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课外阅读。
夏日夜景
ㅤㅤ①夏天的夜,带着温馨的夜风,带着热闹的蛙声,静悄悄地走近了我们。
ㅤㅤ②翘首昂视,一匹柔美光滑的蓝色绸缎披盖了整个夜空。几颗星星眨着慵懒的眼睛,簇拥着一轮明月。它像一个闪闪发光的玉盘悬挂在天际,把皎洁的光华洒向人间。我远远地凝视着它,觉得它远得如同缥缈的仙境。可忽而我又觉得它离我们很近很近,近得仿佛可以看见玉兔在月桂树下捣仙丹的情景。我漫无目的地沿着湖边走,在湖水的倒映下,我看见它正悄悄地跟着我,一刻也不分离。突然间,我竟然对它生了气。在这样静寂的夜晚,我本可以一人独自漫步,偷偷想自己的心事,可是它却偏要跟随着我,窥探我的内心世界。看着湖里得意扬扬的它,我猛地拾起一块石子,扔向水中的月亮。水里的玉盘被打碎了,化作千万条银鱼在湖面上翻飞。
ㅤㅤ③听!草丛里,小河边,青蛙、蝈蝈、蛐蛐正欢快地唱着小夜曲,举行夜间音乐演奏会呢。噢,是我错了,夏日的夜本来就是属于大家的,美好的事物本该众人拥有的,我怎能单独享受呢?我抬起头,歉意地对月亮笑笑,它像刚才一样,用柔和的目光注视着我。身旁的冬青叶子在月光下像上了蜡似的,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虞美人羞涩地在黑夜中展开花蕾。鲜红的花朵在柔美的月光中,像一颗颗红玛瑙,又似一只只小灯笼。
ㅤㅤ④辽阔的田野早进入了梦乡。那翡翠般的禾苗,那崎岖不平的田埂,那散发着宜人芳香的小花,在这温馨的夏夜里也闭上了蒙眬的睡眼,在风儿轻柔的吹拂下,在青蛙欢乐的伴奏声中做着香甜的梦。
ㅤㅤ⑤哦,迷人的夏夜!
(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 的修辞手法,句中的“它”指的是 , 这句话写出了“它”的 。(2)、翘首昂视空中的明月,作者的情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3)、本文描写景物时,既有静态描写,又有动态描写,请写出下列句子的描写方式。①水里的玉盘被打碎了,化作千万条银鱼在湖面上翻飞。
②身旁的冬青叶子在月光下像上了蜡似的,晶晶然如镜之新开。
(4)、本文围绕“夏夜是迷人的”这个中心思想,写了 、和田野三处的美景,表达了作者对夏夜的 之情。 -
2、课内阅读。
田忌赛马(节选)
ㅤㅤ①田忌和齐威王的对阵就要开始了。比赛双方摩拳擦掌,跃跃欲试。观众们也兴致勃勃地猜测着比赛结果。就在这时,孙膑把田忌请到一边,悄悄地把办法告诉了他,
ㅤㅤ②第一场,田忌先用下等马对齐威王的上等马,齐威王的马遥遥领先。田忌输了,但他不动声色,一点儿都不着急。
ㅤㅤ③接着,第二场比赛开始了。田忌用上等马对齐威王的中等马,胜了第二场。田忌微微一笑。
ㅤㅤ④第三场,田忌用中等马对齐威王的下等马,又胜了一场。田忌满意地笑了。
ㅤㅤ⑤比赛结束了。田忌胜两场输一场,赢了齐威王。
ㅤㅤ⑥齐威王好奇地问田忌:“你这样安排马的出场顺序,是不是有人给你出谋划策了?”
ㅤㅤ⑦田忌如实相告,并引荐了孙膑。后来,齐威王任命孙膑为军师。
(1)、根据文章内容,完成下面的表格。场次
对决双方(田忌对齐威王)
结果
田忌的表情
第一场
下等马对上等马
齐威王胜
①
第二场
②
田忌胜
微微一笑
第三场
中等马对下等马
③
满意地笑了
最终结果
④
(2)、从文章中选择下列词语的近义词并填写在括号里。兴味盎然——
一马当先——
(3)、阅读文章可知,孙膑是一个 的人,田忌是一个 的人,齐威王是一个 的人。(填序号)①麻痹轻敌但心胸宽广
②足智多谋且善于观察
③不擅谋略但知人善任
(4)、用自己的话说说,从这则故事中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
3、学校开展“遨游汉字王国”综合性学习活动,一起来参与吧!(1)、下面是两副不同场所门外悬挂的对联,请为每副对联选择适宜的场所并将序号写在括号里。
①饭店
②理发店
③服装店
④书店
⑤酒坊
a.虽为毫末技艺,却是顶上功夫。
b.酿成春夏秋冬味,醉倒东西南北人。
(2)、文文认为,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没有必要制定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你同意吗?请表明你的观点并说明理由。 -
4、(1)、 , 夜静春山空。(2)、童孙未解供耕织,。(3)、 , 小人长戚戚。(4)、恻隐之心,。(5)、战争永远牵动人心。对于百姓们而言,既有“遗民泪尽胡尘里,”的悲伤,也有“却看妻子愁何在,”的欣喜;而对于戍守边关的战士们来说,既有“ , 不破楼兰终不还”的雄心壮志,有时也会生发“羌笛何须怨杨柳,”的无奈悲凉。
-
5、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1)、老师把我的作文在班上朗读。(改为被字句)(2)、我不能心安理得地接受这个奖励。(改为反问句)(3)、从下面情景中任选一个,运用静态描写写一段话。
放学后的校园 雪后的田野 乡村的夜晚
(4)、用修改符号修改下面这段话。ㅤㅤ近段时间,我们班兴起了一股阅读民间故事的热浪。我们许多故事都有好几个版本,有的人物形象各个版本截然不同。这是为什么原因呢?
-
6、演讲过程中,恰当地运用一些幽默活泼的语言能使听众( )A、恼羞成怒 B、哭笑不得 C、无地自容 D、眉开眼笑
-
7、下列句子中,使用了不止一种描写人物的方法的是( )A、他勉力一笑,说:“我一直在数你的刀数。” B、“儿子活着不能相见,就让我见见遗骨吧!”毛主席想。 C、头不很大,圆眼,肉鼻子,两条眉很短很粗,头上永远剃得发亮。 D、小胖墩儿趁势往旁侧里一推,小嘎子摔了个仰面朝天。
-
8、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____而立,____而不惑……”,句中横线处依次应填( )A、二十、三十 B、三十、四十 C、四十、五十 D、二十、四十
-
9、甲骨文所记录的内容不包括( )A、祭祀活动 B、农事活动 C、制纸方法 D、天气现象
-
10、下列词语中,字音和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调(tláo)度 眷恋 半夜三更 B、妒忌 颤(chàn)抖 肃然起敬 C、街接 发怔 一声不吭(kèng) D、停泊(bó) 相貌 养遵处优
-
11、这学期我们学习了我国古典小说中的四大名著的相关内容,请根据下面的人物性格特征,猜一猜其所指的人物。(填序号)
①诸葛亮
②林黛玉
③武松
④孙悟空
(1)、他勇于冒险,独闯瀑布为大家找到栖身之地。(2)、他神机妙算,能于不动声色中化解危机。(3)、她多愁善感,会因鲜花的凋零而伤心流泪。(4)、他英勇无畏,在喝醉的情况下敢只身斗猛虎。 -
12、查字典填空。
ㅤㅤ“聪”字用部首查字法应先查部首 , 再查 画。“聪”在字典中的解释有:①听觉。②听觉灵敏。③智力强。“耳聪目明”的“聪”应选第 种解释(填序号)。我可以用第③种解释组一个词:。
-
13、根据语境和拼音写字词。
ㅤㅤ人生总是在不断地起起伏伏,每天都是zhǎn新的一天。我们不要因为yíng得一点点róng yù 而大声yāo he 和nà hǎn , 也不要惧怕平日里的miǎo小和平yōng 。
-
14、习作
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对太空的探索也不断深入。假如你在未来参加一次太空探险,想象一下,你会遇到什么?请写下来,注意围绕一个主题来写,题目自拟,不少于400字。
-
15、快乐读书吧。
本学期读的课外书中,你想把哪本书中的人物推荐给别人?理由是什么呢?
(1)、推荐书目:《》,人物 。(2)、推荐理由:。 -
16、感受阅读之味。
成全一棵树
①一个平常的春天,一位饱经风霜的母亲、向别人讨了几棵树苗。她要把树苗栽在门前。
②母亲栽完树后,她的孩子从屋里一拐一拐地走出来。“妈妈、把这棵小树也栽下吧!”孩子的手里擎着一棵树苗。那是她丢弃的一棵。这棵树苗又瘦又小、甚至还有些枯萎。孩子吃力地站在母亲的面前,他是她最小的孩子,一出生就残疾。孩子攀着那棵树苗,眼里都是渴求的目光。母亲望着孩子站立不稳的腿、她犹豫了、她认为孩子是在做着一件没有结果,同样也没有意义的事情。但看到孩子眼里那灼灼的目光,母亲终于点点头——就算它最终长不成一棵大树。
③孩子高兴极了,他小心翼翼地放下树苗,抢着去挖树坑。他人小力气弱,挖得很吃力。母亲要替他挖,他不肯,硬是自己挖成了。孩子挖的树坑比母亲挖的都大、都深。
④树苗栽种下了,孩子一拐一拐地拎着水桶,给这棵树浇水。母亲看着,心里想着,这棵树能长大吗?做母亲的目光是复杂的。她真的不相信那棵树苗会活过来,会长成一棵大树。
⑤可是不久,那棵树苗和其他树苗一样,也鼓出了叶子,只不过稍迟了几天,叶片稍细小了些,可不管怎么说,它活过来了,它也是一棵树了。
⑥每一天,孩子都要拎着水桶浇树苗,孩子是认真的。他浇水也不厚此薄彼,一棵小树一桶水,那棵由他乞求母亲允许亲手挖坑栽种的小树苗、孩子也只浇一桶水。
⑦小树一天一天长大了。开始的时候,那棵小树明显地不如其他的树壮实,显得有些“楚楚可怜”。可是第二年夏天,它竟然慢慢地赶上了它们。
⑧这一年冬天,母亲做出了一项重大决定,送这个残疾孩子去读书。而在此之前,她是不想让他去学校的。孩子背着母亲用布片为他缝制的书包,高高兴兴上学去了。他一拐一拐地走向学校,可脸上的笑容却像春天里的阳光一样明丽灿烂!
⑨放了学,除了做作业,孩子就浇那几棵树,一拐一拐地拎着水桶奔走在水塘和树之间。春去秋来,那棵本来已经失去了生存资格的树,比别的树更茁壮更挺拔。
⑩孩子每天都是高高兴兴的,别人送给他一个绰号:阳光。大家都叫他阳光,他也喜欢这个绰号。
⑪几十年过去了,这个孩子已经成了一位著名的作家。这一年,他回到了家乡,母亲早已是满头银发了。儿子归来的消息使她分外高兴,这一天她早早候在门口迎接儿子,和母亲同在门口的还有那几棵树。
⑫他是坐着轿车回来的,他没有让车子进村,在村口他就下来,一拐一拐地走向自己的家。
⑬远远地,他就看到了家门口的树——高大的、快有一抱粗的树。他看见了自己的母亲。她依着树。他心里一热,急急地奔了过去。在那棵他亲手栽种的树下,他把母亲搂在怀里。他发现母亲真的老了,身子轻得像一片树叶。他叫了一声娘,就再也说不出话来。
⑭他在老屋里住了半个月,每天都一拐一拐地扶着母亲到树下的青石板上坐一会儿,陪着母亲说话。有一天说起身边的树,他忽然神秘地说:“娘啊,你知道这棵树为什么比别的树长得快吗?这里面,有一个谁也不知道的秘密呢!”
⑮母亲望着已人到中年的儿子,望着他那一脸的得意,她平静地笑了,点点头说:“其实娘早就知道了。那树长得高长得快,还不是你每天半夜起来喂它一泡童子尿?开始我也纳闷,后来有一天半夜我悄悄地跟着你,看见你一边喂它一边说小树快快长大吧……孩子,你知道我为什么改变了主意,让你上学吗?就是因为我看见你天天半夜里去偷偷喂那树啊!”
⑯他一下子怔住了。
⑰他百感交集,许久许久,他扑通一声跪了下来,跪在了母亲的面前。⑱他明白了,他终于明白了母亲。
(1)、文中的孩子为小树做了哪四件事情?根据文章第③~⑨段,把下列事件补充完整。①恳求母亲栽下这棵被丢弃的树苗;②;③;④。其中第 件事是孩子的秘密,也是让母亲改变主意让他上学的最主要的一件事。
(2)、读文章第④段中画线的句子,想一想,此时母亲担心的是什么?(3)、文中“一拐一拐”共出现了六次,作者为什么要突出这一细节?(4)、读文章第⑮段中画线的句子,请你推测当年母亲看到儿子这一举动时内心的想法是什么?(5)、文章第⑬段中“他发现母亲真的老了,身子轻得像一片树叶”这句话运用了 的修辞手法,把 比作 , 生动形象地写出了 。再运用这样的修辞手法写一句话:。(6)、文章最后写道:“他明白了,他终于明白了母亲。”说说作者最后明白了什么? -
17、文言品读
自相矛盾
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①楚人有鬻盾与矛者。 鬻
②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誉 ;陷
③其人弗能应也。 弗
(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
(3)、假如你是那个商人,你会怎样推销你的“矛”和“盾”?(4)、学完这个故事,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
18、古诗鉴赏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宋•陆游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1)、诗中“三万里河”指的是 , “五千仞岳”指的是 。(2)、本诗前两句运用了 和 的修辞手法。(3)、这首诗表达了作者 之情。 -
19、经典诗词默写。(1)、 , 仁之端也。(《孟子》)(2)、 , 子规声里雨如烟。(翁卷•《乡村四月》)(3)、黄河远上白云间,。 (唐•王之涣)(4)、 , 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唐•李白)(5)、白日放歌须纵酒,。 (唐•杜甫)(6)、 , 时鸣春涧中。(王维•《鸟鸣涧》)(7)、谁言寸草心,。 (孟郊•《游子吟》)
-
20、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完成问题。
①习近平在中亚峰会上说,去年十月,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成功召开。今天,我们本着zūn zhòng( )主权,不qī fu( )任何国家的原则,____愿同中亚国家加强现代化理念交流,____也愿意加强实践交流,推进发展战略对接,为合作制造更多机遇,协力推动六国现代化进程。
②让我们携手并肩,tuán jié( )奋斗,积级推进共同发展、共同富裕、共同fán( )荣,共同迎接六国更加美好的明天!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召开
协力
实践
战略
(2)、读拼音,写字词。zūn zhòng
qī fu
tuán jié
fán荣
(3)、在文段①横线处填上合适的关联词,并把它写在下面的横线上。(4)、文段②中有一个错别字,应将 改为 。(5)、文段②运用了 的修辞手法,请仿写一句,用上“共同”。(6)、文段①中有一个病句,把修改意见写在下面的横线上。(7)、文段②的核心意思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