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有人认为,在生命的征途中,要想实现人生理想,须学会直行,瞄准目标一往无前;但也有人认为,人生要学会拐弯,审时度势调整路线,这样才能顺利到达成功的彼岸。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 2、语言文字运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果糖是日常“甜度”的主要来源之一,很多人在不开心的时候喜欢吃点甜点,果糖带来的甜味驱散心中的阴霾。然而,关于果糖的争议却一直存在。

    ____。天然果糖存在于水果、玉米、蜂蜜等食物中;人工果糖常与葡萄糖混合,制作为果葡糖浆,存在于“加工食物”当中,如饼干、碳酸饮料、雪糕、奶茶等。在人体对照试验中发现,过量摄入果葡糖浆会增加肥胖、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发病率,伤害肝脏,还会诱发免疫系统炎症,引起包括癌症在内的多种疾病。因此, ____,哪怕是相对健康的天然果糖,也一样要控制摄入。

    综上,果糖既可以是人们生活中的“朋友”, ____。虽然它能够带来短暂的快乐,但过量、长期摄入会带来健康隐患。在享受果糖带来快乐的同时,我们也应该关注自己的饮食平衡和健康,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2)、下列句子中的“我们”与文中加点的“我们”,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我们乃看见“木叶”是那么突出地成为诗人们笔下钟爱的形象。 B、我们要老实说:埋葬别里科夫那样的人,是一件大快人心的事。 C、在1971年10月4日,我们成功得到了安全性高的中性提取物。 D、“你是什么意思?亏你还会再来见我们。”四婶洗着碗愤愤的说。
  • 3、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 B、才能不及中人 C、汉天子我丈人行也 D、仓皇东出
  • 4、下列选项中有关词类活用的分组正确的一项是(    )

    ①单于壮其节                ②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

    ③得夜见汉使                ④甚者,爪其肤以验其生枯        ⑤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

    ⑥非有能硕茂之也          ⑦函梁君臣之首                        ⑧足下蹑丝履,头上玳瑁光

    A、①/②③/④⑦⑧/⑤⑥ B、①⑤/②③⑦/④⑥/⑧ C、①/②③/④⑤⑦/⑥⑧ D、①②③⑦/④/⑤/⑥⑧
  • 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石钟山记》中苏轼夜乘小舟来到绝壁下,听到了山上栖息的鹘鸟“”的惊叫声以及“”这两种声音,渲染了石钟山阴森可怖、冷清凄厉的氛围。
    (2)、《过秦论》中表现陈胜起义深得人心、影响巨大的句子是:“。”
    (3)、习近平总书记时常提及《论语》,并引用其中的“”来殷切寄语当代青年要挺膺担当,扛起时代赋予的重任。
    (4)、司马迁在《屈原列传》中用“”两句评价屈原的《离骚》文平意深、言近旨远。
    (5)、《五代史伶官传序》中欧阳修对庄宗的“成败之迹”进行探究考查,并得出了“”的“自然之理”,说明了盛衰之理的根本在于“人事”。
  • 6、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咏岩桂

    朱熹

    亭亭岩下桂,岁晚独芬芳。叶密千层绿,花开万点黄。

    天香生净想,云影护仙妆。谁识王孙意,空吟招隐章

    注:①《楚辞·招隐士》中有“王孙兮归来,山中兮不可久留”句。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句总写岩桂形象,“亭亭”状其秀美之姿,“岩下”写其生长环境之劣。 B、第二句以一“独”字写岩桂在岁晚时节独自芬芳,落寞中更带几分孤傲。 C、桂花天生的香气令人思想清净,更引得天仙也在云影的护拥下前来观赏。 D、尾联用典,意为诗人已陶醉于岩桂之美,劝招隐者无须发出归去的呼唤。
    (2)、同是描写桂树,归有光《项脊轩志》中说“桂影斑驳,风移影动”,本诗颔联说“叶密千层绿,花开万点黄”,请分析二者写景的不同妙处。
  • 7、阅读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杏花书屋记

    (明)归有光

    杏花书屋,余友周孺允所构读书之室也。孺允自言其先大夫玉岩公为御史,谪沅、湘时,尝梦居一室,室旁杏花烂漫,诸子读书其间,声琅然出户外。嘉靖初,起官陟宪使,乃从故居迁县之东门,今所居宅是也。公指其后隙地谓孺允曰他日当建一室名之为杏花书屋以志吾梦

    公后迁南京刑部右侍郎,不及归而没于金陵。孺允兄弟数见侵侮,不免有风雨飘摇之患。如是数年,始获安居。至嘉靖二十年,孺允葺公所居堂,因于园中构屋五楹,贮书万卷,以公所命名,揭之楣间,周环艺以花果竹木。方春时,杏花粲发,恍如公昔年梦中矣。登其室,思其人,能不慨然矣乎!

    昔唐人重进士科,士方登第时,则长安杏花盛开,故杏园之宴,以为盛事。今世试进士,亦当杏花时,而士之得第,多以梦见此花为前兆。此世俗不忘于荣名者为然。公以言事忤天子,间关岭海十馀年,所谓铁石心肠,于富贵之念灰灭尽矣。乃复以科名望其子孙。盖古昔君子,爱其国家,不独尽瘁其躬而已;至于其后,犹冀其世世享德而宣力于无穷也。夫公之所以为心者如此。

    今去公之殁,曾几何时,向之所与同进者,一时富贵翁赫,其后有不知所在者。孺允兄弟虽蠖屈于时,而人方望其大用;而诸孙皆秀发,可以知《诗》《书》之泽也。

    (有删改)

    材料二:

    周广,字克之,昆山人。历知莆田、吉水二县。正德中,以治最征授御史,疏陈数事,略言:唐庄宗与伶官戏狎,一夫夜呼,仓皇出走。臣谓宜遣逐乐工,不得籍之禁内,乃所以放郑声也。陛下何不慎选宗室之贤者,置诸左右,诸义儿、养子俱夺其名爵,乃所以远佞人也。宁见疏大怒,传旨谪广东怀远驿丞。宁使人遮道刺广。广知之,易姓名,变服,潜行四百余里乃免。世宗即位,复故官。嘉靖二年举治行卓异,擢福建按察使。镇守中官以百金馈,广贮之库,将劾之,中官惧,谢罪,自是不敢挠。

    (节选自《明史·列传第七十七》,有删改)

    [注]①周孺允:周广(玉岩公)的儿子,太仓(今属江苏)人。②宁:钱宁,正德年间锦衣卫官员,正德皇帝义子。

    (1)、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公指其后A隙地B谓孺允曰C他日D当建一室E名之为F杏花书屋G以志H吾梦云

    (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见,在动词前表被动,与《孔雀东南飞》“府吏见丁宁”的“见”用法相同。 B、“登”,指“登上”,成语有“不登大雅”,其中的“登”字意思与此相同。 C、“宴”,指“宴会”,与《诗经·氓》中的“总角之宴”的“宴”意思不同。 D、间关,指“辗转”,与《琵琶行》“间关莺语花底滑”的“间关”意思不同。
    (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周广被贬时曾梦见孩子们在杏花旁的书屋读书,产生了建杏花书屋的愿望,在他去世后周孺允实现了父亲的心愿。 B、虽然周广自身无意富贵功名,但他仍然寄望后代子孙,希望他们代代享受德泽并且永远为国效力,有功于国家。 C、周孺允兄弟年纪轻轻便施展才干,人们对其寄予厚望,周广的孙辈也才华出众,可见诗书教化对后世的有益影响。 D、周广用后唐庄宗宠幸伶人的例子劝谏皇帝驱逐乐工,不让靡靡之音扰乱宫廷,现实针对性强,很有说服力。
    (4)、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以公所命名,揭之楣间,周环艺以花果竹木。

    ②武益愈,单于使使晓武,会论虞常,欲因此时降武。(《苏武传》)

    (5)、归有光在《玉岩先生文集序》中评价周广是“以直谏显者”,请根据材料加以分析。
  • 8、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大明王朝1566(节选)

    刘和平

    大帐中所有的人都退出去了,只剩下坐在大案前的胡宗宪和坐在一侧的海瑞。

    烛火照帐,胡宗宪凝视着海瑞,海瑞也目视着他,一时沉默。

    胡宗宪:“你的事谭子理都跟我说了,套一句俗话,真是‘久闻大名,如雷贯耳’呀。今天你来不只是为了押运军需吧?”

    海瑞站了起来:“部堂明鉴,卑职这次来有三件事请教部堂。”

    胡宗宪望着他:“听说是你来,我把案卷文书都搬走了,找出了一部《全唐诗》摆在这里等你。翻看了一个时辰,给你找了一首,给我自己也找了一首。海知县,先听我念了这两首诗,再听你说那三件事好不好?”

    海瑞平生深恶的就是官场一个虚字,这时见胡宗宪不愿与自己直言谈事,却搬出了什么唐诗,立刻便又联想到了赵贞吉。可毕竟胡宗宪在当时名声极大,而且正在前线督战,何况当时还派谭子理帮过自己,诸种原因使他不得不答道:“请部堂赐教。”

    “古人的诗,我赐什么教。”胡宗宪站了起来,拿起一本唐诗翻开了折页处,“给你找的是高适做县令时写的一首诗。高适是个爱民的官,我读来送你。”说着捧起书便念了起来:“我本渔樵孟诸野,一生自是悠悠者。乍可狂歌草泽中,宁堪作吏风尘下?只言小邑无所为,公门百事皆有期。拜迎官长心欲碎,鞭挞黎庶令人悲!”

    念完了这首诗,胡宗宪深深地望着海瑞。

    海瑞从他那悲楚的声调和沧桑的目光中立刻感觉到了这个人和自己刚才的想象大为不同。尤其他将自己比高适,起意在“厌官”,破题在“爱民”两字上,同调之感不禁油然而生,立刻对胡宗宪深深一揖:“部堂过奖了。但不知部堂给自己找的是哪首诗?”

    胡宗宪放下了手里这本唐诗,又拿起了大案上另一本唐诗,翻开折页:“我喜欢岑参。他有一首诗前四句可以明我心志。”说着捧读了起来:“万里奉王事,一身无所求。也知边塞苦,岂为妻子谋!”

    海瑞这才似乎明白了胡宗宪先给他念诗的意图,心中有了感慨,问话便已亲近:“卑职可否向部堂请教那三件事了?”

    胡宗宪浅浅一笑:“你可以问,但我不一定能够‘教’。”

    海瑞:“听部堂适才念诗已明心志。卑职能否理解织造局和巡抚衙门将沈一石的家产卖给贵乡谊并非部堂本意?”

    胡宗宪点了点头。

    海瑞:“那部堂为何不制止?”

    胡宗宪:“我无法答你。”

    这便不能再问了。海瑞接着问第二件:“今年五月九个县闸口决堤,部堂以贪墨修河工款以致河堤失修的罪名处斩了马宁远、常伯熙、张知良还有李玄,是否另有隐衷?”

    胡宗宪:“这件事的案卷都已上交刑部。按《大明律》,这样的案件如须再查,必须先请示朝廷然后到刑部调阅案卷。”

    这是不教之教,海瑞怔了一下,接着说道:“承教。”

    胡宗宪:“最后一件呢?”

    海瑞:“请问部堂,郑泌昌、何茂才以通倭的罪名将倭酋井上十四郎和淳安的百姓齐大柱等判令立决,部堂大人为何愿意亲派总督衙门的人前来帮我平反冤狱?”

    胡宗宪:“既是冤狱,自当平反。”

    海瑞:“既然平反,为何不追查到底?”

    胡宗宪:“海知县现在不正在追查吗?”说到这里他话锋一转:“那几个被你救出来又被你‘鞭挞的黎庶’现在都立了功,已编入戚将军的军营,你不想去看看他们?”

    海瑞之所以爽快答应赵贞吉来送军需,其实也是为了能在胡宗宪处略略了解虚实。然而,这三件事问得如浪打空城,海瑞第一次领略了被别人的气场笼罩的感受,一时怔在那里。

    “来人。”胡宗宪向帐外喊道。

    亲兵队长走了进来。

    胡宗宪:“你带几个人送海知县去见齐大柱那营官兵。”

    “是。”亲兵队长应着转对海瑞,“海知县请。”

    (有改动)

    文本二:

    从历史到艺术,既然说了这个题目,我就简单讲一下。我们中国人就是这样的,六经皆史。但今天来讲历史或讲艺术,都只围绕一个问题讲,那就是历史叙事和艺术叙事。中国从古以来就有历史叙事的传统,但是到后来,慢慢历史叙事变成了艺术叙事。比方说,陈寿《三国志》属于历史叙事,罗贯中《三国演义》则属于艺术叙事。同样说的是历史,但二者是有区别的。艺术叙事,第一个区别在于诗人所讲的历史往往是虚构的历史,诗人所讲的故事往往是想象的故事。这里的“诗人”是指从事诗歌、戏剧,包括小说创作的人的统称。凡是真正的作家,他们的语言都是诗的语言。曾经有人问我,你们文学艺术区别于别的东西的本质特征到底在哪?这其实就是文艺“有没有存在价值”的问题。我是这样回答的:尤其是现代,我们主流的观点是用科学的眼光看世界,也用哲学的眼光看世界,同时也有用神学的眼光看世界,而我们的价值就在于用美学的眼光看世界,这就是文学艺术存在的本质特征。

    (摘编自刘和平《从历史到艺术》)

    (1)、下列对文本一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胡宗宪提出海瑞的到来不只是为了押运军需,这与海瑞抱有一探虚实的目的相应,体现了胡宗宪洞察人心的本事。 B、海瑞形象鲜明,他颇有智慧,求真欲强,而且能够扛住压力为百姓平反冤情,但这次出行如同浪打空城,全无所获。 C、小说揭示了人物的心态历程,海瑞在目的受阻后认为对方虚伪,听完读诗后认为对方是同调之人,进而理解对方。 D、虽然文中人物众多,但可推测出人物特点,如赵贞吉是虚言空话、拐弯抹角之人,而谭子理是消息媒介与得力助手。
    (2)、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本一用对话推进情节发展,而在双方的对话间隙,加入心理描写,既能够使故事快速往下推进,又能使情节清楚明白。 B、文本一主要采用第三人称叙事,在基本保持全知视角的同时,辅之以海瑞的有限视角,凸显其心理,便于塑造人物形象。 C、司马迁在《屈原列传》中通过创设与渔夫对话的场景来突出屈原的独立不迁,体现了历史叙事与艺术叙事的结合。 D、根据文本二的说法,文本一应为历史叙事,体现了用美学的眼光看世界的追求,这是文学艺术存在的本质特征。
    (3)、在对话过程中,身为县令的海瑞表现出哪些可贵之处?请结合文本一梳理概括。
    (4)、两则文本都提到了“诗”,请结合文本指出其区别,并对“诗”作为一个重要元素在文本一中所起的作用进行简要分析。
  • 9、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自中华文明走出其诞生的疆域,就引起了他国人民的极大兴趣与密切关注,由此形成的海外有关中华文明的研习和探究也一直延续至今。在东方,中国研究已经有上千年的历史;在西方,中国研究走进大学,成为一门学科,也有了数百年的历史。在世界学术发展史中,海外中国学是一门历史悠久、传承不断的学科。“海外中国学”作为一种学术形态,标志着中国学术的世界化,正如今日之中国是世界之中国一样,今日中国之学术已是世界之学术。

    “海外中国学研究”则是国内学界对外国人研究中国成果的再研究,以既往的研究来看,一般是国外学者有什么观点或举动,中国学者则对此进行相应的跟进、分析、再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发出中国学者的声音。此前,国内学界在如何对待海外中国学的问题上存在两种态度:一种是完全否认其学术研究,认为这些专家是站在殖民主义立场来研究中国的,所以西方中国学研究是在精神和学术上对中国的又一次殖民;另一种则完全跟随西方的研究,对其研究成果顶礼膜拜,缺乏必要的分析。这两种态度都有失公正。

    为此,我们应该建立一种“批评的中国学”,这种批评的中国学站在中国学术自身的立场上,在一种开放的态度下与海外中国学学界展开对话,秉承着一种学术的态度和精神,从跨文化的角度对海外中国学的历史展开研究,将其对中国文化的误读给以一种历史性的解释,对其中的西方中心主义给予学术的批判。对当代的海外中国学采取实事求是的态度,吸取其研究之长,批评其研究之短,在平等的对话中推进中国学术的建设和研究。“批评的中国学”不仅仅在于纠正西方专家在知识上的差误、在认识上的缺漏,更重要的是要逐步走出他们中国研究的一些范式,重建海外对中国学术的准确叙述。

    (摘编自张西平《建立一种“批评的中国学”》)

    材料二:

    光明智库:海外中国学的发展,是中国国际影响力的直接投射。据您观察,海外对中国学术的研究现状如何?

    魏海生:新中国成立70年来,海外对中国学术的研究在研究内容、研究成果影响力等方面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如在研究内容上,从重点关注历史中国的语言文字、传世典籍,发展为广泛关注当代中国的政治、经济、社会、环境、外交等问题;在研究成果影响力上,有的成果逐渐突破学术范畴,对所在国家和地区决策机构、决策者的影响显著增强。上述这些变化,为我们以全球视野、开放胸襟反观时代、把握世情、认清自己提供了多向度视角。

    唐洲雁:有个细节我记忆犹新。2016年,我到意大利宣讲中国道路,意大利很多党派的学者自发来听会。会场上同声传译的耳机不够,他们就一层层围在同声传译的玻璃房周围侧耳倾听,场面令人感动。当前,世界和中国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种变化,激发了各国政府、智库、专家学者研究中国问题的动力,拓宽了海外中国问题研究的广度。中国不仅为世界贡献了经济增长、和平发展、公平正义的力量,还为那些希望在加快发展的同时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光明智库:中国学者应该如何更好地讲述中国故事,推进海外中国学研究?

    唐洲雁:中国学者要以开阔的视野、包容的胸襟,打造易于被海外学者理解的新概念新表述新范畴,丰富讲好中国故事的学术手段;同时,聚焦国际社会共同关注的中国问题,引导国际学术界展开讨论和研究。

    魏海生:海外中国研究学者在中国走向世界的进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他们是“传话人”,转述世界对中国的评价看法;是“倾听者”,聆听中国面向世界的自我陈述;是“传播者”,把中国的声音传给世界。我们要在深入了解的基础上和他们良性互动,使他们成为促进中国与各国相互理解和信任的桥梁纽带。

    光明智库:中国学者与海外研究界沟通,面临着如何打动人、说服人的问题。您对此有何改进建议?

    张树华:提炼中国经验、提出中国方案,不应过于抽象,大而化之、泛泛而谈无法得到其他国家学者的真心认同。必须善于提出真问题、提供真答案,根据不同国家正在面对、亟待解决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借鉴方案。中国经验、中国方案应该是一个“开放的操作系统”。例如,非洲国家可以“下载”如何扶贫的“App”,东欧国家可以在此基础上“开发”适合本地实际的企业和市场关系的“App”,等等。只有与不同国家的国情结合起来,中国方案才具有生机活力。

    唐洲雁:很多海外中国问题研究专家遇到了在西方理论和知识框架内无法解释的中国现象,西方哲学社会科学的主流研究方法和分析逻辑在研究中国问题上经常失灵。而且,多数海外学者从未到我国进行实地调研,未能全面了解真实的中国,仅凭其所拥有的汉籍部分知识而欲论定千古,常如隔雾看花。一位专家是否来过中国,往往对其中国研究有重要影响。我们真诚倡议,海外中国研究学者到国内走一走,看一看。另外,由于我们和海外学者在立场、倾向、态度方面往往不一致,要想得到对方的认同,除了讲清楚理论和逻辑,还需要真诚,形成共鸣与共情。也就是要用客观的事实说服人,用鲜活的事例打动人,用丰富的情怀感染人,把我们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寓于中国故事,使人听有所思,思有所得。

    (摘编自光明网《聚焦海外中国学:今天,世界这样认识中国》)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材料一和材料二都提到了中国学术的世界化,都强调了当下海外中国学在传播中国语言文字、传世典籍上的重要意义。 B、材料一中,作者认为国外学者总是站在殖民主义立场来研究中国,所以不能对其研究成果顶礼膜拜,应该全盘否定。 C、材料二中,唐洲雁举在意大利宣讲中国道路一例,旨在说明各国政府、智库和专家学者都非常认同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D、材料二指出,讲述中国故事要讲清楚理论和逻辑,以真诚形成共鸣与共情,有利于与海外研究界形成良好沟通,收获认同。
    (2)、对材料一、二的分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材料一属于学术性论文,语言严谨准确,如“一般”“在此基础”“更重要的是”等;文本由概念内涵拓展到态度现状并提出观点,思路清晰。 B、材料二的访谈紧扣“海外中国学”逐步展开,主题明确,不蔓不枝,访问中问题指向清晰,层层深入,体现了提问者良好的访谈素养。 C、材料二中,学者张树华使用“操作系统”“下载”“开发”“App”等词语,旨在以比喻的形式强调中国经验、中国方案的可操作性。 D、虽然两则材料论述的侧重点不同,但材料一中提到的秉承学术精神,以开放态度与海外学界对话的观点,与材料二的观点有相通之处。
    (3)、结合材料一内容,下列选项中不能体现“建立‘批评的中国学’”必要性的一项是(   )
    A、有海外学者认为,西式现代化的国际吸引力正因中国现代化道路的成功而衰减,这是“另一种发展模式的霸权计划”,是试图替代成熟理性的西方建构一个以中国为核心的世界。 B、中国学的海外研究群体,从过去集中在英国、法国、美国、加拿大、日本、新加坡等西方发达国家和东亚国家,逐渐扩展到非洲、拉美等广大国家和地区。 C、著名中国近代史学家汪荣祖指出,海外中国史研究中存在“不自觉的偏差”、“严重的曲解”、“荒唐的扭曲”等问题,一时引发海外中国学研究学界热议。 D、受近代中国“以西为师”思想的影响,国内一些学者在对中国历史文化的理解和研究中,总是容易受到西方知识体系的影响,套用西方中国史知识体系来分析解释。
    (4)、某同学对海外中国学十分感兴趣,根据以上两则材料绘制了下面的思维导图,请你选出合适的选项,帮他补充完整。(   )

    A、①海外中国学研究②海外中国学③海外学者④中国学者⑤广泛关注当代中国各种问题 B、①海外中国学②海外中国学研究③中国学者④海外学者⑤广泛关注历史中国各种问题 C、①海外中国学研究②海外中国学③中国学者④海外学者⑤广泛关注当代中国各种问题 D、①海外中国学②海外中国学研究③海外学者④中国学者⑤广泛关注历史中国各种问题
    (5)、在2023年“世界中国学大会”上,牛津大学墨菲教授寄语研究中国的年轻学者们:“中国人应该到国外学习中国研究,而外国人应该来中国拿中国研究的硕士学位,这样他们都能收获局外人和局内人的视角。”请结合材料,谈谈你对此寄语的理解。
  • 10、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

    曹雪芹真不愧是写人物的圣手,他就是这样善于写出人物的同中之异和异中之同来。不单小姐,就是那些服侍小姐、太太的丫鬟,也无不独具个性特征。晴雯、袭人、平儿、鸳鸯、紫鹃五个大丫鬟,地位不相上下,都是主子的得力臂膀,但一个赛过一个,彼此绝不雷同。晴雯尖刻,袭人阴柔,平儿周到,鸳鸯刚烈,紫鹃笃厚。小丫头如雪雁、麝月、秋纹、玉钏、翠缕、莺儿、五儿、小红等,也都活灵活现,各有其独特的性格。至于老祖宗贾母,以及男性主子如贾赦、贾敬、贾珍、贾琏、贾蓉,包括管家赖大夫妇、来旺夫妇,小厮茗烟、兴儿、旺儿,还有贾雨村、柳湘莲、尤二姐、尤三姐、唱戏的十二个女伶等,凡书中所写,无不切合其身份,无不恰如其分。有的只轻轻一带,就神情毕肖,如在眼前。当然,在所有这些人物中,写得最好的是王熙凤。王熙凤写得好,好在她的独特的个性和富于个性化的语言。文学人物的艺术画廊中,像王熙凤这样高度个性化的人物不是很多。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的个性化程度诚然都是很高的,但和王熙凤相比,也不能不略感逊色。

    (1)、《红楼梦》中的判词很能反映出人物的个性特征及命运,请结合晴雯判词,说明其独特个性。

    晴雯判词:“霁月难逢,彩云易散。心比天高,身为下贱。风流灵巧招人怨。寿天多因毁谤生,多情公子空牵念。”

    (2)、鲁迅评《红楼梦》说:“其要点在敢于如实描写,并无讳饰,和从前的小说叙好人完全是好,坏人完全是坏的,大不相同,所以其中所叙的人物,都是真的人物。”请从以上材料中任选一人物(晴雯除外),简要说明其为“真的人物”。
  •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对宇宙结构的认识,是中国古代天文学的重要内容之一。中国人很早就形成了自己对宇宙形状的认识,一开始,①____,认为天是圆形平盖,在人的头顶上方悬置,地是方的,静止不动。但这种认识并没有形成系统的学说,因为它本身存在着比较明显的漏洞。正因为如此,当曾子的学生单居离向他询问是否果真“天圆地方”时,曾子一针见血地指出:“如诚天圆而地方,则是四角之不掩也。”曾子并不否认“天圆地方”说的存在,但他认为那说的不是天地具体形状,②____。他引述孔子之语 , 把“天圆地方”说成是“天道曰圆,地道曰方”,即天所遵循的规律在性质上属于“圆”,转动不休;地遵循的规律在性质上则属于“方”,安谧静止。③____,固然可以弥补“天圆地方”说在形式上的缺陷,但这种修补却也使该说丧失了一种宇宙结构学说而存在的资格,因为它所谈论的已经不再是天地的具体形状了。

    (1)、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2)、文中加粗的“孔子之语”中的“之”不能用“的”替换。请简要说明理由。
    (3)、文中画框的部分有一处语病,请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不得改变原意。
  • 12、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水调歌头·游览

    黄庭

    瑶草一何碧,春入武陵溪。溪上桃花无数,枝上有黄鹂。我欲穿花寻路,直入白云深处,浩气展虹霓。只恐花深里,红露湿人衣。

    坐玉石,倚玉枕,拂金徽【注】。谪仙何处?无人伴我白螺杯。我为灵芝仙草,不为朱唇丹脸,长啸亦何为?醉舞下山去,明月逐人归。

    【注】金徽:金饰的琴徽用来定琴声高下之节。这里指琴。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词的开头采用比兴手法,赞美瑶草如碧玉般可爱,使词作一开始就给人以美好的印象。 B、“红露湿人衣”中“红露”一词写出了花丛中仙露之晶莹欲滴与桃花色泽之美艳夺目。 C、“我为灵芝仙草”是自我期许,“长啸亦何为”意谓不必为得到功名利禄而欣喜若狂。 D、词尾的“醉舞下山去”“明月逐人归”表现出词人放达飘逸的浪漫主义的创作风格。
    (2)、这首词中的“谪仙何处?无人伴我白螺杯”两句与《登快阁》中的“朱弦已为佳人绝,青眼聊因美酒横”两句,都透漏出愁苦落寞之情。请简要分析。
  • 13、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材料

    元丰七年六月丁丑 , 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而长子迈将赴饶之德兴尉,送之至湖口,因得观所谓石钟者。寺僧使小童持斧,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硿硿焉。余固笑而不信也。至暮夜月明,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

    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郦元之所见闻,殆与余同,而言之不详;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莫能知;而渔工水师虽知而不能言。此世所以不传也。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自以为得其实。余是以记之,盖叹郦元之简,而笑李渤之陋也。

    (苏轼《石钟山记》)

    材料二:

    敕苏轼:省京东东路安抚使司转运司奏,昨黄河水至徐州城下,汝亲率官吏,驱督兵夫,救护城壁,一城生齿并仓库庐舍,得免漂没之害,遂得完固事。河之为中国患久矣者堤溃东衍及徐方而民人保居,城郭增固,徒得汝以安也。使者屡以言,朕甚嘉之。

    熙宁十年七月十七日,河决澶州曹村埽。八月二十一日,水及徐州城下。至九月二十一日,凡二丈八尺九寸,东西北触山而止,皆清水无复浊流。水高于城中平地有至一丈九寸者,而外小城东南隅不沉者三版。父老云:“天禧中,尝筑二堤。一自小市门外,绝壕而南,少西以属于戏马台之麓;一自新墙门外,绝壕而西,折以属于城下南京门之北。”遂起急夫五千人,与武卫奉化牢城之士,昼夜杂作堤。堤成之明日,水自东南隅入,遇堤而止。水窗六,先水未至,以薪刍土囊自城外塞之。水至而后,自城中塞者皆不足恃。城中有故取土大坑十五,皆与外水相应,井有溢者。三方皆积水,无所取土,取于州之南亚父冢之东。自城中附城为长堤,壮其址,长九百八十四丈,高一丈,阔倍之。公私船数百,以风浪不敢行,分缆城下,以杀河之怒。至十月五日,水渐退,城遂以全。

    臣轼以谓黄河率常五六十年一决而徐州最处汴泗下流上下二百馀里皆阻山水尤深悍难落,不与他郡等,恐久远仓卒吏民不复究知,故因上之所赐诏书而记其大略,并刻石。若其详,则藏于有司,谓之《熙宁防河录》云。

    (苏轼《奖谕敕记》)

    (1)、材料二画框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勾选相应位置。

    臣轼以谓黄河A率常五六十年一决B而徐州最处汴泗C下流D上下二百余里E皆阻F山G水H尤深悍难落

    (2)、下列对材料中加粗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丁丑,干支之一,与《归去来兮辞(并序)》中“乙巳岁十一月”的“乙巳”用法相同。 B、故,所以,与《孔雀东南飞》中“三日断五匹,大人故嫌迟”的“故”意思不同。 C、其实,事情的真相,与《种树郭橐驼传》中“不抑耗其实”的“其实”意思不同。 D、诸,兼词,相当于“之于”,与《兰亭集序》中的“或取诸怀抱”的“诸”用法相同。
    (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苏轼为了探寻石钟山得名的真相而夜游绝壁,字里行间萦绕着求真辨伪的旨趣。 B、八月二十一日,洪水抵达徐州城下,直到九月二十一日,洪水才退去,河水变清。 C、苏轼认为,洪水来了以后,从城内堵住排水孔是没用的,因为它们还会被水冲开。 D、苏轼有强烈的忧患意识,担心后世吏民不了解徐州水事,所以记下这次防洪经历。
    (4)、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

    ②河之为中国患久矣,乃者堤溃东注,衍及徐方。

    (5)、在徐州,苏轼为防黄河洪水采取了哪些措施?
  • 14、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文本

    姑姑

    李立泰

    姑姑很漂亮,修长身材,梳短发,穿着整洁,柳眉杏眼,如今老了也不难看。

    姑姑离休后回家探亲,谈起了当年战火纷飞、腥风血雨的革命战争岁月。

    那年全村参战和八路军一起打鬼子。咱村有围墙,墙外有围子壕。壕里放了水,还有葛针寨,全是枣树枝子,鬼子不好攻。

    家人都上围墙打鬼子去了,八路军得吃饭啊,娘回不来咋办?姑姑还是孩子,但姑姑要蒸窝窝给八路军。姑姑八岁时跟锅台差不多高,蒸窝窝够不到篦子,站在小板凳上。头次没蒸熟,就回锅。八路军叔叔夸姑姑孩儿小,心好,机灵手巧。

    那次是八路军冀南七分区二十四团来解的围,把鬼子打跑了。

    姑姑八岁参加八路军,在伙房帮忙。老班长像疼亲女儿一样待姑姑。姑姑站在小凳上学做饭,生的做成熟的,凉的烧成热的,凉水烧成开水。

    姑姑九岁被卫生队要走,八路军冀南七分区卫生所在姑姑村上,家家住了伤病员。医、食、住、行,姑姑跑前跑后,发动婶子大娘姐妹们帮助卫生所拆被褥、洗衣服,帮助照顾伤员,一口一口地喂汤、喂饭、喂药,甚至端屎端尿。

    姑姑当卫生员开始洗伤员的绷带,她说,我洗的绷带放到今天就是垃圾。在村子的水坑里洗洗,没肥皂、洗衣粉,血斑也洗不干净。有时找不到好水,小水坑里的水也凑合。人手不够也给伤员包扎,包得歪歪扭扭。

    再大些我就开始学扎针。起初扎不进去,吓得手哆嗦,急得哭。大姐姐们告诉我,手把肉捏住,猛一下子扎下去,别犹豫。慢慢我会扎针了,都说我小手儿柔软扎得不疼,抢着叫我扎针。遇到输液的重病号,我站在旁边看护士姐姐扎血管,我还在自己胳膊上练习过扎输液针。

    我问姑姑:你作为战地护士,一生中最骄傲的是什么?

    应该是那次躲过敌机空袭。那天狂风怒号,刮得天昏地暗,黄风把枯枝败叶都旋到天上去了,本不是敌人偷袭的天气,可就是那天敌机偏来了。我负责的两名重伤员转移不动,十三岁的我急中生智,抓了两个麻袋片儿把伤员盖上,上面撒些树叶树枝,我也趴在下面,敌机盘旋了几圈扔炸弹,没炸着我们。躲过一劫……立了三等功。

    我到驻地就积极发动妇女做军衣、抬担架、护伤员,动员青年参军参战。十四岁入党,十六岁当了护士长,成了骨干力量。当了护士长才知道,其实有职务就是责任重了,多干活儿。吃苦在前,享受在后。把方便留给别人,把困难留给自己。脏活儿累活儿抢着干,加班加点冲在前。那次战地卫生员不够用,我第一个站出来上前线。就是那次为抢救伤员,我被敌人的炮弹炸伤了,至今腿上还嵌着块弹片儿,遇到阴天下雨就疼。前边非常危险。说不定去了就回不来了,就是要把生还的机会留给战友。

    我又问姑姑:您作为护士长最厉害的是啥?

    最厉害的是那个县大队战士的大腿骨头里嵌入了子弹,我和几个护士当班,医生去前线了,一没麻醉药,二没专门器械,把肉剥开子弹露出来,用老乡打铁的老虎钳子在锅里煮煮,我一边哭一边把“钢铁战士”腿骨上的子弹拽出来。

    越干越进步,十九岁被任命为医疗队党支部书记,肩上的担子更重了。我一边抓政治学习,一边加强医疗知识学习。越学越觉得自己知道的东西太少了。

    这年一个家伙儿闯进我心里来。他是连长,跟我平级。我给他扎针,三扎两扎有了好感,偷偷摸摸谈,俺们不够谈恋爱的级别。一次战斗他那连人马被鬼子挡住冲不出来,回不了大部队,就跟别的八路军走了,反正都是打鬼子。自那以后,我们再没见过面。

    后来我调到军分区医院任院长。解放全中国那年,那家伙受伤送到我们医院来了。我一见他浑身是血,心里一紧,疼得心哆嗦。他是个不错的人,可是我刚结了婚。急得他跺脚,拍头,捶胸。

    他急急地吼:我给你写信,怎么不回信?!

    我说:没收到你的信。兵荒马乱的,信不通。

    你怎么不等我?

    我等你好几年了,也不知道你活着没有啊?走了就没音信。

    他哭了,泪淌下来。我不敢看他。

    我说:都团长了还哭,不怕人家笑话?好好干,将来找个大学生,比我这文盲强多了。

    任她什么生也抵不上你!

    别说憨话,我帮着给你介绍。

    我照顾他个把月,也算弥补吧。他养好伤要南下,打过长江去。一次攻坚战斗中他顶着湿被子率敢死队往上冲,牺牲了。

    姑姑那么伤神,眼里含着泪。

    (选自《参花》,有删改)

    文本二:

    小说从土里拱出来(节选)

    李立泰

    我写小说,好回老家,扑进鲁西大平原,看着父老乡亲兄弟姐妹土里刨食的身影,在烈日下挥汗如雨的劳作。哥哥光膀晒得淌油儿,嫂子壮硕小褂儿粘在胸脯上。汉子扬鞭扶犁,倾听犁铧切断草根的脆响,看阳光下新翻泥土的浪花儿。俯身抓把湿润的土块攥个蛋儿,送鼻子闻闻,土蛋泛出朗润的清香。女人撒化肥,沿着深深的犁沟,沿着汉子骂牛的吆喝,沿着长长的日子,沿着风调雨顺也作难的声声叹息,然后他们把在血汗里浸泡的种子埋进希望里。

    望望厨房冒出的炊烟,闻闻玉米饼子的香甜,农家大锅炒菜“滋滋啦啦”爆响,从后窗窜出几缕子菜香……听鸡鸣狗吠的欢歌,看看篱笆墙上爬的丝瓜、扁豆角,交织在一起的绿墙,还有那在绿秧子里偷偷探出脸儿的粉红的喇叭花,真好看、真养眼,那么小说基本就出来了。

    好的微型小说、小小说读过忘不了。它不仅有生活、接地气、人物鲜活丰满、有血有肉、细节感人,而且是从土里拱出来的。

    (1)、下列对文本一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姑姑做护士长时,她用老乡的老虎钳为战士取子弹,伤心地哭了,一方面是心疼战士,另一方面也为自己医术不精而愧疚。 B、与升任团长的初恋情人久别重逢,善良热心、乐于助人、大度无私的姑姑觉得自己不识字,配不上他,主动要为他介绍对象。 C、文本写全村参战打鬼子,小孩子帮着为八路军做饭,家家住伤员,妇女帮着拆被褥、洗衣服、照顾伤员,体现出军民鱼水情深。 D、在姑姑的精心照料下,她的初恋情人伤愈后重返战场,后来,因上前线冲锋时顶着湿被子,最终壮烈牺牲,姑姑为此伤心落泪。
    (2)、下列对文本一艺术特色的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带有一股浓郁的生活气息,读来亲切自然,语言质朴,偶或插入的方言俚语,长短句的错落搭配,增强了作品亲和力。 B、文本中洗绷带、扎针、取子弹等情节,表现了物质条件的困乏和战争的残酷,衬托八路军战士坚持抗战不畏牺牲的革命精神。 C、小说在人物形象塑造上手法丰富,主要有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等,向我们展现出一个女军人特殊的性格和情怀。 D、小说写团长因错过了与姑姑的美好姻缘而落泪,姑姑要为他作介绍,他表示没有人比得上姑姑,正面表现了姑姑的美好形象。
    (3)、文本一是如何推动叙事、表现人物成长的?请简要分析。
    (4)、作者说“优秀的小说是从土里拱出来的”,请结合两个文本,谈谈你对这个“拱”字的理解。
  • 15、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当代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以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物联网为代表的新一代数字技术日益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深深地影响着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自身。如胡塞尔所提出的,自伽利略以来的近代西方文明,一直致力于将自然界数学化、机械化的目标,而这正是西方科学和文化危机产生的主要原因。我们姑且不论胡塞尔的论断准确与否,但他确实引发了人类对技术及其发展的伦理反思浪潮。而其中的人工智能技术自诞生至今在短短几十年内便渗透到了人类生产生活的每个角落之中。在人工智能为我们提供越来越多便捷的同时,很多人也在担心:人工智能在未来是否会成为一个新的主体,跟人类一样拥有自我意识和情感并最终取代人类?是否会破坏而不是增进人类的福祉?这是一种基于人本主义的伦理忧思,从这个角度看,彭家锋、虞昊、邓玉龙等三位青年学者聚焦人工智能的伦理挑战与科学应对这一主题展开对话,就怎样前瞻研判科技发展带来的规则冲突、社会风险、伦理挑战进行学理阐释,并就如何塑造科技向善的文化理念,让人工智能更好增进人类福祉进行深入研讨,是具有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的。

    人类的意识是长期进化的结果,是不可能被设计出来的。何为意识?到目前为止,“意识”的产生机制仍令科学家们困惑不已。其实意识并非人类所独有的,有些动物也有相对于人类而言比较简单的意识,例如狗就会看家护院,它们会在陌生人进入家中时感觉到不安全而吠叫。人们认为,意识是生命感知与适应环境、调整自身行为从而保护和完善自己的能力,意识的产生与生物的神经中枢——大脑有着紧密的联系。但遗憾的是,我们对人的大脑如何产生意识这个根本问题的了解还不够深入。幸运的是人类拥有地球上最高级最强大的大脑,它使得我们能完成一系列复杂的意识行为。人工智能是计算机科学的一个分支,它能通过执行人类的指令完成某些工作,产生类似人类的智能反应,但它并不拥有类似人类的意识。

    在人们看来,现在的人工智能越来越“聪明”,甚至在某些领域比人类更“聪明”。其实人工智能的“聪明”仅仅是人类基于0和1的编程代码来控制的,或者说人工智能之所以能模仿人类的思维而完成某项工作,关键因素是人类为它们量身打造的一串串操控代码,人工智能仅仅是在完成人类的指令而已。因此无论人工智能如何强大,它也仍然只是在人类编制的智能程序对大量数据处理的基础上得到的结果。目前来看,与人类相比,人工智能都是专能的。人类可以运用所掌握的知识轻松应对自己熟悉的领域中的难题,也能灵活处理陌生的未曾遭遇的困境;虽然目前不管是计算智能、翻译智能、手术智能、围棋智能、家政智能、聊天智能、驾驶智能还是字符识别、人脸识别、声音识别等领域的人工智能都发展迅猛,但它们仅能执行内置程序所规定的任务,对于超出程序规定和数据库的内容和情形它们都无法处理。更重要的是,虽然人工智能可以在某个领域出色地完成人类规定的任务,但它们并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要完成该项任务,更不会在此过程中拥有快乐、满足的情感体验。基于算法和大数据的人工智能是人类用以发展和改善生产生活的工具,人类发明和发展它们,目的是让它们更好地为人类服务,而不是取代人类自身。

    从这个意义上说,人工智能仅仅是一项服务于人类的技术,是人类的工具,人类没有必要也不可能让其拥有独立的自我意识而成为取代人类自身的主体。一部人类文明史,同时也是一部人类不断发展和创造工具以服务于人类自身的历史。从石器到铁器,再到电器,到现在的人工智能,都是人类体力和智力的延伸,都是作为一种工具而增强了人类某些方面的能力。地球上唯有人类拥有高度复杂的大脑结构、无比精细的意识与情感状态。无论人工智能有多“聪明”,它也不可能拥有类似于人类的“智慧”与意识。其他碳基生物虽然有低等的意识,但与人类的智慧与意识相比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虽然人类主观上不会让人工智能发展成一个拥有类似人类的意识和情感的主体,但在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趋势不断演进、人工智能技术发展和应用场景拓展正在按下“快车键”的当下,其对人类生活带来的新的风险挑战越来越大,却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要破解这一难题,我们必须前瞻研判人工智能带来的规则冲突、社会风险、伦理挑战,着力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伦理审查规则及监管框架,通过建立健全保障人工智能健康发展的伦理规范和法律体系,更好适应人工智能快速发展的新要求、新变化,从而推动人工智能向善发展、更好增进人类福祉。

    (摘编自张今杰《推动人工智能更好增进人类福祉》)

    (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人工智能技术诞生才短短几十年就为人类生产生活带来了方方面面的便利,但同时也会带来一定的规则冲突、社会风险、伦理挑战。 B、狗在陌生人进入家中时感知到了环境的变化,它便调整自身行为,即大声吠叫,以此来保护自己,这是它大脑中的意识在发生作用。 C、人类通过一串串基于0和1的编程代码来操控人工智能,在这个过程中人工智能不需要知道完成任务的原因,只需出色地完成任务。 D、虽然作者认为人类不可能让人工智能拥有独立的自我意识,但他依然对人工智能在未来是否会拥有类似于人类的自我意识充满担忧。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开头引述胡塞尔的观点,证明近代西方文明引发了人类对技术及其发展的伦理反思浪潮。 B、第三段综合运用对比、举例、比喻等多种论证方法来证明观点,使得文章内容丰富,说服力强。 C、文章采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结构,结尾指出科学应对人工智能难题的具体措施。 D、最后一段中“快车键”的引号表示特殊含义,与第四段中“聪明”“智慧”的引号的用法均不相同。
    (3)、下列选项,能体现“科技向善”文化理念的一项是( )
    A、当校园防欺凌报警器识别到“救命”等声音时,会进行声光报警,对现场欺凌者进行震慑警告,并将报警信息实时发送到学校保安手机上。 B、目前,一些社交媒体平台使用AI算法来推广特定类型的新闻或观点,使得用户接收到的信息高度倾向于某种立场或利益。 C、某家拥有先进AI算法的公司在广告、搜索引擎和电子商务领域中占据很大的市场份额,获得了绝对的竞争优势,从而排除其他竞争者。 D、某人最近在电商平台搜索、选购了五常大米,不久之后,电商平台就铺天盖地推荐,页面总是重复出现相关广告、同类视频。
    (4)、根据原文内容,下列选项对下面这幅图表的解读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推动人工智能更好增进人类福祉,与《规划》中2020年的战略目标相符合。 B、人工智能发展迅速,《规划》要求至2025年其技术与应用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C、完善、健全人工智能相关的伦理规范和法律体系,有助于实现2030年目标。 D、人工智能是服务于人类的技术,推动其向善发展能够助力智能社会的建设。
    (5)、2024年2月16日,OpenAI推出文生视频大模型Sora,输入寥寥数语,就能生成场景逼真、动作丝滑、细节丰富的60秒视频。对此,有人担忧演员、编剧、导演等影视行业从业者将被Sora取代。请结合文章,简要谈谈你对这一观点的看法。
  • 16、仔细观察下面的漫画,用简洁的语言介绍画面内容,并概括漫画的寓意。

    二十一世纪的事故现场

  • 17、在下面文字的空白处补写恰当的内容,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逻辑严密,前后连贯。

    人要有出世的精神才可以做入世的事业。现世只是一个密密无缝的利害网, 一般人不能跳脱这  个圈套,所以转来转去,  。人人都把自己放在首位,欺诈、凌虐、劫夺种种罪孽 都种根于此。美感的世界纯粹是意象世界,超乎利害关系而独立。人在创造或是欣赏艺术时,  艺术的活动是,无所为而为‘的。我以为无论是讲学问或是做事业的人都要抱有一副, 无所为而为'的精神,把自己所做的学问事业当作一件艺术品看待,  才可以有一番真正的成就。

  • 18、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我的寓所后面有一条小河通莱茵河。我在晚间常到那里散步一次,走成了习惯,总是沿东岸去, 过桥沿西岸回来。 ____ ; ____  ____。 ____ 。同是 一棵树,看它的正身本极  平凡,看它的倒影却带有几分另一世界的色彩。我平时又欢喜看烟雾朦胧的远树,大雪笼盖的世界

    和更深夜静的月景。本来是习见不以为奇的东西,让雾、雪、月盖上一层白纱,便见得很美丽。

    ①东岸的景物又比西岸的美        ②但是它们又不如河里的倒影

    ③对岸的草木房屋固然比这边的美  ④走西岸时适得其反

    ⑤走东岸时我觉得西岸的景物比东岸的美

    A、③②⑤①④ B、⑤④①③② C、③①②④⑤ D、③②①④⑤
  • 19、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⑴"清"与"廉"是官员人格的底线,这个底线一旦突破,官员的独立人格将 ____ ;如果守住 了这个底线,哪怕诱惑再多,也能不为所动。

    ⑵湖南邵东七井村突发地陷, 一夜之间,五亩大的鱼塘和上万斤鲜鱼消失得无影无踪,养殖户一年 的努力____

    ⑶入夜之后,小偷溜进谈迁家中偷走了存放《国榷》原稿的竹箱,二十年心血____ ,这对年 迈体衰的谈迁来说真是雪上加霜。

    A、荡然无存化为乌有付之东流 B、付之东流化为乌有荡然无存 C、化为乌有荡然无存付之东流 D、荡然无存付之东流化为乌有
  • 2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古人在诗歌中常用比喻手法委婉地表情达意。李白《行路难》中表达自己仕途坎坷的一 句是;  。苏轼在《赤壁赋》中感慨人生短暂渺小的 一 句 是;  。刘禹锡在《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表达虽历经困苦却乐观豁达心情的一 句是:  

1 2 3 4 5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