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照样子,加偏旁或换偏旁组成新字,再组词。

    例: 卜  (反扑)   包   余    惠 

    例: 稿  (搞怪 )  增    遭    蔚 

  • 2、按照查字典要求填空。

    “漫”字用音序查字法,应先查大写字母 , 再查音节;用部首查字法,应先查部,再查画。“漫”字在字典里的解释有:①到处都是,满,遍;②广阔,长;③不受约束。在词语“漫无目的”中应选;在词语“漫山遍野”中应选

  • 3、看拼音,写词语。

    biān fú

    jiàn kāng

    xiāo sǎ

    xī gài

    shū cài

    téng luó

    jì:

    tǎng:  若

    pì: 

      开

  • 4、加点的字选择正确读音写在横线上。

    试(cè cì)                晒 (bào pù)        

     (zhào yāo)           带(xié juān) 

    丽(yǐ qǐ)                 离 (bāo bō)         

    (chà chā)              夏 (zòng zhòng) 

  • 5、习作

    题目:那一刻,我后悔了

    要求:看到题目,你想起了一件什么事情?当时为什么后悔了?请把事情写下来,把那一刻的感受通过“我”的具体表现写清楚。字数400字左右。

  • 6、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月光下的童年

    又是一个夜晚,我披着银白色的月光走在青石板路上,欣赏美丽柔和的月光下的景色。人们在月光下散步,老奶奶带着小孙女在月光下讲故事。

    我是在月光下长大的。记得夏天,每当夜幕降临时,外婆就带着我到院子里乘凉。外婆用长满老茧的手抚摸着我,一边扇着扇子,一边给我讲老掉牙的民间故事。

    幼时,我很爱捉虫,在朦胧的月光下,随处可以听见各种虫子的鸣唱。那唱得最动听的肯定是蛐蛐儿了。我悄悄走进草丛,打着手电筒,翻开一块大石头,便有披着黑色大衣的蛐蛐儿在那里又蹦又跳。我就迅速地用手一捂,然后,小心翼翼地把它捉起来,借着月光跟邻居的小伙伴们斗蛐蛐儿。

    中秋节,是我感到最温馨的时候。我和家人一边在月光下品尝月饼,一边唱歌,真快乐!

    月落月升,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我也长大了,但我依然爱那慈母般温柔的月光。

    在我眼中,月亮是那么美,我在月光下长大,月光下有我童年的足迹。我爱这美丽的月光!

    (1)、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意思相近的词语。

    暖心——     小心谨慎——

    (2)、幼时的“我”是怎样捉蛐蛐儿的,请用横线标出相关句子,并写出“我”捉蛐蛐儿的动作词语:
    (3)、作者在文中回忆了哪三件事?请用简练的语言加以概括。
    (4)、“我”爱这美丽的月光,是因为
  • 7、品读句子,按要求回答问题。
    (1)、“黄瓜愿意开一朵花,就开一朵花,愿意结一个瓜,就结一个瓜。若都不愿意,就是一个瓜也不结,一朵花也不开,也没有人管。”句子选自课文《》,作者是。句子运用了的修辞手法,让我们可以体会到:
    (2)、诸葛亮笑着说:“雾这么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我们只管饮酒取乐,雾散了就回去。”这个句子选自课文《》,抓住了诸葛亮的进行描写,写出了诸葛亮的
    (3)、“病人一声不吭,他双手紧紧抓住身下的白床单,手背青筋暴起,汗如雨下。他越来越使劲,崭新的白床单居然被抓破了。”句中描写病人动作的词语有;描写病人外貌、神态的词语有;你体会到病人心理活动是:
  • 8、在横线上填上正确的诗题、诗人、诗句。

    在《》中,用“童孙未解供耕织,”让我们体会到乡村儿童对劳动的热爱;在《》中,用“ , 南望王师又一年”表达了自己心系国家却无力回天的感慨;在:《》中,用 “谁言寸草心,”表达了孩子对慈母发自肺腑的爱。

  • 9、照样子,填空。

    例:《三国演义》— 罗贯中  —— 诸葛亮  

    (1)、《水浒传》—
    (2)、《西游记》——
    (3)、《红楼梦》—
  • 10、假如完成西天取经的师徒四人穿越到现代应聘,你会推荐谁去应聘什么岗位?结合自己的

    阅读经历和生活实际谈谈理由。

    我会推荐应聘这个岗位,因为

  • 11、按要求写句子。
    (1)、一个败落的山神庙的庙门上贴着一张泛黄的榜文。(缩句)
    (2)、朝鲜战场上我们有多少优秀儿女献出生命,他们的父母难道就不悲痛吗?(改为陈述句)
    (3)、大虫大吼一声。(改为夸张句)
    (4)、照例句的表达特点,写一句话。

    例: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 12、把下列的歇后语补充完整,再任选一个写一句话。
    (1)、补充歇后语。

    咸菜烧豆腐——          梁山泊的军师——

    隔着门缝吹喇叭——    孔夫子搬家——

    (2)、任选一个写一句话
  • 13、上联是“沏茶分得江中月”,下联应该是 (      )。
    A、采药抓来岭上云 B、达海扬声潮浪歌 C、山乡图画带渔歌
  • 14、下面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      )。
    A、审视 惊疑  情绪 B、欧洲  闪耀 荷塘 C、不可胜数 恍然大悟 D、毫无所得  良晨美景
  • 15、下列带点字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      )。
    A、性(bǐng)   目 (míng) B、重(zhèng)  澈(chéng) C、(zhì)    妹(zhǐ) D、蹿下 (cuān)  金(chāi )
  • 16、按要求写词语。
    (1)、填上合适的量词。

    谷穗     一狗尾草     一倭瓜花       一明月

    (2)、填上恰当的ABB 式词语:

    的蜜蜂       的狗尾草       的太阳

    (3)、填上可搭配的四字词语,例:(聚精会神)地听

    地想         地讲           地说

  • 17、给“旦”“户”加上不同的偏旁,组成新字,与括号外的字组成词语。

    [旦]      扁         不         白       

    [户]      忌         山         守       葫 

  • 18、读拼音,将词语规范地写入田字格。

    shī gōng

    xiōng táng

    yí huò

    zhǎn xīn

    bēn fù

    chóu chú

  • 19、转瞬间,2024年与我们挥手作别,崭新的2025年如期而至,学校评选年度最热汉字,“恩”字榜上有名,看到这个“恩”字,大家想到了很多:

    知恩方能感恩,你的2024年,哪些人的恩情值得感念和铭记?请你围绕中心意思,选择你想感恩的人和事写下来,把重点部分写得详细些,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题目自拟,字数450字左右。

  • 20、阅读理解

    头一个是团长

    ①团长带领他的穿插部队还在原始森林扑腾,前敌指挥部的催阵电报又到了。电报命令他们,不惜代价,克服一切困难,明天拂晓四时前一定要进至敌军撤退的必经之地,然后不必报告,直接向据守之敌发起攻击,尽快消灭敌军空投场和炮兵阵地。

    ②这是一片亚热带原始雨林,这片雨林生长得异常繁茂,树冠相接,严似穹窿,各种藤蔓密如蛛网。最令人头痛的是一片片荆棘,二人多高,枝丫上布满一寸多长的尖刺,刺锋锐得赛过狼牙犬齿。

    ③长驱直入的穿插部队到这儿停住,每小时才能挺进十米。先锋连已经拼上了所有的力气:用柴刀砍,用树棍砸,用手榴弹炸,然而,荆棘密林犹如一堵皮墙,不仅有弹性,而且有韧性。

    先锋连的战士们一个个让人看着心疼,脸上、胳膊上全是横七竖八的血口子。最前面的两个战士用力挥动着手中的柴刀,手上磨破的血泡流出的血水把柴刀染上了暗红色。后面那个年轻的小战士顾不上深深扎入胳膊的尖刺,还在奋力地砍、拼命地硬

    A团长的嗓子已经喊哑了,嘶啦嘶啦地吐不出一个整音,紧贴胸口“哒哒”响动的怀表像一把匕首在一下刺他的五脏六腑。从没见过这样的原始雨林,也从没打过这样的仗,浑身憋足的火劲涨得要炸破血管,偏偏这力气没处使。猛然,他拨开身边的两个参谋,走到开路队伍的最前端。

    B团长把军衣往头上一包,走到荆棘林边,猛然往上一跃,然后横着身体扑压下去。密墙般的刺棵子被团长宽厚的身板压下一大片。战士们呆住了,泪水唰地流了出来。

    ⑦“呆看啥,踩着我过。”团长匍匐在刺棵上喊。连长先跑了两步,越过团长的身躯,铺压下去。年轻的小战士什么话也没说,紧跟着踩过二人身躯,铺压下去。

    ⑧“我来!……”

    ⑨“我来!……”战士们疯狂地喊,一个个往前进。

    ⑩五个、十个、二十个、二十六个……二十六个中国官兵的身躯,在一片荆棘林中铺展出一条狭窄的通路。整个团队,踏着他们的身躯走过去……

    ⑪不知何时,在行进的部队传下了一条口令。

    ⑫“往后传,铺路的头一个是团长。”

    ⑬“……头一个是团长。”

    ⑭“……头一个是团长。”

    ⑮大部队通过后,担任首批铺路的二十六名官兵,有四人再没有站起来……

    ⑯战争结束后,团长带着一队人马来到血肉铺路的地方,搜索了几个来回,却找不到任何尸体的影迹。“李疙蛋、余有强……”团长念着四人的名字,继而,团长仰起脸发出一声悲怆的长吼,吼声震得密林中聒耳的鸟鸣戛然而止,枝叶簌簌颤抖。

    ———选自《花儿努力开放》有改动

    (1)、小标题可以帮助我们很好地梳理故事情节,请认真阅读全文,把下面的情节补充完整。

    (2)、第②自然段是描写,文章描写了异常繁茂的原始雨林、密如蛛网的各种藤蔓和 , 作者描写这些的作用是
    (3)、短文第④自然段在描写战士们对付荆棘时用了点面结合的方法,其中划横线的句子是(点或面)的描写,划波浪线的句子是(点或面)的描写,这样描写的好处是
    (4)、短文中“团长”这个人物形象塑造得十分鲜明,A、B两处都是描写团长的语句,请任选一处,在下面的横线上做批注,体会团长的形象。
    (5)、短文反复提到“头一个是团长”,下面分析最恰当的是(    )
    A、说明团长是第一个跃入荆棘林的。 B、告诉战士们要小心通过,千万不要踩到团长。 C、强调团长不怕牺牲,身先士卒,战士们受到激励,勇敢投入残酷的战斗。 D、强调战士们要加快速度,不然贻误战机,就要军法处置。
    (6)、短文最后一个句子是特写镜头,理解“团长仰起脸发出一声悲怆的长吼,吼声震得密林中聒耳的鸟鸣戛然而止,枝叶簌簌颤抖”这句话最正确的是(    )
    A、团长“长吼”是因为发现战友的遗体找不到了很愤怒。 B、团长的“长吼”中有悲痛、有不舍、有愧疚、有深深的敬仰。 C、团长“悲怆的长吼”声音很大,使鸟鸣戛然而止,枝叶簌簌颤抖。 D、团长觉得应该以自己的牺牲来换取战友的平安,对自己很失望。
    (7)、本文的创作源于真实事件。阅读下面的资料,相信你对这次战斗有更深的理解和认识,你会想起下列哪些名言(           )(多选题)

    资料:1962年10月,印度调集了10个旅的兵力,向我军发动了进攻,中国解放军奋勇迎敌,与印军展开了激战。在海拔4000米的地方,不是人迹罕至的雪山,就是密不透风的森林。解放军凭借不可思议的意志力,在极端恶劣的环境下,完成了一次次反击战斗,取得全面的胜利。这是新中国成立后,中国人民解放军为保卫国家的主权和领土完整实施的边境自卫反击战。

    A、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B、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C、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D、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 E、祖宗疆土,当以死守,不可以尺寸与人。
上一页 1000 1001 1002 1003 1004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