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历史叙述有史实陈述、历史评价等方式。历史评价是对历史现象或历史事件进行态度与价值的评判表达。下列选项中属于历史评价的是(     )
    A、鸦片战争后签订《南京条约》 B、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C、洪秀全颁布《天朝田亩制度》 D、洋务运动开启近代化
  • 2、蒋廷黻在《中国近代史》中有关太平天国运动时写道:“洪秀全攻占南京以后,我们更能看出他的真实心志不在建设新国家或新社会,而在建设新朝代。他深居宫中,务求享受做皇帝的福,对于政事则不放在心上。”这说明太平天国运动(     )
    A、沉重打击了清政府的统治 B、对人民实行残暴的统治 C、具有浓厚的宗教迷信色彩 D、具有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 3、某校学生在表演近代中国历史剧时,有这样的旁白:“有一天,两个来自欧洲的强盗闯进了夏宫,一个强盗洗劫财物,另一个强盗放火。”该历史剧揭露的罪行是(     )
    A、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B、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C、英国发动鸦片战争 D、林则徐进行虎门销烟
  • 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如图是孔子周游列国为题材的邮票。孔子率弟子周游列国,不辞辛劳,宣扬自己的政治理想。

    “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论语·为政》

    材料二:在孔子之前,“学到官府”,要想读书求学,必须到官府,那是贵族官僚子弟的事情,穷人家的孩子是享受不到教育的。

    如图为《孔子杏林讲学图》,图中为孔子正面端坐像,两侧为颜子、曾子、子思、孟子面向中间,聆听孔子讲学。

    材料三:孔子说:“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孔子所创立的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对中国古今的社会政治经济发展、民族心理的养成产生了重要影响,在国家统一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1)、材料一体现了孔子怎样的治国思想?这是孔子哪一思想的体现?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孔子在教育方面做出的哪一贡献?除此以外,孔子还有哪些教育理念?
    (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回答儒家思想所起的作用。
  • 5、我国自古以农业立国,农业文明在中华文明体系中享有重要地位。某校七年级同学开展了“中国古代农业文明的发展”的探究活动,请你参与同学们的小组探究,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中国大部分国土处于温带季风气候区,冬天寒冷干燥,但夏季炎热多雨,宜于植物生长,这儿早在新石器时代就出现了原始农业。但季风气候有一个缺点,即夏季来临和退却时期的或早或迟,形成雨量的或多或少,很容易形成干旱或水灾……史不绝书的水旱灾害,使中国人民自古以来重视兴修水利,如四川人民开凿了灌溉成都地区土地的渠道,秦国挖掘了郑国渠。

    ——摘编自《古代文明与地理环境之关系》

    材料二:


    甲骨文字形

    表达的含义

    三个“力”并列,表示合作

    ——张献《从汉字看中国的原始农业》

    材料三:

    春秋晚期牺(xi)尊

    战国时期农具复原图

    材料四:戮力(尽力)本(农桑)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免除徭役)。

    ———《史记·商君列传》

    (1)、根据材料一,概括古代中国农业发展的有关信息。
    (2)、根据材料二,指出“协”字体现的农耕特点。结合所学,分析形成这一特点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说明春秋战国时期农业生产领域出现了什么新现象?为顺应这一新发展,材料四中“商君”变法采取了哪一措施?
    (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影响中国古代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 6、阅读材料,解析问题。

    材料一   夏朝已有政府官僚机构,古书上记载夏朝有“六卿”“六事之人”“三正”等官长。夏朝有军队,兵士称为“甲士”,还有“夏有乱政,而作禹刑”的记载,说明已有刑法。夏朝的监狱称为“夏台”,据《史记·夏本纪》记载,这里曾拘禁过商首领汤。

    材料二   关于夏桀的昏暴行为,古书记载很多。《史记·殷本纪》中载:“是日何时丧?予与女皆亡!”《尚书·汤誓》中载:“时日曷丧,予及汝皆亡!”

    材料三   商朝最后一个国王帝辛,名纣,是历史上有名的暴君。他荒淫无度,宠爱妲己,终日歌舞,他还造酒池肉林,酗酒无度。他大肆搜刮,粮食装满了巨桥的仓库,无数珍宝堆满了鹿台。他任用小人,迫害正直的大臣。

    材料四   周武王亲率大军伐商,在孟津会合各路属国,纣王逃回殷都,自焚于鹿台,武王在此举箭连射三发,用铜钺砍下商纣的头,悬挂在旗杆上示众,商朝灭亡,武王建立周朝。

    (1)、根据材料一,归纳夏朝国家机构的组成部分。这些机构的设立有何影响?
    (2)、从材料二、三可以看出,夏朝和商朝最终灭亡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对此你有什么感想?
    (3)、材料四叙述的是什么历史事件?此事件中的关键战役是什么?
    (4)、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用简要的语言表述夏、商、西周王朝更替的关系。
  • 7、《战国策·秦策》记载:秦“决裂阡陌,教民耕战”。此策最重要的历史影响是(     )
    A、增强秦国的战斗力 B、推动了秦国的社会转型 C、发展了秦国的农业 D、秦国完成统一大业
  • 8、春秋战国时期,土地的利用率和农作物产量显著提高,主要是因为(     )
    A、青铜器的广泛使用 B、农业重视使用肥料 C、水利工程的兴修 D、铁制农具和牛耕的推广
  • 9、湖北云梦出土《睡虎地秦墓竹简》中有一篇《封诊式》,记载一个乡村里长发现麻风病疑似患者并向上报告的事例。通过此则材料可以了解秦代(     )
    A、县制的实行 B、分封制度的推行 C、法律制度的严酷 D、基层管理的状况
  • 10、墨子希望人们互助互爱,反对侵略战争。他主张(     )
    A、“无为而治” B、“仁者爱人” C、“兼爱”“非攻” D、礼法并用
  • 11、都江堰放水节在四川成都都江堰景区飞沙堰溢洪道举行。本次活动以“水润天府·万千气象”为主题,上千名观礼嘉宾着秦朝服饰,学习秦朝礼仪,沉浸式体验智慧的治水文化。主持修建都江堰的是(     )
    A、李冰 B、秦孝公 C、商鞅 D、秦穆公
  • 12、春秋时期之前,诸侯国之间的边界较为模糊,存在大量的荒地,作为各诸侯国的缓冲区;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之间的界限逐步清晰。这一变化的原因是(     )
    A、分封制度的强化 B、民族交融的推动 C、生产技术的进步 D、土地兼并的加剧
  • 13、《尚书》记载:“时甲子昧爽(黎明),王朝(清晨)至于商郊牧野,乃誓。”1976年出土的西周早期青铜器利簋上铸有铭文,其大意为:“武王在甲子日早晨出兵伐商,经占卜和观星象,果然很快攻克商都。”由此可知(     )
    A、武王伐纣有确切史实依据 B、西周社会的奢侈现象严重 C、考古发现比文献记载重要 D、远古传说都是真实的历史
  • 14、国宝级青铜器宜侯夨(cè)簋(guǐ)内的铭文,记述了周康王册封矢为宜地之侯,并赏赐给矢土地、城邑、人口、香酒、美玉和弓箭等。上述铭文可用来研究(     )

    A、世袭制的开创 B、分封制的实行 C、禅让制的废除 D、分封制的瓦解
  • 15、偃师二里头遗址出现了典型的由中原庙底沟文化、王湾文化发展而来的因素,又吸收了来自黄河下游和淮河中下游地区的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以及来自浙江余杭的良渚文化、西北甘青地区的齐家文化、北方河套地区的石峁文化等因素。这一现象说明,中华早期文明(     )
    A、满天星斗汇聚中原 B、独立发展多元并行 C、中原领先辐射四方 D、高度成熟领先世界
  • 16、在大汶口墓葬的考古发掘中,发现有墓主人手握獐牙勾形器的现象。从墓葬发掘的情况看,手握獐牙器者是少数;并且和其他墓葬相比,有獐牙器的墓葬,随葬品都是比较丰富的。这可以用来说明大汶口文化(     )
    A、贫富差距尚不明显 B、手工业高度发达 C、贫富分化较为突出 D、早期国家已经产生
  • 17、《万古江河》一书的作者许倬云认为:现在常说的“新石器”与“旧石器”时代,以人类生产食物来维持生计的方式为分界线。从旧石器时代采集食物,到新石器时代生产食物。据此,划分新、旧石器时代的分界线是(     )
    A、学会保留火种 B、原始农业兴起 C、群居生活出现 D、使用打制石器
  • 18、考古发现是了解史前社会历史的重要依据。下面的出土文物从器物造型和图案设计上可以印证我国原始居民(     )

    河姆渡遗址猪纹陶钵

    仰韶文化遗址鱼鸟纹彩陶壶

    马家窑遗址舞蹈纹彩陶盆

    A、会农业种植 B、具有朴素审美观念 C、会制作陶器 D、开始饲养家禽家畜
  • 19、河姆渡遗址中有大量水稻遗存,据推测堆积层稻谷的重量在120吨以上,出土的一件陶釜内还残留着锅巴。遗址中有270多件大型动物肩胛骨制成的农具,还有大量木建筑构件以及一座长达23米的干栏式建筑。据此可知(     )
    A、河姆渡是中国最早种植水稻的地区 B、河姆渡人已经出现制陶等手工行业 C、河姆渡人已具备了一定的定居条件 D、长江流域的农耕水平高于黄河流域
  • 20、1965年发现于云南省元谋县上那蚌村的元谋猿人,经古地磁法测定,距今约一百七十万年,元谋人的发现可以证实(     )
    A、世界上最早的人类起源于中国 B、中国是古人类重要起源地 C、中国人类起源于云南 D、古人类已经大量使用陶器
上一页 46 47 48 49 50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