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论语>十二章》(节选)

    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②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③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④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⑤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不亦          (2)人不知而不

    (3)吾日三吾身   (4)不

    (2)、翻译下列句子

    (1)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2)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3)、“吾日三省吾身”从三个方面反省自己,从中可以看出古代治学的人非常重视的修养。
    (4)、经过了两千多年,孔子的话仍然闪烁着夺目的光彩。请从中选择一则,谈谈对你的启发。
  •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一句话的魔力

    贺平安

    ①初中开学那天,我坐在人头攒动的教室里,忍受着陌生眼光的打量,像个异类。周遭传来热络的交谈,我装出一副漫不经心的样子,只想快点有人来解救我。

    ②这时,他出现了,一张热情洋溢的脸。他拍着我的肩膀,主动和我打招呼,瞬间化解了我的尴尬。

    ③他声音低沉,每到他发言的时候,便是全班同学的耳膜放松时刻。他的体育很好,一身小麦色的皮肤,膝盖或是手肘处会出现打球摩擦产生的伤痕。他的酒窝很深,尤其喜欢坏笑,嘴角扬起,仿佛能酝酿出甜甜的果酒。他走路的时候常常会忍不住踮一踮脚,做出要跳跃的姿势,无时无刻不想投个三分球。

    ④我从来不知道人的脊背可以挺得这么直。以往上课,听得懂的课我勉强能坐得端正,要是听不明白,就干脆趴在桌子上,腰背弓得像只炸毛的猫。可是他坐到我后面的这段时间,我每节课都把背挺得笔直,听到他讲有趣的事情,脸上也会浮现笑容。那些学习上的阵痛、生活上的畏缩,似乎都随风消散了。

    ⑤这一天午后,阳光明媚,湛蓝色天空上浮着棉白的云,空气中透着植物被晒暖后的清新香气。我趴在桌子上无所事事地等待下节课的来临,却出乎意料地收到他的邀请:“体育课一块儿打球吗?”

    ⑥我迅速直起身子,左右看了看:“和我吗?我可不会打篮球。”

    ⑦“哪有男孩子不会打篮球的?”他的眼睛明亮得像天上的星星。

    ⑧“我……”

    ⑨“你别怕,勇敢点!要不咱们打羽毛球?”

    ⑩他背后是耀眼夺目的午后日光,一如他灿烂的笑容,照亮了空气里上下漂浮的尘埃。

    ⑪绿茵茵的草地上扎堆站着两支足球队,阴凉处的乒乓球桌也里三层外三层地站了一群人。羽毛球场馆因为离得远,反而一片清净。人很少,我依然感到紧张,生怕自己球技不佳被人笑话。

    ⑫他双腿蹬地有力,臂膀舒展,每出都抢先搂住半空中的羽毛球。我也不示弱,挥动着手上的球拍,大开大合,果断地反击。

    ⑬渐渐地,围观的同学越来越多。我也受其感染,竭力去接他打出的每一个球。当最后一个球落地的时候,我输了,可人群里发出了一阵赞叹的欢呼声。他快步走到我面前,露出真诚的笑容,赞到:“你打得真不错!”

    ⑭我看着他脸上的汗水,爽朗地冲他笑了笑。他突然收起挂在脸上的笑容,一本正经地直视我:“你别怕,对生活勇敢一点。”

    ⑮“你别怕,对生活勇敢一点。”这句话好像有什么魔力。我那些潜藏的心理活动就像藏在深蓝海底的冰山,看不见也摸不着。可如今它被一个人彻底识破,跃跃欲试,蓄势待发。想成长、想变得更好的念头越发强烈,我迫不及待地要长成遮天蔽日的模样。

    ⑯他使我懂得了勇敢的真正意义,让我得以在青春的起点,手持火把核武器,做最真实的自己。哪怕这一路有荆棘和风雨,也要高歌猛进,翻山越岭,再害怕也不停下。因为我知道,我勇敢的付出并不是为了得到什么。我来过,盛放过,就是青春的意义。

    (1)、结合语境,解释第③段划线词语的含义。
    (2)、选文第⑩段能否删去,为什么?
    (3)、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我”是一个怎样的人。
    (4)、文章题目中的“一句话”指的是哪一句?这句话有哪些“魔力”?
  •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秋天的怀念(史铁生)

    ①那天我又独自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母亲进来了,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什么时候?”“你要是愿意,就明天?”她说,我的回答已经让她喜出望外了。“好吧,就明天。”我说。她高兴得一会儿坐下,一会儿站起:“那就赶紧准备准备。”“哎呀,烦不烦?几步路,有什么好准备的!”她也笑了,坐在我身边,絮絮叨叨地说:“看完菊花,咱们就去‘仿膳’,你小时候就爱吃那儿的豌豆黄儿。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你偏说那杨树花是毛毛虫,跑着,一脚踩一个……”她忽然不说了。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儿,她比我还敏感。她又悄悄地出去了。

    ②她出去了,就再也没回来。

    ③领居们把她抬上车时,她还在大口大口地吐着鲜血。我没想她已经病成那样,看着三轮车远去,也决没想到那竟是永远的诀别。

    ④邻居家的小伙子背着我去看她的时候,她正艰难地呼吸着,像她那一生艰难的生活。别人告诉我,她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是:“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那个还未成年的女儿……”

    ⑤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菊花。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妹妹也懂。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

    (1)、你认为第①段加横线的“悄悄地”所要强调说明的是什么?
    (2)、结合上下文,从人物描写的角度具体分析第①段划线句中两个词语表达效果。

    憔悴的脸现出央求般的神色。

    (3)、第①段“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句中“”写有意动作还是无意行为?请说明理由。
    (4)、第⑤段划线句子通过对菊花绚丽烂漫的描写来表达作者对秋天特有的情思,请用简洁的语言写出两点情思。
  • 4、根据情境,填写合适的古诗文句。

    诗言志,歌咏言。在古代诗歌中,诗人常常借各种意象来营造意境,抒发情感。曹操在《观沧海》中,通过“水何澹澹,①”来刻画水波动荡、山岛高耸突兀的景象;王湾在《次北固山下》中,运用“海日生残夜,②”来表现时序变迁、新旧交替的自然规律;马致远在《天净沙·秋思》中,通过“③ , ④”两句诗点明主旨,道出了漂泊天涯的游子内心的思乡之悲;而在《论语》十二章中“⑤ , ⑥”则写出了学习与思考的辩证关系。

  • 5、进入中学,学习生活翻开了新的一页,组成了新的班集体。为了增进同学间的友谊,班级组织了“有朋自远方来”的语文实践活动。请你参加活动,并完成相关任务。
    (1)、【活动一】古人关于朋友的称呼有很多,如打破年龄、辈分差异而结成的朋友叫① , 看上去平淡如水却重道义的朋友叫②

    A.竹马之交       B.忘年之交        C.君子之交       D.布衣之交

    (2)、【活动二】你制作了一个书签想要送给好朋友小语,请你在横线处仿写一句话,完成赠语。

    朋友是一本书,一本让你一生都读不完的书;

    朋友是一个港湾,一个可以让你的心灵休息的港湾;

    朋友是

    (3)、【活动三】在“讨论怎样交友”这一环节中,大家对“网上交友的利与弊”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有人赞成网上交友,有人反对网上交友,双方各执一词,请谈谈你的观点。
  • 6、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按照要求回答问题。

    轻轻地打开七年级上册的语文课本,眼前花团锦簇,美不胜收:①解决散步时的分qí彰显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美德;②瘫痪的史铁生与母亲jué别时收获了“好好儿活”的勇气;③跟轻风流水应合着的牧童的笛声传递着春的气息;④还有那可爱的水藻把终年蓄的绿色奉献给济南的冬天等……⑤在语文的世界里,遇到的一切都会让你喜出望外,尽收眼底的一片片天光云影,一股股清泉细流滋润心田……

    (1)、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分qí       蓄       jué

    (2)、文段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语是“”,这个词的正确写法是“”。
    (3)、“喜出望外”的意思是
    (4)、文中有一处语病,请找出序号并提出修改意见。
  • 7、作文

    在暗夜里,你会感谢那个为你提灯照亮的人。在人生路上,也有那样“提灯人”,帮你拨开迷雾,让你找寻到人生的方向……

    请以“感谢那个为我提灯的人”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③不少于600字。

  • 8、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我的母亲(节选)

    邹韬奋

    ①说起我的母亲,我只知道她是“浙江海宁查氏”,至今不知道她有什么名字!

    ②我的母亲在我十三岁的时候就去世了。

    ③我记得有一天夜里,我独自一人睡在床上,由梦里醒来,蒙眬中睁开眼睛,在这微微的灯光里瞥见一个青年妇人拉开帐门,微笑着把我抱起来。她嘴里叫我什么,并对我说了什么,现在都记不清了,只记得她把我负在她的背上,跑到一个灯光灿烂人影幢幢的大客厅里。大概是元宵吧,大客厅里除有不少成人谈笑,还有二三十个孩童提着各色各样的纸灯,里面燃着蜡烛,三五成群地跑着玩。我此时伏在母亲的背上,半醒半睡似的微张着眼看这个,望那个。我由现在追想当时伏在她的背上睡眼惺忪所见着的她的容态,还感觉到她的活泼的、欢悦的、柔和的、青春的美。我现在想来,大概在我睡在房里的时候,母亲看见许多孩子玩灯热闹,便想起了我,也许蹑手蹑脚到我床前看了好几次,见我醒了,便负着我出去一饱眼福。这是我对母亲最初的感觉,在当时的幼稚脑袋里当然不知道什么叫作母爱。

    ④母亲喜欢看小说。她常常把所看到的内容讲给妹仔听。她讲得娓娓动听,妹仔听着忽而笑容满面,忽而愁眉双锁。章回的长篇小说一下讲不完,妹仔就很不耐地等着母亲再看下去,看后再讲给她听。【A】往往讲到孤女患难,或义妇含冤的凄惨的情形,两人便都热泪盈眶,泪珠尽往颊上涌流着。那时的我立在旁边瞧着,莫名其妙,心里不明白她们为什么那样无缘无故地挥泪痛哭一顿。现在想来,才感觉到母亲的情感的丰富,并觉得她讲的故事能那样地感动着妹仔。如果母亲生在现在,有机会把自己造成一个教员,必可成为一个循循善诱的良师。

    ⑤我六岁的时候,由父亲自己为我“发蒙”,读的是《三字经》,我一个人“朗诵”了半天,苦不堪言!家里虽一贫如洗,但母亲情愿节衣缩食,把省下的钱请一位老夫子。我到十岁的时候,读的是《孟子见梁惠王》。到年底,父亲要“清算”我平日的功课,在夜里亲自听我背书,很严厉,桌上放着一根两指阔的竹板。我背向着他立着背书,背不出来的时候,他提一个字,就叫我回转身来把手掌展放在桌上,他拿起这根竹板很重地打下来。不幸又有一处中断,背不下去;经他再提一字,再打一下。呜呜咽咽地背着那位前世冤家的“见梁惠王”的“孟子”!我自己呜咽着背,同时听得见坐在旁边缝纫着的母亲也唏唏嘘嘘地哭着。【B】我心里知道她见我被打,她也觉得好像刺心的痛苦,对我表着十二分的同情,但她却时时从呜咽着的、断断续续的声音里勉强说着打得好她的饮泣吞声,为的是爱她的儿子;勉强硬着头皮说声“打得好”,为的是希望她的儿子上进。背完了半本“梁惠王”,右手掌打得发肿有半寸高,偷向灯光中一照,通亮,好像满肚子装着已成熟的丝的蚕身一样。母亲含着泪抱我上床,轻轻把被窝盖上,向我额上吻了几吻。

    ⑥我的母亲只是一个平凡的母亲,但是我觉得她的可爱的性格,她的努力的精神,她的能干的才具,都埋没在封建社会的一个家族里,都葬送在没有什么意义的事务上,否则她一定可以成为社会上一个更有贡献的分子。

    (1)、回忆性散文通过对典型事件的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本文回忆了母亲很多事情,请你阅读文章,用简洁的语句概括其主要事件。(写出三件即可,每件不超过15字)
    (2)、精彩的细节描写能为人物添彩,平实如话的语言同样饱含深情。请从A、B两个画线句中任选一处进行赏析,完成批注。

    我选 , 批注:

    (3)、有读者认为文章重在刻画母亲的形象,因此第⑤段中写请老师的内容和父亲的文字可以删去。对此,你怎么看?请说明理由。
    (4)、作者在记叙事情的同时,穿插了精当的议论。阅读结尾议论性的语句,联系上文,谈谈你对这句话含意的理解。
  • 9、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新闻回放】

    ①在教育部10月16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司长王登峰指出,学校的体育中考要不断总结经验,逐年增加分值,要达到跟语数外同分值的水平。在此基础上,通过不断总结经验,立即启动体育在高考中计分的研究。

    ②同时,将强化体育、美育在学生评价中的占比,提出改进中考体育测试内容和计分办法,科学确定并逐步提高分值,推进高校在招生测试中增设体育项目,启动在高校招生中使用体育素养评价结果的研究,探索将艺术类科目纳入中考改革试点,纳入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录取计分科目。

    (选自《南方周末》有删减)

    【材料二:新闻回放】

    (2)        

    ①新华社昆明12月3日电(记者字强)云南省教育厅3日向社会通报《云南省初中学生体育音乐美术考试方案》,明确体育从50分提高到100分。

    ②方案明确,体育考试由基础体能测试、专项技能测试、体质健康监测3个部分组成。体育考试分三年6次进行,总分100分,其中七年级满分20分、八年级满分40分、九年级满分40分。考试采用“统一测试”和“预约测试”两种方式,“统一测试”指学校在规定时间范围内按每间隔3周组织开展一次的测试,“预约测试”指学生在规定时间范围内结合自身身体状态随时与考务人员预约进行的测试。学生的体重身高指数(BMI)、肺活量体重指数均每学年测试一次,并根据学生本人每年的测试数据进行纵向对比赋分,以减少个体先天因素影响。竞赛加分按年度学校体育竞赛计划有序参加各项体育比赛进行加分。

    (选自新华网有删减)

    【材料三:新闻评论】

    为孩子体育培优,家长该有长远眼光

    王阳

    ①近期各地纷纷出台体育考试改革政策,尤其是云南,体育分值增加到100分,媲美语数外等主课,对此,家长们有喜有忧。欢喜之处在于,孩子的身体素质会因锻炼时间增多而有所提高;忧虑之处在于,孩子升学压力可能会因体育分值增加而加大,尤其是平常锻炼较少的孩子,更让家长心里发愁,眼看寒假即将到来,不少家长便打起了体育培优的主意。

    ②校外的体育培训机构也瞅准商机,推出各种速成班,迎合家长心态。但体育科目不同于文化科目,教师对于运动技巧的指导固然重要,但最重要的是学生培养运动习惯,勤加锻炼。其实,家长对孩子体育考试不必过度忧虑,改革后的体育考试依然聚焦基础体能和专项技能测试,长跑、跳远、引体向上等传统测试项目依然会是考试重点,体育分值不会有很大的区分度。对于考试政策的风吹草动,学校和老师同样敏感,他们一定会科学安排,把体育教学和学生日常锻炼的质量提上去,增加体育课的节数,加大师资力量投入,完善基础运动设施并确保学生每天有足够运动量。学生按照学校和老师的安排,体育成绩应能逐步提高。

    ③盲目开展体育培优对孩子的成长未必没有坏处,孩子身体正处在发育阶段,运动强度过高对孩子成长弊大于利,有些运动项目也不是对各个年龄段的孩子都合适。校外培优机构资质如何,教学老师水平如何,家长也不易验证。家长为孩子体育培优,不应只关注到眼前的体育考试,更要有理性长远心态,做两手规划:当下目标是提高孩子身体素质,顺利通过体测;长远目标应是激发孩子运动兴趣,提升孩子运动技能,使运动成为他们自己的终身习惯。

    ④家长要充分考虑孩子的兴趣。如果体育培优还只是基础体能训练,孩子多半会学得索然无味,最后就是花了钱,反而没啥效果。体育培训项目很多,篮球、足球、羽毛球、游泳、击剑和跆拳道等,一开始可以让孩子都接触一下,看孩子兴趣择优报名。最初的三分钟热度非常重要,一开始“玩”得下去,以后才可能有长久的热情和坚持。孩子玩得开心,身体素质自然就提上来了,应付体育考试还能是什么难事吗?最终目标则是在培优过程中让孩子掌握几项运动爱好和技能,日后受益终身。

    ⑤参加体育锻炼不仅能强身健体,还能塑造人的精气神。锻炼如同读书,坚持久了,精神和气质自然会发生改变。家长要有长远眼光,培育孩子的体育特长不应被视作另一场“不能输在起跑线上”的恶性竞争,更应该被看作是孩子良性成长的助推器。

    (选自《中国教育报》有删改)

    班级开展新闻阅读探究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以下任务。

    (1)、根据情境,完成对话。

    老师:请同学们展示摘录的新闻标题,并交流讨论。

    小语:我摘录的标题是“啊!体育我的最爱!”

    小文:你摘录的不像新闻标题吧,因为①

    小语:我摘录的另一个标题是“全国举重锦标赛石智勇超世界纪录。”

    小文:这个标题好,符合新闻标题的要求。

    老师:大家的交流讨论非常好,请给材料二拟个标题吧

    小文:我拟的标题是②

    (2)、下列对材料内容的理解,与原文相符的一项是(     )
    A、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司长王登峰指出,要立即启动体育在高考中计分的研究,逐年增加分值,达到跟语数外同分值的水平。 B、《云南省初中学生体育音乐美术考试方案》明确,体育考试由基础体能测试、专项技能测试、体质健康监测3个部分组成,分3年完成,总分100分。 C、“统一测试”指学校每间隔3周组织开展一次的测试,“预约测试”指学生结合自身身体状态随时与考务人员预约进行的测试。 D、家长为孩子体育培优要做两手规划,当下要去激发孩子运动兴趣,提升孩子运动技能;长远目标是提高孩子身体素质,顺利通过体测,使运动成为他们自己的终身习惯。
    (3)、结合材料,将下面的采访提纲补充完整。

    采访时间

    6月15日

    采访地点

    校园内

    采访目的

    了解体育加分背景下学校的应对措施。

    采访对象

    体育老师

    校长

    采访问题

    您将如何培养学生的运动习惯?

    学校会增加体育课的节数吗?

    学校会配置更多的体育器材吗?

  • 10、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

    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游虎丘小记

    李流芳

    予初十日到郡,连夜游虎丘 , 月色甚美,游人尚稀。风亭月榭,间以红粉笙歌一两队点缀,亦复不恶。然终不若山空人静,独往会心。尝秋夜与弱生坐钓月矶 , 昏黑无人往来,时闻风铎 , 及佛灯隐现林梢而已。又今年春中,与无际舍姪偕访仲和于此。夜半月出无人,相与趺坐石台,不复饮酒亦不复谈,以静意对之,觉悠然欲与清景俱往也。生平过虎丘才两度,见虎丘本色耳

    【注】①虎丘:苏州名胜。②红粉笙歌:指歌女奏乐唱歌。③钓月矶:在虎丘山顶。④风铎:悬于檐下的风铃。⑤趺(fú)坐:盘腿而坐。⑥无际、仲和:作者的友人。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2)无与为乐者

    (3)秋夜坐钓月矶       (4)佛灯隐现林梢而已

    (2)、下列选项各有两组词语,每组词语中加点字词的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     )
    A、月色美/急湍箭             然终不山空人静/猛浪 B、不恶/未能有与其奇者       相与趺坐石台/相与步于中庭 C、闻风铎/四俱备             与无际舍姪偕访仲和此/相与步中庭 D、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见虎丘本色       以静意对/山川
    (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2)夜半月出无人。

    (4)、请赏析“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的妙处。
    (5)、承天寺与虎丘的夜色所共有的两个特点是
  • 11、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小题。

    终南山

    [唐]王维

    太乙近天都,连山接海隅。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

    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

    【注】太乙:终南山的别称。

    (1)、对这首诗理解与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首联运用夸张的手法勾画了终南山的总轮廓。“近天都”极写其高大雄伟;而诗人急于进山一游的心理也跃然纸上。 B、颔联写近景。诗人走出茫茫云海,又遇淡淡“青霭”,“青霭”似有若无,为我们留下了驰骋想象的广阔空间。 C、尾联叙事,既表达出诗人留恋美景,还想留宿山中,明日再游的愿望,又用“隔水问”的声音,反衬出山间的幽深寂静。 D、诗中未出现“我”,却处处有“我”,以“我”的行踪为主线,多角度勾勒终南山。
    (2)、请赏析“阴晴众壑殊”一句。
  • 12、阅读《红星照耀中国》选段,结合括号中的内容,简析纪实作品的特点。

    (据红军告诉我),成千上万支步枪和机枪,大量机器和弹药,甚至还有大量银洋都埋在他们从南方出发的长征途上,(他们说),现在遭到成千上万警备部队包围的红区农民有朝一日会把它们从地下挖出来,恢复他们的苏区。他们只等着信号——抗日战争也许就是那个信号。

  • 13、完成下面小题
    (1)、小辉选用下面漫画作为传统美德宣传画,请你帮他描述画面内容并揭示寓意。

    (2)、现实生活中,总会有一些不诚信的事发生,如考试作弊,借钱不还,假冒商品,撒谎等。请你说一说,诚信缺失,会带来哪些不良影响。(答出两点即可)
  • 14、小辉想在介绍自然美景时引用一些古诗文名句,请帮他补写。

    诵读古代诗文,可以领略自然美景。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让我们读出早春植物变化的景象,“”;王绩的《野望》让我们领略秋天醉人的色彩,“”;郦道元的《三峡》让我们欣赏夏日水势的汹涌,“”;王维的《使至塞上》让我们惊叹西北高原黄昏日落的奇特壮观“。”

  • 15、小辉在教弟弟学习成语时出现了错误,请把下面加点成语运用错误的句子选出来(     )
    A、《一着惊海天》,让我们了解到,为了这“一着”,多少人殚精竭虑 , 青丝变白发;多少人累倒在试验场,无怨无悔,默默无闻。 B、一位市民收到中奖短信,喜冲冲跑去银行汇钱,却在见到银行前一道防诈骗横幅后如梦初醒 C、托尔斯泰长相平平,混在人群里找都找不出来,无论在什么地方,都不会有一种鹤立鸡群、引人注目的可能。 D、他一边参加植树活动,一边埋怨土太硬,坑难挖,可谓任劳任怨
  • 16、下面是开场白,有些字词小辉拿不准,请帮他判断。

    同学们,美无处不在。课本的新学期给我们打开了一片新的天地。在吕伟使人眼花      (瞭   缭)乱的跳水动作中发出由衷的赞叹,在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中感受锐不可      (挡   当)的气势,在日本领悟藤野先生给我们的谆谆教 , 在田间地头学习母亲虽年老却不劳作的精神。寻美之旅,就从语文课本开始吧。

    (1)、语段中两个加点字怎么读,请帮他做出选择(     )
    A、huì   zhuì B、huǐ   zhuì C、huǐ   chuò D、huì   chuò
    (2)、语段中横线处应分别选用哪个字,请工整书写。

           ②

    (3)、划线句子有语病,请把修改后的正确句子写下来。
  • 17、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操场上的字和画

    崔修建

    ①少年时,乡村小学的操场,绝对是一块神奇的黑板,我在上面留下过许多有趣的图画,也写下过难以忘怀的文字。

    ②那十几间土柸房是教室,推开教室的门,就是面积不小的操场。操场十分简易,只是稍稍平整了一下,没打水泥地面,也没铺细沙,一派天然。风吹过,会扬起灰尘;雨下过,会泥泞难行。

    ③操场周边十多排疏密有间的杨树丛,围墙一样让校园安然静谧,我和同学偶尔会钻入其中捉迷藏、掏鸟窝。树丛外有大片的庄稼地,种满小麦、玉米、大豆,还有白菜、大葱;无需远足,随时可见春种、夏耘、秋收、冬藏的劳动场景。内容丰富而生动的天然教材,我们尽可以随时翻阅。

    每当下课铃响,同学们便飞奔到操场上,跳绳、踢毽、玩弹子、翻纸卡、看蚂蚁搬家、吹蒲公英的绒球、摘苍耳的种子;更有淘气的孩子,壮着胆子去捅野蜂窝……短短10分钟的课间休息,我们玩得热火朝天、不亦乐乎。

    ⑤那会儿,我特别喜欢在操场上写字和画画。先用削铅笔的小刀在泥地上画一堆方格,再随手捡一截小木棍,一笔一划地在格子里写刚学过的生字;或者画一只麻雀、一只长尾巴的小松鼠。认真,专注,兴致勃勃。这真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游戏。

    ⑥雨后的操场会变得松软,野花野草也被洗得更加水灵。赶上周末,我会借口去捡蘑菇而跑到操场。然后,独自面对大大的操场,像一个设计师般聚精会神地思考,琢磨着该在哪里画座村庄,在哪里安排房屋、石桥、小溪、柳树、打谷场和麦秸垛……构好蓝图,便开始动手创作,拿一把捡来的粗细不均的木棍,调换着“建”房屋。

    ⑦等到耐心画好村口那棵老柳树,画美了小石桥,还有流淌的溪水、几缕上升的炊烟,墙根儿里草间的那些小蘑菇也正好长成了堆儿……我肆意地涂抹着自己的想象,湿湿的泥地如一块上好的画布,将我欢喜的画作妥妥地收藏。

    ⑧当老师布置了作文《我可爱的家乡》,我刚写下标题,后面的句子,便仿佛在脑海里存储了许久的泉水听到了流淌的召唤,倾泻而出,只一会儿工夫,已流成一条欢快的文字小溪。

    ⑨落雪的冬日,我们也会兴奋地跑到操场,在那块自由铺展的白色画布上面,用双脚踩出一条条纵横交错的小径;有时也会追跑着打雪仗,快乐地翻滚出一幅幅意象画。

    ⑩待到寒假,雪一停,我就会穿戴好棉衣棉帽棉手套,扛一把铁锹跑到被皑皑白雪覆盖的操场,在雪地上开始我随心所欲的“创作”。

    ⑪树丛附近,很厚的积雪被凌厉的北风吹成一道硬实的雪冈,足足一人高,站上去也不会陷住双脚。那样的雪冈,适合挖隧道。我先挖一个圆坑,再用方正的大雪块堆砌雪碉堡。然后以碉堡为中心,挖交通壕、弹药库和防空洞。

    ⑫正干得起劲,村里的一群小伙伴们也都带着工具蜂拥而来,显然谁也不想错过这块天然宝地。我们一起卖力地挖掘出“工事”,架起粗的木棍当大炮,端起细木棍当长枪,像电影里那些勇敢、英武的解放军战士,嘴里模仿着枪炮声,不停地“射击”、投掷雪团“手榴弹”,高声呼喊着朝不远处一个雪丘发起冲锋。

    ⑬我们每个人都在雪地里摔了跟头,有的还是故意摔的,似乎只有那样才更真实,跟雪地更亲近,游戏也显得更有乐趣。攻占一处阵地,我就用木棍在雪地上写一句:“我们胜利了!”直到暮色时分,我们才意犹未尽地撤出“战场”,回家去安抚“咕咕”叫唤的肚子。

    ⑭我就读过的那所小学和承载过我们无数欢乐的操场,如今已经变成了蔬菜大棚。在那个缺少照相机的时代,我们拥有的欢乐情景,并没能留下一张照片,但所有生动的画面和文字,都早已凸凹分明地印刻进我的记忆深处。

    ⑮有天再读鲁迅的散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忽然感慨:我的乡村小学那么简陋,那块操场那么朴素,却并未妨碍它们成为我童年的乐园。多年之后,我仍能记得那些清纯、美好,以及实实在在的快乐。

    (1)、文章第①段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2)、从词语运用的角度赏析下面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表达效果。

    每当下课铃响,同学们便飞奔到操场上,跳绳、踢键、玩弹子、翻纸卡、看蚂蚁搬家、吹蒲公英的绒球、摘苍耳的种子;更有淘气的孩子,壮着胆子去捅野蜂窝……

    (3)、小南在读这篇文章时,感觉第⑧段非常突兀,和本文没有多大关系,可以删去。请说说你的看法。
    (4)、文章最后一段提到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请你谈一谈,为什么“简陋”的百草园和乡村小学会成为鲁迅和作者难忘的“童年的乐园”。
  • 18、比较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进思,仁在其中矣

    (《论语》节选)

    【乙】

    王生好学而不得法。其友李生问之曰:“(有人)谓君不善学,信乎?”王生不说曰:“凡师之所言,吾悉能(记)之,是不亦善学乎?”李生说之曰:“孔子云‘学而不思则罔’,盖学贵善思,君但志之而不思之,终必无所成,何以谓之善学也?”王生益愠,不应而(同“旋”,转身)走。……

    《李生论善学》节选)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的含义。

    ⑴不亦乎?                  ⑵王生学而不得法

    ⑶博学而                  ⑷王生益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⑵何以谓之善学也。

    (3)、请用“/”标出下列语句中的语意停顿。(每处标一处)

    (1)学而不思则罔    (2) 盖学贵善思

    (4)、这两篇文章都讲到了一个共同的话题,即学习方法。那么孔子和李生都认为什么样的人才是“善学者”?(用原文中的词语回答)这对我们又有怎样的启发?
  • 19、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各题。

    【甲】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乙】

    寿阳曲·潇湘夜雨

    马致远

    渔灯暗,客梦回,一声声滴人心碎。孤舟五更家万里,是离人几行清泪。

    (1)、下面对两首散曲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A、【甲】曲中“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集中抒发了天涯游子的孤寂、思乡之情。 B、【甲】曲用极有限的字句,塑造了极丰富的意象,人与物结合,情与景交融,有一种动人心魄的力量。 C、【乙】曲中一个“暗”字奠定了暗淡感伤的情感基调,并先后从听觉和视觉上烘托情感。 D、【乙】曲中“心碎”二字直接切入本曲主题,为全曲之眼。
    (2)、两首散曲都善于利用景物来营造氛围,假如你身处散曲描绘的环境之中,会有怎样的感受?请选择其中一首作简单解读。
  • 20、下面是《朝花夕拾》的荐读演讲稿的片段,请同学们从下面的篇目中选择三篇,将序号填在对应的横线上。

    亲爱的学弟学妹们:

    《朝花夕拾》是一本值得一读的好书,我建议大家读一读。在书中,有描述作者与小动物为友的1;有表现他与日本结识的师友交往的2;还有反应他家乡赛会风俗的3。这些温馨的回忆里,蕴含着深沉的情感和理性的批判,令人回味无穷。

    A.《狗·猫·鼠》             B.《二十四孝图》              C.《藤野先生》

    D.《父亲的病》                    E.《阿长与<山海经>》              F.《五猖会》

上一页 63 64 65 66 67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