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请按要求写句子。(1)、你知道下面这些习俗的寓意吗?仿照例句写一写。
过年的时候吃年糕:寓意万事如意年年高
建筑上雕刻蝙蝠: 中秋节吃月饼:
(2)、读下面的句子,注意加点部分的用法,再从后面的词语中选择一个,发挥想象,仿写句子。例:他大吼了一声,大山都抖了三抖。
饿 安静 生气 快
-
2、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即兴发言前可以提前打腹稿,想清楚先说什么,后说什么,重点说什么,注意说话的场合和对象。 B、《表里的生物》为我们呈现了一个好奇心强,爱观察,善思考且比较执着的孩子形象。 C、《北京的春节》详细描写了“腊八”“腊月二十三”“除夕”“初一”“元宵节”这几天中最具特色的民俗活动,表现出京独特的春节习俗。 D、赵孟颖是元代著名的书法家,《多宝塔碑》是其楷书代表作之一。
-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通过中国全球影响力的提升,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外国青年学习汉语。 B、故宫文创之所以受欢迎,是因为其成功实现了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相融合的缘故。 C、活动结束后,有关部门通报并检查了景区公共设施的安全隐患情况。 D、夜幕降临时,古宇城中道情艺人的精彩表演吸引游客驻足观赏。
-
4、下列句子中的成语或俗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如今手机支付已经司空见惯 , 连路边卖烤红薯的老大爷都挂着收款二维码。 B、为了拯救落水的儿童,他毫不犹豫跳入激流,虽然不幸牺牲,但死得其所 , 精神永存。 C、小学六年,我们结交了不少好朋友,真是“近水知鱼性 , 近山识鸟音。” D、爸爸在阳台精心培育的名贵兰花总是枯萎,随手扔在墙角的葡萄籽却长成了茂盛的葡萄藤,这不就是“有意栽花花不发 , 无心插柳柳成荫”吗?
-
5、下列各组加点字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A、自愧弗如 弗若之矣 B、知足常乐 孰为汝多知乎 C、过犹不及 及其日中如探汤 D、声泪俱下 虽与之俱学
-
6、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和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通霄(xiāo) 倾(qīn)覆 奈(nài)何 焉(yān)知非福 B、僻(pì)静 拔弄(bō) 书籍(jí) 万相更新(xiáng) C、花蕊(lěi) 惟恐(weí) 间(jiàn)断 千锤(cuí)万凿 D、抛弃(pāo) 领域(yù) 搅和(huo) 截然不同(jié)
-
7、读语段,根据拼音写词语。
wēi fēng吹散了轻烟,xī shuài叫醒了夏天。走过六个春秋,曾经yòu zhì的我们已经成长为翩翩少年。忧伤时,总会想起老师kuān wèi的话语;jì mò时,总是想起同学qīng cuì的笑声。时光悄悄地nuó yí , 我们小学的生活即将画上句号,但美好的记忆会伴随我们继续一路前行。
-
8、请抄写下面这段话,努力做到书写正确、美观、行数整齐。
世界是美好的,生活在这样的世界里,无论是大人还是小人儿,都可以各得其乐。自由自在,无忧无虑,整个宇宙任你翱翔,这也是一件好事。
——《骑鹅旅行记》
-
9、寓言是生活的一面镜子。请你分享一则中国古代寓言故事:
·寓言故事名:《》
·故事中的道理:
·联想起生活中的人和事:
-
10、根据情境完成写作。
《神笔马良》这个故事你一定读过。读的时候,你是否也想拥有一支这样的神笔呢?
请以《假如我有一支神笔》为题写一个故事,发挥想象,写一写这支神笔是怎么来的,写清楚你用神笔做了什么。
-
11、实用文阅读。
奇妙的植物世界
①世界上有许许多多奇妙的植物。
②植物能吃虫。夏天,在沼泽地带常常可以看到一种淡红色的小草,这就是会捕捉飞虫的毛毡苔。毛毡苔的叶子上有200多根小绒毛,这些小绒毛能分泌出一种粘性很强的液体。这种粘液还含有一种很甜的味道和香气,小虫子一闻到这种气味,就会急急忙忙地飞来,一旦落到它的叶子上,就会被牢牢地粘住。经过1~2小时,小虫就被叶子消化吸收掉了。
③植物还会听音乐呢。一位印度的科学家常喜欢在花园里拉拉小提琴,放放交响乐。日子久了,竟发现花园中的花木长得格外旺盛。于是,他开始正式对水稻进行试验。他每天在一块稻田里播放25分钟交响乐。一个月后,他发现这块田里的水稻比另一块田里的没听过音乐的水稻要长得更加茂盛些,平均每株高度超过30厘米。
④此外,还有可以预报地震的山羊藤,能净化水的葫芦,会“咬人”的漆树……
(1)、作者从两个方面介绍了植物的奇妙:、。(2)、文章介绍了许多植物的“特异功能”。比如:毛毡苔:捕捉飞虫 山芋藤:
葫芦:漆 树:
(3)、请你将毛毡苔“吃虫”的过程进行排序:。(填序号)①粘住飞虫 ②分泌粘液 ③消化吸收 ④发出香气
(4)、这位印度科学家发现,植物经常听交响乐会发生什么:( )A、摇摆舞动 B、更加旺盛 C、分泌粘液 D、发出香气 -
12、文学性阅读。
金秋的桂花
①金秋时节,丹桂飘香。金黄的、细碎的桂花一夜之间挂满枝头。远远望去,满树繁花,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②桂花的样子十分好看!椭圆形的叶子,衬托着一簇簇“十”字形的小花。每朵花都由四瓣金灿灿的花瓣组成,小小的、碎碎的,可爱得如同一个个小精灵。桂花总是装模作样,一团团、一簇簇地开。金黄色的桂花和深绿色的叶子相互映衬,像夜空中的点点繁星,给我一种神秘的感觉。
③桂花不仅样子好看,而且味道也很好闻。它那浓郁的幽香,几乎渗透到空气中的每一个角落,熏得人都要醉了。秋风起,秋意渐浓,满城桂花香,我觉得那是秋天里最迷人。
④桂花的花期很短。九月,桂花相继盛开,整个树冠都金灿灿的,空气中弥漫着香甜的味道。但这样的时光总是很短暂,仅仅十几天过后,一树的桂花纷纷飘落。满地的桂花,好像给大地铺上了金色的地毯。
⑤桂花,虽然没有玫瑰花的艳丽动人,也没有百合花的高贵淡雅,但是它却以弱小的身姿,在有限的生命里将淡淡的幽香洒向人间,默默无闻,毫不张扬……这小小的桂花,平凡却不渺小!
(1)、作者从三个方面来写桂花:桂花的、桂花的、桂花的花期。(2)、通过阅读,我知道“丹桂飘香”的时节最有可能是在:( )A、春节前后 B、清明前后 C、端午前后 D、重阳前后(3)、第③段划线句子,在写法上起着怎样的作用:( )A、开门见山 B、承上启下 C、欲抑先扬 D、首尾呼应(4)、第段作者写到玫瑰与百合,下列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A、作者更喜欢玫瑰与百合 B、作者认为玫瑰与百合都不好看 C、作者同情桂花身姿弱小 D、作者欣赏桂花默默无闻的幽香(5)、运用“联系上文”的方法,理解第段划线句子:“平凡”是指:
“却不渺小”是指:
-
13、课内文阅读。
纸的发明(节选)
早在几千年前,我们的祖先就创造了文字。可那时候还没有纸,要记录一件事情,就用刀把文字刻在龟甲和兽骨上,或者把文字铸刻在青铜器上。后来,人们又把文字写在竹片和木片上。这些竹片、木片用绳子穿起来,就成了一册书。但是,这种书很笨重,阅读、携带、保存都很不方便。古时候用“学富五车”形容一个人学问高,是因为书多的时候需要用车来拉。再后来,有了蚕丝织成的帛,就可以在帛上写字了。帛比竹片、木片轻便,但是价钱太贵,只有少数人能用,不能普及。
(1)、根据选文内容完成下列表格:记录文字的材料
不足之处
龟甲、兽骨,青铜器
不方便记录
(2)、成语“学富五车”最初是形容书很多。当时的书的材质是:( )A、兽骨 B、竹片 C、帛丝 D、纸张(3)、关于这段话的大意,最恰当的一项是:( )A、我们的祖先创造了文字 B、纸张发明之前,书写很不方便 C、我们的书写材料很丰富 D、纸张发明之前,用帛写字最轻便 -
14、关于“元旦”与“元旦”的说法中,错误的一项是:( )A、是一年中的同一天 B、元旦是指农历正月初一 C、都表示新年的第一天 D、元旦是指公历一月一日
-
15、下列节日中,哪一项不是我国传统节日:( )A、元宵节 B、端午节 C、劳动节 D、重阳节
-
16、“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写的传统节日可能是:( )A、春节 B、端午节 C、中秋节 D、重阳节
-
17、《元旦》四句诗对应四个古代风俗,依次是:。(填序号)
①换桃符 ②饮屠苏 ③开门户 ④放爆竹
-
18、下列诗句对应的节日,按时间先后排序是:。(填序号)
①遥知兄弟登高处 ②清明时节雨纷纷 ③总把新桃换旧符
-
19、过,则勿惮改。写出古文中关于“过”的名言:(1)、出自《论语》: , 。(2)、出自《周易》: , 。(3)、出自《左传》:? , 善莫大焉。
-
20、根据提示,写出与春日有关的诗句:(1)、春日有桃花: , 。(2)、春日有黄鹂: , 。(3)、春日有东风: , 。(4)、春日有垂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