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在希腊神话中,雅典娜成为雅典守护神的传说和女神与波塞冬之间的比赛有关。她为争夺雅典的保护权,与海神波塞冬争斗,最终经雅典人裁决为胜利者。城邦由此以女神的名字命名,女神被视为城邦的保护神,雅典卫城成为女神的圣所。这(     )
    A、促使城邦共同体意识得到了强化 B、导致希腊城邦之间战争不断 C、表明古希腊文化深受基督教影响 D、推动雅典城邦成为希腊霸主
  • 2、2024年9月4日至6日,中非合作论坛峰会在北京成功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在峰会开幕式上发表主旨讲话,郑重提议将中国同所有非洲建交国的双边关系提升到战略关系层面,共筑新时代全天候中非命运共同体。这一活动(     )
    A、是中国重视发展周边关系的具体实践 B、掀起了中国与非洲国家的建交高潮 C、是中国全方位对外开放战略的一部分 D、有利于“金砖国家”合作机制的深化
  • 3、广为传唱的《爱我中华》,是第四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会歌,反映了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团结与兴盛,新中国在民族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1946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内蒙古自治区 B、1995年颁布了《中国的民族区域自治》白皮书 C、1990年中共中央提出了“三个离不开” D、1985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
  • 4、下面三幅图画是20世纪50年代杨家埠的木版年画。这些年画(     )

    A、形成了健康向上的道德风尚 B、贯彻了“五讲四美三热爱”口号 C、歌颂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D、反映了新社会人民的精神风貌
  • 5、国民党统治中国22年,其中训政时期19年。训政,在国民党的政治制度中起着主导、支配的作用,规定了当时统治中国社会政治生活的基本形态。下列关于训政时期的各项表述,正确的有(     )
    A、公布所得税暂行条例并开始征收个人所得税 B、颁布《奏定学堂章程》,学堂选官制正式设立 C、国家五项治权托付于南京临时政府总揽执行 D、国民党发动的“二次革命”不久即被镇压下去
  • 6、光绪二十九年(1904年),湖南溆浦县知县率当地邑绅建立起当地第一所高等小学堂,但乡间百姓对于学堂都以“洋学”视之,还是希望科举不停,以求取功名光宗耀祖。这折射出(     )
    A、百姓希望重新恢复科举考试 B、学堂选官制度正式确立 C、近代中国选官制度艰难转型 D、中国新式教育开始起步
  • 7、1876年2月,日朝《江华条约》签订后,朝鲜仍按期向清朝遣使朝贡,并对带有“皇”“贡”等字样的日本国书拒不接受。1882年,朝鲜向清朝提出“变通旧制”的两点请求:一是在两国间建立新的商务关系;二是派遣使者进驻北京。这一变化反映了(     )
    A、清朝朝贡体系受到挑战 B、清政府天朝上国观动摇 C、朝贡外交已成必然趋势 D、中朝两国外交矛盾尖锐
  • 8、下图是清朝李来章《圣谕图像衍义》中的乡约仪式图。对图中乡约仪式的解读正确的是(     )

    A、全面提高了乡民道德水平 B、表明儒学伦理开始与法律合流 C、理学开始在基层得到普及 D、体现了法律与教化结合的特点
  • 9、如表所示为明代洪武至弘治年间(1368-1505年)徽州祁门土地买卖契约情况统计。这一情况(     )

    时间

    契约张数

    洪武年间

    1368—1398

    8

    建文年间

    1399—1402

    1

    永乐年间

    1403—1424

    16

    宣德年间

    1426—1435

    17

    正统年间

    1436—1449

    48

    景泰年间

    1450—1456

    12

    天顺年间

    1457—1464

    7

    成化年间

    1465—1487

    32

    弘治年间

    1488—1505

    14

    A、说明地权转移较为频繁 B、扩大了政府税收来源 C、使自耕农经济趋于瓦解 D、推动了民众生活改善
  • 10、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有云:任何一项制度之成立与推行,决不是孤立的;它必须和同时其他几项制度相配合,它必然会受其他某几项制度之牵动和影响。下列选项与钱穆观点相吻合的是(     )
    A、《大明律》与《吕氏乡约》 B、以吏为师与科举取士 C、一条鞭法与户籍永停编审 D、均田制度与租庸调制
  • 11、南北朝后期,南北政权遣使频繁,双方挑选使节,必求“容止可观,文学优赡者”。北朝使节皆为汉族高门人物,而非鲜卑子弟。据此可知(     )
    A、北方民族完成了封建化转型 B、鲜卑族失去了对政权的控制 C、南方经济文化水平超越了北方 D、南北方具备了统一的文化基础
  • 12、汉代谏议随皇帝左右,谏诤和讽议皇帝言行,隶属宰相。唐代谏官分台、谏两种,台即御史台,台谏是御史台对百官的监督,已成为天子的耳目。到宋代置谏院,掌规谏朝政得失,谏官的任免不再由宰相决定,此时台、谏官均由皇帝亲擢。这一变化反映出(     )
    A、国家治理的完善 B、君主专制的加强 C、监察制度的缺失 D、选官制度的变迁
  • 13、《郭店楚简》的《唐虞之道》篇中记载:“唐虞之道,禅而不传。尧舜之王,利天下而弗利也。禅而不传,圣之盛也。利天下而弗利也,仁之至也。故昔贤仁圣者如此。”据此可知唐虞之道(     )
    A、实现了中央对地方垂直管理 B、蕴含浓厚的“民本主义”色彩 C、按照血缘关系分配政治权力 D、使国家开始成为帝王的私产
  • 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专制王权下的法国,国王曾自视为民族的代表,路易十四声称“朕即国家”“朕即民族”。强调个人权利的启蒙思想家阐述了与之相适应的民族思想:一个民族可以没有国王而将国家治理得井井有条,相反,一个国王若无国民则不存在,更不必说治理国家了,甚至表示“专制之下无祖国”。……在法国大革命中,人们认为法兰西民族的成员不仅居住在同一地域、使用相同的语言,而且相互之间是平等的,全体法国人每一个公民组成的自由、平等、博爱的法兰西民族。一般认为,法国大革命是法兰西民族诞生和民族主义形成的标志。

    ——摘编自李宏图《西欧近代民族主义思潮研究》

    材料二   认识到有需要通过本公约,在妥为顾及所有国家主权的情形下,为海洋建立一种法律秩序,以便利国际交通和促进海洋的和平用途,海洋资源的公平而有效的利用,海洋生物资源的养护以及研究、保护和保全海洋环境。考虑到达成这些目标将有助于实现公正公平的国际经济秩序,这种秩序将照顾到全人类的利益和需要,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特殊利益和需要,不论其为沿海国或内陆国。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1982年12月10日)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启蒙思想家的民族思想的传播对法国及欧洲政治所产生的重大影响。
    (2)、根据材料二、概括《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进步的表现。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二战后国际法进步的推动因素。
  • 1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古代两汉至明清赋税制度的变革

    名称

    时间

    主要内容

    编户制度

    两汉

    编户齐民须向国家缴纳田租、人口税、更赋并服徭役和兵役等

    租庸调制

    隋、唐前期

    受田农民除缴纳租调外,可以庸代役即以实物税代替劳役税

    两税法

    唐中期

    每户按资产交纳户税,按田亩交纳地税,一年分夏秋两次纳税

    募役法、方田均税法

    北宋

    包括地主官僚在内、不服役的都要交免役钱;重新丈量土地,按亩纳税

    一条鞭法

    明朝

    赋役、差役合并,征收货币

    摊丁入亩

    清朝

    把丁税平均摊入田亩中,征收统一的赋税—地丁银

    ——摘编自刘望成、何秋云《中国古代赋税制度的变革》

    材料二   户籍制度萌芽于商朝,商朝时期已经有了征派民力共耕公田的籍田之制。战国时期,商鞅将户籍制度发展为“什伍连坐”法。两汉时期,口赋和算赋(人头税)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一项主要来源,兵役与徭役则是国家要求每个丁男承担的重负,为此,两汉政权一直实行编户齐民制度,该制度使大量的人丁民户时时处在封建国家政权的直接控制之下……唐安史之乱后,土地兼并风行,政府的财政收入与徭役来源日趋枯竭,唐政府改革征税制度,不以户籍及其登记内容而以土地和财产的多寡为征税依据。明洪武年间,政府进行了全国范围的土地清丈和地籍整理运动,编制鱼鳞图册,地籍与户籍彼此独立。万历年间,张居正推行一条鞭法,使人丁税与户籍相分离。从此,地籍便成为统治者征收赋税的主要依据,而户籍的作用则退居其次了。清政府下令彻底废除人丁编审,户籍管理制度正式退出历史舞台。

    ——摘编自江立华《中国户籍制度的历史考察》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两汉至明清赋税制度演变的趋势。
    (2)、根据材料二、指出中国古代户籍制度的主要功能。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影响中国古代赋税制度和户籍制度演变的共同因素。
  • 16、漫画创作于1944年7月,漫画中间左侧是英国财政部顾问凯恩斯,右侧是美国财政部官员摩根索,在他们的身后是与会的各国代表。他俩手持切割刀,正准备将代表黄金的“战前金砖”改造成台子上放着的代表美元的“含金塑料”。该漫画反映出

    A、世界贸易向制度化的方向发展 B、国际货币体系面临着重大变革 C、美英为中心的世界金融体系建立 D、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受到阻碍
  • 17、19世纪30年代,英国立法规定满足一定年龄条件的童工须在周一至周五强制入学,为此,政府还创设了工厂视察制度,要求视察员监督工厂主;同时政府鼓励大工厂主举办工厂学校,并加大对教育的经费支持。这些举措(     )
    A、有利于儿童的身心健康 B、适应了工业革命的需求 C、强化了纪律和时间观念 D、保证了生产效率和质量
  • 18、1787年美国联邦宪法规定:为防止政府滥用权力、出现暴政,宪法在中央政府设立了立法、行政和司法三个部门。这三个部门平等而又独立并相互制约,任何一方都不拥有凌驾于其他两权之上的优势。但是,一旦其他权力主体不肯予以合作,就会出现僵局,而当权力的行使带来严重后果时,易导致责任的互相推诿。这说明美国的三权分立体制(       )
    A、缓解了民主党和共和党的矛盾 B、对政治运行具有双重的影响 C、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D、巩固了资产阶级的革命成果
  • 19、在中世纪,条约的缔结通常要教会的高级代表直接参加或事后确认,并进行宗教宣誓;威斯特伐利亚和会召开时,与会国都要求以平等地位坐到谈判桌前,不再听从教皇的意旨。这一变化(     )
    A、体现了国家主权意识的加强 B、确立缔约国必须遵守条约原则 C、表明世界近代外交制度确立 D、表明天主教会权力的彻底丧失
  • 20、2013年,习近平主席提出共建“一带一路”的倡议。2024年9月11日,第九届“一带一路”高峰论坛在香港会议展览中心举行,超过80位“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主要官员及商界精英,共同探讨“一带一路”下一个金色十年带来的商机和机遇。“一带一路”已发展为一个重要的国际合作平台。这反映出我国(     )
    A、积极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B、在区域经济发展中发挥领导核心作用 C、非常重视发展与第三世界国家的友好关系 D、在全球治理体系改革中积极贡献中国方案
上一页 81 82 83 84 85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