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温州市平阳县万全综合高级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3+2试卷

试卷更新日期:2025-01-22 类型:期末考试

一、语言文字运用

  • 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是(     )
    A、回(yú)       马脚(lòu)   铢必较(zī) B、(kàn)     婀玲(fán)   于至善(qín) C、跄(liàng)稀泥(huò)   闲聊神(kǎn) D、(fèi)     捅子(lóu)   耿介不(ā)
  • 2. 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的使用,正确的是(     )
    A、元宵佳节,广场上灯火阑珊 , 各种造型别致的彩灯争奇斗艳。 B、谣言止于智者,不必要为了无谓的蜚短流长而常常自寻烦恼。 C、这件事引起了社会各界人士的讨论,大家各执一词,众口难调 D、他大学毕业后参加了多次面试,但都屡试不爽 , 心情非常沮丧。
  • 3. 下列语句标点使用无误的一项是(     )
    A、今年你报考航空航天大学?还是报考浙江大学? B、人们从马克思学得入世的激情,从鲁迅学得批判精神,从列夫·托尔斯泰学得道德的执着。歌德的诗句刻写着睿智的人生,拜伦的诗句呼唤奋斗的热情。 C、雨果说:“各种蠢事,在每天阅读好书的影响下,仿佛被烤在火上一样渐渐熔化”,这就是读书使人避恶。 D、中国式过马路,是网友对部分中国人集体闯红灯现象的一种调侃,即“凑够一撮人就可以走,和红绿灯无关”。
  • 4. 《宝黛吵架》中“宝玉又自己后悔:‘方才不该和他较证’”句所运用的人物描写方法是(     )
    A、行为描写 B、语言描写 C、心理描写 D、细节描写
  • 5.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中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读书原为自己受用,多读不能算是荣誉,少读也不能算是羞耻。             , 必能养成深思熟虑的习惯,涵泳悠游,以至于变化气质;             , 譬如驰骋十里洋场,虽珍奇满目,徒惹得心花意乱,空手而归。             , 如暴发户炫耀家私,以多为贵。这在治学方面是自欺欺人,在做人方面是趣味低劣。

    ①多读而不求甚解

    ②世间许多人读书只为装点门面

    ③少读如果彻底

    A、①③② B、③①② C、②③① D、②①③
  • 6.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为了反复地说明这个意思,想将两种互相对立的态度对照地讲一下。 B、面对中方被迫采取的第三轮贸易反制措施,美方一些人最近宣称将再提高关税税率,试图以此来逼迫中方在经贸谈判中让步。 C、这个文件对经济领域中出现的一些问题,从理论和政策上作了详细的规定和深刻的说明。 D、中国共产党的二十年,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日益结合的过程。
  • 7. 下列诗句中,没有使用夸张修辞手法的是(     )
    A、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B、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C、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D、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
  • 8. 下列各句表达得体的是(     )
    A、恭贺乔迁之喜!愿新居温馨如春,一幅字画送给您,愿能让您新家蓬荜生辉。 B、感谢您信任我,让我为您的新作写序文,可惜我只有八斗之才,恐难胜任。 C、他写了篇《无问西东》的影评发给编剧,附言说:“拙作一篇,敬请斧正。” D、贵校初建,在硬件和软件设施等方面如有需要之处,我们一定会鼎力相助。

二、名篇名句默写

  • 9. 补写句子。

    (1) , 百舸争流。

    (2)故不积跬步,

    (3)战士军前半死生,

    (4)?唯有杜康。

三、现代文阅读

  • 10.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祝福(节选)

    鲁迅

    但是我总觉得不安,过了一夜,也仍然时时记忆起来,仿佛怀着什么不祥的豫感;在阴沉的雪天里,在无聊的书房里,这不安愈加强烈了。不如走罢,明天进城去。福兴楼的清嫩鱼翅,一元一大盘,价廉物美,现在不知增价了否?往日同游的朋友,虽然已经云散,然而鱼翅是不可不吃的,即使只有我一个……。无论如何,我明天决计要走了。

    我因为常见些但愿不如所料,以为未毕竟如所料的事,却每每恰如所料的起来,所以很恐怕这事也一律。果然,特别的情形开始了。傍晚,我竟听到有些人聚在内室里谈话,仿佛议论什么事似的,但不一会,说话声也就止了,只有四叔且走而且高声的说:

    “不早不迟,偏偏要在这时候,……这就可见是一个谬种!”

    我先是诧异,接着是很不安,似乎这话于我有关系。试望门外,谁也没有。好容易待到晚饭前他们的短工来冲茶,我才得了打听消息的机会。

    “刚才,四老爷和谁生气呢?”我问

    “还不是和祥林嫂?”那短工简捷的说。

    “祥林嫂?怎么了?”我又赶紧的问。

    “老了。”

    “死了?”我的心突然紧缩,几乎跳起来,脸上大约也变了色。但他始终没有抬头,所以全不觉。我也就镇定了自己,接着问:

    “什么时候死的?”

    “什么时候?──昨天夜里,或者就是今天罢。──我说不清。”

    “怎么死的?”

    “怎么死的?……还不是穷死的?”他淡然的回答,仍然没有抬头向我看,出去了。

    (1)、鲁四老爷骂祥林嫂是“谬种”,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
    A、认为祥林嫂死的不是时候,因为新年之时,谈到“死”便说“老了”,这是一种忌讳。 B、祥林嫂死在鲁镇的祝福里,鲁四老爷认为这是不吉利的,所以祥林嫂是不祥的。 C、鲁四老爷是封建思想的捍卫者,女人再嫁在封建礼教中是罪孽深重的。这样一个罪孽深重的女人“不早不迟,偏偏要在这时候”死去,是鲁四老爷不能容忍的,所以骂她是个“谬种”。 D、祥林嫂曾在鲁四老爷家做工,她沦为乞丐在鲁镇的祝福中死去,有损自己的体面。
    (2)、以下对作品中的“我”的认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我”作为小说作者,能更好地增强故事的真实性和抒情性。 B、“我”叙述故事时,运用倒叙,产生悬念,引人入胜。 C、“我”作为具有启蒙思想的知识分子,对祥林嫂的遭遇满怀同情却又无能为力。 D、小说是以“我”的视角展开的,祥林嫂的故事就是通过“我”的观察和叙述才得以展现的。
    (3)、《祝福》选自鲁迅的小说集《》,作品的线索人物是 , 主人公是
    (4)、小说《祝福》为什么要将祥林嫂的悲剧放到前面叙述?
    (5)、选文刻画不同的人物,运用了不同的描写手法,请对此作简要分析。

四、文言文阅读

  • 1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扬州督同将军梁公,解组乡居,日携棋酒,游林丘间。会九日登高与客弈,忽有一人来,逡巡局侧,耽玩不去。视之,目面寒俭,悬鹑结焉,然意态温雅,有文士风。公礼之,乃坐。亦殊撝谦。分指棋谓曰:“先生当必善此,何不与客对垒?”其人逊谢移时,始即局。局终而负,神情懊热,若不自已。又着又负,益愤惭。酌之以酒,亦不饮,惟曳客弈。自晨至于日昃,不遑溲溺。

    方以一子争路,两互喋聒,忽书生离席悚立,神色惨阻。少间,屈膝向公座,败颡乞救,公骇疑,起扶之曰:“戏耳,何至是?”书生曰:“乞付嘱圉人,勿缚小生颈。”公又异之,问:“圉人谁?”曰:“马成。”先是,公圉役马成者,走无常,十数日一入幽冥,摄牒作勾役。公以书生言异,遂使人往视成,则已僵卧三日矣。公乃叱成不得无礼,瞥见书生即地而灭,公叹咤良久,乃悟其鬼。

    越日马成寤,公召诘之。成曰:“渠湖襄人,癖嗜弈,产荡尽。父忧之,闭置斋中。辄逾垣出,窃引空处,与弈者狎。父闻诟詈,终不可制止,父愤悒赍恨而死。阎摩王以书生不德,促其年寿,罚入饿鬼狱,于今七年矣。会东岳凤楼成,下牒诸府,征文人作碑记。王出之狱中,使应召自赎。不意中道迁延,大愆限期。岳帝使直曹问罪于王。王怒,使小人辈罗搜之。前承主人命,故未敢以缧绁系之。”公问:“今日作何状?”曰:“仍付狱吏,永无生期矣。”公叹曰:“癖之误人也如是夫!”

    异史氏曰:“见弈遂忘其死;及其死也,见弈又忘其生。非其所欲有甚于生者哉?然癖嗜如此,尚未获一高着,徒令九泉下,有长死不生之弈鬼也。可哀也哉!”

    (《聊斋志异·棋鬼》)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九日登高,与客弈                  会:相约 B、神情懊热,若不自                  已:停止 C、父愤悒恨而死         赍:怀着 D、故未敢以缧绁之              系:捆绑
    (2)、对下列语句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父忧之,闭置斋中      “忧”:意动用法 B、酌之以酒,亦不饮      倒装句 C、癖之误人也如是夫      判断句 D、公礼之,乃坐        “礼”:名词作动词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书生爱棋成癖,家产荡尽,父亲气死,他也不知悔改,最后被阎王减了寿数,罚进饿鬼狱。 B、书生虽然酷爱下棋,但棋艺不精,与扬州督同将军梁公的客人下棋时,屡战屡败,最后只好跪地求饶。 C、梁公对书生以礼相待,起初以为他只是个爱好下棋的穷书生,直到他“即地而灭”后,梁公才渐渐明白他原来是鬼。 D、书生在阴间时本来有个赎罪转生的机会,可他沉迷弈棋,误了给东岳泰山凤楼写碑记的期限,最后落得个永世不得超生的下场。
    (4)、翻译。

    阎摩王以书生不德,促其年寿,罚入饿鬼狱。

    (5)、文中的书生是个怎样的人?

五、作文

  • 12. 根据要求完成作文。

    请以“这,才是青春的模样”为题目,联系你的经历或思考,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自选角度,自定立意;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7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