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在《红楼梦》,那可说而未经人说的就是那悲剧之演成。悲剧为什么演成?辛酸泪的解说在哪里?曰:一在人生见地之冲突,一在兴亡盛衰之无常。我们先说第一个。“天地生人,除大仁大恶,余者皆无大异。”仁者秉天地之正气,恶者秉天地之邪气,至于那第三种却是正邪夹攻中的结晶品。《红楼梦》中的贾宝玉、林黛玉便是这第三种人的基型。普通分三种人为善恶与灰色。悲剧之演成常以这三种人的互相攻伐而致成,惟《红楼梦》之悲剧,不是如此。《红楼梦》里边,没有大凶大恶的角色,也没有投机骑墙的灰色人。悲剧之演成,既然不是善恶之攻伐,然则是由于什么?曰:这是性格之不同,思想之不同,人生见地之不同。在为人上说,都是好人,都是可爱,都有可原谅可同情之处,惟所爱各有不同,而各人性格与思想又各互不了解,各人站在个人的立场上说话,不能反躬,不能设身处地,遂至情有未通,而欲亦未遂。悲剧就在这未通未遂上各人饮泣以终。这是最悲惨的结局。在当事人,固然不能无所恨,然在旁观者看来,他们又何所恨?希腊悲剧正与此同。国王因国法而处之于死地,公主因其为情人而犯罪而自杀,其妹因其为兄长而犯罪而自杀。发于情,尽于义,求仁而得仁,将何所怨?是谓真正之悲剧。善恶对抗的悲剧是直线的,显然的;这种冲突矛盾所造成的悲剧是曲线的,令人失望的。《红楼梦》写悲剧已奇了,复写成思想冲突的真正悲剧更奇,《红楼梦》感人之深即在这一点。

    (摘编自牟宗三《<红楼梦>悲剧之演成》)

    材料二:

    鲁迅先生曾经说,“悲剧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有意义的人生一定建立在对某些价值的相信之上,正因为如此,价值的毁灭才构成真正的悲剧。以曹雪芹笔下的金陵十二钗为例,她们认同不同的价值,选择不同的生活,但所有的这些价值最后都无一例外地落空。《红楼梦》描述的毁灭,针对的不是某一种价值或人生,而是几乎所有的价值和人生。不是某一个人的毁灭,而是大观园的灰飞烟灭。《红楼梦》被视为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悲剧作品,原因正在于这种彻底的毁灭。

    构成悲剧的诸要素中,不幸和死亡一定是不可或缺的。在欧洲,最早的古希腊悲剧表现了命运的不可抗拒,基于神的意志和人的性格,无奈或者悲惨的结局都无法避免。同时,其中蕴含的人对于自由、正义和伦理的追求,与命运的冲突和抗争,让悲剧充满了崇高的意味。而在莎士比亚的悲剧中,人世间内在于人性和社会的矛盾,无一例外把罗密欧和朱丽叶、奥赛罗、安东尼和克里奥佩特拉等主人公带入死亡。比较起来,《红楼梦》似乎更接近于莎士比亚作品。虽然有一个神话的背景,但整部小说描述的不过是处在欲望、情感、秩序、伦理、宗教之间的心灵冲突和生命挣扎,不幸和死亡贯穿其中。十二钗中,元春、迎春、秦可卿、王熙凤、林黛玉的生命各个不同,却都无法躲过香消玉殒的结局。而在十二钗之外,作者不断地安排着冯渊、贾瑞、林如海、宝珠、秦钟、秦业、金钏儿、尤三姐、尤二姐、晴雯等的死亡,让那些刻意营造的成功或者欢乐显得非常苍白和脆弱。每个人的悲剧被安放得自然而然又合情合理,更突出了生命和世界之间无法克服的矛盾。

    (摘编自王博《<红楼梦>的悲剧让美好的东西获得根基》)

    材料三:

    我认为《红楼梦》是康、雍、乾三朝的社会生活、社会矛盾、历史趋向的一个艺术的总概括和总反映。《红楼梦》里写了两种毁灭,一种是新生事物的毁灭,这就是贾宝玉、林黛玉爱情的毁灭;另一种是古老的荣国府、宁国府的毁灭。前者的毁灭是新的生命由于它还未成熟,经不起狂风恶浪的摧折而毁灭,但它健壮的根系和茁壮的幼芽仍在适宜的土壤里保存着,“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只要有适当的气候,它会继续生长,最终长成大树;而后一种毁灭,是腐朽加腐烂,是生命的尽头,最终是化为粪壤,永远成为过去、不可能再生。

    所以这两种毁灭,具有两种完全不同的社会意义。前者反映的是历史前进的客观趋势,后者反映的是由荣、宁二府象征的那种腐朽势力的必然死亡。

    曹雪芹的笔是非常狡狯的,他一再声称此书“亦非伤时骂世之旨,及至君仁臣良父慈子孝,凡伦常所关之处,皆是称功颂德,眷眷无穷,实非别书之可比”。表面上说得非常好听,都是对封建皇帝和朝廷的歌功颂德,但一开头他就写了一桩贪赃枉法的人命案,同时带出了炙手可热的“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由此开头,也就开始了他对封建社会的大揭露,大批判。贪赃枉法的贪官贾雨村,是全靠贾府一手提拔起来的,他枉断了薛蟠所犯的人命案以后,还直接向贾府和王子腾报告,这说明一切横行不法的事,都与“四大家族”有关。通过对这个具体的“贾”府的描写,也就可以清楚地看到“这四家皆连络有亲,一损皆损,一荣皆荣,扶持遮饰,俱有照应”的具体情况,而且“各省皆然,倘若不知,一时触犯了这样的人家,不但官爵,只怕连性命还保不成呢!”这就是封建社会政治势力的一张关系网。所以“葫芦僧乱判”一案,实际上是对封建社会、封建官场的一个总揭露和总批判。

    当然《红楼梦》最最动人之处,是贾宝玉、林黛玉的生死不渝的爱情和他们的爱情悲剧,《红楼梦》是以宝、黛的爱情悲剧来贯通全局的。这个爱情悲剧的内涵是誓死捍卫爱情和婚姻的自主、自择权,主张爱情和婚姻的自由。

    (摘编自冯其庸《读<红楼梦>》)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悲剧之演成常以善恶与灰色三种人的互相攻伐而致成。惟《红楼梦》之悲剧,不只如此,还在兴亡盛衰之无常。 B、鲁迅认为有意义的人生一定要建立在对某些价值的相信之上,因为只有如此,价值的毁灭才能构成真正的悲剧。 C、金陵十二钗认同的价值不同,选择的生活不同,但她们追求的价值和生活最后尽都落空,这体现了小说的悲剧性。 D、曹雪芹在《红楼梦》创作中虽有意规避“伤时骂世”,表面上对封建朝廷歌功颂德,但仍有较强的社会批判意义。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红楼梦》的悲剧是各人性格、思想、见地、立场等方面上的冲突矛盾所造成的情有未通、欲亦未遂的真正的悲剧。 B、早期的古希腊悲剧蕴含着人在面对不可抗拒的命运时所表现出的对于自由、正义和伦理的追求,与命运的冲突和抗争,赋予悲剧以崇高的意味。 C、十二钗的悲剧各有不同,但从根本上看都突出了生命和世界之间无法克服的矛盾,这与莎士比亚的悲剧所反映的人性和社会的矛盾有相似点。 D、宝黛爱情的毁灭,反映了新生事物在历史前进中难逃灭亡的客观趋势,荣宁两府的毁灭象征着腐朽势力的必然死亡,两种毁灭的社会意义不同。
    (3)、结合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中与《红楼梦》所体现的“真正之悲剧”不同的一项是( )
    A、《孔雀东南飞》 B、《哈姆莱特》 C、《雷雨》 D、《边城》
    (4)、材料二是如何增强论证说服力的?请从论证方法、语言、论据中选择两个角度加以说明。
    (5)、材料一认为《红楼梦》的悲剧产生的原因,一是人生见地之不同,二是兴亡盛衰之无常。请结合三则材料,以“宝、黛爱情悲剧”或“宝、钗婚姻悲剧”为例谈谈自己的理解。
  • 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有人说,人要与自己和解,唯有接纳自己才能超越自己;也有人说人要与自己死磕,所谓成长与优秀,不过是与自己死磕罢了。是放自己一马还是逼自己一把?这是个问题。

    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结合自身的学习与生活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 字。

  •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植物是非常有智慧的。为了防止食草族的侵袭,它们有的浑身布刺,有的身披铠甲,而另一些则怀揣毒药,倘若有不知好歹的胆敢冒犯,定叫它吃不了兜着走。

    除了防御,①__ 。当山树受到天蛾幼虫啃食时,它们会分泌一种物质。摄入这种物质的天蛾幼虫;蛋白消化障碍和生长停滞等问题就出现了 , 从而无力继续为非作歹。

    更让人称奇的是,有些植物在受到毛虫袭击时,会静悄悄地向周围的食虫族群发化学求救信号。比方野烟草是烟草天蛾幼虫的最爱。当烟草天蛾幼虫在野烟草叶子上大快朵颐的时候,野烟草受损的叶片会分泌一类叫绿叶挥发物的化学物质,这些绿叶挥发物发散到空气中,

    ②____酷爱烟草天蛾卵子的大眼长椿则会闻讯赶来,搜捕幼虫附近尚未孵化的卵子,专门吸食里面的营养,从而解除了野烟草的后顾之忧。

     ③  , 植物们还能搜索到同类的求救信号或抗击动态,得到“危险就在身边”的情报,这样它们才能及时巩固自己的防御系统,以避免危险来临时措手不及。例如上面提到的山艾树积极反击天蛾幼虫的例子,在这场反击战进行得十分激烈之时,山艾树周围的同类甚至异类们(例如野烟草)也到了硝烟的味道,从而得以早早备好胰蛋白酶抑制剂,以随时应战。

    (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15字)

    (15字)

    (15字)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修改。要求修改为包含假设关系的句子。可增删个别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
  • 4、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宋代花事是由大的背景推送出来的一种新的生活方式,它的一大特点便是日常化和大众化。宋人对花的赏爱,很少再有狂欢式的热烈,也并非 A  , 佯装高雅之态,而是把花事作为生活中每一天里的一点温暖,一份美丽的点缀。①从宫廷到贵胄到平常人家,买花卖花、种花赏花、咏花送花,故而寄托心志、传递友情、吟咏花事之作 B 。宋人花事是很商业化的,但不妨碍它浸润诗意。②市声是人间烟火里也会捕捉的风雅,就宋徽宗的《宣和官词》中也曾提及此事。③旅店用日送鲜花的方式慰藉客中情怀,也成了当时一种日常化的服务

    ④宋人爱花,远不止于此。无论是杨万里言及的“胆样银瓶玉样梅”,李弥逊笔下的“睡梦里,胆瓶儿,枕畔数枝”,林希逸眼中的“胆瓶花在读书床”,还是赵孟坚描绘的“便须著个胆瓶儿,夜深在,枕屏根畔”。这些诗词都是讲人们睡觉时枕旁边要放个胆瓶,而胆瓶里自然要插花,即算是如此日常的事也要有花相伴,花事对宋人生活的影响之大 C 

    (1)、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A. B. C.

    (2)、下列句子中的“连”与文中加点的“连”,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你还是再斟酌一下吧,这两句话连不起来。 B、这出话剧颇受观众喜爱,我们连演了一个多月。 C、这果子连皮一共三十斤,已经装好准备发车了。 D、你怎么连他也不告诉一声,你应该跟他提前说说的。
    (3)、“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这两句古诗出现的位置,最恰当的一项是( )
    A、①处 B、②处 C、③处 D、④处
  • 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屈原列传》从文辞和举例两个角度高度概括了《离骚》的艺术特色,这两句是:“。”
    (2)、高适《燕歌行》中“ ,”两句一实一虚,两面落笔,既写出战士们行军打仗的辛苦,又写出家中妻子对远征战士的思念。
    (3)、“桂”是古典诗词中常见的意象,如“夜静春山空,人闲桂花落”,又如:“ ”。
  • 6、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春题湖上

    白居易

    湖上春来似画图,乱峰围绕水平铺。

    松排山面千重翠,月点波心一颗珠。

    碧毯线头抽早稻,青罗裙带展新蒲。

    未能抛得杭州去,一半勾留是此湖。

    【注】白居易原在长安任中书舍人。面对国事日荒,民生益困现实,他屡屡上书言事而不被采纳,眼见时局日危,朋党倾轧加剧,便自求外任,来到杭州。这首诗是作者在杭州任期将满,回京前所作。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句中的“画图”是对颔联、颈联精当传神的描写的形象概括,诗中写景是尾联“勾留”之情的基础。 B、颔联妙用比喻描绘西湖山水。排排青松装点山峦,如重重叠叠的翡翠;皎洁的月亮映入湖心,像一颗闪光的珍珠。 C、“青罗裙带展新蒲”一句,实写在稻田里劳作的少女裙带飘曳,以少女劳动之美映衬了春日的西湖之美。 D、诗中嵌入农事,体现诗人对湖区劳动者的关怀,比《钱塘湖春行》立意更见新颖,是其写作上的变格、出新。
    (2)、有人评价此诗“以不舍意作结,而曰‘一半勾留’,言外正有余情”。请结合诗歌具体分析。
  • 7、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今臣亡国贱俘 , 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今年九十有六,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乌鸟私情,愿乞终养。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皇天后土实所共鉴。愿陛下矜愍愚诚,听臣微志,庶刘侥幸,保卒余年。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

    (节选自李密《陈情表》)

    材料二:

    秦伐魏,陈轸合三晋而东谓齐王曰:“古之王者之伐也,欲以正天下而立功名,以利后世也。今齐、楚、燕、赵、韩、梁六国之递甚也,不足以立功名,适足以强秦而自弱也,非山东之上计也。能危山东者,强秦也。不忧强秦,而递相罢弱,而两归其国于秦,此臣之所以为山东之患。天下为秦相割,秦曾不出力;天下为秦相烹,秦曾不出薪。何秦之智而山东之愚耶?愿大王之察也。

    “古之五帝、三王、五伯之伐也,伐不道者。今秦之伐天下不然,必反之,主必死辱,民必死虏。今韩、梁之目未尝干,而齐民独不也?非齐亲而韩、梁疏也,齐远秦而韩、梁近。今齐将近矣!今秦欲攻梁绛、安邑,秦得绛、安邑以东下河,必表里河而东攻齐,举齐属之海,难免而孤楚、韩、梁,北向而孤燕、赵,齐无所出其计矣。愿王孰虑之!

    “今三晋已合矣,复为兄弟约,而出锐师以戍梁绛、安邑,此万世之计也。齐非急以锐师合三晋,必有后忧。三晋合秦,必不敢攻梁,必南攻楚,楚秦构难,三晋怒齐不与己也必东攻齐此臣之所谓齐必有大忧不如急以兵合于三晋”齐王敬诺,果以兵合于三晋。

    (节选自《战国策·齐策》)

    (1)、材料二划线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三晋怒A齐B不与己也C必东攻齐D此臣之所谓齐E必有大忧F不如急以兵G合于三晋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伏惟,下对上陈述时表敬之辞,与《孔雀东南飞》“伏惟启阿母”中的“伏惟”意同。 B、“今臣亡国贱俘”的“亡”与《苏武传》“终不得归汉,空自苦亡人之地”的“亡”意同。 C、结草,出自《左传》,后与“衔环”合二为一,指受人恩惠,定当厚报,生死不渝。 D、自弱,即“使自弱”,与现代汉语中的“自强”“自立”“自娱自乐”的语法现象相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李密为了消除晋武帝的误解,说自己希望做官显达,不在乎名节;继而又承诺待终养祖母之后应召出仕,以报答知遇之恩。 B、陈轸认为齐国不能参与到诸侯国的混乱相攻之中,齐国最大的敌人是秦国,混乱相攻的结果只能是让秦国坐享渔人之利。 C、陈轸认为齐国不会步韩、魏的后尘,因为齐国距离秦国遥远;韩、魏的民众屡遭兵祸,是因为韩、魏距离秦国太近。 D、陈之所以推测秦国会有主辱民虏的结果,是因为古代帝王出兵是讨伐昏庸无道之君,而秦国出兵则是倒行逆施,违反古道。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愿陛下矜愍愚诚,听臣微志,庶刘侥幸,保卒余年。

    ②古之王者之伐也,欲以正天下而立功名,以利后世也。

    (5)、李密和陈都在各自的历史情境中,运用“换位思考”的策略完成了劝说,请简要说明。
  • 8、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十八岁的李响

    蔡楠

    说实话,我比较讨厌李响。我这些天很忙,正忙一件大事。我越忙,他越来添乱。

    他这么大岁数了,冷不丁就会出现在我的办公室,还一直蹦来跳去的。他耳不聋眼不花,就是嘴笨,说话磨磨唧唧的。我就讨厌他这一点,有话就说,说完就走不好吗?还有,我还怕他蹦来跳去摔坏了,我可没时间送他去医院。李直也没时间。李直比我更讨厌他。

    于是我想赶他走。我泡上了一杯茶,给他端过去。我把茶水送到了他的嘴边,喝点吧,喝完了,哪里来就回哪里去吧,我明天还出门呢!

    李响就把一杯茶喝光了。我看到那杯茶透亮亮地流到了李响的体内,他的身体就不飘了,也不蹦不跳了,稳稳当当地站在了那里。

    我知道,茶水冲掉了这些年堵在他喉咙里的东西,他的声道开始通畅了。我拿出一个宜兴紫砂陶壶,又拿出一罐好茶给他“你可以走了!”他把东西拨拉到一边去,清清爽爽地说“我不是来要东西的,我想跟你出门,去南泥湾——”

    我吃了一惊。他怎么会知道我要去南泥湾?我赶紧去扶他,我怕他说胡话犯病啥的。我把座椅搬了出来,放到他的屁股底下。他却不坐,腰板挺直了盯着我:“李游,你说到底带我去不?”

    “我去是有项目做,你去干什么?”

    “我给你当向导,我熟悉那里,在那里打过仗!”李响一字一顿地说。“快别说你打仗的事了,你当年是偷着跑出去的,瞒着父母,连新婚10天的媳妇都瞒着。知道李直为什么讨厌你吗?就是讨厌你偷着跑了。”

    “我那不是偷着跑,是当兵抗日去了。”李响争辩着。

    “那你打仗了吗?”

    “打了,不过,也算没……没打。”李响这回坐下了,我看到他的眼神有些黯淡,“我跟队伍走的第三天,就在石家庄附近的陈庄和鬼子打了一仗,还没冲锋,我的腿就中了一枪。后来腿瘸了,我就当了炊事员。”

    我“噗嗤”一声,刚喝进去的一口茶差点喷出来,“那后来呢?”

    “后来我还参加了百团大战,后来就跟着部队去了晋西北,再后来……就去了延安。”李响的眼神突然有了光芒,“我是一瘸一拐地跟着部队来到延安来到毛主席身边的。那时候,我和战友们都觉得这回有仗要打了,我们得保卫延安啊!可是……可是毛主席却让我们去南泥湾种地。”

    “你是说,你去南泥湾开过荒?”我觉得李响顺畅的话有点离谱,“怎么这些年也没听你说过呢”。

    “这有什么好炫耀的,我在老家又不是没种过她!”李响摆了摆手,“再说了,你和李直哪里关心过我啊。”

    李响说得对,李直和我确实不大关心他。他从18岁就扔下媳妇跑了,李直出生的时候那不知道他爹是谁。李直他们娘俩在z战乱的时光里自己熬过来就不错了,哪里还能关心他。

    “你们不关心我,可我惦记你们!”李响叹了口气,“原来我想打完鬼子就回来,后来我又想等南泥湾的地种好了再回来。可南泥湾很难缠啊……”“你就别找理由了,你根本没想过回来!”我向着李响。

    “别……别瞎说,我李响不是那种人。那时候的南泥湾,天寒地冻,荒无人烟。部队开拔到这里,没吃没穿没住的。我当炊事员还不知道吗?红米饭南瓜汤,那是后来才有的,挖野菜也当粮,大冬天往哪里去挖野菜?反正,炊事班里也没事可做,我就拿起做饭的铁铲,穿着单衣,跟大家去开荒了……”

    我不说话了。听李直讲过,他两岁的时候,县上的干部送李响的包裹回来时,确实带着一把铁铲,不过铲子剩了个破片片。

    见我不说话,李响来劲了,“你承认我说的是真的吧?带我去吧!”

    我凑近李响,把他抱住了。他的身体很轻,我知道我抱住的不单是李响,还有李响的故事。

    我决定带李响走。

    李响跟着我来到了南泥湾,却蒙圈了。他找不到开过荒的地方了。他不吹了,只能由我给他当向导。我开着导航,带他去了三五九旅旅部旧址、南泥湾垦区政府旧址,带他去了党徽广场,还带他去了南泥湾风景区,参观了南泥湾特有的民宿……

    “看,我就在这里开过荒,在这里住过——”

    李响在一孔被改造成农家院的窑洞前站住了,大呼小叫起来。

    我知道,我应该办我的大事了。我走进窑洞,一群人早已等在那里了。那是南泥湾开发区的领导。我从电脑包里拿出了一份签好字的合同。我说:“这是我们公司引进的石墨烯技术,现在我无偿地献给南泥湾,用上这种材料,窑洞加热快,也非常环保。再有,我的集团公司,捐献一批白洋淀环保充电车,方便旅游,第一批已经在路上了……”

    办完这件大事,我回头再找李响,却没有他的踪影了。我不能弄丢李响。

    我知道李响去了哪里。我急匆匆来到了九龙泉烈士纪念碑前,果然看到李响一动不动地站在那里。确切地说,是他的名字嵌在了纪念碑里。我听到了导游的讲解:

    李响,河北雄安人,曾经创造一天开荒4.23亩的记录,他用铁铲和镢头连续开荒一个月,最后累死在了地里,那年他只有十八岁……

    我的眼泪急速地涌了出来,我大声喊道,爷爷,你的孙子来看你了……

    (有删改)

    【注】1941年3月,八路军三五九旅在旅长王震的率领下在南泥湾开展了著名的大生产运动。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开头提到“正忙一件大事”,这既是李游讨厌李响的说辞,又设置悬念,激发读者阅读兴趣。 B、“眼神有些黯淡”“眼神突然有了光芒”等神情的变化,形象地写出李响对革命斗争的自豪和热情。 C、从一线战士到炊事员再到开荒者,身份的变化,既丰富了李响的经历,又使小说主题更加多元化。 D、导游对李响故事的讲解,让读者更客观真实地了解了爷爷的伟大,丰富人物形象,增强感染力。
    (2)、关于文中南泥湾垦荒的相关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李响回忆南泥湾开荒的情形,表现出生产运动的艰苦,反映了当时革命形势的严峻。 B、“拿起做饭的铁铲”“穿着单衣”等细节,以点带面,展现了战士们坚韧顽强的品质。 C、李响南泥湾开荒的经历,集中体现了南泥湾精神,也促使后文中李游的态度发生变化。 D、南泥湾垦荒的情节,是李游与李响故事的纽带,也是下文“我不能弄丢李响”的原因。
    (3)、小说前后分别使用“李响”和“爷爷”两个不同的称呼,其中蕴涵着“我”怎样的情感态度?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4)、本文荣获“南泥湾杯”全国征文大赛一等奖,请结合文本从构思与主题两方面分析小说获奖原因。 
  • 9、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具有忧患意识,自然、社会、人都足以成为忧患的对象。这种忧患意识在中国古代可以进一步分解为忧生意识和忧世意识。忧生可以理解为对生命本体的忧患,表现为生死之忧、生活之忧与生存之忧;忧世可以理解为儒家入世思想的情感,表现为忧国、忧君、忧民。

    在原始社会中,当生命受到自然原始力量的威胁时,先民们会采取一切方法来反抗自然、征服自然,这种对生的执着和对死的抵抗就是忧生意识的体现和源起。到了《诗经》时代,人类已经能够逐渐认识到生命的世俗现实状态,人们开始忧虑生命活力是否能够舒展,生命能够以什么样的方式来体现它的价值。春秋战国时期,思想界空前活跃,其中的道家学说不同于儒家思想强调伦理道德观念,更多考虑的是人的生命本体。老子高举个体生命的旗帜,认为个体生命在世间万物中是一种非常宝贵的存在,各种名利得失都是外在的东西;庄子出于对生命短暂、人生无常的忧虑,提出一系列应对措施与方法,这也都体现了道家的忧生意识,但此时社会有关生命意识还没有形成一个自觉的命题。

    直到汉末魏晋,这种忧生意识才体现得自觉而凸显。当时社会矛盾日益突出,战乱不息,士林分化,儒学逐渐走向衰落,大一统的伦理生命观受到质疑,加上自然生命观的影响,随之人的生命观念也发生了变化。而对这样的社会环境,文人们必然会自觉生发出忧虑生死问题、感叹人生无常的情绪。比如,____当个体生命置于自然山水,置于茫茫天地,一种基于生命本体的忧生意识使文人们觉悟,个体生命如此短暂与渺小,无论你是圣贤名士,还是凡夫俗子,都不能避免生死的自然规律。

    特别指出的是,建安时期出现了很多战争诗文,如“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曹操《蒿里行》),“出门无所见,白骨蔽平原”(王粲《七哀诗》)。文人们此时已经把目光投注于社会群体,哀叹乱世群体性的生命遭遇,具有一定的人文关怀,这正是忧生意识中的忧世之思。所以,我们在探讨忧生意识的时候,不能单纯孤立地看待它,对生命本体的忧患往往会受时代大环境的影响。

    (摘编自伍娜《魏晋生命意识及其文学书写》)

    材料二 

    《兰亭集序》一文中,对兰亭一带的描绘历来为人们所称道。以王羲之为代表的东晋士大夫阶层醉心山水,并不仅仅是为自然景色所吸引,而且其中蕴藏着对人生的价值与意义的思索追寻。

    从西汉中叶至东汉中叶,儒家思想占统治地位。按照儒家学说,人生的意义和价值不在人生本身,而在于践履“仁义”的道德原则,承担起修齐治平的社会使命。从汉末到魏晋,政治腐败,战乱频仍,政权更迭频繁,人们开始重新思考人生的价值与意义,这种思索和追寻的重心也从普遍的道德原则和社会理想转移到人生本身,于是生命本体意识迅速觉醒并蔓延开来。人们意识到儒家倡导的社会理想和人生理想在当时是虚幻的,是靠不住的,人生的意义和价值主要在人生本身。如果说以儒家学说为代表的先秦两汉时代人们对人生价值与意义的认识,标志着中华民族对人类总体属性的理性自觉,那么汉末魏晋时期人们的这种生命主体意识,就标志着中华民族对人的反思,已经从类的自觉发展到了个性的自觉。

    一旦确定以人生本身作为关注的焦点,人们才深刻意识到人生原来是如此渺小和短暂。与之形成巨大反差或对比的,是时间的永恒和空间的无限。人们在关注人生本身时,自然而然注意到与之相关的时间和空间问题,因此伴随汉末魏晋时期生命本体意识的觉醒,人们的空间意识和时间意识(合称宇宙意识)也觉醒了。与此同时,人们的山水意识也觉醒了。这首先是因为,山水是人类生存必须依赖的环境,人类与山水之间本有一种天然联系。当人们关注人生本身时,自然也开始关注山水,仿佛能从中感受到一种生命的律动。其次,与人生的渺小和短暂相比,山水是巨大的、永恒的,草木是生生不息的,因此山川草木是最容易使人们感受到人生渺小和短暂的事物,也成为人们借以感悟和表达生命本体意识和宇宙意识的最佳载体。

    王羲之的《兰亭集序》反映的正是当时士大夫观赏山水进而感悟生命本体意识和宇宙意识的思维理络。在寥寥几笔勾勒兰亭一带的山水景色之后,作者的视野扩展到整个天地之间,接着又上升到对“宇宙之大,品类之盛”的观照和思考。在这一深广背景下俯瞰人生,作者首先感受到的是,人生虽然渺小,但通过不同的方式,有时候还可以实现自己的心愿,“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过这种情形不可能经常遇到,一旦事过情迁,这种快乐就不复存在,剩下的就只有“感慨”了;更让人“兴怀”伤感的是,连作为勾起人们对往日欢乐之回忆的种种场景也“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然而最残酷的事实,还在于人生短暂,每个人都“终期于尽”,这就不能不引起人莫大的忧生之“痛”了。由“信可乐”“快然”到“感慨”,再到“兴怀”,层层递进,最后触及人类最深的生命隐痛和悲哀。在意识到这一切都不可改变,而且古往今来人们已无数次体验过同样的悲痛之后,作者对所谓“一死生,齐彭殇”的说法给予了否定。“一死生,齐彭殇”也是生命本体意识觉醒后的取向之一,但与它相比,王羲之的取向从自己的真切感受出发,更真诚,更贴近人情,更充分地表达出了当时人们的生命本体意识,也更容易引起后世人的共鸣。

    (摘编自廖可斌《时空感、山水癣与生命意识——<兰亭集序>赏析》)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儒家思想强调伦理道德观念,道家学说关注人的生命本体,体现出忧生意识,但在春秋战国时期尚未形成生命意识的自觉命题。 B、汉末魏晋社会环境恶劣,士林分化,儒学逐渐走向衰落,由此使汉末魏晋文人心中生发出忧虑生死问题、感叹人生无常的情绪。 C、大自然的山川草木既能激发起人生渺小与短暂的忧生意识,又能成为人们借以感悟和表达生命本体意识、宇宙意识的最佳载体。 D、王羲之的《兰亭集序》在深广的时空背景下俯瞰人生,抒发情感层层递进,表达出当时士大夫观赏山水时真切的生命本体意识。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诗经》时代,人们开始思考生命活力舒展和生命价值的问题,说明忧生意识已经发展成熟。 B、建安时期的众多战争诗文表明,由于受时代大环境的影响,忧世意识促使了忧生意识的产生。 C、儒家学说认为,践履“仁义”的道德原则,并承担起社会使命,个体生命就有了价值和意义。 D、汉末魏晋时期生命本体意识的觉醒,推动着人们空间意识、时间意识和山水意识的渐次觉醒。
    (3)、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放在材料一第3段画横线处的一项是( )
    A、“青青陵上柏,磊磊涧中石。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古诗十九首》) B、“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长歌行》) C、“夜中不能寐,起坐弹鸣琴。薄帷鉴明月,清风吹我襟。”(阮籍《咏怀》其一) D、“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曹操《短歌行》)
    (4)、材料二第3段在论证结构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5)、陶渊明在《归去来兮辞》中写道:“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其中蕴含的生命意识。
  • 10、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中央电视台主播海霞近年来一直在努力推动经典诗词诵读,尤其关注校园“读书声”。她说:“在传统文化这条长河中,古代经典诗词无疑是最美的浪花之一。读是最简单、最基础、最直接的教育形式。孩子们会在琅琅读书声中体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美,在心中坚定文化自信,做顶天立地的中国人。”

    请结合材料内容,面向本校(统称“育英中学”)同学写一篇演讲稿,倡议大家“爱经典、读诗词”,要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并提出希望和建议。

    要求:①自拟题目,自选角度,确定立意。②800字左右。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人名、校名、地名。

  •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菌草,有人将其称为幸福草在巴布亚新几内亚等国家,菌草被当地百姓亲切地称为“中国草”。

     ① ? 简单地说,这是一种可用作食用菌、药用菌栽培的高大草本植物。

    菌草有什么用?最初,它被用于食用菌、药用菌的培养基,栽培出优质食药用菌。经过多年选育、创新,其功能也从最初的“以草代木”种菇,拓展到菌草饲料、菌物肥料、菌草生物质能源开发等领域。

     ② 。它根系发达、光合效率高、适应性广,耐旱、耐盐碱、耐瘠薄,抗逆性强、保水保土。其中,巨菌草高度可达7米,富含内生固氮菌,可在坡地、沙地、盐碱地快速生长, ③ 

    总之,作为我国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原创技术,菌草技术已成为一项保护生态、带动增收和促进可持续发展的综合性技术。我们期待,菌草能成为造福更多人的“幸福草”,也期待有一天,菌草能在生态治理上发挥更大作用,筑起地球生态安全屏障,成为造福子孙后代的“生态草”。

    (1)、下列各句中的引号,和文中画横线处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
    A、他身材高大,头发乌黑,说一口漂亮的北京话。也许因为这点,姑娘们私下里都叫他“北京话”。 B、我也还想打听些关于祥林嫂的消息,但知道他虽然读过“鬼神者二气之良能也”,而忌讳仍然极多… C、这响亮而清脆的“哈哈哈”就此结束了一切事情:结束了预想中的婚事,结束了别里科夫的人间生活。 D、有几个“慈祥”的老板到菜市场去收集一些菜叶,用盐一浸,这就是他们难得的佳肴。
    (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字。
  •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儿时的乡间,家家瓦房 ①  , 户户屋瓦在一排排高高低低、起起落落的筒瓦板瓦上,长满红绿红绿的瓦花,在朝阳里夕阳里,都显出红色,十分美丽。在一些上百年的古老瓦房上,瓦花可以长到两三尺高,密密麻麻、亭亭玉立在瓦房顶上,从屋脊上一直长到屋檐边,使得一院院古老的瓦房显得更加生机盎然、鲜活灵动、古朴美丽。

    雨季来时, ②  地待在家里,欣赏雨水从瓦房屋檐边滴落,叮叮咚咚的,滴落在地面上,就像仙子们的一枚枚细细长长手指,在一架无边的硕大古琴上敲打弹奏一首首乡间古曲,在美丽无边的大地上织绣美丽的花朵。看雨看得兴起的我们,这时就会走到屋檐边,用小手接捧那些美丽的水滴、水线和仙子们的手指,猜想着是什么仙子在弹奏大地上的树木花草、河流山脉、庄稼屋瓦、万千乐器,想象着是什么仙子的一枚枚手指,那样温润白嫩,那样纤细修长、灵动迷人,猜想着一排排像琴键一样起起伏伏高低错落的屋瓦是谁的琴键……于是,我们把乡居的一个个枯燥乏味日子过得 ③ 、有滋有味。

    (1)、请在文中序号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2)、请简要分析画波浪线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
    (3)、对文学作品来说,标点标示的停顿,有时很有表现力。分析文中画横线部分的顿号是怎样增强表现力的。
  • 13、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语文老师批阅作文时,面对学生缺少修饰或过于浮夸的语言,引用《论语》中的“”作为评语,引导学生文质兼备。
    (2)、《过秦论》中,秦始皇统一天下后,先是军事出击,南征百越,使得百越的君王只能“”。
    (3)、“沧海”经常出现在古诗文中,和其他意象组合成一体,或展现宽阔胸襟,或寄托忧思情怀,或抒发离情别绪等,如“”。
  • 14、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贾生

    [唐]李商隐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贾生

    [宋]王安石

    一时谋议略施行,谁道君王薄贾生?

    爵位自高言尽废,古来何啻万公卿!

    (1)、下面对这两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两首诗歌,题目相同,体例相近。虽然都是咏怀贾谊其人,但其实两者的着眼点不同,笔法相异。 B、李诗抓住细节,采用“欲抑先扬”手法。开篇极力渲染君明臣贤,转而分别以“不问”与“问”“苍生”与“鬼神”相对照,含蓄地显示出了贾谊的不遇。 C、王诗宏观论述,运用反诘,指出贾谊所献的“谋议”,大体上都能获得施行,谁又能说文帝轻视贾谊呢?赞美了“君明臣贤”的理想政治。 D、“爵位自高言尽废,古来何啻万公卿!”两句写出作者批评贾谊随着官位升高,而直言尽废,与历来的公卿毫无区别。
    (2)、通过阅读《过秦论》和这两首诗你对贾谊这位作家有了怎样的认识?请谈谈你所了解的贾谊。
  • 15、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贞观十年,太宗谓侍臣曰:“太子保傅,古难其选。成王幼小,以周、召为保傅 , 左右皆贤,足以长仁,致理太平,称为圣主。秦之胡亥,赵高作傅。及其篡也,诛功臣,杀亲戚,旋踵亦亡以此而言,人之善恶,诚由近习。朕弱冠交游,惟柴绍、窦诞等,为人既非三益,及朕居兹宝位,经理天下,虽不及尧、舜之明,庶免乎孙皓、高纬之暴。以此而言,复不由染,何也?”魏征曰:“中人可与为善,可与为恶,然上智之人自无所染。陛下受命自天,平定寇乱,救万民之命,理致升平,岂绍、诞之徒能累圣德?但经云:‘放郑声,远佞人。’近习之间,尤宜深慎。”太宗曰:“善。”

    (节选自《贞观政要·论杜谗邪》)

    材料二:

    霍光,宇子孟,骠骑将军去病弟也。光为奉车都尉、光禄大夫,出入禁闼二十余年,未尝有过,甚亲信。是时上年老,察群臣唯光任大重,可属社稷。上乃使黄门画者画周公负成王朝诸侯以赐光。后元二年春,武帝崩,太子袭尊号,是为孝昭皇帝。光为人沉静详审,每出入殿门,止进有常处,郎仆射窃识视之,不失尺寸,其资性端正如此。燕王旦自以昭帝兄,常怀怨望。盖主、上官桀、安及弘羊皆与燕王旦通谋,诈令人为燕王上书,言光出都肄羽林,道上称跸,太官先置;又引苏武前使匈奴,拘留二十年不降,还乃为典属国,而大将军长史敞亡功为搜粟都尉。明旦有诏召大将军光入免冠顿首谢上曰:大将军忠臣,先帝所属以辅朕身,敢有毁者坐之”自是桀等不敢复言,乃谋令长公主置酒请光,伏兵格杀之,因废帝,迎立燕王为天子。事发觉,光尽诛桀、安、弘羊、外人宗族。燕王、盖主皆自杀。光威震海内。

    (节选自《汉书·霍光金日碑传》)

    (1)、材料二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明旦A有诏B召C大将军D光入E免冠顿首F谢

    (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保傅,古代专门辅导和教谕君主以及太子的官员,这类官员被称为师傅、师保或保傅。 B、奉车,皇帝出行的侍从,掌管皇帝的车驾,与《苏武传》中“前长君为奉车”中的官职相同。 C、见,在“甚见亲信”中表示被动,该用法与《苏武传》中“见犯乃死”中的“见”用法不同。 D、属,文中指的是托付、嘱托,与《屈原列传》中“屈平属草稿未定”中的“属”意思不同。
    (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唐太宗二十岁就开始结交柴绍等名士,但太宗认为他们还不具备孔子所说的“三益”标准。 B、汉武帝将周公背着成王接见诸侯的图画赐给霍光,希望霍光能像周公一样辅佐少帝。 C、霍光细致谨慎,资性端正。每次进入殿门前,都会停留在常常站立的地方,丝毫不差。 D、上官桀等人多次诋毁陷害霍光,又设计暗杀他,趁机废掉昭帝,迎立燕王,但未能成功。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及其篡也,诛功臣,杀亲戚,旋踵亦亡。

    大将军忠臣,先帝所属以辅朕身,敢有毁者坐之。

    (5)、材料二中,在与上官桀等人斗争的过程中,霍光表现出哪些优秀的品质?请概括
  • 16、阅读《红楼梦》第四十九回《琉璃世界白雪红梅 脂粉香娃割腥啖膻》(节选),完成下面小题。

    正说着,只见他(注:指贾宝玉)屋里的小丫头子送了猩猩毡斗篷来,又说:“大奶奶(注:指李纨)才打发人来说 , 下了雪,要商议明日请人作诗呢。”一语未了,只见李纨的丫头走来请黛玉。宝玉便邀着黛玉同往稻香村来。黛玉换上掐金挖云红香羊皮小靴,罩了一件大红羽纱面白狐狸里的鹤氅,束一条青金闪绿双环四合如意绦,头上罩了雪帽。

    二人一齐踏雪行来。只见众姊妹都在那边,都是一色大红猩猩毡与羽毛缎斗篷,独李纨穿一件青哆罗呢对襟褂子,薛宝钗穿一件莲青斗纹锦上添花洋线番羓丝的鹤氅;邢岫烟仍是家常旧衣,并无避雪之衣。一时史湘云来了,穿着贾母与他的一件貂鼠脑袋面子大毛黑灰鼠里子里外发烧大褂子,头上带着一顶挖云鹅黄片金里大红猩猩毡昭君套,又围着大貂鼠风领。黛玉先笑道:“你们瞧瞧,孙行者来了。他一般的也拿着雪褂子,故意装出个小骚达子来(注:骚达子,旧时对蒙古族人和其他北方游牧民族的蔑称)。”湘云笑道:“你们瞧瞧我里头打扮的。”一面说,一面脱了褂子。只见他里头穿着一件半新的靠色三镶领袖秋香色盘金五色绣龙窄裉小袖掩衿银鼠短袄,里面短短的一件水红装缎狐肷褶子,腰里紧紧束着一条蝴蝶结子长穗五色宫绦,脚下也穿着麂皮小靴,越显的蜂腰猿背,鹤势螂形。众人都笑道:“偏他只爱打扮成个小子的样儿,原比他打扮女儿更俏丽了些。”

    湘云道:“快商议作诗!我听听是谁的东家?”李纨道:“我的主意。想来昨儿的正日已过了,再等正日又太远,可巧又下雪,不如大家凑个社,又替他们接风 , 又可以作诗。你们意思怎么样?”宝玉先道:“这话很是。只是今日晚了,若到明儿,晴了又无趣。”众人看道:“这雪未必晴,纵晴了,这一夜下的也够赏了。”李纨道:“我这里虽好,又不如芦雪庵好。我已经打发人笼地炕去了,咱们大家拥炉作诗。老太太想来未必高兴,况且咱们小顽意儿,单给凤丫头个信儿就是了。你们每人一两银子就够了,送到我这里来。”指着香菱、宝琴、李纹、李绮、岫烟,“他们五个不算外,咱们里头二丫头病了不算,四丫头告了假也不算 , 你们四分子送了来,我包总五六两银子也尽够了。”宝钗等一齐应诺。因又拟题限韵,李纨笑道:“我心里自己定了,等到了明日临期,横竖知道。”说毕,大家又闲话了一回,方往贾母处来。本日无话。

    到了次日一早,宝玉因心里记挂着这事,一夜没好生得睡,天亮了就爬起来。掀开帐子一看,虽门窗尚掩,只见窗上光辉夺目,心内早踌躇起来,埋怨定是晴了,日光已出。一面忙起来揭起窗屉,从玻璃窗内往外一看,原来不是日光,竟是一夜大雪,下将有一尺多厚,天上仍是搓棉扯絮一般。宝玉此时欢喜非常,忙唤人起来,盥漱已毕,只穿一件茄色哆罗呢狐皮袄子,罩一件海龙皮小小鹰膀褂,束了腰,披了玉针蓑,戴上金藤笠,登上沙棠屐,忙忙的往芦雪广来。出了院门,四顾一望,并无二色,远远的是青松翠竹,自己却如装在玻璃盒内一般。于是走至山坡之下,顺着山脚刚转过去,已闻得一股寒香拂鼻。回头一看,恰是妙玉门前栊翠庵中有十数株红梅如胭脂一般,映着雪色,分外显得精神,好不有趣!宝玉便立住,细细的赏玩一回方走。只见蜂腰板桥上一个人打着伞走来,是李纨打发了请凤姐儿去的人。

    宝玉来至芦雪庵,只见丫鬟婆子正在那里扫雪开径。原来这芦雪庵盖在傍山临水河滩之上,一带几间,茅檐土壁,槿篱竹牖,推窗便可垂钓,四面都是芦苇掩覆,一条去径逶迤穿芦度苇过去,便是藕香榭的竹桥了。众丫鬟婆子见他披蓑戴笠而来,却笑道:“我们才说正少一个渔翁,如今都全了。姑娘们吃了饭才来呢,你也太性急了。”宝玉听了,只得回来。刚至沁芳亭,见探春正从秋爽斋来,围着大红猩猩毡斗篷,戴着观音兜,扶着小丫头,后面一个妇人打着青绸油伞。宝玉知他往贾母处去,便立在亭边,等他来到,二人一同出园前去。宝琴正在里间房内梳洗更衣。

    一时众姊妹来齐,宝玉只嚷饿了,连连催饭。好容易等摆上来,头一样菜便是牛乳蒸羊羔。贾母便说:“这是我们有年纪的人的菜,没见天日的东西,可惜你们小孩子们吃不得。今儿另外有新鲜鹿肉,你们等着吃。”众人答应了。宝玉却等不得,只拿茶泡了一碗饭,就着野鸡瓜齑忙忙的咽完了。贾母道:“我知道你们今儿又有事情,连饭也不顾吃了。”便叫“留着鹿肉与他晚上吃”,凤姐忙说“还有呢”,方才罢了。史湘云便悄和宝玉计较道:“有新鲜鹿肉,不如咱们要一块,自己拿了园里弄着,又顽又吃。”宝玉听了,巴不得一声儿,便真和凤姐要了一块,命婆子送入园去。

    一时大家散后,进园齐往芦雪庵来,听李纨出题限韵,独不见湘云宝玉二人。黛玉道:“他两个再到不了一处,若到一处,生出多少故事来。这会子一定算计那块鹿肉去了。”正说着,只见李婶也走来看热闹,因问李纨道:“怎么一个带玉的哥儿和那一个挂金麒麟的姐儿 , 那样干净清秀,又不少吃的,他两个在那里商议着要吃生肉呢,说的有来有去的。我只不信肉也生吃得的。”众人听了,都笑道:“了不得,快拿了他两个来。”黛玉笑道:“这可是云丫头闹的,我的卦再不错。”

    李纨等忙出来找着他两个说道:“你们两个要吃生的,我送你们到老太太那里吃去。那怕吃一只生鹿,撑病了不与我相干。这么大雪,怪冷的,替我作祸呢。”宝玉笑道:“没有的事,我们烧着吃呢。”李纨道:“这还罢了。”只见老婆们拿了铁炉,铁叉,铁丝  来,李纨道:“仔细割了手,不许哭!”说着,同探春进去了。

    凤姐打发了平儿来回复不能来,为发放年例正忙。湘云见了平儿,那里肯放。平儿也是个好顽的,素日跟着凤姐儿无所不至,见如此有趣,乐得顽笑,因而褪去手上的镯子 , 三个围着火炉儿,便要先烧三块吃。那边宝钗黛玉平素看惯了,不以为异,宝琴等及李婶深为罕事。探春与李纨等已议定了题韵。探春笑道:“你闻闻,香气这里都闻见了,我也吃去。”说着,也找了他们来。李纨也随来说:“客已齐了,你们还吃不够?”湘云一面吃,一面说道:“我吃这个方爱吃酒,吃了酒才有诗。若不是这鹿肉,今儿断不能作诗。”说着,只见宝琴披着凫靥裘站在那里笑。湘云笑道:“傻子,过来尝尝。”宝琴笑说:“怪脏的。”宝钗道:“你尝尝去,好吃的。你林姐姐弱,吃了不消化,不然他也爱吃。”宝琴听了,便过去吃了一块,果然好吃,便也吃起来。

    一时凤姐儿打发小丫头来叫平儿。平儿说:“史姑娘拉着我呢,你先走罢。”小丫头去了。一时只见凤姐也披了斗篷走来,笑道:“吃这样好东西,也不告诉我!”说着也凑着一处吃起来。黛玉笑道:“那里找这一群花子去!罢了,罢了,今日芦雪庵遭劫,生生被云丫头作践了。我为芦雪庵一大哭!”湘云冷笑道:“你知道什么!‘是真名士自风流’,你们都是假清高,最可厌的。我们这会子腥膻大吃大嚼,回来却是锦心绣口。”宝钗笑道:“你回来若作的不好了,把那肉掏了出来,就把这雪压的芦苇子揌上些,以完此劫。”

    (1)、下列对选文相关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一段中小丫头嘴里说的“大奶奶”李纨,是宝玉的嫂子。李纨的丈夫贾珠,已经去世了,他们的儿子贾兰,后来和宝玉一起参加了科举考试。 B、李纨说的“二丫头”指的是迎春,此刻她生病了;“四丫头”指的是“惜春”,此刻她请假了,文中提到的“藕香榭”就是她的住处。 C、宝琴披的凫靥裘,是由野鸭子头上的毛做成的,非常名贵,是贾母赠与的,可见贾母对她的喜爱。 D、本回新登场有五位人物:宝钗的堂兄弟薛蝌和堂妹宝琴,李纨的堂妹李纹、李绮,邢夫人的侄女邢岫烟。文中李纨说“起诗社”“给他们接风”,指的就是这五个人。
    (2)、《红楼梦》一个重要的写法“草蛇灰线”,在本回里体现得比较多。“草蛇灰线”,比喻事物留下隐约可寻的线索和迹象。就是在一件事情发生以前,作者就已经写到了一些征兆,使人们对后事的发生不感到突兀,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伏笔。下列对这一写法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选文中说在一众姐妹跟前,“邢岫烟仍是家常旧衣,并无避雪之衣”,这就给后文她典当衣服入了薛家当铺的情节作了铺垫。 B、李婶提到的“带玉的哥儿”,照应前文“青埂峰顽石化玉”、宝玉“衔玉而诞”的情节;“挂金麒麟的姐儿”照应前文“宝玉赠金麒麟给湘云”的情节——这件事让黛玉耿耿于怀,选文中也表现出黛玉对湘云说话总是夹枪带棒的。 C、平儿为了吃鹿肉,褪去了手上的镯子,结果镯子丢了。是谁偷走的呢?这就给五十二回“俏平儿情掩虾须镯”埋下了伏笔。 D、用“草蛇灰线”的手法描述人物、渲染气氛、暗示结局,能使作品浑然一体,不至于造成情节的割裂,使作品呈现出多角度、多层次、多线交织、立体多维的特点。
    (3)、史湘云在本回中得到了充分刻画。请结合选文内容分析史湘云的人物形象。
    (4)、选文中多处描写“雪”的自然环境和人物的服饰色彩,请结合相关语句分别分析其作用。
  • 17、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儒家的六经,原来是周史官所藏各种历史记录,经孔子删订解释以后,师徒相传,别成一种所谓经学,但历史学并不因经学的盛行而停止本身的发展。如果说,在前一阶段里,孔子、左丘明是最伟大的历史著作家,那么,在发展到较高的阶段上,太史公司马迁是更大的历史著作家。自从司马迁著《史记》,中国才开始出现了规模巨大的、组织相当完备的历史著作。

    司马迁的父亲司马谈,是汉武帝的太史。司马谈非常博学,精通天文学、《易》学、黄老学。他以黄老学为主,批判儒、墨、名、法、阴阳各家学说。司马迁十岁以前曾学过耕地和牧畜,十岁读古文书籍,二十岁以后,游历全国名都大邑,采访遗闻佚事。司马谈死后,司马迁继父职做太史,遍读旧史和群书,因此,他是西汉一代稀有的大博学家。司马迁继承司马谈家学,又博通古文经学,特别是董仲舒《公羊》学,但不受西汉经学的拘束,更不受阴阳五行学的影响,他是西汉一代最大的思想家之一。司马迁具备着上述诸条件,再加上他的创造力,以二十余年的时间,写成了《史记》一百三十篇,上起黄帝,下讫汉武帝,凡当时存在着的史料,全部综合在《史记》里面。这一伟大著作的出现,标志着孔子以来历史学又大进了一步。

    本纪仿《春秋》经十二公,按年月标举大事,为全书总纲。表仿周史官旧谱的体制,记事最为省便。书仿《尚书·禹贡篇》及《礼经》《乐经》的体制,总述古来文化的成就,特别是《天官书》《历书》《河渠书》和《平准书》,总结了天文、历数学、地理学、经济学的知识,意义更为重大。自此以后,史家相继述作,二千年来有关制度、经济、文化发展的史料得以大量保存,司马迁创始的功绩是极其巨大的。世家中有西周至战国十七个重要的侯国史,大大丰富了这一段历史的内容。列传中有重要人物传,有特殊事业传,有国境内诸少数族传,有藩属国传,有外国传,叙述的方面甚为广泛。司马迁不受西汉经学的拘束,所以还能看到社会上各种活动的人物,他为酷吏立传,说豪强兼并,什么道理都不能感化,只有不顾一切,用严刑削平他们。酷吏、刺客、游侠、货殖等列传,特别显著地表现出司马迁对被剥削者、被压迫者的同情心以及对“士为知己者死”的大义的歌颂。

    《春秋》是鲁国史,《史记》扩大为全中国史,《春秋》以鲁君为主,《史记》以历代天子为主。《春秋》局限于二百四十二年,《史记》十二本纪上通到黄帝尧舜二千余年。《史记》改变了分国割据的历史概念,建立起历史的统一观和正统观。《史记》十二本纪上起五帝,历三代以至秦汉,一脉相传,这是有极大意义的,它表示国家的统一和人心的统一。春秋战国时有百国春秋,《周春秋》与《鲁春秋》没有尊卑的区别,没有一个明确的中心。在《史记》中,司马迁介绍少数民族先祖首领时,都写到了他们是炎黄子孙,强调少数民族和中原民族血脉相依的关系。汉族建立的朝代,即使因暴政被广大人民推翻了,但继起的如果是非汉族的朝代,那个被推翻了的汉族朝代,就会被用来作号召广大人民起义的旗帜,一直到推翻非汉族的朝代才停止。这个自西晋至清朝毫无例外的历史事实,与广大人民承认正统朝代、反对僭伪朝代的传统思想有密切联系。这个传统思想发源于孔子《春秋》,形成于司马迁《史记》,十二本纪正是这个传统思想的正确反映。由于这个正确反映。传统的历史正统观更加巩固,成为封建时代进行民族斗争的一个重大力量。《史记》在史书中开创性地为少数民族立传,讴歌少数民族首领的优秀品质,与前人相比体现了先进的民族思想。

    司马迁《史记》创纪传体通史,东汉初班固《汉书》创纪传体断代史。《汉书》叙事详密,可是缺少司马迁那样比较自由的思想。受传统正统思想影响的班固,仍保留着一定夷夏之辨的思想残余。班固在《汉书》的编排体例上,将少数民族列传全部放在了《汉书》的末端,似乎也流露出了一丝对少数民族的歧视。《汉书》中所包含的夷夏之辨思想也是班固多为后人诟病的地方。但很明显,夷夏之辨思想并不是班固思想的主流。班固的民族政策思想受传统的服事制影响较深,对于“不贡”“不王”还屡次侵扰中原的蛮夷,班固主张武力征伐,这一点主要体现在汉匈关系上。但对于汉王朝纯粹开疆扩土而发动的不义战争,班固是反对的。因此,对于两越、西南夷、朝鲜,班固更多的是主张怀柔政策。班固虽然主张对少数民族用兵,但绝不是没有余地的穷兵黩武。

    此后各朝纪传体史称为正史,虽然都不及《史记》和《汉书》,但在各体史书中,仍居最重要的地位。

    (摘自吕思勉《中国通史》,有删改)

    (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先秦时期,经学蓬勃发展,经学由历史著作而产生,反过来又制约了历史著作的发展。 B、家族影响、自身的知行合一以及个人创造力,使司马迁成就了《史记》这一伟大著作。 C、《史记》巩固了以汉族王朝为正统的传统思想,同时又突破性地为少数民族发声立传。 D、《史记》思想自由,《汉书》叙事详密,各有千秋,是后代纪传体史书难以企及的高峰。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史记》出现之前,中国没有规模巨大的、组织相当完备的历史著作。 B、在经学研究上,司马迁既博览又不受时代局限,是西汉重要的思想家。 C、司马迁将荆轲写入《刺客列传》,明显体现出他对下层人民的同情之心。 D、《史记》在时间跨度、地域分布以及历史观的先进性上均胜于《春秋》。
    (3)、下列不属于《史记》成书原因的一项是(   )
    A、今汉兴,明主贤君忠臣死义之士,弗论载,废天下之史文。——司马谈 B、太史公平生喜游,西使巴蜀,跨剑阁之鸟道;彷徨齐鲁,睹天子之遗风。——北宋·马存 C、余尝掌其官,废明圣盛德不载,灭功臣世家贤大夫之业不述,罪莫大焉。——司马迁 D、不拘于史法,不囿于字句,发于情,肆于心而为文。——鲁迅
    (4)、请结合文本内容,概述《史记》的重要历史意义。
    (5)、《汉书·匈奴传》中记载:“夷狄之人贪而好利……是故圣王禽兽畜之,来则惩而御之,去则备而守之。”试用文中观点对此加以分析,并指出《史记》民族观与之有何不同
  • 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一位运动员曾在社交媒体上晒出一段视频,视频里显示:训练场馆塞得满满当当的垃圾桶里,被丢弃的饮用水都不是空瓶,却只有这位运动员发现了。他说:“我的家乡每年都刮沙尘暴,那边比较干旱,所以才懂得水的珍贵。但缺水这事,如同现代文阅读Ⅱ中“缺袜子”一样,大概是很难想象的。这个时代,最缺乏的可能就是这样一种“缺乏感”。

    同学们,在你的生活中,所缺乏的是什么?请结合以上材料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 19、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孔雀河一年四季几乎都是美不可言的。春天的孔雀河有一种朦胧的关,远远望去①____,如同披上了一件轻雾薄纱。春末夏初的时候,沙枣树开着米色的花,散发着蜜一样的香甜气息。

    夏天是突然而至的,一来就那么热情热烈,树荫下却是清凉的。蔚蓝的天空纯净,岸边长满绿树碧草。这时节的孔雀河,蓝的蓝,红的红,白的白,色彩浓烈而纯净,如同一幅油画。

    对于库尔勒来说,秋天是短暂的,来不及品味,野天鹅②____它们从巴音布鲁克草原飞来。库尔勒全年降水量少,下雪天更是难得一见。岸边的树木被雪装点成了雷树,河边的芦苇丛一抹淡黄伴雪白,与半冰半水的河水③____。点睛之笔是天鹅,黑色的眼睛,如雷之精灵,在空中飞翔。( )天鹅赋予孔雀河以生动,( )

    (1)、括号中填入关联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____
    A、如果 那么 B、不是 而是 C、因此 所以 D、要么 要么
    (2)、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3)、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人认为可写成“蓝红白绿”,请赏析原句的表达效果。
  • 20、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博物馆热”持续升温,为了更好地满足观众的观览需求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因而要规范引导社会讲解服务,逐步加强社会讲解的监管机制。如今,许多博物馆观众已不满足于走马观花式的游览,所以①____。社会力量的加入本来是对馆方需求的有益补充,大谈野史,信口开河,国家博物馆等机构对社会讲解出台了限制措施。在注重深度体验和互动性的今天,传统的人工讲解依然是博物馆开展社会教育最为直接有效的手段。博物馆在创新运营思路的过程中,以特色化的优质讲解服务,呵护好人们对知识与文化的追寻。

    (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两处表述不当,请加以修改,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
    (2)、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每处不超过15个字。
上一页 6 7 8 9 10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