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江苏省东台市创新学校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历史9月月考试卷
- 江苏省东台市创新学校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历史9月月考试卷(必修)
- 江苏省东台市创新学校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历史9月月考试卷
- 辽宁省六校协作体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卷
- 江西省赣州市十四县(市)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历史期中联考试卷
- 江西省赣州厚德外国语学校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卷
- 吉林省汪清县第六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卷
- 吉林省乾安县七中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卷
- 湖南省醴陵二中、醴陵四中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历史期中联考试卷
- 河南郑州47中学暨八校联考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卷
-
1、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何鲁,广东新安县的贫苦农民,身上长了一个巨瘤。1828年,英国医生郭雷枢发现何鲁的病极有医学研究价值,承诺可筹资送何鲁去英国,由盖伊医院的名医为其做切除手术。
1830年12月17日,何鲁乘坐东印度公司的商船,历时3个月到达英国。何鲁抵达伦敦后,引发英国媒体和医学界的极大关注。
1831年4月9日,何鲁被安排在一个容纳了近千人的解剖学剧场。手术历时1小时44分钟,何鲁多次晕厥,最终在众目睽睽下痛苦抽搐而死,终年32岁。
材料二 何鲁死后,各方纷纷对此做出反应,其手术由医疗活动演化为社会、文化和政治事件。
1831年4月16日,欧洲一媒体报道,声称应该把何鲁在手术中的遭遇归咎于手术对他神经系统造成的冲击,以及大量腱鞘血液的流失。认为一般健康的欧洲人是可以承受这种损失而不会有任何危险的。
1831年4月16日,《柳叶刀》发文,对盖伊医院外科医生的手术方案提出批评。
1831年5月2日,英国画家道尔发表政治讽刺画《何鲁朱,别名约翰牛和医生们》(如下图),臃肿的何鲁意喻英国社会存在“巨瘤”,画中的五个医生正在为是否切除“巨瘤”开展激烈的争论。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高晞《何鲁之死: 1831年震撼全球的医疗事件》
(1)、结合材料一,分析何鲁的英国之行引发广泛关注的原因。(2)、作为历史的观察者,请从材料二中任选一种反应并进行评析。 -
2、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在世界现代历史进程中,存在着许多对矛盾,其中重要的矛盾大致如下:
1.社会主义国家同资本主义国家的矛盾。
2.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间的矛盾。
3.殖民地、半殖民地、第三世界发展中国家同帝国主义、殖民主义国家、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间的矛盾。
4.民族独立国家间以及民族独立国家内部的矛盾,它包括新兴独立国家之间的矛盾。
5.由于全球性环境恶化、人口爆满、贫富差距扩大等全球社会问题恶化而产生的矛盾。
——摘编自黄安年《<世界现代历史>系列15讲》
从材料中任选一对矛盾,运用世界现代史的具体史实,予以论述。(要求:指明所选矛盾,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
3、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党的最重要的组织任务是将工农分子的新干部替换非无产阶级的知识分子干部,要使党的指导干部中无产阶级及贫民的成分占最大多数。
——《最近组织问题的重要任务议决案》(1927年11月)
材料二 共产党的干部政策,应是以能否坚决地执行党的路线,服从党的纪律,和群众有密切的联系,有独立的工作能力,积极肯干,不谋私利为标准,这就是“任人唯贤”的路线。
——毛泽东《党的干部政策》(1938年10月14日)
材料三 我们的党员和党外积极分子都要努力争取变成无产阶级知识分子……我们各行各业的干部都要努力精通技术和业务,使自己成为内行,又红又专。
——毛泽东《做革命的促进派》(1957年)
材料四 只靠坚持社会主义道路,没有真才实学,还是不能实现四个现代化。无论在什么岗位上,都要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没有的要学,有的要继续学,实在不能学、不愿学的要调整。我们要按照专业的要求组织整个领导班子,充分发挥专业人才的作用,并且领导广大群众,按照专业的要求去学习和工作。
——邓小平《目前的形势和任务》(1980年)
(1)、根据上述材料,分析党在不同时期采取不同干部政策的原因。(2)、根据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党的干部政策的认识。 -
4、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春秋时期,齐景公麾下有公孙接、田开疆、古冶子三位勇士。晏子认为三勇士不懂尊卑,会危害国家。为消除祸患,令三人论功取二桃。公孙接称,曾单身一人活捉一头大猪,还活捉过一只大虎,先取一桃;田开疆称,曾带兵击退敌军多次,又取一桃;古冶子称,年少时曾随景公渡黄河,遇一大鼋威胁,不会游泳的他毅然跳入河中,逆流潜行百步又顺流走了九里,最终杀死大鼋,保护了景公的安全。公孙接、田开疆自觉功劳不如古冶子,自愧而亡。见此情形,古冶子亦不愿独生而离世。
——摘编自《晏子春秋》(战国)
材料二 “二桃杀三士”是汉画像石中非常流行的题材。下图来自出土于山东省嘉祥县宋山村的东汉画像石。图中最左侧之人执笏而立,当是齐景公所派赐桃使者;右侧三武士皆挽袖怒目,持环首刀,右二武士正伸手抢取高柄豆上的两个桃。

——摘编自冯保荣,刘静《山东汉代画像石中“二桃杀三士”图考》等
材料三 “二桃杀三士”的叙事原已比较成熟,但先秦时期的典籍鲜有提及,后世的经典史书《史记》《资治通鉴》也无相关叙述。明代冯梦龙将其改写成为短篇小说,收入《喻世明言》,题为“晏平仲二桃杀三士”。清人蔡元放的《东周列国志》亦收入并改编了这个故事。自此,“二桃杀三士”的故事得到更为广泛的传播。
——摘编自牛志强《论“二桃杀三士”文本演变中的情理冲突》等
(1)、根据上述材料,判断“二桃杀三士”一事的真实性,并说明理由。(2)、根据材料三,分析“二桃杀三士”故事在明清时期得到广泛传播的原因。 -
5、1940年7月,丘吉尔在全民广播中呼吁:“这不是部落酋长、王子、封建王朝或国家实现其野心的战争;这是一场关系国家事业的、人民的战争。在英国的每一寸土地上,将有无数人为这场战争尽忠尽责……所有人都不能丧失信念或职责。”丘吉尔的呼吁说明( )A、民众丧失了获胜的信心 B、绥靖政策仍然具有影响力 C、英国对德抗战十分艰巨 D、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已形成
-
6、下表为1892-1931年日本茶园面积与产量数。由此可以推知,日本( )
1892-1931年日本茶园面积与产量数表
年份
茶园平均面积(亩)
制茶平均数量(担)
1892-1896
944842
498926
1897-1901
851191
471707
1902-1906
807758
433512
1907-1911
794588
417562
1912-1916
784196
570062
1917-1921
781870
628837
1922-1926
712904
604437
1927-1931
663225
641250
A、茶园的种植面积不断扩大 B、制茶业未受到经济危机冲击 C、采茶技术在世界遥遥领先 D、茶叶的市场竞争力有所提升 -
7、15世纪,意大利斯特罗齐家族的皮耶罗曾成功前往东方经商,为其佛罗伦萨的亲戚留下一笔遗产。16世纪初,意大利人乔万尼·恩波利在生活于里斯本的意大利人马基奥尼的资助下,随葡萄牙船队到印度西海岸,了解印度的香料销售情况。这些现象反映了( )A、商业革命促进资本的原始积累 B、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C、殖民扩张推动东西方贸易往来 D、人文主义精神助推商业发展
-
8、从8世纪后半叶开始,拜占庭帝国与阿拉伯帝国之间定期进行战俘交换,这一行为持续了约23年,直到10世纪末期。除交换战俘外,对那些愿意皈依基督教的阿拉伯战俘,拜占庭帝国会提供购置土地所需的钱财和耕种所需的谷物种子;对接纳他们成为女婿的家庭,帝国可以免除三年土地税和炉灶税。拜占庭帝国此举的主要意图是( )A、扩大对外贸易 B、提升国民的素质 C、争夺人口资源 D、削弱阿拉伯帝国
-
9、公元前518年,古波斯帝国国王大流士一世来到埃及,要求波斯官吏向埃及的神致祭,并承诺保障埃及祭司的权益,允许埃及神庙拥有优待份地,享有牛肉、粮食和酒等食品收入。大流士此举旨在( )A、完善波斯官僚体制 B、笼络埃及地方势力 C、增强两国文化交流 D、增加政府财政收入
-
10、1972年5月19日,菲律宾与中国进行了第一次直接贸易;9月24日,泰国派遣乒乓球队参加在北京召开的首届亚洲乒乓球锦标赛;9月26日,北越劳动党机关报道了田中访华的消息。这主要得益于( )A、中国外交打开新局面 B、美苏关系相对缓和 C、亚洲一体化进程加快 D、中日和中美的建交
-
11、1929年,红四军来到兴国县后,毛泽东经过调查了解,领导制定并颁布了《兴国土地法》,把井冈山《土地法》里规定的“没收一切土地”改为“没收一切公共土地及地主阶级的土地”。此举( )A、扩大了北伐的群众基础 B、巩固了工农民主政权 C、开启了武装夺权的道路 D、纠正了党内右倾错误
-
12、“五四”前后,“社会主义”的招牌具有相当大的吸引力。1924年,孙中山声称其“民生主义就是共产主义,就是社会主义”。孙中山此举意图( )A、迎合新青年的信仰 B、学习苏联的政治制度 C、掀起大革命的高潮 D、弥补社会革命的不足
-
13、1905年,《四川官报》上有一篇文章写到:“国家者,以教育为本也;人者,以学问为本也。而用人与为人用,皆在其末。故今之办学堂者,宜营心于教育,而不可偏于有用人之心。今之入学堂者,宜究心于学问,而不可入于有求用之心。”据此可知,作者意在( )A、肯定学堂选官制的可取之处 B、批判当时学风不正的现象 C、鼓励培养人才以应对民族危机 D、提倡教育应摒弃功利主义
-
14、下表为明朝洪武年间赈灾粮钞数

据表可知,当时( )
A、社会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 B、自然灾害变得越来越频繁 C、封建小农经济具有脆弱性 D、白银流入改变了赈灾方式 -
15、在宋人笔记中可以看到,不少父母因为心疼女儿在夫家过得不好而让女儿离婚再嫁的例子,也有公公安排儿媳再嫁的为人所乐道的故事。如,王安石觉得自己儿子不成大器,不但支持儿媳与儿子离婚,还慷慨为儿媳“择婿而嫁之”。据此可知,当时( )A、女性在婚姻家庭里缺乏自主权 B、理学的官方哲学地位受到挑战 C、婚俗文化中存在实用主义倾向 D、文人的思想观念十分开放宽容
-
16、《唐律疏议》规定:“若父母未亡以前而怀胎,虽于服内而生子者,不坐;纵除服以后始生,但计胎月是服内而怀者,依律得罪。”据此可知,唐朝( )A、注重基层教化 B、儒家伦理影响法律制定 C、司法制度成熟 D、社会风气出现不良状态
-
17、汉武帝时期,“初令郡国举孝廉各一人”。汉和帝对此改革,规定“自今郡国率二十万口岁举孝廉一人,四十万二人,六十万三人,八十万四人,百万五人,百二十万六人。不满二十万二岁一人,不满十万三岁一人。”此外,还在人口较少的地区增加“二岁一人”或“三岁一人”的时间限制。这一变化( )A、助推了察举制度的确立 B、降低了边远郡县的行政效率 C、体现了区域公平的意识 D、扩大了地方政府的统治基础
-
18、商周时代,伊尹将商王太甲“放之于桐宫”;国人暴动使“厉王出奔于彘”;王室重臣召公曾以“防民之口,甚于防川”的比喻劝谏周厉王。上述现象表明( )A、原始民主传统影响深远 B、贵族政治逐渐式微 C、儒家仁政思想受到重视 D、君主专制必然出现
-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标志着“新中国”由观念而成为现实,但对于新生的政权来说,它还必须在实践中不断塑造新的国家形象。在开国大典及以后的国庆等节日中,“新中国”的标志—五星红旗、北京天安门、《义勇军进行曲》等核心元素所构成的国家形象符号体系,也在仪式的操演中实现了合法化、神圣化。新中国建立新的政治秩序和新的经济秩序,以塑造新的国家形象,同时推行新的社会改革。在重建社会结构中,群众运动再次被有效地加以运用,以形成强大的社会舆论,通过“翻身”意识等建立“积极的国家形象”,并赢得广大民众的普遍认同。拒绝“继承”旧中国一切外交“遗产”,从而“在整个战略上处于主动地位”,这极大地提升了新中国的国际影响力。
——周良书《“新中国”观念的生成和国家形象的初步建构》
材料二 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规定:“凡属有关国家经济命脉和足以操纵国计民生的事业,均应由国家统一经营。”1951年,国家开始实行棉纱统购;1953年实行粮食计划收购、计划供应;以后统购统销扩大到食油、糖、烟、茶、生猪、桐油、木材等农副产品。这样一来,通过工农产品间的价格“剪刀差”,为工业生产积累了大量资金。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塑造新国家形象的特点,并简析其意义。(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新中国的统购统销政策。 -
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历来的统一王朝以及一些边疆政权都是多民族国家,大多同时拥有农业区和牧业区,一般都在不同地区或不同民族中实行不同的行政制度。……在一个国家中同时存在两种或者两种以上的行政制度(包括经济、赋税、刑法等制度)并不妨碍国家的统一。相反,只要应用得当,结果必然会维护和加强统一。
——摘自葛剑雄《中国历史的启示——统一与分裂》
结合中国古代史相关知识,对材料中的观点进行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史实准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