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看拼音,写字词。(1)、zhuāng jia汉老李 yán jiū的pú tao新品种在水果批发市场 zhú jiàn得到了大家的认可。(2)、爬山虎的 nèn yè , 一顺儿朝下,在墙上铺得那么 jūn yún , 没有 chóng dié起来的,也不留一点儿 kòng xì.(3)、在一片葱郁的树林里,小强用绳子héng qī shù bā的系上了有粘性的网,他 想捕捉一些蚊子和苍蝇。
-
2、妙笔生花
如果你喜欢的某一位童话或神话人物来到了你身边,你们之间 会发生什么事?你会有怎样的感受呢?请以“偶遇▲” 为题目,发挥想象写一写吧。
要求:①先选择童话或者神话故事里的一个人物名称将 题目补充完整,再完成作文;②写清楚与其在什么情况下相遇和相遇后做的事情;③不写错别字,语句通顺;④不少于350 字,不能出现个人真实信息。
-
3、能说会道
最近,小宾发现同桌文文看书时眼睛离书本很近,而且课间也 一直在看书,很少让眼睛休息。请把下面的对话补充完整,劝 说文文爱护眼睛。
小宾:①
文文:你说得对,那我该怎么办呢?
小宾:②
文文:谢谢你,我会听取你的建议,以后多注意的。
-
4、仿写仿练(1)、从以下事物中任选一个,用上一两个加点的词语描绘它。
事物:雷雨 风 烟花 露珠
霎时 顿时 忽然 过了一会儿 一会儿工夫
(2)、普罗米修斯说:“我可以忍受各种痛苦,但决不会归还火种。” (改为转述句) -
5、课外阅读
愚公移山
① 传说很久以前,在冀州以南、河阳以北有两座大山,一座是太行山,一座是王屋山,山势雄伟,方圆七百余里。
② 在山的北面,住着一个叫愚公的老人,年近九十。他家的大门正对着这两座大山,每次出门办事都要绕很远的路,非常不方便。愚公很是烦恼,决定把这两座大山移走。
③ 一天,愚公召集全家老小,对他们说:“这两座大山挡住了我们的出路,咱们一起努力把它挖掉,你们看好不好?”大家都很赞同。
④ 第二天,愚公就带领全家老小开始挖山。
⑤ 黄河边上住着一个老汉,大家称呼他为智叟。智叟劝愚公说:“你这个人可真傻,这么大岁数了,还能活几天?用尽你的力气,也拔不掉山上几根草,怎么可能搬动这么大的两座山呢?”愚公却说:“不错,我是老了,活不了几年了。可我死了还有儿子,儿子死了还有孙子,孙子又会生儿子,子子孙孙、世世代代,一直传下去,是没有穷尽的,可这两座山却不会增高了,又怎么会搬不了呢?”
⑥ 听了这番话,智叟也无话可说了。
⑦ 后来,天帝被愚公的精神所感动,派了大力神下凡,把两座大山背走了。从此以后,冀州南部到汉水南岸,再也没有高山阻挡了。
(1)、根据文章内容,将故事的经过和结果补充完整。起因:两座大山挡住了愚公的家门,愚公下决心挖走它们。
经过:
结果:
(2)、 从愚公的身上,我感受到了他的精神。(3)、 想一想,愚公在移山过程中可能会经历哪些困难?(4)、除了课本和试卷中提到的中国古代神话故事,你还知道哪些?请任写一个,并简要说说其中令你印象深刻的情节。(5)、阅读选文,请你提出一个问题并说说提问的角度。问题:
提问角度:
-
6、课内阅读
蟋蟀的住宅(节选)
在朝着阳光的斜坡上,青草丛中隐藏着一条倾斜的隧道,即 使有骤雨,这里也立刻就会干的、隧道顺着地势弯弯曲曲,最多 九寸深,一指宽,这便是蟋蟀的住宅。出口的地方总有一丛草半 掩着,就像一座门。蟋蟀出来吃周围的嫩草,绝不去碰这一丛草。 那微斜的门口,经过仔细耙扫,收拾得很平坦。这就是蟋蟀的平 台、当四周很安静的时候,蟋蟀就在这平台上弹琴。
屋子的内部没什么布置,但是墙壁很光滑。主人有的是时 间,把粗糙的地方修理平整。大体上讲,住所是很简朴的,清洁、干燥,很卫生。假使我们想到蟋蟀用来挖掘的工具是那样简单, 这座住宅真可以算是伟大的工程了。
蟋蟀盖房子大多是在十月,秋天初寒的时候。它用前足扒 土,还用钳子似的大颚搬掉较大的土块。它用强有力的后足踏 地。后腿上有两排锯,用它们将泥土推到后面,倾斜地铺开。
(1)、下面关于蟋蟀的住宅图,正确的一项是( )A、B、
C、
D、
(2)、小语准备将选文内容整理成如下表格式的观察记录,请你帮 她补充完整。观察对象
住宅特点
建房时间
建房方式
蟋蟀的
住宅
(3)、从选文中加点的“最多”和“大多”这两个词,我们可以体会到。(4)、阅读选文和下面语段,完成后面的问题。看起来蝉是很讲卫生的,因为它把家门口打扫得一尘不染。这令我对它房间的内部构造充满了好奇。蝉的房间一般会建在含有汁液的植物的根须上,因为这里采取汁液很方便。
选文和语段都把蟋蟀和蝉的洞穴比作 , 这样写的好处是。
-
7、 走进诗词世界,感受诗词魅力。诗中有美景:“一道残阳铺水 中,”;诗中有哲理:“ , 只缘身在此山中”;诗中有故事:“ , 碧海青天夜夜心”。
-
8、古诗文阅读;读《精卫填海》,完成下面的练习。
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 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1)、 文中画线句的意思是。(2)、 这个故事赞扬了精卫的精神。 -
9、 下列关于语段的修改,有误的一项是( )
每天放学回家,都要去观察这头大蒜。它刚开始冒出了尖尖的新芽,新芽的顶端有点黄,下面绿绿的,虽然像翡翠一样。过了几天,尖尖的芽变成了细长的叶子两片,极其可爱。
A、“都要去观察这头大蒜”前缺少主语,可加上“我”。 B、“虽然像翡翠一样”关联词使用不当,应将“虽然”改为“但是”。 C、“细长的叶子两片”语序不当,应将“细长的叶子”与“两片”交换位置。 -
10、 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我们可以根据文章中的描写想象画面,但不可以想象声音。 B、弄清楚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能帮助我们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C、牛的家叫“牛棚”,鱼的家叫“鱼塘”,马的家叫“马厩”。
-
11、 下列关于句子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无线电波跟超声波是一样的吗?”这个问题是从课文的写法来提问的。 B、“是谁来呼风唤雨呢?当然是人类。”这句话运用了设问的修辞手法。 C、“爬山虎的脚要是没触着墙,不几天就萎了,后来连痕迹也没有了。”这句话体现出作者观察的细致。
-
12、 下列语句与原文不一致的一项是( )A、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 B、细细的溪水,流着山草和野花的味道,流着月亮。 C、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
13、 下列名言或俗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A、初春时节,有的人还穿着厚棉袄,有的人却穿起了薄裙子,难怪人们都说“二八月,乱穿衣”。 B、古人言:“好问则裕,自用则小。”遇到不懂的问题要及时请教他人,不能自以为是。 C、俗话说“立了秋,把扇丢”,在温暖的天气里,萝卜开始苏醒,一个劲儿地向上生长。
-
14、 下列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春雨常常锣鼓喧天地来到人间,默默地为大地贡献自己的力量。 B、孙悟空各显神通 , 历经九九八十一难,保护唐僧取得真经。 C、时间如同一条奔流不息的大河,一去不复返。
-
15、 下列词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嫩红 空隙 愉快 随遇而安
B.匍萄 舒适 世记 横七竖八
C.竖定 苍蝇 严历 山崩地裂选择两个错误的词语,改正在横线上: ,
-
16、 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日暮时分,在稻田里啄食谷穗(shuì)的家雀(qiǎo)都归巢(cáo)了。
B.一跑起来,少(shào)女手腕上的铃铛(dāng)骤(zhòu)然发出清脆的声音。
C.这条小路隐(yìn)蔽在脏(zàng)乱的杂草中,但它的尽头种满了各种花卉(huì).选择两个错误的读音,改正在横线上: ,
-
17、 听力测试(1)、听老师读词语三遍,再按顺序工整地书写在田字格里。(2)、听老师读短文两遍,再完成下面的练习。
⑴2024年9月29日,渝昆高铁至段正式运营。
⑵判断下面说法的正误。
① 渝昆高铁线路起点是重庆西站,终点是昆明南站。
② 此次通车的线路段全长192公里。
③ 渝昆高铁全线共有7个车站,全长约700公里。
-
18、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有趣的灵魂百里挑一。有趣的人或是对生活充满好奇和热情,或是幽默风趣……请写一位你认为有趣的人,注意结合具体事例,写出人物的特点,题目自拟,不少于400字。
-
19、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圆明园
【材料一】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侵入北京,闯进圆明园。他们把园内凡是能拿得动的东西,统统掠走;拿不动的,就用大车或牲口搬运;实在运不走的,就任意破坏、毁掉。为了销毁罪证,10月18日和19日,三千多名侵略者奉命在园内放火。大火连烧三天,烟云笼罩了整个北京城。我国这一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就这样化为一片灰烬。
(节选自《圆明园的毁灭》)
【材料二】有一天,两个来自欧洲的强盗闯进了圆明园。一个强盗洗劫财物,另一个强盗放火。似乎得胜之后,便可以动手行窃了。他们对圆明园进行了大规模的劫掠,赃物由两个胜利者均分。我们看到,这整个事件还与额尔金的名字有关,这名字又使人不能不忆起帕特农神庙。从前他们对帕特农神庙怎么干,现在对圆明园也怎么干,不同的只是干得更彻底,更漂亮,以至于荡然无存。我们把欧洲所有大教堂的财宝加在一起,也许还抵不上东方这座了不起的富丽堂皇的博物馆。那儿不仅仅有艺术珍品,还有大堆的金银制品。丰功伟绩!收获巨大!两个胜利者,一个塞满了腰包,这是看得见的,另一个装满了箱箧(qiè)。他们手挽手,笑嘻嘻地回到欧洲。这就是这两个强盗的故事。
(节选自雨果《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有删改)
[材料三]一座美轮美奂的皇家园林消失了,她转换为另一种生命,一种充满悲情,充满张力的生命,并且拥有了自己的标志性脸面——西洋楼残躯。这一残躯是近代中国被侵略被殖民的历史见证,以此告诫后人勿忘国耻、警钟长鸣。
(1)、[材料一]中画横线的句子揭露了侵略者破坏圆明园的两大罪行:一是;二是。(2)、朗读【材料一】时,我们应带着的感情;朗读【材料二】时,我们应用的语气。
A.感伤无奈
B.愤怒痛惜
C.仇恨厌恶
D.嘲讽谴责(3)、用波浪线画出[材料一]中高度评价圆明园文化艺术价值的句子。(4)、根据三则材料内容,判断下列说法的对错。①结合[材料一]可知,[材料二]中的“两个来自欧洲的强盗”指的是英法联军。
②英法联军侵略中国,火烧圆明园,给中国乃至世界文化造成了不估量的损失。
③ [材料三]中的“残躯”,是近代中国被列强侵略的见证,时刻提醒我们勿忘国耻。
④[材料一]和[材料二]都高度赞美了圆明园这座皇家园林。
(5)、近年来关于“是否重建圆明园”的话题时常被提起,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观点和理由。 -
20、阅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
色素的配合,身段的大小,一切都很适宜。
白鹤太大而嫌生硬,即使如粉红的朱鹭或灰色的苍鹭,也觉得大了一些,而且太不寻常了。
然而白鹭却因为它的常见,而被人忘却了它的美。
那雪白的蓑毛,那全身的流线型结构,那铁色的长喙,那青色的脚,增之一分则嫌长,减之一分则嫌短,素之一忽则嫌白,黛之一忽则嫌黑。
(1)、用波浪线画出选文的中心句。(2)、下列选项中与画横线句子意思不同的一项是( )。A、恰到好处 B、恰如其分 C、不温不火 D、淡妆浓抹总相宜(3)、结合课文,下列哪些词语能形容白鹭呢?( )①朴素
②高贵
③华丽
④平凡
⑤高洁A、①④⑤ B、②③⑤ C、①②④⑤ D、②③④(4)、选文要赞美的是白鹭,为何要在文中插入对白鹤、朱鹭、苍鹭的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