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下列加点的四字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听到妈妈说要带我去海洋馆,我高兴得张牙舞爪 B、在那个繁华的十字路口,来自四面八方的脚步交织成生活的旋律。 C、看到平时严肃的爸爸竟然讲起了笑话,我们都大吃一惊 D、他是个神箭手,箭法超群,百发百中
  • 2、下列对诗句中的加点字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白云处有人家(产生,生出。) B、白银盘里一青螺(洞庭湖中的君山。) C、停车爱枫林晚(坐下。) D、知有儿童促织(用细长的东西拨。)
  • 3、湖北真题下面和“咬”字在字义上属于同一类的一项是(    )。
    A、吗呢 啊 B、啪哗 呜 C、吞叼 吐 D、吵吼 喊
  • 4、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多音字读音相同的一项是(    )。
    A、期  B、  C、战  D、 牛
  • 5、根据拼音写词语,将下面的乘车须知补充完整。

    欢迎乘坐G2025次童话列车,请留意列车发车时间,不要chí dào。请zhǔn bèi好证件, 排队检票, zhù yì遵守乘车guī zé。沿途我们不但能看到gǔ lǎo的城堡、fēng shōu的大地,还能欣赏到大zì rán美丽的风景。祝大家旅途愉快!

  • 6、规范书写:请把下面这句话工整地抄写在田字格里。

    童话像灯,照亮孩子的梦。

  • 7、“处处留心皆学问。”生活中,当我们用明亮的眼睛去看,用敏锐的耳朵去听,用丰盈的心灵去感悟,就一定会有所发现。请以“      的发现”为题,按一定顺序将你所留心观察的这件事写清楚,和大家分享。先把题目补充完整,不少于350字;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和校名。
  • 8、群文阅读,完成练习。

    (一)昆虫(节选)

    蟋蝉体形微扁,头部圆形,触角长,呈线状。有翅时,翅平叠于躯体上。多数体色呈褐色或黑色,深浅不一。雄虫利用位于前翅基部的脊产生求偶鸣声。多数雌性的产卵器很显著,呈简状或针状。

    (二)蟋蟀的住宅(节选)

    在朝着阳光的斜坡上,青草丛中隐藏着一条倾斜的隧道,即使有骤雨,这里也立刻就会干的。隧道顺着地势弯弯曲曲,最多九寸深,一指宽,这便是蟋蟀的住宅。出口的地方总有一丛草半掩着,就像一座门。蟋蟀出来吃周围的嫩草,绝不去碰这一丛草。那微斜的门口,经过仔细耙扫,收拾得很平坦。这就是蟋蟀的平台。当四周很安静的时候,蟋蟀就在这平台上弹琴。

    (三)唱歌不用嘴(节选)

    蟋蟀有嘴,嘴是咀嚼式的,但却没有声带,这就注定它不能用嘴“唱歌”了。它们之所以会发出声音,是由于它们那对神奇的翅膀。

    蟋蟀的左翅上长着较硬的翅膜,看起来好像一把小刷子,那是它们的“弦器”;右翅上则长着许多小锯齿,好像一把小锉刀,那是它们的“弹器”。当蟋蟀用左翅摩擦右翅的时候,就会发出清亮的声音。

    不过,只有雄蟋蟀会发出声音,雌蟋蟀的翅膀由于非常平滑,所以无论怎样相互摩擦都发不出声音。它们和我们一样,只有当听众的份儿了。

    你们猜猜:这位黑夜里的“歌唱家”歌唱了多少年?十年?一千年?五千年?告诉你们吧,它在地球上已经生存了至少1.4亿年,那它自然也歌唱了至少1.4亿年。

    (1)、这三个语段都是写蟋蟀的,都写到了蟋蟀的 , 但侧重点不同:语段(一)主要写蟋蟀的 , 语段(二)主要写蟋蟀的 , 语段(三)主要写蟋蟀的
    (2)、读语段(二),完成练习。

    ①蟋蟀住宅的外部特点有哪些?把思维导图补充完整并填空。

    通过蟋蟀住宅的外部特点可以看出,作者观察 , 蟋蟀修建住宅的技能

    ②画横线句子中的“最多”一词是不能去掉的,因为

    ③语段(一)和语段(二)虽然都在写蟋蟀,但二者有不同的表达效果,主要表现在(多选)

    A.语段(一)语言简洁干净,表达准确清楚,不带感情色彩。

    B.语段(二)内容翔实,字数较多,显得有些重复啰唆。

    C.语段(二)运用了拟人化的手法,语言生动形象,富有情趣。

    D.语段(二)更能激发读者丰富的想象,让读者感受到蟋蟀情趣盎然的形象和作者对蟋蟀的喜爱。

    (3)、读语段(三),完成练习。

    ①下列问题分别是从什么角度提出来的?选一选。(填序号)

    A.联系生活经验         B.针对写法         C.针对内容

    Ⅰ本文以“唱歌不用嘴”为题目有什么好处?

    Ⅱ蟋蟀为什么不能用嘴“唱歌”呢?

    Ⅲ活中除了蟋蟀,还有哪些动物“唱歌”不用嘴?

    ②上面提到的三个问题中,我能回答问题(填序号),我的答案是

    ③第2自然段主要运用了的说明方法,作用是

    (4)、下列说法中有误的一项是(    )
    A、蟋蟀用左翅摩擦右翅发出的清亮的声音,就是蟋蟀的“歌声”。 B、不是所有的蟋蟀都会“唱歌”。 C、蟋蟀在地球上生存了1.4亿年,那它自然也歌唱了1.4亿年。 D、蟋蜂的嘴可以用来咀嚼,不能用来唱歌。
  • 9、文星小学正在开展“远离‘小眼镜’”护眼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任务。
    (1)、【视力检查】医学上认为视力低于5.0为近视,亮亮只能看清下表中圈起来的以上部分的“E”,这说明他的眼睛可能已经了。

    (2)、【原因查找】同学们围绕导致亮亮视力出现问题的原因展开了讨论,其中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点点:我经常看到亮亮趴在桌上看书、写作业。 B、洋洋:亮亮晚上在家经常近距离地看电视。 C、图图:课间十分钟,亮亮经常站在窗边向外远眺。 D、晨晨:亮亮经常一边走路一边看书。
    (3)、【护眼宣传】在平时的生活中,我们应该如何保护眼睛呢?请你总结两条护眼建议,并设计一条护眼宣传语。
  • 10、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看到红日西沉,晚霞映江的绚丽景象,我们不禁会吟诵:“。”来到庐山,看到奇峰罗列,我们会赞叹:“。”梅雪争春,不分高下,各有千秋,这真是“。”
    (2)、读了先生的《爬山虎的脚》,我知道了爬山虎的脚生长的位置和;而在《蟋蟀的住宅》一文中,我认识了的蟋蟀。
  • 11、下列说法中有误的一项是(    )
    A、“蟋蟀的住宅”这一题目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B、小组讨论时,要避免重复别人说过的话。如果想法接近,可以先表示认同,再继续补充。 C、《昆虫记》一书中真实记录了昆虫的生活,表达了作者对生命的热爱和尊重。 D、诗句“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告诉我们事物各有优点。
  • 12、“茎上长叶柄的地方,反面伸出枝状的六七根细丝,这些细丝很像蜗牛的触角。”从这句话中可以知道,爬山虎的脚的样子是(    )
    A、 B、 C、 D、
  • 13、对下列句子所用的观察方法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当四周很安静的时候,蟋蟀就在这平台上弹琴。(调动感官观察) B、以前,我只知道这种植物叫爬山虎,可不知道它怎么能爬。(细致观察) C、爬山虎刚长出来的叶子是嫩红的,不几天叶子长大,就变成嫩绿的。(连续观察) D、洞已经挖了有两寸深,够宽敞的了。余下的是长时间的整修,今天做一点儿,明天做一点儿。(细致、连续观察)
  • 14、下列词句中加点字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西林壁    文不对 B、身在此山中   不解之 C、随遇而    于现状 D、红的细丝        口感
  • 15、联系生活实际,下列句子中动物的“家”搭配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倦鸟归____,游子归乡。          ②不入虎____,焉得虎子。

    ③龙困鱼____,伸展不开。          ④狡兔三____,高枕无忧。

    A、洞 穴 巢 窝 B、穴 洞 塘 窝 C、巢 穴 塘 窟 D、巢 洞 窝 窟
  • 16、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jūn)   叶(bǐn) B、(jué)   心(qīng) C、(zhì)   雨(zòu) D、牛(wā)    藏(yǐn)
  • 17、读语段,根据拼音写字词,再填空。
    (1)、rì mù时分,我们经过cāo chǎng , 看见一片绿绿的爬山虎zhàn据着一整面墙,叶片shùn着一个方向生长,一排排地分布着,没留一点儿kòng xi , 看着非常shū fu。仔细观察可以发现,它们那弯的细丝状的脚紧紧地贴在墙上,显得那么láo gù , 那么充满生命力。

    我知道加点字“曲”在这里读。这个字的另一个读音是 , 可以组词:

    (2)、江南地区河流众多,因此人们多xuǎn zé水处建造房屋。房屋白墙黛瓦,居室开间宽阔,地面píng zhěng , dà tīng、wò shì等布局合理。有一些老房子显露出岁月的hén jì , 充满历史韵味。

    我猜加点字“临”在这里是的意思。

  • 18、习作。

    巴甫洛夫曾说:“观察,观察,再观察。”生活中,你有没有连续观察过某种动物或植物?观察的过程是怎样的?你当时的想法和心情如何?请你以观察日记的形式写下来,题目自拟,不少于350字。

  • 19、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春天从地里细细长出来

    ①早晨,去花坛看二月兰,稀疏几枝,顶着紫红小花苞,未如去年一样繁茂,却见地里长了细细密密的碎米荠,开极细小的白花,纤柔,成片,铺满了狭长的花坛地面。

    ②起初,我并不知道这些野草叫碎米荠。大概就是荠菜吧!我想。看它开的花,极似荠菜花。后来见到真正的荠菜,才发现两者的花虽然很像,但是叶子不一样,碎米荠叶片有2~5对扁圆形的小叶,荠菜的叶片则为大头羽状。更明显的是果不同,碎米荠是线形的长角果,荠菜结的果,是心状三角形。

    ③碎米荠和荠菜,都是春天的信使,它们密密齐齐从地里冒出来,让我知觉,果然是春天到了。仿佛一夜之间,世界被唤醒了,又像被画家的笔泼了一层浅浅嫩嫩的绿颜料,万物从懵懂中苏醒。

    ④早在半个月前浇水的时候,我发现木槿的枯枝上有许多极小的芽尖冒出。从入冬开始,木槿就掉光了叶子,之后整个冬天就剩几根苍白的光杆儿,我以为它死了,如今看到光杆儿上这些小绿芽,突然有种失而复得的惊喜。

    ⑤那棵顶天的紫薇树,曾在一月的大雪中银装素裹,不知什么时候,也披了许多细细密密的小叶子,好像忽然间从一个清瘦苍黄的老人转身变成一个活泼跳动的少年,生命的活力,滋滋从这茂密的嫩叶里生发出。

    ⑥这几天在露台上,每天都能看到这些细小的变化,仿佛看到初生的婴儿一天天生长,心也每天跟着鲜活起来。

    ⑦早晨沿着山脚跑步时,也有新的发现。山石峭壁上,不知什么时候铺开了一层绿毯似的草,纤嫩的草茎簇拥着,从石壁底下比赛似的齐齐往上长,就连水泥扶栏上的铁锈丝上也泛出了星星点点的绿色,仔细看,原来是缠着的枯藤醒了。

    ⑧春天,万物悄悄发出微微光泽,然而你若不停下急匆匆的脚步,蹲下来细细观察和感受,很快便会错过这些惊喜。因为它们和时间一样,稍纵即逝。

    (1)、请你从文中找出一处体现作者连续观察的句子,找出一个体现作者观察细致的词语。
    (2)、阅读短文,体会作者准确生动的表达。

    ⑴短文第②自然段准确地写出了碎米荠和荠菜的异同点,请你结合相关内容,完成思维导图。


    ⑵短文第⑤自然段运用了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描绘出了 , 表达了作者之情。

    (3)、“铁锈丝”为什么会泛出星星点点的绿色?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纤嫩的草茎长到了铁锈丝上,因此铁锈丝泛出了绿色。 B、铁锈丝在生机勃勃的绿草的映衬下,好像有了绿意。 C、“铁锈丝”其实是枯藤,“绿色”是枯藤长出的绿叶。 D、春天给万物带来了光泽,连铁锈丝也不例外。
    (4)、阅读短文,说说作者是如何展现“春天从地里细细长出来”的。
    (5)、短文最后说“因为它们和时间一样,稍纵即逝”。结合全文和生活实际,谈谈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道理。
  • 20、阅读实验记录,完成练习。

    蚯蚓和垃圾

    ①暑假里,妈妈带我去乡下,我发现堆垃圾的泥土里大大小小的蚯蚓特别多。另外,原来堆放菜叶、果皮、纸屑等垃圾的泥土也变成了松软而肥沃的土壤。我不禁想:蚯蚓是否有消化这些垃圾的作用呢?为了搞明白这个问题 , 我做了两组实验。

    ②做第一组实验时,我精心挑选了一个不透光的盒子,在盒子里堆了三堆土:黑土、黄土和含较多腐殖质的垃圾土。这三种土不仅温度、湿度都相同,而且体积也差不多。然后我将10条大小不同的蚯蚓放进盒子,盖好盒盖,过了15分钟,我发现6条蚯蚓钻进了垃圾土里。通过第一组实验,我知道了蚯蚓能适应阴暗、潮湿的环境,而且在同等条件下,它们更喜欢含较多腐殖质的垃圾土。

    ③进行第二组实验时,我挖了两个大小相等的长方形土坑,把四壁和底部都用砖头砌实,将菜叶、果皮、废纸等垃圾切细,与少量的垃圾土和水混合后平均分成两份。分别放入这两个坑中,在其中一个坑里放了20条大小不同的蚯蚓,而另一个坑里不放蚯蚓,盖上盖子,每隔两天观察一次。第五次观察时,我发现有蚯蚓的垃圾变成了松软而肥沃的土壤,而无蚯蚓的垃圾已经腐烂。第二组实验,让我知道了蚯蚓喜欢从垃圾中吸取营养,能消化人们废弃的部分生活垃圾。

    ④面对实验结果,我不由萌生了一个念头:现在城市垃圾处理问题日益严峻,许多地方出现了“垃圾围城”的现象,我们可以用蚯蚓来消化一些生活垃圾,这样既可消除垃圾对环境的污染,又可变废为宝。

    (1)、短文中加点的“这个问题”指的是(    )
    A、垃圾土里蚯蚓是否多? B、蚯蚓是否有消化垃圾的作用? C、蚯蚓喜欢怎样的土壤? D、蚯蚓是以什么为食的?
    (2)、阅读短文第②③自然段,完成实验记录。

    实验

    观察到的现象

    结论

    实验一

    有6条蚯蚓钻进了垃圾土里。


    实验二

    蚯蚓喜欢从垃圾中吸取营养,能消化人们废 弃的部分生活垃圾。


    (3)、“我”萌生了“用蚯蚓来消化一些生活垃圾”这个念头的原因是什么?
    (4)、读短文第②③自然段,具体说说你对作者的哪些观察方法特别有感触。请写出自己的感想或获得的启迪。
上一页 109 110 111 112 113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