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诗词大会中进行了飞花令活动,请你根据提示写出诗句。(1)、写出两句含有“花”字的诗句。
① , 。
② , 。
(2)、写出两句含有“草”字的诗句。① , 。
② , 。
(3)、写出两句含有“树”字的诗句。① , 。
② , 。
-
2、阅读短文,完成练习(二)。
别了,我爱的中国
①别了,我爱的中国,我全心爱着的中国! 我倚在高高的船栏上,看着船渐渐地离岸了,船和岸之间的水面渐渐地宽了。我看着许多亲友挥着帽子,挥着手,说着“再见,再见!”我听着鞭炮噼噼啪啪地响着,我的眼眶润湿了,我的眼泪已经滴在眼镜面上,镜面模糊了。我有一种说不出的感动!
②船慢慢地向前驶着,沿途停着好几只灰色的白色的军舰。不,那不是悬挂着我们的国旗的,那是帝国主义的军舰。
③两岸是黄土和青草,再过去是地平线上几座小岛。海水满盈盈的,照在夕阳之下,浪涛像顽皮的小孩似的跳跃不定,水面上呈现出一片金光。
④别了,我爱的中国,我全心爱着的中国!
⑤我不忍离了中国而去,更不忍在这大时代中放弃自己应做的工作而去。许多亲爱的勇士正在用他们的血和汗建造着新的中国,正在以满腔热情工作着,战斗着。我这样不负责任地离开中国,真是一个罪人!
⑥然而我终将在这大时代中工作的,我终将为中国而努力,而呈献我的身、我的心的。我离开中国,为的是求得更好的经验,求得更好的战斗的武器。暂别了,暂别了,在各方面斗争着的勇士们,我不久将以更勇猛的力量加入到你们当中来!
⑦当我归来的时候,我希望这些帝国主义的军舰都不见了,代替它们的是悬挂着我们的国旗的伟大的中国舰队。如果它们那时候还没有退出中国海,还没有被我们赶出去,那么,来,勇士们,我将加入你们的队伍,以更勇猛的力量,去驱逐它们,毁灭它们!
⑧这是我的誓言!
⑨别了! 我爱的中国,我全心爱着的中国!
(1)、读短文,结合资料,我们可以体会到第②段中画线句子表达的是作者对帝国主义军舰的之情,朗读时要读出(激昂 愤慨)的语气。(2)、“别了,我爱的中国,我全心爱着的中国!”这些文字在文中出现了三次,结合资料,它让我们体会到了作者之情。(3)、山河犹在,国泰民安,这盛世如作者所愿。请结合短文和你所了解的资料,对无数像本文作者一样的共和国奠基者说说心里话吧! -
3、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材料一】
马上作
[明] 戚继光
南北驱驰报主情,江花边草笑平生。
一年三百六十日,都是横戈马上行。
【材料二】 戚继光在东南沿海抗击倭寇十余年,扫平了祸乱沿海多年的倭患,确保了沿海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后又在北方抗击蒙古部族内犯十余年,保卫了北部疆域的安全,促进了蒙汉民族关系的和平发展。他一生写下了《纪效新书》和《练兵实纪》等著名兵书,还有《止止堂集》及在各个历史时期呈报朝廷的奏疏和条议。
同时,戚继光又是一位杰出的兵器专家和军事工程家,他改造、发明了各种火攻武器;他建造的大小战船、战车,使明军水陆装备优于敌人;他在长城上修建的空心敌台,进可攻,退可守,是极具特色的军事工程。
(1)、《马上作》是一首( )诗。A、咏物 B、酬赠 C、爱国 D、田园(2)、下列选项中,对材料理解不正确的是哪一项? ( )A、“南北驱驰”四字,概尽戚继光的戎马生涯。 B、诗的第二句写诗人自嘲不懂得欣赏江花边草。 C、戚继光不仅是抗倭名将,还是杰出的兵器专家和军事工程家。 D、诗的第一句讲的是戚继光在东南沿海和北部地区平息祸患。(3)、诵读《马上作》的语调应该是( )的。A、平静 B、豪迈 C、悲凉 D、喜悦(4)、结合材料二,写出“南北驱驰报主情,江花边草笑平生”的意思。 -
4、阅读下面的两首诗,回答问题。
示儿
【宋】陆游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题临安邸
【宋】林升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1)、从古诗的题目中,我们可以提取到一些有效信息。如《题临安邸》表明了诗的写作 ——临安;《示儿》表明了诗的写作对象——。(2)、给下面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并填空。①直把杭州作汴州
A.不弯曲
B.简直
C. 公正合理
D.连续不断
②“暖风熏得游人醉”一句中“暖风”和“游人”两个词语,都有其特殊含义。“暖风”一语双关,既指自然界的风,又指;“游人”特指。(3)、下面对两首诗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两首诗的相同点在于都表达了诗人想收复失地的忧国忧民之情。 B、两首诗的相同点在于都表达了对南宋统治者沉迷安乐、不思复国的不满。 C、两首诗的不同点在于表达方式不同,《示儿》直抒胸臆,表达了爱国之情,《题临安邸》则用冷言冷语的讽刺表达出自己的愤慨之情。 D、两首诗的不同点在于一首是沉痛的临终绝笔诗,一首是辛辣的讽喻诗。(4)、学完古诗《示儿》,小刚去请教老师:“为什么陆游去世时,南宋还未收复汴州,平定中原?”老师说:“宋代诗人林升在《题临安邸》中点出了一个原因: , 。 -
5、根据所学内容填空。(1)、诗中有家国情怀,这份情怀体现在林升对南宋权贵们苟且偷安的控诉:“ , 直把杭州作汴州。”更体现在龚自珍对人才涌现、打破沉闷时局的翘首期盼:“我劝天公重抖擞, 。”(2)、《己亥杂诗》中表达诗人愿望的诗句是: , 。写出当时昏沉、死寂的现实状况的诗句是: , 。《己亥杂诗》是诗人在己亥年(1839年)写的一组诗,共首。
-
6、用自己的话写出下面诗句的意思,并选择恰当的内容填空(填序号)。(1)、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2)、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3)、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材。(4)、结合意思,我知道这几句诗分别表达了诗人不同的感情。第(1)句表达了诗人 , 第(2)句表达了诗人 , 第(3)句表达了诗人。
A.对人才的渴望
B.对南宋统治者的不满
C. 对祖国统一的渴望 -
7、判断对错,对的打“√”,错的打“×”。
(1)、诗人临终前悲怆的不是个人生死,而是没有看见祖国的统一,以万事之空来衬托一事的不能忘怀、遗憾,悲伤之情袭扰着临死前的诗人。( )(2)、“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的意思是南宋朝廷的军队收复祖国领土的那一天,在祭祀祖先的时候,千万不要忘记告诉他们。( )(3)、 “王师北定中原日”,表明诗人虽然沉痛,但并未绝望。( )(4)、“家祭无忘告乃翁”则是诗人把看到祖国统一的希望寄托于后代子孙,表达了诗人至死不忘收复失地,渴望统一祖国的热切心情。( ) -
8、结合相关资料来理解诗词所表达的情感,下列资料查找不恰当的是哪一项?( )A、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查阅清朝末年政府腐败无能的历史资料) B、一九三七,祸从天降,一二一三,古城沦丧。 (查阅南京大屠杀的资料) C、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查阅有关毛泽东写词时的时代背景的资料) D、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查阅有关龚自珍当时所处社会环境的资料)
-
9、读下面这段话,填入横线上的语句正确的一项是( )。
作为新时代的少年,我们应该拥有美好的理想。理想是春天的绿,____;理想是生命的水,____;理想是天边的风,____;理想是凋零的叶,____。
①给人希望,滋润万物 ②滋养大树,迎来新生
③来去匆匆,追之不及 ④娇嫩脆弱,充满新意
A、④②①③ B、③①④② C、③②①④ D、④①③② -
10、下列诗句的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A、王师/北/定中原日 B、山外/青山/楼外楼 C、万马齐/喑究/可哀 D、我劝天/公/重抖擞
-
11、先把带“āi”字的词语补充完整,再完成练习。(1)、补充完整
①思 ②声叹气 ③近 ④呀
(2)、清明节时,我们举行多种活动来寄托对先人的。(填序号)(3)、每当时,我们总会有词语②的表现。 -
12、给下面的加点字词选择正确的解释。(1)、死去元知万事空( )A、开始 B、构成一个整体的 C、为首的 D、同“原”,本来(2)、西湖歌舞几时休( )A、停止 B、歇息 C、不要 D、完结(多指失败或死亡)(3)、九州生气恃风雷( )A、心情郁闷 B、朝气蓬勃的局面
-
13、下面是某同学抄写的生词,请你用“○”圈出书写错误的三个字,改正并写在横线上。
①改为 ②改为 ③改为



-
14、 用“√”选出加点字的正确读音。(1)、己亥(gài hài)万马齐喑(ān yīn) 恃风雷(shì chì) 。(2)、我劝天公重(chóng zhòng) 抖擞,不拘一格降(jiàng xiáng) 人材。
-
15、看拼音写词语。
清明节最容易勾起人们对逝者的āisī。在这一天里,有些人会到líng yuánjì zǔ、扫墓,来纪念逝去的亲人。
-
16、小练笔。
结合课文内容和查阅的资料,用将军的口吻写出他行军礼的原因,补全下面的句子。
那天清晨,当我回望小岛时,我想到了
。因此,我向着太阳,向着那片绿色,也向着小岛,行了一个标准的军礼。
-
17、课外阅读(二)。
英雄屹立喀喇昆仑
【题记】
我站立的地方是中国/我用生命捍卫守候/哪怕风似刀来山如铁/祖国山河一寸不能丢 ——高原边防官兵喜爱的一首歌
喀喇昆仑高原,横亘西部边境。这里是祖国的西部边陲,也是守卫和平安宁的一线。来自天南海北的官兵,扎进茫茫群山,挺立冰峰雪谷,用热血和青春筑起巍峨界碑。
2020年4月以来,有关外军严重违反两国协定协议,在加勒万河谷地区抵边越线修建道路、桥梁等设施,蓄意挑起事端,试图单方面改变边境管控现状,甚至暴力攻击我方前往交涉的官兵。面对外方的非法侵权挑衅行径 , 我方边防官兵保持克制忍让,尽最大诚意维护两国关系大局和边境地区的和平安宁。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边防官兵对暴力行径予以坚决回击,取得重大胜利,有效捍卫了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
2020年6月,外军公然违背与我方达成的共识,越线搭设帐篷。按照处理边境事件的惯例和双方之前达成的约定,团长祁发宝本着谈判解决问题的诚意,仅带几名官兵前去交涉。交涉过程中,对方无视我方诚意,早有预谋地潜藏、调动大量兵力,企图凭借人多势众迫使我方退让。
官兵们组成战斗队形,与数倍于己的外军对峙。对方用钢管、棍棒、石块发起攻击。祁发宝成为重点攻击目标,头部遭到重创。见此情景,陈红军带人立即突入重围营救团长,陈祥榕作为盾牌手战斗在最前面,摄像取证的肖思远也冲到前沿投入战斗。增援队伍及时赶到,一举将来犯者击溃驱离,取得重大胜利,外军溃不成军、抱头逃窜,丢下大量越线和伤亡人员,付出了惨重代价。
雪山回荡英雄气,风雪边关写忠诚。官兵们敢于斗争,展现出誓死捍卫祖国领土的赤胆忠诚和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战斗精神,涌现出某边防团团长祁发宝、某机步营营长陈红军和战士陈祥榕、肖思远、王焯冉等先进典型,彰显了新时代卫国戍边英雄官兵的昂扬风貌。
(1)、题记是写在文章标题之下、正文之前的一段文字。结合短文内容,下面对本文题记的作用描述最准确的是哪一项? ( )A、巧设悬念 B、点明主题 C、交代背景 D、交代写作目的(2)、第二自然段中提到的“非法侵权挑衅行径”不包括下列哪一项? ( )A、抵边越线修建道路、桥梁等设施。 B、挑起事端,试图改变边境管控现状。 C、暴力攻击我方前往交涉的官兵。 D、有预谋地潜藏、调动大量兵力。(3)、下列说法不符合短文意思的是哪一项? ( )A、来自天南海北的官兵,在喀喇昆仑高原用热血和青春筑起巍峨界碑。 B、在加勒万河谷事件中,官兵们发扬了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战斗精神。 C、祁发宝等官兵的事迹彰显了新时代卫国戍边英雄官兵的昂扬风貌。 D、祁发宝带着5名战士在没有增援队伍的情况下,将外军来犯者击溃驱离。(4)、在敌众我寡的情况下,喀喇昆仑官兵表现出了哪些精神品质?(5)、作为新时代的少年,你从文中的英雄官兵身上认识到自己肩上有哪些责任和义务? -
18、课外阅读(一)。
鲜血换来的升旗仪式
同学们,每当你们庄严地敬礼,在国歌声中凝视着五星红旗冉冉升起时,你们是否知道:在一座孤岛上,曾经有56名烈士用宝贵的生命,有109名战士用青春热血换来一次仅90分钟的升旗。
1952年,美国侵略军在济州岛修建了集中营,这里关押着六千多名中国志愿军战俘。这六千多名中华儿女是抗美援朝战争中,因为负伤、疾病或饥饿,失去战斗能力而被美军俘虏的。
集中营的美军对这里的难友们进行了疯狂迫害。忠诚于祖国的炎黄子孙在敌人的淫威面前誓死不屈,他们决定:在10月1日红日升出海面的时候,在集中营里同时升起十面五星红旗。
9月30日夜,在狂风暴雨掩护下,难友们分外忙碌。他们把军用雨布蒙在烧得滚烫的油桶上,烤化雨布上的胶,再把胶刮掉、擦净,这样军用雨布就变成了一块块白色绸布。他们再用红药水把绸布染红,做成一面面红旗。又用奎宁溶液染黄绸布,把它剪成五角星。在帐篷里昏暗的灯光下,难友们围成一圈,把五星缝在红旗上。一针一线一滴泪,针针线线连着心,缝进中华儿女对祖国的一片深情。另一些难友用帐篷的支架做成10根15米长的旗杆,还挖好了10个3米深的坑,把旗杆埋牢。护旗敢死队员披着御寒用的破军毯,围坐在10根旗杆四周,彻夜守卫着,防止敌人破坏。
10月1日的黎明到了,这是年轻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3周年的日子。狂风暴雨已经停息,绚丽的朝霞像是节日里的盛装和彩色的花束。六千多名中华儿女早已分别站立在10根旗杆下,脸上闪着晶莹的泪花,他们面向北京的方向,高唱起了国歌。在国歌声中,十面光彩夺目的五星红旗冉冉升起。这是多么激动人心的时刻呀!
看守集中营的敌人像潮水般涌来,敌人的坦克也隆隆地开过来,直升机在难友们的头上盘旋。他们狂叫着:“降旗!降旗!”回答敌人的是六千多双仇恨的眼睛,是更激越的歌声。敌人向难友们扔出了大批毒气弹。敢死队员用事先准备好的石头、石灰包还击敌人,连续打退了敌人的四次进攻。
砰、砰、砰……敌人瞄准护旗敢死队员开枪了。这悲壮的时刻,勇士们倒下之前喊出了生命最强音:“祖国万岁! ”眼看敌人包围了旗杆,两名中弹的敢死队员不顾受伤,迅速降下国旗,把国旗烧成了灰烬,然后,他俩含笑倒下。他们不能让国旗落到敌人手中,不能让国旗受辱。
祖国呀,您看见了吗?在孤立无依的小岛上,在敌人的枪林弹雨中,在直冲九霄的悲壮歌声和呼号的伴奏下,在血肉的搏斗中,您光荣的象征———十面光辉灿烂的五星红旗,整整飘扬了90分钟! 这是六千多名可爱的英雄儿女献给您的爱心和一片忠诚。
(1)、根据短文内容填空。这次升旗仪式的时间是年月日,地点在 , 参加人员是 , 升旗仪式历时分钟,表现了这些英雄儿女们。
(2)、为了这次升旗,难友们做的准备工作有哪些? 分条写一写。①;
②;
③。
(3)、敢死队员降下国旗,把国旗烧成灰烬是因为。(4)、敌人是怎样疯狂而又凶残地阻止这次升旗仪式的? -
19、阅读《小岛》片段,完成练习。
一天,两天,一个月过去了,每当日落西山的时候,小鞋匠都忍不住向路口张望,希望能从落日的余晖中看到那个高大的身影出现。
又是一个傍晚,一位瘦瘦的军人来到修鞋摊旁,说:“一个多月前,是不是有位大个子军人来这儿修过一只皮鞋?”“啊……对呀。”“要付多少钱?”小鞋匠略一沉思,说:“修鞋费一块五,外加一个月的保管费五毛,一共两块钱。”军人把两块钱递给他,小鞋匠收好钱后,问:“大个子怎么没来?”“他……上前线去了。”说完,军人转身就走。
“哎,”小鞋匠提起那只鞋,赶忙喊道,“鞋子,鞋!”军人止住了脚步,用____的声音对小鞋匠说:“用不着了,他的双腿,已经在前线医院里……他特意来信嘱咐我把钱送给你,谢谢你了!”说完,军人迈开大步走了。
(1)、故事常因为其中有着出人意料的情节而吸引人。请写出文中两处出乎你意料的情节。情节一: 情节二:
(2)、下列词语填入文中横线上最恰当的是( )。A、轻快 B、高亢 C、亲切 D、低沉(3)、“用不着了,他的双腿,已经在前线医院里……”中“他”指的是 , 文中虽然没有对“他”进行描写,但通过和的对话,写出了“他”的精神品质。 -
20、课文综合回顾。
本文《小岛》用的口吻,讲述了战士们把蔬菜留给吃,将军把菜留给吃,体现了将军和战士们 , 用自己的方式表达着自己的对的热爱,赞扬了我国海防战士、、的精神,将军的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