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有人说:年轻的时候,喜欢什么都是正常的;年岁渐长,放弃什么都是应该的。

    对此,你有怎样的认识?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 2、语言文字运用Ⅱ;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①  , 那么能不能畅饮零度可乐、零卡零热量的无糖饮料呢?随着人们健康生活意识的提高,为了在追求甜味的同时能远离肥胖等慢性疾病的危害,找到了一种食品添加物质—代糖。这类物质虽然具有甜味,但通常不能被人体转化。并且,人们食用这类物质之后,不影响血糖波动,也不易产生肠胃不适症状。这些优点让代糖成为了食品添加成分中的“宠儿”。

    添加代糖的无糖饮料能否畅饮呢?答案是否定的。研究证实,所谓的无糖饮料会 ②  , 而且喝得越多,风险越大。每周喝1-4杯(230ml)、5-7杯和超过7杯的人,分别是不喝的人患尿毒症的风险1.08倍、1.33倍和1.83倍。长期每天每多喝一杯,患尿毒症的风险会增加29%。而且长期饮用无糖饮料会改变人体葡萄糖代谢,影响肠道菌群健康。

    代糖不过是商家为了迎合消费者的需求而创造出来的,无论怎样改变,它对于人体的危害都是客观存在的。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减少摄入。只有无色无味的水, ③ 

    (1)、请结合材料内容,给“代糖”下定义,不超过50个字。
    (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 3、语言文字运用Ⅰ;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甲骨文的发现,要追溯到120多年前。作为“中国近代史料的四大发现”之一,殷墟出土的甲骨文将中华文明的历史向前推进上千年,其价值 ① 。清末,学者王懿荣从中药材“龙骨”上偶然发现了甲骨文,引发了甲骨收藏、研究的热潮。从此,与大众认知中的冷门绝学不同,“一片甲骨惊天下”。在此后较长的一段时间内,甲骨文材料的整理、著录与发掘在国内外学术界中都是当之无愧的。在诸多学者的不懈努力下,已被释读的甲骨文内容 ②  , 全方位展示了商代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对中国早期历史研究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在短视频平台上,用 ③ 的方式介绍甲骨文的视频非常受欢迎。知识分享与短视频催生的化学反应,让视频博主能够以一种更易被人接受的方式传播自己热爱的文字,让网友得以领略古老文明的独特魅力,让人们看到激发“冷”专业背后“热”魅力的更多路径和可能

    (1)、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
    (3)、文中画横线句使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其构成及表达效果。
  • 4、名篇名句默写;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过秦论》中最能体现各诸侯国“合纵”政策失败的两句是“”。
    (2)、《李凭箜篌引》中“”两句,通过想象描绘了美妙绝伦的乐声传入神山后带来的景象。
    (3)、“松”是古代诗歌中常见的意象,如“”。
  • 5、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各题。

    登快阁

    【宋】黄庭坚

    痴儿了却公家事,快阁东西倚晚晴。

    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

    朱弦已为佳人绝,青眼聊因美酒横。

    万里归船弄长笛,此心吾与白鸥盟。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叙事,诗人在闲暇之余登上了快阁,写出天色向晚、山雨欲来时倚楼远眺的独特心境。 B、颔联写景,诗人运用树、山、天、江、月等具体物象勾画出一个清朗、阔大而幽远的境界。 C、颈联用典,“朱弦”指琴,用的是伯牙子期的典故;“青眼”用了善为青白眼的阮籍的典故。 D、全诗恪守格律,意脉却没有受影响,一气而下,而且层层关联,意味隽永,让人想象无穷。
    (2)、简析诗歌蕴含的丰富情感。
  • 6、文言文断句;文中画线句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使者大喜,如惠语以让单于。单于视左右而惊,谢汉使曰:“武等实在。”于是李陵置酒贺武曰今足下还归扬名于匈奴功显于汉室虽古竹帛所载丹青所画何以过子卿

    A、于是李陵置酒贺武曰/今足下还/归扬名于匈奴/功显于汉/室虽古竹帛所载丹青/所画何以过子卿 B、于是李陵置酒/贺武曰/今足下还归/扬名于匈奴/功显于汉/室虽古竹帛所载/丹青所画/何以过子卿 C、于是李陵置酒贺武曰/今足下还归/扬名于匈奴/功显于汉室/虽古竹帛所载/丹青所画/何以过子卿 D、于是李陵置酒/贺武曰/今足下还/归扬名于匈奴/功显于汉室/虽古竹帛所载丹青/所画何以过子卿
  • 7、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甲)

    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 , 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但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今年九十有六,是臣尽节陛下之日长,报养刘日短也。乌鸟私情,愿乞终养。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皇天后土实所共鉴。愿陛下矜愍愚诚,听臣微志,庶刘侥幸,保卒余年。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臣不胜犬马怖惧情,谨拜以闻。

    (节选自李密《陈情表》)

    (乙)

    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追诸父异爨,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东犬西吠,客逾疱宴,鸡栖于厅。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家有老妪,尝居于此。妪,先大母婵也,乳二世,先妣之甚厚。室西连中闺,先妣尝一至。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妪又曰:“汝姊在吾怀,呱呱泣;娘指叩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吾从板外相为应答。”语未毕,余泣,妪亦泣。余自束发读书轩中,一日,大母过余曰:“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比去,以手阖门,自语曰:“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顷之,持一象笏至,曰:“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瞻顾遗迹,如在昨日,令人长号不自禁。

    (节选自归有光《项脊轩志》)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拔擢”意为提拔、擢升,文言文中表示官职变动的词语还有“迁”,“左迁”指降职贬官。 B、“表”是古代臣子向帝王上书提出异议的一种文体,《出师表》即诸葛亮写给刘禅的建议。 C、“先妣”指已故的母亲,成语“如丧考妣”中的“考妣”意思为已经去世了的父亲和母亲。 D、“宣德”是古代帝王用来纪年的年号,“元丰七年”“乾隆三十九年”等均使用年号纪年。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刘日薄西山 娘指叩门扉曰 B、是臣尽节陛下之日长 室西连中闺 C、报养刘日短也 臣不胜犬马怖惧 D、客逾疱宴 呱呱
    (3)、下列对两篇选文相关内容的概括或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甲文陈述作者不能奉诏的原因,提出解决问题的折中办法,即先尽孝道、后报国恩,以期说动晋武帝。 B、乙文叙写庭院的两次变迁,从篱笆到院墙,家中凌乱不堪,每况愈下,由此写出了大家庭的分崩离析。 C、两篇选文都体现了作者对亲人、家庭的重视,甲文呈现了至深孝道,乙文则表达了对亲人的深情怀念。 D、两篇选文都能体现事、情、理结合的特点,甲文表达“愿乞终养”的诉求,乙文传达世事变迁的感慨。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

    ②比去,以手阖门,自语曰:“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

  • 8、现代文阅读Ⅱ;阅读下面的选文,完成各题。

    一个消逝了的山村(节选)

    冯至

    ①最可爱的是那条小溪的水源,从我们对面山的山脚下涌出的泉水,它不分昼夜地在那儿流,几棵树环绕着它形成一个阴凉的所在。我们感谢它,若是没有它,我们就不能在这里居住,那山村也不会曾经在这里滋长。这清冽的泉水,养育我们,同时也养育过往日那村里的人们。人和人,只要是共同吃过一棵树上的果实,共同饮过一条河里的水,或是共同担受过一个地方的风雨,不管是时间或空间把它们隔离得有多么远,彼此都会感到几分亲切,彼此的生命都有些声息相通的地方。我深深理解了古人一首情诗里的句子:“____。”

    ②其次就是鼠麹草。这种在欧洲非登上阿尔卑斯山的高处不容易采撷得到的名贵的小草,在这里每逢暮春和初秋却一年两季地长遍了山坡。我爱它那从叶子演变成的、有白色茸毛的花朵,谦虚地掺杂在乱草的中间。但是在这谦虚里没有卑躬,只有纯洁,没有矜持,只有坚强。有谁要认识这小草的意义吗?我愿意指给他看:在夕阳里一座山丘的顶上,坐着一个村女,她聚精会神地在那里缝什么,一任她的羊在远远近近的山坡上吃草,四面是山,四面是树,她从不抬起头来张望一下,陪伴着她的是一丛一丛的鼠麹从杂草中露出头来。这时我正从城里来,我看见这幅图像,觉得我随身带来的纷扰都变成深秋的黄叶,自然而然地凋落了。这使我知道,一个小生命是怎样鄙弃了一切浮夸,孑然一身担当着一个大宇宙。那消逝了的村庄必定也曾经像是这个少女,抱着自己的朴质,春秋佳日,被这些白色的小草围绕着,在山腰里一言不语地负担着一切。后来一个横来的运命使它骤然死去,不留下一些夸耀后人的事迹。

    ③雨季是山上最热闹的时代,天天早晨我们都醒在一片山歌里。那是些从五六里外趁早上山来采菌子的人。下了一夜的雨,第二天太阳出来一蒸发,草间的菌子,俯拾皆是:有的红如胭脂,青如青苔,褐如牛肝,白如蛋白,还有一种赭色的,放在水里立即变成靛蓝的颜色。我们望着对面的山上,人人踏着潮湿,在草丛里,树根处,低头寻找新鲜的菌子。这是一种热闹,人们在其中并不忘却自己,各人盯着各人眼前的世界。这景象,在七十年前也不会两样。这些彩菌,不知点缀过多少民族童话,它们一定也滋养过那山村里的人们的身体和儿童的幻想吧。

    ④这中间,高高耸立起来那植物界里最高的树木,有加利树。有时在月夜里,月光把被微风摇摆的叶子镀成银色,我们望着它每瞬间都在生长,仿佛把我们的身体,我们的周围,甚至全山都带着生长起来。望久了,自己的灵魂有些担当不起,感到悚然,好像对着一个崇高的严峻的圣者,你若不随着他走,就得和他离开,中间不容有妥协。——但是,这种树本来是异乡的,移植到这里来并不久,那个山村恐怕不会梦想到它,正如一个人不会想到他死后的坟旁要栽什么树木。

    ⑤秋后,树林显出萧疏。刚过黄昏,野狗便四出寻食,有时远远在山沟里,有时近到墙外,做出种种求群求食的嗥叫的声音。更加上夜夜常起的狂风,好像要把一切都给刮走。这时有如身在荒原,所有精神方面所体验的,物质方面所获得的,都失却了功用。使人想到海上的飓风,寒带的雪潮,自己一点也不能做主。风声稍息,是野狗的嗥声,野狗声音刚过去,松林里又起了涛浪。这风夜中的嗥声对于当时的那个村落,一定也是一种威胁——尤其是对于无眠的老人,夜半惊醒的儿童和抚慰病儿的寡妇。

    ⑥在比较平静的夜里,野狗的野性似乎也被夜的温柔驯服了不少。代替野狗的是麂子的嘶声。这温良而机警的兽,自然要时时躲避野狗,但是逃不开人的诡计。月色朦胧的夜半,有一二猎夫,会效仿麂子的嘶声,往往登高一呼,麂子便成群地走来。……据说,前些年,在人迹罕到的树丛里还往往有一只鹿出现。不知是这里曾经有过一个繁盛的鹿群,最后只剩下了一只,还是根本是从外边偶然走来而迷失在这里不能回去呢?反正这是近乎传说了。这美丽的兽,如果我们在庄严的松林里散步,它不期然地在我们对面出现,我们真会像是传说中的圣人一般,在它的两角之间看见了幻境。

    ⑦两三年来,这一切,给我的生命许多滋养。但我相信它们也曾以同样的坦白和恩惠对待那消逝了的村庄。这些风物,好像至今还在述说它的运命。在风雨如晦的时刻,我踏着那村里的人们也踏过的土地,觉得彼此相隔虽然将及一世纪,但在生命的深处,却和他们有着意味不尽的关联。

    1942年,写于昆明。

    (有删改)

    (1)、下列对选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③段写彩菌,从视觉入手,通过具体物象的排比,让色彩鲜明可感,画面层次感强。 B、第④段写有加利树,表现它崇高、严峻、神圣、向上的特点,突出它对人灵魂的启迪。 C、第⑤段写树林,实写“野狗”声,虚写“飓风”“雪潮”,突出环境带来的威胁感。 D、第⑥段写麂子,写它躲开了被温柔夜色驯服的野狗来和人类斗争,赞美它的温良机警。
    (2)、关于选文第②段,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鼠麹草象征生命的谦虚、纯洁与坚强,作者借此表达人应该持有的态度:生命不需要张扬。 B、小草、少女如同消逝的村庄,静默地存在和消失,意味着自然不会让任何生命都留下印记。 C、鼠麹草、村女、羊群呈现出的恬静之美,生动地传递了山村之静让人回归生命之静的体悟。 D、本段以个体与整体、微小与伟大、不变与变化等相对概念,启发人们思考存在的价值与意义。
    (3)、结合选文,从下面两句诗中选择一句填入文中画横线处,并说说选择这一句的理由。

    ①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 ②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

    (4)、结合选文,理解文中画波浪线句子的含义。
  • 9、现代文阅读Ⅰ;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宇宙间有若干千亿个星系。在所有星系里,行星的数量跟恒星的总数大概一样多,每个星系平均有1000亿个恒星。在这样庞大数量的星系里,难道只有一个普通的恒星—太阳—是被有人居住的行星伴随着吗?为什么我们这些隐藏在宇宙中某个被遗忘角落里的人类就这样幸运呢?我认为,宇宙里很可能到处都充满着生命,只是我们人类尚未发现而已。我们的探索才刚刚开始。

    这个时候,我们的旅程只到达地球上的天文学所通称的“本星系群”。本星系群宽达数百万光年,大约由20个子星系组成,是一个稀疏、模糊而又实实在在的星系团。其中的一个星系是M31,从地球上看,这个星系位于仙女星座。跟其他旋涡星系一样,它是一个由恒星、气体和尘埃组成的巨大火轮。M31以外是另一个非常相似的星系,也就是我们自己的星系。它的旋涡臂缓慢地转动着—每2.5亿年旋转一周。现在,我们离地球4万光年,我们正处于银河中心。

    恒星—气势磅礴的自身发光的星球—像流水一样漂浮在我们的四周。有些恒星跟太阳一样是孤独的;多数恒星有伴侣,通常是成双成对,互相环绕。有些恒星的光彩长年不减;有些恒星闪烁不定,或以匀称的节奏闪烁着。有些恒星稳重端庄地转动着,有些恒星狂热地旋转着,弄得自己面貌全非,成了扁圆形。多数恒星主要是以可见光成红外光放出光芒;其他恒星也是X光或射电波的光源。发蓝光的恒星是年青的星,会发热;发黄光的恒星是常见的星,它们已经到了中年;发红光的恒星常常是垂亡的老年星;而发白光或黑光的恒星则已奄奄一息。银河里大约有4000亿个各种各样的恒星,它们的运转既复杂又巧妙。对于所有这些恒星,地球上的居民到目前为止比较了解的却只有一个。

    每个星系都是太空中的一个岛屿,它们与其邻居遥遥相望,隔着光年之距,我可以想象,无数星球上的生物对宇宙的模糊认识是如何产生的:他们在开始的时候都以为,除了他们自己小小的行星以及他们周围的那些区区可数的恒星以外,再也没有其他的星星了。正因为如此,我们是在与世隔绝的情况下成长起来的。我们对宇宙的正确认识是逐渐形成的。

    (摘编自解说词《宇宙的边疆》)

    材料二:

    267外景 墨西哥 高速公路 白天

    安迪开着一辆红色的敞蓬车疾驰在路上,嘴上叨着雪茄,暖风吹拂着他的领带。

    瑞德(旁白):安迪·杜弗兰,爬过污垢的河流,在彼岸洗净重生,奔向海洋。

    268内景 监狱餐厅 白天

    海沃德在饭桌旁起劲地讲着安迪的轶事。

    瑞德(旁白):我们这些熟悉他的人,经常的谈论他。无疑,有关他的话题,总会引起我们笑声。

    哄堂大笑,镜头推向瑞德,表情消沉。瑞德(旁白):安迪的离去,有时会让我难过。我必须承认有些鸟是关不住的,关不住。它们的羽毛是如此的鲜亮……

    (摘编自电影剧本《肖申克的救赎》)

    材料三:

    解说在纪录片中运用最为广泛。因为解说交流的对象是观众,在表达作者的态度、愿望时,解说要随画面的景别、节奏、情绪的变化而变化。解说跟随画面提供的信息,是为了让画面与画面之间的过渡更加自然,同时满足观众对于画面信息以外的某些附加信息的知情权。因此,必须要通过解说词的形式来帮助观众更好地读懂影片内容,从这个角度来说,解说词是客观的;即便有的时候也伴随有议论,但是这种议论也是紧接着信息本身而生发出来的具有普遍意义的议论,因此从结果来讲,还是具有客观性。这与旁白是不同的。

    原本,“消极修辞”更符合解说词最初的特点,“积极修辞”因为渗透进一定的人为因素,尽管在表达和接受上增加了更多文采的成分,但是“修饰”的成分总归会让本应朴素的解说词开始显得有点游离于信息本身。但作为“积极修辞”的解说词只是增加了文学色彩,其描述对象基本信息的本质和功能没有发生根本性的改变。从解说词与画面提供的信息关系来看,偏向于“消极修辞”的解说词所体现出来的客观性或真实性要大于“积极修辞”的解说词。

    创作者在创作过程中会对纪录片的中心思想进行提炼,并通过解说词体现出来。解说词的主题化表达已经成为纪录片的一种特色,体现出明确的结论性和导向性。正如我们所知,完全没有观点的表达是不存在的,我们能够允许的是尽可能符合事实本身的主题化表达。但是这个度不好把握,如果编导的总结和归纳掺杂进过多个人的经验和感受,那有可能变得过于主观,导致主题与画面所提供的信息错位,从而产生不良的导向性。从这个角度来看,解说词的主题化表达应该处于过渡性阶段,一方面,它应该非常明确地与前面所述的解说词与画面信息相对应的状态区分开来;另一方面,这种鲜明的导向性可能会使纪录片产生“观念化”倾向。

    不论解说词表现出什么样的倾向性,它都不应该成为旁白。旁白是“以画外音形式出现的议论和评说”,或者是“剧中人物在一旁评价对手言行、表述本人内心活动或直接说给观众听(假设不为同台其他人物听见)的台词”。

    (摘编自《论中国电视纪录片解说词的主观性倾向》)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每个星系平均包含千亿个行星和总数大概一样多的恒星,而若干千亿个星系又组成了宇宙。 B、我们所在的银河系每2亿5千万年旋转一周,拥有大约4千亿个运转复杂而又巧妙的恒星。 C、像太阳一样的恒星能发光,但各个恒星的亮度、稳定性、旋转方式、光源和年龄都不相同。 D、创作者将创作过程中提炼出来的中心思想渗透在解说词里,使解说词具有结论性和导向性。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太阳是目前人类比较了解的、已知唯一被有人居住行星伴随的恒星。 B、银河系是一个拥有旋涡臂的旋涡星系,它由恒星、气体和尘埃组成。 C、安迪开着敞蓬车在路上疾驰时,瑞德的旁白对画面信息进行了评说。 D、解说词主题表达与画面信息错位,会使纪录片产生“观念化”倾向。
    (3)、下列选项最不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画线句观点的一项是( )
    A、《大戴礼记·曾子天圆》记载了曾子的话:如诚天圆而地方,则是四角之不掩也。 B、汉武帝时期由司马迁组织制订的《太初历》被后代人奉为了中国古代历法的圭臬。 C、中国古代有“论天六家”:盖天说、浑天说、宣夜说、昕天说、穹天说、安天说。 D、1927年提出的大爆炸假说在经历多次完善后成为现代宇宙学中最有影响的理论。
    (4)、梳理材料三的论证思路。
    (5)、请从使用场合、功能角度概括解说词和旁白的不同点。
  • 10、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中国历史上多有隐逸之士,不愿为官而洁身自好。楚王派了专使去请庄子做官,庄子则表示自己宁愿做烂泥塘里翻跟斗的小乌龟,予以拒绝。陶渊明做了81天彭泽县县令,便“守拙归园田”去了,他想让自己“愿无违”。不过,也有很多人认为“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希望“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如孔子不肯归隐,他说“鸟兽不可与同群”;陆游则直言“位卑未敢忘忧国”,即使僵卧孤村,也“尚思为国戍轮台”。

    读了上述材料,你有怎样的思考与感悟?请以“我们应当建设什么样的人生”为主题写一篇文章,谈谈你对人生的认识。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 11、语言文字运用Ⅱ;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李纨是贾母的长孙媳妇。虽然与王熙凤、秦可卿等贾家媳妇相比,她在贾府中的分量有些单薄,但她却培养出了贾兰这样一个复兴家族的优秀儿子。如果细细研究她的教育理念,我们就会发现:有远见的母亲,都舍得让孩子吃苦。

    熟悉《红楼梦》的读者都知道,她选择稻香村作为自己和贾兰的居家之所。而稻香村的最大亮点就是,“富贵气象一洗皆尽”。身处富贵之乡,①____,让儿子过上一种简朴而又清贫的生活。在这样的条件下长大的贾兰,与活在蜜罐里的宝玉不同,他多了一份坚韧与努力奋进的力量。这也是为什么贾府被抄家后,贾兰依然能够活出自己想要的模样,考取功名,人生美满。作为典型的贤妻良母,李纨对儿子的未来,也有着长远的打算。她不仅严厉督促贾兰用功读书,②____。《红楼梦》第二十六回,宝玉被袭人劝着出来逛逛,正无精打采时,突然看到贾兰拿着一张小弓在追两只小鹿。宝玉很纳闷,问及原因,贾兰说:“这会子不念书,闲着作什么?所以演习演习骑射。”

    所以我们可以看到,贾府能有贾兰这样优秀的子孙,跟他的母亲有很大的关系。如果想让孩子的未来走得更顺畅,作为母亲,就要起到引导作用,③____,对他的人生负起责来。就像国学大师傅佩荣说的那样:吃苦不是为了胜过别人,而是为了迎向生命的真实面貌。

    (1)、下列句子中的“他”和文中画横线处的“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老艺人用他那苍老的低沉的声音,重新铸成一种新的艺术风格。 B、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 C、闲暇之时,可以寻一方安静之地,唱他几句,喝他几杯,其乐融融。 D、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既然我们不行,倒可以借助别人的力量。
    (2)、在上文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4个字。
  • 12、语言文字运用Ⅰ;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于是她心中特有的生命精神和美感,叫我感觉到了。她没有像我们都市中的大艺术家们那样搜出枯肠去变形变态,刻意制造出各种怪头怪脸设法“惊世骇俗”。她的艺术生命是天生的,自然的,本质的,也是不可思议的。这生命的神奇来自她的天性。剪花娘子们不想在市场上创造价格奇迹,更不懂得利用媒体。千古以来,一直都是把这些随手又随心剪出的活脱脱的形象贴在炕边的墙壁或窑洞的墙上,自娱或娱人,没有市场霸权制约的艺术才是真正自由的艺术,这不就是民间艺术的魅力吗?她们不就是真正的艺术天才吗?

    然而,这些天才散布并埋没在大地山川之间,就像契诃夫在《草原》中所写的那些无名的野草野花,它们天天创造着生命的奇迹和无尽的美,却不为人知,一代一代,默默地生长、开放与消亡。那么,到了农耕文明在历史大舞台上的演出接近尾声时,我们只是等待着大幕垂落吗?在我们对她们一无所知时就忘却她们?我的车子渐渐离开这草原深处,离开这些真正默默无闻的人间天才,我心里的决定却愈来愈坚决:为这草原上的剪花娘子印一本画册,让更多人看到地们,知道她们,一定!

    (1)、下列各句中的引号和文中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
    A、好个“友邦人士”!日本帝国主义的兵队强占了辽吉,炮轰机关,他们不惊诧;在学生的请愿中有一点纷扰,他们就惊诧了! B、我更要从青岛赶上北平来理由,也不过想饱尝一尝这“秋”,这故都的秋味。 C、凤娇好像是大家有意分配给“北京话”的,每次都是她提着篮子去找他。 D、今晚若有采莲人,这儿的莲花也算得“过人头”了;只不见一些流水的影子,是不行的。
    (2)、比喻具有相似性,请据此对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所用比喻进行简要分析。
    (3)、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以改写成:“一定要为这草原上的剪花娘子印一本画册,让更多人看到她们,知道她们。”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说原文表达效果更好?
  • 13、名篇名句默写;补写下面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将进酒》中,诗人用夸张和比喻的手法表达人生易老、时光易逝的感慨之情的句子是:
    (2)、《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一词中,表现词人梦里归乡,与妻子相见时,“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情形的两句:
    (3)、爱国,是人世间最深层、最持久的情感。《登高》中,“”两句表现了诗人杜甫心忧国事、朴素深沉的爱国情怀。
  • 14、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小题。

    过平原作(节选)

    文天祥

    平原太守颜真卿,长安天子不知名。

    一朝渔阳动鼙鼓,大江以北无坚城。

    公家兄弟奋戈起,一十七郡连夏盟。

    贼闻失色分兵还,不敢长驱入咸京

    明皇父子将西狩,由是灵武起义兵。

    唐家再造李郭力,若论牵制公威灵。

    哀哉常山惨钩舌 , 心归朝廷气不慑。

    【注】①此诗是文天祥兵败被俘后被押解至大都途中所作。平原:唐代郡名,安史之乱中颜真卿在此地任太守。②天宝年间,颜真卿的兄长颜杲卿等人起兵,约以连兵断安禄山归路,以缓其西侵之谋,河北十七郡响应。③咸京:代指长安。④李郭:指李光弼、郭子仪,平定安史之乱的主要将领。⑤颜杲卿曾为常山太守,常山兵败时,颜杲卿怒骂不断,被断舌,最终受酷刑而死。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从诗歌内容可以得知,颜家兄弟皆是忠于国家、富有谋略的忠臣义士。 B、诗中使用“一朝”“无坚城”等词语,描写了叛军进攻时凶猛、激烈的场面。 C、诗人对历史事实客观评价,既肯定了李、郭之力,也赞扬了颜家牵制之功。 D、诗人赞扬颜家兄弟,也表明自我心志:即使被俘,也会坚强不屈,不改气节。
    (2)、本诗在塑造颜家兄弟的形象时主要运用了衬托手法,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
  • 15、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古之所谓“曲则全”者,岂虚言哉?诚全而归之。

    (选自《老子》)

    材料二:

    是故君子之求胜也,推让为利锐,以自修为棚橹;静则闭嘿泯之玄门,动则由恭顺之通路。是以战胜而争不形敌服而怨不构若然者悔吝不存于声色夫何显争之有哉!彼显争者,必自以为贤人,而人以为险被者。实无险德,则无可毁之义。若信有险德,又何可与讼乎!险而与之讼,是柙兕而撄虎,其可乎?怒而害人,亦必矣。《易》曰:“险而违者,讼,讼必有众起。”《老子》曰:“夫惟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是故君子以争途之不可由也。

    是以越俗乘高,独行于三等之上。何谓三等?大无功而自矜,一等;有功而伐之,二等;功大而不伐,三等。愚而好胜,一等;贤而尚人,二等;贤而能 , 三等。缓己急人,一等;急己急人,二等;急已宽人,三等。凡此者,皆道之奇,物之变也。三变而后得之,故人未能远也。夫唯知道通变者,然后能处之。是故孟之反以不伐获圣人之誉,管叔以辞赏受嘉重之赐。夫岂诡遇以求之哉?乃纯德自然之所合也。彼君子知自损之为益,故功一而美二,小人不知自益之为损,故一伐而并失。由此论之,则不伐者伐之也;不争者争之也;让敌者胜之也;下众者上之也。君子诚能嗜争途之名险,独乘高于玄路,则光晖焕而日新,德声伦于古人矣。

    (选自《人物志·释争》)

    (1)、材料二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

    是以A战胜B而争C不形D敌服而怨不构E若然者F悔吝不存于G声色H夫I何显J争之有哉!

    (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以推让为利锐”与“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也”(《兼爱》)两句中的“以”用法相同。 B、“是故君子以争途之不可由也”与“为仁由己”(《论语》)两句中的“由”意思相同。 C、“贤而能让”与“是以太山不让土壤”(《谏逐客书》)两句中的“让”意思不同。 D、“凡此数者”与“范增数目项王”(《鸿门宴》)两句中的“数”意思不同。
    (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老子认为弯曲与保全,委屈与伸直,低洼与盈满,破旧与更新,少取与多得等之间都具有辩证关系。 B、君子追求胜利时,坚持推让的原则,努力提高自身修养,安静时坚守寂然不语,行动时遵从恭敬顺从。 C、君子如果能够做到“功大而不伐”“急己宽人”,便能够超越世俗登至高处,获得意想不到的结果。 D、材料二举孟之反受圣人称赞与管叔受嘉重的例子,说明了君子懂得自我贬损能够获得益处的道理。
    (4)、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古之所谓“曲则全”者,岂虚言哉?诚全而归之。

    ②实无险德,则无可毁之义。若信有险德,又何可与讼乎!

    (5)、君子不争的原因有哪些?请根据文本简要概括。
  • 16、现代文阅读Ⅱ;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桥边的老人

    [美国]海明威

    一个戴钢丝边眼镜的老人坐在路旁,衣服上尽是尘土。河上搭着一座浮桥,大车、卡车、男人、女人和孩子们在涌过桥去。骡车从桥边蹒跚地爬上陡坡,一些士兵在帮着推动轮辐。卡车嘎嘎地驶上斜坡就开远了,把一切抛在后面,而农夫们还在齐到脚踝的尘土中踯躅着。但那个老人却坐在那里,一动也不动。他太累,走不动了。

    我的任务是过桥去侦察对岸的桥头堡,查明敌人究竟推进到了什么地点。完成任务后,我又从桥上回到原处。这时车辆已经不多了,行人也稀稀落落,可是那个老人还在原处。

    “你从哪儿来?”我问他。

    “从圣卡洛斯来。”他说着,露出笑容。

    那是他的故乡,提到它,老人便高兴起来,微笑了。

    “那时我在看管动物。”他对我解释。

    “噢,”我说,并没有完全听懂。

    “唔,”他又说,“你知道,我待在那儿照料动物。我是最后一个离开圣卡洛斯的。”

    他看上去既不像牧羊的,也不像管牛的。我瞧着他满是灰尘的黑衣服、尽是尘土的灰色面孔,以及那副钢丝边眼镜,问道:“什么动物?”

    “各种各样,”他摇着头说,“唉,只得把它们撇下了。”

    我凝视着浮桥,眺望充满非洲色彩的埃布罗河三角洲地区,寻思究竟要过多久才能看到敌人,同时一直倾听着,期待第一阵响声。它将是一个信号,表示那神秘莫测的遭遇战即将爆发,而老人始终坐在那里。

    “什么动物?”我又问道。

    “一共三种,”他说,“两只山羊,一只猫,还有四对鸽子。”

    “你只得撇下它们了?”我问。

    “是啊。怕那些大炮呀。那个上尉叫我走,他说炮火不饶人哪。”

    “你没家?”我问,边注视着浮桥的另一头,那儿最后几辆大车正匆忙地驶下河边的斜坡。

    “没家,”老人说,“只有刚才讲过的那些动物。猫,当然不要紧。猫会照顾自己的,可是,另外几只东西怎么办呢?我简直不敢想。”

    “你的政治态度怎样?”我问。

    “政治跟我不相干,”他说,“我七十六岁了。我已经走了十二公里,再也走不动了。”

    “这儿可不是久留之地,”我说,“如果你勉强还走得动,那边通向托尔托萨的岔路上有卡车。”

    “我要待一会,然后再走,”他说,“卡车往哪儿开?”

    “巴塞罗那。”我告诉他。

    “那边我没有熟人,”他说,“不过我还是非常感谢你。”

    他疲惫不堪地茫然瞅着我,过了一会又开口,为了要别人分担他的忧虑,“猫是不要紧的,我拿得稳。不用为它担心。可是,另外几只呢,你说它们会怎么样?”

    “噢,它们大概挨得过的。”

    “你这样想吗?”

    “当然。”我边说边注视着远处的河岸,那里已经看不见大车了。

    “可是在炮火下它们怎么办呢?人家叫我走,就是因为要开炮了。”

    “鸽笼没锁上吧?”我问。

    “没有。”

    “那它们会飞出去的。”

    “嗯,当然会飞。可是山羊呢?唉,不想也罢。”他说。

    “要是你歇够了,我得走了。”我催他,“站起来,走走看。”

    “谢谢你。”他说着撑起来,摇晃了几步,向后一仰,终于又在路旁的尘土中坐了下去。

    “那时我在照看动物。”他木然地说,可不再是对着我讲了,“我只是在照看动物。”

    对他毫无办法。那天是复活节的礼拜天,法西斯正在向埃布罗挺进。可是天色阴沉,乌云密布,法西斯飞机没能起飞。这一点,再加上猫会照顾自己,或许就是这位老人仅有的幸运吧。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老人反复说“两只山羊,一只猫,四只鸽子”,看似与战争无关,但表达了老人对这些动物的留恋与痛心。 B、老人提到他的故乡,“便高兴起来,微笑了”这一处神态描写,表现老人对故乡的热爱和依依不舍之情。 C、“他木然地说,可不再是对着我讲了”说明老人已经陷入绝望,体现了战争给人们的躯体所带来的伤害。 D、“唉,只得把它们撇下了”中“只得”表现了老人内心的无奈和怨愤,也可见作者对战争的厌恶与控诉。
    (2)、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的构思独具匠心,内容仅由一段对话,两个人物构成,却以小见大,揭示了战争的残忍、罪恶的主题。 B、小说采用第一人称,以一个侦察兵视角叙述,带给读者一种“亲历”战争的感觉,增加了小说的真实感。 C、小说一直暗示着敌人的飞机即将轰炸,而结尾写“法西斯飞机没能起飞”,表现了老人在战争面前的无助。 D、小说通过人物之间情绪激动的对话,来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对话背后是一位普通人对战争的不解与抱怨。
    (3)、海明威说:“作家写小说应当塑造活的人物。”文中是如何把老人这一形象塑造“活”的?
    (4)、海明威的“冰山理论”将文学作品同冰山类比,他说:“冰山在海面移动很庄严宏伟,这是因为它只有八分之一露在水面上。”请你以选文为例,谈谈你对“冰山理论”的理解。
  • 17、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仔细观察你会发现,用面团发酵的食品里面都存在着一些“神奇的小孔”。这些小孔是怎么来的,它们对食物会产生哪些影响呢?

    首先,①____。面粉由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等成分组成,在面团发酵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是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面粉中的蛋白质主要由麦胶蛋白、麦谷蛋白、麦清蛋白和麦球蛋白等组成,其中麦谷蛋白、麦胶蛋白吸水膨胀,②____。这种面筋质在面团发酵过程中会因为二氧化碳气体的产生而膨胀,并能阻止二氧化碳气体的溢出。

    其次,促进小孔形成的主力军是谁呢?我们都知道,面粉中的碳水化合物大部分是以淀粉的形式存在的。淀粉中所含的淀粉酶在适宜的条件下,能将淀粉转化为麦芽糖,进而继续转化为葡萄糖,从而供给酵母发酵所需养分。当面团加入酵母后,酵母即可吸收面团中的养分生长繁殖,并产生二氧化碳气体,使面团形成膨大、松软、蜂窝状的组织结构。因此,③____。

    (1)、上图是面团发酵食品中小孔的形成过程流程图,请将关键因素补充完整,每处不超过6个字。
    (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 18、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张岱最为人熟知的散文大概就是《湖心亭看雪》了。全文不过短短一百来字,就将一幅天地辽阔、万籁俱寂、人际相会的画面描写得①____。崇祯五年,当时张岱旅居杭州西湖。此时的西湖白茫茫一片,它展示了一幅独特的湖中雪景: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余舟一芥。这样简单的景致也可以寄寓极为丰富的情感。

    时逢大雪,一个心思玲珑的雅致文人,总会做出一些②____的事来。于是,他孤身一人,伴着船桨荡开的圈圈涟漪,独自游走在这清朗的画卷里。这种事,在心意相通的人看来,就是玲珑剔透,当举杯对饮,浮一大白。而在不理解的人看来,一定觉得这人疯了。

    有趣的事,知己与旁人,张岱都遇到了。原本水天一白,只有长堤、孤舟与亭台,没想到竟然能在大雪后的湖心亭遇上和自己一样雪夜拥裘、乘舟赏雪的人。这样的惊喜,就像当年的俞伯牙和钟子期,③____,却倾盖如故。原本天地一孤客,内心总有“独一人而知天下有雪”的寂寞。但此刻却有人与自己心意相通,这大概是人世间最潇洒的事。即使旁人无法理解,“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那又有什么关系呢?

    崇祯五年十二月,西湖这一场大雪,就这样下了四百年。

    (1)、请在文中横线处填上恰当的成语。
    (2)、横线句中的“浮一大白”是什么意思?请从你熟悉的古诗文中找出描摹类似场景的一个诗句。
    (3)、认真揣摩结尾部分作者想要表达的意境,从文段中选择合适的意象,仿照画框句的句式写两个句子,作为本文新的结尾。
  • 1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苏洵《六国论》“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借古讽今,发人深省;而“”的告诫又是那样的真切深沉。
    (2)、辛弃疾《青玉案·元夕》中描写女子盛装观灯情态的两句词是“”。
    (3)、列锦,亦称“名词铺排”,是指由名词或名词性短语排列在一起,用以烘托气氛、创造意境、表达情感的一种修辞手法。古典诗歌作品中常见的运用这一表现手法的诗句,如“”。
  • 20、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题。

    秋日田园杂兴十二绝(其八)

    范成大

    新筑场泥镜面平,家家打稻趁霜晴。

    笑歌声里轻雷动,一夜连枷【注】响到明。

    【注】连枷:用来拍打稻谷、小麦、豆子、芝麻等,使其籽粒掉落的一种农具。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句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描写农家场院,勤劳的农人为了秋收新修了晒谷场。 B、秋天的乡间呈现出一派丰收的景象,家家户户都趁着霜后的晴日打起稻谷。 C、农忙时节天公却不作美,雷声响动,雨水将至,农人抓紧时间连夜打稻谷。 D、第三、四句重在听觉描写,不仅有笑声、歌声,还有响彻天明的连枷之声。
    (2)、本诗与杨万里的《插秧歌》同为田园劳作诗,二者在氛围上有何不同?请对其进行简要分析。
1 2 3 4 5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