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课外拓展阅读】

    [材料一]【《骑鹅旅行记》梗概】

    尼尔斯不爱学习,还经常捉弄家里饲养的小动物,以至于家禽看到他就会咬他。有一天他戏弄了一只小精灵,受到惩罚变成一个拇指大的小人。还没等他弄明白是怎么回事,他已经骑在家鹅的脖子上,和一群大雁飞上了天空。途中尼尔斯从狐狸手中救了一只大雁,获得了大雁头领阿卡的信任。从此,他骑在鹅背上,跟随着大雁走南闯北,周游各地;他们欣赏库拉山的白鹤之舞,他们不畏艰险智取乌鸦山的盗贼,他们还在去往拉普兰的路上,结交了很多好朋友……八个月之后,尼尔斯返回家乡,变回原形,生活在父母身边。

    [材料二]【《骑鹅旅行记》节选】(有改动)

    ①有一群来自雪山的大雁休息在浮冰上。谁想半夜里,这块大泠冰渐渐移动,有个地方竟同湖岸连接在一起了。狐狸斯密尔正好出来觅食,一口咬住一只大雁的翅膀,叼起来转头就跑。熟睡的男孩被冰面上的动静惊醒,看到四条腿短短的“小狗”叼着大雁从冰面上跑掉,他毫不害怕,马上追赶过去……

    ②夜很黑,斯密尔跑进了树干高大而挺拔的山毛榉树林里,男孩子在后面追啊追,他终于追上了斯密尔,用手一把抓住了他的尾巴,“现在我要把大雁从你嘴里抢下来!”他大喊道,并且用尽力气攥住狐狸的尾巴。身单力薄的他却反被狐狸拖曳着往前跑,山毛榉树的枯叶纷纷扬扬地飘落在他的身边,枝条甚至擦着了他的脸,生疼生疼。

    ③这时候斯密尔好像明白过来,原来追上来的人没啥危险。他停下身来,把大雁握到地上,用前爪按住他,对着男孩怒骂:“快滚开,我现在可要咬死这只大雁啦!”男孩子这才看清楚他追赶的那只“狗”长着很尖很尖的鼻子,吼声嘶哑而野蛮,原来它不是小狗是狐狸!男孩一惊,但依然攥紧了狐狸尾巴,用脚蹬住一棵山毛榉树的树根。这时狐狸张开大嘴朝大雁咽喉咬下去,他立马借助树根的力量,使出浑身力气猛地一拽,斯密尔不曾提防,被他拖得往后倒逼了两三步,大雁抽空脱身,扑腾着翅膀飞回到湖面上。看到大雁得救,男孩心里高兴无比。

    ④斯密尔恼怒极了,恶狠狠地朝男孩子直扑过去。“我就不信我会抓不到你这个小不点儿!”他吼叫道。“哼,你休想得到。”男孩子说道。他一直死死地攥住狐狸尾巴,当狐狸转过头来想抓住他的时候,他就抓着尾巴闪到另外一边,这简直像是在森林里跳舞一样 , 山毛榉树叶纷纷飘而下。斯密尔转了一个圈子又转了一个圈子,可是他的尾巴也跟着打转,男孩子紧紧地抓住尾巴躲闪,狐狸无法抓住他。

    ⑤“兜圈子”几次后,男孩子发现这并不是长久之计:狐狸像所有善于追捕的老猎手一般非常有耐力,时间久了,力量薄弱的自己必然会落于下风。他瞅见了一株小山毛榉树,细得像根长竿,笔直地穿过树林里纠缠在一起的枝条伸向天空,便灵机一动,放手松开了狐狸尾巴,一纵身爬到那棵树上。而斯密尔急于要抓住他,仍旧跟着自己的尾巴继续兜圈子兜了很长时间,男孩子就趁着这个时间爬得老高。“快别再兜圈子了,我在树上啦!”男孩子开始为自己这么顺利地对付过来而洋洋得意起来,他哈哈大笑并且逗弄着狐狸。

    ⑥斯密尔觉得要是自己连这么一个小人儿都制服不了,简直太出丑了,于是就趴在这株树下等待机会。时间一点点过去,男孩冷得要命,而且还困得要命,可是却不敢睡觉,生怕睡着了会摔下去。

    ⑦啊,真想不到半夜坐在森林里竟是那么凄凉,那么令人恐惧,他过去从来不曾知道黑夜的真正含义。这就仿佛是整个世界都已经僵死得变成了化石,而且再也不会恢复生命。

    (1)、由梗概和节选推测,节选部分最有可能出自本书目录中的内容。(    )
    A、这个男孩子 B、大雪山来的大雁阿卡 C、小灰雁邓芬 D、告别大雁
    (2)、根据节选内容,梳理情节和男孩的心情变化。
    情节①见到“小狗”抓大雁④被困树上
    心情②无比高兴③得意洋洋
    这些情节中,详写的是 , 略写的是。(填写序号)
    (3)、节选部分的结尾有极强的表现力,以下对结尾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结尾处对黑夜的描写呼应开头,结构严谨,增强了感染力。 B、渲染当时又黑又冷,令人恐惧的原因,激起了读者对人物命运的关心。 C、从整个世界“僵死得变成了化石”“再也不会恢复生命”可以看出男孩的无助与绝望。
    (4)、“情以物迁,辞以情发”,下面哪些句子运用了借物(事、景)抒情的方法。(    )(多选)
    A、我现在还能感觉到那光线没长而急速的变化,猛烈而惆怅的黄昏到来,并且听得见母亲咔嚓咔嚓地哀叹的声音,那声音永无休止或像时光的脚步。 B、啊,真想不到半夜坐在森林里或是那么凄凉,那么令人恐惧,他过去从来不曾知道黑夜的真正含义。 C、你聪明的,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D、有意思的是,母亲把被子从绳子上取下来,抱回屋里,赶紧就把被子叠好,铺成被窝状,晚上睡觉就快进去时,被子还是暖乎乎的,连被套的棉花味道都烤了出来,很香的感觉。母亲对我说:“我这是把老阳儿卷起来了。”
    (5)、读文中画线的句子,注意带点词,作者这样写好在哪里?
    (6)、读了节选,有人认为男孩是个莽撞的人,他不明情况,冒失地去追狐狸,结果被困树上,身陷危险。你同意这个观点吗?为什么?
  • 2、【课内外对比阅读】

    【材料一】

    “这摆来摆去的是一个小蝎(xiē)子的尾巴,一动就要蛰(zhē)你。”

    我吓了一跳,蝎子是多么丑恶而恐怖的东西,为什么把它放在这样一个美丽的世界里呢?但是我也感到愉快,证实我的猜测没有错:表里边有一个活的生物。

    我继续问:“为什么把那样可怕的东西放在这么好的表里?”父亲没有回答。

    我只想,大半因为它有好听的声音吧。但是一般的蝎子都没有这么好的声音,也许这里边的蝎子与一般的不同。后来我见人就说:“我有蟋蟀在钵(bō)子里,蝈(guō)蝈儿在葫芦里,鸟儿在笼子里;父亲却有一个小蝎子在表里。”

    这样的话我不知道了多久,也不知道到什么时候才不说了。(节选自《表里的生物》)

    【材料二】

    ①说好奇心是世界上一切发明创造的源泉,恐怕一点儿也不为过。壶里的水开了,壶盖嚏噗噗地往上跳。那么多人看到过这种现象,最多只是把壶从炉子上提下来。只有瓦特很好奇,他非要弄明白壶盖为什么能被水蒸气顶起来,于是后来有了现代意义上的蒸汽机。树上的苹果熟了,啪啪地往下掉。那么多人被砸到后,最多只是把苹果捡起来吃了。只有牛顿很好奇,他深入分析苹果成熟使坠落的原因,于是有了万有引力定律。

    ②没有好奇心的人,觉得一切都是习以为常的,他们的口头禅是“这有什么好稀奇的”。他们的眼睛虽然睁着,却视而不见;他们的耳朵虽然也没堵着,却充耳不闻。五彩缤纷的大千世界,在他们眼中只是浮光掠影,他们就像浮萍,永远无法洞悉海底深处的奥秘。肤浅的认知也注定了他们庸庸碌碌的一生。

    ③有好奇心的人,凡事总会问个为什么,总想探个究竟。他们从来不满足于事物的表象,仿佛具有二郎神的第三只眼,总想着由事物背后所隐藏的东西,而这些东西往往给人们带来一个旖旎的新世界。稻田里长了一棵“毛毛草”,别人看到了可能顺手就拔下来扔到一边,袁隆平却很好奇:这难道就是“野生水稻”?后来,他反复试验,终于研制出高产量的杂交水稻,成为杂交水稻之父。古往今来所有的创造发明,几乎都源于创造者有一颗好奇心。

    ④如果不想你的工作庸庸碌碌,那么请保持一颗好奇心吧,它能让你充分感受到挑战的乐趣;如果不想你的____。

    【材料三】

    子奇少聪颖。尝游山川,见飞瀑直下,欲知其源。乃攀崖涉①水,探幽寻源。历艰险,终至泉之发端②,乃天地之精华所聚。奇叹曰:“天地之奥,无尽③矣。吾当尽一生,究其理,以解万物之谜。”笃行其志④,遂成博学之人。

    (注释:①涉:流水。②发端:开始;起头。③尽:完。④笃行其志:指一个人的内心志向坚定,并且行为踏实认真)

    (1)、仔细阅读,以上三则材料其实在表达一个共同的观点:
    (2)、填写表格,梳理材料中三则材料中列举的具体举例。

    好奇之人

    好奇之事

    取得的成就

    “我”

    这里有什么生物?


    瓦特

    发明蒸汽机

    牛顿

    苹果为什么往下掉?

    袁隆平

    成为“杂交水稻之父”

    子奇

    飞瀑的源头在哪里?

    (3)、请你大胆猜想:《末里的生物》一文中的“我”长大后可能取得怎样的成就?并说说猜想的理由。
    (4)、判断下面的说法,用“正确”“错误”表示

    ①“他们仿佛只有二郎神的第三只眼”是赞其拥有好奇心,能洞悉事物本质。

    ②“他们就像浮萍,永远无法洞悉海底深处的奥秘”,这句话的“浮萍”指的是四处漂泊、星际无所防备。

    ③【材料三】中写的子奇颇具好奇心,志向远大,酷爱探究。

    ④【材料三】中加点“穷尽一生,穷究其理”的两个“穷”字,分别表示“贫穷”和“深入探索”。

    (5)、仿照材料二中第④自然段的第一句话,在横线上把第一句补充完整。
  • 3、离别之际,王刚想引用自己积累的诗词或者名言警句,恰好友陈栋送上祝愿。请代王刚写毕业赠言,先写想赠送的诗词或名言警句,注意书写端正、行款整齐、布局合理,再写祝愿语,祝愿语与所赠送的古诗成名言的意思要匹配。
  • 4、毕业前夕,班长写下一段话送给自己。他想表达的主要意思是什么?(    )

    我怀揣着对未来的期盼写给即将毕业的自己。不知道未来会有什么磨砺,但我依然记得2008年汶川大地震中被救出的3岁小郎铮在担架上敬了一个礼,2023年,他以优异的成绩考上北京大学。从磨砺中走来、在艰难中奋起,我希望我像小郎铮一样迎来跨过高山、越过大海的壮美,坚韧而强大。

    A、我怀揣着对未来的期盼写一段话给自己。 B、我不知道未来会有什么磨砺。 C、我知道小郎铮从磨砺中走来,考上北京大学。 D、我希望成为坚韧而强大的人。
  • 5、班级图书管理员整理班级书架,准备留给下一届同学。下列归类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童话类——《安徒生童话》《灰尘的旅行》《宝葫芦的秘密》 B、科普类——《十万个为什么》《看看我们的地球》《昆虫记》 C、小说类——《鲁滨逊漂流记》《战争与和平》《西游记》 D、民间故事类——《田螺姑娘》《聪明的牧羊人》《牛郎织女》
  • 6、补充空白处的标点符号。

    不久之后,我就要告别美丽的小学校园,跨入新的学校。幸好语文还将和我作伴,会时刻鼓励、鞭策我不断前进。当我虚度光阴时,语文会提醒我    花有重开日    人无再少年    当我陷入迷茫时,语文会激励我“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语文为我原本贫瘠的心灵和平凡的精神世界灌输了甘甜,使我有了走向未来的力量。

  • 7、场景二:生活中的语文学习

    语文学习的过程中,我们不断观察生活:跟着诗人叶绍翁,在“①____,②____”中感受着游园时的春姿摇曳。和诗人王建一起望月寄诗,“③____,不知秋意落谁家”。我发现生活处处是语文:外公书房里挂着一幅书法作品,写着‘洛阳亲友如相问,④____”我顿时明白了外公的品格和志向;爷爷老房子里雕刻着蝙蝠,我兴奋地喊道:“爷爷,福临人间啦!”爷爷开心地笑了。

    世间百味皆可见经典,游山看水时可吟“⑤____,山是眉峰聚”; 贺知章离家多载,感慨万千:“少小离家老大回,⑥____”;苏轼岁高心不老,尽情抒怀;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⑦____;而正值青春的朱自清再飞逝的时光里反复追问“我留着些什么痕迹呢?我何曾留着像游丝样的痕迹呢?我赤裸裸来到这世界,转眼间也将赤裸裸地回去吧?”⑧____;……语文教会我对生活的热爱与对美的追求。

    (1)、补充完整横线上的内容。
    (2)、仿写“泪水如雨,撒了一地”的表达,修改“爷爷开心地笑了”这句话。下面哪句修改符合要求?(    )
    A、爷爷开心地笑了,皱纹都舒展开来了。 B、爷爷开心地笑了,仿佛绽放的花儿般灿烂。 C、爷爷开心地笑了,笑容照亮了整个世界。 D、爷爷开心地笑了,笑了很久也没停。
  • 8、小书法家王刚很喜欢你整理书四大水的作品,他们的字体各有特点:欧阳询“平正端庄、险劲生动”;颜真卿“筋肉丰满、浑厚有力”;柳公权“瘦硬坚挺、骨力遒劲”;赵孟頫“圆润多姿、有行书笔意”。请你判断下面两幅书法作品对应的书法来是(    )

    A、①颜真卿   ②欧阳询 B、①柳公权  ②赵孟頫 C、①欧阳询  ②赵孟頫 D、①赵孟頫  ②颜真卿
  • 9、我们搜集“奋斗的历程”为主题的革命诗,制作了红色诗集。以下不适合选用的诗词是(    )
    A、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夏明翰 B、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臧克家 C、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着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于谦 D、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毛泽东
  • 10、场景一:课堂里的语文学习

    回首六年的语文学习,我跟着语文老师从识字学词开始,掌握了很多本领。自从遇见语文,有多少难忘的shùn jiān ____;难忘我和同学yī wēi____在一起阅读古今中外经典 shū jí____;难忘我跟着课文去旅行,pān dēng____黄山,走过草原;难忘我在老师的指点下笔生花 , 写下佳作。我和同学轻叩诗歌大门,zhěng lí____、创作诗集,我们给封面配上了栩栩如生的插画,诗集漂亮极了;班长在汉字分享会上墨登场 , 发言漂亮极了;小书法家王刚笔走龙蛇 , 作品漂亮极了;我们读革命故事,搜集“奋斗的历程”为主题的红色诗文,rè xuè fàng téng____。我的小学语文生活真是丰富多彩。

    (1)、看拼音写语词。
    (2)、遨游汉字王国,判断下列选项,字形、加点字字音、加点字字义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和(chān)  辨论    司空见惯    探(热水) B、断(jiàn)  防御    精兵破敌    自愧如(不) C、子(zhēng)   拔弄    见微知著    不以为(然而) D、(jìng)  严峻    别出心裁    选(不一会儿)
    (3)、场景一中划线的成语,哪一个运用不恰当?(    )
    A、妙笔生花 B、栩栩如生 C、粉墨登场 D、笔走龙蛇
    (4)、“诗集漂亮极了”“发言漂亮极了”“作品漂亮极了”,下列哪组词语可替换这三个“漂亮极了”?
    A、精美  精彩  气势磅礴 B、精美  精巧  惟妙惟肖 C、精妙  精彩  鬼斧神工
  • 11、海报右下角要放一些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关的知识,请你补充。(日积月累)

    奇奇:我们可以放有中华传统文化特色的“文房四宝”和“雅人四好”。

    妙妙:“文房四宝”和“雅人四好”是什么呢?

    甜甜:“文房四宝”是 , “雅人四好”是

    聪聪:“中医四诊”或者“花中四君子”也很具有代表性。

    妙妙:我知道“中医四诊”是 , “花中四君子”是

  • 12、根据下面传统泥塑的图片,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词句段运用)

    一个个泥塑小人生动有趣,形态各异:有的 , 有的 , 有的 , 有的

  • 13、包粽子的步骤被打乱了,请你重新排序,并提取动词补全流程图。(词句段运用)

    先拿出两片一大一小的粽叶,摊开摆放在手掌上。

    最后封口,用绳子绑住,粽子就包好了。

    再用勺子把米压紧一点儿。

    接着把叶子的大头叠成一个漏斗形。

    然后用勺子把红豆和泡好的糯米放进去。

    流程图:(摊放)→→(绑住)

  • 14、请给下面标牌上的加点字注音,并在横线上填写恰当的场所。(识字加油站)

    咖啡馆    ②文具店    ③务局    ④览室

    首先,你先去查找了传统文化的资料,接着去买了杯饮品,随后去买了些做海报所需要的材料,最后去帮妈妈领取了一张发票。(填序号)

  • 15、习作。

    成长的过程中,每个人都会有一个不可替代的朋友,tā总会给你带来快乐,tā是谁呢?也许是人,也许是动物,也有可能是植物,你们之间发生了哪些故事呢?请把那一件印象深刻的事与大家分享一下。

    要求:①题目自拟,注意写清事情的经过,写出自己的感受,不少于350字;②习作中不出现真实的校名和人名。

  • 16、课外阅读,完成练习。

    颤抖的羽毛

    金波

    ①记得大约是在小学三四年级的时候,学校里兴起踢毽子游戏。不但看踢的技巧,还要比一比谁制作的毽子最漂亮。我踢毽子,单脚踢还可以,双脚踢就不熟练了。所以,我决心要在制作毽子上超过别人。我家养了一只大公鸡,它尾巴上的翎(líng)毛在阳光照耀下变幻着不同的色彩。我要用它的翎毛为自己制作一只漂亮的毽子。

    ②这一天,我约了几个要好的同学,把鸡围住,包围圈慢慢地缩小着,缩小着。大公鸡似乎已经料到面临的危险,它伸长了脖子,竖起了羽毛,好像要和我们争斗一场。我们一窝蜂地扑上去,围成一圈,擒住它,七手八脚地拔着它的翎毛。大公鸡嘎嘎嘎地叫着,它再也忍受不住疼痛,竟然拼出了极大的力气,一下子就挣脱了我们,腾空飞起来。

    ③大概是因为冲得过猛,它竟然冲进了一个很深、很大的蓄水池。我们想了很多办法救它,如:____但是都无济于事。那只大公鸡在水里泡了很久,浑身的羽毛都湿透了,眼看着就要被淹死了,它再也无力反抗了。我们找来一根铁钩子才把它打捞上来。它躺在地上一动不动地喘着气……

    ④第二天一早,我怀着惴惴不安的心情,带着新制作的毽子来到学校。同学们都围了上来,纷纷夸奖我的毽子做得最漂亮。可是我却高兴不起来,望着手中的毽子,它在瑟瑟(sè)地颤抖着。

    ⑤后来,我的那只大公鸡还是慢慢地站起来了,又开始吃东西,又能嘎嘎地叫了。我常常单独喂它一些好吃的。但是,我从来没有让它看到过我那只漂亮的毽子。

    (1)、根据示例,用小标题的方式,梳理文章的故事脉络。

    (2)、阅读第②自然段画线部分的句子,找出描写“我们”围攻大公鸡动作的词语,从中体会到
    (3)、文中“我们想了很多办法救它”,你觉得我们会怎么营救公鸡?请你设想一个营救办法,填写在横线上。
    (4)、联系“可是我却高兴不起来,望着手中的锤子,它在瑟瑟地颤抖着”展开想象。

    ①望着手中的毽子,“我”的脑海中不由自主地浮现出的情景。

    ②“它在瑟瑟地颤抖着”似乎在向我诉说

    (5)、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所以,我决心要在制作毽子上超过别人”表现了“我”爱慕虚荣的心理,为故事的发展做了铺垫。 B、第④自然段写大公鸡奄奄一息的样子,反衬出“我们”惴惴不安的心理。 C、“我总是很偏爱它,常常单独喂它一些好吃的”,委婉地表达了“我”对公鸡羽毛的喜爱。
    (6)、对题目《颤抖的羽毛》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毽子的翎毛在微风中轻轻摇动。 B、表达了“我”内心的羞愧和对大公鸡的内疚。 C、“我”做了一个漂亮的毽子,激动得发抖。
    (7)、读第⑤自然段,从内容或启发的角度提一个问题,并试着回答。

    提问:

    回答:

  • 17、课内阅读,完成练习。

    (一)琥珀(节选)

    在那块透明的琥珀里,两个小东西仍旧好好地躺着。我们可以看见它们身上的每一根毫毛,还可以想象它们当时在黏稠的松脂里怎样挣扎,因为它们的腿的四周显出好几圈黑色的圆环。从那块琥珀,我们可以推测发生在几千万年前的故事的详细情形,并且可以知道,在远古时代,世界上就已经有苍蝇和蜘蛛了。

    (二)黄河象(节选)

    ①北京自然博物馆的古生物大厅里,陈列着一具古代黄河象骨骼的化石:前端是三米多长的大象牙,接着是头骨和下颌(hé),甚至连很难发现的舌骨也保存着。

    ②这头大象的化石骨架是怎么形成的呢?大约两百万年前的一天,一头老年公象来到河边喝水,它的右脚正好踩在一块椭圆形的石头上,没想到石头往下一陷,它一下子就踏进河底的淤泥里。大象越挣扎越往下陷,最后,终于不能动弹了。日子一天天过去,河水冲积的泥沙掩盖了它。它的尸体腐烂了,骨骼和大牙却慢慢地变成了石头一样的东西。

    ③两百万年过去了,大象的骨架被人们挖掘出来了,从它站立的姿势,可以想象出它失足落水那一瞬间的情景,从它各部分骨头互相关联的情况,可以推想出它死后没有被移动过,所以能保存得这样完整。

    (1)、选文(一)中的“推测”和选文(二)中的“”一词意思相近,说明选文中的描写是科学家根据已知情况作出的假想。
    (2)、联系选文(一)和选文(二),填写“化石探究卡”。

    化石探究卡

    探究内容

    《琥珀》

    《黄河象》

    推测的依据

    前端是三米多长的大象牙,接着是头骨和下颌,甚至连很难发现的舌骨也保存着。

    推测的情形

    两只小虫在松脂里挣扎

    共同点

    经过探究知道,关于化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需要经历很长的时间,经过埋藏和保存。

    B.有时候可以借助化石的样子去推测化石的由来。

    C.化石的形成过程都是人们随意想象出来的。

    (3)、科学家们可以根据化石推测几百万年前发生的事情。仿照片段(二)第②自然段的写法从下面选择一种化石,展开丰富的想象,再现当时的情形。

    我选。我推想当时的情形是这样的:

  • 18、按要求填空。
    (1)、读经典黄风光。杨万里笔下路旁的树抽枝长叶:“篱落疏疏一径深,”,范成大笔下田园风光美丽如画:“ , 麦花雪白菜花稀”;辛弃疾眼中溪边小儿天真烂漫:“最喜小儿无赖,。”艾青眼中充满生机的绿:“到哪儿去找这么多的绿:、浅绿、、翠绿、、粉绿……绿得、绿得。”
    (2)、读经典明志向。“ , 只留清气满乾坤”,表达了王冕不向世俗献媚的高尚品格;王昌龄的“洛阳亲友如相问,”,向故人表明了那颗晶莹纯洁的赤子之心;袁枚笔下“苔花如米小,”,这种自信与拼搏令人敬佩;陈毅通过歌颂“大雪压青松,”,赞美了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不怕困难、争取胜利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 19、按要求完成练习。
    (1)、用修改符号修改下面这段话(一共有4处错误)。

    “六一”儿童节前,我们班的同学准备了精美的节目,要在联欢会上大显身手。许多同学累坏了为了准备节目,还好有老师的鼓励,大家才坚持下来。演出那天,同学们唱起了动听的歌和舞蹈,观众忍不住情不自禁地热烈鼓掌。

    (2)、读例句,注意加点的部分,照样子把句子补充完整。

    例:有一种叫作“碳纳米管”的神奇材料,比钢铁结实百倍

    村口有一棵高大的樟(zhāng)树,

    (3)、体会句子中冒号的用法,再选一个短语,仿照着写一写。

    例:什么东西响了一声,母鸡立刻警戒起来;看看前,看看后,咕咕地警告鸡雏要马上集合到它身边来。

    可爱的小猫    美丽的荷花    调皮的弟弟

  • 20、下列句子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苏联作家米·伊林在《十万个为什么》一书中,用聊天的方式带我们探究了有关人类起源的问题。 B、我国有许多优秀的科普作品,如李四光的《看看我们的地球》、高士其的《人类起源的演化过程》。 C、《灰尘的旅行》告诉我们“爱吃糖的孩子嘴里经常会有厌氧菌存在”。
上一页 160 161 162 163 164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