样呢?” D、有人问他:“如果用您的矛刺您的盾,怎么办?”
-
10、下列句子与例句用到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扑通一声,孩子像颗炮弹一样扎进了海里。
A、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B、武大樱花烂漫,像绯红的轻云。 C、我仿佛能看到玉龙山的雪峰,听到黄河的涛声,闻到江南的花香。 D、蚌壳小心翼翼地将石子含住,慢慢孕育,使它们变成美丽的珍珠。 -
11、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A、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B、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C、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D、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
12、下列句子中的关联词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大家的马脚力既然相差不多,那么都能分成上、中、下三等。 B、船长一看到儿子在横木上,就立刻命令儿子跳入海里。 C、猴子不仅不理,还撕得更凶了。 D、猴子因为显然知道大家拿它取乐,所以更加放肆起来。
-
13、下列加点字的古今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弗能应——应答 B、冀复得兔——冀州 C、道旁李——道理 D、守株待兔——接株
-
14、下列加点的“陷”与“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中的“陷”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天塌地陷 B、陷人于罪 C、物莫能陷也 D、泥足深陷
-
15、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和字形无误的一项是( )A、龇牙(zhī) 夸耀(yào) 拳头 环游 B、瞄准(miáo) 撕开(shī) 逗弄 依次 C、弗能应(fó) 引荐(jiàn) 帽子 勾住 D、计策(cè) 吓唬(xià) 瞪眼 码头
-
16、看拼音,写字词。
1921年嘉兴南湖上一sōu小小的红船,由中国共产党人树起了信念的wéi gān , 扬起了自信的风帆。它越过激流险滩,穿过惊涛骇浪,历经一百多年,成为引领中国行稳致远的巍巍巨轮。碧波歌唱,ōu鸟翩翩,东方巨轮正驶向民族复兴的港湾。不惧fàng sì的挑衅,不畏前进的艰险,遇到máo dùn和困难“敢”字为先。它以大胸怀、大格局,yíng得人心,为世人赞yù。
-
17、生活中,你对老师在什么时候的样子印象最深刻?是高兴的样子,还是生气的样子?又或者是难过的样子、激动的样子……请以“老师 了”为题写一篇习作,回想一下当时发生的事情、事情的前因后果以及经过是怎样的,注意要把老师当时的样子写具体,表现出老师的心理活动。
-
18、永怀初心
①晴朗的夜晚,仰望星空时,你是否知道,有一颗璀璨的星星名为“郭永怀星”?
②1956年底,郭永怀回到了祖国,全身心投入工作。每天他总是提前走进办公楼,边走路边思考着问题。夜深了,他的办公室依旧灯火通明。
③1960年初春,郭永怀按部就班的工作状态忽然发生了变化。原来,根据上级指令,郭永怀开始秘密参与原子弹的研发工作。没过多久,他的妻子李佩发现,丈夫下班的时间越来越晚,有时甚至彻夜不归。【a】妻子李佩心底渐生疑问。
④此刻,郭永怀正伫立在沙漠中一片空旷的靶场上。气温低至零下二十多摄氏度,出发前,同志们都穿上了配发的空军地勤服——皮上衣、皮裤子。但郭永怀个头偏高,没有合适尺寸的地勤服。【b】大家劝他留在家里,等候消息,可他无论如何都不答应。大家拗不过他,只好找来皮大衣和毛皮靴让他凑合穿。试验场区没有帐篷,也没有座椅。站乏了,冻透了,只能咬牙坚持。
⑤1964年10月16日下午3点,倒计时开始了——10、9、8、7……【c】郭永怀感到浑身发紧,后背的肌肉俨若绷直的钢丝。“轰隆隆——”一声巨响,石破天惊,伴着熊熊火焰,巨大的蘑菇云缓缓升腾。郭永怀露出了孩子般的笑容。
⑥几天后,郭永怀和同事聚会,把酒言欢,郭永怀憔悴的脸庞显得神采奕奕。他主动举杯:“来,为了祖国的事业干杯!”李佩浑身一震,一直以来堵在胸口的疑虑顿时烟消云散,瞬间,她什么都明白了。
⑦1968年12月4日,郭永怀在热核武器试验中获取了一个重要数据,这一数据会对热核武器的发射产生重大影响。【d】郭永怀小心翼翼地把资料放进公文包,立即决定当晚乘飞机赶回北京!
⑧凌晨时分,郭永怀乘坐的飞机发生了事故。救援的士兵们发现,在烧焦的尸体中,竟然有两人紧紧地抱在一起。人们艰难地将两具尸体分开时,在他们的胸膛之间,发现一个依然完整的公文包,里面的资料竟然完好无损……现场的同事扑通跪倒,痛哭失声。
⑨郭永怀牺牲22天后,中国第一枚热核导弹发射成功。
⑩1999年,郭永怀被授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成为我国23位“两弹一星”元勋中唯一的烈士。2018年7月,国际小行星中心将212796号小行星永久命名为“郭永怀星”。
⑪郭永怀,一颗最耀眼的巨星 , 带着他的初心在无尽的天城,永不陨落,永远耀眼!
(1)、请按照时间顺序梳理全文内容,补全思维导图,并完成填空。
①②③④
通过内容梳理,可知郭永怀是一个的人。(2)、读句子,体会人物内心。下列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a句中,李佩产生疑问的原因是丈夫回家越来越晚,这时候她可能在想:丈夫究竟去了什么地方?到底在忙些什么? B、b句体现了郭永怀的固执,这时候他可能在想:没有合适的地勤服,那我就找别人借一套,这样我就可以去现场了。 C、c句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后背的肌肉比作绷直的钢丝,写出了郭永怀的紧张心理。 D、d句中,“小心翼翼”写出了郭永怀对数据资料的爱惜和珍视,“立即”写出了他急切的心理。(3)、第⑪自然段中加点的词语“巨星”,既指命名为“郭永怀星”的这颗行星,也指。(4)、第⑧自然段中的省略号省略的是郭永怀在飞机失事时所做的事情,请补充。在飞机从高空坠落到地面的时间里,郭永怀
(5)、校报开设了“文学巨匠”“家国情怀”“优良品质”等版块,《永怀初心》这篇文章应该放入“”这个版块,因为。 -
19、海上英魂
①1894年8月,由于日本侵略中国和朝鲜,中日甲午战争爆发。9月17日,北洋舰队在黄海海面与日本舰队相遇,双方展开激烈战斗。
②日本舰队军舰多,航速快,火力强。他们依仗这些优势,妄想一举歼灭我军舰队。北洋舰队面对强敌,毫不示弱。各舰官兵同仇敌忾(kài),奋勇杀敌。一时间黄海海面战火熊熊,硝烟弥漫,喊杀声、炮轰声响彻云霄。
③战斗打响后,我军“致远”舰管带邓世昌指挥战舰,冒着密集的炮火,纵横海面,频频发炮,屡中敌舰。突然,邓世昌发现以主力舰“吉野”为首的日军四艘快速战舰逼近“定远”舰。“定远”舰是北洋舰队的旗舰,是我军整个舰队的指挥中心。邓世昌立即指挥“致远”舰开足马力,快速行进到“定远”舰之前,拦住敌军“吉野”舰,保护“定远”舰。“致远”舰虽因此陷于四艘敌舰的包围之中,但仍左冲右突,顽强迎战。不久,舰上本来就配备不足的炮弹打完了,邓世昌又命令用步枪射击。经过近一个小时的激战,“致远”舰弹痕累累,舰身倾斜,即将沉没。这时,日军“吉野”舰驶近“致远”舰。邓世昌怒视“吉野”舰,对大副说:“敌军舰队全仗‘吉野’横行,如果撞沉‘吉野’,我军定能取得胜利。”他慷慨激昂地向全舰官兵宣布:“我们为国作战,早把生死置之度外。现在‘致远’舰伤弹尽,无力再战。我决定以我伤残之舰撞沉‘吉野’,与‘吉野’同归于尽。”全舰官兵齐声高呼:“撞沉‘吉野’!撞沉‘吉野’!”邓世昌登上驾驶台,双手紧握舵轮,开足马力向“吉野”舰猛冲过去。
④敌军舰队发现“致远”舰向“吉野”舰猛冲,立即集中火力,轰击“致远”舰。“致远”舰的甲板上起火了,但它并没有停止前进,而是像一条火龙乘风破浪,继续冲向“吉野”舰。“吉野”舰上的敌军见此情景,惊恐万状,敌军舰长也吓得目瞪口呆,魂飞魄散。但“致远”舰这时不幸被敌军鱼雷击中,锅炉爆炸,舰上燃起熊熊大火。“致远”舰渐渐沉入水中。
⑤邓世昌落水之后,仍不停地大喊杀敌。他的爱犬游到他的身边,用嘴衔他的手臂和辫子想救起主人,有个随从还把一只救生圈扔给邓世昌,但是他都拒绝了。邓世昌决心践行自己的誓言:“与军舰共存亡!”他沉没在汹涌的波涛之中,壮烈牺牲了。
(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是对邓世昌的描写,从中我们可以体会到邓世昌的崇高精神。(2)、找出第④自然段的比喻句。这句话将比作 , 写出了。(3)、“‘吉野’舰上的敌军见此情景,惊恐万状,敌军舰长也吓得目瞪口呆,魂飞魄散。”这句话是对敌人的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4)、从哪里可以看出邓世昌践行了自己“与军舰共存亡”的誓言?(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邓世昌舍身为国的精神是中华民族的精神瑰宝。 B、战斗中爱国将士同仇敌忾,奋勇杀敌,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在面对强敌时团结无畏的精神。 C、先烈们用自己的生命换来了今天的美好生活,我们只需要好好享受就行了。(6)、历史上有无数为国捐躯的英雄儿女,除了邓世昌,你还知道哪些英雄人物?请选一位你最了解的人物,简要介绍一下他的事迹,并谈一谈你的感悟。 -
20、课文综合回顾。(1)、学了本单元课文,我们认识了的刘伯承,认识了的毛主席,认识了的方志敏。(2)、诗中有爱国情。“黄沙百战穿金甲,”是将士报国的决心,“遗民泪尽胡尘里,”是诗人期盼朝廷收复失地却一次次愿望落空的失望,而“ , 青春作伴好还乡”是诗人听闻朝廷收复失地的喜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