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下图是大润发超市自助结账流程图,请根据图片将自助流程表述出来。(150字左右)
-
2、请你根据下面的谈话内容,给市盐务管理局写一封为食盐配上健康说明的建议书。要求:内容简明,语言得体,150字左右。
胡爷爷:唉!现在超市里盐的品种真多,都搞不清买哪种盐好了。
关奶奶:是呀。我家老头子甲状腺不太好,也不晓得该吃哪一种,就怕吃错了对健康不利。
董爷爷:嗯,要是盐也能像药品一样,在包装上有“适宜人群”“注意事项”等健康方面的说明内容就好喽。
-
3、阅读《清平乐村居》全诗,对“大儿锄豆溪东”这一句展开丰富的想象和联想写一个片段。(150字左右)
原文:
清平乐·村居
〔宋〕辛弃疾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写作要点:⑴不是对诗句作简单的翻译和解释,更不是对诗句作理解性阐述。⑵要考虑诗句表达场景,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展开丰富的想象,描写人物的神态、语言、动作、心理活动,同时也要描写当时的场面和环境,勾勒出一幅清晰的画面。
-
4、学校某班级召开班会,要求同学们围绕“抗疫志愿者的平凡与伟大”的主题进行演讲。可是演讲稿的开头就把小赞给难住了。请你参考下面的小贴士,帮他拟写演讲稿的开头。(约100字)
小贴士:如何写好演讲稿开头
①直入式,直截了当地告诉听众演讲的观点。②提问式,用问题引起听众的好奇心。③故事式,用生动的故事引起听众的注意。④警语式,用名言、诗歌等直接把听众引入沉思。
-
5、阅读以下材料,完成写作任务。
无论是漫溯,还是疾行,我们一直在路上。这一路,固然有鲜花满地,也必然有崇山峻岭。静下来,沉淀自己,是继续追求完美还是接纳不完美呢?
结合上述材料,根据你的体验和思考,写一篇文章,或记述经历,或讲述故事,或发表看法。
要求:①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字数不少于600字。③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要出现含有考生信息的人名、校名、地名等。
-
6、阅读
回忆雨僧先生
季美林
①雨僧先生离开我们已经十多年了。作为他的受业弟子,我始终在忆念着他。
②雨僧先生是一个奇特的人,身上也有不少的矛盾。他古貌古心,同其他教授不一样,所以奇特。别人写白话,他偏写古文,所以奇特。他反对白话文,但又十分推崇用白话文写成的《红楼梦》,所以矛盾。他看似严肃、古板,但又颇有一些恋爱的浪漫史,所以矛盾。
③总之,他是一个既奇特又矛盾的人。
④我这样说,不但丝毫没有贬意,而且是充满了敬意。雨僧先生在旧社会是一个不同流合污、特立独行的奇人,是一个真正的人。
⑤当年在清华读书的时候,我听过他几门课:“英国浪漫诗人”、“中西诗之比较”等。他讲课认真、严肃,有时候也用英文讲,议论时有警策之处。高兴时,他也把自己新写成的旧诗印发给听课的同学,《空轩》十二首就是其中之一。这引得学生们把他的诗译成白话,给他开了一个玩笑。他一笑置之,不以为。他的旧诗确有很深的造诣,同当今想附庸风雅的、写一些根本不像旧诗的“诗人”,决不能同日而语。他的“中西诗之比较”实际上讲的就是比较文学。他是中国比较文学的奠基人之一,值得我们永远怀念的。
⑥他坦诚率真,十分怜才。学生有一技之长,他决不掩没,对同事更是不懂得什么叫忌妒。他在美国时,邂逅结识了陈寅恪先生。(A)他立即驰书国内,说:“合中西新旧各种学问而统论之,吾必以寅恪为全中国最博学之人。”也许就是由于这个缘故,他在清华作为西洋文学系的教授而一度兼国学研究院的主任。
⑦他当时给天津《大公报》主编一个《文学副刊》。我们几个喜欢舞笔弄墨的青年学生,常常给副刊写点书评一类的短文,因而无形中就形成了一个小团体。我们曾多次应邀到他那在工字厅的住处去作客,也曾被请在工字厅的教授们的西餐餐厅去吃饭。这在当时教授与学生之间存在着一条看不见但感觉到的鸿沟的情况下,是非常难能可贵的。
⑧我离开清华以后,到欧洲去住了将近十一年。回到国内时,清华和北大刚刚从云南复员回到北平。雨僧先生留在四川,没有回来。我心中有一点疑团:这难道会同他那耿直的为人有某些联系吗?是不是有人早就把他看做眼中钉了呢?在这漫长的几十年内,我只在六十年代初期,在燕东园李赋宁先生家中拜见过他。以后就再没有见过面。
⑨在十年浩劫中,他当然不会幸免。听说,他受过惨无人道的折磨,挨了打,还摔断了什么地方,我对此丝毫也不感到奇怪。(B)以他那种奇特的特立独行的性格,他决不会投机说谎,决不会媚俗取巧,受到折磨,倒是合乎规律的。在黄钟毁弃,瓦釜雷鸣的时代,我有意不去仔细打听,不知道反而能减轻良心上的负担。至于他有什么想法,我更是无从得知。
⑩雨僧先生是受到他的朋友们和弟子们的爱戴和怀念的,现在编集的这一本《回忆吴宓先生》就是一个充分的证明。
⑪他的弟子和朋友都对他有自己的一份怀念之情,自己的一份回忆。这些回忆不可能完全一样,因为每一个人都有自己观察事物和人物的角度和特点。但是又不可能完全不一样。因为回忆的毕竟是同一个人一一我们敬爱的雨僧先生。这一部回忆录是这样一部既一样又不一样的汇合体。从这个一样又不一样的汇合体中可以反照出雨僧先生整个的性格和人格。
⑫我是雨僧先生的弟子之一。在贡献上我自己那一份回忆之余,又应编者的邀请写了这一篇序。这两件事都是我衷心愿意去做的。也算是我献给雨僧先生的心香一瓣吧。
【注释】①雨僧:吴宓先生的字。吴宓,国学大师,诗人。该文有删改。
(1)、对文章有关内容的概述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叙评结合,既有对我与雨僧先生交往琐事的详细叙述,也有高度的评价、赞赏,二者相辅相成,自然流畅地表达了对雨僧先生的爱戴、怀念之情。 B、文章第5段写雨僧先生开设“英国浪漫诗人”“中西诗之比较”等几门课程,主要目的是赞颂他在中国比较文学领域的奠基作用。 C、文章8、9段内容包含作者的听闻和主观揣测,并非作者亲见,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文章的真实性。 D、作者认为《回忆吴宓先生》是一个饱含了弟子、朋友怀念之情的“一样又不一样的汇合体”,它能够反映雨僧先生整个的性格和人格。(2)、请从文中划线句子中任选一句赏析。A.他立即驰书国内,说:“合中西新旧各种学问而统论之,吾必以寅恪为全中国最博学之人。”
B.以他那种奇特的特立独行的性格,他决不会投机说谎,决不会媚俗取巧,受到折磨,倒是合乎规律的。
(3)、每篇文章都有自己的写作意图(即作者想要在作品中表达的主题、内容和思想),请结合选文具体内容,说说这篇文章的写作意图。(4)、作者说“雨僧先生是一个真正的人”,那真正的人是怎样的呢?请从下列选项中选择一位人物,结合该人物具体事例,谈谈你对“真正的人”的理解。A.《朝花夕拾》藤野先生
B.《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保尔
C.《骆驼祥子》祥子
D.《海底两万里》尼摩船长
-
7、阅读
送天台陈庭学序(节选)
宋濂
天台陈君庭学,能为诗,由中书左司橡屡从大将北征有劳,握四川都指挥司照磨,由水道至成都。成都,川蜀之要地,扬子云、司马相如、诸葛武侯之所居,英雄俊杰战攻驻守之迹,诗人文士游晓饮射、赋咏歌呼之所,庭学无不历览。既览必发为诗以纪其景物时世之变于是其诗益工。越三年,以例自免归,会余于京师:其气愈充,其语愈壮,其志意愈高,盖得于山水之助者侈矣。
余甚自愧。方余少时,尝有志于出游天下,顾以学未成而不暇。及年壮可出,而四方兵起,无所投足。逮今圣主兴而宇内定,极海之际合为一家,而余齿益加耄矣,欲如庭学之游,尚可得乎?
然吾闻古之贤士,若颜回、原宪,皆坐守陋室,蓬蒿没户而志意常充然,有若囊括于天地者,此其故何也?得无有出于山水之外者乎?庭学其试归而求焉。苟有所得,则以告余,余将不一愧而已也。
【注释】①照磨:掌管宗卷,钱毅的属吏。②以例自免归:依惯例自请免职。③没(mò):高过。④试归面求:试着归家之后去寻找。
(1)、参照表格中提供的方法,解释加点词。文言词句
方法策略
释义
苟有所得
课内迁移法:苟富贵
。
顾以学未成而不暇
成语推断法:目不暇接
。
而余齿益加耄矣
语境推测法
。
(2)、文中画横线的部分需要断句,从A-E处选择正确的三项(填写字母)。( )既览A必发B为诗C以纪其景物时世之变D于是其诗E益工。
(3)、品味语气词是发现文章奥秘的金钥匙。请参照示例,分析加点语气词的表达效果。【示例】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分析】“哉”表示反问语气,相当于“吗”。语气词“哉”表现了宋对专注为学态度的重视,更流露了他对马生等后辈学子的殷切期许。
逮今圣主兴而宇内定,极海之际合为一家,而余齿益加耄矣,欲如庭学之游,尚可得乎?
(4)、文意探究《送天台陈庭学序》《送东阳马生序》都是宋所作的赠序。研学小组的同学们在研读过程中,发现两者存在很多共同点,让我们一起来探索吧!
小语:在《送东阳马生序》中,宋叙述了“借书难”、①、“衣食艰”来表现自己的求学之难。在《送天台陈庭学序》中,他也提到了关于②的学习遗憾。
小文:我还发现两者都用了③的表现手法,如《送东阳马生序》中,提到了曾经的自己的求学条件和如今在太学里学生的求学条件。
小语:两篇文章都是赠序,与晚辈亲朋进行真挚地交流,应用④(和缓/急速)的语速来读。
小文:的确,两篇文章都给予了我们很多启示,我从中知道了⑤的道理。
-
8、阅读
第一版块:技术修复,让古迹“重焕新生”
主持人小宁:
文物,承载着人类文明的记忆,是我们与过去对话的桥梁:而A1,作为当今科技的前沿,正以惊人的速度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方式。今天我们邀请了数位专家和Deepseek作为嘉宾,来参加我们的线上交流沙龙,看教家摸如何让文物“重焕新生”。
三星堆项目负责人井博:
铜兽驮跪坐人顶尊铜像融合了大象、犀牛、虎豹等意象形成了一座“四不像”神兽。它是出自三星堆不同考古区域的文物,通过人工智能AI技术“跨坑拼接”而成。第一步是确认不同坑的文物能否拼到一起,通过AI智能计算分析文物的三维模型,提取文物的几何特征信息,就能得出拼接的匹配度,被称作“兄弟相认”。第二步是做“矫形手术”,即AI会基于几何分析、变形的裂缝检测和矫形算法,对文物变形的部分进行矫正。最后,AI根据形状分析的对称性补全算法“查漏补缺”,给文物修复专家提供更多猜想参考。这不仅让文物“重焕新生”,更让它们“走得更远”。
第二版块:互动体验,让观展“动感十足”
主持人小宁:
那我们看展人如何能吃到AI带来的红利?
浙大教授郑霞:
近日,中国国家博物馆推出的数智人“艾雯雯”出现在古代中国展厅,身着素雅长裙的“艾雯雯”正微笑着向观众介绍文物。“艾雯雯”利用语音合成技术和实时3D语音驱动技术,将文本合成为音频并实时驱动她的表情和肢体动作。她不仅能清晰解读文物故事,还能与观众进行自然语言交互,回答各种问题。“艾雯雯”可以通过VR技术等,让观众看到文物的三维立体图像,让文物真正“动”起来。例如,观众可以通过手势控制,让“艾雯雯”展示文物的不同角度,或者通过语音指令,让“艾雯雯”讲述文物的制作工艺。依托国家博物馆143万余件馆藏文物,有逾4000万全媒体矩阵稳定受众群体。
第三版块:在线资源,让文物“走出深闺”
主持人小宁:
我们还邀请到了现在最火的Deepseek,让我们也向他提一个问题:____。
Deepseek:
依靠数字技术,越来越多的文物正“走出深闺”,融入大众的日常生活。例如,2024年8月,芒果数智倾力打造了”山海”APP。石器时代的古朴石陶诉说着远古先民的智慧结晶,秦汉时期的雄浑文物彰显着大一统王朝的恢弘气度,明清时代的精美瓷器则绽放着东方美学的璀璨光芒。借助AI互动功能,“沉默”的文物仿佛一下子“活”了过来。“山海”APP还藏着一个“宝藏功能”—个性化博物馆。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打造一个专属的“私人博物馆”,把自己喜欢的文物一键收藏,并且还能把个性化博物馆转发给家人和朋友,邀请他们一起欣赏“私人”馆藏,听取这些文物背后的故事。
通过观摩沙龙,相信你有了很多感悟。请你用OPVL思维工具,解决以下问题。
(1)、【0一观察者】第三版块中,请根据Deepseek的回答推测小宁的问题。(2)、【P一目的】以下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铜兽驮跪坐人顶尊铜像通过“跨坑拼接”,步骤仅仅是“兄弟相认”、“矫形手术”、“查漏补缺”。 B、“艾雯雯”不仅能清晰地解读文物故事,还能与观众进行自然语言交互,回答所有问题。 C、观众通过手势控制,让“艾雯雯”讲述文物的制作工艺,或者通过语音指令,展示文物的不同角度。 D、“山海”APP的个性化博物馆可以邀请家人一起欣赏,听取这些文物背后的故事。(3)、【V一价值】请赏析以下加点词的妙处。①依托国家博物馆143万余件馆藏文物,有逾4000万全媒体矩阵稳定受众群体。
②石器时代的古朴石陶诉说着远古先民的智慧结晶,秦汉时期的雄浑文物彰显着大一统王朝的恢弘气度,明清时代的精美瓷器则绽放着东方美学的璀璨光芒。(从修辞的角度考虑)
(4)、【L一局限】面对AI热潮,有一些不同的声音。结合文本和链接材料,围绕“AI应该正确发挥文物保护的作用”这一观点发表自己的看法。(要求:观点明确,条理清晰,100字以内)链接材料:智能客服机械化回复缺少温度,文旅服务莫过度依赖A1。A1并非万能钥匙,文旅服务过度依赖AI不可取。确保AI技术安全可控、保持自身创造力和判断力是赢得未来竞争的关键。
一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戴斌
-
9、根据【幻灯片四】完成下面两题。
幻灯片四:文物里的青铜文化
材料一:青铜器的分类
青铜器分为兵器、酒器、乐器等。相传后稷创立周人祭祀的传统,依据青铜器数量多少来“明贵贱、辨等列”,是古代人身份和等级权力的象征。
材料二:商周的礼乐制度
“器以藏礼,文以植根”。相传商周时的礼乐制通过“礼”强调不同身份的人有不同的礼仪要求,同时又以“乐”的音乐形式,使人们的情感得以表达和调节,促进社会和谐。
鼓钟
诗经·小雅
鼓钟将将,淮水汤汤,忧心且伤。
淑人君子,怀允不忘。
鼓钟喈喈,淮水湝湝,恍心且悲。
淑人君子,其德不回。
……
鼓钟钦钦,鼓瑟鼓琴,笙馨同音。
以雅以南,以答不借。
【注释】①钟:一种青铜乐器,一般用于祭祀、战争等重大场合。
(1)、请联系诗歌内容,判断《鼓钟》诗里“将将”的意思。(2)、结合材料和注释,分析钟鼓这一青铜器在诗中的作用,选出正确的一项。( )A、青铜钟鼓浑厚的乐声营造出了一种宏大而喜悦的氛围感。 B、只有在祭祀等重大场合出现的乐器钟鼓,代表了商周时期的礼乐制度,是诗人对权力的渴望。 C、钟鼓与后文的琴瑟等相呼应,这是一场贵族间的交响音乐会,是诗人身份地位的体现。 D、钟鼓作为一种青铜乐器,体现了庄重典雅的音乐风格,寄寓作者高洁美好的情思。探究小结:文物真正的价值不在于它所代表的身份和地位,而在于它能够表达内心最纯挚的感情。
-
10、请完成【幻灯片三】中诗词梳理填空。
幻灯片三:文物里的诗词 -
11、根据幻灯片回答问题。
幻灯片二:
《说文解字》:“戈,平头戟也。”“戈”代指战争,成语“金戈铁马”沿用至今。汉代后,戟的功用发生了变化。《后汉书》记载“列载十二”为诸侯仪制,唐代三品以上官员可立载于门。
请根据“戟”的字形特点和材料,认识“载”的功用变化,并作出正确的选择。( )
A、“载”的字形在早期是由一块肉和一柄戈相结合的象形文字,可见它一开始应该是古时候人们制作肉类的工具。 B、到了汉代,“载”的功用发生变化。从“列戟十二”可见,它演变为一种仪仗用具,成为了表示身份等级的象征。 -
12、补全【幻灯片一】
如果文物会说话,它们会说些什么?
跟着文物漫溯旧时光,我们能窥探到古代社会生活和文化风貌,感受到古人的审美意趣和中华传统文化的绚1àn①璀璨。同时我们也能古为今用,积diàn②学识与涵养,为我们的精神世界添砖加瓦。时光无言,它们终将跨越千年长河,抖落满身风尘站在我们面前。
(1)、结合语境,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① , ②。
(2)、为下列加点字选择正确读音。
①漫溯( )A.sù B.shuò
②添砖加瓦( )A.tiē B.tiān -
13、诗歌鉴赏
辋口①遇雨忆终南山因献王维
〔唐〕裴 迪
积雨晦空曲② , 平沙灭浮彩。
辋水去悠悠,南山复何在?
答裴迪
〔唐〕王 维
森淼寒流广,苍苍秋雨晦。
君问终南山,心知白云外。
【注释】①辋口:辋谷口。终南山辋川是王维的居住地。②空曲:高峻险要的山峰。
(1)、这是一组赠答诗,裴诗中的“积雨晦空曲”与王诗中的“”相应和。(2)、裴迪问“南山复何在”,王维答“心知白云外”。这问答传达出彼此怎样的情谊?请简要分析。 -
14、诗歌鉴赏
蝶恋花
〔宋〕柳 永
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1)、“残照”的意思是。(2)、后人在论及做学问时,常引用“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借此所体现的精神是( )。A、乐而忘忧 B、锲而不舍 C、挺身而出 D、尽力而为 -
15、诗歌鉴赏
山居秋暝
〔唐〕王 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题破山寺后禅院
〔唐〕常 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
(1)、《山居秋暝》写的是雨后傍晚的景色,《题破山寺后禅院》则写的是的景色。(2)、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两首诗都描写了幽深宁静的山间风光。 B、两首诗都表达了追求清净隐逸的思想。 C、两首诗都以有声衬无声表现山林之静。 D、两首诗都在尾联含蓄委婉点明了题旨。 -
16、诗歌鉴赏
浣溪 沙
〔宋〕苏 轼
细雨斜风作晓寒,淡烟疏柳媚晴滩。入淮清洛渐漫漫。
雪沫乳花①浮午盏② , 蓼茸③蒿笋试春盘④。人间有味是清欢。
【注释】 ①雪沫乳花:形容煎茶时上浮的白泡。②午盏:午茶。③蓼(liǎo)茸:蓼菜嫩芽。④春盘:旧俗,立春时用蔬菜水果、糕饼等装盘馈赠亲友。
(1)、上阕中,和两种景物增添了晴天河滩的妩媚。(2)、“人间有味是清欢”一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
17、诗歌鉴赏
乙卯①重五②
〔宋〕陆 游
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粽包分两髻③ , 艾束著危冠④。
旧俗方储药,羸躯亦点丹。日斜 吾事毕,一笑向杯盘。
【注释】 ①乙卯:指1195年,这年作者71岁,在家乡绍兴隐居。②重五:农历五月五日,端午节。③粽包分两髻:粽子有两个尖尖的角,古时又称“角黍”。④艾束著危冠:高高的帽子上插上艾枝。
(1)、诗句“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写了端午节的什么习俗?(2)、请结合全诗内容,概括诗人“笑”的原因。 -
18、诗歌鉴赏
酬乐天三月三日见寄
〔唐〕元 稹
当年此日花前醉,今日花前病里销。
独倚破帘闲怅望,可怜虚度好春朝。
(1)、诗中两次出现“花前”,请简述其作用。(2)、作者感到“虚度好春朝”。结合全诗,分析原因。 -
19、诗歌鉴赏
山 中
〔唐〕王 勃
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
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
初至巴陵与李十二白裴九同泛洞庭湖(其一)
〔唐〕贾至
江上相逢皆旧游,湘山永望不堪愁。
明月秋风洞庭水,孤鸿落叶一扁舟。
(1)、两首诗共同使用的意象有:江水、、、。(2)、贾至在诗中抒发了哪些感情? -
20、文言文阅读
物各有短长
朱熹,字元晦,别称紫阳,徽州婺源人。父松,字乔年。熹幼颖悟,甫①能言,父指天示之曰:“天也。”熹问曰:“天之上何物?”松异之。就傅,授以《孝经》,一阅,题其上曰:“不若是,非人也。”尝从群儿戏沙上。独端坐以指画沙视之八卦也。年十八贡于乡,中绍兴十八年进士第。主泉州同安簿,选邑秀民充弟子员,日与讲说圣贤修己治人之道。其为学,大抵穷理以致其知,反躬以践其实。尝谓圣贤道统之传散在方册,圣经之旨不明,而道统之传始晦。于是竭其精力,以研究圣贤之经训。所著书皆行于世。
淳熙五年,除②知南康军。至郡,兴利除害,值岁不雨,讲求荒政③ , 多所全活。会浙东大饥,宰相王淮奏改熹提举浙东茶盐公事④ , 即日单车就道。复以纳粟人未推赏,辞职名。纳栗赏行,遂受职名。即移书他郡,募米商,躅其征⑤ , 及至,则客舟之米辐凑。
(选自刘向《说苑卷十七·杂言》)
【注释】①甫:刚刚。②除:任命,授职。③荒政:赈济灾荒的措施。④茶盐公事:宋代职官名。⑤蠲其征:蠲(juān),免除;征,赋税。
(1)、解释加点词。①至郡,兴利除害
②圣经之旨不明
③日与讲说圣贤修己治人之道
④松异之
(2)、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独端坐/以指画沙视/之八卦也。 B、独端坐以指画/沙视之/八卦也。 C、独端坐/以指画沙视之/八卦也。 D、独端坐以指画沙/视之/八卦也。(3)、朱熹任同安主簿时,在同安梵天寺开设书院,所以同安翔安素有“紫阳过化,海滨邹鲁”之称。请你结合文段内容简要说说“紫阳过化”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