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2017~2018学年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历史第一单元 第三课 土地改革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历史第一单元 第二课 抗美援朝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历史第一单元 第一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一单元 第五课 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一单元 第四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一单元 第三课 盛唐气象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一单元 第二课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一单元 第一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同步练习
-
1、甲午中日战争前,帝国主义在华投资总共不过二三亿美元,此后到1902年,外国资本对华投资总额达到15亿美元。导致这一变化发生的主要原因是( )A、中日《马关条约》的签订 B、清政府沦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C、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 D、中华民国临时政府鼓励引进外资
-
2、洋务派既采购西方国家的“坚船利炮”,也派遣留学生学习西方国家的先进工业技术,绝大部分回国后成为行业领域的骨干人员,还积极培育军事生产所需要的人才类型。这说明洋务运动( )A、培养了一大批中国近代需要的科技人才 B、洋务运动使中国进入完全意义的近代化 C、大大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D、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
-
3、制度变革影响社会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
材料二:(周)王追思先圣王,乃褒封神农之后于焦,黄帝之后于祝,帝尧之后于蓟……封尚父于营丘,曰齐;封弟周公旦于曲阜,日鲁……余各以次受封。
——《史记·周本纪》
材料三:集小、(都)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三十一县。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平斗桶权衡丈尺……居五年,秦人富强。
——《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四:
(1)、材料一中“天下为家”的局面反映了我国古代哪一制度的出现?(2)、材料二反映的是周朝什么制度?周朝实施该制度有什么样的目的?(3)、材料三反映了商鞅变化的哪些措施?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变法的历史影响。(4)、根据材料四指出,秦朝的政治制度是什么?这一政治制度体现了诸子百家中哪一学派的思想主张? -
4、中华民族灿烂辉煌的文化承载着生生不息的民族力量和自信。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文字起源】
材料一:中国之所以能成为世界上最伟大的国家之一,有一部分应该归功于他们的文字。
——费正清《中国:传统与变迁》
【思想光辉】
材料二:在五千多年的文明发展中,中华民族一直追求和传承着和平、和睦、和谐。以和为贵,与人为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理念....是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思想宝库。
——赵可金《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丰富内涵与理论价值》
【匠心谨肃】
材料三:命蜀郡郡守塑(注:堵塞)江水作坝,穿二江以通船,灌三郡之田亩,使四川沃野千里,号为陆海。
——《史记·河渠书》
【铸魂筑梦】
材料四: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得以存续的灵魂,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上下五千年的中华文化所蕴含的智慧,理念,气度,神韵,涵养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内心深处的自信与自豪....中华文化以更加自信的姿态走向世界。
——摘自十九大报告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我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是什么?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始于哪一朝代?写出统一文字的重要历史意义。(2)、材料二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我国古代哪一位大思想家的主张?他的核心思想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其思想有何现实意义?(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江水”修建的工程名称是什么?并概括其作用(不得摘抄原文)。(4)、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作为新时代的青少年应该怎样增强文化自信? -
5、班固在《汉书》中记载“:秦遂并兼四海,以为周制微弱,终为诸侯所丧,故不立尺土之封”,秦始皇针对“周制微弱”的弊端而推行的地方行政制度是( )A、禅让制 B、世袭制 C、郡县制 D、行省制
-
6、“嬴政统一全国后自称‘皇帝’,握有最高的行政权;军队调动,凡五十人以上都须请示皇帝;皇帝的诏令就是法律。”由此可以推断,秦朝的制度( )A、加强了中央对地方控制 B、加重了百姓的徭役赋税 C、巩固了统一多民族国家 D、缔造了至高无上的皇权
-
7、文物包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下列文物体现的是( )A、远古时期的审美意识 B、商周时期的文明成就 C、春秋时期的经济发展 D、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
-
8、战国时期,楚国爱国诗人“吸收民歌精华,采用楚国方言创造出一种新体的诗歌”——“楚辞”,其代表作《离骚》充分表达了诗人对自己祖国和人民的热爱,是千古传诵的抒情长诗。这位爱国诗人是( )A、屈原 B、李白 C、王维 D、杜甫
-
9、如表中内容反映出“百家争鸣”( )
百家争鸣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儒家
仁、义、礼、智、信;民为邦本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
墨家
“兼爱”,爱无差别等级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
法家
“尚法”,依法治国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A、推动了战国时期经济的繁荣 B、不利于后世儒家思想发展儒家 C、对后世的思想文化影响深远 D、脱离现实,禁锢人们的思想 -
10、近日,巴以冲突持续升级,造成双方死亡人数不断增加。反对战争,珍爱和平是人类的共同追求。我国战国时期,提出“兼爱”“非攻”,反对侵略战争,支持正义战争的是( )A、墨子 B、孟子 C、庄子 D、韩非
-
11、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始建于战国时期的都江堰,是根据岷江的洪涝规律和成都平原悬江的地势特点,因势利导建设的大型生态水利工程。”这类明都江堰的修建( )A、凝聚了人民智慧 B、有利于交通出行 C、推动了商业发展 D、加强了中央集权
-
12、学者龚书铎曾言:“春秋时期……以生产工具为代表的生产力迎来了我国历史上自新石器以来的另一次重大进步。”下列与材料表述相符的史实是( )A、磨制石器的使用 B、玉铲、玉镰的出现 C、青铜斧锤的使用 D、铁农具、牛耕的使用
-
13、考古学家在年代相当于夏王朝后期的二里头遗址中出土了用于祭祀等礼仪的精美玉器和乐器、青铜酒器、镶嵌绿松石的龙形器,它们大都是王室使用的高贵礼器。其反映了( )A、远古传说的真实性 B、夏朝时期的文明发展水平 C、商朝走向强盛的表现 D、西周兴起的原因
-
14、《礼记·礼运》载:“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其中“选贤与能”指的是( )A、皇帝制 B、民主制 C、郡县制 D、禅让制
-
15、同学们收集了如下图片在活动课上展示,可以帮助同学们了解我国北方先民农耕生活的是( )A、 B、 C、 D、
-
16、山顶洞人遗址出土了许多所谓的装饰品,所有的装饰品都相当精致,小砾石的装饰品是用微绿色的火成岩从两面对钻而成的,选择的砾石颇像现代女性胸前配戴的饰物。这说明山顶洞人( )A、会捕鱼狩猎 B、会缝制衣服 C、没有贫富贵贱的差别 D、具有爱美意识
-
1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像巴黎和会把德国在山东的特权转给日本这样的民族耻辱,在中国近代史上比比皆是。但1919年的这一次,激发了一场意想不到的人民运动。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国人经历了难以承受的从大喜到大悲的心理落差。
材料二:1921年注定照耀史册,它并非世纪起点的标志。却是一个全新时代的开始……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总结经验,上下求索,终于找到一条正确的革命道路。
——摘编自《百年中国》解说词
材料三:经过五四运动,宣传新思想、新文化的刊物如雨后春笋股大量涌现,越来越多的先进知识分子开始关注马克思主义……五四运动的胜利发展。使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认识到工人阶级的伟大力量……马克思主义开始与中国工人运动结合起来……1920年夏,在共产际的帮助下,陈独秀在上海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共产党早期组织。
——义务教育教科书八年级上册
(1)、依据材料一,指出导致1919年这场“意想不到的人民运动”发生的直接原因。(2)、根据所学知识回答,材料二中“1921年注定照耀史册”指的是什么事件?为什么说它是“一个全新时代的开始”?(3)、根据材料三,分析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条件有哪些?(4)、综上所述,简述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成立之间的内在联系。 -
18、“中国梦”是中人追求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之梦,近代以来,一辈辈仁人志士,为追求“中国梦”而不懈努力,几多教训,几多启示。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中体西用】
材料一 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
——《江苏巡抚李鸿章致总理衙门原函》
【立宪之梦】
材料二 梁启超强烈地反对自强运动中的技术决定论。由于学习了日本明治维新的经验,他坚定地认为,为了使中国复兴,军事和技术的革新将自然而然地会实现,而没有政治变革伴同的单纯的技术革新。
——费正清《剑桥中国晚清史》下卷
【共和之路】
材料三 1903年孙中山在檀香山的一系列演说中,反复称我们有必要倾覆满洲政府,建设民国,并在“革命成功之日,效法美国选举总统,废除专制,实行共和”。
——《孙中山的“共和”政制构想及其特征》
【思想风暴】
材料四 如果我们将中国传统文化比喻成一棵大树,洋务运动只不过剪断了一些枝叶,辛亥革命则相当于将这棵大树砍断了,但是树断了,树墩还在,一般的树只要树墩还在,还是可以萌发的。
——《西方文明对中国的冲击及中国文明的嬗变》
(1)、材料一反映了李鸿章的什么主张?(2)、梁启超领导进行的政治近代化尝试是哪一历史事件?据材料二概括指出梁启超对政治变革和技术革新的观念。(3)、根据材料三概括孙中山对“共和”的理解,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孙中山在政治上为共和作了哪些努力?(4)、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四中辛亥革命“将这棵大树砍断了”的含义。20世纪初,中国人民为了清除材料四所说的“树墩”,做什么努力? -
19、近代史上列强对中国发动了一次又一次的侵略战争,强迫中国签订了许多不平等条约,把中国推向灾难的深渊。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尽管战争的结局是残酷的,但道光帝并没有作深刻的自我反省,仍是一如既往的将一切责任卸于下属……他在内心中认定战败的原因在于这批奴才未能实心实力办事,“天朝”的厄运在于缺乏忠贤智良之臣。
——《天朝的崩溃:鸦片战争再研究》
材料二 日本臣民得在中国通商口岸城邑,任便从事各项工艺制造,又得将各项机器,任便装运进口,只交所定进口税。日本臣民得在中国制造一切货物,……即照日本臣民运入中国之货物一体办理。
——摘编自《马关条约》
材料三 慈禧看到列强未将其列为祸首,大喜过望,立即诏告奕助、李鸿章,不论条约如何苛刻,均可照办,并慷慨表示要“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而清政府则完全置于列强控制之下……
——《中国近代史普及读本》
(1)、结合所学,指出材料一中的“战争”指的是哪场战争?材料一中道光帝认为战败的原因是什么?(2)、结合所学,指出材料二反映了日本取得了什么慢略权益?与以往不平等条约相比,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方式有什么转变?(3)、据材料三,分析慈禧“大喜过望”的原因是什么?结合所学,材料中的“清政府则完全置于列强控制之下”是哪一条约所导致的结果?(4)、综合上述材料,分析近代中国的屈辱史给我们的启示。 -
20、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制定革命纲领,发动工农运动,推动国共合作,掀起大革命高潮。这表明中国共产党( )A、开辟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B、促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 C、探索了民主科学的新道路 D、揭开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