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江苏省东台市创新学校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历史9月月考试卷
- 江苏省东台市创新学校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历史9月月考试卷(必修)
- 江苏省东台市创新学校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历史9月月考试卷
- 辽宁省六校协作体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卷
- 江西省赣州市十四县(市)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历史期中联考试卷
- 江西省赣州厚德外国语学校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卷
- 吉林省汪清县第六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卷
- 吉林省乾安县七中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卷
- 湖南省醴陵二中、醴陵四中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历史期中联考试卷
- 河南郑州47中学暨八校联考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卷
-
1、《魏书》记载,孝文帝嫡长子元恂“不好书学,体貌肥大,深忌河洛暑热,意每追乐北方”,竟在孝文帝外出时,和亲信密谋,准备奔回平城,孝文帝对左右说:“此小儿今日不灭,乃是国家之大祸。”该记载可以佐证( )A、民族交融过程并非一帆风顺 B、孝文帝废除宗法制的坚定决心 C、北魏统治集团内部斗争激烈 D、环境差异阻绝北魏封建化进程
-
2、考古发现的实物是历史研究的重要资料。如图的文物(护臂)出土于新疆民丰尼雅遗址,其质地为汉代蜀地的织锦。上面织有“五星出东方利中国”八个汉隶大字,现藏于新疆博物馆。它的发现被誉为20世纪中国考古学最伟大的发现之一。该护臂( )A、反映了汉代普遍使用隶书 B、证明了新疆自汉代以来即为中国领土 C、是研究汉代丝织技术发展的重要史料 D、是目前所见“中国”一词最早的实物见证
-
3、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写道:“严格来说,到秦汉中国历史上才有正式统一的政府。秦以前的中国,只可说是一种封建的统一。直到秦汉,中央方面才有一个更像样的统一政府。”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①商周最高统治者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 ②“封建的统一”是指“大一统”的形成
③材料中的“封建”指的是一种社会形态 ④郡县制是实现“正式统一”的制度基础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①④ -
4、《汉书·百官公卿表》记载:“御史大夫,秦官,位上卿,银印青绶,掌副丞相。”在秦代,御史大夫的本职是“典正法度”“举劾非法”,还掌管制诏和公卿奏章,直接受命于皇帝。这些记载反映出秦朝( )A、中央构建起隶属于丞相的监察体系 B、形成了中央对地方的垂直管理 C、完成了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的过渡 D、中央监察满足巩固皇权的需要
-
5、下表为战国时儒、墨两家的部分言论。这表明两者的共同点是( )
内容
出处
是故选天下之贤可者, 立以为天子
《墨子·尚同上》
无德不贵, 无能不官
《荀子·王制》
A、倡导隆礼重法 B、具有民本色彩 C、强调施政能力 D、主张道德教化 -
6、战国以前文献中,“华”与“夏”最初只指中原人,以别于周边的戎狄蛮夷。战国以后“华夏”渐为通用词,既包括原来的中原人,又包括华夏化的戎人、狄人、夷人等。这反映出( )A、王室衰微无力控制诸侯 B、戎狄蛮夷跟中原一样先进 C、华夏的认同观日益增强 D、各民族之间的区别已消失
-
7、簋(guǐ)是西周早期青铜器,于1954年在江苏镇江烟墩山出土。器内底铸铭文120余字,记述了周康王册封矢(cè)为宜侯,并赏赐礼器、兵器、土地等内容。这一记述有助于研究当时( )A、井田制的产生 B、分封制的推行 C、青铜器的铸造 D、宗法制的瓦解
-
8、距今约5300-4300年的良渚文化有大型的墓地和祭坛。大型墓葬均建造在祭坛与墓地合一的人工土台上,随葬品丰富;小型墓葬数量多,但随葬品只有日常生活用品陶器等。这可用来证明当时( )A、已经出现私有制和贫富分化 B、生产力发展水平较高 C、它的代表性器物是“蛋壳陶” D、神权与王权有机结合
-
9、制度创新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体现。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汉初制度大多不切实际,要求制度变革的呼声甚高,却无法得以实施。直到武帝时期,才大刀阔斧地推行了制度变革。这是一个事功显赫的时代,也是一个垂范立制的时代,在协调地方与中央的关系、解决皇权与相权矛盾等重大领域,汉武帝都进行了制度创新和变革。
——摘编自孙家洲、王文涛《制度变革与汉武帝盛世的造就》
材料二:唐代之所以出现两度盛世,固然与两位君主(唐太宗、唐玄宗)的英明密不可分,但制度原因则是其中关键。与中国所有王朝一样,唐代尽管也是实行帝制,但较之其他王朝,其制度设计及治理体系更为合理。
——摘编自陈良《略谈唐代兴盛的制度原因》
材料三:可以说宋代“事为之防,曲为之制”的制度创新,在一定意义上突破了儒家性善的藩篱,跳出了所谓“涂之人可以为尧舜”的窠臼,以防止人性缺失作为制度设计的出发点,这在中国传统政治文化上不能不说是一个具有现代政治文明气息的重大突破。
——林建华《从制度创新的角度看宋代的君臣关系》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武帝时期“制度创新和变革”的表现。(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唐朝制度建设的相关知识,以“制度创新与盛世”为主题,自拟观点并加以阐述。(要求:观点明确,表述成文;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宋代在中央“事为之防,曲为之制”的具体举措。 -
10、蹴鞠运动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在宋代开展最为广泛的则是“寒食蹴鞠”民俗活动。宋代文人张敦礼的画作《闲庭蹴鞠图》(如图)还原了这一民俗活动。该图体现了( )
宋代张敦礼《闲庭蹴鞠图》
A、商品经济繁荣的时代风貌 B、宋代民众生活的多姿多彩 C、绘画创作的史料价值最高 D、民间体育与艺术审美结合 -
11、元代的省完全一反过去汉州、唐道、宋路的划分方法,无视历来与划界密切相关的几条最重要的山川边界——秦岭、淮河、南岭、太行山的存在,使得任何一个行省都不能成为完整的形胜之区。元代行省的这种划分方法旨在( )A、密切全国各地的经济联系 B、贯彻犬牙交错的原则 C、扩大地方的管理区域 D、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
12、北宋初年,中央委派文官到地方担任转运使,主要负责地方赋税的征收。地方赋税除一小部分作为地方开支外,其余全部由转运使押送中央。北宋转运司的设置( )A、加强了对地方官员的监察 B、有利于地方经济建设的开展 C、弱化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D、削弱了地方割据的物质基础
-
13、三国至隋唐时期,文艺科技成就斐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王羲之博采众长,诸体兼精,世称“画圣” B、李春设计并主持建造的赵州桥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石拱桥 C、顾恺之在《禹贡地域图》中提出绘制地图的方法 D、张衡测算出了地球子午线的长度
-
14、古代中国历朝都重视官员的选拔,下列文献史料按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
②不举孝,不奉诏,当以不敬论;不察廉,不胜任也,当免
③是以吏部不能审定,核天下人才士庶,故委中正铨第等级
④三代用人,世族之弊,贵以袭贵,贱以袭贱
A、④①②③ B、②③④① C、①②④③ D、④②③① -
15、唐朝立足于新形势下户口流移、土地集中、贫富分化、课口隐匿、浮寄泛滥以及工商业大发展的客观现实,在中国历史上首次确立了“以资产为宗”的赋税征纳方式。这种征纳方式( )A、遵从了“量入为出”的原则 B、减轻了政府对农民的人身控制 C、说明国家的赋役极其沉重 D、抑制了唐朝的土地买卖和兼并
-
16、世人公认魏晋书法将理性与激情完美地结合,人们将喜怒哀乐的情绪寄托其中,使书法出现了大大有别于以往法度、思想、情趣的新形式,并形成社会共同追求的一种审美理想。魏晋书法这一特征形成是源于( )A、政局动荡使政治对文化影响力削弱 B、统治黑暗文人逃避社会现实 C、门阀政治盛行改变了人们审美观念 D、王朝更迭频繁文人不敢言政
-
17、两汉人民创造了灿烂的文化,成就斐然。下列对两汉文化的代表成就评价正确的是( )
选项
成就
评价
A
《神农本草经》
中国古代第一部药物学专著
B
乐府诗
一种介于韵文和散文之间的文体,讲究铺陈排比,辞藻华丽
C
造纸术
蔡伦发明了造纸术,促进了中国和世界文化的传播和发展
D
《史记》
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
A、A B、B C、C D、D -
18、识读历史地图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之一,与图2所示路线直接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A、张骞出使西域 B、班超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C、卫青北击匈奴 D、霍去病封狼居胥
-
19、下表为不同史书有关秦朝的记述。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
(秦始皇)乃使蒙恬迈近,自九原挺甘泉,堑山堙谷,千八百里 追未就
《史记·蒙恬列传》
奏时,常頰略通五尺道,请此四颇置吏焉
《史记·西南尧列传》
秦为驰道于天下,东穷燕齐,南极吴楚,江湖之上,滨海之观毕至
《汉书·货山传》
A、秦王朝修筑了陆路交通网 B、古代长城的修建始于秦朝 C、秦朝暴政遭到史书的批评 D、秦修建道路旨在便利交流 -
20、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言语异声,文字异形”。秦灭六国后,以原来秦国通行的字体为基础,参照六国文字,以小篆为规范化字体,统一了全国文字。这种变化( )A、表明中国古代文字走向成熟 B、消除了各地商品流通语言障碍 C、标志着中央集权体制的建立 D、促进了各地区之间的文化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