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语段阅读

    (一)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选段一】

    纵观千百年来的科学技术发展史,那些在科学领域有所建树的人,都善于从细微的、司空见惯的现象中发现问题,不断发问,不断解决疑问,追根求源,最后把“?”拉直变成“!”,找到真理。

    【选段二】

    更有趣的是一位名叫阿瑟林斯基的俄裔美国睡眠研究专家。一次,他发现儿子在睡觉的时候,眼珠忽然转动起来。他感到很奇怪:为什么睡觉时眼珠会转动?这会不会与做梦有关?会是什么关系呢?阿瑟林斯基带着一连串的疑问,对自己八岁的儿子进行了实验,结果表明:脑电波的变化与做梦有关。接着,他又对二十名成年人进行了反复的观察实验,最后得出结论:睡眠中眼珠快速转动的时候,人的脑电波也会发生较大的变化,这是人最容易做梦的阶段。阿瑟林斯基的研究成果,成为心理学家研究做梦的重要依据。

    在科学史上,这样的事例还有很多,这说明科学并不神秘,真理并不遥远。只要你见微知著 , 善于发问并不断探索,那么,当你解决了若干个问号之后,就有可能发现真理。

    (1)、读划波浪线的句子, 在下列正确的说法后面打“✔”,错误的打“×”。

    ①用“?”“!”有助于作者强烈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②把抽象的道理用直观形象的方式进行表述,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③句子中的“?”指的是司空见惯的现象中发现问题,“!”指找到真理。

    (2)、根据选段内容,完成思维导图。

    (3)、画横线的句子中这一连串的问题,可以用(    )来概括。
    A、百思不得其解 B、打破砂锅问到底 C、一问三不知 D、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4)、与选段中“见微知著”意思不太相符的词语是(    )
    A、一叶知秋 B、察言观色 C、因小见大 D、窥一斑而知全豹
    (5)、借助工具了解汉字的意思,下列加点字与“见微知著”的“微”意思相同的是(    )

    微:形声字。“彳”是“行”的半文,有道路、行走之意。《说文》:“微,隐行也。”本义是隐秘地走,后引申为细小等义。①细小;轻微:~风|谨小慎~。②衰落:衰~。③微贱:卑~。④精深奥秘:~妙。⑤稍微:略微:面色~红。

    A、微感不适 B、人微言轻 C、微言大义 D、微风习习
    (6)、以上选段让我们懂得了要用具体的事例来说明观点。下列事例中,适合用来证明“有志者事竟成”这个观点的一项是(    )
    A、司马迁忍辱负重,写成《史记》。 B、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终于灭了吴国。 C、孔子虚心好学,不耻下问。 D、李时珍尝遍百草,终成《本草纲目》。
  • 2、“破风逐光·纸鸢少年”主题阅读活动,通过阅读经典文学作品,感受其中人物勇敢追梦、突破自我的精神,为毕业季增添书香氛围。
    (1)、以下书籍的评论不匹配的一项是(    )


    A.《鲁滨逊漂流记》   10分   采用自述的方式,讲述情节曲折、细节生动的传奇故事,是英国现实主义文学著作,是西方文学中冒险小说类型的经典作品之一


    B.《汤姆·索亚历险记》    10分   汤姆·索亚是一个淘气的机灵鬼。他想象着和哈克一起去城堡寻找快乐。城堡里充满了童年的欢乐……


    C.《骑鹅旅行记》  10分   这本享誉世界的童话作品,讲述了尼尔斯变成了一个拇指般大小的人儿,他骑上鹅背,跟随大雁走南闯北,周游各地……

    (2)、请你选择一本书,来写一段书评。

    我选择《》,书评:

  • 3、根据提示梳理诗句。

    【飞花令,忆诗文】校园里,五颜六色的纸鸢在天际,恰似少年们飞扬的梦想。趁着课间休憩,同学们在梧桐树下铺开一场以“柳”字为主题的飞花令:“春城无处不飞花,。”“昔我往矣,。”“最是一年春好处,。”当诗句如灵动的纸鸢穿梭于唇齿间时,一名同学突然卡了壳,急得直跺脚,懊恼道:“ , 事非经过不知难。”就在老师捻着下巴,准备援笔“放飞”诗句时,角落里突然迸出清亮的声音:“渭城朝雨浥轻尘,。”带着纸鸢般的雀跃,少年涨红的脸上写满骄傲。老师欣慰地望着这个破“题”逐“光”的身影,颔首笑道:“真是‘青, , 而青于蓝’啊!”

  • 4、下列不能用来表现人物内心感受的一项是(    )。
    A、一只翠鸟从柳树间飞出,掠过水面往另一个树林飞去了。 B、溪水哗啦哗啦地流淌着,好像在唱着一首动听的歌。 C、太阳轻轻悄悄地挪移了,我也茫茫然跟着旋转。 D、直到傍晚妈妈都没能带我出去玩儿,我感觉到周围的光线渐渐地凉下去沉郁下去了。
  • 5、下列句子的表达方式不相同的一项是(    )。
    A、看着夜空中炸开的烟花,人如潮水,整个城市的人都涌上了街头 , 热闹非凡。 B、2025 世界泳联花样游泳世界杯在中国西安奥体中心举行,观看比赛时,张得跳到嗓子眼了 C、4月 26 日,一听到首届公路自行车赛向全国各地骑行爱好者发出邀请函,我迫不及待地打电话告诉“骑手”妈妈。 D、“破风逐光·纸鸢少年”创意大赛在学校礼堂举行,当看到自己设计的纸鸢模型荣获一等奖时,我激动得心脏都快要跳出胸膛了
  • 6、学校开展“破风逐光·纸鸢少年”主题征文活动,若以“少年成长与追逐梦想”为观点,下列哪组事例最恰当?  (    )
    A、鲁滨逊在岛上的勇敢生活,最终回到英国;李白小时候看到老妇人磨铁杵,从此刻苦学习。 B、史铁生想要妈妈带他出去玩的那份盼望心情;南丁格尔不顾家人反对,投身护理事业。 C、苏轼多次被贬,却依然乐观豁达,创作出众多优秀诗词;藏戏的多种面具的呈现及特点。 D、莱特兄弟从小梦想飞行,经过无数次试验,成功发明飞机;屠呦呦多年潜心研究,发现青蒿素。
  • 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运用错误的一项是 (    )。
    A、一款名为 Optimus的人形机器人刚学会泡茶,无独有偶 , 中国的“远征A1”机器人也秀出了煎鸡蛋技能,科技竞争越来越有趣啦! B、看到 AI 大模型 DeepSeek 能通过一张草图生成3D动画,科学家们见微知著:未来电影制作可能完全交给人工智能! C、华为在量子计算领域的探索,未来或通过量子叠加特性优化气象模拟算法,为复杂的天气系统的预测带来不可思议的加速效果。 D、小明用DeepSeek写作业得了满分,老师表扬他善于创新,这真是焉知非福
  • 8、下列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处士笑而之                          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也。 B、纤纤擢手,札扎弄机杼                不相识 C、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呼儿出。      取一葫芦置于地上 D、百啭无人能解,风飞过蔷薇            岂祸福避趋之
  • 9、下列词语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别具一格      自做自受     万象更新     心平气合 B、心旷神怡     养尊处优      焕然一新     成群接队 C、淡泊名利     掩面叹息      地广人稀     精兵简政 D、长途跋涉     不可思意      荒芜人烟     别出心栽
  • 10、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正确的一项是(    )。
    A、(zhōu)        领(yù)         品(jì)        千锤万(záo) B、然(tuí)         立(jí)         搅(he)        重于山(tài) C、(xiāo)        行(zhí)        汤(chí)       一言九(dǐng) D、(xuē)         苦(mèn)        移(nuó)       然而止(gā)
  • 11、我会根据具体语境来填空。

    在“破风逐光·纸鸢少年”的毕业纪念册里,夹着这样一幅记忆画页:毕业典礼后,少年们在梧桐树下的pì jìng小巷xī xì。忽然,一阵qīng cuì的风铃声传来,原来是纸鸢线轴上系着的铃铛在欢唱。有位细心的女孩jué chá到,墙角那只落单的纸鸢显得格外jì mò。它歪歪斜斜地yī wēi着墙壁,仿佛在求助。经过màn cháng的等待后,纸鸢终于在少年们的齐心协力托举下再次乘风而起,如同他们即将启航的未来,满载希望与温暖。

  • 12、请用楷书将以下内容抄在横线上,行款整齐,力求美观。

    你今天流下的每一滴汗,最终都会替你铺就脚下的路。

  • 13、从下面的词语中任选三个,大胆想象,编一个童话故事。

    蚂蚁  天空  树叶  蜜蜂  小河  月亮  草丛

    要求:①题目自拟;②把故事的经过写清楚;③不少于300字,书写工整。

  • 14、____

    ①每年端午节,家婆便大忙特忙。

    ②白天,她抹粽叶,洗糯米,腌猪肉,剥栗子,切鱿鱼丝,浸冬菇。

    ③准备就绪,家婆开始包粽子啦。挑取两三片粽叶,拿起叶尾向叶头折叠,将宽大的叶根盘成漏斗状;放上适量糯米,填满盘成的漏斗;将粽叶顺势盖住漏斗面,粽叶尖端向一处折叠裹紧;再用棉线缠绕几圈捆扎紧,一个结实的粽子就包好啦!

    ④忙到子夜,桌上堆起像山一样高的粽子。凌晨一时,她正式生起炭火把粽子放入巨型的大锅里煮,彻夜地煮。她自己呢,也彻夜不眠,守在炭炉边,不断地往火堆里添柴,往大锅里加水。垂在耳旁的鬓(bìn)发,被汗湿透,火光一照,银亮银亮的。

    ⑤此刻,锅里的粽子,在她眼里,不是食物,而是艺术品。她脸上那股专注而执着的神情,让我想起烧陶的艺人。

    ⑥天泛鱼肚白了,粽子还在锅里滚。

    ⑦她把一夜不曾合眼的疲乏一股脑儿地抹到湿湿的面巾上,又去守她的粽子。粽子足足嘶叫了10个小时后,终于喷出了异香。把粽子从锅内提出来,摆凉,然后平均地分成几份,搁(gē)进竹篮里,让她几个远道而来的儿子携回家去,给媳妇、孩儿们吃。粽子里各种材料的香味,深深地渗(shèn)进了粒粒分明、绝不粘口的糯米里,食毕,余香犹存。

    ⑧别人问她秘诀,家婆说:“我的糯米不浸水,煮它十个小时,让糯米自然熟,自然香。”别人学她,总学不成。

    (1)、给短文添加一个适合的题目,写在文前的横线上。
    (2)、将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转述给他人听。
    (3)、阅读第③自然段,下列对包粽子过程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将粽叶叠成漏斗状→裹紧粽叶→放入食材→用棉线缠绕扎紧。 B、将粽叶叠成漏斗状→放入食材→裹紧粽叶→用棉线缠绕扎紧。
    (4)、文中介绍的传统节日是。我知道的传统节日还有 , 我还会写一写关于这个节日的诗句:“。”
    (5)、短文结尾说“别人学她,总学不成”,联系上下文说一说别人为什么学不成。
  • 15、孔融让梨

    孔融四岁,与诸兄同食梨,融独择小者,父问故 , 融曰:“儿年幼,当取小者。”

    【注释】①故:原因。

    (1)、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A、融/独择/小者 B、融独/择小/者 C、融独择/小者 D、融独择小/者
    (2)、孔融为什么要“让梨”?请在文中找出来。
    (3)、读了这个故事,你觉得孔融是一个的孩子。
  • 16、先把故事序号填到对应图片下面的横线上,再选择填空(填序号)

    A.杯弓蛇影     B.朝三暮四

    C.对牛弹琴     D.滥竽充数

    (1)、把故事序号填到对应图片下面的横线上。

    (2)、为了游客的安全,保安人员在此解释了很长时间,但那位游客还是我行我素,真是
    (3)、在报名参加兴趣活动小组时,小明一会儿想报唱歌,一会儿想报朗诵,一会儿又想报街舞,真是
    (4)、她因为害怕而 , 结果发现都是自己的想象。
  • 17、根据下面的语境,完成练习。

    跑操时,乔乔同学的五元钱丢了,他十分着急,于是写了一则寻物启事。

    寻物启事

    上午大课间跑操时,我口袋里的五元钱掉在了操场上。如有拾到者,非常感谢,请与我联系!

    6月6日

    三年级(5)班王乔乔

    (1)、寻物启事中有两个地方出错了,请你用修改符号帮助乔乔调整过来。
    (2)、乔乔同学不仅丢三落四,连写的寻物启事也有错误。他非常难过,可以用《左传》中“ , 善莫大焉”这句话安慰他。
  • 18、根据课文内容填空并回答问题。
    (1)、《燕子》:“二三月的春日里,轻风微微地着,由天上洒落着,千条万条的柔柳,红的白的黄的花,青的草,绿的叶,都像 , 形成了的春天。”在你眼中,春天还应该是的,理由是
    (2)、《花钟》:“一天之内,不同的花开放的时间是不同的。凌晨四点,牵牛花吹起了紫色的小喇叭;五点左右,的蔷薇绽开了笑脸……下午三点,欣然怒放;五点,紫茉莉……”请仿照课文中表达鲜花开放的语句,写一写你喜欢的花:
    (3)、大美中国,风景宜人。看溪边,垂柳把溪水当作梳妆的镜子,山溪像一样平静。看天空,火烧云一会儿红彤彤的,一会儿的,一会儿半紫半黄,一会儿
  • 19、下列关于传统节日的名称、习俗、诗句对应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春节—放爆竹—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B、重阳节—登高—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C、端午节—赛龙舟—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D、清明节—扫墓—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 20、将下列成语填到句子中,最恰当的一项是(    )

    周围环境会对人产生很大影响,古人说的“____”就是这个道理。

    A、兵来将挡,水来土掩 B、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C、眼见为实,耳听为虚 D、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上一页 509 510 511 512 513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