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下列对课文中相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表,古代奏章的一种,专门用于臣子向帝王上书言事,在写作风格上以议论为主,侧重于“陈情”,表达臣子对帝王的忠诚和希望。 B、古代表示官职变迁的词汇比较丰富,如“拜”“授”“封”等表示授官,“升”“拔”“擢”等表示升职,“贬”“谪”等表示降职,“罢”“免”“除”等表示罢官。 C、古代常以亲属关系的远近制定丧服的轻重。按旧制,凡为长辈如祖父母、伯叔父母、未嫁的姑母等,平辈如兄弟、姐妹、妻子等服丧,均穿期服。 D、孝廉、秀才都是汉代以来推荐人才的一种科目,“孝廉”即孝顺父母、品行方正的人,“秀才”即优秀人才。明清科举考试中,以生员为秀才,以举人为孝廉。
  • 2、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夙遭闵凶(不幸的事)      未曾废离(停止侍奉)

    沐浴清化(蒙受)            形影相(安慰)

    B、臣洗马(解除)          臣具以表(听到)

    晚有儿(子)              刘病日(病重)

    C、犹蒙矜育(怜惜养育)      伏惟圣朝(俯伏思量)

    岂敢盘桓(犹疑不决的样子)  日西山(迫近)

    D、有所希冀(非分的愿望)    夙疾病(缠绕)

    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臣子谦卑的话,用犬马自比)  臣微志(准许,成全)

  • 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思,全都与现代汉语意思不同的一项是(    )

    ①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

    ②零丁孤苦,至于成立

    ③郡县逼迫 , 催臣上道

    ④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⑤岂敢盘桓 , 有所希冀

    ⑥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⑦臣之辛苦 , 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

    ⑧庶刘侥幸 , 保卒余年

    A、①③⑤⑦ B、②④⑥⑧ C、①②④⑥ D、③⑤⑦⑧
  • 4、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语,活用类型不相同的一组是(    )
    A、①且臣少伪朝,历职郎署 B、虽然,犹有未也B.①非臣陨首所能报②雄州雾列,俊采 C、①臣具以表贾谊于长沙 D、①是以区区不能废②宾主尽东南之
  • 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与句子“刘病日笃”中的“日”字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谨拜以闻 B、非臣陨首所能 C、无期功强近之亲 D、无应门五尺之僮
  • 6、下列加点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刘夙婴疾病                拔剑撞破之 B、险衅,夙遭闵凶          猥微贱,当侍东宫 C、臣不胜犬马怖惧情          臣进退,实为狼狈 D、州司临门,急星火          零丁孤苦,至成立
  • 7、下列句中不含古今异义词的一项是(    )
    A、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 B、不胜犬马怖惧之情 C、刘夙婴疾病 D、祖母刘悯臣孤弱,躬亲抚养
  • 8、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A、零丁孤苦,至于成立 B、诏书切峻,责臣逋慢 C、吾令人望其气……成五采 D、夙遭闵凶
  • 9、下列各项中对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组是(    )
    A、乌鸟私情,愿终养                       乞:请求 B、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       独:只 C、皇天后土,实所共                       鉴:借鉴 D、愿陛下矜愍愚诚,臣微志                 听:准许
  • 10、下列各项中对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组是(    )
    A、以表闻,辞不就职             具: 准备 B、诏书切峻,责臣慢               逋: 逃脱 C、凡在故老,犹蒙育               矜:怜惜 D、臣欲奉诏奔驰,则以刘病日       笃: 病重
  • 11、、下列各项中对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组是(    )
    A、蒙国恩              寻:不久 B、臣洗马          除:授予官职 C、猥以贱              微:卑贱 D、侍东宫          当:应当
  • 12、下列各项中对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组是(    )
    A、而刘夙疾病,常在床蓐    婴:绕 B、奉圣朝,沐浴清化      逮:趁着 C、后刺史臣荣,臣秀才      举:举荐 D、诏书下,拜臣郎中      特:特意
  • 13、下列各项中对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组是(    )
    A、既无伯叔,终兄弟      鲜:少 B、门衰薄,晚有儿息      祚:福分 C、外无功强近之亲        期:期望 D、茕茕孑立,形影相      吊:安慰
  • 14、下列各组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慈父背             曹刿请 B、西山             不今人爱古人 C、蒙国恩              闻之,欣然规往,未果,病终 D、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然秦以区区之地
  • 15、默写
    (1)、姚鼐在《登泰山记》中,写从山巅向下俯视,众山如掷具的句子是“”。
    (2)、姚鼐《登泰山记》中,写夜色已退,晨曦初现,太阳的形体未现,光芒已可见的句子是“”。
    (3)、姚鼐《登泰山记》中“”两句,描述横亘在阳谷与阴谷分界处的古长城给泰山增添了雄奇的色彩。
    (4)、姚鼐《登泰山记》中“”两句,写高高耸立的日观峰的所在位置,为下面观日出的主要活动埋下伏笔。
    (5)、姚鼐《登泰山记》中“”两句,通过云雾障目和冰滑难登突出了登山之艰险,进一步点明了风雪中登山的特点。
    (6)、姚鼐《登泰山记》中“”三句,写作者在山顶上远望所见到的景象。
    (7)、姚鼐《登泰山记》中“”三句,通过描摹色彩,把太阳跃动而雄浑的形象表现得气势磅礴。
  • 1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古今意义不同的一项是(    )
    A、郦道元所谓环水也 B、半山居雾若带然 C、与子颖坐日观亭,待日出 D、石苍黑色,多平方
  • 1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全对的一组是(    )

    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在)

    ②余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在)

    ③世皆谓之天门(助词,无实义)

    ④苍山负雪,明天南(蜡烛)

    ⑤而半山雾若带然(停留)

    见云中白若樗蒱数十立者(稍微)

    A、①④⑥ B、②③④ C、①③⑤ D、②⑤⑥
  • 18、下列句子中,与其他三句句式不同的一项是(    )
    A、当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 B、东谷者,古谓之天门溪水,余所不至也。 C、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 D、稍见云中白若樗蒱数十立者,山也。
  • 19、对下列句中省略成分补充,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山多石,(山)少土 B、石苍黑色,(石)多平方,(石)少圜 C、(山)少杂树,(山)多松 D、(山)生石罅,(树)皆平顶
  • 20、下列句子不是判断句的一项是(    )
    A、当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 B、中谷绕泰山城下,郦道元所谓环水也 C、稍见去中白若摴蒱数十立者,山也 D、是日,观道中石刻
上一页 25 26 27 28 29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