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宋朝是一个怎样的朝代?中外学者从不同角度观察,存在不同的看法。

    材料一 宋太祖陆续淘汰了各地的武人节度使,换成了文人官僚。对文官虽然不可能期待什么战斗指挥能力,但是通过扩充驻屯都城的禁军,补充了这些不足。

    ——小岛毅《中国的思想与宗教的奔流——宋朝》

    材料二 兵籍益广,吏员益众……县官之费,数倍于昔。

    ——《宋史·食货志》

    材料三 天下之入不过缗钱六千余万,而养兵之费约及五千万。是天下六分之物,五分养兵。

    ——蔡襄《强兵篇》

    材料四 美国学者墨菲认为,11世纪初宋朝的财政收入是盛唐的近三倍,南宋海外贸易税收占国家收入的五分之一。中国的贸易总量不仅远超当时欧洲的水平,而且一直保持到19世纪。

    ——黄夏《美国史学家眼中的宋朝、中国和东亚》

    材料五 北宋东京城平面示意图。

    史学界的传统观点认为,宋朝是一个积贫积弱的朝代。美国学者墨菲在《亚洲史》中却说:“在许多方面,宋朝在中国都是最令人激动的时代,它统辖着一个前所未见的发展、创新和文化繁盛期。”你认为宋朝是一个怎样的朝代?请结合上述材料,并用所学知识加以论述,形成一篇历史小论文。(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论证严密,不少于200字)

  • 2、中华文明源远流长,成就辉煌,为世界文明的进步和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材料一 中国古代重大科技成果在世界古代重大科技成果中所占比重。

    时间

    公元前6世纪一公元前1世纪

    公元前1世纪-公元400年

    401-1000年

    1001-1500年

    比重

    50%

    62%

    71%

    58%

    材料二 举世闻名的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中有三项完成于两宋时期……英国哲学家培根曾这样评价:“这三种东西改变了世界的面貌,第一种在文学上,第二种在战争上,第三种在航海上,由此又引起了无数的变化。”

    材料三 英国学者威尔斯在其所著的《世界史纲》一书中这样评价唐朝:“在唐初诸帝时代,中国的温文有礼、文化腾达和威力远被……中国由于迅速恢复了秩序和统一而赢得了这个伟大的领先……当西方人的心灵为神学所缠迷而处于蒙昧黑暗之中时,中国人的思想却是开放的,兼收并蓄的。”

    (1)、 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科技的发展特点。
    (2)、 运用史实,分析材料二中培根的评价。
    (3)、 中国古代科技的发展进程是中华文明发展史的缩影。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古代科技、文化发展的主要原因。
  • 3、年代尺是梳理时序、学习历史的重要工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历史纪年表(部分)。

    材料二 秦朝与元代的疆域图。

    (1)、 根据朝代更替顺序,将材料一中的内容补充完整。

    ①是 , ②是③是

    (2)、 概括材料一中B段历史时期的时代特征。
    (3)、 材料二中图二的疆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列举元代统治者为管理疆域所采取的有效措施。
  • 4、英国学者李约瑟曾说:“每当人们在中国文献中查找任何一个具体的科技史料时,往往会发现它的主要焦点就在宋代。”下列能印证此观点的史实是 ( )

    ①蔡伦改进造纸术      ②指南针开始应用于航海

    ③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 ④火药开始应用于军事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 5、诗歌是生动鲜活的历史,描绘了历史的变迁和社会的沧桑。下列诗句所反映的历史现象按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②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

    ③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④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A、①②③④ B、②①④③ C、②③①④ D、④①②③
  • 6、读中国古代民族交融趋势图,回答第9题。

    下列关于右图的分析,正确的是( )

    ①A阶段的突出表现是北魏孝文帝改革

    ②B阶段时产生了新的民族——回族

    ③A、B阶段的共同特点是游牧文化兴盛

    ④民族交融有助于国家的统一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 7、元朝统治者采取上题所述措施起到的共同作用有( )

    ①巩固国家统一 ②促进民族交融 ③加强思想控制 ④增进中外交流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8、《元史》记载,“(元)行中书省⋯⋯与都省为表里。”“至元元年(1264年),设总制院,至元二十五年(1288年),因唐制吐蕃来朝见于宣政殿之故而更名,掌释教僧徒及吐蕃之境而隶治之”。材料中元朝采取的措施包括( )

    ①开创三省六部制 ②设立宣政院

    ③建立四通八达的驿站 ④实行行省制度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9、某剧本中有这样的描述:“一名外国商人慕名来到北宋都城汴京,发现宋朝实行隔离监管的坊市制,夜市百货杂陈,热闹非凡,每月还定期有庙会,他情不自禁地购买了许多丝绸服装。”其中有违史实、需要修改的是( )
    A、“夜市百货杂陈,热闹非凡” B、“每月还定期有庙会” C、“实行隔离监管的坊市制” D、“购买了许多丝绸服装”
  • 10、右表所示为西汉与唐朝、北宋的南北方户口占全国户口数的比重。造成南北方户口数比重变化的因素有( )

    ①北方频繁发生战乱

    ②南方自然环境条件优越

    ③北方先进生产技术向南方的传播

    ④边疆少数民族人口的内迁

    朝代

    南方

    北方

    占全国户口数的比重

    占全国户口数的比重

    西汉

    19.8%

    80.2%

    唐朝

    43.2%

    56.8%

    北宋

    62.9%

    37.1%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 11、下面是我国经济重心变化示意图,图一、图二、图三分别代表不同历史时期我国的经济重心。其中,与图三相对应的时期最有可能是 ( )

    A、西汉 B、隋朝 C、唐朝 D、南宋
  • 12、某学习小组搜集以下图片进行研究性学习,据图确定最适合的研究主题应是( )
    A、古代科技发达 B、中外交通便利 C、商业贸易繁荣 D、民族交融加强
  • 13、据记载,宋太祖时“惩藩镇之弊,分遣禁旅戍守边城,立更戍法……率一二年而更……故将不得专其兵,兵不至于骄惰。”由此可见,轮流驻防的根本目的是( )
    A、加强中央集权 B、训练武将领兵 C、增强军队实力 D、节省军队开支
  • 14、辽、西夏、金三个少数民族政权的相似之处包括 ( )

    ①都吸收中原先进的农耕文明 ②曾与北宋或南宋政权并立

    ③曾与北宋或南宋达成过和议 ④都被蒙古政权所灭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 15、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指出,汉朝之后的1000年,对中国来说,是一个伟大的黄金时代。以下是他在《全球通史》中的论述。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朝被中国和西方许多历史学家称为最辉煌的朝代……世界上与唐朝交往的国家和地区有七十多个。丝绸之路上和平的使团、商队络绎不绝。中国文化那时就传播到了东罗马帝国、阿拉伯国家,同时唐代的舞蹈、音乐、绘画、食品、服装、宗教也吸纳了外来文化的精华,将中华文明推向一个新的高峰。

    材料二 暴力冲突与和平交流是古代文明之间交往的主要方式。而暴力冲突既有血与火的灾难,又在客观上起到了传播文化、扩展文明的作用。

    (1)、 根据材料一,概括唐朝对外交往的特点。
    (2)、 根据材料二中的观点,列举关于冲突和交流的历史事件各一例。
  • 1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如图。

    材料二 无论科举制与现代西方的文官制度在考试内容和实施环境上有何根本差异,两者采用公开考试、平等竞争的精神都是相同的⋯⋯一千多年的科举考试史不断证明,在重人情与关系的社会文化环境中,只有通过公平的考试竞争才能有效地摆脱人情困扰,才能较好地选拔人才。

    ———摘编自刘海峰《中国科举文化》

    材料三 如下表。

    去往国家

    人物

    内容

    结果

    天竺

    玄奘

    西行取经

    游历16年,带回许多佛经,由其弟子记录成①

    日本

    六次东渡

    对日本文化影响很大

    (1)、 生产工具的创新和改进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说出材料一中图一和图二所示生产工具的名称。
    (2)、 根据材料二,说明科举制的积极作用。
    (3)、 把材料三表中的①②处补充完整,说明唐朝对外文化交流的特点。
    (4)、 结合三则材料,概括隋唐时期的特点。
  • 17、如果把“大运河的开通”“贞观之治”“开元盛世”“遣唐使和鉴真东渡”整合为一个学习单元,则这一单元的学习主题最有可能是( )
    A、国家的产生和统一 B、政权分立与民族汇聚 C、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D、近代前夜与盛世危机
  • 18、五代十国时期的开国君主具有的共同特点是( )
    A、都是起义军首领 B、都是掌握兵权的武将 C、都是掌权的宦官 D、都是把持大权的奸臣
  • 19、安史之乱带来的影响有( )

    ①社会经济遭到极大破坏 ②各种矛盾日益尖锐

    ③唐朝国势从此由盛转衰 ④国家四分五裂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 20、710年,某民族首领称赞双方的关系“和同(为)一家”,这里的双方是( )
    A、汉朝和匈奴 B、唐朝和新罗 C、唐朝和靺鞨 D、唐朝和吐蕃
1 2 3 4 5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