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第一关:文韵初现]
五官争功①
口与鼻争高下,口曰:“我谈古今是非,尔②何能居我上?”
鼻曰:“饮食③非我不能辨。”眼谓鼻曰:“我近鉴④毫端⑤ , 远观天际,唯我当先。”又谓眉曰:“尔有何功居我上?”
眉曰:“我虽无用,亦如世有宾客,何益主人?无即不成礼仪,若无眉,成何面目?”
(有改动)
[注释]①本文选自《唐语林》。②尔:你。③饮食:饮料和食物。④鉴:鉴别,识别。⑤毫端:毫毛的顶端,指非常细微的事物。
(1)、联系上下文,猜测加点字的意思,填在括号里。①我谈古今是非,尔何能居我上?
②我虽无用,亦如世有宾客,何益主人?
(2)、眼睛觉得自己功劳最大,它是怎么对鼻子说的?用自己的话说说,写在下面横线上。(3)、五官之中耳朵还没有发言,它会说什么?下面发言中,最符合文章内容的一项是( )A、耳曰:“尔等所言甚有理,我甘居末。” B、耳曰:“若无我,主岂知尔等所言?竟居侧!” C、耳曰:“我将众言传于主人,自当论功行赏。” -
2、阅读理解
为人民服务(节选)
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 中国古时候有个文学家叫做司马迁的说过:“____”为人民利益而死 , 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
(1)、本文作者是 , 全文是他于1944年9月8日在同志的追悼会上所作的演讲。(2)、把片段中引用的司马迁的名言补充完整。(3)、片段第一句话和后面几句话是( )的关系。A、因果 B、并列 C、观点和论据(4)、片段中用到的方法有( )(多选)A、对比 B、引用 C、比喻 D、举例(5)、片段中两个加点的“死”感情色彩不同,第一个“死”可以换成词语;第二个“死”可以换成词语。A.送命 B.牺牲
(6)、张思德同志的死比泰山还重是因为。请你再列举出来一个像这样的人:。 -
3、对比阅读
【片段 A】去的尽(jǐn jìn)管去了,来的尽管来着,去来的中间,又怎样地匆匆呢?早上我起来的时候,小屋里射进____的太阳。 太阳他有脚啊,轻轻悄悄地____了。我也茫茫然跟着旋转(zhuǎn zhuàn)……我觉察他去得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时,他又从遮挽着的手边过去;天黑时,我躺在床上,他便____地从我身上跨过,从我脚边飞去了;等我睁开眼和太阳再见,这算又溜(liù liū)走了一日。
【片段B】我看着太阳,看着光线,我一声不吭。看着盆里揉(lóu róu)动的衣服和绽(zàn zhàn)开的泡沫,我感觉到周围的光线渐渐暗下去,渐渐地凉下去沉郁下去,越来越远越来越缥缈,我一声不吭,忽然有点儿明白了。
(1)、片段 A 选自写的《》;片段 B 选自写的《》。(2)、选出加点字的正确读音。(3)、把片段 A 补充完整。(4)、对这两个片段分析正确的有( )(多选)A、两个片段都运用了将情感融入景物的方法。 B、片段 A侧重直接表达情感,片段B侧重间接表达情感。 C、在片段B中,作者通过对太阳光线的描写,表现了“我”的心情越来越沮丧。 D、在片段A中,作者用太阳象征时光,通过写太阳从早到晚的变化,表达了对时光匆匆流逝的感慨。 -
4、文言文理解。(1)、《学弈》选自《》,文中弈秋的两个学生学下棋时,一个“”(用原文填空),另一个“”(用原文填空),结果两人学习效果差异巨大。这则故事告诉我们。(2)、“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用原文填空)这句话运用了和的修辞手法,说明了“ ”(用原文填空)的观点。
-
5、小优要参加演讲比赛,请你先帮她把名言补充完整,再选择恰当的名言将演讲大纲补充完整(填序号)。
①苟日新, , 。
②穷则变, , 。
③青,取之于蓝,而。
④ , 不必法古; , 不必循旧。
分论点一:
分论点二:
分论点三: -
6、根据语境填空。(1)、虽然我们现在的生活越来越好,但是我们不能忘记过去的艰苦岁月。爷爷就在家里挂着这样的名言时时提醒自己:常将有日思无日,。(2)、姐姐本来是一心一意要做摄影师,只是业余写作,但没想到摄影师的职业还未见起色,写的小说却备受欢迎。这真是“有意栽花花不发,”啊!(3)、古人告诉我们,和某人相处久了才知道他的品性,正如“路遥知马力,”。(4)、“ , 事非经过不知难”告诉我们要努力学习知识,勇于实践,将“知”和“行”结合起来;和不同的人交流会带给听者不同的感受,与智者交谈,我们会有“ , 胜读十年书”的感受。
-
7、下列句子中引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读书是要好好下一番苦功夫的,正如古人所说:“读书须用意,一字值千金。” B、人与人之间要互相帮助,正如古人所说:“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C、要想真正了解某种事物,就得“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 D、爸爸让我给他讲《山海经》,我却一无所知,真是“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
-
8、下列俗语与诗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所表达的情感最接近的是( )A、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B、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 C、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 D、有意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
-
9、下列名言中,不是提倡珍惜时间努力学习的一句是( )A、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 B、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C、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 D、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
10、 读词,回答问题。
清平乐·六盘山
【近现代】毛泽东
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
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
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
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
清平乐·春归何处
【宋】黄庭 坚
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
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
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鹏
百啭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
(1)、对两首词的说明与赏析作出判断。①两首词正文字数都是46个字。
②两首词的词牌名都是“清平乐”。
③两首词中的“行”都是“走”的意思。
④两首词的内容都是伤春悲秋,以婉约的词风为主调。
(2)、摘录两首词中让你印象最深刻的一句,展开想象描绘画面。①摘录:
②画面:
(3)、两首词中你更喜欢哪一首?请结合创作背景说明理由。毛泽东《清平乐·六盘山》创作背景
这首词是毛泽东带领红军摧毁敌人最后一道封锁线,翻越六盘山高峰,胜利在望时写下的咏怀之作。这首词抒发了毛泽东及其率领的中国工农红军不畏艰难险阻、胜利完成长征的英雄气概,也表达了他们誓将革命进行到底的豪情壮志。
黄庭坚《清平乐·春归何处》创作背景
这首词是黄庭坚被贬宜州期间创作的,他在宜州的职务较低,且自由受到限制。词中专写其寻春,表达对春天的爱恋。全词空灵含蓄,情趣盎然。
我更喜欢 , 理由是
-
11、选择恰当的词语,把序号填写在相应诗句中的横线上。
A.春风 B.春色 C.春城 D.春草
(1)、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唐】韩翃(2)、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宋】王安石 -
12、中国传统节日,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很多与传统节日及传说有关的诗句表现了独特的文化内涵。把相应诗句的序号填写在传统节日下的方框里。
A.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B.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C.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D.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
13、李贺在《马诗》中以“ , ”表达想要建功立业的意愿;于谦在《石灰吟》中以“ , ”表明不畏牺牲、清白做人的态度;郑燮在《竹石》中以“ , ”展现刚正不阿、绝不妥协的风骨。这三首诗都运用了的写作方法。
-
14、根据语境填空。(1)、遇到挫折时,人们常用“ , 任尔东西南北风”激励自己;表达志向时,人们常用“ , 要留清白在人间”警示自己。(2)、雨是中国古典诗词中的常见意象,一首首诗词在雨的润泽下焕发出多彩的艺术生命。如,韩愈的早春微雨“ , 草色遥看近却无”,杜甫的春夜喜雨“ , 润物细无声”,杜牧的江南烟雨“南朝四百八十寺,”,苏轼的夏日急雨“黑云翻墨未遮山,”。(3)、语文是诗,诗里有“昔我往矣,”的回望;语文是画,画中是“ , 燕山月似钩”的寒凉;语文是酒,酒里有“劝君更尽一杯酒,”的不舍;语文是情,情里是“春风又绿江南岸,”的思绪。(4)、你问我四季是什么,我会告诉你:春,就是叶绍翁在园门外看到的“ , , ”;夏,就是令杨万里赞叹的“”的西湖风光;秋,就是杜牧“停车坐爱枫林晚,”的和谐;冬,就是柳宗元眼中“ , 独钓寒江雪”的洒脱。
-
15、请你为下面这两幅图配上我们本学期所学的古诗吧(任写两句均可)!
-
16、根据对联“字数相等、词性相同、仄起平收”的特点,下列能构成一副对联的诗句是( )A、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B、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C、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D、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
17、下列诗句中表达厌战之情的是( )A、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B、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C、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D、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
18、下列诗句中与其他几句表达的感情不同的是( )A、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B、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C、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D、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
19、(运用)下列各项中的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好吧,”他说,“我相信你能行!” B、这一事实证明:人能创造环境,环境同样也能创造人。 C、在挫折面前,你是做逃避的懦夫,还是做奋力搏击的勇士? D、我国南海蕴藏着丰富的海洋动力资源,如潮汐能、波浪能等……
-
20、(运用)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这个养殖场里什么鸟都有:珍珠鸟、虎皮鹦鹉、金丝雀、文鸟。 B、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是戴着面具演出的呢! C、屋子里,我是主人,屋门外,蝉是最高的统治者。 D、我每年都订“中国少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