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广东省遂溪一中2018届高三上册历史第五次月考试卷(必修三册 选修一)
- 江苏省东台市创新学校2018届高三上学期历史9月月考试卷
- 江苏省如皋市2018届高三上学期历史开学考试试卷
- 浙江省诸暨市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 浙江省宁波市九校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卷
- 浙江省杭州市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 四川省遂宁市高中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教学水平监测历史试题
- 2017届河北省张家口市高三4月统一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卷
- 2017届河北省武邑中学高三下学期第三次质检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卷
- 2017届四川省成都市九校高三下学期期中联考文科综合-历史试卷
-
1、下表是明朝前期部分进口货物交易情况统计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货物名称
苏木
胡椒
乌木
檀香
计量单位
斤
斤
斤
斤
规定价格
500文
3贯
500文
500文
与琉球贸易价格
10贯
30贯
—
—
与暹罗贸易价格
5贯
25贯
40贯
10贯
与满剌加贸易价格
—
20贯
40贯
10贯
注:1贯=1 000文;“—”表示数据缺失。
——据陈尚胜《闭关与开放:中国封建晚期对外关系研究》
对表中数据反映的历史现象进行合理的历史解释。(要求:表述成文,观点明确,论证充分,逻辑清晰。)
-
2、明朝中叶,珠算取代了传统的筹算,社会上出现了大量论述珠算算法的著作。如《直指算法统宗》全面介绍了珠算的各种方法和归除口诀,按方田、均输、方程等九项,叙述各种实际问题及解法,“海内握算持筹之士,莫不家藏一编,若业制举者之于四子书、五经义,翕然奉以为宗”。这反映出当时( )A、经济发展推动应用数学进步 B、“西学东渐”促进科技的发展 C、士人价值取向发生重大变化 D、科技有重总结轻创新的倾向
-
3、鞭打春牛是我国古代的一项传统文化民俗。明代吕坤在《题春牛图辞》中,劝谕乡民:“新春一换,万物发生。女发志于纺绩,男发志于耕农,士发志而诵法贤圣,商贾发志而本分经营。”这一活动( )A、被赋予一定的教化意义 B、开始成为竞技比赛活动 C、适应了市民群体的需求 D、受到士大夫阶层的吹捧
-
4、1793年,清政府颁布《钦定藏内善后章程》,其中第一条规定对活佛转世的认定实行金瓶掣签制度。该条文说:“大皇帝为求黄教得到兴隆,特赐一金瓶,今后遇到寻认灵童时,……由各呼图克图和驻藏大臣在大昭寺释迦佛像前正式认定。”这一制度( )A、是中央政府在西藏行使主权的体现 B、解决了西藏各教派之间的矛盾 C、确立了佛教在西藏至高无上的地位 D、使西藏正式归属中央政权管理
-
5、明朝的郑和船队常常在东北季风强劲的三月初从江苏太仓出发远洋航行。同时,郑和船队还利用了这一时期海流和波浪的作用自北向南顺利远航。这表明当时( )A、中国自然科技水平已领先世界 B、我国的综合国力超越西方 C、国人利用自然的认知水平较高 D、明朝统治者鼓励海外贸易
-
6、如图是明代经贸示意图(局部)。对图中信息理解正确的是( )
①商帮都分布于南方稻作农业区 ②长江中下游农业生产水平总体较高
③海禁阻断了明代海外贸易路线 ④主要外贸港口所在省份都有商帮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
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529年,广州重开市舶贸易,澳门成为中国朝廷允许外国商船停泊的八大海港之一。16世纪中期以来形成了以澳门为中心的三条国际贸易航线(如表)。
航线
航线上主要商业活动
备注
葡萄牙里斯本—印度果阿—澳门
葡萄牙人将经过广州转运到澳门的中国货物运返欧洲,如丝、绢、细工木器、漆器和陶器等,又由欧洲运来毛织品、玻璃制品等
以白银为最大宗,1585—1591年,
经果阿运到澳门的白银约90万两
澳门—日本长崎
每年初夏,葡萄牙商人东渡日本,将生丝、绸缎等中国货物运往长崎,然后待秋季返航澳门,运回日本的白银、土特产等
明政府鉴于“倭寇祸烈”,严禁中日通商
澳门—菲律宾马尼拉—墨西哥
澳门的葡萄牙商人以及华商,将生丝、绸缎等运到马尼拉,再由西班牙商人将这些货物和少量菲律宾货物运到拉美,将拉美白银运回欧洲,再运回澳门购买中国的丝货和其他货物
中国与美洲贸易的最早航线,构成了以中国丝货和世界各地的白银为大宗交易的国际海上丝绸大循环——“丝银之路”
材料二16世纪中叶以后,澳门曾是西学东渐和中学西渐的重要桥梁和通道。传教士在澳门开创的远东第一所西方式的大学——圣保罗学院,成为远东汉学家和西学人才的摇篮。利玛窦等传教士经澳门进入中国内地进行传教活动,把西方国家的科学文化传入中国,又将中国的儒家经典和历史、文学、医学、工艺和工艺美术传到欧洲。
——摘编自《话说澳门》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丝银之路”的特点及其形成原因。(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析“丝银之路”对中国和世界产生的影响。 -
8、英国殖民者于1803年开始向澳大利亚附近的塔斯马尼亚岛移民,当时岛上有4 000—5 000土著居民。1830年岛上的土著居民只剩下不到300人。1867年最后一名土著居民去世。这一现象在美洲和澳洲等殖民地普遍存在。这一现象( )A、反映了土著人医疗水平落后 B、源于欧洲人野蛮的殖民扩张 C、促进了世界文明的交流融合 D、严重阻碍了资本的原始积累
-
9、欧洲国家在1500—1850年取得的成功,主要源于拥有沿大西洋主要贸易通道的港口城市;君主政权尊重私人产权,并给予商人最大限度利用现有贸易通道的自由。据材料,取得成功的典型国家是( )A、西班牙、葡萄牙 B、意大利、西班牙 C、英国、荷兰 D、英国、法国
-
10、英国经济学家托马斯·孟(1571—1641)主张,生产者人数越多,生产出来的产品就越多,因而可以输出的商品也就越多。因此,在人数众多和技艺高超的地方,一定是商业繁荣和国家富庶的。这一主张( )A、促进了英国民族国家的崛起 B、注重人口与生活资料协调发展 C、为工业革命奠定了理论基础 D、肯定了中国精耕细作农业模式
-
11、有学者指出,16世纪中期,贸易发展和物价上涨导致欧洲需要更多的货币。由于贵金属大量流向东方,铸币时减少货币金银含量、增加面值便成为应急之策、人们不仅把贬值的货币当作足值的货币来使用,汇票、信贷的使用范围也日益广泛。该学者意在强调( )A、货币短缺迟滞了经济发展 B、新航路开辟的经济条件渐趋成熟 C、价格革命推动了金融创新 D、商业革命密切了世界各地的联系
-
12、“承万能主宰的佑助,我在1492年发现印度大陆以及大批岛屿,包括被印第安人称为海地……而王上依据我的陈述,命令我进行第二次航行,以求新的发现,并在我所发现的土地上建立殖民地。”对此段文字解读正确的是( )
①“我”指的是航海家达 ·伽马
②“王上”指的是西班牙国王
③1492年的航行最终到达印度
④航海活动带有殖民扩张色彩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
13、有学者指出,15世纪上半叶,垄断东方贸易的是意大利的威尼斯和热那亚。15世纪中期以后,威尼斯垄断了东地中海上东西方之间的贸易;热那亚人及欧洲其他地区的人遂齐心协力往西发展,以期与威尼斯人竞争,最终开辟了到达美洲和亚洲的航线。该学者认为新航路开辟的原因是( )A、“商业危机”的影响 B、国家之间的商业竞争 C、“地圆学说”的推动 D、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
-
14、1519年,一群西班牙殖民者闯入墨西哥中部的高原,进攻阿兹特克人国家,抵达其岛上都城特诺奇蒂特兰之际,所发现的文明令他们大受震撼。下列项中,“令他们大受震撼”的最有可能是( )A、
B、
C、
D、
-
1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著名学者郑师渠主编的《中国文化通史》(北京师范大学2009年版)对中国历史阶段的分期及各时期的文化特征进行了汇总。
时期
特征
先秦
中国文化的孕育和奠基时期:由迷信天命到敬德保民、注重礼乐、政治制度不断发展、思想领域百家争鸣、民族认同等
秦汉
魏晋—隋唐
中国文化的辉煌时期:儒释道三家并立、民族文化逐渐融合、南北文化地域特征明显等
宋元
明清前期
中国文化盛极而衰的迟暮时期:专制的强化致使思想僵化、集大成与僵滞并存等
近代
——据郑师渠等《中国文化通史》
阅读上表,领会作者的编写思路与意图。据此并结合所学知识任选一个空白时期进行补写,并说明理由。(要求:补写内容简明扼要,准确把握历史阶段特征,史实准确,史论结合。)
-
16、南宋永嘉学派学者叶适驳斥“仁人正谊(义)不谋利,明道不计功”,主张“崇义以养利,隆礼以致力”“义利合一”。这反映永嘉学派( )A、维护程朱理学的义利理论 B、以务实态度改造传统思想 C、是资本主义萌芽下的产物 D、其观点蕴含人文主义思想
-
17、马克垚《世界文明史》中指出理学家提出“理”作为宇宙万物的本原,它以儒家的礼法、伦理思想为核心,吸收佛道思想中的精粹,形成了析理精微、论证明确的哲学体系,这是两汉的粗糙儒学所无法比拟的。据此指出,唐宋之际儒学走向“精微”的原因( )A、加强人的道德修养的需要 B、儒学系统化、哲学化的结果 C、儒学正统地位受到佛道思想挑战 D、迎合统治者大一统中央集权的需要
-
18、北宋《宣和画谱》称:李公麟画人物“能分别状貌,画尊卑贵贱,咸有区别”。比如他绘制的《孝经图》中的侍女,通常是垂首而立或低眉端坐,形象拘谨;宽衣长袖,仅从发饰上才可看出女性的性征特点。李公麟这种绘画方式旨在( )A、再现真实的生活场景 B、宣扬儒家的伦理道德规范 C、呼吁尊重并体恤女性 D、开创文人画新的绘画技巧
-
19、史书记载:两宋时期,日商曾一次性高价收购10万贯宋钱带回日本;高丽国颁令“小平钱(宋铜钱)许入而不许出”;苏辙记录“(北界)公私交易并使本朝铜钱”。两宋朝廷亦屡下禁令阻止铜钱外流。这反映了宋朝( )A、对外贸易出现了严重入超 B、货币呈现出国际化趋势 C、商品经济占据了主导地位 D、政府经济调控能力弱化
-
20、唐代赊买赊卖大多在食盐、酒和粟麦等人们日常生活消费品需要中发生,而宋代赊买赊卖的物品种类范围较之唐代扩大到几乎所有商品,消费人员既有平民百姓,也有官吏、勋贵和商人。这说明宋代( )A、民间商品交易契约化 B、重农抑商政策发生松动 C、民众消费观念理性化 D、商业发达促进消费信用发展